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维度的比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管理主体是“有限理性的管理人”(manager of bounded rationality)。“有限的理性”比 “完全理性”更接近于现实,追求令人满意的利润比追求最大利润更接近于现实。[11]
(3)开放式协作系统(the open cooperative system)。系统有范围,但它们也和外部环境一 起相互影响,即组织是开放系统。必须认识到研究一个组织和许多子系统内的计划组织和控 制的内部关系的重要性(Scott,2003)[12]。
管理学维度的比较
罗 珉1 (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成都 610074 )
摘要:本文从古典管理学范式的维度、人际关系学派和现代学派管理学范式的维度、 中国管理学范式的维度和管理学范式修正维度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管理学范式维度问 题。本文认为,管理学的维度不仅是研究范围的确定和出发点的界定,更重要的是它 决定了理论范式的取向或指向。
Key words: Management; Paradigm; Dimension.
在管理理论范式和方法论范式的领域中,范式的维度被视为影响研究设计和范式的取 向或指向的一个重要变量,这些描述管理理论的维度与描述人的个性和身体特征的方式非常 相似。事实上,影响管理理论的因素有许多,它们既反映了各种管理理论范式的特征,又描 述了影响和改变方法论范式内部结构性维度的各个方面。管理理论的维度不仅是研究范围的 确定和出发点的界定,更重要的是它决定了理论范式的取向或指向(orientation)。
今天,无论对古典管理学提出什么样的批评,都无法否认古典管理学精心构造了一种 有效的“管理学范式”,这正是库恩所说的“常态科学”。对于如何解决管理学的难题,在古 典管理学家手里有着相对明晰的维度规则,而且人们有理由相信,困难确实能够被解决。这 一工作狭窄和自足的基础正是其获得地位和成功的关键所在。这样,对基础的、困难的、混 沌的和费时的争论就可以避免。管理学的学科成员能致力于对范式进行精确系统的阐述,发 展,能对范式的细致理论加以验证。
1
些特点,他称这种组织为“理想”式组织[1]。按照古典管理学范式的维度,组织具有如下的 特征:(1)存在着明确的专业分工;(2)组织内部的职能依等级正式安排,即确立了自上而下 的指挥系链(chain of command)①;(3)集权组织的官员尽人力之可能客观地贯彻这些规则和 程序,“人”的因素放在组织之后再给予考虑;(4)集权组织对人员的雇佣是建立在严格地按 特定标准选择的基础之上的(Scott,1961)[2]。
二、人际关系学派和现代学派管理学范式的维度 人际关系学派(The Human Relations School)率先对古典管理学派的范式维度提出了批 评。人际关系学者认为,组织的科层制度(hierarchy of authority)、等级制、指挥系链(chain of command)和管理职能过程是完好的,不过一旦加入人的因素,这种完好性就被打破。古典 管理学对管理过程处理的方式方法上有不完善之处,那就是“忽视人的因素”(dehumanizing)。 因此,管理的对象不仅是物的管理问题,更重要的是人的管理问题,因而就产生了管理中的 人的因素和领导方式问题。人是每一个组织中的核心,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应当重视人的 积极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
(4)技术系统(technical system)。技术系统对于由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构成的社会系统有 巨大影响,应当研究技术系统和人际之间具有紧密关系的其他方面。特别是在 e 时代和互联 网的运用,不仅提供了新的管理工具和使管理方法产生改变,而且对组织的学习模式和组织 的行为、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中的管理者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赛博 空间(cyberspace)从多种渠道汲取知识,引导自己的实践。
或许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说,为什么古典管理学以个体行为单位为研究对象,而管理 学本身应当以研究组织整体为目标?然而,在古典管理学的解释中,组织整体可以化归到个 体的理性经济人的维度基础上,这在科学哲学中称之为“理论还原”。这就合理地解释了为 什么理性经济人与个体主义是古典管理学硬核(hardcore)的假设。
当然,古典管理理论的范式也有自己的保护带(protective belt)。例如,泰罗的科学管理 尽 管 是 “ 血 汗 工 资 制 度 ”, 但 其 保 护 带 却 是 希 望 赋 予 科 学 管 理 强 烈 的 人 本 主 义 色 彩 (humanism)。泰罗认为,要精心选人、用人并加以培训,让他们做能够做得最好的工作。或 许他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观念,或寄希望于产生一场完全的“心理革命”(mental revolution)[4], 以实现工人、管理人员和工厂主的根本利益的一致,能够协调一致地提高效率。此外,泰罗 还强调管理人员提前精心制定计划的重要性以及管理人员有责任设计工作制度,以帮助工人 把工作做得更好。[5]
关键词:管理学;范式;维度
Comparison of Management Dimensions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dimensions of management paradig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lassical management paradigm, the management paradigms of the human relations school and Leabharlann Baiduhe modernization school, the Chinese management paradigm and their modification dimension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dimensions of management paradigm are the definition of both research scope and the research starting points,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dimensions determines the orientations of theoretical paradigm.
