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返乡创业致富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返乡创业致富故事
那么下面是分享的农民返乡创业致富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农民返乡创业致富故事一张林友养蜂赚钱的创业故事——张林友的养蜂故事四周群山清秀苍翠,山上绿树成阴,各色花儿竞相绽放,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穿村而过,村中成千上万只蜜蜂飞舞,忙着采集花蜜。
5月25日,记者在水北街镇翁村马安看到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生灵的主人叫张林友,今年72岁,有着四十多年的养蜂经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初的几群土蜂发展到现在的100多箱中蜂,把“甜蜜事业做得红红火火,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蜂王。
提起养蜂人,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那些载着蜂箱寻蜜源、哪里有花去哪里的游徙养蜂人的生活。
他们风餐露宿,与蜜蜂为伴,在辛苦中收获甜蜜。
然而,张林友却与众不同,他守在自家大门口,不用外出就能收蜜,过着颇为自在的幸福生活。
“我们村历年来就有着保护生态的传统,这些年来,大家宁愿日子苦点,也不动山上的一草一木,村子四周有着绵延10里,面积5000多亩的生态公益林,这上好的环境给蜜蜂提供天然的蜜源,也酿出了马鞍源独有的口味蜂蜜。
说起自己的村子和蜂蜜,张林友颇为自得地告诉记者。
“活到老,学到老。
养的时间长了,也就能摸索出养殖蜜蜂的一些规律。
张林友说,他还向我们展示了他最新“张氏收割蜂蜜技术,蜂箱里的蜂框,原先都是整片的,取蜜时放入摇蜜机,虽然摇出蜂蜜,也把里面的幼虫给破坏了,影响蜜蜂的成活率。
而现在把蜂框分上下两层,只要把上面一层拿出即可(蜂蜜80%都在上层),这样节省劳力,又提高幼蜂的成活率。
“养蜂虽然是个苦力活,可每次取蜜时是最幸福的。
张林友说,这些年几乎每天都被蜜蜂蜇,现在手背上密密麻麻的黑斑,就是被蜜蜂蜇的。
每年的五月,山上的槐花、栗子花等花开始,都是最好的蜜源,这时也进入了蜂蜜的高产期。
为保证蜂蜜的浓度,他一般都会选择在次日上午收割前一天蜜蜂采回的蜜。
他说,蜂蜜经过一夜的风干,水分会很少,由于货真价实,他家的蜂蜜不出家门就卖光了。
年景好时,80箱蜜蜂,一年能产蜂蜜500多公斤,年收入可达8万元。
由于技术好,前来学习养蜂技术的人络绎不绝,张林友的“甜蜜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2012年他成立了马鞍源蜂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最初的5户发展到现在71户,蜂蜜不仅在福州、厦门等地销售,还卖到台湾、马来西亚。
去年,合作社销售9吨蜂蜜,年收入140万元。
今年预计可产蜂蜜15吨,销售额在240万元左右,合作社还打算注册商标,把马鞍源蜂蜜做大做强。
“最初养蜂,是想靠养蜂赚钱。
现在不管亏还是赚,我都愿意养,比起赚钱,养蜂更像我的一种爱好,一天不跟蜜蜂打交道,我就浑身不自在。
张林友说,四十多年的养蜂经历,蜜蜂早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平常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蜂箱旁看看,夜里也是常常梦到蜜蜂的事,经常会因为梦到自己的蜜蜂死了而哭醒、吓醒。
看着蜜蜂在空中飞舞,听着蜜蜂嗡嗡作曲,感受着蜜蜂在手上痒痒爬动,他觉着这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感觉。
做一名执着的创业者,执着也是一种任性。
——贺志勇4月13日,记者来到宁远县冷水镇贺家村,看到村后的荒山都在修路开渠、平整土地,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贺志勇穿一身的蓝布工装,开着他那辆一颠就仿佛会散架的吉普车,带领大家参观他刚刚开垦出来的冷坪山。
这里的土质,种出来的辣椒又香又辣,种出来的山脚萝卜甜得可以当水果吃。
去年,贺志勇的宁远云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在该县发动农户种植野山椒、七彩椒等各色辣椒近2000亩,仍意犹未尽。
“村里的荒山荒地有700多亩,开垦出来承包30年,每年能够给村里增加10万元的收入。
贺志勇告诉记者,他将根据不同土质特点,种植辣椒、小籽花生或果树,构筑他的绿色农庄。
要重点打造的,是神奇的七彩椒基地。
将珍珠椒与四季果嫁接而成的七彩椒,小樱桃般大小,从挂果到成熟,能变幻出7种颜色,肉质又厚又脆。
种得好,一株的产量就达20公斤,价格是普通辣椒的两倍。
去年,贺志勇试探性种了20亩,被当地电视台一宣传,县城里的人争先恐后开车来“赏椒。
贺志勇索性请他们自己下地采摘,再教他们如何腌制,一天竟能采摘上千公斤。
“今年,再加种100亩。
贺志勇说,七彩椒不仅观赏性好,腌制成的酱汁七彩泡椒也是畅销产品。
至此,贺志勇任理事长的宁远县合丰野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辣椒品种达到8种,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辣椒王。
而且,合作社农户种植的辣椒,云泰公司都会以保底价或市场价回收,再利用他在广东深耕多年的销售网络,销路不愁。
当然,这里面利润最可观的,就是他深加工而成的“老贺牌系列酱椒、泡椒制品了,足有15个品种。
“一块钱一斤的辣椒,可以制4瓶辣椒酱,按1瓶5元钱计算,深加工收入就是销售原材料的20倍。
老贺说,7年前他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以贸易见长的老贺,涉足食品深加工,颇费了一番周折。
2008年,老贺在广东省佛山市开着云泰贸易商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一场国际金融风暴,由商行供应粮油副食品的几家大工厂,一夜之间倒闭,他的近百万元货款全部泡汤。
面对从全国各地跑来跟随他一起闯荡的战友,老贺打起背包,和10多位战友一起来到广西百色和容县等地种植野山椒,很快种植面积发展到了4000多亩,“参军入伍7年,培养了一股不服输的犟劲。
老贺动起了回到家乡宁远搞农业深加工的念头。
搞农业深加工,最核心的就是技术,老贺决定自己去学。
他先后来到广东的两家食品加工企业,当起了保安和搬运工,抓住一切机会向技术员请教。
他在外面学,然后电话遥控妻子在老家做试验,做出来的试验品,客户品尝后个个赞不绝口。
短短5个月,他花去了近10万元的学费。
去年,“老贺牌系列酱椒制品,营业额达2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