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运用策略
高一化学教学方法及策略

高一化学教学方法及策略高中化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学方法及策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高一化学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转变1.1 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自主性开放式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1.2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
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1.3 实现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通常一个班教师能照顾到2/3的学生就不错了,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
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
既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2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现在的课堂,你会发现:教师的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琐碎的、细小的问题少了;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小了;不着边际,让学生不知所措的问题几乎绝迹了。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近年来,“大概念”教学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化学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以期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本文将首先介绍“大概念”的基本内涵和特点,然后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重要性,接着探讨如何构建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教学框架,最后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和探讨,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二、“大概念”的内涵与特征“大概念”(Big Ideas)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特别是科学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概念。
它指的是在某一学科或领域中具有统摄性、迁移性和解释性的核心概念或原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大概念不仅是知识体系的核心和骨架,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大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它通常涵盖了某一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基本原理和重要方法。
在高中化学中,大概念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也可能是一个关键的科学概念,如原子结构、化学键等。
这些大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大概念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大概念具有统摄性,能够统领和整合学科中的其他概念、原理和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
大概念具有迁移性,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和问题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大概念具有解释性,能够帮助学生解释和预测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建构大概念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大概念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大概念的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和原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如“水火相容”、“自制火山爆发”等,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其次,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许多化学知识和原理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和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例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醇、醋酸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优化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高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是化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要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一、元素化合物的概念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组成的纯净化合物。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明确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了解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键合和化合物的生成及结构等基本知识。
二、教学策略1. 强调实验教学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教学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形态等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通过实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情。
2. 连接生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相关实例和案例,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元素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氧气、水等都是元素化合物,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些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3.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拓展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等了解更加丰富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 开展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的化合反应元素的化合反应是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要掌握元素之间的化合规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等知识。
2. 元素化合物的生成及结构学生要了解元素化合物的生成及其结构特点,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029-2023年第33期(总第373期)课堂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能够认识并掌握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联系,并逐步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观念。
化学概念作为反映物质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兼具宏观和微观两个视域,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深度理解化学知识的切入点[1]。
然而,因为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性,所以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容易停留在浅层次,对概念的本质属性难以理解透彻,如果教师在化学概念教学中采取简单、直接的讲解方式,化学概念教学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从而阻碍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
鉴于此,教师应采取深度融合、实验操作和广泛应用等策略,提升概念教学效果。
一、深度融合,从“片面”向“全面”转变化学概念是从化学科学角度对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概括,其内涵较为丰富、全面,但高中生容易受到自身理解能力、知识视野等因素的限制,对概念的理念比较片面、浅显。
因此,教师应将化学概念与真实情境、典型案例、相关概念等深度融合,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联系,进而全面理解化学概念,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观念。
(一)融合真实情境无论是化学概念还是化学事实,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
基于化学概念、化学事实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可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情境与化学概念深度融合,让学生立足真实情境,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化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时,为了让学生深度理解化学反应速率这一概念,教师创设了一系列教学情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开展教学。