三、中国管理学范式的维度 在管理学文献中,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普遍主义的原则(universal principle) 是一个常见的 假设。也就是说,西方管理理论提出的、表述的和预测的是一个稳定且普遍的现实管理世界。 我 们 应 当 注 意 , 西 方 管 理 学 的 范 式 维 度 是 以 所 谓 假 定 的 普 遍 主 义 原 则 (presumed universalism)为基础构筑的,它并不一定符合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的组织及其管理的实践, 范式的维度在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理论如果有用,一定是既要 随时适应所要顺应的特定文化背景,同时又要在与其声称提出、表述和预测的现实关系上是 递归和自反的关系(recursive and reflexive relationship),即能够重返实践。实践永远只能通过
(3)组织是人们希望实现自导、自治、自我负责和自我实现的场所。管理部门应发挥个 人的全部潜力,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Argyris,1964)[7]。
(4)群体(group)。严格地说,行为科学学派的这一维度来自于社会学。社会学大师法国 学者埃米尔·迪尔凯姆(Durkheim,1898)强调了这一维度的重要性:在任何社会组织中,群体 总是由建立他们的价值观和规范来控制人们的行为的[8]。管理学研究应当以群体中人的行为 和群体行为模式为对象。
2
因此,人际关系学派以及后来的行为科学学派既继承了古典管理学的范式维度,但又 对其进行了必要的修正。他们增加的维度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单个行为主体的社会性。人际关系学派以及后来的行为科学学派认为,不能脱离特 定的社会和组织环境来讨论单个行为主体,管理中的任何行为主体都不可以从社会历史背景 中抽象出来,应当强调社会的整体性以及在变动中考察个人与组织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关 系。单个行为主体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 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
(5)封闭式协作系统(closed system)。这一维度是切斯特·巴纳德提出的。当一个组织系 统协作得很成功,能够实现组织目标时,这个系统就有“效能”(effectiveness),它是系统存 在的必要条件;系统的“效率”(efficiency)是指系统成员个人目标的满足程度(satisfaction), 协同效应(synergy)是个人效率综合作用的结果。
(4)组织是一个高度结构化、形式化、不受个人支配的集权(centralization)组织。古典管 理学家马克斯·韦伯(Weber,1947)认为,集权组织是为了达到诸如高生产效率等目标的最有 效的组织形式。他承认,在实践中存在着集权的程度差异,但他提出,最有效的组织具有某
1收稿日期:2010-10-11 作者简介:罗珉(1954-),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后现代管理、管理学方法论。E-mail: luom711@126.com 成都市,610074
现代管理学认为,古典管理学和人际关系学派的范式维度都似乎太简单化了。“为了在 知识领域里取得富于成果的进展”,应当对“假象的自律领域之间的人为分离”达成共识[9], 管理学应当增加范式维度。
(1)人是“复杂的社会人”(Lorsch and Morse,1970)[10]。假定人的需求是多样而复杂的, 有经济的、社会的等等,因此,人的需求是复杂的和变化的。它包括下面几个最基本点:(1) 人不仅是复杂的,而且是高度可变的;(2)人们通过他们的组织经验是能够熟悉新的动机的; (3)人们在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部门中的动机可能是不同的;(4)人们能够对各种不同 的管理策略做出反应。
