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学科概论-第3章自动化基本原理
自动化基础知识
自动化基础知识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自动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工业生产到日常生活,从交通运输到医疗卫生,自动化的身影无处不在。
那么,什么是自动化?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又包括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自动化的世界,了解自动化的基础知识。
一、自动化的定义自动化,简单来说,就是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它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以及改善工作环境。
例如,在工厂的生产线上,自动化设备可以自动完成零部件的加工、组装和检测,无需人工频繁干预;在智能家居系统中,通过预设的程序,灯光、温度、电器等可以根据时间和环境条件自动调整。
二、自动化的发展历程自动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中国和古希腊就发明了一些简单的自动装置,如指南车、漏壶等。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始于工业革命时期。
18 世纪末,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调速器被认为是第一个自动调节装置。
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技术的发展,20 世纪 40 年代,自动化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控制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控制技术逐渐形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三、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控制对象:即需要被控制的设备、过程或系统,如机器、生产线、物流系统等。
2、传感器:用于检测控制对象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速度、位置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便于处理的信号。
3、控制器: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预定的控制策略生成控制指令。
4、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如驱动电机、调节阀门等。
5、通信网络:用于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传输数据和指令,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四、自动化的控制方式1、开环控制开环控制是指控制装置与控制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
《自动化学科概论》课件
自动化学科起源于工业革命,经历了机械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和智能化的发展 阶段。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里程碑关键里程碑包括第一台可编程数字计算机、第一个工业机器人等。
自动化学科的主要内容
控制理论
研究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 和优化方法。
传感器与执行器
研究感知和执行装置的设计 和应用。
自动化系统
研究自动化系统的建模、仿 真和调控。
3 认识自动化学科的
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探索自动化学科的未来 发展趋势和挑战
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介绍自动化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深入探讨其在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通 过学习本课程,您将获得对自动化技术与系统的全面了解。
自动化学科的定义和发展
定义
自动化学科是研究如何使用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等技术,实现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化、 自动化过程的学科。
3
未来发展
自动化学科将继续与其他领域交叉,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
结论和总结
通过学习《自动化学科概论》,您将拥有对自动化学科原理和应用的全面认 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动化学科的应用领域
工业自动化 交通自动化 医疗自动化 家庭自动化
汽车生产、电子制造等 交通信号控制、智能交通系统等 手术机器人、医疗设备等 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
自动化学科的前景和挑战
1
前景
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推动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改善生活质量。
2
挑战
面临的挑战包括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和人机协作等方面的问题。
《自动化学科概论》PPT 课件
欢迎来到《自动化学科概论》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介绍自动化 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它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前景。
自动化学科概论(第二版)
自动化学科概论(第二版)一、引言自动化学科是一门研究如何使用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自动控制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控制理论等。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自动化的基本概念1. 自动化的定义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对被控对象的监测、计算、判断和操作,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从而使其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一定的任务。
2. 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部分。
输入部分负责采集被控对象的信息,处理部分负责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输出部分负责根据处理结果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3. 自动化的特点自动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动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质量的影响,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一致性。
•自动化可以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自动化系统可以对危险和复杂的工作进行替代,减少人员的伤害风险,提高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动化可以实现对大规模和复杂系统的管理。
自动化系统可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处理,实现对系统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自动化可以提高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负担。
通过自动化系统可以对一些重复性和繁琐的工作进行自动化处理,减轻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的舒适性和效率。
三、自动化学科的发展历程1. 自动化学科的起源自动化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机器来替代人力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这标志着自动化技术的开始。
2. 自动化学科的发展阶段自动化学科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机械自动化阶段:在这个阶段,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阶段: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电气设备来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了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
•电子自动化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电子设备来实现自动化控制,同时引入了数字计算技术,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自动化学科概论--学生版-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物理专业
(硕士博士)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
理学类 数学专业
程(二级学科)
理科 (理工类)
。。。
自动化专业 (一级学科)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 统(二级学科)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
仪表(二级学科)
文科
工学类
计算机专业 通信专业
机械专业 电工专业 建筑专业
。。。
导航与制导(二级 学科)
二、自动化专业简介 2、自动化的研究内容
但光有计算机,能改变周围的一切吗?