首先,围绕“化学反应具有快慢之分”,教师出示第一组事例:爆竹燃放、钢铁生锈、食物霉变、石灰岩溶洞形成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发现有些化学反应是瞬间完成的,而有些化学反应则需要花费数日、数月,甚至数年,这说明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从而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接着,教师紧扣化学反应速率,以“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为线索,围绕“物理量的变化量”这一核心问题,以生活中常见的双氧水消毒剂分解实验为例,从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分解、相同浓度不同体积的过氧化氢分解两个维度(两次实验加入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对比气泡产生速率的快慢,引导学生明确化学反应速率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有关,而非物质的量的变化量。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学习策略与学科能力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学习策略与学科能力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习策略的选择对学科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过合理的学习策略,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科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技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够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如教科书、参考书、互联网等,积极寻找和获取所需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应该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化学实验、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化学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学科,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实验等任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摘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关键环节。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缺乏兴趣、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因此,本论文旨在思考与实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情感因素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总结,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引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知识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一些新的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和互动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些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发展。
因此,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思考与实践,以期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成果。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传统的讲授模式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缺乏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的机会。
课堂时间有限,导致教师往往侧重于灌输大量内容,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还有一些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大、应试教育倾向等问题,影响了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升学习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2.1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原则在探讨有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能动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我发现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激发学生兴趣、问题导向、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化学知识。
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策略及应用

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策略及应用初高中是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积累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是十分重要的。
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知识衔接、实验教学和跨学科融合三个方面,探讨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及应用。
一、知识衔接知识的衔接是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和实验操作等基础知识,而高中化学则涉及到更多的深入和拓展。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高中化学知识,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衔接。
1.知识回顾。
在高中化学课程开始前,教师应该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回顾。
通过复习和梳理初中教材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再次熟悉初中化学知识,并加深印象。
同时,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或问答形式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知识的考查,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
2.知识继承。
在介绍新的高中化学知识时,要将其与初中化学知识进行有机衔接。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比较、延伸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的连贯性。
例如,在讲解酸碱中和的概念时,可以提到初中学过的盐的概念和制备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和盐的关系。
二、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要注重实验教学的衔接,使学生从初中实验基础上拓展到高中实验要求。
1.实验内容的衔接。
在高中课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初中实验内容相关的实验进行延伸和扩展。
例如,初中学过测定电解液中的离子的实验,可在高中增加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酸碱溶液的性质。
2.实验操作的衔接。
在初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上要有衔接性,避免学生在高中阶段重新接触与初中实验相同的实验操作,以节省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高中实验的操作要求,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高中实验技能。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摘要:本论文探讨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
首先介绍了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性,接着讨论了四个关键的化学大概念,包括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动力学。
随后详细讨论了教学建构策略,包括问题驱动的学习、实验和实践经验、跨学科整合以及技术辅助教学。
最后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发现和教育价值,强调了“大概念”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进一步改进化学教育。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大概念;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教学建构策略引言:高中化学教育扮演着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公民的关键角色。
然而,教育者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传授复杂的化学知识和概念。
在这个背景下,引入“大概念”的概念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策略。
大概念是指在教育中将复杂的知识和概念归纳、简化并组织起来的关键思想和原则。
它们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大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价值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大概念的概念和策略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
化学是一个涉及多种复杂概念的学科,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大概念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学生组织这些知识,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例如,元素周期表可以被视为一个大概念,它将元素的性质和结构以有序的方式组织起来。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化学反应的基础。
大概念鼓励学生将不同的化学概念相互关联,从而促进了综合性学习。
通过理解大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领域内的多个方面,而不是孤立地学习不同的概念。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大概念有助于将抽象的化学原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举例来说,化学反应速率和动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大概念,它不仅解释了反应速度的理论基础,还与工业化学、药物开发等实际应用密切相关。
