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管理模式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管理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管理模式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管理模式,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社区管理的重要性社区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管理能够促使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提升,有效实现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
合理的社区管理模式有助于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二、自愿性参与和社区自治社区管理模式的核心是自愿性参与和社区自治。
社区居民应当自觉参与社区的管理和决策,通过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组织起来,共同制定和实施社区事务的决策。
自治的社区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
三、科技手段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社区管理也可以借助各种科技手段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例如,建立社区管理信息平台,方便居民获取各种信息和服务。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社区管理,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四、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在新农村建设中,社区管理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同时,探索新的资源利用方式,例如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五、教育与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社区管理模式应注重教育和文化建设。
建立农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文化服务。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社区管理模式还需要注重公共设施建设。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水、供电等,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加强社区公共场所的建设,提供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增强社区的吸引力。
七、社区安全与治安管控社区管理模式需要重视社区安全和治安管控。
建立健全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加强社区巡逻和治安监控,确保社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同时,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共同维护社区治安稳定。
八、社区经济发展与扶贫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管理模式也应关注社区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
新型农村社区的特征与管理策略
新型农村社区的特征与管理策略摘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型农村,新型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本文通过搜集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新农村社区建设特征及其在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管理对策,并以德州市农村建设为实际案例,重点分析了德州市新型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推进我国的新农村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型农村;改革;城乡统筹;德州市;对策传统农村社区的改革与发展是影响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早期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已经逐渐落后于现代工业社会发展。
城乡矛盾逐渐扩大,所以进行新农村改造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缓解城市与乡村的发展矛盾,务必要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
虽然我国许多地区的新农村改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农村建设道路任重而道远,对于成功地区的实施方案也只能借鉴,不能全盘接受,必须要因地制宜,按照各地区的发展条件选择最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国家更要支持各地区在新型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近年来山东省新型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地方各县级市成绩突出,涌现出黄岛区、诸城市等案例。
在此基础上德州市不断创新提出“两区同建”的方针,推动新型农村建设,因此本文以德州市为例,研究我国新农村的特点,根据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管理策略,为实现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1]。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概况1.1新型农村社区内涵与特征。
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且多为自给自足,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于新型农村社区的认知比较薄弱,新型农村社区和一般的农村还有很大的差别,其是农村的一次新的变革。
新型农村社区是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家庭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短与城市的差距[2]。
浅析我国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浅析我国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村问题是其重要的问题,而农村治理模式又是其重中之重。
新农村治理模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农村治理。
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发展正面临一个转型期,对于其发展,特别是就社区发展而言,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些存在的问题中找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新农村社区发展。
标签:新农村;社区治理;农村社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问题是三农重要的问题,而农村治理模式又是其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以良好的农村治理为基础。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探讨,给予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相关的理论支撑,完善和发展现有的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理论,就现实中存在及不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促进我国新农村社区更好更快地走向民主化,推动其政治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新农村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总结,对于我国新农村治理模式主要归纳为以下三大类型。
(一)行政主导型行政主导强调政府对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
此种模式下,社区的治理结构呈现自上而下的垂直关系且主体是政府,由此呈现出治理主体单一、强调行政控制等特点。
1.统筹城乡多元合作治理模式。
顾名思义,就是以城市为主导,城乡相互统筹进行多方位的交流合作,从而以城市发展带动乡村的发展。
而在新农村社区治理中,也是以城市政府管理为主,乡村治理为辅。
在农村基层管理过程中建构一种实质上的以城市一元为主,以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民间社会组织等多个组织有机统一的乡村基层公共权力组织体系为辅助,形成了多个治理主体良性互动的多元治理模式。
当然,作为一种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统筹城乡多元合作治理模式的本质上是一种行政主导型的治理模式。
同时这种模式也在不断地试点与实践中趋向完善。
2.县乡政府主导模式。
作为一种行政主导治理模式,县乡政府在新农村社区治理中占主导地位,并且主要靠两种力量来进行社区治理:一是靠县乡政府的力量,这也是这一治理模式的主要力量来源。
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分享
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分享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农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推进农村发展,各地纷纷探索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模式。
本文将从综合服务、农业合作社、农村公共设施、科技支撑、资金管理、乡村旅游、文化传承、乡村党建、农民培训和社区管理等十个方面展开回答,为大家分享一些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模式。
一、综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提供综合服务,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一些地方设立了农民服务中心,集中提供农户需求的政策咨询、技术培训、金融服务等多方面服务,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二、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社的建立可以帮助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市场销售等问题,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和收入水平。
一些地方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并提供政策扶持。
三、农村公共设施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为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各地加大了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同时,还修建了一些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卫生院、体育场等,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四、科技支撑科技支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不少地方成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进了先进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提高了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水平。
