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行程问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行程问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变式训练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宽广。变式其实就是创新。当然变式不是盲目的变,应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式。实施变式训练应抓住思维训练这条主线,恰当的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多问、多思、多用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深刻性。下面本人结合理论学习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在数学行程问题教学中如何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习题的教育功能。
应用题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就可以把同类型的题目通过变式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刻。
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行程问题应用这节课时,我从奥运冠军飞人刘翔训练为题材编了一题关于追及问题的应用题,一摩托车与刘翔同在起点,摩托车以每秒6米的速度先行了24米,刘翔为了追上摩托车,必
须奋力向前奔跑,同学们,请你想一想他如果以每秒8米的速度向前奔跑多少秒才能追上摩托车?然后我对本例作以下变式。
变式1:一辆摩托与刘翔同在起点,摩托车以每秒6米的速度先行了24秒,刘翔为了追上摩托车,必须奋力往前跑,同学们,请你想一想他如果以每秒8米的速度往前奔跑多少秒才能追上摩托车?(从先行24米改为先行了24秒)
变式2:我们学校有一块400米的跑道在比赛跑步时经常会涉及到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现有甲、乙两人比赛跑步,甲的速度是8米/秒,乙的速度是6米/秒,他们两人同地出发
(1)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经过几秒两人第一次相遇。
(2)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经过几秒两人第一次相遇。
(3)乙先出发5秒,然后甲开始出发,问甲经过几秒两人第一次相遇。
这题该为平时学生熟悉的操场环形跑道,这里三题也是一组变式题,(1)、(2)是同时同地出发的相遇和追及问题,(3)是不同时出发相遇和追及问题,这题还蕴涵着分类讨论的思想。
变式3:一辆摩托车与刘翔同在起点,摩托车以每秒6米的速度先行了10秒,教练要求他用20秒追上摩托车,刘翔为了追上摩托车,必须奋力向前奔跑,他以每秒8米的速度向前奔跑,跑了5秒后他发现用这样的速度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追上,请问他的想法用20秒不能追上摩托车对不对?如果他要追上请你算一算刘翔后来要用多大速度才能在规定的时
间内追上摩托车?
这样的变式覆盖了同时出发相遇问题、不同时出发相遇问题、同时出发和不同时出发的追及问题等行程问题的基本类型。这样通过一个题的练习既解决了一类问题,又归纳出各量之间最本质的东西,今后碰到类似问题学生思维指向必定准确,很好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变式教学,不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解决一类问题,遏制“题海战术”,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实现“以少胜多”。
总之,利用变式练习,可以把一个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向外扩散,并形成一个有规律可寻的系列,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寻找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加强变式训练,对巩固基础、培养思维、提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变式训练能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当然,课堂教学中的变式题最好以教材为源,以学生为本,体现出“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并能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学生也学会“变题”,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析、综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
2、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脾气和仁义广结好缘,多结识良友,那是积蓄无形资产。很多成功就是来源于无形资产。
3、一棵大树经过一场雨之后倒了下来,原来是根基短浅。我们做任何事
都要打好基础,才能坚固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