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典型例题(课堂PPT)
合集下载
第十三讲统计学讲义 PPT
α=P(V|H0 真)
对于第 3 种情况,H0 本来是非真的,却根据检验统计 量的值把它给接受了,在统计上,称为第二类错误,也称 取伪错误,这种错误发生的概率通常用β表示,即
β=P(V |H0 非真)
表 6.1.1 给出了上述 4 种情况。
表 6.1.1 假设检验的四种可能结果
对假设 H0 采取的决策
• H0: P≤0、01; H1: P>0、01
• H0:
; H1:
• H0:随机 1变20量0 X与Y独立 ;H121:0随0 机变量 X与Y不独
立。
•
关于总体参数得假设称为参数假设,否则,
称为非参数假设。例如,例 6、1、1 、例6、2、
2 就是参数假设,例 6、1、3 就是非参数假设。
•
完全决定总体分布得假设称为简单假设,否
• 根据小概率原理进行假设检验得方法就就是概率意义 下得反证法,其思想就是:为了检验原假设H0就是否正 确,我们首先假定“H0正确”,然后来瞧在H0就是正确 得假定下能导出什么结果。如果导出一个与小概率原 理相矛盾得结果,则说明“H0正确” 得假定就是错误得, 即原假设H0不正确,于就是我们应作出否定原假设H0得 决策;如果没有导出与小概率原理相矛盾得结果,则说明 “H0正确” 得假定没有错误,即不能认为原假设H0就 是不正确得,于就是我们应作出不否定原假设H0得决策。
第十三讲统计学讲义
• 例 6、1、2 按照质量标准,某种导线得平均拉力 强度为1200公斤,一批导线在出厂时抽取了100根 进行检验,测得得平均拉力强度为1150公斤,试问: 这批导线得平均拉力强度就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 在本例中,即将出厂得这批导线得平均拉力强度就是未
知得,我们关心得问题就是,如何根据样本得平均拉力强度 公斤x 来 1判15断0 : • 这批导线得平均拉力强度 1200就是否成立。
对于第 3 种情况,H0 本来是非真的,却根据检验统计 量的值把它给接受了,在统计上,称为第二类错误,也称 取伪错误,这种错误发生的概率通常用β表示,即
β=P(V |H0 非真)
表 6.1.1 给出了上述 4 种情况。
表 6.1.1 假设检验的四种可能结果
对假设 H0 采取的决策
• H0: P≤0、01; H1: P>0、01
• H0:
; H1:
• H0:随机 1变20量0 X与Y独立 ;H121:0随0 机变量 X与Y不独
立。
•
关于总体参数得假设称为参数假设,否则,
称为非参数假设。例如,例 6、1、1 、例6、2、
2 就是参数假设,例 6、1、3 就是非参数假设。
•
完全决定总体分布得假设称为简单假设,否
• 根据小概率原理进行假设检验得方法就就是概率意义 下得反证法,其思想就是:为了检验原假设H0就是否正 确,我们首先假定“H0正确”,然后来瞧在H0就是正确 得假定下能导出什么结果。如果导出一个与小概率原 理相矛盾得结果,则说明“H0正确” 得假定就是错误得, 即原假设H0不正确,于就是我们应作出否定原假设H0得 决策;如果没有导出与小概率原理相矛盾得结果,则说明 “H0正确” 得假定没有错误,即不能认为原假设H0就 是不正确得,于就是我们应作出不否定原假设H0得决策。
第十三讲统计学讲义
• 例 6、1、2 按照质量标准,某种导线得平均拉力 强度为1200公斤,一批导线在出厂时抽取了100根 进行检验,测得得平均拉力强度为1150公斤,试问: 这批导线得平均拉力强度就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 在本例中,即将出厂得这批导线得平均拉力强度就是未
知得,我们关心得问题就是,如何根据样本得平均拉力强度 公斤x 来 1判15断0 : • 这批导线得平均拉力强度 1200就是否成立。
统计学例题课件
105
115 ——
10
3 18
17200
4400 24900
例9、某公司下属18个企业的计划完成情况(2)
产值计划完 组中值 企业数 成程度%) (%) x (个) 80—90 85 2 90—100 100—110 110—120 95 105 115 3 10 3
实际产值 计划产值 (万元)xf (万元) 800 680 2375 18060 5060 2500 17200 4400
工人人数 f=xf/x 70 100 380 150 100 800
例6
xf x 1 xf x
例7
某供销社分三批收购某种农副产 品,其收购单价及各批收购额如下:
批次 1 2 3 合计 单价(元)) 2.40 2.25 2.15 ——
x
收购额 xf 6000 12000 2150 20150
例3,随机抽取10袋食品重量:789、780、794、
762、802、813、770、785、810、806。
x ?
