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练习题(一)《为政以德》(答案)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通“拱”,读gcng,环抱,环绕。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通“导”,读 d do,训导。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道:

通“导”,读d d o,治理

4.求!无乃尔是过与?与:同“欤”,读y d,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__________

古义:没有羞耻心。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今义:道德水平低下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有战事丄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

今义:(1)忙,不闲;(2)有工作干;(3)忧愁或顾虑(4)惹事,出现变故

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4.既来之,贝I]安之

古义:既然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今义:

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三、指出下列----------------------------------------------

句子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

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形容词作名词,“无道”指不守道义的人;“有道”,指道德高尚的人。)

2.举善而教不能(形容词作名词,“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彳—“风”,好比风,—“草”,好比草。)-------------

4.草上之风(名词作动词,“上”十方----------------------------------------------------

5.于斯三者何先(名词作动词,“先”,把??放在前面。)

6.齐之以刑(形容词作动词,齐”,整治、整顿。)——

7.冉有曰:“既 ------- ??富足。)

8.足食,足兵(使动用法,“足”,使??充足。厂

9.既来之则安之(使动---- 定)四、指出下列

特殊句式类型一----------------------------------------------------------------

(一)主谓倒置

1.君子哉若人!

2.尚德哉若人!

(二)宾语前置

3.既富矣,又何加焉?

4.何以伐为?

5.无乃尔是过与?

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三)状语后置

7.为政以德

8.道之以政

9.齐之以刑

10.道之以德

11.齐之以礼

12.使民以时

13.临之以庄

14.虎兕出于柙

15.龟玉毁于犊中

16.季氏富于周公

五、重要思想

(1 )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

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

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

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

“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

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

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4 )均无贫与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是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

上下各得其分。

六、练习训练

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是否表明孔

子是主张君民平等、贫富不分的呢?请简述之。(不超过100字)(《为政以德》)参考:不是。

孔子主张的不是君民平等、贫富不分,而是上下各得其分。孔子

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了维护君主统治,君臣之间各司其职,各守本分。“均

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于统治者而言,是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对百姓是需要教育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悌。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1: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

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论语》14 • 5)材料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13 • 6)材料3:逢蒙学射于羿,

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庚公之斯追之。曰:‘吾生矣。’ 其仆曰:‘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庚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

必端矣。’庚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学他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孟子•离娄下》,有删改)

(1)请根据羿和奡的事例简要说一说德和才能的关系。

参考:道德为根本,才能为道德所用才是善用,反之为误用。不重视道德而重才能,就

只看到才能的功效,而忽视才能违背道德是极有危害的。

(2)从上面三则材料里面可以看出后羿被学生逢蒙所杀“不得其死然”,其根本原因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参考:根本原因在后羿自己,不在学生。后羿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审查和道德教化,对学生缺少道德上的约束力。后羿自己本身也没有做好学生的道德模范,对学生没有形成道德上的感召力量。

3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