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馆藏瓷器精品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故宫馆藏瓷器精品赏析(一)
图1为红釉刻花云龙纹梨式壶,通高12.5cm,口径3.5cm,足径5.3cm.
壶体呈梨形,直口,口以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腹部一侧有长流,另一侧有如意式柄,圈足较高微外撇,无款。
壶盖圆顶,有宝珠形小钮,盖侧及壶口沿各有一个小圆环系,以便系绳连接,防止壶盖脱落。
通体及足内均满施红釉,腹部暗刻五爪云龙纹。
龙纹细颈长嘴,形态生动,时代特征鲜明。
此壶釉面匀净,釉色鲜艳,是元代红釉器中的稀有珍品。
图2为蓝釉白龙纹盘,元,高1.1cm,口径16cm,足径14cm
盘折沿,浅壁,平底。
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
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
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四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一件。
图3为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高2.3cm,口径17.8cm,足径11.4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
胎骨坚细洁白,内外施釉,釉层较厚,呈失透状,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鹅卵色泽,故名“卵白釉”。
足内露胎无釉
盘外壁刻划变形莲瓣纹一周,共16瓣,莲瓣纹尖部划一道弦纹。
盘内有阳纹印花装饰,盘心是一龙戏珠,龙,张口露齿五爪,身体舞动,异常骄猛,衬以朵云和火珠。
盘内壁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花间对称印有“太禧”二字。
八吉祥的顺序,从“太”字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肠、螺、轮、盖、花、珠、鱼、伞”。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在生产青白釉瓷基础上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经科学测试,卵白釉中氧化钙的含量较青白釉低,约为5%,而氧化钾、氧化钠含量增
多,致使釉的高温粘度增大,烧成温度范围变宽。
釉中所含微量的氧化铁是导致釉色白中闪青颇似鹅蛋色泽的主要原因。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造型以盘、碗、高足碗最为多见,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刻划花为辅。
盘、碗之内壁往往横印缠枝花卉或云龙、云凤、云鹤、花鸟、缠枝莲托八吉祥等,有的器物在花纹间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枢府”铭,因此,有时人们又将卵白釉瓷称作“枢府瓷”。
除了“枢府”、“太禧”之外,还有“东卫”、“昌江”、“南水”、“福禄”、“福寿”、“白王”、“天顺年造”等铭款。
“枢府”、“太禧”分别代表元代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和专掌宫廷祭祀的机构“太禧宗禋院”。
《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记载:“太禧宗禋院……,掌神殿朔岁时忌讳日辰享礼典。
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二院,改臵太禧院以总制之。
”由此可知,“太禧”铭卵白釉瓷的烧造年代应在太禧宗禋院的设立之年天历元年(1328年)以后,其下限当在元末农民起义军占领浮梁地区的1352年。
“太禧”铭卵白釉瓷器甚为罕见,已故古陶瓷鉴定家
孙瀛洲先生曾撰文指出传世的仅有三件,此为其中之一,弥足珍贵。
图4为景德镇窑枢府釉印龙纹盘,元,高4.1cm,口径15.9cm,足径5.3cm
盘直口,浅弧壁,圈足。
胎体坚致洁白,里外施白釉。
盘心及内壁模印云龙纹。
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
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
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龙纹、芦雁纹或缠枝花纹。
因这些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往往模印“枢府”两字,故称“枢府釉白瓷”。
枢府是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
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
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这类白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等字
图5为龙泉窑青釉执壶,高25cm,口径4.5cm,足径8.3cm
壶直口,口下渐丰,圆腹下敛,圈足微外撇。
壶一侧有曲状长流,相对一侧有曲状起棱带形把柄,平顶圜钮盖。
壶型优美,流与柄处理得十分谐调,盖与壶口
相合。
壶上瘦下丰,线条流畅,收放适度。
通体施青釉,口、足边露胎。
釉质光泽素雅、匀净、温润。
此壶是龙泉窑的代表作品。
图6为青釉划花执壶,元,口径8.7cm,足径11.5cm,高32.7cm
