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石漠化分布特征

合集下载

贵州大方喀斯特石漠化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贵州大方喀斯特石漠化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贵州大方喀斯特石漠化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为例,对该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化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

通过对该研究区域遥感影像的分析并参考历史气象数据,提出了研究区域石漠化空间分布主要受下伏地层岩性控制,即地层岩性为石灰岩等碳酸盐岩的地区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程度较高,依岩石出露的情况不同而程度有所不同;而气候以及近期人类活动又是影响其石漠化进程的关键因素的结论。

以期为研究区域的石漠化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喀斯特石漠化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大方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的脆弱喀斯特环境背景下,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基岩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下降并呈现出地表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或现象[1]。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最发育的省份,全省88个县份中喀斯特面积比例在30%以上的就达78个,占全省总县数的89% ,其中喀斯特面积比例在50%以上的有68个,占79%。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和珠江上游的北盘江流域;从全省九个地州看,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安顺、黔西南、毕节、黔南及遵义等地[2,3]。

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为例,对该地区的石漠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着重阐述了该区域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提出了研究区域石漠化空间分布主要受下伏地层岩性控制,而气候以及近期人类活动又是影响其石漠化进程的关键因素的结论。

以期为研究区域的石漠化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域概况毕节地区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等8县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海拔457~2900m,总土地面积26853km2,其中山地、丘陵占93%。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850~1444mm,平均径流系数为0.47。

在长期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岩溶发育区土地面积为19693km2,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73.3%[4]。

石漠化1

石漠化1

石漠化1.定义: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2.分布特征中国石漠化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以轻度、中度为主。

3.石漠化的成因(一)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

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该地区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

(二)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乱砍滥伐,过度樵采,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开垦,乱放牧等。

4.生态问题石漠化地区极易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水旱灾害,水土流失等。

石漠化地区的人口问题、生存问题、能源问题,成了不容回避的问题。

5.治理原则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

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典型案例贵州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类似贵州省的麻山地区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

据调查统计,贵州全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由于生态恶化已不具备生存条件而需要移民搬迁的有约45万人。

贵州省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3592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0.39%。

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22733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积10518平方公里,强度石漠化面积2669平方公里。

另外,尚有43714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潜在石漠化趋势。

从石漠化在县级行政单元的分布来看,除赤水、榕江、从江、雷山、剑河5县(市)无明显石漠化外,其余都有明显的石漠化现象。

从空间分布看,石漠化土地多集中分布在喀斯特发育的南部和西部,以六盘水、黔西南、黔南、安顺、毕节所占面积最多,呈现出南部重北部轻,西部重东部轻的特点。

以县级行政单元分,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40%以上的有9个县,小于10%的17个县,其余均在10%--40%之间。

2000~2020年贵州省六枝特区石漠化状况及动态演变特征

2000~2020年贵州省六枝特区石漠化状况及动态演变特征

2000~2020年贵州省六枝特区石漠化状况及动态演变特征欧俊;唐天君
【期刊名称】《西部资源》
【年(卷),期】2024()2
【摘要】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石漠化,研究石漠化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对于修复和治理石漠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择了贵州省六枝特区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利用Landsat的遥感影像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个年份中收集了相
关的信息,研究六枝特区20年间的石漠化时空动态演变特征。

研究显示,(1)在六枝
特区,石漠化的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中部重、四周轻的分布特征,其中关寨镇、新瑶镇、牂牁镇和中寨乡石漠化分布面积较大;(2)在2000年、2010年以及2020年,石漠
化的覆盖范围分别达到了68.27%、64.02%以及38.55%,总的来说,石漠化的恶化
趋势正在持续改善,并且已经得到了遏制;(3)在这三个时段,石漠化转移最为显著的是重度—无石漠化、中度—无石漠化、极重度—无石漠化呈变换速率快且面积多的
特点;(4)预计在2030年,六枝特区的石漠化状况会逐步得到缓解,石漠化区域的总面积也会降低至27.05%。

【总页数】5页(P116-120)
【作者】欧俊;唐天君
【作者单位】贵州省自然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措施的土壤养分响应--以贵州省六枝特区为例
2.石漠化治理区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价——以贵州省六枝特区为例
3.贵州省石漠化敏感性的动态演变与模拟预测(英文)
4.2004-2016年贵州省石漠化状况及动态演变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研究综述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研究综述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研究综述作者:王磊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

中国喀斯特分布面积超过124万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以贵州省为代表的西南地区,面积超过55万平方千米。

长期以来,在脆弱的喀斯特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导致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制约了贵州省的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

现在,喀斯特一词已成为岩溶地貌的代称,它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化学溶蚀的过程及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1-2]。

全球喀斯特区面积约有5100万km2,我国的分布面积超过124万km2,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广西、重庆等西南地区[3]。

贵州省是中国喀斯特分布最广、发育最强烈的省份之一,裸露的碳酸盐岩面积达1.25 ×105km2,占到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1.3%。

1 喀斯特石漠化概述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最早是由Legrad在1979年提出的。

喀斯特地区和沙漠边缘地区在1983年美国科学家促进会上被列为脆弱环境区域。

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的收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治理也成为多年来的研究热点。

石漠化是岩溶土地持续水土流失的最终结果,也是我国南方山地荒漠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属荒漠化的一种,又称喀斯特荒漠化或者石化。