二、自动化专业简介 4、自动化专业、学科的特点(续)
(II) 研究、应用特点
宽、广,几乎无所不包, 并且,伴随其它技术发展,越来越广。
二、自动化专业简介 4、自动化专业、学科的特点(续)
(III) 学自动化的特点 自动化专业基础面宽,
需要学的知识多,并要求扎实。 因此我们一直说:
二、自动化专业简介 3、自动化的作用与重要性(续)
所以讲:
自动化是当代高科技的集 中体现与应用。
智能机器人是当代高科技的 结晶。
——宋键
二、自动化专业简介 4、自动化专业、学科的特点
(I)学科特点
自动化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学科。 自动化学科是当代高技术的集中体现与应用。 —— 目前,离开计算机,自动化一事无成。
(1) 自动化的内涵与外延
日常生活中,较少听到”自动化”这个名词 更多听到的是:
这个设备(器具)是自动的、 自动控制的 或全自动的
二、自动化专业简介 2、自动化的研究内容(续)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家庭: 全自动照相机、洗衣机、电饭煲 *银行: 自动取款机ATM
*交通: 自动控制的红绿灯、 火车上的自动烧开水机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对生产、工程、管理等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实现对各种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自动化操作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等几个方面。
1. 传感器: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用于感知和采集各种物理量和信号。
传感器可以感知温度、压力、湿度、速度、位置等参数,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或者数字信号,供后续的控制和处理使用。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环境温度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供控制器判断和控制温度。
2. 执行器:执行器是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动作的装置。
它可以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阀门的开关、机电的转动、气缸的伸缩等。
执行器是将控制信号转化为物理动作的关键组件,实现对机械、电气或者液压系统的控制。
3. 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核心部份,用于接收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并根据预定的控制算法,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执行器的动作。
控制器可以是硬件设备,也可以是软件程序。
例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它可以根据程序逻辑控制各种执行器的动作。
4.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和分析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控制。
信息处理系统可以采用计算机、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对大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和管理。
例如,工厂生产线上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生产状态,预测故障风险,并提供优化建议。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还涉及到控制算法、通信协议、安全保护等方面。
控制算法是指根据特定的控制目标和系统特性,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和算法,以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通信协议是指不同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安全保护是指在自动化系统中采取措施,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防止事故和故障的发生。
总结起来,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等几个方面。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引言概述: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各种生产过程和操作过程实现自动化的过程。
它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诸多优势。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与执行器、控制系统、反馈机制、决策与规划以及人机交互等五个方面。
一、传感器与执行器:1.1 传感器的作用是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用于感知环境和物体的状态。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确保能够准确、可靠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1.2 执行器的作用是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动作,控制物体的运动或者操作。
例如,电动机、液压缸、气动阀等都属于执行器的范畴。
执行器的选择应根据所需的运动形式、力量和速度等要求进行,以确保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动化控制。
二、控制系统:2.1 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的核心部份,它负责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进行处理。
常见的控制系统包括PID控制器、含糊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等。
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等因素,以实现精确的控制效果。
2.2 控制系统通常采用闭环控制的方式,即通过反馈机制不断调整控制信号,使系统的输出达到期望值。
反馈机制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如位置反馈、速度反馈或者力反馈等。
通过反馈机制,控制系统能够实时地对系统状态进行监测和调整,提高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决策与规划:3.1 决策是指根据系统的状态和目标,确定合适的控制策略和参数。
决策可以基于经验规则、数学模型或者优化算法等进行。
合理的决策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
3.2 规划是指根据系统的目标和约束条件,生成合理的运动轨迹或者操作序列。
规划可以基于路径规划算法、动力学模型或者优化方法等进行。
良好的规划能够使系统运动更加平滑、高效,并避免碰撞和冲突等问题。
四、人机交互:4.1 人机交互是指人与自动化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操作方式。
自动化概论PPT课件(38页)
课程基本情况
学时:27 作业:(无) 成绩评定:
平时(考勤)30% 期末考查(开卷笔试)70%
专业的前身
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 (简称工企专业 )
