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
发表时间:2011-03-18T16:10:24.62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张俊芹薛春海
[导读] 这样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进行抽象思维,从而深入理解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张俊芹薛春海(齐河县宣章屯镇中学,山东德州251117)
化学既研究物质宏观上的性质及其变化,也研究物质微观上的组成和结构,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与其他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学科最特征的思维方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受到认识能力和理解水平的限制,不能把宏观和微观有机地联系起来,难以完成宏观到微观,微观到宏观的转化,以至学习死记硬背,效果可想而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已成为化学教学中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微观世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通过利用直观性教具、形象化语言、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化学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本文结合科普短文,习题训练进一步加深体验和思考,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一、利用直观性教具,想象微观世界
无论是原子结构还是化学反应过程,都描绘出一副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微观世界,而这奇妙的世界是无法用眼看到的。直观教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够不同程度地为化学教学过程提供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想象和思考,在头脑中形成对微观世界的动态认识,最终实现从微观上认识宏观的现象和变化。
二、通过形象化语言,描摹微观世界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形象化语言对微观粒子进行描摹,使其带有情感色彩和故事性,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枯燥、乏味、抽象的微观知识。为使学生了解化合价的含义,我给学生这样打比方:1 元钱买5个馒头,2 元钱就买10 个馒头,钱和馒头数的比为1:5,这是固定的。如果1 元钱有时买20个,有时买50 个,价格动荡不稳就有可能产生经济危机了。同样道理,不同元素相化合形成化合物时原子个数比是固定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相化合时,原子个数比为1:1,就会形成CO;如果原子个数比为1:2,就会形成CO2;如果是其他比例,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了。这样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进行抽象思维,从而深入理解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三、借助现代化手段,虚拟微观世界
物质的结构看不见、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分子破坏、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学习这些内容单纯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如果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编制适合教材内容的课件,将抽象的微观世界全方位、立体地、动态地模拟出来,则可以大大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减轻课堂教学的难度。
例如,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时,事先编好动画软件程序。讲课时,让学生操作按钮,模拟电子运动状态的画面一幅幅地展示,由少到多,由稀到密,最后得出电子区域运动的结论。动态形象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就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尝试科普短文,体验微观世界
中学生想象力丰富,且时有创作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尝试写科普短文,加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讲授“原子的构成”时,看到同学们讨论得不可开交,心想:何不让他们把自己想法通过短文的形式写出来呢?于是笔者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把自己想像成电子、或原子、或类似它们的微观粒子,去遨游微观世界,把看到的、碰到的、体验到的、亲身经历的奇妙景象写成一篇富于想象或幻想的科普短文。当看到那一篇篇离奇大胆、甚至有些荒诞的文章时,不得不承认,学生的想象力远比老师丰富。
五、结合习题训练,思考微观世界
通过对局部的、个别的事例的观察和研究,能够较全面地对整体事物做出合理的判断。就化学本身的特点来看,“见著而知微”可能更符合初学者的感觉。无论是“见微而知著”还是“见著而知微”,二者不可孤立片面理解。许多所谓的化学难题,都是因为没有弄清哪是宏观的,哪是微观的,或者没有把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解决而形成的。
任何宏观的现象和问题都能用微观理论来解释其根源,任何微观上量的变化也可能产生宏观的效果。在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体验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不失为学习化学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