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冲压件常见的缺陷及处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拉延 缺陷:拉裂、起皱、表面拉伤、波浪、鼓包、凹坑、 麻点等。 (1)拉裂→凸凹模R角半径过小,压边力过大,材料成形性能差或材料尺 寸偏大,凸凹模间隙小,润滑不当,定位不准,凸凹模R 角或拉延筋不 顺、拉毛等。 (2)起皱→凸凹模R角半径过大,压边力过小,材料尺寸 偏小;凸凹 模间隙太大;润滑过甚;定位不准;拉延筋 布置不良,高度不够等。 (3)表面拉伤→模具工作表面有伤痕,材料表面有缺陷,润 滑油中有杂质 或废屑等。 (4)波浪、鼓包、凹坑、麻点→压边力小,润滑不当、模具型腔脏,材 料表面脏,透气孔堵塞,模具型面不平、润滑油脏等。
板材在成型过程中拉伸 目视明显,范 不足产生局部皱折 围大于100mm
起皱原因: 主要原因是凸缘部分压边力 太大,无法抵制过大的切向 压应力而引起的切向变形, 因而失去稳定后,形成皱纹 预防措施: 主要方法是加大压边圈的压 边力和适当加大材料的厚度, 使其拉深时,坯料在模具中 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变形,即 可减少皱纹发生。
暗伤
暗伤原因: 1、模具原因:凸凹模间隙太小;拉延筋布置不均匀;凹模口或拉延筋槽圆角 太小;压边面不光洁 2、设备原因:压边力过大或不均匀 3、材料原因:材料质量不好;毛坯尺寸太大或不准确 4、操作:润滑不足或不当 预防措施: 1、调节压边力 2、调整模具间隙,使之变大且要均匀 3、改变拉延筋的数量及位置 4、加大凹模及拉延筋圆角半径 5、提高压边面的表面质量 6、改善润滑条件 7、调整材料及毛坯形状及大小
发生的不良与判定
8.)拉裂
零件裂口
材料拉薄拉裂的因素 · 气垫压力→高 · 坯料支架压力→高 · 坯料涂油量→少 · 坯料毛刺→大 · 拉伸加工时坯料错位 · 冲压模具R→小 · 激光焊不良(激光焊焊接材)
检查方法:基本上以千分尺测量、目视、触感进行检查
产生原因
V1
V2
V3u
板材在成型过程中应力 开口超过2mm, 开口不超过2mm,PB工序产生, 过大产生破裂 裂纹长度大于 裂纹长度小于 后工程可切除部 50mm 50mm 位裂
3.)拉毛(拉延痕)
拉延痕
拉延痕 检查方法:基本上以目视、触感进行检查
产生原因
模具表面不光顺,造成 板件有线状划痕
V1
V2
V3u
目视明显,有明 无挂手感 显挂手感;或伤到 外表面棱线
拉毛拉痕
拉痕原因:
1、凸凹模表面有尖利的压伤
2、凸凹模之间的间隙过小或间隙 不均匀 3、凹模圆角表面粗糙 4、冲压时由于冲模工作表面或材 料表面不清洁而进入杂物,从而压 伤了工作表面 5、当凸凹模硬度低时,其表面附 有金属废屑后,也会使拉深后的工 作表面产生拉痕 预防措施: 1、将压伤表面进行修磨或抛光 2、将凸凹模间隙修整加大 3、将凹模圆角半径进行修磨和打 光 4、保持凸凹模表面清洁 5、增加凸凹模表面硬度
冲压件常见的缺陷及处理 1.垫废料 2.起皱 3.拉毛(拉延痕) 4.划伤 5.多孔,少孔,孔变形,孔未冲透 6.压痕 7.变薄(颈缩、拉薄),暗伤 8.拉裂 9.叠料 10.毛刺 11.刻字\印记不清晰 12.材料镀层脱落,表面粗糙
1.)垫废料
引起星目\异物压痕的因素: · 坯料污垢 · 坯料毛刺 · 拉伸时发生渣滓 · 设备污垢 · 冲模污垢 · 板件碎末
检查方法:基本上以测量、目视、触感进行检查
产生原因
V1
V2
目视较明显,有明显触 感;(外观面) 目视明显,对后工程有 明显影响(非外观面) 经验值:0.5mm≤凹凸程 度)
V3u
目视轻微,有轻微触感; (外观面)) 目视较明显,但对后工 程无明显影响(非外观 面) (经验值:0.3mm≤ 凹凸程度≤0.5mm)
判定级别 零件质量状态的处理意见 产品缺陷较大需修正模具及工件 产品有缺陷需修正模具及工件 产品缺陷可不动,模具要检讨 现象可接收产品及模具不修正
星目
异物压痕
V1 V2 V3U V3L
检查方法:主要以目视、油石、触感进行检查
产生原因
模具上下模掉入异物, 灰尘产生凹、凸。
V1
目视明显
V2
目视轻微,触感 明显
发生的不良与判定
11.)到底标识不清晰
NG OK NG
检查方法:基本上以目视、触感进行检查
产生原因
模具刻字\印记深度不 足,装模高度不到位
V1
V2
刻字/印记不全
V3u
刻字/印记不清晰
发生的不良与判定
12.)材料镀层脱落,表面粗糙
检查方法:基本上以目视、触感进行检查