壶盘口,细颈,圆腹下垂,细长流,流与壶颈之间连一曲形扳,曲柄,圈足。
通体施青釉,釉下刻划庭院蕉石等花纹,若隐若现。
壶体高大厚重,造型端庄沉稳.此壶为龙泉窑制品,釉色莹润,青翠欲滴,造型为玉壶春瓶形,具有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京故宫馆藏瓷器精品赏析(二)
图1为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高10cm,口径20.6cm,足径9.1cm
碗墩式,口微外撇,圈足。
通体白地红花,内外口沿各绘回纹一周,碗内壁为缠枝菊纹,碗心双圈内饰折枝花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足外墙绘回纹一周。
此碗纹饰活泼明快,红色较艳,无论造型或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为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作品。
图2为青花凤穿花执壶,高23.5cm,口径4.7cm,足径7.3cm,腹径13cm
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
腹一侧安有上细下粗的长弯流,另一侧有如意
形把柄,柄上端安小系。
平顶盖,圆珠钮。
底白釉,无款识。
流绘以火云纹,柄有银锭、宝钗等纹饰,盖绘菊瓣纹。
器身于青白釉下满饰青花纹样,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图案,并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
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纹样突出,繁而不乱。
所用青花料汁深入胎骨,色泽浓艳亮丽,是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呈色纯正之作。
图3为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
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
附狮钮盖。
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钮下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
罐身、口沿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
肩部饰下垂如意云头纹,云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间隔折枝牡丹纹。
腹部四面堆塑双勾菱形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等四季园景,其中釉里红绘山石、花卉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
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云头纹相对应。
腹的底部饰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
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
多种技法。
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
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
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
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
图4为釉里红刻兔纹玉壶春瓶,高20.5cm,口径6.3cm,足径6.8cm
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
俗称“玉壶春瓶”。
通体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四道,上腹部暗刻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刻花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
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形象栩栩如生。
花纹空白处随意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效果。
瓶内口部施釉里红。
玉壶春瓶是元代景德镇瓷的常见器型,其品种除釉里红外,尚见有青花、青白釉、孔雀绿釉青花等。
由于釉里红瓷器烧造难度大,传世较少,故愈珍贵。
以釉里红装饰的玉壶春瓶,除北京故宫收藏的这件之外,
还有日本大和文华馆及松冈美术馆收藏的釉里红飞凤纹玉壶春瓶、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等。
图5为青花麟凤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
器身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
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
口沿上饰一圈卷草纹,里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的缠枝牡丹6朵,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一周,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