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工业自动化专业
生产过程自动化 仪表自动化
自动化概论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自动化的概念和发展简史 2.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和组成 3.基本的控制方法 4.控制和自动化的应用范畴 5.控制和自动化的展望 6.自动化专业概览
教材与参考书
[1] 西安交大万百五主编《自动化(专业)概论》(第二版),武 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电子书《信息爆炸时代的控制》——关于控制、动力学和系统 未来方向的专家小组报告,2003年。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检测、计算、通信、执行和复杂性技术成本/性能曲线
自动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的关系社 会来自机械化(应用机器系统)
电气化(加入电机、网络)
工业化
自动化(加入自动控制器)
总
数字化(应用数字计算机) 网络化(实现计算机网络)
信息化
发 先进自动化(系统、管理)
展 智能化(引入智能) 知识化(处理知识)
先进自动化(综合集成了系统、管理)
实现先进自动化,就完成(工业)信息化 先进自动化是信息化的最重要标志
(国内总体,数字化、网络化已有一定规模)
(基础)自动化(核心是控制) 是工业化完成与否的标志
自动化技术是工业化的核心技术
先进自动化(核心是信息、控制、系统) 是信息化完成与否的标志
先进自动化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
自动化专业(学科)概论
动态偏差(超调量)
Mp
ym1 r 100% 20% r
2.间接型性能指标
∞
Q 0 e(t ) dt
(1)绝对误差的矩的积分 (2)绝对误差的二阶矩的积分 (3)误差平方的矩的积分 (4)误差平方的二阶矩的积分
Q tts e(t) dt 0
Q tts 2 e(t) dt 0
专业是学科的一个方向,当把学科分得很 细时,学科与专业就成为同义词了。
1.3 自动化专业的历史沿革
1948年 维纳教授发表《控制论》——控制理论形成 1954年 钱学森教授发表《工程控制论》 1956年 清华、西交大成立工业企业电气化
—— 形成自动化专业 1958年 清华等建立自动控制系,如航空自动控制系 1958年 华北电力大学建立热工测量及其自动化专业 1998年 各院校把原来的与自动化相关的专业更名为
=1101010011101010011101101
3、控制
控制(Control)是指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或达 到特定的目的,通过信息的采集和加工而施加到 系统的作用。
可控系统
不可控系统
4、数学模型
用来描述系统中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互作用、相 互制约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种类:
状态空间、微分方程、差分方程、脉冲响应、传 递函数、频率响应模型等
2.1.1 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
(1)被控对象(控制对象) 系 统所要控制的设备或过程,它的 输出称为被控量,它的输入称为 控制量 (2)测量环节(传感器) 将被 控量检测出来并传送给控制环节 的装置 (3)控制环节(控制器) 它的 功能是根据偏差信号,决策如何 去操作被控对象,使得被控量达 到所希望的目标 (4)执行环节(执行器) 按控 制环节的控制决策,具体实现对 被控对象的操作,如阀门、挡板 等。
自动化学科概论
自动化学科概论 第3章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3.1 自动化、自动控制系统与自动控制理论 3.2 被控对象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 3.3 自动控制基本原理 3.4 数字控制及计算机控制系统 3.5 自动化基本设备 3.6 小结
第3章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3.1自动化、自动控制系统与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化作为一种行为和一种状态,它是通过自 动控制系统实现的。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方面 相平面法 描述函数法
在非线性系统的综合方面 基于几何方法的反馈线性化方法 基于微分代数的代数方法
各种智能控制方法
第3章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3.4 数字控制及计算机控制系统
3.4.1 从模拟量到数字量 3.4.2 计算机控制 3.4.3 基于网络技术的计算机控制
3.4.1 从模拟量到数字量
3.2.1 被控对象的类型
工程技术领域的被控对象不同的分类法
(1)按被控对象的特性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 (2)按被控对象结构参数可分为定常和时变 (3)按系统传输信号的性质可分为连续系统和 离散系统 (4)按系统期望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还可分为 恒值控制系统和随动控制系统
3.2.2 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 的基本方法
3.5.1 信息获取——传感器
传感器的任务 检测系统内部或外部的物理参数,以获取
相应的信息
待测量的物理量
电压、电流等电量
温度、流量、物位、成分等非电量
传感器种类繁多
按被测参量 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荷重传感器等
按信号转换机理 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霍 尔式
按输出信号形式 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
3. 位置随动系统
3.3.4 基本控制规则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自动化是指利用各种控制和信息处理技术,使机器、设备和系统能够自动地完成工作或任务的过程。
它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等几个方面。
1. 传感器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以便进行后续的控制和处理。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确保能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2. 执行器执行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用于执行特定动作的设备,它能够根据控制信号进行相应的运动或操作。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机、气缸、阀门等。
执行器的选择应根据所需的力、速度和精度等要求进行,以确保能够准确地完成所需的动作。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能够根据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执行器的运动或操作。
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方式。
开环控制是指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执行器的运动或操作,而闭环控制是指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控制信号,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4.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自动化系统中用于与操作人员进行交互的界面,它能够显示系统的状态信息,并提供操作和监控功能。
