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释方法之体系解释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九章 法律解释

第九章 法律解释

(四)目的解释 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 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 相对于其他几种解释方法, 相对于其他几种解释方法,目的解释赋予解释者更大 的自由解释的空间。解释者不必拘泥于条文的字面含义; 的自由解释的空间。解释者不必拘泥于条文的字面含义; 如果条文有缺陷或漏洞,解释者可以进行修正或弥补。 如果条文有缺陷或漏洞,解释者可以进行修正或弥补。 上述这些方法,有时是综合使用的。 上述这些方法,有时是综合使用的。在一些有争议的法律 问题上,解释者往往同时使用多种方法。在有些情况下, 问题上,解释者往往同时使用多种方法。在有些情况下, 解释者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使用几种方法。 解释者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使用几种方法。
二、法律解释的特点
(一)法律解释的对象是确定的,即法律规定的意义 法律解释的对象是确定的, (二)法律解释具有实践性 (三)法律解释具有目的性 (四)法律解释的过程不能以否认或者怀疑解释的前 提——法律规范为条件 法律规范为条件
三、法律解释的意义
首先,由于法律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点, 首先,由于法律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点,因此需 要法律解释化抽象为具体,变概括为特定。 要法律解释化抽象为具体,变概括为特定。 其次,立法可能存在缺陷,需要通过法律解释改正、 其次,立法可能存在缺陷,需要通过法律解释改正、 弥补法律规定的不完善。 弥补法律规定的不完善。 最后, 最后,通过法律解释解决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发展之 间的矛盾。 间的矛盾。
三、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
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也叫司法解释, 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也叫司法解释,是指由国家最 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 这类解释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审判解释; 释。这类解释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审判解释;另一种是检 察解释。 察解释。 司法解释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司法解释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法律规定不够具体而使理解和执行有困难的问题进行 ) 解释,赋予比较概括、原则的规定以具体的内容。 解释,赋予比较概括、原则的规定以具体的内容。 (2)通过司法解释使法律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社会情况 ) (3)对适用法律中的疑问进行统一解释。 )对适用法律中的疑问进行统一解释。 (4)对各级、各类法院之间应如何依据法律规定相互配合审 )对各级、 理案件、确定管辖以及有关操作规范问题进行解释。 理案件、确定管辖以及有关操作规范问题进行解释。 (5)通过解释活动,弥补立法的不足。 )通过解释活动,弥补立法的不足。

法理学(第五版)课件第19-20章

法理学(第五版)课件第19-20章

本章导言: 法律方法是法律人认识、判
断、处理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思 维路径。本章通过分析法律人 独特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 尤其是法律发现、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法律论证、数据处 理等,阐释法律人思维的基本 内容、重要形式和主要规则, 从而帮助学习者把握涉法思维 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法律方法概述
一、 法律方法的意义 ➢ 法律方法,一般是指法律职业者(或称法律人)认识、
萨维尼:“解释法律,系法律学 之开始,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 学性之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第三节 法律解释
(一) 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 法律是概括的、抽象的,只有经过解释,才能成为具
体行为的规范标准。 ➢ 法律解释就是消除法律的稳定性与其调整对象发展变
化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机制。 ➢ 法律只有经过不断的解释,才能趋于完善。
护公民权利为目的的法律推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去 发现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肯定会包容的权利。 ➢ 其次,权利推理表现为自由推定——法不禁止即自由。 ➢ 再次,权利推理表现为保护社会弱者的原则。 ➢ 最后,权利推理表现为无罪推定。
第五节 法律论证
一、 法律论证的概念 ➢ 法律论证是指通过提出一定的根据和理由来证明某种立
法律规定,某一行为合乎逻辑地应该被纳入该规定的适用 范围内,从而对适用该规定所作的解释,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举重明轻”或“举轻明重”。
伽达默尔:“法律的规范内容 却必须通过它要被应用的现存 情况来规定。为了正确地认识 这种规范内容,他们必须对原 本的意义有历史性的认识,并 且正是为了这一点,法律解释 者才关注法律通过法律实践而 具有的历史价值。” 富勒:“法律解释所关注的核 心是法律的目的和结构,而非 法律的词语。”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 院以外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不 得作出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