盘外壁为缠枝莲花6朵。
全器构图严谨。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白色为地,蓝色为花,用青花原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进行绘制。
另一种是青花为地,以湛蓝青翠的地色衬托出白色的花纹。
青花麟凤纹盘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表现出与白地蓝花器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
此类器之传世品极罕见,凤毛麟角,世之珍品。
图6为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cm,口径6.2cm,足径13.4cm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
瓶身修长,有八棱。
肩饰斜格锦纹,锦纹下一周大如意云头纹,内绘凤或麒麟穿牡丹图样,瓶身中部一周绘4条白龙,衬
以青花海水和火焰纹,近足处饰一周如意云头纹,内绘牡丹花叶。
佛经中说曼荼罗始转于东方,末至西北,总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
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龙纹等为饰,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花色泽浓艳。
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
器肩与近足处硕大的青花云头纹借鉴了元代丝织品披肩的图案,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北京故宫馆藏瓷器精品赏析(三)
图1为釉里红高足杯,高9.1cm,口径7.5cm,足径3.8cm
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中空竹节式高足。
通体施青白釉。
杯身涂抹3块釉里红斑,并臵一小圆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可以自由转动而不脱开。
此杯装饰斑块发色鲜艳,似晚霞般美丽,实属难得之珍品。
可以任意转动的杯足更增其玩赏性。
1980年,江西省高安县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一件元代釉里红印花塑贴蟠螭纹高足杯,其杯足亦可转动。
由此可知,转把高足杯是元代高足杯的时代特征之一
图2为青花鸳鸯莲花纹盘,高7.3cm,口径46.4cm,
足径29.8cm
盘折沿,16瓣菱花口,盘心坦平,圈足。
盘内、外施亮青釉,底素胎无釉。
盘内外绘青花纹饰。
内沿面环绕锦纹。
内壁饰串枝花一周,6朵仰覆牡丹相间缀于曲折的枝茎上。
盘心绘鸳鸯戏莲主题纹饰,并蒂莲竖向环臵,一对鸳鸯戏于其间。
盘外壁亦以串枝牡丹环绕,与内壁纹样相对应。
此器造型美观大方而规整,为元代典型盘式。
其绘画精致,纹饰构图严谨,以多层带状辅纹衬托主题花纹,各层花纹间以青花双圈线相隔,装饰饱满但主次分明。
青花色泽艳丽,系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
此盘为元代晚期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之精粹。
图3为景德镇窑青花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罐直口,短颈,圆肩,敛腹,浅圈足,砂底。
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
口沿为缠枝花,肩部为缠枝莲花,腹部通景绘缠枝牡丹,近足处为仰莲瓣纹。
这件青花罐色调明艳,画笔流畅,每层纹饰间均用两条弦纹分割,繁而不缛,纷而不乱,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此罐造型饱满庄重,是元代青花瓷器的典型作品。
图4为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元,高25.6cm,口径
6.7cm,足径9.5cm
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通体施青黄釉,外壁以青花绘蕉叶、莲瓣、鱼藻纹。
这件玉溪窑玉壶春瓶是1973年在云南禄丰元代火
葬墓中出土的实物资料。
元代玉溪窑的青花与景德镇的青花风格明显不同,玉溪窑青花器的胎质酥松,釉色泛黄,青花色调灰暗,釉面玻璃质感很强。
此瓶的青花色泽虽不如景德镇青花,但绘画技法自然流畅,寥寥数笔即将纹饰表现得生动,具有一定的活泼艺术效果,充分反映出元代我国边疆地区制瓷业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精湛的技法。
图5为蓝釉描金匜,高45cm,口至流17cm,足径8.5cm 器圆形,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有长方槽形流,流下一小系。
胎细薄致密,釉厚润而不均匀。
口和外底无釉。
器内绘金彩宝相花,器壁画5朵金色祥云。
该器仿青铜匜,造型秀美,蓝釉深沉厚润,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华美异常。
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此匜的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
图6为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高33cm,口径8.8cm,足径11.3cm