通过理解这一大概念,学生能够将化学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策略研究郑德宝(安徽省滁州中学ꎬ安徽滁州239000)摘㊀要:构建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结构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㊁优化学科知识结构的关键举措.结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ꎬ剖析构建基于学科大概念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ꎬ通过提炼高中化学大概念㊁确定单元教学目标㊁创设化学单元情境教学以及布置单元探究任务等策略实施教学活动ꎬ实现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㊀关键词:学科大概念ꎻ单元教学ꎻ化学核心素养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6-0131-03收稿日期:2023-11-25作者简介:郑德宝(1984-)ꎬ男ꎬ安徽省滁州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深化教学改革㊁推动核心素养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关键手段[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ꎬ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ꎬ对课程内容进行知识单元重构和结构化设计ꎬ以主题为引领ꎬ使课程内容情境化㊁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要求突出高中化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ꎬ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效连接起来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ꎬ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ꎬ要求教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ꎬ深入挖掘高中化学学科大概念ꎬ落实迁移性目标ꎬ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然而受诸多因素制约ꎬ高中化学在推进基于学科大概念单元教学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ꎬ急需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ꎬ提升课堂教学效率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1构建基于学科大概念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的意义1.1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ꎬ实现高中化学知识系统化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㊁知识繁杂性以及较强实用性等特点ꎬ要求学生要掌握化学知识的内在关联性ꎬ形成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学科大概念反映学科的本质ꎬ通过构建基于学科大概念的主题教学能够将不同章节的知识有机整合ꎬ将分散的知识㊁思想以及能力等教学要素有效衔接起来ꎬ形成具有统领意义的知识架构体系ꎬ实现知识系统化ꎬ促进深度学习.1.2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ꎬ有助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构建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改变了传统碎片化知识教学的架构ꎬ通过整合单元大概念ꎬ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一方面ꎬ教师在学科大概念统领下ꎬ根据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目标ꎬ优化单元知识结构ꎬ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融入单元教学的131全过程ꎬ并遵循学生的差异性合理设置探究任务ꎬ将学科本质与学习具体知识相结合ꎬ让学生在学习大概念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ꎻ另一方面ꎬ在学科大概念统领下ꎬ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ꎬ由过去关注知识点转向关注大单元ꎬ由过去注重书本知识转向注重知识应用ꎬ由过去关注笔试成绩转向社会实践活动.可见ꎬ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ꎬ促使学生指向化学核心素养落地见效[2].2基于学科大概念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2.1提炼高中化学大概念ꎬ奠定单元教学基础学科大概念是化学学科知识图谱的核心.确定学科大概念是构建单元教学体系的基础ꎬ是引领单元教学设计的 灵魂 .为了有效提炼大概念ꎬ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ꎬ对照«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ꎬ明确大概念ꎬ以大概念引领单元教学结构设计.以 物质与其反映的分类 为例ꎬ该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物质形态㊁物质性质以及变化等现象ꎬ延伸到掌握各种无机化学物的化学反应知识.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剖析ꎬ该单元基本概念比较多ꎬ知识点比较繁杂.教师在提炼大概念时需要采取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一是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实施归纳提炼ꎬ对照«课程标准»中各主题ꎬ同时教师依据个人学科理解ꎬ在教科书的基础上ꎬ将本单元的大概念提取为 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 ꎻ二是遵循自下而上实施演绎提炼.在进行演绎提炼化学大概念时ꎬ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科书ꎬ结合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物质的化学计量 物质的分散系 等知识点ꎬ找出物质转化的条件㊁影响物质化学反应的因素以及物质化学反应的分类等基本概念ꎬ提炼出 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 大概念[3].2.2以大概念为抓手ꎬ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点比较繁杂ꎬ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部分相关知识ꎬ但是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有部分遗忘ꎬ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观念固着点有所松散.研究表明大概念能够将分散的知识㊁思想㊁能力等串联起来ꎬ形成统领性体系.因此ꎬ在高中化学单元教学时ꎬ教师要以大概念为抓手ꎬ确定单元教学目标ꎬ细化每课时的教学内容ꎬ让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逐渐领悟大概念内涵ꎬ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并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大概念体系中.例如在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单元教学时ꎬ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要求ꎬ一是制定完善的整体单元教学目标(见表1所示)ꎻ二是科学制定差异化的单元教学目标.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是持续进步的过程ꎬ教师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需要结合学生学情进行优化设计[4].高中学生学情不同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同ꎬ因此教师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学情㊁教学内容确定ꎬ切忌生硬照搬化学单元教学目标ꎬ以差异化㊁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持续发展.表1㊀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单元教学目标序号㊀㊀㊀素养维度教学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原子的微观结构ꎬ并根据 不连续 特征认识电子层和电子排布规律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利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递变规律ꎻ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等分析㊁预测比较元素性质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利用原子结构实验分析和推理ꎬ得出合理的结论ꎻ通过对离子键㊁共价健的符号特征ꎬ建立化学键模型ꎬ对不同物质的化学键进行判断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分析实验数据证据ꎬ总结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ꎬ体会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ꎻ通过实验设计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ꎬ并能够开展相应的实验设计ꎬ提升科学实验创新意识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体会化学知识在社会发展㊁工业创新中的价值ꎬ树立科学探究意识ꎻ用联系发展观念看待问题ꎬ建构 认知矛盾 分析现象 建立模型 解释现象 的科学研究模型.2312.3以大概念为中心ꎬ创设单元教学情境在深化核心素养教育下ꎬ指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ꎬ必须以大概念为中心ꎬ积极创建助力于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ꎬ以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一是围绕历年高考试卷ꎬ合理设置单元教学情境.高考是选拔人才㊁引导高中化学教学方向的重要依据.在高中化学单元教学时ꎬ教师要以高考试题作为单元教学设计的依据ꎬ将历年考核点融入课堂教学中ꎬ以此唤醒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例如近些年STSE㊁STEM问题在高考中频频出现ꎬ成为考核学生化学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载体ꎬ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STSE㊁STEM问题的重视程度ꎬ教师要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引入相关情境知识ꎬ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ꎬ关注化学社会知识的内生力[5].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ꎬ构建虚拟仿真环境.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虚拟仿真环境ꎬ让学生在虚拟仿真环境中了解各种化学反应的过程ꎬ将感性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理性知识.将化学知识的演变过程转化为生动㊁形象的可视化操作.2.4以大概念为终点ꎬ设计单元探究任务为达成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ꎬ高中化学教师要以大概念为终点ꎬ合理设计单元探究任务ꎬ巩固学生所学知识ꎬ理解大概念并内化相关知识.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研究任务要紧紧围绕学科大概念ꎬ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是围绕大概念ꎬ合理设计化学实验活动.