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学理解释
专家学者从学术角度对 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为 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
完善法律解释机制的建议
加强立法解释工作
提高立法机关对法律条文的解释能力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争议。
推进司法解释规范化
规范司法机关的法律解释工作,确保 解释结果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促进学理解释与实践相结合
鼓励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将 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律体系的协调一致。
相关法律规定联系
02
联系其他相关法律条文和规定,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
辑关系,形成完整的法律解释。
法律原则和精神贯彻
03
遵循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确保解释符合法律的整体价值取Βιβλιοθήκη 向和目的。目的解释方法
立法目的探寻
探究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的目的和意图,为法律 解释提供指导。
社会现实需要考量
主要针对法律适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和明 确。
解释方法与技巧
采用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等方法,确保解 释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行政解释的实践应用
解释主体与效力
行政解释由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作出,对行政管理活动具有约束 力。
解释内容与范围
主要针对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对行政法规、规章等进行解 释和明确。
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和需要,分析法律条文在现实 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和意义。
公平正义原则维护
遵循公平正义原则,确保法律解释符合社会公正 和道德要求,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04
法律解释的实践应用
司法解释的实践应用
解释主体与效力
司法解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对审判和检察 工作具有约束力。

法律条款解释的实用方法掌握核心技巧

法律条款解释的实用方法掌握核心技巧
解释方法
包括语法分析、逻辑分析、语义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 、社会分析等。这些方法要求解释者运用语言学、逻辑学、 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法律条款进行深入 剖析和阐释。
重要性及意义
重要性
法律条款解释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正确适用和当事人的 切身利益。通过解释,可以消除法律条款的模糊性和歧义性,确保法律的明确 性和可操作性。
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解释
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法律条款的解释,揭示其含义和适用范围的变化,为当代的法律解释提供历史参照。
当代社会影响评估
分析法律条款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评估法律条款在当代社会中的实施效果和社会反响,揭示其与社会现实的适应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预测法律条款的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法律制度改革的动向,预测法律条款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修改趋势,为 法律解释提供前瞻性思考。
国内外典型案例收集
收集国内外涉及相似法律条款的典型 案例,分析其在具体案件中的解释和 适用,为解释本国法律条款提供实践 依据。
案例比较分析
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提炼 出不同法院或法官在解释相似法律条 款时的共性和差异,为解释本国法律 条款提供思路。
类似条款异同点分析
同一法律中类似条款比较
在同一法律中找出与待解释条款相似的 其他条款,分析其在立法目的、适用范 围和具体规定上的异同,为准确解释待 解释条款提供参考。
04
实用方法:比较解 释法
不同法律体系比较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法系的法律原则、制度设计和司法实践,深入理解法律条款在不同法律体 系中的适用和解释。
不同国家法律条款比较
对比不同国家针对同一问题的法律条款,分析其在立法背景、法律文化和具体适用上的 差异,为解释本国法律条款提供参考。