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喀斯特地区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侵蚀严重,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地表呈现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乃至消失的现象[5]。

它不仅仅与人类活动为主要的因素而引起的环境恶化,土地退化过程有关;还与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遭到破坏就很难得以恢复的特性有关。

2贵州省石漠化现状贵州省石漠化土地面积达到3316074.7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9.5%。

浅谈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浅谈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浅谈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1 贵州石漠化现状及成因1.1 贵州石漠化现状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发育最充分、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全省喀斯特面积达13.0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73.8%,其中:喀斯特出露面积10.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61.9%。

石质荒漠化面积达2.25万km2。

占全省总面积的12.8%,且每年仍以超过6.7万hm2的速度在继续扩展。

据调查,现有石漠化土地中,岩石出露面积占70%以上的石山74.1万hm2,岩石出露面积在30%~70%的半石山地46.7万hm2,白云质砂石山13.8万hm2,工矿型石漠化土地12.9万hm2,石漠化农耕旱地(石旮旯土)13.7万hm2,有潜在石漠化趋势的25度以上农耕旱地64.5万hm2。

这些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境内乌江流域和南、北盘江流域。

1.2 贵州石漠化成因贵州石漠化主要是喀斯特地区的石质荒漠化。

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更是人为所致。

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一个喀斯特地区功能稳定,结构合理的森林生态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3 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3.1 林种、树种选择贵州喀斯特地区生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适宜用来恢复植被的植物种类很多。

根据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在恢复植被的同时也要考虑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立地条件较差、坡度较大、水土流失隐患等级较高的地段规划营造生态公益林。

在立地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的山坡地,选择名、特、优的竹、药、果、藤等树种营造生态经济林(生态经果林、生态用材林、生态药材林、生态薪灰林)。

在树种选择上,要充分考虑石漠化土地严酷的立地条件,注重选择适生(耐干旱、耐瘠薄)、速生、抗逆性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如花椒、金银花、任豆、香椿、酸枣、苦楝、榕树、车桑子、棕榈、楸树、刺槐、桦木、竹子、栎类等。

3.2 营造林方式选择3.2.1 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最直接和费省效宏的措施。

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形成原因分析

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形成原因分析

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形成原因分析摘要:贵州是全国喀斯特石漠化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达4.1091万km2,占贵州总国土总面积的23.3%,占喀斯特面积的36.3% ,可见贵州1/3 的喀斯特地区已经发生了石漠化。

针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近年的现状,对喀斯特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进行总结,进而提出相关治理措施。

关键词: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形成成因中图分类号:p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127-02贵州省喀斯特区位于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的核心地带,是世界上发育最完全的喀斯特连续地带。

喀斯特出露面积达13万km2,面积占到全省土地面积的73%,全省86个县市中有69个为喀斯特石山县(以喀斯特面积占国土面积30%以上作为石山县的评定标准),素有“喀斯特王国”之称,生态基础较为脆弱。

据贵州2003年资料统计,全省已有约45万人因强烈石漠化失去了安全的生存环境条件。

不断扩大的石漠化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而了解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形成的原因,保护和治理好喀斯特区域的生态环境,研究提出科学可行的石漠化防治对策与措施对全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1.1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导致喀斯特石漠化发生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目前人为因素已成为石漠化发生的主要因素。

1.1.1 特定的地质及地貌贵州省碳酸盐岩总厚度达8500米,这为贵州省土地石漠化的大面积发育莫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而这些碳酸盐岩酸不溶物含量低,抗风化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据估算,在贵州每形成1厘米风化土层厚度快者需要大约4000年左右,慢者需要8500多年。

由于自然土层的厚度小,土壤的抗蚀能力弱,抗蚀的年限少,极容易导致石漠化的形成。

同时由于长期经受强烈的内外营力作用,贵州的地形切割度及地面坡度都比较大。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岩溶山区,地形复杂,地下水丰富,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土地退化严重,石漠化现象严重。

石漠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类过度的采伐和砍伐树木、过度放牧、森林火灾等破坏性行为引起的,进而使得地表土壤流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的层次结构遭到了破坏。

该区域的石漠化治理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一项重要性任务。

本文就该区域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森林保护,树木补植对于森林资源破坏及保护首先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强森林保护意识,科学规划、科学管护,把伐区限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乱砍滥伐;同时也要采用恰当的措施开展植树造林和种草生态行动,改善区域的植被环境,增加植物覆盖面积。

此外还要注重建立一些人工森林,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植物覆盖来恢复土壤和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从根本上防止石漠化发生和进一步扩散。

二、加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针对石漠化的造成就是由于过度放牧,浅层土壤水分流失过多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当地也应该开展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畜牧业,避免随意野放,合理规划牧场布局,定期轮换放牧区域,并且建立牧场和水源开发、管理等设施,促进畜牧业与生态文明相互融合,实现绿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三、加强石漠化预防和治理石漠化已经在某些地域影响深远,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石漠化预防和治理工作。

在治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防治措施的先进性。

科学地利用各种自然和人工资源,进行石漠化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石漠化预防和治理工作攻关机制,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土壤改良、绿化固土、护坡等工作。

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石漠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

四、加强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是石漠化状况得到改善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加大对该区域的资金扶持和投入力度,并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纳入到政策考量要素之中,积极推动区域的产业发展和节水用电政策制定。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推动区域各产业的合理发展,扩宽农村居民创收和就业渠道,也是促进农村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贵州石漠化防治与山区非耕地资源开发