化学实验是体现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善于运用化学实验ꎬ通过化学实验还原大概念的本质ꎬ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认知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ꎬ教师要结合 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素养发展水平ꎬ遵循学生差异性ꎬ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时ꎬ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ꎬ通过实验了解铁与其他化合物之间的反映现象ꎬ以此加深学习印象[6].二是结合学生学情ꎬ布置探究任务.高中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差异性较突出ꎬ尤其是高中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存在较大的差距.为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㊁调动学生参与化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ꎬ教师要发挥课外实践教学的优势ꎬ通过布置有助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任务ꎬ促使学生达成深度学习的效果.例如 氯及其化合物 是高一学习的重点知识ꎬ是生活中应用广泛的知识点.由于 氯及其化合物 涉及诸多原理知识ꎬ为了增强学生对氯及其化合物本质的认知ꎬ构建氯及其化合物的认知模型ꎬ教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ꎬ布置探究任务ꎬ细化学习目标.3结束语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入实施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ꎬ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ꎬ构建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模式ꎬ彰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价值ꎬ营造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力的课堂教学ꎬ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曾咏梅.大概念引领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ꎬ2022(34):63-65. [2]胡永涛.大概念下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J].文理导航ꎬ2023(14):58-60.[3]胡卫平ꎬ李霞ꎬ陈辉.基于科学学科核心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ꎬ2023(6):66-75.[4]孙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探究[J].化学教与学ꎬ2023(4):47-49. [5]杨艳君ꎬ严文法ꎬ万盈盈.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元素周期律 的进阶设计研究与教学建议[J].化学教与学ꎬ2023(1):45-49.[6]曾波.5E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 离子反应 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ꎬ2023(3):100-101.[责任编辑:季春阳]331。
基于大概念理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探讨

基于大概念理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探讨发布时间:2022-09-04T18:13:08.31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3期作者:郭磊[导读]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大概念的理论给学生开展单元教学,在此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让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大概念的基本内涵,其中需要提取出每个大单元的概念,然后将其整合为一个教学体系,给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地介绍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大概念的引领下更好地吸收其中的知识线索,从而基于递进式学习模式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
这样的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让学生在化学学科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可以了解更加深层的化学原理。
因此,本文将主要从大概念理念下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的优势以及基于大概念教学理念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两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郭磊山东省聊城市水城中学【摘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大概念的理论给学生开展单元教学,在此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让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大概念的基本内涵,其中需要提取出每个大单元的概念,然后将其整合为一个教学体系,给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地介绍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大概念的引领下更好地吸收其中的知识线索,从而基于递进式学习模式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
这样的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让学生在化学学科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可以了解更加深层的化学原理。
因此,本文将主要从大概念理念下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的优势以及基于大概念教学理念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两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大概念;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课堂设计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8-173-01引言大概念并不是一种基础的概念,而是在教学整合背景下所产生的教学形式,将课本中其他的小概念聚合起来,然后给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框架。
大概念教学模式既是单元教学的理论指导,也是突破当前化学教学局限性核心,因此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高中化学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高中化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摘要】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即: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出发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出发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出发探求有效教学策略和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探求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有效课堂在全新的课程结构和三维化的课程目标培养模式下,选择与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确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建立新的学生观,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观和评价观,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设计,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最大程度地逐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完成最终的教育目的。
在这样的趋势下,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如何科学地设计、指导、实施和评价课堂教学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成为每位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出发探求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策略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也就是教学目标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
新课程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意味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必须促进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学科的价值应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积极寻求发展的机会,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
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分析与研究及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中的各要素,制定出科学合理并且具有多重性的课堂教学目标,以实现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实施程序,如:实验导学的实施步骤:设疑质疑一一实验探索一一分析归纳一一巩固开拓;概念形成策略的实施步骤:呈现实例一一确认概念一一强化练习一一发展思维技巧;行为练习策略的实施步骤:明确课程的目的、环节和内容一一呈现新信息一一控制练习时间,通过语言提示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新技能、新结构一一个别指导一一提供机会让学生独立练习;探究学习的实施步骤:问题的提出一一信息搜集一一问题处理一一法则性的发现,等等。
高中化学概念有效教学策论文

高中化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74-011问题的提出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与事实进行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反映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