《法律解释方法》课件

《法律解释方法》课件
的理解存在分歧。
因此,在采用主观目的解释方法 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谨 慎判断,避免过度解读或误读立
法原意。
客观目的解释方法
06
客观目的解释方法的定义
总结词
指根据法律自身的目的所做的解释。
详细描述
客观目的解释方法是指在进行法律解释时,根据法律自身的目的和宗旨来进行解释。这里的“目的”是指立法者 在制定法律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效果,而不是指解释者个人对法律的理解或看法。
解释方法。
当法律条文与其他条文存在明显 的逻辑关联或冲突时,可以采用
体系解释方法。
在进行法律修订或立法解释时, 为了确保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一 致性,可以采用体系解释方法。
体系解释方法的限制
体系解释方法可能受到法律体 系本身缺陷的限制,例如法律 漏洞、法律冲突等问题。
体系解释方法需要充分了解整 个法律体系,对于法律体系不 完整或存在缺陷的情况,解释 结果可能不准确。
解释结果应当公正、公 平地对待各方利益,不 能偏袒某一方或违反公
平正义原则。
文义解释方法
02
文义解释方法的定义
文义解释方法是指根据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的方法。它强调尊重立法者 的原意,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不加入任何主观判断或价值判断。
文义解释方法要求解释者对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客观、准确的解读,不进行 任何超出字面含义的引申或推导。
当法律文本的含义存在歧义或模糊时,可以采用主观目的解释方法来明确其含义。
在法律实践中,当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与立法原意发生冲突时,也可以采用主观目的解释方法来解决 冲突。
主观目的解释方法的限制
主观目的解释方法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因为立法原意往往难以确
定。

体系解释方法

体系解释方法

体系解释方法体系解释方法是一种对法律文本进行解释的方法,它强调将法律文本与其他法律文本、整个法律体系以及社会背景相互联系,以实现解释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体系解释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文本的含义和目的,以及它们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下是对体系解释方法的详细介绍:1. 目的解释目的解释方法注重探究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的目的和意图。

它通过研究法律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相关法规和司法判例等因素,推断立法者的目的和意图。

目的解释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法律的内在逻辑和完整性,以及法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

2. 语法解释语法解释方法注重对法律文本的语法和结构进行分析。

它通过研究法律文本的词汇、语句和段落等元素,理解文本的表面含义和逻辑关系。

语法解释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法律文本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它们与其他法律文本之间的关系。

3. 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方法注重对法律文本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

它通过探究法律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理解法律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解释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法律文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和目的,以及它们与整个法律体系之间的联系。

4. 体系解释体系解释方法注重将法律文本与其他法律文本、整个法律体系相互联系,以实现解释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它通过研究不同法律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逻辑联系,构建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体系解释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法律文本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法律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5. 立法者意图解释立法者意图解释方法注重探究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的具体意图和目的。

它通过研究立法者的言论、投票记录和其他相关文件,了解立法者的真实意图和目的。

立法者意图解释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法律的原始意图和目的,以及它们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和适用性。

总之,体系解释方法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法律解释方法,它通过将法律文本与其他法律文本、整个法律体系以及社会背景相互联系,实现了解释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法理学上的解释方法

法理学上的解释方法

法理学上的解释方法1. 文义解释呀,这就好比读一本书,咱们得按照字词的本身意思去理解呀!比如说法律条文里写着“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那咱就能明白这是说在大家都能去的地方不可以抽烟嘛!2. 体系解释呢,就好像拼拼图,要从整个法律体系的大画面去看!像有一条法律规定不能伤害他人,那在其他相关法律中也会有对伤害行为的具体界定呀,一起看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嘛!比如刑法里对故意伤害罪的规定。

3. 历史解释呀,听名字就知道是看看这个法律以前是啥样呀!好比一部法律规定了对某种行为的处罚,咱去看看它过去是怎么规定的,为啥会变呀。

就像交通法规对酒驾处罚的演变历程。

4. 目的解释,这就好似知道我们为啥要做一件事一样!法律为啥要有这条规定,肯定有它的目的呀!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目的不就是为了保护咱消费者嘛!那遇到具体事例就得按这个目的去解释。

5. 当然啦,还有社会学解释呢!这就像看看这个法律在社会中会产生啥影响一样。

假如有个法律规定了企业的环保责任,那就要考虑对社会环境带来的改变呀!6. 比较解释也很重要哦,就好像看看别人家是怎么做的!别的国家或地区有相似的法律是咋规定的,咱就能有个参考呀!像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外有很多好的做法可以借鉴呢。