同时,还开展了科技培训,增加了农民的科技知识。
五、资金管理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如何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至关重要。
一些地方建立了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通过定期审计和财务报告,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透明。
六、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些地方发挥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开展了农家乐、观光农业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项目。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文化传承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注重物质建设,还要注重文化传承。
一些地方开展了农民文化活动,组织传统节日庆祝、农民书画比赛等,弘扬了农村的文化传统,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质。
八、乡村党建乡村党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建设与服务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建设与服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改变农村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设一个完善的社区,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建设与服务方案。
1. 增设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社区建设方案应包括建设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还应推进农村宽带覆盖,以促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便利。
2. 引入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社区还需要引入公共服务机构,如农村医疗机构、农村教育机构等,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和教育需求。
这些机构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配备专业人员,为农村居民提供健康和教育保障。
3. 设立文体娱乐设施社区建设方案还应考虑到农村居民的文体娱乐需求。
可以在社区内建立公共体育设施,如运动场、健身房等,为农村居民提供锻炼和娱乐的场所。
此外,还可以组织文化活动、社会团体等,促进农村居民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参与。
4. 培育社区组织社区建设需要培育活跃的社区组织,以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
可以通过选派社区干部、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决策等方式,建立起民主的社区管理机制。
社区组织应积极倡导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5. 推广农业科技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建设与服务方案还应关注农业科技的推广。
可以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农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6. 发展特色产业社区建设方案可以结合当地资源和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例如,可以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增加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同时,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农村居民提高创业和经营管理能力。
7.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社区建设需要注重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参与机制
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参与机制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地区也亟需进行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不仅涉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推动农村社区的参与和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社区参与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引入社区治理的概念社区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决策的民主化。
社区治理需要建立一套机制,使居民能够参与到决策和管理过程中。
三、社区参与机制的目标与原则社区参与机制的目标是推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增进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建立社区参与机制时,应遵循公正、透明、平等和责任共担的原则。
四、社区参与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参与机制包括居民议事会、社区代表选举、公共决策平台等。
居民议事会作为一种以居民为主体的决策机构,可以促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
五、社区参与机制的实施路径社区参与机制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同时,需要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参与能力。
六、社区参与机制的优势与挑战社区参与机制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促进社区发展。
然而,社区参与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居民参与意愿的不足、社区利益冲突等。
七、不同地域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参与机制差异由于不同地域的差异性,社区参与机制会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
例如,农村社区的发展可能需要强调农民的参与和地方特色的保护。
八、社区参与机制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各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案例,可以发现社区参与机制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某地,由于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得到了改善。
九、社区参与机制的前景与展望随着农村发展和居民意识的提高,社区参与机制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社区参与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十、总结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参与机制在推动农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区参与机制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法规,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挑战。
通过社区参与机制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幸福感。
新农村建设中社区管理的权责划分与监管
新农村建设中社区管理的权责划分与监管在新农村建设中,社区管理的权责划分和监管是一个关键问题。
社区管理涉及到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因此,合理的权责划分和有效的监管机制是确保社区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一、权责划分的原则社区管理的权责划分应遵循公正、透明、高效和便民的原则。
首先,以法律为依据,明确各部门和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具体职责。
其次,应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加强与农民群众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共识。
最后,权责划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保证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二、基层组织的作用在权责划分中,基层组织扮演着重要角色。
村委会作为农村社区管理的重要组织,应具备承担社区管理职责的能力和责任感。
要加强村委会的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村议事机制,形成农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机制,通过民主程序形成权责划分的共识。
三、政府的监管职责政府在社区管理中担负着监管职责,应当依法行使职权,对社区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政府应制定明确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加强对村委会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奖惩,确保他们履行好相应的职责。
为了加强监管,政府还应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和监督机构,便于农民群众对社区管理问题提出诉求和监督。
四、居民自治的重要性居民自治是社区管理中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提升居民自治意识,发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权责划分中,应尊重社区居民的意愿和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并为其提供参与社区管理的便利条件。
五、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有效模式。
通过将社区划分为不同的网格,聘用专门的网格员进行管理和服务,实现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调度。
