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测量误差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概率相同(对称性);
4、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为零(抵偿性):
0或E () 0 lim
x
n
以上分析可知:
1)观测误差呈现偶然性;
2)偶然误差具有统计规律;(均值为零的正态
随机分变量)
测量平差任务之一:评定测量成果精度。
1.3 衡量精度的指标
测量工作中,极限误差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定量信息!
5、相对误差
定义:中误差与观测值之比,即
1 中误差 T 观测值
相对误差是一个无名数,为方便计,通常将分子化为1,即 1/T 的形式。
相对误差是用来衡量长度精度的一种指标。
相对误差又分为相对中误差,相对真误差,相对极限误差。
同一人丈量同一段距离N次,结果均不同; 观测结果不能满足其理论关系。
观测误差定义:
LL
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
测量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又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值获取离不开以下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 观测者 感觉器官的 局限、技术 水平、工作 态度 结论1: 仪器 仪器分辨 能力;具 有一定限 度的精密 度 外界环境 温度、湿度、 风力 、大气 折光及变化 等
1.3.1 观测条件与观测精度
1、观测条件:指测量过程中的观测者、仪器、外界条件的综合。 一定的观测条件,对应着一个确定的误差分布;
可见:
分布曲线陡峭的说明误差分布密集,或者离散度小,观测精度高些,也就 是观测条件好;另一条说明误差分布较为离散或者说它的离散度大,也即观 测条件差。
2、观测精度: 是指一组偶然误差分布的密集与离散的程度,是观测值 与其期望值接近的程度,表征观测结果偶然误差大小的程度。
1.1.4
测量平差的任务
测量平差两大任务:
1、削弱误差的影响,消除由于误差引起的观测值之间的矛盾, 计算观测值最佳估值;
2、对观测值成果质量进行评估。
即测量平差两大任务:求待定量的最佳估值和精度评定。
1.2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
测量平差研究对象是偶然误差,为此,有必要对偶然误差的 性质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几个概念: 真值:任一观测量,客观上总是存在一个能代表其真正大 小的数值,这一数值就称为该观测值真值,用 L 表示。 真误差:真值与观测值之差(偶然误差),即:
平均误差和中误差的理论关系式
ˆ
n
4 5
2
5 2 4
3、或然误差
定义:误差出现在正负或然误差(- ρ ,+ ρ )之间的概 率等于1/2,即
1 f ( )d 2
实用上,观测个数有限,只能得到其估值。 或然误差与中误差的关系:
2 3
实际或然误差得到方法:
1)将相同条件下得到一组误差,排列,取中间或中间两个的平均数;
2)先求中误差,然后用上述公式求得。
例题1:设有一列等精度观测真误差,按绝对值递增顺序排列 与下表。试计算其中误差、平均误差以及或然误差。
序号
1
2
3
4
5 +1.8 14 -9.7
6 +1.9 15 +9.8
观测值L和观测误差△均为随机变量,因此其方差为
DL L 2 E ( L E ( L)) 2 E ( 2 ) D E ( E ()) 2 E ( 2 )
~ E () 0; E ( L) L
当观测值只含偶然误差时,任一观测值的方差与观测误差的方 差是相同的。
观测条件对观测成果产生影响,不可避免产生观测误差。 即:观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结论2:
观测条件的好坏与观测成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观测条件较好则观测质量较高; 观测条件较差则观测质量较低; 观测条件相同则观测质量相同。
1.1.2 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
观测误差产生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由数学期望定义,方差(标准差)又可表示为:
D() E ( ) lim
2 2 n
n
和
E ( 2 )
lim
n
n
实际工作中,由于观测个数有限的,故可求得方差或标准 差的估值:
ˆ ˆ
2
和 ˆ
7 +2.6 16 +9.9
8 -4.7 17 -10.0
9 -5.1 18 -10.3
真误差 (秒)
序号
-0.1
10 +5.6
+0.4 +1.2 +1.2 11 -7.2 12 13
真误差 (秒)
+8.9 +9.6
解:
ˆ
2 6.72 n
ˆ 5.56 n 2 ˆ ˆ 4.48 3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 测量误差理论
本章教学内容
§1-1 观 测 误 差
§1-2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
§1-3 衡量精度的指标
§1-4 精度与准确度
第1章 测量误差理论
本章学习的目的要求:
明确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 掌握误差分类及其处理方法; 熟悉衡量精度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了解测量平差的任务和内容。
消除或削弱的方法:
采取合理的操作程序(正、倒镜,中间法,对向观测等);用公式改正, 即加改正数。
3、偶然误差
概念: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 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看,该列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 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也叫随机误差。
不难看出:
中误差、平均误差以及或然误差都可以作为衡量精度的指 标; 但当n不大时,中误差比平均误差能更灵敏地反映大的真 误差的影响;或然误差又可由中误差求得; 因此,我国和世界各国通常都是采用中误差作为精度指标。 计算时,精度指标通常取2-3个有效数字,数值后面要写上 对应单位!
4、极限误差
2、系统误差
概念: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 一致性,或者在观测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为一常数,这种误差 就称为系统误差。
产生原因:
由于仪器构造有缺限或检验校正不严格而产生的,它的变化有一定的规 律。例如:钢尺量距时,钢尺尺长误差引起的量距误差与所测距离长度成 正比增加;水准测量的i角误差等。可见该误差具有累积性!