7. 合宪性解释呢,这就像给法律来个大检查,不能和宪法冲突呀!要是一个法律规定和宪法精神不符,那可不行呀!比如一些具体法规得在宪法框架内来制定。

8. 最后还有客观目的解释呀,这就像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去解释法律!比如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呀!遇到复杂情况,咱就得从这个大方向去思考怎么解释才更合适!我觉得呀,这些解释方法都好重要,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呢!它们就像法律世界的一把把钥匙,能打开不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更清晰、更全面的法律图景。

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

例证
一对新人签定婚姻合同,约定结婚后任何一方 如果找第三者,就要支付给另一方25万元人民 币。后来果真出问题,另一方起诉到法院要求 对方履行合同约定 婚姻法上没有违约金,合同法中有 婚姻行为/合同行为均为法律行为 特殊规则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适用一般 规则 本案可以适用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
案例
判决结果
5月27日,洛阳中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 失597001元 经过审委会讨论通过的判决书写道:“《种子 法》实施后,玉米种子的价格已由市场调节, 《条例》作为法律阶位较低的地方性法规,其 与《种子法》相冲突的条款自然无效……” 而被认为与《种子法》相冲突的条款,指的是 《条例》第36条,它规定农作物种子必须由政 府定价
法律解释的各种方法
(1)文义解释 (7)限缩解释 (2)体系解释 (8)当然解释 (3)目的解释 (9)比较解释 (4)历史解释 (10)社会解释 (5)逻辑解释 (11)合宪解释 (6)扩张解释(12)反对解释
文义解释
也称语法解释、文法解释、文理解释。指从法 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涵义。 可以有以下5种具体方法来确定法律条文的字 面涵义: 1)用日常语言文字的涵义来确定法律的涵义 2)掌握法律专业术语的特定涵义 3)根据语境确定字面涵义 4)根据个别事项与一般性用语的连用,确定 包括同一种类的所有项目 5)以类别中明文提及者为限
立法解释
1.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大常委进行 解释: (1)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涵义的; (2)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 用法律依据的 2.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法院、最高检察 院和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人大常委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法律的解释》课件

《法律的解释》课件

论理解释的方法
历史解释:根据法律制定时的历史背景和目的进行解释 系统解释:将法律条文与其他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对比和联系,以确定其含义 目的解释:根据法律条文的目的和意图进行解释 比较解释:将法律条文与其他国家的类似法律条文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含义
立法解释的程序
提出申请: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或其他相关机构提出 审查申请:由立法解释委员会进行审查 制定解释:由立法解释委员会制定解释草案 征求意见:向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征求意见 审议通过:由立法解释委员会审议通过解释草案 公布实施:由立法解释委员会公布解释,并实施
立法解释的效力
立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可以补充、解释法律条文 立法解释可以纠正法律条文的错误,使其更加明确、具体 立法解释可以解决法律条文之间的矛盾,使其更加协调、统一 立法解释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其更加灵活、适应性强
法律解释的概念
司法解释
文理解释与论理 解释
立法解释 学理解释
什么是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是指对 法律条文进行解 释和说明的过程
法律解释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理 解和适用法律
法律解释可以分 为文义解释、体 系解释、目的解 释等多种类型
法律解释需要遵 循一定的原则, 如合法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等
法律解释的重要性
文理解释的方法
语法解释: 根据语法 规则解释 法律条文
历史解释: 根据法律 条文的历 史背景进 行解释
系统解释: 将法律条 文与其他 法律条文 进行对比 解释
目的解释: 根据法律 条文的目 的进行解 释
比较解释: 将法律条 文与其他 国家的法 律条文进 行对比解 释
社会学解 释:根据 社会学理 论解释法 律条文
论理解释的定义
论理解释是指根据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结合立法目的、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对法律条文进 行解释的方法。