贵州石漠化防治与山区非耕地资源开发

贵州石漠化防治与山区非耕地资源开发杨通智【期刊名称】《地理教学》【年(卷),期】2010(000)022【总页数】3页(P4-6)【作者】杨通智【作者单位】贵州省平塘县平塘民族中学,558300【正文语种】中文贵州石漠化是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和脆弱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基础上,由于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土严重流失,大面积溶岩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

贵州省石漠化具有分布范围广,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据统计,贵州省石漠化土地面积达35920km2,占贵州省国土总面积的20.39%,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为22733k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10518km2,强度石漠化面积2669km2。

如果以中轻强度石漠化为基准,土地石漠化正以每年900 km2的速度扩展。

另外,尚有43714km2的土地有潜在石漠化趋势。

从空间分布看,石漠化土地多集中分布在南部和西部,以六盘水、黔西南、黔南、安顺、毕节所占面积较多。

呈现出南部重北部轻,西部重东部轻的特点,石漠化防治形势严峻。

就成因而言,湿热的气候条件和脆弱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是石漠化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主要因素。

这种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其实质是人们对山区非耕地资源经营粗放的结果。

因而,对山区非耕地资源经营粗放是贵州石漠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1.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貌主体为亚热带溶岩高原,境内山岭纵横,河流深切,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山区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1.34%,丘陵占20.97%,水土资源较好的坝地(山间坝子)仅占7.69%。

根据植物生长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贵州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应加大发展林业和牧业。

而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07年)数据显示,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分别占58.22%、33.89%、3.93%和3.96%,种植业比重过高,林业比重过低。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黔北山区。

毕节市境内地形多样,山地、丘陵、盆地交错分布,地貌复杂多变。

在这岩溶山区是毕节地区地势的一个重要特征。

岩溶山区是地下水在石灰岩中侵蚀溶蚀作用的结果,形成了许多地下溶洞、地下河流和地表裂隙等地貌特征。

在岩溶山区中,石漠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石漠化综合治理成为了当前贵州毕节地区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石漠化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岩溶山地的特殊地质条件和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地表资源而造成的。

在这些地区,地下水自然条件下不断向地表渗出,携带地下矿物溶解成分,经日晒和蒸发,将矿物沉积物质沉淀于地表,形成了石漠化的特殊地貌。

而人类的过度开采和滥伐,过度放牧以及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更是加重了石漠化的程度,造成了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

石漠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植被稀疏,土壤贫瘠,地表裸露,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还极大地减少了土地的生产力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石漠化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地表裸露的岩石在降雨的冲刷下,容易形成水土流失,不仅土地资源的耗损,还会导致河流淤积、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的农田和城镇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石漠化地区的资源枯竭,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农田产量下降,牲畜饲养条件恶化,市民居住环境恶化。

石漠化地区的治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如何解决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问题?石漠化综合治理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综合措施,包括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扶贫开发等方面。

应加强对岩溶山区的科学调研和监测,提高对石漠化成因和演变规律的认识,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修复土地的生产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对当地农户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在发展生态农业、特色产业等方面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贵阳市白云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一)

贵阳市白云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一)

贵阳市白云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一)摘要贵州省分布有大面积的碳酸岩,表层覆盖土壤较薄,地力相对贫瘠,水土流失风险较大。

贵州市白云区位于贵阳市西北部、贵州高原的中部,全区岩层以夹层碳酸岩、石灰岩、白云岩最多,由于多雨、湿润,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为活动对土地的过度开垦和利用,使贵州市白云区的石漠化程度加剧,并有继续扩张的态势。

立足于白云区石漠化的现状,提出了治理措施。

关键词石漠化;现状;治理措施;贵州贵阳;白云区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

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

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出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

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

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极端形式,缺水、少土和土质贫瘠是造成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石漠化是生态环境建设难啃的“硬骨头”,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由于贵州省分布着大面积的碳酸岩,表层覆盖的土壤较薄,地力相对贫瘠,水土流失的风险较大。

加之贵州省气候多雨、湿润,人为活动对土地及环境的破坏程度进一步增加,使本来就贫瘠的表层土流失进程加速。

贵州省石漠化程度相当严重,呈现南部重于北部、西部重于东部的特点1]。

贵阳市白云区位于贵州省的中部,作为碳酸岩较集中的地区,石漠化的严重影响不容忽视。

1贵阳市白云区石漠化的现状贵阳市白云区位于贵阳市西北部、贵州高原的中部,处在东经106°23'~106°48',北纬26°38'~26°49',全区总面积259.6km2。

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

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

岩溶石漠化治理问题研究————以贵州省为例王明章(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 贵阳 550004)[摘要] 石漠化的形成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石漠化的治理也必须在查明石漠化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针对岩性、地球化学背景、水资源特征以及石漠化程度,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合理地制定和实施防治工程,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分析了石漠化现状、近10年来的治理效果,指出了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地学的角度提出了岩溶石漠化防治的建议。

[关键词] 岩溶 石漠化 治理问题 研究1.石漠化分布特征 1.1地域分布特征贵州省岩溶区面积12.96万km 2, 石漠化面积3.25万km 2,占贵州省岩溶区总面积的25.08%。

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为5249.58 km 2,中度石漠化面积11895.93 km 2,轻度石漠化分布面积15331.22 km 2。