s
(x
x)
n
(x
16.257(克)
s
*
x) 17.136(克) n 1
例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工人有1000人, 某日采用不重复抽样从中随机抽取100人调查 他们的当日产量,人均产量为35件,标准差为 4.5件,试以95.45%的置信度估计平均产量的 置信区间。
4.5%、2.0%、3.5%、5.4%。计算该投资者
在这四年内的平均收益率。
x n x1 x2 xn 4 104.5% 102.0% 103.5% 105.4% 103.84%
加权几何平均法
例13.某金融机够以复利方式计息。近12年来的年利
统计学例题PPT课件
第23页/共69页
又若,x 1245 H0 : X 1200 H1 : X 1200
Z
1245 1200 300/ 100
1.5
Z 0.05
1.96
不拒绝H0
2
现在假设总体均值 X 1200小时 ,
x 1245或 1155 的可能性有多大? 即求P( x 1245或 1155 )=P( Z 1.5) 2×(1-0.9332=0.1336;即 x 1245或 1155
H0 : X 1200 H1 : X 1200
Z
1245 1200 300/ 100
1.5
Z
1.645
不拒绝H0,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认为该厂产品质量 不是显著高于规定标准。
第21页/共69页
现在换一个角度思考
假设总体均值 X 1200小时, x 1245小时的可能性有多大(也就是由
比重 (%
6.25 15.00 47.50 18.75 12.50
100.0
比重权数更能够直接体现权数的实质
权数的确定方法——主观赋权,客观赋权
第2页/共69页
工人日产量 (件) x
10 11 12 13 14 合计
工人日总产量 (件) x f
700 1100 4560 1950 1400 9710
(x x)2 (x x)2 f
429.7329 115.1329 0.5329 86.9329 371.3329
859.4658 1726.9935 10.1251 1288.9935 1485.3316
——
5370.9095
(x x)2 f
5370.9095 9.8(8 分)
f
55
SPSS统计学习题(课堂PPT)
丙组 5.6 3.6 4.5 5.1 4.9 4.7
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变量—合作意愿得分;自变量—不同合作游戏(3 种不同的水平)
Analyze - Compare Means - One-Way ANOVA
6
• 2.现有10名男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训练前后 各进行一次测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训练后 训练前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78.00 72.00 66.00 69.00 70.00
61.00 72.00 65.00 66.00 62.00
80.00 70.00 76.00 72.00 72.00
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变量:英语成绩;自变量:教法(3种不同的水平)
Analyze - Compare Means - One-Way ANOVA
独立样本T检验:Analyze - Compare Means -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12
• 8、将条件相近的学生配成对,再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两 种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训练一周后,测得两组学生 跳高成绩如下表,试问两种训练方法的效果是否相同?