当然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和线性解释

当然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和线性解释

当然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和线性解释法律解释包括刑法的解释常常有一些概念被混用,比如形式解释,实质解释,主观解释,客观解释,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解释,缩小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等常常被在一个语境中使用,其实他们属于不同的类别和范畴。

一、形式解释、实质解释,主观解释、客观解释属于解释原理范畴。

1.形式解释强调法条的形式逻辑。

实质解释强调法条背后的精神。

在解释时应当在形式的基础上追求实质,不能脱离形式考虑实质。

2.主观解释是指解释法律时要考虑立法者的立法原意。

客观解释认为无需考虑立法者的立法原意,而应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进行解释。

基本的要求是在主观的基础上考虑客观,不能脱离立法者给定的语言任意解释。

二、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属于解释方法范畴。

按照解释方法,可以将法律解释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文理解释,又称文义解释,是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词语、概念,标点符号等从文理上所做的解释。

其是首选的解释方法。

如果其解释的结果是合理的,没有必要采用论理解释的方法,当其解释的结论不合理或者产生多种结果时,再进行论理解释。

2.论理解释是按照立法的精神来阐明刑法条文的真实含义。

三、扩张解释、缩小解释属于论理解释所产生的效果的范畴。

论理解释的效果有扩张和缩小两种情况。

对刑法条文的含义的解释超出字面含义的,是扩张解释效果,反之在字面含义之内进行缩小的,是缩小解释的效果。

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扩张解释的效果和类推解释是不同的。

如果一种解释方法达到了扩张解释的效果,并不能将其纳入类推解释,因为扩张解释是跳出了语言的核心范围,但仍属于语言的发散范围之内;但是类推解释已经跳出到该语言的最大边界以外。

比如将强奸罪以及强制侮辱罪中的犯罪对象“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就属于类推解释,因为该解释已经超越了语言的极限。

四、体系解释、当然解释、同类解释、反对解释、补正解释、目的解释等属于对论理解释按照方法再进行分类后的范畴。

1.体系解释,是指将刑法条文置于整个刑法之中,联系其他法条进行解释。

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等六种法律解释

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等六种法律解释

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等六种法律解释法律解释是指通过对法律文本进行解释,使其获得明确的含义与适用范围。

在法律实践中,对于一些模糊或争议性的法律规定,需要进行解释以便于正常运作。

文义解释体系是一种常见的法律解释方法,它包括六种法律解释方法:历史解释、逻辑解释、制度解释、情感解释、归纳解释和实践解释。

一、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通过研究法律规定的制定背景、立法目的、历史背景等来解释法律文本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它主要通过考察相关法律文件、议题记录、法律实施的经验等来确定法律的原意。

历史解释强调法律的历史性和连续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的初衷,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逻辑解释逻辑解释是通过分析法律规定的词语、句子、逻辑结构等来解释法律文本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它主要通过推理和演绎等逻辑方法来确定法律规定的意义。

逻辑解释强调法律的合理性和一致性,通过对法律规定内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法律规定的内在逻辑,并将其运用到具体情况中。

三、制度解释制度解释是通过研究法律规定所依据的制度、国家政策等来解释法律文本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它主要通过对法律规定所涉及的相关制度和政策进行调研和分析,来确定法律规定的具体要求和目的。

制度解释强调法律的制度性和规范性,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法律规定的背景和意图,并将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四、情感解释情感解释是通过考察法律规定所包含的情感色彩、价值观念等来解释法律文本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它主要通过分析法律规定所涉及的社会价值观念、公共利益等因素,来确定法律规定的具体内涵和界限。

情感解释强调法律的情感性和人文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的价值导向,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准则。

五、归纳解释归纳解释是通过对法律规定所涉及的具体事实、案例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来解释法律文本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它主要通过归纳法律规定所适用的实例和案例,来确定法律规定的具体要求和界限。

归纳解释强调法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帮助人们从具体案例中找到适用法律的规则和原则,并将其应用到类似情况中。