常见的人机界面包括触摸屏、按钮、指示灯等。
人机界面的设计应简洁明了,便于操作人员理解和操作。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自动化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交通运输中,自动化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提高交通流量和道路安全性;在家庭生活中,自动化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总之,自动化的基本原理是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应用,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实现,能够实现工作和任务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自动化概论论文
自动化概论论文概述:自动化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来实现自动控制和操作的学科。
它涵盖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本论文将介绍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安全性。
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一、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自动化的定义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对生产过程、工业设备和系统进行控制和操作的过程。
1.2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经过信号处理和分析,然后通过执行器控制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操作。
二、自动化的发展历程2.1 自动化的起源自动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人们开始利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2 自动化的发展阶段自动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机械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和计算机自动化。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技术和应用。
2.3 自动化的现状和趋势当前,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家庭生活等。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将更加智能化和普及化。
三、自动化的应用领域3.1 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最早和最广泛应用的领域。
通过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工厂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和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2 交通运输自动化交通运输自动化是利用自动化技术对交通系统进行控制和操作的领域。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通信号灯等。
3.3 医疗卫生自动化医疗卫生自动化是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例如,医疗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操作,医疗信息系统的自动化管理等。
3.4 家庭生活自动化家庭生活自动化是指利用自动化技术对家庭生活进行控制和操作的领域。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电等。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1. 引言自动化是指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使机器、系统或者过程能够在无人操作或者至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过程。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并改善了工作环境和产品质量。
2.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2.1 传感器和执行器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用于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或者其他形式的信号。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执行器则是根据控制信号来执行相应操作的设备,如电动机、气缸等。
2.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的核心,它通过对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自动化系统的控制。
常见的控制系统包括PID控制系统、含糊控制系统等。
2.3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概念,它通过对系统输出进行测量,并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从而调整控制信号,使系统输出接近期望值。
反馈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常见的反馈控制算法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
2.4 程序控制程序控制是指通过预设的程序来控制自动化系统的运行。
程序控制可以实现复杂的操作和任务,提高系统的灵便性和自主性。
常见的程序控制方式包括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和并行控制。
2.5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指人与自动化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操作方式。
良好的人机交互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工作效率。
常见的人机交互方式包括触摸屏、键盘、鼠标等。
3. 自动化的应用领域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医疗等。
3.1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汽车创造中的焊接机器人、食品加工中的自动包装机等。
3.2 交通运输自动化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交通流量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的自动控制。
自动化导论第三章 PPT课件
对正弦信号的响应——非线性系统输出的幅值Ac与ω的关
系可能会发生跳跃谐振和多值响应。
不稳定振荡
跳跃
跳跃
谐振
谐振
2020/4/8
38
本 章小 结
控制的目的是要求系统状态向期望状态转移,而要实现 这种转移则必须采用适当的控制方式。在自动控制系统 中,有前(顺)馈控制(开环控制) 、反馈控制(闭 环控制)和复合控制三种基本的控制方式。
(如弹道修正——射表)
思考3-2:可实施顺馈控制的条件有哪些?