真误差(∆)= 真值( L ) - 观测值( L )
真值一般情况下是难以求得的,但有些特殊情形 下,是可以知道的,如: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等于零; 3)往返测量一段距离,其差数的真值等于零。
当观测值只含有偶然误差时,其数学期望就等于真值, 即: 真误差(∆)= 数学期望( E ( L) ) - 观测值( L )
1、粗差 概念:
粗差即粗大误差,或者说是一种大量级的观测误差,是由于 测量过程中的差错造成的。
产生的主要原因:
作业人员的疏忽大意、失职而引起的,如读错、记错、瞄错 目标、计算机输入数据错误、控制网起始数据错误等。
发现、剔除粗差的方法:
进行必要的重复测量或多余观测,采用必要而又严格的检核、 验算等,发现后舍弃或重测 。
n n
2
vv ; vv ˆ
n 1
n 1
可见: 中误差不是代表个别误差的大小,而是代表误差分布的离散 度的大小; 中误差越小,说明绝对值较小的误差越多!
2、平均误差
定义: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一组独立的偶然误差绝对值的 数学期望,称为平均误差,并以θ表示,即
E ( ) lim n n
密 集
离 散
数学期望:反映随机变量集中位置的数字特征; 方差:反映随机变量偏离集中位置的离散程度;
1.3.2
衡量精度的指标
1、方差 由数理统计学可知,随机变量X的方差定义为:
2 X E ( X E ( X )) 2
( X E ( X ))
2
f ( X )dx
f ()
2 1 e 2 2
2
服从正态分布的误差也称高斯误差,不同观测条件,对应着不同误差 分布
可见:
当σ不同时,曲线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的形状将发生变化。
1.2.2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
用概率的术语概括偶然误差的特性如下:
1、一定观测条件下,误差绝对值有一定限值(有限性);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概率大(渐 降性);
误差分布规律,除了采用误差分布表表达,还可用直方图来 表达。
一定的观测条件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误差个数无限增大时,将误差区间缩小,直方图则变成 一条光滑的曲线:
该图同样可以说明观测误差特性,称为“误差分布曲线”。
根据高斯推证,多数情况下偶然误差是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的随 机变量,则其分布密度函数为:
0.00~0.20
0.20~0.40 0.40~0.60
0.60~0.80
0.80~1.00 1.00~1.20 1.20~1.40 1.40~1.60 1.60以上
0
181
0
0.505
0
177
0
0.495
0
358
0
1.000
∑
从表中看出: 绝对值最大不超过某一限值(1.6秒);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个数多;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个数大致相等。 大量的测量实践证明,在其它测量结果中,也都显 示出上述同样的统计规律。
重点、难点:
误差分类及其处理方法;衡量精度的指标以及精度和 准确度的联系与区别。
测量(观测):观测者借助仪器在特定环境下
获取测量对象物理或者几何信息的活动。 观测数据如:距离,角度,高差等。
测量仪器:经纬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等。
1.1
观测误差
1.1.1 观测条件与观测误差
观测数据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的:
产生的原因:
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往往难以预知和控制。如空气不稳定、被观 测目标的亮度较差、仪器本身构造不严密或无法完善;观测者的感觉器官 受一定的限制等等,均会使观测值有时大于被观测量的真值,有时又小于 被观测量的真值。可见,偶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采取措施:
处理带有偶然误差的观测值,就是本课程的内容,也叫做测量平差。
残差(改正数):
改正数(V)= 平差值(
L
) - 观测值(
L
)
大量实践证明:大量偶然误差的分布呈现出一 定的统计规律。
1.2.1 三角形闭合差的例子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独立观测了358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三 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i由下式计算:
i= 1800 -(i +i+ i) 其结果按误差区间0.2秒间隔、数值大小及符号进行排列(见 表)。 据此,分析三角形内角和的误差i的 规律。
定义:通常将三倍(或两倍)的中误差作为极限误 差,即
限 3,或限 2
确定极限误差依据:概率理论和大量实践统计证明,大
量同精度观测的一组误差中误差落在各区间的概率为
P( ) 68.3 P(2 2 ) 95.5 P(3 3 ) 99.7
α β γ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先按大小排列;
再以0.2秒区间分区,统计各区间个数; 计算该区间概率,并列表。
表1-2-1偶然误差分布表
误差区间 45 40 33 23 17 13 6 4 △为负值 个数 频率 0.126 0.112 0.092 0.064 0.047 0.036 0.017 0.011 △为正值 个数 46 41 33 21 16 13 5 2 频率 0.128 0.115 0.092 0.059 0.045 0.036 0.014 0.006 误差绝对值 个数 91 81 66 44 33 26 11 6 频率 0.254 0.226 0.184 0.123 0.092 0.072 0.031 0.017
1、观测者的原因
人的感觉器官的鉴别力不是很完善、准确。
2、仪器的原因
每一种仪器只具有一定的精密度。
3、外界条件的原因
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
1.1.3 观测误差的分类及其处理方法
根据观测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g s n
观测误差wk.baidu.com粗 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