石漠化区在地域上的分布以贵州省西部为主,珠江水系的洪水河流域和长江水系乌江流域上游三岔河及六冲河河谷斜坡地带,其平面分布见图1。

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十位的县见表1,其石漠化面积之和为11941.30 km 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36.77%,多为贵州省贫困县。

表1 石漠化面积前十位县统计表1.2在碳酸盐岩中的分布特征贵州省的石漠化均分布在碳酸盐地层中,并且在各类型碳酸盐岩中的分布比例不尽相同,纯灰岩中的石漠化面积最多,为12569.15km2,占贵州省石漠化的39%;其次是石灰岩岩夹碎屑岩,为8582.63km2,占26%;其他岩类分布相对较少(表2)。

表2 贵州省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的石漠化面积一览表(单位:km2)从上表中也可以看出,轻度石漠化的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度石漠化的比重,重度石漠化的比重最小。

在重度石漠化中,石灰岩分布区占重度石漠化总数的67.34%,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的重度石漠化占为12%,白云岩的重度石漠化为10%,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的重度石漠化最少,分别占8%和7%。

案例--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

案例--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

案例--⽯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案例6: ⽯漠化的成因及其治理——以贵州省为例⽯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要的⽣态问题,也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三⼤⽣态问题之⼀。

严重的⼟地⽯漠化,主要是由于⼈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流失、植被破坏,致使⼈地⽭盾⽇益突出,进⽽影响到⼈类的⽣存发展安全。

本案例拟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对⽯漠化成因与治理的学习,进⼀步理解⽯漠化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影响及其治理措施等问题。

【探索】⼟壤是⼈类⽣存的基本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前粮⾷等农产品还相对充裕,但⼈地⽭盾⼗分突出,⼟地退化、⽣态环境恶化、⾃然灾害频繁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不容忽视。

耕地⾯积以每年 5.3×105hm2速度递减,⽽⼈⼝却以每年1600万⼈的速度递增,⼈均占有耕地⾯积不断下降。

⼟壤作为满⾜⼈类享有充⾜的⾷物和清洁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解决⼈⼝与粮⾷、资源与环境⽭盾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据21世纪初调查显⽰,我国⼟地退化⾯积已达1.5~1.8×105km2,因⼲旱、冻⼟、洪涝、风沙、⽔⼟流失等⾃然灾害导致我国的中、低产⽥占总耕地⾯积的65%。

⽯漠化作为⼟地退化的⼀种典型,分布范围相对集中,影响巨⼤。

轻度地⽯漠化可使⽔⼟流失、植被减少、⼟壤肥⼒下降,重度的⽯漠化将使地表的基岩裸露、致使被破坏的⼟地难以恢复。

可见治理⽯漠化对保护⼟地安全⾄关重要!思考:1、你是怎样理解⽯漠化概念的?2、你知道为什么会形成⽯漠化现象吗?什么是⽯漠化?⽯漠化就是⽯质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然背景下(特别是在喀斯特脆弱⽣态环境),受⼈为活动⼲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壤严重流失,基岩⼤⾯积裸露或砾⽯堆积的⼟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我国的⽯漠化分布相对⽐较集中,以西南地区为主,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西、湖南等省份。

关于贵州省石漠化问题的探讨

关于贵州省石漠化问题的探讨

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更是人为因素所致。
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地区丰富 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 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 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因自然因素 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
过度樵采
乱砍滥伐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人为因素
乱放牧
过度开垦
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
6.对土地掠夺式经营, 耕种方式落后。 1.碳酸盐岩系的抗风 蚀能力强,成土过程 缓慢。 5.人口增长过快,农业 人口多,土地负荷压 力大。
成因机理
2.山多坡陡的地表结 构不利于水土资源的 保存。 3.岩溶山区特殊的 土体剖面结构加剧 了斜坡上的水土流 失和石漠化。 4.降水的影响。
石漠化与水土严重流失已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的山穷、水枯 、林衰、土瘦,给西南地区人们的生存亮起了红灯。石漠化 地区日趋恶化的脆弱生态环境制约了西南地区的发展,石漠 化地区的人口问题、生存问题、能源问题,成了不容回避的 问题。
4、石漠化的治理
石漠化是一种生态灾害,从导致石漠化的直接原因看,治理石漠化应遵循生态建设基本规律, 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治理措施
•植被保护措施 •封山育林措施 •退耕还林措施
•人工造林种草措施 •扶贫开发措施
•改善人居环境措施
谢谢
观赏
省内的石漠化发生率为25.96%,高于全区的石漠化发生率。有33个县的石漠化发生率大 于省平均发生率,占45.20%,其中28个县的石漠化发生率大于30%,14个县的石漠化发 生率大于40%。
石漠化的演变

二、石漠化的成因
主要因素
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严重,人 地矛盾成为了治理石漠化最大的一个难题。统计 分析显示,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中,过度 樵采形成的占31.4%,不合理耕作形成的占 21.2%,开垦形成的占15.1%,乱砍滥伐形成的 占13.4%,过度放牧形成的占8.2%。另外,乱开 矿和无序工程建设等也加剧了石漠化的扩展,占 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面积的1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的省,石漠化面积有32476.73km2,占西南岩溶 石山地区石漠化面积的31%,占贵州省出露碳酸盐岩总面积的21.51%,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为 5249.58 km2,中度石漠化面积11895.93 km2,轻度石漠化分布面积15331.22 km2石漠化主要沿 北盘江、乌江上游的三岔河及六冲河分布。