一、古典管理学范式的维度 如果以私人产权和市场经济作为制度前提,古典管理学范式由以下五个维度所组成: (1)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假定管理原理、原则和制度必须以管理主体的个人行为为基 础,它可以从社会历史背景中抽象出来。这一维度来自古典经济学。 (2)理性的经济人。假定每个行为主体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能按逻辑上前后一 贯的方式作出管理决策(decision making)。理性的个人是自然的、自由的、自治的。例如, 理性的管理者在对管理行为的选择上有稳定的偏好次序,不会采取前后互相矛盾的决策。 (3)技术规律。假定单个行为主体都服从于技术规律,通过时间动作分析,实现工作方 法的标准化、工作条件的标准化和工作时间的标准化加以确认。其一是按照技术规律可以实 现劳动过程的标准化;其二是技术规律与组织的效能和效率相关。
(2)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Mayo,1945)[6]。单独考察个人的动机来发现 管理规律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做法。按照“社会人”的基本假设,在组织中进行活动 的职工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作为某一集团或组织的一员的“社会人”,是社会的存在, 因而管理方式、管理的出发点和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古典管理学采取了物理学中最常见的分析方法——隔离法(isolating approach),通过一系 列假定,排除一切干扰因素,把个人从社会组织中抽象出来,得到了一个“理想类型”(ideal type)——“经济人”。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取 最大的工资收入。古典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泰罗鼓吹劳资双方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工人可以多拿工资,雇主也可以多得利润。假如在能够判定工 人工作效率比往常提高多少的前提下,给予工人一定量的(quantitative)工资激励,会引导工 人努力工作,服从指挥,接受管理。结果是工人得到实惠即工资增加,而企业主们则增加了 收入,也方便了管理。[3]这种标准化的、利用人的经济动机来实现对人严加管束的管理模式 更符合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的要求和特性。
(3)开放式协作系统(the open cooperative system)。系统有范围,但它们也和外部环境一 起相互影响,即组织是开放系统。必须认识到研究一个组织和许多子系统内的计划组织和控 制的内部关系的重要性(Scott,2003)[12]。
管理学维度的比较
罗 珉1 (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成都 610074 )
摘要:本文从古典管理学范式的维度、人际关系学派和现代学派管理学范式的维度、 中国管理学范式的维度和管理学范式修正维度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管理学范式维度问 题。本文认为,管理学的维度不仅是研究范围的确定和出发点的界定,更重要的是它 决定了理论范式的取向或指向。
Key words: Management; Paradigm; Dimension.
在管理理论范式和方法论范式的领域中,范式的维度被视为影响研究设计和范式的取 向或指向的一个重要变量,这些描述管理理论的维度与描述人的个性和身体特征的方式非常 相似。事实上,影响管理理论的因素有许多,它们既反映了各种管理理论范式的特征,又描 述了影响和改变方法论范式内部结构性维度的各个方面。管理理论的维度不仅是研究范围的 确定和出发点的界定,更重要的是它决定了理论范式的取向或指向(orientation)。
今天,无论对古典管理学提出什么样的批评,都无法否认古典管理学精心构造了一种 有效的“管理学范式”,这正是库恩所说的“常态科学”。对于如何解决管理学的难题,在古 典管理学家手里有着相对明晰的维度规则,而且人们有理由相信,困难确实能够被解决。这 一工作狭窄和自足的基础正是其获得地位和成功的关键所在。这样,对基础的、困难的、混 沌的和费时的争论就可以避免。管理学的学科成员能致力于对范式进行精确系统的阐述,发 展,能对范式的细致理论加以验证。
1