2020/4/8
8
3.2.2 反馈控制方式
• 复习:什么叫反馈? • 示例:手动控制液位过程:
希望液位
大脑
决策
手或脚及
操纵量
阀门 VG
U (w)
浴盆
实际液位
实际液位的测量值
测量装置
2020/4/8
9
如果能用一些相应的元部件来代替人工控制时各 部分的功能 ,可以组成仿人液位控制系统:
x(t) x0et 1x0 x0et
几个平衡态? 几个稳定态?
2020/4/8
36
3.5* 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现象
3.5.3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典型特征
时间响应与输入信号的大小和初始条件有关。
C(t)
线性系统
非线性系统
R2
R1
0
t
2020/4/8
37
3.5* 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现象
3.5.3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典型特征
2020/4/8
19
3.3.2 不同输入信号下的控制
(3)程序控制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自动化是指利用各种机械、电子、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使机器或系统能够自动执行一系列任务或过程,减少人工干预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
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保健、农业等。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相互协作,实现对系统的监测、控制和调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1. 传感器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或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确保能够准确地感知和测量所需的物理量。
2. 执行器执行器是根据控制信号来执行相应动作的装置。
它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运动、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输出。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动机、气动执行元件、液压执行元件等。
执行器的选择要考虑到所需的输出能量和精度要求。
3. 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对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监测、控制和调节。
控制器可以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方式。
- 开环控制:开环控制是指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策略,通过发送控制信号来控制执行器的运动。
但是开环控制没有对系统的输出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控制精度较低。
- 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是在开环控制的基础上,引入反馈环节,实时监测系统的输出,并根据反馈信号进行调节。
闭环控制能够更准确地控制系统的输出,提高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4. 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控制器中的关键部分,根据所需的控制策略和系统特性,设计出合适的算法来实现控制目标。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控制算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系统特性,确保能够实现稳定和准确的控制。
5.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在自动化系统中起到连接各个组件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通信网络可以是有线的,例如以太网、串口通信等;也可以是无线的,例如蓝牙、Wi-Fi等。
自动化概论复习
自动化概论复习概述:自动化概论是一门介绍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回顾自动化概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自动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等方面。
一、自动化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手段,实现对生产、工程和服务过程的自动操作和控制。
自动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机械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和计算机自动化。
机械自动化主要依靠机械装置完成,电气自动化引入了电气元件和电气控制系统,计算机自动化则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智能化控制。
二、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自动化系统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部分。
输入是指传感器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控制系统中,处理是指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输出是指控制系统根据处理结果控制执行器产生相应的动作。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包括反馈控制原理、开环控制原理和模糊控制原理等。
三、自动化的应用领域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在交通运输领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使得车辆能够自主导航和避免碰撞。
在农业领域,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农田灌溉、喷洒等作业的自动化控制。
在医疗卫生领域,自动化技术可以应用于手术机器人、医疗设备等方面。
在环境保护领域,自动化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等。
四、自动化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将继续发展。
未来的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智能化、柔性化和网络化。
智能化是指自动化系统具备学习、推理和决策的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自主调整控制策略。
柔性化是指自动化系统具备适应不同任务和环境的能力,可以实现多样化的生产和服务。
网络化是指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分布式控制和协同工作。
结论:自动化概论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自动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一、引言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通过应用各种控制系统和设备,以实现对工业过程的自动监测、控制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包括自动化的定义、分类、基本原则和应用领域。