石漠化 防治模式与对策

石漠化 防治模式与对策

贵州省石漠化防治布局强度、极强度石漠化:贵州强度、极强度石漠化面积达4572.6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60%。

主要分布在黔西、黔西南、黔南等地的峰丛洼地和峰丛峡谷地区。

石山多坝子少、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程度,环境退化极为突出。

人与环境的关系严重失调,形成了“贫困-掠夺资源-环境退化与恶化-进一步贫困”的恶性循环。

缺水少土缺能源,“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导致脆弱生态系统因不堪重压而呈现濒于崩溃或已经崩溃的局面,成为脆弱生态环境下区域极贫的典型代表。

要解决强度、极强度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矛盾,首先是减轻人口对这个地区的生态压力,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使得生态有喘息和恢复的生机。

因此,强度、极强度石漠化地区主要通过自然恢复与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治理模式,环境移民、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等是首抓的重点工作。

但如果直接植树种草,成活率势必很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些工程技术,如铺设人工土,喷注草种泥浆等,推动植被顺向演替,加快生态环境恢复进程。

中度石漠化:贵州中度石漠化区面积达10868.9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17%。

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部分黔西北以及少数黔东北的峰丛山地、峰林谷地和高原分水岭地区。

这些地区一方面喀斯特发育典型,形成峡谷、山沟、陡坡,造成自然冲刷强度大,成为天然的脆弱环境;另一方面目前仍在开发利用中,人们通过向林灌山地放火的方式开垦土地,荒地上失去地表植物的根固,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贫瘠、产量不高,环境承载力低下。

历史上,坡耕地数量的增加对解决山区群众的温饱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从生态角度看,过度垦殖却是加剧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陡坡开垦和顺坡开垦,通常一旦下雨就会因为无农作物遮挡、截留降水,而引起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贫瘠,形成石漠化,甚至导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治灾在于治水、治水在于治源、治源在于治山、治山在于育林,治山治水并重、治山为本。

石漠化景观格局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盘县为例

石漠化景观格局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盘县为例

石漠化景观格局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盘县为例严宁珍;李阳兵【期刊名称】《中国岩溶》【年(卷),期】2008(27)3【摘要】以贵州省盘县2004年石漠化现状分布为基础,探讨石漠化斑块的空间组合格局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石漠化景观呈现出极强度石漠化斑块集中分布型、强度石漠化与无石漠化斑块混合分布型、潜在石漠化与无石漠化为主分布型、轻中度石漠化聚集分布型和石漠化斑块相间分布型5种空间组合分布格局.人为干扰、自然因素是造成该区石漠化空间格局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全县来看,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坡度10°~17.5°的地带,其次是17.5°~35°的区域.从发生石漠化的土地类型来看,轻度石漠化主要分布于灌丛和坡耕地,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于中覆盖草地和坡耕地,强度和极强度石漠化主要分布于中覆盖草地和来利用地.碳酸盐岩的分布、地形地貌和亚热带山地气候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景观类型,而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方式是控制喀斯特石漠化的主导因子.通过土地利用规模调整和优化,因地适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将有望实现强度、极强度石漠化景观逐渐向无石漠化景观的转变.【总页数】6页(P255-260)【作者】严宁珍;李阳兵【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01;F301.24【相关文献】1.南方石漠化变化影响因素分析:县域石漠化治理视角——基于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并以贵州省为例 [J], 蔡志坚;蒋瞻;陈岩;张黎明2.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J], 王思砚;苏维词;范新瑞;李灿;史雪廷3.基于坡度等级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相关性研究——以贵州省盘县为例[J], 张珊珊;周忠发;孙小涛;冯倩;陈全4.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石漠化分布特征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鸭池示范区为例[J], 盈斌;熊康宁;陈起伟;肖时珍5.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成因的差异性定量研究——以贵州省盘县典型石漠化地区为例[J], 李阳兵;邵景安;周国富;龙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黔南山区石漠化的现状及其防治调查分析-以独山县为例

贵州黔南山区石漠化的现状及其防治调查分析-以独山县为例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贵州黔南山区石漠化的现状及其防治调查分析———以独山县为例目录摘要 (II)关键词 (II)Abstract (II)Key words (III)0引言 (1)2喀斯特石漠化研究现状综述 (1)3独山县的基本概况 (2)3.1自然环境概况 (2)3.2 社会、经济概况 (2)4独山县石漠化现状况及其影响 (4)4.1 石漠化的现状 (4)4.2 独山县石漠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5)4.2.1自然因素 (5)4.2.2 人为因素 (5)4.3 独山县严重石漠化的影响 (7)5 独山县石漠化的防治措施 (8)5.1 独山县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8)5.2 防治石漠化发生的方法 (9)5.2.1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9)5.2.2 在布局上实施分区防治战略。

(9)5.2.3加强法制,严格保护 (10)5.2.4加强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10)5.2.5 要探索、推广新机制 (10)5.2.6 完善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 (10)5.2.7 大力推广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 (10)5.2.8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全民生态意识 (10)5.2.9 多部门联动 (11)6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贵州黔南山区石漠化的现状及其防治调查分析—以独山县为例07地理科学班陆桂宝指导老师:贺祥摘要:贵州省独山县是位于贵州省最南端,属于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性气候,是喀斯特东亚片区的中心之一,全县总面积为242220公顷,其中有169142公顷处于石漠化或濒临石漠化的状态。