法学解释方法

法学解释方法

法学解释方法
法学解释方法是指用于解释和阐明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法学解释方法:
1. 文义解释:依据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遵循法律文本的通常理解和解释。

2. 体系解释:将法律条文置于整个法律体系中,考虑其与其他相关法律规则和原则的关系,以确保解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3. 历史解释:参考法律的历史背景、立法意图和立法过程,了解法律的起源和演变,以解释当前法律规则的意义。

4. 目的解释:根据法律的目的和宗旨来解释法律规则,考虑法律制定时所追求的目标和意图。

5. 比较法解释: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类似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以提供对法律规则的解释和理解。

6. 案例法解释:依据过往的司法案例和判例来解释法律规则,遵循先前法院的判决和解释。

7. 利益平衡解释:考虑不同利益方的权益和利益冲突,通过平衡各种利益来解释法律规则。

这些解释方法在法律实践中常常相互结合使用,以达到对法律规则的准确理解和适用。

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司法环境可能会强调不同的解释方法,但总体目标是确保法律的确定性、一致性和公正性。

法理学课件第十八章 法律方法

法理学课件第十八章 法律方法

第十八章法律方法第一节 法律方法第二节 法律解释第三节 法律推理William Bouguereau.A Soul Brought to Heaven.1878; Oil on canvas Musee du Perigord第一节 法律方法一、法律方法的概念法律方法是指站在维护法治的立场上,根据法律分析事 实、解决纠纷的方法,或者说,它是由成文法向判决转换的 方法,即把法律的内容用到裁判案件中的方法。

法律方法的主要宗旨是克服司法过程的两个极端:一是“自动售货机”(司法者成为立法者的工具);二是“挂羊头卖狗肉”(法官专权)。

二、法律方法的内容(一)法律思维过去导向性、结论的一刀两断 性、依法办事的保守性等。

(二)法律技巧(三)一般的法律方法1.法律解释2.法律推理3.漏洞补充4.法律论证5.价值衡量拶(zǎn)刑《民法通则)第79条第2款之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 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第一节 法律方法第二节 法律解释一、法律解释的概念与特征(一)法律解释的概念(二)法律解释的特征1.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2.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3.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4.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第一,法律只有经过解释才能适用第二,法律是由语言和文字表达的第三,立法者没法制定包罗万象的法律第四,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进行三、法律解释的历史发展(一)古罗马时期(二)罗马法复兴时期(三)法典化时期法学家盖尤斯(四)自由法运动时期四、法律解释的目标与原则(一)法律解释的目标1.主观说(立法者意图说)2.客观说 (法律文本说和读者意图说)首先,法律自颁布时起,即与立法者脱离关系,从 而便有了自己的法律理性,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其次,法律与立法者的意思并不是一回事;其三,法律是以文字形式表达的语言;其四,坚持客观说可以提高法的安定性。

刑法解释基本方法

刑法解释基本方法

刑法解释基本方法一、法律解释的基本方法法律解释的基本方法,是指解释者在进行法律解释时为了实现解释的目标所使用的基础性方[1]法。

法律解释的基本方法一般包括文义、历史、体系、目的四种方法。

文义解释,又称文理解释、语义解释等。

顾名思义,它是指解释者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

文义[2]解释的理论依据是三权分立理论。

历史解释,或称沿革解释,是指通过商量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

体系解释,也称系统解释,是指从部门法律或者整个法律体系出发,将需要解释的条文放进其中,利用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

目的解释,是指根据立法者的立法意图来解释相关法律,就是指根据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

上述这些解释方法,并不是只能单一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但是不同解释方法得出的结论可能并不一致,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解释者对解释方法的选择上有一个排序。

一般说来,解释者最先使用的一个基本方法是文义解释;假如以此解释方法所得出的解释结论不能令解释者满意,解释者还可以依次使用历史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的方法。