社区网格化管理可以提高社区管理的覆盖面和反应速度,有效解决社区管理中的突发问题和矛盾纠纷。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管理与服务保障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管理与服务保障方案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结构的转型,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如何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保障,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管理与服务保障方案。
第一,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村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必须依法保障村民的自主权和参与权。
加强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推动农村居民自治组织的健康运行,并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决策机制,使权力下放到村民手中,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二,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
通过培育和壮大农村社会组织,能够更好地服务农村群众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提供农业生产、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服务,为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支持。
第三,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
农村公共服务是保障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设施,以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网络,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解决农村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优化新农村社区建设。
新农村社区是农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要建立完善的社区管理机制,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加强社区管理力量的建设,建立健全新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运营机制,重视社区治理,做好社区文化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社区生活服务。
第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打造农村艺术团体和文化品牌,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第六,推进农村教育发展。
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新农村建设的社区自治与治理
新农村建设的社区自治与治理一、社区自治的重要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社区自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区自治能够使居民参与农村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促进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社区自治的基础社区自治的基础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社区组织和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起居民自治的意识,增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
其次,要建立起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形成社区自治的共识和合力。
三、社区自治的内涵社区自治包括政治自治、经济自治、文化自治等方面。
政治自治指居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监督。
经济自治指社区通过开展经济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经济状况。
文化自治强调保护和传承社区的传统文化,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四、社区自治的实践在社区自治的实践中,首先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开展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其次,通过居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监督。
同时,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社区自治能够顺利运行。
五、社区治理的重要性社区治理是社区自治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区问题和冲突的重要手段。
社区治理能够提升社区的管理效能,优化社区的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六、社区治理的原则社区治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参与的原则。
公平意味着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应当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正意味着社区资源的分配和利益的协商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居民。
公开意味着社区事务的信息应当公之于众,任何人都可以了解和参与。
参与意味着每一个居民都有权利参与社区决策和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七、社区治理的措施为了实现社区治理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起社区组织和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
其次,开展居民自治意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
再次,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管理制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八、社区自治与治理的关系社区自治与社区治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治理与乡村治理和综合治理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治理与乡村治理和综合治理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了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新农村建设中,社区治理、乡村治理和综合治理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三者的关系和互动。
二、社区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社区治理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社区治理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通过有效的社区治理,可以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参与感,推动乡村居民自治,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乡村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支撑。
乡村治理涉及到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农业农村发展等多个方面。
通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可以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民就业。
同时,乡村治理还能够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形象和内涵。
四、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综合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目标和导向。
综合治理涵盖了社区治理和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级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综合治理注重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通过综合治理,可以解决乡村面临的各种问题,如农村环境污染、农田水利问题、农产品安全等,推动乡村全面改革。
五、社区治理与乡村治理的关系社区治理与乡村治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社区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基础,而乡村治理则是社区治理的延伸和拓展。
两者共同构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治理体系。
社区治理的有效运行可以为乡村治理提供有力支持,而乡村治理的不断完善则能够为社区治理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六、综合治理与社区治理、乡村治理的关系综合治理是社区治理和乡村治理的综合体现。
综合治理需要社区和乡村的共同参与,通过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社区治理和乡村治理的基础上,综合治理整合了各类资源,提高了治理效能,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七、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社区治理、乡村治理和综合治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农村社区建设与乡村治理现状
农村社区建设与乡村治理现状农村社区建设与乡村治理是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乡村社会繁荣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新时代下,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和乡村治理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同时,也有不少地方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将以2000字左右的篇幅,从不同角度对农村社区建设与乡村治理现状进行深入探讨。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农村社区建设是乡村治理的基础,也是农村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实际情况中,一些农村社区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落后、社区管理混乱等问题。
农村社区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制约了乡村治理的发展。
二、乡村治理中的难点问题乡村治理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基础和核心,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部分地方政府管理不到位、村上组织存在腐败现象、民生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等,都成为乡村治理的难点问题。