些特点,他称这种组织为“理想”式组织[1]。按照古典管理学范式的维度,组织具有如下的 特征:(1)存在着明确的专业分工;(2)组织内部的职能依等级正式安排,即确立了自上而下 的指挥系链(chain of command)①;(3)集权组织的官员尽人力之可能客观地贯彻这些规则和 程序,“人”的因素放在组织之后再给予考虑;(4)集权组织对人员的雇佣是建立在严格地按 特定标准选择的基础之上的(Scott,1961)[2]。
二、人际关系学派和现代学派管理学范式的维度 人际关系学派(The Human Relations School)率先对古典管理学派的范式维度提出了批 评。人际关系学者认为,组织的科层制度(hierarchy of authority)、等级制、指挥系链(chain of command)和管理职能过程是完好的,不过一旦加入人的因素,这种完好性就被打破。古典 管理学对管理过程处理的方式方法上有不完善之处,那就是“忽视人的因素”(dehumanizing)。 因此,管理的对象不仅是物的管理问题,更重要的是人的管理问题,因而就产生了管理中的 人的因素和领导方式问题。人是每一个组织中的核心,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应当重视人的 积极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
(4)技术系统(technical system)。技术系统对于由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构成的社会系统有 巨大影响,应当研究技术系统和人际之间具有紧密关系的其他方面。特别是在 e 时代和互联 网的运用,不仅提供了新的管理工具和使管理方法产生改变,而且对组织的学习模式和组织 的行为、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中的管理者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赛博 空间(cyberspace)从多种渠道汲取知识,引导自己的实践。
或许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说,为什么古典管理学以个体行为单位为研究对象,而管理 学本身应当以研究组织整体为目标?然而,在古典管理学的解释中,组织整体可以化归到个 体的理性经济人的维度基础上,这在科学哲学中称之为“理论还原”。这就合理地解释了为 什么理性经济人与个体主义是古典管理学硬核(hardcore)的假设。
当然,古典管理理论的范式也有自己的保护带(protective belt)。例如,泰罗的科学管理 尽 管 是 “ 血 汗 工 资 制 度 ”, 但 其 保 护 带 却 是 希 望 赋 予 科 学 管 理 强 烈 的 人 本 主 义 色 彩 (humanism)。泰罗认为,要精心选人、用人并加以培训,让他们做能够做得最好的工作。或 许他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观念,或寄希望于产生一场完全的“心理革命”(mental revolution)[4], 以实现工人、管理人员和工厂主的根本利益的一致,能够协调一致地提高效率。此外,泰罗 还强调管理人员提前精心制定计划的重要性以及管理人员有责任设计工作制度,以帮助工人 把工作做得更好。[5]
关键词:管理学;范式;维度
Comparison of Management Dimensions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dimensions of management paradig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lassical management paradigm, the management paradigms of the human relations school and Leabharlann Baiduhe modernization school, the Chinese management paradigm and their modification dimension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dimensions of management paradigm are the definition of both research scope and the research starting points,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dimensions determines the orientations of theoretical paradigm.
