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董广才丁星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内容摘要: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一种将意象作为其核心概念的关于语言文化范畴的理论,它是在认知语言学、博厄斯语言学、人类文化语义学和人类言语文化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可以应用到许多与语言相关的领域。本文通过分析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构建,探讨其对翻译的启示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试图为翻译过程中的意象再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图示;意象
The Implications of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 in
Translation
Ding X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Abstract: Palmer Cultural Linguistics is a linguistic cultural theory which makes imagery as its core; it develops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Boasian linguistics, ethnosemantics (ethnoscience) and ethnography of speaking. It is an effective linguistic theory which coul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in many fields relating to language.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and analy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Palmer Cultural Linguistics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and tri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study by making use of it.
Key words: Palmer Cultural Linguistics, schema, imagery
一、引言
帕尔默(Gary B. Palmer)是著名的美国语言人类学家,他是第一个用“文化语言学”(“cultural linguistics”)这一名称来命名理论的人,而他的专著《关于文化语言学》(“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Palmer, G. B., 1996) [1] 也成为西方语言人类学和语言文化研究论著中第一部集中论述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专著。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将意象作为其核心概念,意象是其理论中的精髓部分。他认为利用意象的视角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层次的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语言使用者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模式。
帕尔默所致力的语言人类学主要起源于三种理论:博厄斯语言学(Boasian linguistics)、人类文化语义学(ethnosemantics ;ethnoscience)和人类言语文化学(the ethnography of speaking)。他认为,这三种理论本身就十分重要,如果它们能够与认知语言学综合起来,那么一种新的理论——文化语言学就会出现了,它可以更合理地结实人类学家在文化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许多语言学现象,因而帕尔默还将它称为“文化意义上的关于心理意象的理论”(“a theory of culturally defined mental imagery”),也就是“有关语言学意义的文化理论”(“a cultural theory of linguistic meaning”)。(Palmer, G. B., 1996:4)[2]
二、帕尔默文化语言学
究竟什么是文化语言学呢?文化语言学是这样一种理论:它对语言和文化暗含着广泛的,它注意民族知识并依靠人种论和语言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它所关注的语言和文化的领域同以上所提到的人类学的理论所感兴趣的领域几乎是一样的,但是文化语言学采取的是建立在语言学现象基础上的认知的视角。
在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有许多基本的原则和观点,我们下面就研究以下其中主要的几点:首先,帕尔默将“意象”(“imagery”)作为其文化语言理论的核心概念,同时意象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都是有关心理意象的基础理论。它们试图利用各种相关的意象概念去探寻说话者是如何使用言语的,而听者又是如何理解言语的,这些意象概念包括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象征性符号(symbol)、意象图示(image-schema)、原型(prototype)、基本范畴(basic category)、复合范畴(complex category)、隐喻(metaphor)、转喻(metonymy)和社会情态(social scenario)等等(Palmer, G. B., 1996:46)[3]。单词的惯常的含义大多都是由与其相关的意象形成的,这些意象还是认知模式的主要成分,而认知模式的特点基本上是由于文化的原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单词的含义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因而我们就可以说,所有的意象都是有文化构成的,在文化环境所形成的认知模式中,意象形成并且严格地过滤了认知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单词的意义。意象或者是在社会中建构起来的,或者是在社会建构的过程中融入其中的。因此,当一些认知模式被激发并汇聚在一起时,某些情景或某些对话模式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里。由于各种不同的意象因视角不同、形象——场所结构不同、范围不同、情感价值等种种不同而相互区别,所以当这些情景或对话模式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时,不同文化或社会背景下的人们便会对本就各有特点的意象有不同的理解。意象起初总是在各种感觉经验中产生的,比如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动觉意象和嗅觉意象等。认知模式主要包括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民族言语模式和命题模式,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模式以及以上这些模式的混合体。认知模式通常也是在几种(事实上可能只有一种)感官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而且它还与人类的情感、意图、计划和期待巧妙的交织在一起。
其次,在不断变化的语境中,在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规约的、并且互为前提的关于世界观的意象为翻译语篇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例如,“动物世界”拦目给我们提供了有关某种动物的图示化的意象,如野猪,它逐渐地变成我们谈论野猪或其他动物的共有的知识基础。这种意义上的意象就属于T. Givon (1992(30):12) [4]所称的“普遍共享的语境,或者文化知识”(“the generally shared context, or cultural knowledge”),属于Deborah Schiffrin (1987:28) [5]所指的“信息状态”(“information state”),它关注的是说话者和听话者所知道的内容,同时意象也就是Deborah Tannen 和Cynthia Wallat (1993: 60) [6]认为的“知识图示”(“knowledge schemas”),就是有关世界上人物、对象、事情和环境的预测。
再次,在大脑中存在的普遍的概念结构可以被同时激发,或者按一定的顺序激发,它们能够相互呼应,而呼应的结果就产生了语言。被多维的言语、语法或世界观所激发的图示经理了一个漫长的伴随与结合的过程之后,便能够形成一组决定速成的结构,这就是语言的规约。此外,尽管语言、语义系统、认知模式和世界观都是在社会文化中构建起来的,但是文化语言学却并不盲目地跟从彻头彻尾的文化相对论。虽然不同的语言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人类的语言却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构成了不同文化和国家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基础。
三、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与作用
翻译是一种将一种语言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它是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