目前,石漠化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该县的生态环境,是制约当地社会生活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通过调查与分析独山县各地区石漠化的空间分异规律、现状、危害,提出相关的防治手段和一些治理措施,对于促进该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石漠化;现状;防治;独山县The status of Desertification in Guizhou Qiannanmountain Analysis and Prevention—--The example of Dushan County 07 Geographical science class :LuGuiBaoInstructor: HeXiangAbstract: Dushan Country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most of Guizhou province. It belongs to the sub-tropical moist monsoon climate. It’s one of the centers of Karst Area in East Asia. The total area of this country is 242200 hectares, in which there are 169142 hectares are deserted or will become desertification. Currently, desertific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onf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 in local community and economy, has affect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riously. Consequently, It is meaningful to develop the community economic that making some related prevention means and control measures,which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 and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amage of desertification in all regions of Dushan Country.Key words: desertification, statu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ushan Country0引言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石质土地的荒漠化,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

贵州省石漠化分布特征

贵州省石漠化分布特征

贵州省石漠化分布特征(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地矿局)一、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一)概况贵州省调查区面积159200.27km2,涉及73个县区,是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的省,石漠化面积有32476.73km2,占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面积的31%,占贵州省出露碳酸盐岩总面积的21.51%,占贵州省调查区总面积的18.54%。

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为5249.58 km2,中度石漠化面积11895.93 km2,轻度石漠化分布面积15331.22 km2(如图7.27)。

石漠化主要沿北盘江、乌江上图7.27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比重游的三岔河及六冲河分布。

贵州省各县市石漠化面积及分布如表7.10、贵州省石漠化现状图所示。

在调查的73个县市中,如图7.28所示,石漠化面积大于100 km 2的县有61个,石漠化面积大于200 km 2的县为52个,石漠化面积大于300km 2的县为42个,石漠化面积大于500km 2的县为26个,石漠化面积大于700km 2的县为12个,石漠化面积大于1000km 2的县为5个。

图7.28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与县市个数统计石漠化(km 2)个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十位的县依次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806.18 km 2)、六盘水市(1658.86km 2)、大方县(1612.46 km 2)、黔西县(1504.79 km 2)、盘县特区(1072.63 km 2)、独山县(997.32 km 2)、安顺市(907.82 km 2)、兴义市(845.14 km 2)、织金县(769.84 km 2)、长顺县(766.25km 2),其石漠化面积之和为11941.30 km 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36.77%,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20个县的石漠化面积之和为18338.95 km 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56.47%。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占行政区面积的20.40%,高于此水平的县有32个,大于30%的县有14个,大于40%的县有8个,如图7.29所示。

福泉市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福泉市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福泉市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贵州省南部山区,地势东高西低,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为15.6℃,降水量为1100毫米。

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福泉市面临严重的石漠化问题,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关于福泉市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石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福泉市的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市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地区。

东南部地区是主要的矿区,矿区的采石作业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了土地的石漠化。

而西北部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的植被覆盖率低,土壤脆弱易裸露,日晒、雨淋引起的风蚀问题比较严重。

福泉市的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这两个区域。

二、石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从历史上看,福泉市的石漠化土地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

在采石作业、不合理开垦以及过度放牧等因素的影响下,石漠化土地的面积不断增加。

而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石漠化问题的重视,福泉市对石漠化土地的治理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甚至有所减少。

石漠化土地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如排水条件不良,土地容易受风蚀的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土地的石漠化。

而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采石作业等活动的影响,这些活动对土地的破坏性非常大,是导致石漠化土地形成的重要原因。

四、石漠化土地的治理对策针对福泉市石漠化土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治理对策来进行综合治理。

加大对石漠化土地的综合治理力度,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增加土地的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地的石漠化程度。

加强对石漠化土地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石漠化问题。

加强对矿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保护和管理,减少矿区和脆弱区的开发和开垦,降低石漠化土地的形成风险。

贵州六盘水石漠化的特点、成因与防治

贵州六盘水石漠化的特点、成因与防治


! 要6 贵州六盘 水 市 石 漠 化 面 积 !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 是贵州乃至 B A B < E? C D?
整个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F六盘水石漠化的特点在西南岩溶区很 一是岩石裸露= 植被覆盖率低@ 二是坡度大= 岩溶裂隙发育@ 三是土地质 有代表性6 量 差= 环境容量小@ 四是旱涝灾害频 繁F石 漠 化 的 产 生 与 发 展 既 有 自 然 方 面 的 原 如6 强烈的岩溶化过程? 陡峻= 封闭的地形? 地表= 地下双层岩溶结构? 缓慢的土 因? 壤形成过程? 植物的生态效率低等@ 又有人为的原因6 大规模砍伐森林? 烧山? 不合 理 利用土地? 过度放牧等F六盘水石漠化主要防治措施应包括6 是开发和调蓄 : ) ; 表 层岩溶水资源@ 是通过土地整治? 改善土地利用结构@ 是以因地制宜培植 : ! ; : # ; 当 地名特优植物资源为主体? 发展生态农业@ 是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 8 ; 开展扶贫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 F : B ; 关键词 6 岩溶 @石漠化 @六盘水 中图分类号 6 ) 8 ) @ A < < G . 文献标识码 6 ,
I 石漠化的成因分析
石 漠化是 我 国 西 南 岩 溶 区 严 重 的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之一9 其将导致岩 溶 地 区 生 态 环 境 更 加 恶 劣 9 使当地 居民失去生存的物质条件 9 生活更加贫困 < 石漠化的
Q O 产生与发展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叠加所致 N 结合 9
六盘水市实际情况 9 主要原因如下 J I % ! 自然因素 : % & % & 强烈的岩溶化过程 六盘水岩溶地区喀斯特发育 9 宏观岩溶形态主要
: O 理N 石漠化地区溶沟 C 岩溶裂隙中分布的零星土壤 9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石漠化分布特征(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地矿局)一、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一)概况贵州省调查区面积159200.27km2,涉及73个县区,是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的省,石漠化面积有32476.73km2,占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面积的31%,占贵州省出露碳酸盐岩总面积的21.51%,占贵州省调查区总面积的18.54%。