三、乡村治理现状的特点当前中国乡村治理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同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的不同,乡村治理现状也各有特色。
有的地方注重村民自治,有的地方重视政府引导,有的地方侧重行业协会参与,显示出多元多样的乡村治理现状。
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农村社区建设是落实乡村治理的重要保障。
只有建设好农村社区,才能形成有序化、规范化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因此,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五、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组织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当前,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乡村组织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村干部,提高村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
六、推动乡村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推动乡村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
政府部门应该倡导社区自治、政府引导、居民参与的治理模式,多渠道解决民生问题,完善农村社区建设。
七、加强法治建设,维护乡村稳定法治建设是保障乡村治理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乡村法治体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是维护乡村稳定的重要举措。
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方案
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方案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方案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当前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旨在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构建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社区。
一. 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第一要务。
社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能够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农村的生产力和生活品质。
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应注重建设美观、经济、实用的基础设施,并合理规划,确保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合理,为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 稳定农村社区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区的发展不能离开农村经济的推动。
所以,在实施新型农村社区方案时,必须注重农村社区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大力推广全球市场经济,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培育新型农业经济主体,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链和营销渠道,扶持农村金融、房产等新型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居民的产业增收和社区的综合发展。
三. 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方案还必须加强农村社区的组织和管理。
建立健全村民理事选举机制,提高村民自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推动农村社区组织和管理的转变。
此外,还需要落实社区服务责任制,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优质、高效、规范的社区服务体系。
四. 加强农村社区文化、教育和卫生健康建设除以上几点,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方案还需加强农村社区的文化、教育和卫生健康建设。
鼓励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文化旅游参与、开展文艺娱乐和体育活动,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引进优秀教师和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农村医疗服务的建设和发展,普及基本医疗保健知识,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在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方案的推进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农民加强理念转变,引导他们发现社区的价值所在,积极组织农民自治,建设美丽新乡村。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社区服务与社会事务管理机制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社区服务与社会事务管理机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乡村的发展和建设。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其社区服务与社会事务管理机制的完善对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社区服务与社会事务管理机制。
一、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注重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交通、能源、通讯等。
充分发挥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二、发展农业产业,改善居民收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注重农业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建立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鼓励农民组织成立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共同经营农田、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
合作社能够整合农民资源,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志愿者队伍。
社区服务中心可以提供便民服务、法律咨询、健康教育等服务,社区志愿者队伍可以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帮助和服务。
五、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注重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鼓励医生和护士到农村工作,解决农村医生不足的问题。
六、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建立优质的农村学校,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任教,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七、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加强对刑事犯罪和非法行为的打击,提高农村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八、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
通过建立村务委员会等机制,让村民参与决策和管理,推动农村社会事务的民主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区的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
如何进行有效的农村社区治理和促使居民自治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农村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的概念、现实状况与问题、建设路径与策略以及成效与前景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概念与理念农村社区治理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和管理模式,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居民参与决策、社区服务等方式,实现对农村社区进行管理和发展的一种方式。
居民自治则是指在农村社区中,居民通过参与决策、管理公共事务,发挥主体作用,实现社区自治的一种方式。
二、现实状况与问题目前,农村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首先,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公共服务不完善,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部分农村社区中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决策不透明的问题,居民参与意愿不高。
此外,缺乏有效的人才储备和运作机制也制约了农村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的发展。
三、建设路径与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的建设。
首先,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参与决策的机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过程。
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成效与前景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农村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同时,通过加强居民参与决策,民众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社区自治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发展的前景是积极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意识到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性,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总结农村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加强居民参与决策,农村社区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当前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相信农村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的前景一定是值得期待的。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居民之间相互联系和互动的重要平台,其建设与发展对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区建设的意义、目标与原则、主要内容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区建设的意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而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整体和谐。