X1
151
155
148
Repeated Measures
15
• 11、选择两种类型的文章:不熟悉(A1)/熟悉(A2), 使用3种生字密度:5:1(B1)、10:1(B2)、20:1 (B3),将24名五年级学生随机分为六组,测得数据见 表,试问文章类型之间、生字密度之间有无差异。
A1
B1
3,6,4,3
B2
4,6,4,2
B3
5,7,5,2
A2 4,5,3,3, 8,9,8,7 12,13,12,11
统计学案例分析 ppt课件
Nipij
③ Pj甲
6.95%
N
综上所诉 ①该企业单位的高血压患病率为7.5%, 并随年龄的增长递增,其中40岁以上 患者占全部病例的87.3%。 ②表中提示高血压的患病与工种有关。
Nipij
④ Pj乙
8.86%
N
甲工种为6.95%,乙工种为8.86%, 乙工种明显高于甲工种。
19
概念 汇总
案例讨 案例讨 案例讨 案例讨 论一 论二 论三 论四
案例讨论一 某年某课题组检测了某企业238名无工作也接触史工人的发汞含量(μmol∕kg),整理结果见 下表,适对该企业工人发功水平进行统计描述。
组段(μmol∕kg) 组中值X0
1.5~ 3.5~ 5.5~ 7.5~~ 9.5~ 11.5~ 13.5~ 15.5~ 17.5~
2.5 4.5 6.5 8.5 10.5 12.5 14.5 16.5 18.5
年龄组(岁)
受检人数
20~ 30~ 40~ 50~60 合计
333 301 517 576 1727
甲工种
病例数
发病率(%) 受检人数
3
0.9
712
4
1.3
142
64
12.4
185
85
14.8
61
156
9
1100
乙工种
病例数
发病率(%)
11
1.5
9
6.3
27
14.6
10
16.4
57
5.2
患病率
16
PjLM( 0.5nfM f L) i
M:中位数;LM:M所在组的上限;f L:M所在组之前积累的频数;fM:M所在组的频数;i:组距。
统计学典型例题PPT课件
解: mlg 405 l0g 709 82.6 34 番
lg 2 平均增长速度为:
XG11440501012.3﹪ 7986
2019/12/31
.
7
求解方法
(关于
No Image
的一元n次方程)
①逐渐逼近法 ②查“累计法查对表”法
【例2】某公司2000年实现利润15万元,计 划今后三年共实现利润60万元,求该公司利 润应按多大速度增长才能达到目的。
220 0
230 0
要求计算:
①该企业第二季度各月的劳动生产率 ;
②该企业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③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2019/12/31
.
2
• 上月末数据等于下月初数据
• 要计算整个月的数据需要综合三 月末(四月初)的数据与四月末
2019/12/31
.
3
解:①第二季度各月的劳动生产率:
2019/12/31
.
4
②该企业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ca 1000102.614.616.33 b 220002000 22002220041
690.746元人
③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Ca 12.614.616.310000
17
• 第三节 指数分析与因素分析 两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2019/12/31
.
18
简单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
【例】已知某企业工资的资料如下,计算 工资总额的变动并对其进行因素分析。
数指标指数
指标
符号 1992年 1993年
工资总额(万元) E 500 567
职工人数(人) f 1000 1050
统计学例题讲解PPT教学课件
2020/12/09
方差分析
差异源 组间
SS
df
30.625 ( )
组内Biblioteka () ()MS () ()
F P-value F crit
(
)
0.128659
3.4667 95
总计
172.625
2020/12/09
用EXCEL软件处理后结果如上:
1)请将数字填入表中的()中。(小数点 后面保留3位)
2)三个地区的平均人数是否有显著差异, 说明原因?
2020/12/09
已知食品包重量服从正态分布,要求: (1)确定该种食品平均重量95%的置信区间; (2)如果规定食品重量低于200克属于不合
格,确定该批食品合格率95%的置信区间; (3)采用假设检验方法检验该批食品的重量
是否符合标准要求?(α=0.05)(写出 检验的具体步骤,注:Z0.025=1.96、 Z0.05=1.65)
2020/12/09
例5:有两个班学生参加统计学考试,甲班 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10分, 乙班学生的考试成绩资料如下:
2020/12/09
按学 成生 绩人 分数 组( (人 分) )
60 2 分 以 下
60 2020/12/09
10
PPT精品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典型例题讲解
2020/12/09
例1:某企业生产的袋装食品采用自动打包机包装, 每袋标准重量为200克。现从某天生产的一批产品中 按重复抽样随机抽取60包进行检查,测得每包重量 (克)如下:
每包重量(克)
包数
196~198
2
198~200
方差分析
差异源 组间
SS
df
30.625 ( )
组内Biblioteka () ()MS () ()
F P-value F crit
(
)
0.128659
3.4667 95
总计
172.625
2020/12/09
用EXCEL软件处理后结果如上:
1)请将数字填入表中的()中。(小数点 后面保留3位)
2)三个地区的平均人数是否有显著差异, 说明原因?