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为5249.58 km2,中度石漠化面积11895.93 km2,轻度石漠化分布面积15331.22km2(如图7.27)。

石漠化主要沿北盘江、乌江上图7.27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比重游的三岔河及六冲河分布。

贵州省各县市石漠化面积及分布如表7.10、贵州省石漠化现状图所示。

在调查的73个县市中,如图7.28所示,石漠化面积大于100 km2的县有61个,石漠化面积大于200 km2的县为52个,石漠化面积大于300km2的县为42个,石漠化面积大于500km 2的县为26个,石漠化面积大于700km 2的县为12个,石漠化面积大于1000km 2的县为5个。

图7.28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与县市个数统计石漠化积(km 2)个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十位的县依次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806.18 km 2)、六盘水市(1658.86km 2)、大方县(1612.46 km 2)、黔西县(1504.79 km 2)、盘县特区(1072.63 km 2)、独山县(997.32 km 2)、安顺市(907.82 km 2)、兴义市(845.14 km 2)、织金县(769.84 km 2)、长顺县(766.25km 2),其石漠化面积之和为11941.30 km 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36.77%,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20个县的石漠化面积之和为18338.95 km 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56.47%。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占行政区面积的20.40%,高于此水平的县有32个,大于30%的县有14个,大于40%的县有8个,如图7.29所示。

图7.29 贵州省石漠化比重与县市个数统计石漠化重(%)石漠化比重居前十位的县市分别是黔西县(58.92%)、安顺市(53.26%)、平坝县(50.58%)、长顺县(49.29%)、大方县(46.04%)、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43.19%)、独山县(41.17%)、晴隆县(40.56%)、修文县(39.69%)和清镇市(36.73%)。

省内的石漠化发生率为25.96%,高于全区的石漠化发生率。

有33个县的石漠化发生率大于省平均发生率,占45.20%,其中28个县的石漠化发生率大于30%,14个县的石漠化发生率大于40%,如图7.30所示。

图7.30 贵州省石漠化发生率与县市个数统计石漠化比重(%)石漠化发生率列前十位的县市依次为黔西县(63.43%)、册亨县(58.43%)、安顺市(56.33%)、平坝县(53.10%)、长顺县(52.14%)、六盘水市(51.86%)、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49.82%)、大方县(49.41%)、望谟县(49.05%)和贞丰县(43.13%)。

(二)石漠化在碳酸盐岩中的分布特征贵州省的石漠化在各类型碳酸盐岩中的分布及比例不尽相同,如图7.31所示,纯灰岩中的石漠化面积最多为12569.15km 2,占贵州省石漠化的39%;其次是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8582.63km 2,占全省石漠化的26%;灰岩与白云岩互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纯白云岩、碎屑岩碳酸盐岩互层分列三、四、五、六位。

贵州省各碳酸盐类型中的石漠化发生率如图7.32所示。

纯灰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和灰岩与白云岩互层中的石漠化发生率较高,分别是29.86%、29.47%和29.01%;纯白云岩中的石漠化发生率为19.37%,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的石漠化发生率为15.83%,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石漠化发生率最低为12.92%。

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石漠化分布面积如表7.11所示。

图7.32 贵州省各碳酸盐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5101520253035纯灰岩纯白云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表7.11 贵州省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的石漠化面积一览表 (单位:km 2)从图7.33可以看出,轻度石漠化的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度石漠化的比重,重度石漠化的比重最小,并且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的石漠化的比重也不相同。

在重度石漠化中,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和纯灰岩的石漠化分别占到石漠化总数的25%和20%,高于重度石漠化的平均比重;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的重度石漠化占为12%,白云岩的重度石漠化为10%,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的重度石漠化最少,分别占8%和7%。

图7.33 贵州省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石漠化面积比重1020304050607080纯灰岩纯白云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纯灰岩、纯白云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中的中度石漠化分别占到37%、36%、38%和38%,高于全省的平均值,而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的中度石漠化均只占26%。

各岩性中轻度石漠化的情况是:纯白云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轻度石漠化面积所占比重分别是54%、50%、67%和67%,高于全省的轻度石漠化比重;纯灰岩和灰岩与白云岩互层中的轻度石漠化仅分别占到轻度石漠化总数的43%和37%。

图7.34 贵州省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石漠化发生率246810121416纯灰岩白云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图7.34显示了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石漠化发生率的差异。