产生原因
V1
V2
外观面材料镀层 片状脱落
产生原因
V1
V2
V3u
冲头多装或少装,冲头 多孔,少孔 折断;冲孔压料及冲头 间隙不好,有带料现象
目视明显(经验值:目视轻微(经验值: 0.1mm≤变形程 变形程度大于 0.3mm) 度≤0.3mm)
孔变形
孔变形 正常孔
变形原因: 1、凸凹模间隙大。 2、凸凹模间隙偏。 预防措施: 1、调整凸凹模间隙 2、勤刷油
发生的不良与判定
9.)叠料
叠料
检查方法:基本上以目视、触感进行检查
产生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1
V2
V3u
板材在成型过程中拉伸 出现板材破裂 不足产生局部严重皱折, 板料重叠
未出现板材破裂; 板料重叠轻微 但板料重叠严重
发生的不良与判定
10.)毛刺
棱线R角部 毛刺
检查方法:基本上以测量、目视、触感进行检查
产生原因
模具切刀间隙配合不好 或切刀破损
V1
V2
V3u
管理部位毛刺高 一般部位: 度大于0.15mm 0.15mm≤毛刺高 一般部位:毛刺高 度≤0.3mm 度大于0.3mm
毛刺
毛刺产生原因: 1、凸凹模间隙过大、过 小或不均匀
2、冲模工作部分刃口变 钝
3、凸模与凹模由于长期 受振动冲击,中心线发 生变化,轴线不重合, 则易产生单边毛刺 预防措施: 1、采用合理的凸凹模间 隙 2、修磨凸凹模刃口
孔未冲透
孔未冲透原因: 1、模具行程不够 2、定位不当 预防措施:
1、调试时将滑块调 到合适高度
2、生产时严格按照 操作规程操作
6.)压痕
压痕 检查方法:基本上以目视、触感进行检查
产生原因
模具上下模研合局部接 触过强产生压痕
V1
V2
目视可见,触感 明显
V3u
触感轻微
7.) 变薄(颈缩、拉薄)、暗伤
变薄
局部
a
b
a:理论板厚 b :颈缩 部板厚板厚残余:b/a
检查方法:基本上以千分尺测量、目视、触感进行检查
产生原因
V1
V2
零件正,反面目视,触 感明显 外板板厚残余小于60% 内板板厚残余小于70%
V3u
零件正,反面目视,触 感轻微 外板板厚残余在60%75% 内板板厚残余在 70%-75%
板材在成型过程中应力 无法钣修的颈 过大产生局部厚度减少 缩
3、翻边 缺陷:翻边不垂直、翻边高度不一致、翻边拉毛等。 (1)翻边不垂直→凸凹模间隙过大。 (2)翻边高度不一致→凸凹模间隙不均匀,定位不准,落料件尺 寸不准。 (3)翻边拉毛→刃口有伤痕,零件表面有杂质,刃口硬度太低; (4)翻边裂→修边时毛刺大,凸凹模间隙太小,翻边处形状有突 变。
V3u
目视不可见,触 感轻微
垫废料: 由于生产过程中,未及 时清理废料,导致将冲孔废 料带到工作区所致。 在冲孔序出现垫废料几 率最高。 预防措施:及时清理废料
2.)起皱
凹凸程度
引起皱/凹陷的因素: · 气垫压力→低 · 坯料支架(模具平衡块)压力→低 · 坯料涂油量→多 · 破裂发生而导致的流入现象→大 · 因异物混入引起压住力→弱
第 5 页,共 64 页
4.)划伤
划伤 检查方法:基本上以目视、触感进行检查
产生原因
零件表面人为或异物划 伤
V1
V2
V3u
目视明显,有明 无挂手感 显挂手感;或伤到 外表面棱线
5.)少孔,孔变形,孔未冲透
多孔,少孔
两零件对比 发现少一孔
孔变形
孔变形 检查方法:基本上以数孔、测量、目视、触感进行检查
V3u
三级面及非外观 面材料镀层片状 脱落
模具上下模研合局部接 外观面材料镀 触过强板材成型流动过 层大面积片状 程镀层脱落 脱落
冲压工序中易产生的缺陷及产生原因 1、落料冲孔(修边) 缺陷:毛刺过大、变形、表面划伤、尺寸不符、少等。 (1)毛刺过大→凸凹模间隙过大或过小,刃口磨损,导向精 度差,凸凹模位置不同心等 (2)变形→孔距太小,压料板与凹模型面配合不好,间隙过 大等; (3)表面划伤→操作时有拖、拉等现象;板料在剪切过程 中划伤等; (4)尺寸不符→上料不到位,定位装置损坏或松动,位置 窜动等; (5)少孔→冲头折断,冲头长度不够等;
拉裂
拉裂原因: 1、模具原因:凸凹模间隙太小; 拉延筋布置不均匀;凹模口或 拉延筋槽圆角太小;压边面不 光洁 2、设备原因:压边力过大或不 均匀 3、材料原因:材料质量不好; 毛坯尺寸太大或不准确 4、操作:润滑不足或不当 预防措施: 1、调节压边力
2、调整模具间隙,使之变大且 要均匀
3、改变拉延筋的数量及位置 4、加大凹模及拉延筋圆角半径 5、提高压边面的表面质量 6、改善润滑条件 7、调整材料及毛坯形状及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