2020/12/09
已知食品包重量服从正态分布,要求: (1)确定该种食品平均重量95%的置信区间; (2)如果规定食品重量低于200克属于不合
格,确定该批食品合格率95%的置信区间; (3)采用假设检验方法检验该批食品的重量
是否符合标准要求?(α=0.05)(写出 检验的具体步骤,注:Z0.025=1.96、 Z0.05=1.65)
2020/12/09
例5:有两个班学生参加统计学考试,甲班 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10分, 乙班学生的考试成绩资料如下:
2020/12/09
按学 成生 绩人 分数 组( (人 分) )
60 2 分 以 下
60 2020/12/09
10
PPT精品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典型例题讲解
2020/12/09
例1:某企业生产的袋装食品采用自动打包机包装, 每袋标准重量为200克。现从某天生产的一批产品中 按重复抽样随机抽取60包进行检查,测得每包重量 (克)如下:
每包重量(克)
包数
196~198
2
198~200
第十四讲《统计学》讲义.ppt
2 1
2 2
H0
:
1
2=
2 2
H1
:
2 1
2 2
拒绝域
F1 2
(n1
1,n2
1)
F
F
2
(n1
1,n2
1)
F
F (n1 1,n2 1)
F F1 (n11,n2 1)
例:
• 教育考试中心进行了一项学生的性别对学生能 力测试分数的方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研究。 研究人员随机抽取了72名学生的数据,其中41 名女生测试分数的标准差为15.3分,31名男生 测试分数的标准差为9.6 分。假设学生能力测 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 试问:这些样本数据是否表明女生测试分数的 标准差比男生大。
H0:σ 2≤252 ,
H1:σ 2>252
检验统计量的样本值为:
2 (n 1)sn21 (20 1) 272 22.16
2 0
252
此例属于右侧检验,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α =0.05 , 查 2 分 布 表 , 可 得 :
2 n 1
=
2 0。05
z Z 0
【例6-5】
• 某大学有3000名四年级大学生,其中男生2500 名,女生1500名。某教师认为男生已通过计算 机二级水平考试的比例高于女生,分别随机抽 选80名男生和70名女生,发现已通过这种考试 的人数分别为32人和21人,问在0.01的显著性 水平之下,能否认为这位教师的看法是正确的?
Z p1 p2Hale Waihona Puke pq pq n1 n2
统计学--数据数值众数中位数平均数讲解与例题PPT课件
练习 某企业计划利税额要比上年 提高2%,实际利税额比上年提高了3%, 计算该企业利税额计算完成程度相对数。
说明现象 总体在某 一时刻 (瞬间) 状态的总 量。
不具有可加性、数值大小与时点之间间隔 长短没有直接关系、由一次性登记调查得 到。
2013年9月30
.
4.1.2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 月 份 的 连续登记 产 量
1月1日产量
1月2日产量
汇
总
……
1月31日产量
2013年9月30
.
关于一个人口总体的总量指标
2013年9月30
.
4.1.2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总量、单 位总量)是总体 所含总体单位的 数目。
2013年9月30
总体标志总量(标 志总量)即总体中 各总体单位在某一 数量标志上表现的 所有标志值之和。
.
总体单位总量是总体所含总体单位的数目
值为( )。
A. 时期数 B. 时点数 C.绝对数 A. D. 数量指标 E.总量指标
2013年9月30
.
课堂练习:
4.某银行年末存款余额是( )。
A. 质量指标 B. 数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绝对数 E. 时期指标 F.时点指标
5.某商场2007年空调销售量为6500台,库存年
末比年初减少100台,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第4章 统计数据的静态 分析
4.1 总量指标 4.2 相对指标 4.3 平均指标 4.4 标志变异指标
4.5 数据分布的形态
.
1
本章学习目的
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掌握总量指标、相 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的概念、 特点和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 学的方法分析具体问题。
说明现象 总体在某 一时刻 (瞬间) 状态的总 量。
不具有可加性、数值大小与时点之间间隔 长短没有直接关系、由一次性登记调查得 到。
2013年9月30
.
4.1.2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 月 份 的 连续登记 产 量
1月1日产量
1月2日产量
汇
总
……
1月31日产量
2013年9月30
.