可以看出:贵州省的重度石漠化发生率为4%,其中纯灰岩和灰岩与白云岩互层中的重度石漠化分别是6%和7%,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的重度石漠化发生率为4%,纯白云岩的重度石漠化发生率为2%,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的重度石漠化发生率均为1%。

中度石漠化发生率为10%。

纯灰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和碳酸盐夹碎屑岩中的中度石漠化发生率都是11%,纯白云岩为7%,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为4%,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为3%。

轻度石漠化的发生率为12%。

其中,纯灰岩的轻度石漠化发生率为13%,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15%,纯白云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互层中的轻度石漠化发生率均为11%,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为9%。

(三)石漠化在岩溶地貌中的分布特征贵州省的石漠化在除岩溶断盆地貌外的其他地貌类型中均有分布,其分布比例各不相同,如图7.35所示。

岩溶丘陵中的石漠化面积为8146.01km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26%;峰林洼地中的石漠化面积为7609.13km2,占23%;峰从洼地中的石漠化面积为6631.30km2,占20%;岩溶山地中的石漠化面积为4705.43km2,占14%;岩溶槽谷、岩溶平原和岩溶峡谷中的石漠化面积分别为2581.09 km2、1622.44 km2和1181.33 km2,分别占8%、5% 和4%。

贵州省各岩溶地貌类型中的石漠化发生率如图7.36所示。

峰林洼地、岩溶平原、岩溶峡谷和峰丛洼地中的石漠化发生率较高,分别是41.17%、40.46%、36.60%和34.35%,岩溶丘陵中的石漠化发生率为22.52%,岩溶山地和岩溶槽谷中的石漠化发生率较小,分别是17.61%和15.03%。

图7.36 贵州省各地貌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51015202530354045岩溶槽谷岩溶山地峰丛洼地峰林洼地岩溶峡谷岩溶平原岩溶丘陵岩溶断盆贵州省各地貌类型中石漠化面积如表7.12所示。

表7.12 贵州省各地貌类型中石漠化面积一览表 (单位:km 2)图7.37显示了石漠化在各地貌类型中比重的差异。

重度石漠化比重为16.16%,其中,岩溶峡谷中的重度石漠化比重为23.84%,峰丛洼地中的重度石漠化比重为23.40%,峰林洼地的重度石漠化比重为19.07%,岩溶平原中的重度石漠化比重为18.40%,岩溶山地、岩溶槽谷和岩溶丘陵中的重度石漠化比重较小,分别是11.84%、10.58%和10.27%。

中度石漠化的比重为36.63%,岩溶平原中的中度石漠化比重最大为46.39%,其次是峰林洼地和岩溶峡谷,中度石漠化的比重分别是40.83%和39.64%,峰丛洼地的中度石漠化比重为37.56%,岩溶丘陵的重度石漠化比重为34.98%,岩溶山地的中度石漠化比重为32.72%,岩溶槽谷中的中度石漠化比重最低为26.67%。

图7.37 贵州省各地貌类型中石漠化面积比重10203040506070岩溶槽谷岩溶山地峰丛洼地峰林洼地岩溶峡谷岩溶平原岩溶丘陵岩溶断盆(%)轻度石漠化的比重为47.21%,其中,岩溶槽谷、岩溶山地和岩溶丘陵中的轻度石漠化比重较大,分别为62.75%、55.44%和54.76%;峰林洼地和峰丛洼地的轻度石漠化比重为40.09%和39.04%,岩溶峡谷和岩溶平原的轻度石漠化比重为36.52%和35.21%。

各地貌类型中的石漠化发生率也不相同,如图7.38所示。

贵州省重度石漠化的发生率为4.20%,岩溶峡谷、峰丛洼地、峰林洼地和岩溶平原较易发生重度石漠化,他们的重度石漠化发生率分别是8.72%、8.04%、7.85%和7.45%,岩溶丘陵、岩溶山地和岩溶槽谷不易发生重度石漠化,其重度石漠化发生率分别是2.31%、2.08%和1.59%。

中度石漠化的发生率为9.51%。

岩溶平原、峰林洼地和峰丛洼地较易发生中度石漠化,其中度石漠化发生率为18.77%、16.81%和12.90%;岩溶丘陵的中度石漠化发生率为7.88%,岩溶山地和岩溶槽谷的中度石漠化发生率分别为5.76%和4.01%。

图7.38 贵州省各地貌类型中石漠化发生率2468101214161820岩溶槽谷岩溶山地峰丛洼地峰林洼地岩溶峡谷岩溶平原岩溶丘陵岩溶断盆(%)轻度石漠化的发生率为12.26%。

峰林洼地、岩溶平原、峰丛洼地、岩溶峡谷和岩溶丘陵的轻度石漠化发生率分别是16.51%、14.25%、13.41%、13.36%和12.33%;岩溶槽谷和岩溶山地的轻度石漠化发生率分别是9.43%和9.76%。

二、贵州省石漠化演变特征(一)概况贵州省的石漠化演变整体呈加剧态势,但局部地区又有改善。

贵州省八十年代末的石漠化面积为21643.27km 2,到九十年代末达到32476.73km 2,石漠化面积净增10833.46km 2,平均每年以744km 2速度增加(如图8.23所示),增长的速2图8.23 贵州省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末石漠化面积对比率为3.43%,是西南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增长的面积最大的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