社区是农村居民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场所,通过建设和发展社区,可以促进农村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其次,社区建设有利于提供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农村社区可以集中提供一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如健康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同时,社区还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性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社区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社区可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和平台,通过组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此外,社区还可以通过引入和推广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社区建设的目标与原则在进行农村社区建设时,需要明确其目标和原则,以确保建设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社区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等。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居民为中心,关注居民的利益和需求;政府引导,社区自治,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公平公正,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居民的平等权益;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社区的长期发展和环境保护等。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涵盖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组织建设以及社区环境建设等方面。
新农村社区建设与居民自治
新农村社区建设与居民自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农村社区建设和居民自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社区建设与居民自治的相关问题。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农村社区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单位,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特点新农村社区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依托现代科技手段等特点。
在建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愿,倡导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同时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提升农村社区的整体水平。
三、居民自治的意义居民自治是农村社区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其核心在于让居民自主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居民自治旨在通过自治方式,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发展,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自主性。
四、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内容。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保障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传承则是农村社区建设的灵魂。
五、居民自治的实践路径居民自治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的自治机制、培育自治意识、推进自治改革等多种途径进行实践。
通过居民自治的实践路径,可以提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社区凝聚力。
六、政府与居民自治的关系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和居民自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支持作用,又要尊重居民的意愿和自治权利。
政府与居民自治之间需要建立一种相互协调、互相支持的关系,形成合力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和居民自治的良性循环。
七、居民自治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居民自治在实践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如居民自治参与度不高、自治能力不足等。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居民自治的宣传教育、推动自治机制的建设完善,提升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
八、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提出创新模式,如合作社社区建设模式、科技示范村建设模式等。
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与重要性
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与重要性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农村地区的发展。
农村社区建设是指通过各种组织和服务手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而新农村建设则是致力于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将探讨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一、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社交空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以及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农村社区建设的完善,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农村人口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之中。
同时,新农村建设也对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农村建设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强调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能力。
而农村社区作为农民的组织形式和社交平台,需要承载起农村经济发展的责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组织保障。
只有农村社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才能真正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1.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农村社区建设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例如,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建设更多的卫生设施、娱乐设施和绿化环境,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居民的组织形式和社交平台,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社区组织可以组织农村居民开展更多的农产品合作经营、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村企业创办等活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能力。
同时,社区经济也能够激发农村居民的创业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3. 增加农村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增加农村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也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农村社区服务和农村社区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实施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
一、农村社区服务农村社区服务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和管理的工作,旨在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农民的需求。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服务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出发,增加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和改善,比如完善道路、供电、供水和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确保农村居民能够方便地使用各项公共服务。
2.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的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农村居民的就医条件。
3.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机会,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质量,同时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
4.完善公共文化活动:农村社区服务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化。
新农村建设需要组织各种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社区凝聚力。
比如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农民技术培训等。
二、农村社区管理农村社区管理是指对农村社区内的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以保障社区内的秩序和稳定。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管理是实现农村社区服务的重要手段。