关于一个人口总体的总量指标
2013年9月30
.
4.1.2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总量、单 位总量)是总体 所含总体单位的 数目。
2013年9月30
总体标志总量(标 志总量)即总体中 各总体单位在某一 数量标志上表现的 所有标志值之和。
.
总体单位总量是总体所含总体单位的数目
值为( )。
A. 时期数 B. 时点数 C.绝对数 A. D. 数量指标 E.总量指标
2013年9月30
.
课堂练习:
4.某银行年末存款余额是( )。
A. 质量指标 B. 数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绝对数 E. 时期指标 F.时点指标
5.某商场2007年空调销售量为6500台,库存年
末比年初减少100台,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第4章 统计数据的静态 分析
4.1 总量指标 4.2 相对指标 4.3 平均指标 4.4 标志变异指标
4.5 数据分布的形态
.
1
本章学习目的
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掌握总量指标、相 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的概念、 特点和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 学的方法分析具体问题。
统计案例PPT课件
结果解释与讨论
结果解释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 学生成绩的整体表现和个 体差异,找出潜在的学习 问题。
结果讨论
根据结果,讨论可能影响 学生成绩的因素,提出教 学改进和学生学习的建议。
结论总结
总结案例分析的主要发现 和结论,强调统计方法在 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04 案例三:预测股票市场
问题描述
预测股票市场走势
讨论
探讨模型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模 型的方法和建议,如增加特征、
优化模型参数等。
05 案例四:客户满意度调查
问题描述
总结词
明确、详细
调查目的
了解客户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识别潜在的问题和 改进点,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
问题背景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满意度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 要因素。本案例旨在调查某公司的客户满意度,分析其影 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
实际应用与启示
实际应用
说明案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思路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况,包括应用领域、应用效果等。
启示
从案例中得到启示,包括对数据分析的启示、对 实际应用的启示等。
未来研究方向
指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 方向和展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检查数据完整性,处理缺失值 和异常值,确保数据质量。
差异性分析
通过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方法, 比较不同学生群体(如性别、 班级等)的成绩差异。
数据收集
收集某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 绩,整理成电子表格或数据库。
描述性统计分析
计算平均分、中位数、众数等 统计指标,了解学生成绩的整 体分布情况。
相关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G11440501012.3﹪ 7986
7
求解方法
(关于
No Image
的一元n次方程)
①逐渐逼近法 ②查“累计法查对表”法
【例2】某公司2000年实现利润15万元,计 划今后三年共实现利润60万元,求该公司利 润应按多大速度增长才能达到目的。
解:已知 a0 15,a1 a2 a3 60,n3,
644.3
107.38
121.39
79.1 88.5 96.4 95.7 107.3 115.4
582.4
97.07
109.73
64.0 293.7
73.425
68.7 324.0
81
68.5 346.0
86.5
69.9 347.5
86.875
78.4 388.5
97.125
90.3 423.3 105.825
则X3
2
X
X
n
ai
a0 0,即
i1
3
X
2
X
X40,解得 X 1.151
8
递增速度 平均每年 增长﹪
…
14.9
累计法查对表
间隔期1~5年
各年发展水平总和为基期的﹪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 …
114.90 246.92 398.61 572.90 773.17
15.0 115.00 247.25 399.34 574.24 991.04
2
• 上月末数据等于下月初数据
• 要计算整个月的数据需要综合三 月末(四月初)的数据与四月末
3
解:①第二季度各月的劳动生产率:
四月份:c12 10 .6 2 0 1 20 0 00 0 2 0 0603元 0人 0
五月份:c22 10 .6 4 0 1 20 0 20 0 2 0 0 60 9.4 5 元 2 人 六月份:c32 12 .3 6 0 1 20 0 20 0 2 0 0 70 4.1 0 元 9 人
10
某企业2000年8月几次员工数变动登记如下表:
8月1日 1 210
8月11日 1 240
8月16日 1 300
8月31日 1 270
试计算该企业8月份平均员工数。
某企业2000~2005年底工人数和管理人员数资料如下