二、刑法解释的基本方法刑法解释的基本方法,在德国、日本与我国刑法学的认知中,具有不同的分类。

德国刑法教义学将基本方法分为四类: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还增加合宪性解释的方法。

日本刑法学在刑法教科书中一般不会对基本方法进行分类,而是商议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的界限。

我国刑法学中,传统理论将基本方法分为两类: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论理解释又可具体划分为扩张解释与限制解释。

当代学者中,陈兴良教授的分类对传统理论既又继承又有转变,其将基本方法划分为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论理解释又分为扩张解释、限制[3]解释、当然解释、历史解释四种;张明楷教授认为:“接受形式的标准,可将刑法解释方法分为平义解释、扩大解释、缩小解释、类推解释、反对解释;接受实质的标准,可将刑法解释方法分为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4]释。

文义解释 体系解释等六种法律解释

文义解释 体系解释等六种法律解释

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等六种法律解释法律解释作为法律适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是以法律为解释对象,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现行法律规范进行的合理、合法和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说明和界定。

从当前我国法律解释的立场、原则、制度、技术等方面看,可以将其分为六种类型: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关于法律解释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对法律解释主要采取三种模式:第一,扩大法律解释的概念,认为所谓法律解释就是对法律条文含义的阐述,扩大法律解释的概念,包括全面解释、限制解释和目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在1991年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意见》中指出:“审判人员如对案件的实体处理有不同意见时,不应以自己的意见为标准,而应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为标准,考虑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纵向关系和同级法院之间的横向联系。

”这里,最高人民法院只是笼统地提出了关于法律解释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并没有对某些具体情况作详细的规定。

比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并没有专门规定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某种特殊解释。

又比如,《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意见》中所规定的法律解释,是参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规定,将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特殊解释均归于法律解释之内。

第二,对法律的涵义做出原则性解释。

比如《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意见》中规定,一些国家机关、团体或者公民在适用法律时,可能对法律规定的涵义产生不同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有关国家机关、团体或者公民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做出解释。

第三,对法律规范作出具体解释。

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特殊解释属于法律解释,但法官根据审判活动的需要,在审判过程中结合具体案情的需要对法律规范进行解释,是法律解释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系统解释和体系解释

系统解释和体系解释

系统解释和体系解释?
答:系统解释和体系解释在法律解释学中都是重要的解释方法,它们有一定的区别。

系统解释是从某一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的联系,以及它在整个法律部门中的地位与作用对规范进行说明。

整体性是系统解释的关键。

系统解释有利于维护法律内容的协调,使法律文本各部分之间保持和谐的体系。

同时,它还有助于弥补法律漏洞,通过体系内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含义来推导和确定未知的法律内容。

而体系解释则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
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

体系解释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法律体系的整体性和各部分的关联性。

这种方法关注于如何在整体法律体系中找到适当的位置来理解和应用某个特定的法律规范。

总的来说,系统解释更注重法律规范之间的内部联系和逻辑一致性,而体系解释则更强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位置和关联。