清楚准确理解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以及形成化学思维能力和发展化学应用技能的基础,能促进学生更深刻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化学概念相对比较抽象枯燥,教师难教,学生难懂,一直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机械记忆是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主要方式,严重影响部分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制约着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中化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2.1应用实验教学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加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丰富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高中生思维能力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过渡,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时要遵循教学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观入手,通过观察、感受、分析、抽象概括而引出概念。
教师可应用演示实验或探究性实验、实物、图表、模型、投影、幻灯、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或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形象生动、比喻贴切的教学语言引入化学概念,使学生充分感知各种化学现象,丰富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感性认识,为科学概念的形成奠定认知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如“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的教学,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分析“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概念,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清楚掌握概念的关键之处。
通过实验进行教学,学生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气氛生动、活泼。
2.2把握新旧概念等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迁移原理,以原概念导入新概念,帮助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知概念理解新概念: 教师应把握新旧概念等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迁移原理,以原概念导入新概念,帮助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知概念理解新概念。
高中化学 大概念教学

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是一种基于大概念的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大概念是指学科领域中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的概念,是学科知识的主干和核心。
通过大概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的一些要点:1. 确定核心概念:教师需要确定化学学科中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应该能够涵盖整个学科领域,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
例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等。
2. 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需要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情境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热点问题等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促进知识整合:大概念教学需要将零散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主题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
4. 培养科学素养:大概念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推理等能力。
5. 促进交流合作:大概念教学需要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6. 评估与反馈:教师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
总之,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通过大概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化学中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师论坛
21
提出问题, 而且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给学生充分思 考的时间。 如用演示实验FeCl3和KSCN反应说明浓 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 可以设计如下提问: 先让 学生观察思考(一)试管内溶液颜色不再变化,说明 什么? (二)改变平衡的一个条件:增大KSCN溶液的 浓度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再启发学生思考 (1)哪种物质增加了? (2)为什么会增加? (3)是否会 一直增加下去? (4)重新平衡时, 溶液中FeCl3的浓 度 和 原 来 比 大 小 如 何 ? [2] 设 计 这 样 有 坡 度 的 问 题 , 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进行思考, 学生在思考中 能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潜在智慧, 并且让学生尝试 到思考成功的喜悦。 当然,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老师要爱护学生的首创精神, 鼓励他们标新立异, 不完全正确或即便是完全不正确, 只要有可取之 处, 就应给予表扬。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 去获取知识, 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 因此我认 为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比单纯 的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例如, 学习“电解”概念时,教师问到:“CuSO4+ H2O” 能否反应? 学生脱口而出: “不会!” 这时, 教师满怀激情地说出一句至理名言, “如果给我一 个支点, 我能撬起一个地球”, 如果给我一个条件, 我能使这个反应发生。 当学生亲眼目睹电解硫酸铜 溶液在通电时一电极上产生气泡, 另一电极上生成 红色的铜后, 这 “出乎意料” 的现象, 造成学生极 大的认知冲突, 从而使顺利实现认知顺应, 重建科 学概念。
3 自由的时间是学生思考的前提 一位教育家说过: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 都用在学习上, 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他才 能够顺利地学习”。 笔者曾在高二年级二班、 三班的62名学生中作 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篇一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概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大概念是学科知识的核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迁移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跨学科应用能力。
本文将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探讨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策略和方法,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突出大概念的核心地位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强调大概念在学科知识中的核心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和提炼“铁及其化合物”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其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和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对大概念的全面理解。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铁及其化合物”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整体设计,突出主题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整体设计,突出主题。
在“铁及其化合物”单元中,教师可以围绕“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这一主题,整合教材内容和相关资源,设计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教学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主题。
问题引领,激活思维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需要问题引领,激活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
浅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浅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引言高中化学是学生在学术领域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教学内容的优化1.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分配和安排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强化基础知识: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后续学习和理解更高级概念的基础。
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3.引入实际应用案例: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方法的改进1.提倡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2.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和知识更加形象和直观。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化学实验和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素质的提升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建立互动沟通的教学氛围: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3.研讨交流和教学反思: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总结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改进,包括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师素质。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同时,化学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和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模块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三个部分。