1.健全社区组织建设:农村社区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的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委员会或居民理事会等。
这些组织负责协调社区内的各项事务,代表农民的利益,促进社区内的和谐稳定。
2.加强法制建设:农村社区管理要加强法制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法规制度,明确农村社区管理的权责边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对农村社区规则的宣传普及和执行力度。
3.推动居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管理要鼓励和推动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
新农村建设中社区管理的创新模式
新农村建设中社区管理的创新模式本文将讨论新农村建设中社区管理的创新模式,通过从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社会治理、居民参与等方面展开,探究如何实现新农村社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以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规划设计。
新农村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的首要一步是进行规划设计。
传统的农村社区常常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建筑错落有致、杂乱无章,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因此,应推行科学的村庄规划,合理安排居民住房、公共设施、农田资源等布局,以实现社区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基础设施。
新农村社区管理创新模式需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社区必须具备齐全的供水、供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此外,应考虑绿色、环保的设施建设,如太阳能灯光、雨水收集系统等,以建设可持续的社区。
第三,公共服务。
新农村社区管理创新模式需要加强公共服务建设。
除了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外,还应注重开展社区活动,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例如,组织居民志愿者进行环保宣传、社区文化节庆活动等,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第四,环境保护。
新农村社区管理创新模式需要重视环境保护。
农村社区应设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环境清洁、垃圾分类等活动,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同时,要加强农田保护,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文化传承。
新农村社区管理创新模式需要注重文化传承。
要鼓励居民保留传统的文化特色,如传统手工艺、民俗习惯等,同时也要引入新的文化元素,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展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农村社区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第六,社会治理。
新农村社区管理创新模式需要加强社会治理机制。
建立村务监管委员会,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力度,提高村民对决策的参与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升社区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第七,居民参与。
新农村社区管理创新模式需要倡导居民的参与意识。
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近年来,乡村振兴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当今社会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理念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念应当是以人为本,注重社区的整体发展和居民的综合利益。
社区应该是一个和谐、互助、共享的生活共同体,居民之间要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共同打造一个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二、社区规划和设计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重要的是规划和设计,要注重社区内部空间布局、交通便捷性、绿化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使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生活条件。
三、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自来水、电力、通讯网络、道路等公共设施的完善,方便居民生活,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
四、产业支持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展农村产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居民收入,使乡村经济蓬勃发展。
五、文化传承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也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保护乡村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手艺,让居民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六、教育医疗健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该提高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建设优质的学校和医疗机构,让居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七、环境保护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要重视环境保护,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空气质量和土壤质量,打造一个清洁、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
八、社区自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该注重社区自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形成自治、协商、民主的社区治理模式,激发社区的活力和创造力。
九、青年引导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要注重引导青年人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让他们成为社区的中坚力量,推动社区的发展。
十、老年关爱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应该重视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和健康护理,让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学案为了使活动真正取得实效,让亿万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读到他们“读得懂、用得上”的图书,活动的主办单位精心组织数百名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负责人,编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屋”。
“书屋”共分农村政策法律、农村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农村实用科技与技能培训、精神文明与科学生活、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与民俗民风、文学精品与人物传记、农村卫生与医疗保健、农村教育与文化体育、农民看世界等10大类、1000个品种。
这些图书几乎涵盖了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
“书屋”用农民的语言、农民的话,深入浅出,使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就能读得懂;“书屋”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村生活的实际,贴近农民的文化需求,使农民读后能够用得上。
希望农村图书室援建和农村读书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使活动成为一项深受欢迎的富民活动,造福亿万农民。
希望“书屋”能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了解外界信息的窗口,成为农民学文化、学科技的课堂,为提高农民素质,扩大农民的视野,陶冶农民的情操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也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参与这项活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关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录第一章农村社区建设的含义和意义一、农村社区的含义和特征(一)农村社区的含义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
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
1、农村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
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都可以在农村社区内反映出来,人们能够通过农村社区发现农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能够从农村社会生活中听到社区居民最真实的意愿。
2、农村社区的多功能性。
就我国的农村社区的情况而言,一是具有经济功能。
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发挥着组织、协调、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作用。
二是具有政治功能。
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发挥着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发展各类社区组织,推进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作用。
三是具有文化功能。
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担负着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为农村社区组织具有维护本社区的治安秩序、调解民间纠纷、管理计划生育、维护社区的社会稳定等项功能。
五是具有社会建设的功能。
如发展本社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
3、农村社区的主体是农村居民。