这两种方法在法律解释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可以相互补充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核心问题:
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第一款如何理解?
理解上的分歧
正方
01
反方
02
该条规定仅限于购 买、使用的商品和接 受的服务本身不能给 消费者造成损害。
不仅包括上述情形, 还包括在购买、使用 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不 受其他损害(如接受 服务过程中不能有第 三者殴打消费者)。
语境化解释——体系解释
刑法体系解释中的实例
法第328条第1款规定了盗
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 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
其中第4项将“盗掘古文化遗
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 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
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 物或者造成珍贵文化严重破
的……”孤立地面对这一条时, 坏”规定为法定刑升格情节。
刑法视域下对法律解释方法之体系解释的认识
目录
CONTENTS
1 一则典型案例的启示 2 法律解释中“语境化”——体系解释 3 刑法视域下的体系解释探究
01 李彬诉西凤饮食店消费者保护案
Case Description
案情简介
“ 原告在被告经营的店面就餐时,第三人来此寻衅滋事,导致原告在此过程 中被第三人打伤,住院治疗。原告起诉被告要求赔偿损失。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 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 求。 第十一条: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 ,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八条: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 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 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 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 宾馆、商场、餐馆、银行、机场、车站、港口、影剧院等经营场所的经营 者,应当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单从字面意思上看,该款关于“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 受损害的权利”的规定,这只是对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作时间上的限制,即 必须是“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这个特定的时间段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如果孤立地 理解这一法条,显然消费者享受人身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就不仅仅包含不受商品和服务直接致害的 权利,也包括不受第三人导致损害的权利。
解释者很难确定其中的“挪用” 据此,可以认为,所谓盗掘,
是否限于归个人使用,一旦 并不要求处于非法占有为目
联系刑法384条的规定,我们 的,只要未经有权机关批准
会得出,273条的“挪用”并不
的挖掘,即为盗掘。
要求挪归个人使用。
刑法第345条第1款规定 了盗伐林木罪,其罪状 是“盗伐森林或者其他 林木,数量较大”。那 么,其中的盗伐是否意 味着只要没有经过林业 主管部门的批准就是砍 伐就是盗伐呢?
刑法视角下的体系解释
体系解释,是指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其规范 意旨的解释方法。
——张明楷 体系解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释理由。 从解释论上来说,首先“整体只能通过对其各部分的理解而理解,但是对其各部分的理 解又只能通过对其整体的理解。同样, 对于刑法而言,只有将刑法作为一个整体,才能理 解各个条文的含义;但对于各个条文的理解,又依赖于对刑法这一整体的理解。这是因为 :一部制定法的含义并不是个别语词含义的总和。
法院判决结果

一审法院认为:本案中原告的身 体伤害是由于第三人造成的,并 非被告提供的饮食或服务造成的, 故不负责任,因此判决驳回被告 的诉讼请求。


原告上诉后,二审法院认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第 一款的规定,是指消费者的人身 及财产损害由经营者行为直接造 成时,经营者才承担责任。故判 决维持原判。
但是,如果我们结合法条的上下文来看的话,就会得出合理的解释。 首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第二款可以印证第一款的含义。 其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其他条文也可以印证第七条的含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些条文的理解及其相互关系说明,确定法律条文往往需要放在特定语境之 中,通过上下文的关系来澄清某些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法律条文。
最后,当解释者对于某个用语得出某种解释结论时,常常会心存疑虑,在这个情况下,如果 解释结论能够得到其他条文的印证,解释者就会消除疑虑。换言之,面对一些所谓不明确的规定 时,可以通过明确的规定来阐释不明确的规定。例如:孤立地将刑法第262条规定的拐骗儿童罪 中“拐骗”解释为既包括使用欺骗方法的拐骗,也包括使用强制方法的拐骗时,多少会有些疑虑( 这是人们受日常生活用语的影响所致)。但是,联系刑法对240条对“拐卖”所作出的规定时,就 会认为,上述对拐骗的规定是可以接受的。所以,遇到不明确的规定时,应当通过明确的规定来 阐释不明确的规定,“不应当由于某种不明确的规定而否定明确的规定”(Non sunt neganda clara propter quaedam obscura)。
其次,只有进行体系解释,才能妥当处理各种犯罪 的构成要件之间的关系,使此罪和彼罪之间保持协调。
例如:各国刑法理论与审判实践普遍认为,诈骗罪 (既遂)在客观上必须表现为一个特定的行为发展过程 :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认识 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行为人获得或 者第三人获得财产——被害人遭受损失。通说认为,交 付行为的存在是必要的,交付行为这一要素,是“没有 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对诈骗罪的客观要件作出如此解 释,显然是体系解释的结果。进行这样的解释,是为了 使诈骗罪与盗窃罪相区别。
体系解释意味着对刑法的解释不仅要避免刑法规范的矛盾,而且也要 避免价值判断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