年份 工人数 管理人员数 年份 工人数 管理人员数
2000 1 000
40
2003 1 230
20
合计 — 50 70
——
K Q
Q1P0
Q1 Q0
Q0
P0
1.1 20 1.2 30 116%
Q0 P0
Q0 P0
20 30
Q1 Q0
Q0
P
Q0P0 58 50 8(万元)
思考:如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两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16
第一种计算方法:
直接进行计算:
K P
Q1P1 Q1P0
年份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季节指数计算表
销售额(亿元)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 全年合
度
计
平均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合计
同季平均
季节指数(%)
62.6 71.5 74.8 75.9 85.2 86.5
456.5
76.08
86.01
88.0 95.3 106.3 106.0 117.6 131.1
Q1P1
Q1 Q0
Q0 P0
25 45 20 1.1 30 1.2
121%
Q1P1
Q1 Q0
Q0 P0
70
58
12(万元)
第二种计算方法: 利用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因为KPQ KQ KP
所以:
KP
KPQ
/
KQ
70 /1.16 121% 50
而销售额绝对量变化:为
439.8 73.30 82.86
88.46
100.00
13
• 第七章 统计指数
14
• 辨析已知数量指标数据(销售量)时,求 质量指标数据(价格)。
15
【例2】计算甲、乙两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
商品 名称
计量 单位
销售额
(万元) 基期 报告期
销售量比上年 增长(%)
甲 件 20 25
10
乙 千克 30 45
52
2001 1 202
43
2004 1 285
60
2002 1 120
50
2005 1 415
64
试计算1991~2005年该企业管理人员数占工人数的平 均比重。
11
某地区2000~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资料如下: 单位:亿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8 255
9 383
10 985
12 238
16 059
19 710
要求:计算全期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并计算(1)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2)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 发展速度;(3)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4)增长1%的绝 对值。(5)平均发展速度
12
2.季节变动测定 —按月(季)平均法
几何平均法(水平法) •平均发展速度
方程式法(累积法)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6
【例1】1980年我国生产水泥7986万吨, 1994年达到40500万吨,计算1980年至 1994年我国水泥产量翻了几番?每年平 均增长速度为多少?
解: mlg 405 l0g 709 82.6 34 番
lg 2 平均增长速度为:
第六章 时间序列
•一 水平分析指标
•平均发展水平
(序时平均数)
绝对数时间序列 相对数、平均数时间序列
1
【例1】已知某企业的下列资料:
月份 三 四 五 六 七
工业增加值
(万元)a11.0 12.6 14.6 16.3 18.0
月末全员人数 200
(人) b 0
200 0
2200
220 0
230 0
要求计算: ①该企业第二季度各月的劳动生产率 ; ②该企业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③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4
②该企业16.33 b 220002000 22002220041
690.746元人
③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Ca 12.614.616.310000
b 200020020200220041
2
2
207.2184元人 Nc
5
•二、速度分析指标
15.1 115.10 247.58 400.06 575.57 1075.57
…
………… …
则平均1 发 .1 50 展 .1 ﹪ 速 0.6度 61 为 .150 0.6 60.06
9
已知2000-2006年某银行的年末存款余额,要计算各年平均 存款余额,该平均数是:(b)
a. 几何序时平均数; b.“首末折半法”序时平均数; c. 时期数列的平均数; d.时点数列的平均数。
7
求解方法
(关于
No Image
的一元n次方程)
①逐渐逼近法 ②查“累计法查对表”法
【例2】某公司2000年实现利润15万元,计 划今后三年共实现利润60万元,求该公司利 润应按多大速度增长才能达到目的。
解:已知 a0 15,a1 a2 a3 60,n3,
644.3
107.38
121.39
79.1 88.5 96.4 95.7 107.3 115.4
582.4
97.07
109.73
64.0 293.7
73.425
68.7 324.0
81
68.5 346.0
86.5
69.9 347.5
86.875
78.4 388.5
97.125
90.3 423.3 105.825
则X3
2
X
X
n
ai
a0 0,即
i1
3
X
2
X
X40,解得 X 1.151
8
递增速度 平均每年 增长﹪
…
14.9
累计法查对表
间隔期1~5年
各年发展水平总和为基期的﹪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 …