瓶撇口,细颈,圆腹,平底,圈足。
通体釉里红纹饰:里口沿绘卷枝纹一周,颈部绘蕉叶纹,颈、腹之间绘变形海水、卷枝纹各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松竹梅,衬以山石、芭蕉、灵芝纹。
近足处绘莲瓣纹一周,圈足上亦绘卷枝纹。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个品种,烧成难度大。
此件玉壶春瓶继承元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红呈色较纯正,纹饰清晰,是明初景德镇釉里红之佳作。
北京故宫馆藏瓷器精品赏析(四)
图1为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高8.6cm,口径45cm,足径22.1cm
盘菱花形口折沿,瓣形的弧壁与花口对应,圈足呈梯形,细砂底,泛火石红色。
盘胎体厚重。
图案采用釉里红线绘装饰技法,颜色鲜亮。
盘心为主题纹饰,内绘折枝牡丹纹,盘心与内壁转折处绘两两对称的花卉图案,装饰繁缛,勾绘娴熟。
明洪武釉里红器装饰以植物题材为主,其植物种类之繁多,内容之新奇,是以前各时期所无法比拟的。
这件洪武釉里红大盘纹饰富丽多彩,釉面发色纯正鲜艳,较好地体现了明初釉里红的烧制成就,在品种、数量都不甚多的明初釉里红器中堪称珍品。
图2为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高8.5cm,口径45.7cm,足径26.9cm
盘敞口,折沿,弧腹,圈足,细砂底呈火石红色。
通体施白釉,里外绘青花纹样。
折沿处绘缠枝菊纹一周,共18朵。
内腹绘缠枝石榴、菊花及牡丹纹。
盘心绘折枝莲花一枝,周围绘4组如意头云纹,云纹内各绘一折枝菊花纹,云纹间由缠枝纹相连。
盘外腹绘缠枝菊花8朵及莲瓣纹。
此盘胎重体大,形制完整,反映出洪武时期制瓷的风格与水平。
所绘花卉纹饰笔法流畅,充满活力,特
别是盘心的折枝莲花,别具清淡高雅之韵味。
这种豪放潇洒、疏密有致的装饰风格充分显示出明初青花艺术的特色。
图3为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高32cm,口径7.3cm,足径11cm
壶唇口,细颈,斜肩,硕腹,圈足。
壶身作玉壶春瓶式,壶体一侧臵弯曲细长的壶流,并以一云板形饰件与壶身相连,另一侧臵曲柄,连接于颈腹之间,柄上端臵一小系。
壶通体绘釉里红纹饰,唇口绘回纹一周,颈部分层绘焦叶纹、回纹、缠枝灵芝纹各一周,腹部满绘缠枝牡丹纹,壶流亦满饰缠枝花卉,壶柄绘有缠枝栀子花等纹饰,近足处为一周变形莲瓣纹,足外墙绘卷草纹。
足内满施白釉,无款。
此壶造型优美,纹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
在装饰风格上一改元代纹饰繁密的特点,布局渐趋疏朗,采用分层装饰的手法,绘画粗犷而不失工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龙凤等纹饰。
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此壶发色较为鲜艳纯正,是一件难
得的珍品。
图4为青花折枝菊纹执壶,高27.8cm,口径7.7cm,足径11.7cm
壶撇口,细长颈,斜肩,丰腹,下部饱满,圈足,一侧有长流,流与颈肩连以横片,另一侧有曲柄,连于颈腹之间。
通体青花纹饰:口沿下饰回纹,再下为蕉叶纹、回纹、缠枝纹、灵芝纹各一周,腹部饰折枝菊纹和牡丹纹;近足处饰变形蕉叶纹,流及柄均绘缠枝花卉纹。
壶有系,系面绘缠枝花纹。
此器是洪武青花瓷器中的佳作,造型优美,纹饰布局繁密,描绘细致。
图5为鲜红釉高足碗,高9.9cm,口径15.8cm,足径4.2cm
碗撇口,弧腹,高圈足微外撇。
碗外壁及足满施鲜艳的宝石红釉,内壁为白釉,有暗云龙纹装饰。
碗心暗刻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
此碗造型秀美,鲜红釉纯净无瑕,亮丽匀净,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唯一带有永乐官窑年款的红釉器。
高足碗盛于元代,又称靶杯,在明代初年亦十分流行。
永乐红釉高足碗弥足珍贵,最负盛名。
图6为翠青釉三系罐,高10.4cm,口径9.9cm, 足径14.1cm
罐直口,扁腹,圈足。
肩部有3个环形小系,系下凸起海棠托饰,花瓣上有横线纹。
罐里及足内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
直口盖合于罐口。
此罐制作规整,胎体细腻,釉色青翠。
翠青釉瓷器为永乐时所创,传世品极少。
图1为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高24.8cm,口径 4.5cm
瓶小口,肩下渐敛,足胫处略外撇,圈足,砂底无釉。
通体施甜白釉,釉面暗划3组纹饰,依次为卷草纹、缠枝莲花纹、折枝花卉纹,以弦纹间隔。
此梅瓶保持了宋代梅瓶器身修长挺拔的特点,适当压缩了瓶身的高度,放宽了肩部和足部,使各部位比例更趋谐调。
瓶体所施甜白釉纯正洁净,色泽柔润,纹饰刻划细腻,是永乐时期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永乐时期甜白釉器物是宫中主要用瓷,据1989年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显示,在永乐前期地层中98%以上的出土物为甜白釉瓷器。
图2为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高13.9c m,口径31.6cm,底径21.5cm
盆折沿,腹垂直,平底露胎。
里外青花装饰。
盆里沿绘缠枝花一周,内壁绘缠枝花7朵,盆底绘回纹一周,回纹内绘八瓣团花,花瓣呈变形蕉叶纹,纹内又绘暗八仙。
盆外沿绘折枝花卉8朵,外壁绘缠枝花卉7朵,底边绘变形朵花纹一周。
此盆青花呈色浓艳,有晕散现象,为苏泥勃青料所致。
纹饰繁复生动,层次分明,是永乐时期受西亚国家金银器的影响而创烧的一种新器型。