二、自动化的定义自动化是指通过使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工业过程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操作的一种技术和方法。
它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保障生产安全。
三、自动化的分类根据控制系统的不同,自动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出不受输入的影响,无法对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调整。
2. 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出受到输入的影响,可以对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调整。
3. 反馈控制:系统的输出通过传感器进行监测,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控制器对系统进行调整。
4. 前馈控制:系统根据输入信号的预测值对系统进行调整,以提前消除干扰。
四、自动化的基本原则1. 自动化的目标一致性:自动化系统的各个组成部份应相互协调,以实现整体目标。
2. 自动化的稳定性:自动化系统应具有稳定性,即在不受外部干扰的情况下,系统能够始终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3. 自动化的可靠性:自动化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4. 自动化的灵便性:自动化系统应具有灵便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和需求,实现多样化的生产任务。
5. 自动化的经济性:自动化系统应具有经济性,即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
五、自动化的应用领域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自动化:包括生产线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自动化仓储和物流等,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建造自动化:包括智能楼宇、智能家居等,用于提高建造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舒适度。
3. 农业自动化:包括农业机械化、温室自动化等,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交通运输自动化:包括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交通管理等,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自动化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使工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等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和控制的一种技术和方法。
它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应用,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监测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网络等组成部分。
1. 传感器: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物理量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
传感器可以感知温度、压力、湿度、速度等各种物理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2. 执行器:执行器是根据控制信号进行动作的设备。
它接收来自控制器的指令,并将其转换为机械动作或其他形式的输出。
常见的执行器有电动阀门、电机、液压缸等。
3. 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控制器可以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和逻辑,对执行器进行控制,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调节和控制。
常见的控制器有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分散控制系统)等。
4.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自动化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流的媒介。
通过通信网络,传感器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可以将控制信号传输给执行器,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常见的通信网络有以太网、现场总线等。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还涉及到控制算法和逻辑的设计、系统建模和仿真、故障诊断和维护等方面。
1. 控制算法和逻辑的设计:控制算法和逻辑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关键。
根据不同的控制目标和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和逻辑,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2. 系统建模和仿真:系统建模和仿真是自动化系统设计和优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化系统的设计和参数配置。
3. 故障诊断和维护: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一、引言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通过应用各种自动控制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包括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原理、自动化设备的分类和应用以及自动化的优势和挑战。
二、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自动化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传感器:用于感知和采集物理量或信号,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2. 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动作,如电机、阀门等。
3. 控制器: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4. 人机界面:提供与自动化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如触摸屏、按钮等。
5. 通信网络:用于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三、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原理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常用的控制方式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1. 开环控制:也称为单向控制,控制器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策略生成控制信号,直接作用于执行器,但无法对控制效果进行实时调整和修正。