针对这一模块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主要的教学策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往往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和实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通过实践来感受化学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
化学是一门科学,其知识体系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来的。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主动发现和总结化学知识和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形象化教学法。
化学知识中存在着很多抽象和难以想象的概念和过程,这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造成了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形象化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模型、视频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编排情景等方式,将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综合性教学法。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知识体系和规律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综合性教学法,将化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跨学科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策略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式教学、形象化教学和综合性教学等方面。
只有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薛若原
作者机构: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内蒙古锡林郭勒026000
出版物刊名: 基础教育参考
页码: 46-47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6期
主题词: 化学概念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 知识网络 知识与能力 化学知识 学习过程
摘要:概念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在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概念教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中化学知识网络,是由若干化学概念引出,进而互相串联起来的一个整体。
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和理解,往往影响着化学知识网的构建和拓展。
可以说,学好概念,便为化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和关键;同时,学好了化学概念,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进一步夯实化学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故本文根据笔者化学教学的实践,谈谈化学概念教学实施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运用策略
作者:黄学敏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40期
摘; 要: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是学好高中化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和依据。
如何更好地讲授化学概念呢?很多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看似陌生,实则似曾相识。
在讲授新概念时,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知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既给教师指明的方向,又要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念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不同的教学策略运用到不同的化学概念教学中,从而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基于同化理论的概念教学策略
所谓同化就是让学生运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的过程。
同化理论不仅是一种学习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理论。
它能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供有效途径。
同化的过程,学生既巩固了原有概念,也对新概念有了全面的认识,丰富了概念的意义。
案例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之处:第一,因为化合价与氧化还原反应没有明显可以建立的联系,导致概念难被学生接受;第二,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只认得得失氧为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深刻理解反应的特征以及本质。
所以要想让学生全面了解氧化还原反应,那还得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说起。
“氧化”起初只是认为跟氧气的反应,氧气也是人们认识最早和研究得最多的一种物质。
而在英文“氧化”一词中就有生锈的意思,后来逐步扩大到对硫、氯等的研究,发现很多物质跟硫、氯反应也有相似的现象(硫化、氯化)。
这也就说明了氧化反应并不局限于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只是人们为了方便研究,现仍以氧化—还原来代表有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一类的反应。
化学概念是发展的,学生的已有概念对新内容的融入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化学概念的演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概念教学策略
根据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心理机构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反馈。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概念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应该要创设情境,如利用实验、实物、图片、模具、视频等手段,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最后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反馈练习,扫除理解盲区,强化新概念。
案例2.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的遇到的疑难之处:1.“物质的量”与微观物质的关系比学生熟悉的宏观物质及其量的关系更密切。
2.1mol微粒所含的粒子数为什么要以0.012kg12C作为基准呢?学生只对“宏观物质及其量”有认识,而对“物质的量”没有前概念。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如展示一瓶矿泉水,告诉学生一滴水约有
1.7×1023个水分子,请问一瓶水有多少水分子?探究交流后,导出概念,解释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物理量,然后建立关系:(质量)0.012kg12C——(物质的量)1mol——(微粒数)
6.02*1023。
通过建构概念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培養学生抽象概括概念的能力。
三、基于图式理论的概念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知识点繁杂,不少学生仍停留于机械的学习记忆方法,没有深刻理解知识,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
运用图式理论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的归纳整理知识点,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思路,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有利于课后考试的复习。
案例3.电解质概念的教学策略:电解质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概念,概念看似简单,但学生却频频出错。
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全面理解概念的条件。
采用图式法对概念进行剖析,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看清电解质的真面目。
如下图所示:电解质概念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对象都是化合物(纯净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其次,若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则为电解质,否则为非电解质。
这就说明必须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自身导电的化合物才能称其为电解质。
像CO2溶于水能导电,但CO2不是电解质,因为CO2溶于水后生成了碳酸,是碳酸溶于水导电而非CO2自身导电。
最后,根据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完全电离,又可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概念图让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起着较大的帮助作用。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
每位老师都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采用合适的方法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8—28.
[2]袁唯新.认知结构同化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
[3]罗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化学概念教学的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05,(3):61- 62.
[4]訾韦力.近年国内图式理论应用研究述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