图3为青花压手杯,高4.9c m,口径9.2cm,足径3.9cm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
杯体如小碗状,口微撇,直壁,丰底,圈足。
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
内外均绘青花纹饰,青花色调深翠。
杯心有葵花一朵,花中心青花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
外
壁口沿下绘朵梅一周,腹部饰缠枝莲纹。
压手杯的特点为胎厚体重,重心在杯的底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稳重贴合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一种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明人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
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之也。
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双狮绣球内书年款和花心内书年款的压手杯,另有杯心为鸳鸯卧莲图案者,系万历时期仿制。
此种精致高雅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三件。
图4为青花云龙纹盘,高3.1cm,口径19.4cm,足径11.7c m
盘撇口,弧壁,圈足。
盘内壁与内底交接处暗划弦纹一周。
内底暗划云纹三朵,呈“品”字形排列。
内壁模印云龙纹。
外壁以青花绘二云龙赶珠纹。
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盘胎薄体轻,造型优美,青花发色艳丽,所绘龙纹笔触细腻,生动传神。
盘内印、划花纹承袭了元代及明洪武瓷器的作法,反映了景德镇窑瓷器从元至明永乐朝一脉相承之关系。
图5为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高32.8cm,口径8.2cm,足径10.8cm
瓶撇口,细颈,硕腹,圈足。
底足无釉无款识。
通体在莹润闪青的白釉上展现出色泽浓艳的青花纹饰。
瓶颈部绘三层纹饰各一周,上部为上仰的蕉叶纹,中间是缠枝花纹,下部为下垂的云头纹,近足处绘上仰变形蕉叶纹一周与之相呼应。
足外墙饰一周半朵莲的边饰。
腹部为主题纹饰:运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南国的庭院景致,图中两块玲珑的湖石挺拔俊秀,依石而立的翠竹枝头微低,似在随风摇曳,围栏内外一片郁郁葱葱的萱草、兰花竞相开放,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四季常青的芭蕉叶又为画面平添了几分南国色彩。
山石、翠竹、蕉叶、萱草、兰花构成了一幅寓意吉祥的“五瑞图”。
此瓶造型线条优美流畅,胎质纯净细腻,纹饰清晰生动。
画面一改元青花繁缛的装饰风格,构图疏朗有致,青花色泽浓艳亮丽,深浅不一,富于层次感和立体感。
画面中的黑色斑点似水墨画中晕散的效果,为永乐青花的显著特征,这种自然形成的色泽特点极难模仿,为后世仿品所不及。
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皆有仿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但器物造型不及永乐器柔美秀丽而略显臃肿笨重,画面中的黑斑不是天然烧成,系人为重笔点染而成,与原物相差甚远。
图6为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高28.5c m,口径4.8c m,足径11.3c m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宽圈足。
通体青花装饰。
肩部绘变形莲瓣纹,纹内绘朵花。
瓶身绘折枝花果,大小各3枝,分别为石榴、枇杷、樱桃、葡萄、荔枝,近足处绘上仰蕉叶纹一周,素底无釉。
此瓶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
图1为青花缠枝莲纹花浇,高14.7cm,口径8cm,足径4cm
花浇直口,直颈,溜肩,硕腹,足内凹,一侧以螭龙为柄,柄两端各有一头,一衔于外口,一作柄尾。
通体绘青花纹饰,口部边沿绘缠枝莲纹,颈部绘海水江崖及花瓣纹各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莲纹,近足处绘变形如意头纹一周。
此花浇青花色泽浓艳,有黑色结晶斑。
其造型风格系仿西亚黄铜壶器物。
图2为青花缠枝花纹扁壶,通高54cm,口径6.5cm
壶小口,两环耳,器身圆形如龟状。
壶背面素胎,中心凹入一圈。
壶正面隆起。
釉色青白光洁,青花浓翠,深入胎骨,有铁锈斑点。
正面中心隆起部绘八角锦纹,以海水江崖为地,中心四周为缠枝莲,外环以海水江崖。
壶颈凸起弦纹一道,上下绘缠枝花及海水江崖一周。
壶盖圆顶。
盖面绘四株折枝花,叶蔓清秀,运笔流畅,花大而叶小,叶纹为纤细齿状。
此壶纹饰精美,式样别致,是当时受西亚金属器皿的影响而烧制的新器型。
图3为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明永乐,高25.2cm,口径3.3cm,足径6cm
瓶葫芦式,收口,束颈,圆形扁腹,浅圈足。
中部两节葫芦间有如意形双耳。
瓶上部饰缠枝花纹,下腹部两面各绘轮花一朵,周围环绕花叶纹一周。
无款识。
明永乐青花呈色浓艳,可见结晶斑。
此瓶应是受西亚器物风格的影响而烧制的。
图4为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明永乐,高24.3c m,口径3.5cm,足径7.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