2. 闭环控制:也称为反馈控制,控制器除了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生成控制信号外,还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并将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通过反馈调整控制信号,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四、自动化设备的分类和应用根据自动化程度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自动化设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传感器和执行器:用于感知和执行物理量或信号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监测等领域。
2.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用于控制和管理生产线、机械设备等,具有编程灵活、可扩展性强的特点。
3. DCS(分散控制系统):用于对工厂、化工等大规模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4. 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对分布式设备进行监控和数据采集,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等领域。
5. 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用于代替人工操作,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生产过程或操作过程在人的干预下能够自动进行的一种技术和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个方面。
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感知和测量各种物理量和参数,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供控制器进行处理。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确定,确保能够准确、稳定地获取所需的信号。
控制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逻辑判断和计算,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器的动作。
控制器的种类也很多样化,常见的有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等。
控制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响应速度,以确保系统能够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自动化控制。
执行器是根据控制信号进行动作的装置,它能够将电信号或气压信号转化为机械运动,实现对生产过程或操作过程的控制。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等。
执行器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确定,确保能够准确、稳定地完成所需的动作。
在自动化系统中,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之间通过信号传输进行信息交互和控制。
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经过控制器的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进行相应的动作,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或操作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除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自动化系统还需要考虑数据采集、通信和人机界面等方面的问题。
数据采集是指对系统中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优化。
通信是指不同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和协调工作,以实现整个系统的协同运行。
人机界面是指人与自动化系统之间的交互界面,通过人机界面可以对系统进行监控、调整和操作。
总之,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个方面,通过信号传输和信息交互实现对生产过程或操作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数据采集、通信和人机界面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的概念--对于自动化专业工程师和科学家非常重要
液位控制系统是恒值控制系统,水箱水位的希望值(即给定输入信号)可 在控制器设定;具有方向助力功能的汽车的方向盘则提供变化的转动方向 作为给定信号,由转向机构自动跟踪控制输入,实现快速准确的转向运动。
3.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给定
偏差
控制
信号
信号
信号
给定环节
+ -
控制环节
执行环节
典型的自动控制
系统功能环节
系统特性的分析建立在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自动控制理论有一套定性 或定量分析系统特性的方法;自动控制理论关注的是控制器应具有什么样 的原理形式(主要指具体的数学描述),而不关心它的具体物理实现,例 如采用什么样的电路,由哪些元器件组成,这些元器件如何布排或数字控 制的软件算法包等等,所以称之为“综合”比“设计”更合适。
反馈信号
测量环节
扰动 被控对象
被控输出量
(3)测量环节 将被控输出量及其他重要量检测出来的装置
(4)比较环节 将给定的输入信号(被控输出量的希望值)
与测量环节得到的被控制量实际检测值加以比较的环节 关键概念—反馈(Feedback)=得到偏差信号,供控制环节 得出如何操作决策,消除或减少偏差信号。信号相减(负形式 比较)使偏差不断减小,称为负反馈,反之:正反馈
液位控制系统中,水箱的液位是被控输出量,进水阀门开度(流量)是操 作控制量,水槽及管道等组成的水箱装置构成被控对象。 信息系统本身也可以是特殊的被控对象,如多媒体或网络信息传输系统等
3.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给定
偏差
控制
信号
信号
信号
给定环节
+ -
控制环节
执行环节
典型的自动控制
系统功能环节
反馈信号
3.1.3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多个发展阶段 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实
际问题和模型简化方法,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控制问题的方法, 从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1)经典控制理论 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
液位控制系统中的液位偏离期望值变化的阶段,说它处于运动状态;液位 稳定在期望值 ,进水阀门与出水阀门位置不再变化时则说处于静止状态。 静止状态不是系统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这时系统仍然是“活动”的, 运动过程一直在进行,只不过这时系统的各项活动处在平衡状态,使各变 量表现为很小变化,可以看成“静止”系统。