三、中国管理学范式的维度 在管理学文献中,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普遍主义的原则(universal principle) 是一个常见的 假设。也就是说,西方管理理论提出的、表述的和预测的是一个稳定且普遍的现实管理世界。 我 们 应 当 注 意 , 西 方 管 理 学 的 范 式 维 度 是 以 所 谓 假 定 的 普 遍 主 义 原 则 (presumed universalism)为基础构筑的,它并不一定符合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的组织及其管理的实践, 范式的维度在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理论如果有用,一定是既要 随时适应所要顺应的特定文化背景,同时又要在与其声称提出、表述和预测的现实关系上是 递归和自反的关系(recursive and reflexive relationship),即能够重返实践。实践永远只能通过
(3)组织是人们希望实现自导、自治、自我负责和自我实现的场所。管理部门应发挥个 人的全部潜力,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Argyris,1964)[7]。
(4)群体(group)。严格地说,行为科学学派的这一维度来自于社会学。社会学大师法国 学者埃米尔·迪尔凯姆(Durkheim,1898)强调了这一维度的重要性:在任何社会组织中,群体 总是由建立他们的价值观和规范来控制人们的行为的[8]。管理学研究应当以群体中人的行为 和群体行为模式为对象。
2
因此,人际关系学派以及后来的行为科学学派既继承了古典管理学的范式维度,但又 对其进行了必要的修正。他们增加的维度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单个行为主体的社会性。人际关系学派以及后来的行为科学学派认为,不能脱离特 定的社会和组织环境来讨论单个行为主体,管理中的任何行为主体都不可以从社会历史背景 中抽象出来,应当强调社会的整体性以及在变动中考察个人与组织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关 系。单个行为主体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 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
(5)封闭式协作系统(closed system)。这一维度是切斯特·巴纳德提出的。当一个组织系 统协作得很成功,能够实现组织目标时,这个系统就有“效能”(effectiveness),它是系统存 在的必要条件;系统的“效率”(efficiency)是指系统成员个人目标的满足程度(satisfaction), 协同效应(synergy)是个人效率综合作用的结果。
(4)组织是一个高度结构化、形式化、不受个人支配的集权(centralization)组织。古典管 理学家马克斯·韦伯(Weber,1947)认为,集权组织是为了达到诸如高生产效率等目标的最有 效的组织形式。他承认,在实践中存在着集权的程度差异,但他提出,最有效的组织具有某
1收稿日期:2010-10-11 作者简介:罗珉(1954-),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后现代管理、管理学方法论。E-mail: luom711@126.com 成都市,610074
现代管理学认为,古典管理学和人际关系学派的范式维度都似乎太简单化了。“为了在 知识领域里取得富于成果的进展”,应当对“假象的自律领域之间的人为分离”达成共识[9], 管理学应当增加范式维度。
(1)人是“复杂的社会人”(Lorsch and Morse,1970)[10]。假定人的需求是多样而复杂的, 有经济的、社会的等等,因此,人的需求是复杂的和变化的。它包括下面几个最基本点:(1) 人不仅是复杂的,而且是高度可变的;(2)人们通过他们的组织经验是能够熟悉新的动机的; (3)人们在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部门中的动机可能是不同的;(4)人们能够对各种不同 的管理策略做出反应。
一、古典管理学范式的维度 如果以私人产权和市场经济作为制度前提,古典管理学范式由以下五个维度所组成: (1)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假定管理原理、原则和制度必须以管理主体的个人行为为基 础,它可以从社会历史背景中抽象出来。这一维度来自古典经济学。 (2)理性的经济人。假定每个行为主体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能按逻辑上前后一 贯的方式作出管理决策(decision making)。理性的个人是自然的、自由的、自治的。例如, 理性的管理者在对管理行为的选择上有稳定的偏好次序,不会采取前后互相矛盾的决策。 (3)技术规律。假定单个行为主体都服从于技术规律,通过时间动作分析,实现工作方 法的标准化、工作条件的标准化和工作时间的标准化加以确认。其一是按照技术规律可以实 现劳动过程的标准化;其二是技术规律与组织的效能和效率相关。
(2)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Mayo,1945)[6]。单独考察个人的动机来发现 管理规律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做法。按照“社会人”的基本假设,在组织中进行活动 的职工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作为某一集团或组织的一员的“社会人”,是社会的存在, 因而管理方式、管理的出发点和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古典管理学采取了物理学中最常见的分析方法——隔离法(isolating approach),通过一系 列假定,排除一切干扰因素,把个人从社会组织中抽象出来,得到了一个“理想类型”(ideal type)——“经济人”。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取 最大的工资收入。古典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泰罗鼓吹劳资双方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工人可以多拿工资,雇主也可以多得利润。假如在能够判定工 人工作效率比往常提高多少的前提下,给予工人一定量的(quantitative)工资激励,会引导工 人努力工作,服从指挥,接受管理。结果是工人得到实惠即工资增加,而企业主们则增加了 收入,也方便了管理。[3]这种标准化的、利用人的经济动机来实现对人严加管束的管理模式 更符合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的要求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