114.90 246.92 398.61 572.90 773.17
15.0 115.00 247.25 399.34 574.24 991.04
2
• 上月末数据等于下月初数据
• 要计算整个月的数据需要综合三 月末(四月初)的数据与四月末
3
解:①第二季度各月的劳动生产率:
四月份:c12 10 .6 2 0 1 20 0 00 0 2 0 0603元 0人 0
五月份:c22 10 .6 4 0 1 20 0 20 0 2 0 0 60 9.4 5 元 2 人 六月份:c32 12 .3 6 0 1 20 0 20 0 2 0 0 70 4.1 0 元 9 人
10
某企业2000年8月几次员工数变动登记如下表:
8月1日 1 210
8月11日 1 240
8月16日 1 300
8月31日 1 270
试计算该企业8月份平均员工数。
某企业2000~2005年底工人数和管理人员数资料如下
年份 工人数 管理人员数 年份 工人数 管理人员数
2000 1 000
40
2003 1 230
20
合计 — 50 70
——
K Q
Q1P0
Q1 Q0
Q0
P0
1.1 20 1.2 30 116%
Q0 P0
Q0 P0
20 30
Q1 Q0
Q0
P
Q0P0 58 50 8(万元)
思考:如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两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16
第一种计算方法:
直接进行计算:
K P
Q1P1 Q1P0
年份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季节指数计算表
销售额(亿元)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 全年合
度
计
平均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合计
同季平均
季节指数(%)
62.6 71.5 74.8 75.9 85.2 86.5
456.5
76.08
86.01
88.0 95.3 106.3 106.0 117.6 131.1
Q1P1
Q1 Q0
Q0 P0
25 45 20 1.1 30 1.2
121%
Q1P1
Q1 Q0
Q0 P0
70
58
12(万元)
第二种计算方法: 利用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因为KPQ KQ KP
所以:
KP
KPQ
/
KQ
70 /1.16 121% 50
而销售额绝对量变化:为
439.8 73.30 82.86
88.46
100.00
13
• 第七章 统计指数
14
• 辨析已知数量指标数据(销售量)时,求 质量指标数据(价格)。
15
【例2】计算甲、乙两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
商品 名称
计量 单位
销售额
(万元) 基期 报告期
销售量比上年 增长(%)
甲 件 20 25
10
乙 千克 30 45
52
2001 1 202
43
2004 1 285
60
2002 1 120
50
2005 1 415
64
试计算1991~2005年该企业管理人员数占工人数的平 均比重。
11
某地区2000~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资料如下: 单位:亿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8 255
9 383
10 985
12 238
16 059
19 710
要求:计算全期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并计算(1)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2)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 发展速度;(3)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4)增长1%的绝 对值。(5)平均发展速度
12
2.季节变动测定 —按月(季)平均法
几何平均法(水平法) •平均发展速度
方程式法(累积法)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6
【例1】1980年我国生产水泥7986万吨, 1994年达到40500万吨,计算1980年至 1994年我国水泥产量翻了几番?每年平 均增长速度为多少?
解: mlg 405 l0g 709 82.6 34 番
lg 2 平均增长速度为:
第六章 时间序列
•一 水平分析指标
•平均发展水平
(序时平均数)
绝对数时间序列 相对数、平均数时间序列
1
【例1】已知某企业的下列资料:
月份 三 四 五 六 七
工业增加值
(万元)a11.0 12.6 14.6 16.3 18.0
月末全员人数 200
(人) b 0
200 0
2200
220 0
230 0
要求计算: ①该企业第二季度各月的劳动生产率 ; ②该企业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③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4
②该企业16.33 b 220002000 22002220041
690.746元人
③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Ca 12.614.616.310000
b 200020020200220041
2
2
207.2184元人 Nc
5
•二、速度分析指标
15.1 115.10 247.58 400.06 575.57 1075.57
…
………… …
则平均1 发 .1 50 展 .1 ﹪ 速 0.6度 61 为 .150 0.6 60.06
9
已知2000-2006年某银行的年末存款余额,要计算各年平均 存款余额,该平均数是:(b)
a. 几何序时平均数; b.“首末折半法”序时平均数; c. 时期数列的平均数; d.时点数列的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