技术的理论基础。
自动控制理论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工程技 术领域的自动化系统,也适用于诸如生物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甚 至社会系统等领域的控制。
3.1.3 自动控制理论
对自动控制系统三方面分析研究及特有的表达方法
⑴ 系统模型(model) 系统的物理形态的多样性要求在研究具 体系统时最好能撇开它的物理属性,即用系统的模型(系统的 一种抽象化表示)作为对象来研究。把系统所处的状态分为运 动状态(动态)和静止状态(静态,也称平衡态): 运动状态 是指系统中的变量尚处于变化过程的状态; 静止状态 是指系统中的操作和输出等变量已达到某一定值并 不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作被控对象,实现被控量达到所希望的目标实现有效控制的 核心,需要正确地改变对象的能量、物料的变化过程和状态。
(6)执行环节(执行机构) 按控制环节的控制决策,产
生具体的操作控制作用,改变被控制对象的输出状态。
液位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主要完成控制环节功能,机械或电动阀门就是液位 控制系统的执行环节。由于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特性,比如水箱容量大小、 管道粗细、进水压力、阀门开关特性等等多个影响因素,需要分析、设计、 调试才能得到正确的、有效的、优化的决策(控制规律) 。
可用多种图示方法描述系统的组成、分解及相互作用
3.1.1 系统与自动化系统(概念)
系统结构(框)图:表示一个系统各部分和各环节之间关系
的图示方法能够清晰地表达系统比较复杂系统中相互作用 和输入输出关系,便于理解和分析。
输入液流
Qi
进水阀 Vi H
水箱供水系统
Qi
水箱
Qo
出水阀 Vo
溢流出水
输出液流
Qo
系统框图
(反映进出水的平衡关系)
3.1.1 系统与自动化系统(概念)
系统结构(框)图:表示一个系统各部分和各环节之间关系
的图示方法能够清晰地表达系统比较复杂系统中相互作用 和输入输出关系,便于理解和分析。
输入液流
Qi
进水阀 Vi H
进水阀位 Vi 出水阀 Vo (进水流量 Qi )
出水阀位 Vo (出水流量 Qo )
3.1.3 自动控制理论
对自动控制系统三方面分析研究及特有的表达方法
⑴ 系统模型(model) 各种系统的动态和静态都会满足一定的 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是非参数化的,如特性曲线,数据表等等 ,也可以是参数化的,即用数学形式表示出来,即用所谓系统 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系统的数学模型往往经过抽象处理,只描述系统中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 系,而完全不考虑它们的物理特征,一机械力学系统和一电网络系统可以用 相同数学方程式描述。从专业角度,应用对象系统在工艺设计过程中,首 先要从规模、效率和平衡角度考虑其静态特性和状态,这时往往用一组代 数方程表达特性和参数,进行计算、模拟和优化。自动控制系统关注的是 系统的动态,即关于时间的变化特性,所以描述系统的动态方程等模型表 达是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系统建模是其基础。模型按表现形式可分 为数学表达式模型和图示模型,包括系统结构和运动规律参数等,能够反 映系统运动变化过程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系统分析和综合提供依据。
3.1.1 系统与自动化系统(概念)
系统(System)--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
(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要素(环节,部分)组成,单个要
素不能构成系统
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某种关联,存在一定的
相互作用,即各要素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或)信息的
Vi
(Qi )
Vo / Qo
水箱
实际液位
浮子
水箱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框图
3.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控制阀门
控制器
Qi
H
浮子
出水阀 Vo
水箱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图
输出液流
Qo
输入液流
Qi
带控制子系统的水箱液 位系统(设计)图
LIC 201
控制阀门 LV201
设计:IEC/GB标准符号 LIC201,LV201,LI201
自动化学科概论
第3章 自动化基本原理
3.1 自动化与自动控制 3.2 自动控制系统的描述与模型构建 3.3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3.4 数字控制与计算机控制系统
3.1 自动化与自动控制
自动化——以人造系统的自动控制为基本目标,一个或
多个实际过程(装置)、系统、设备能够在没有人参与或 尽量少人参与的情况下实现预期(设定)的控制目标(运 行过程或状态)各种自动化系统;
3.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给定
偏差
控制
信号
信号
信号
给定环节
+ -
控制环节
执行环节
典型的自动控制
系统功能环节
反馈信号
测量环节
扰动 被控对象
被控输出量
联系与作用 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存在带有一定信 息的信号(系统框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环节间 的联系及信息流向)
可以把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看成是一个将输入信号加工或变换 为所期望的输出信号的装备,系统的控制过程就是信号的加工 、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处理的核心是信息(信号)
3.1.3 自动控制理论
给定环节
给定 信号
+
偏差 信号
-
控制环节
控制 信号
执行环节
反馈信号
测量环节
扰动 被控对象
被控输出量
为了实现自动控制的目的,并保证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需要 控制器采用合适的控制规律(策略)。如何分析系统特性,设 计有效的控制规律(策略)是自动控制理论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自动控制理论 从具有一般性规律特点出发,形成自动控制
交换
它具有特定的功能或完成指定的任务 系统可以由子系统组成不断分解
边界
子系统集成(组合)系统
环境
系统
环境
作用 (系统输入)
作用 (系统输出)
3.1.1 系统与自动化系统(概念)
系统(System):广义的概念,无处不在,大到宇宙,小
到一个原子都可以看作系统。 可以是自然的,如天体系统、生态系统,也可以是人造的, 如机器、航天器、经济系统、电网、互联网等。
测量环节
扰动 被控对象
被控输出量
(2)给定环节 产生给定或作为参考输入信号的环节。
给定的输入信号通常与我们期望的被控输出量相关,它可以是 一个确定的量值这类控制系统就是恒(定)值控制系统,希 望系统在各种干扰作用下都能使输出量稳定在一个固定值上; 也可以是一变值,对应的控制系统是随动系统,希望被控量快 速准确地跟随给定输入信号变化。
水塔
变频 增压
同一个应用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相同的功能。 例:控制水箱液位高度 (有塔)水箱恒压供水
增压电机控制输出水压 (无塔)直接实现恒压供水。
3.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希望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