农村居民是农村社区产生、存在的前提,是农村社区的建设者,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
这就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建设农村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增加农村居民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村居民满意的社会经济生活场所。
4、农村社区的基础性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
城市社区中劳动力的谋生方式基本上是从事二三产业,而农村社区中基础性的经济活动则是从事农业生产。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在农田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林牧副渔和二三产业大规模发展。
许多地区的农村居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从事农业的数量,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得的收入也已经超过了农业收入。
(二)农村社区的特征1、当今我国农村社区正处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之中。
2、当今我国农村社区具有多元类型。
3当今我国农村社区人口聚居规模相对较小。
4、当今我国农村社区中的家庭功能比较突出。
5、当今我国农村社区中的血缘、地缘关系依然具有基础性作用,但业缘关系的作用日益凸显。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含义和特征(一)、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二)社区建设的特征1、整合性2、综合性3、社会性4、地域性5、计划性三、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一)、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1、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2、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3、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
4、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
5、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优化农村社区管理的客观需要。
6、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可行性1、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2、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
3、国内外开展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借鉴。
第二章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一、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和政府为主导,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建立新型的农村社区组织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与和谐文化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突出重点的原则,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远期目标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这一远期目标,表明了农村社区建设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也表明了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平台、措施、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精神实质,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它既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又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因地制宜(三)整合资源1、农村社区建设既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浩大的农村社会管理工程、造福农民的服务工程,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工程。
2、建设节约型农村社区3、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四)突出重点1、解决农村社区的活动场地问题2、农村社区的体制机制问题3、解决好为农民服务的内容、途径、办法和方式问题。
第三章农村社区政治体制建设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建设体制(一)、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
1、各级党政、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
2、建立健全各级农村社区建设领导机构3、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
4、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农村社区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和职责。
1、社区建设的启动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推力2、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领域3、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区的投入。
(三)、民政部门牵头以及民政部门的职责。
(四)、各部门协同配合。
二、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一)、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二)、有所为有所不为,建设服务型政府1、乡镇政府应合理部署工作格局和工作重点。
2、新镇政府必须继续加强社会管理,但是应该转变方式,依法行政,将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避免直接进行行政干预。
3、在管理方式上,必须将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三)、工作重心下移,公共管理社区化(四)、加强农村突发紧急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所谓应急管理机制是指应对农村经济社会中所发生的传染病、重大动植物疫情、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群体性事件等突发、紧急事件的应对机制。
三、推动村民直接管理社区服务(一)、进一步理顺乡村关系1、定位行政管理体系与社区自我管理体系间的关系2、以公共服务为纽带,理顺乡村关系,建立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的农村社区管理机制。
(二)、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村民自治(三)、积极推进引导社区村民参与社区管理1、延伸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网络,为搞好四个自我奠定基础。
2、大力培育农村社区村民的自我管理功能。
3、培育与发展农村社区各类中介组织。
四、积极运用市场和社会力量进行社区管理(一)、社企合一型的市场化社区管理模式(二)、村企合一型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三)、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第四章农村社区经济建设农村社区经济建设的内涵,主要是指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科学调整,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二、三产业逐渐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现在通常的对农业的定义: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生产部门。
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
狭义农业指种植业。
一、农村社区经济建设的特征(一)、人多地少决定了农业本身是一个低效益的产业(二)、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专业和兼业的农民保持了相对数量(三)、乡镇企业不再是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四)、资金和技术的扶持贫弱无力(五)、农业资金危机日益严峻,生态环境恶化(六)、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七)、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不健全,商业流通体系发展滞后(八)、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不完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九)、农民组织社区经济合作非常艰难(十)、农村、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滞后二、农村社区经济建设的意义(一)、社区建设和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相关(二)、经济功能是农村社区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之一(三)、经济建设的好坏决定着农村社区建设程度的高低三、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趋向(一)、发展现代农业(二)、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三)、农村金融机构“只退不进”的局面正在改变(四)、土地制度改革第五章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一、农村社区文化的含义与功能(一)、文化及农村社区文化的含义观念文化方面,指农村社区大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一些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等。
行为规范文化方面,指农村社区大多数成员较自觉遵守的一些道德伦理规范、礼仪习俗及日常行为的规则等。
物质文化方面,指农村社区多数成员共有共享的各种物质设施、设备与生活手段和物质环境。
(二)、农村社区文化对农村社区的功能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论断,即三个“越来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1、农村社区文化日益成为农村社区成员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2、农村社区文化日益成为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3、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成为广大农村社区成员的迫切愿望二、农村社区文化的现状与加强建设的必要性(一)、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1、农村社区文化渠道逐渐增多,群众获取文化信息的媒介日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