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散文读后感200字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26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26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2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1在众多文学体裁里,我最偏爱的便是散文。
散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主旨明确,睡前几篇是最好不过了,有时还能随着作者寥寥数笔所勾勒的风景入眠。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许多周国平的散文,喜欢的便是有时那稍微几句话便可反复忖度的余味。
印象较为深刻的一篇就是聊到“恋家”。
我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家对我而言除了意味着栖息的地方,还意味着动力的源泉。
有首诗曾说“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若把人生比喻成渡河,那么家便是我的小船,它承载着我穿过漫长的岁月,让我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会感到陌生、恐惧。
可这只船又不是简单的船,而是由我和我的爱人们共同组建的船。
就像机器的零部件有着工作周期一样,我的小船也有。
人生变幻莫测,或许就在某一阶段突发了零部件的毁坏,我感到彷徨、焦虑甚至沮丧,可船上其他的功能区仍推动着我向河的对岸驶去。
直到现在,每当想到那些在我的生命中匆匆而过的人,还是免不了一顿感伤。
不过再回归现实,望望眼前人便又感到欣慰:庆幸你们还在。
人生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迭代,在给予人失志般打击的同时,又重新给予人坚持的意义。
我无法理清对于家庭的热爱到底是来自于对爱人们的热爱,还是来自于对自己的热爱。
当一个人过于爱自己时,是狂妄;当一个人过于爱别人时,是卑微。
而这个分寸的把握,却真是家庭之哲学。
我接触过许多的家庭,作为一名教师,也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到家庭对于人的成长重要。
在小学教育上,人们总是强调快乐童年、轻松教学,可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家庭教育。
其实人对于家庭的依恋从孩童时期便形成了,家庭意识的浅薄也是在这一时期成型。
在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我会强调让他感受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尝试让自我能感到满足的事情。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1】: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在报刊上零星读过周国平的散文,喜欢他的博学和深刻,知道他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当代哲学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
此外还知道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远方的朋友邮寄来的两本书《周国平散文精逊《周国平人文演讲录》,后一本书比砖头还厚,所以我选择先看第一本。
本书按时间顺序选编了周国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时他在40岁到55岁之间,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龄。
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灵的笔写出来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国平在《自序》中说:“我给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标准:一篇文章,即使不发表我也要写;否则就不写。
总之,尽量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写的时候愉快、写完自己看了喜欢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一旦发表出来,也一定会有喜欢它的人,即使发表不出来也没有什么。
”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谈到读书时说:“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
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
”这正是我读《周国平散文精逊时的感觉。
周国平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
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在精神上,周国平是一个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
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在政治场上有时不免显得不通世故,有时不合时宜。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的一种文字陈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是对阅读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一直觉得哲学是门高深的学问,研究哲学是男人的事。
女人,只需走进在哲学引领下的某门子科学。
在朋友的启迪下,走进了周国平。
现在正读着他的第五本书,以后还会读他的第六本、第七本——本想等读完他的全部著作再来写这篇文章,但一股激流在心中涌动,就像地下奔突的岩浆急需找到一个喷发口,只有喷射而出,才会感觉到自我的放松。
周国平的散文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大家都把他的散文称作哲学散文。
如果但让你去读哲学,你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把哲学的道理寄托在散文里,你就会觉得在品味文化的咖啡,不仅不厌倦,而且会进入亢奋。
每天读着他,都能从他的思想里获得一些光明。
有他的文章陪伴着我前行,在生活里没有了悲伤、没有了厌倦。
那些文章安抚着我浮躁的心,是一剂疗伤的心灵良药,哪怕正歇斯底里,它都能搀扶着你走进平静。
沉稳的、凝重的哲学力量在散文这条长河里缓缓流淌,在河的两岸,你会领略到绿色的原野和守望原野的人们。
乘着他给你带来的诺亚方舟,去发现生活,发现自我,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在他载你前行的旅程里慢慢成长。
他让我懂得了孤独和无聊的区别。
无聊是无所事事的空虚,孤独是不断思索的充实。
走进孤独的人是最富有的人,走进孤独的人生是最丰富的人生。
在孤独里,你会静下心来,进入书的世界,与一切高尚的心灵对话。
虽然你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你已触摸到他的脉搏,你会在不知不觉里让自己的脉搏和作家的脉搏一起起跳、一起奔流。
在那种境界里,你已经忘却你是作家,还是作家是你。
在孤独里,你会沉思人生,不用像解答难题一样去苦思冥想,一个生活的细节涌上心头,一个深深的哲理便随之诞生,你悟出的这个哲理就不只是对这一生活细节的解释,而是对你人生里想不开的诸多事的诠释。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通用27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通用27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通用2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1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著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
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著、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
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
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
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
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一)一本封面十分典雅的名叫《周国平散文精选》的书籍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翻开第一页,“只有一个人生”这六个大字瞬间映入眼帘。
拿起这本书,随便翻了翻,在心底默默地认为这应该与那些平庸乏味的书并无多大的区别,可当看到第一个标题时,我立刻否认了刚刚那个愚昧的想法。
我想这本书应该会让我们懂得很多,为我们解答很多让人迷茫无助的问题,很多让人困扰纠结的疑难。
这本散文籍并不是采用社会以至国家的事例来向我们阐述一个问题,而是从周国平老师自身出发,从他身上选取大众化的问题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剖,让深有同感的人们从中得到心灵的感触。
“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最要紧的是负起自己的责任,管好这个疆界,而不是越过它无谓地悲叹天地之悠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深深地被这句话所折服。
难道不是如此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东西,但相较于宇宙来说,一个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生命结束的那一天,而最该令我们思考的是,在那天来临之前我们做了什么,达到自己的理想了么,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么。
还是,就那么浑浑噩噩的过了一生,直到离开人世的那天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干了些什么。
周国平老师说的好,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正是如此,上帝为每个人都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疆界,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大同小异的,上帝给每一个人的东西都是公平的。
而日后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形成较大的差异,不外乎是我们后天在这片疆界上是如何驰骋的。
如果你是失败的,那么你总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片疆界,只要在这片疆界上过的舒坦,安闲即可。
而当你在羡慕别人的成功时,你难道不想想这是为什么么,不错,每个人都有一个疆界,可你只是安守这个疆界,而那些成功的人则想的是如何将自己手中这个疆界变得更加与众不同,变得更加辽阔,更加丰富,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个“想”,所以他们那个原本平凡的疆界如今是那么的辉煌,那么的让人嫉妒羡慕……放下书本,让思绪飘飞。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docx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1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著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
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著、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
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
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
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
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2好久不读书,或者说好久没有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读完过一本书。
终于,我把周国平的《安静》读完了,并且还想再读一遍。
读过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和《各自的朝圣路》,但我更喜欢《安静》。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篇一: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一:周国平散文>读后感似乎每一个假期,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
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双休日之外,就绝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
当然,假期所读的书与平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别列济夫写出合乎要求的能?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平时只想不到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着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
多亏我的利皮扬卡,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余下几十页了。
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
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鲜明的读书人读书人,着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着作成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着。
前者描绘描画了一个文人的网上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
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选集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
每篇文章都虚无飘渺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
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三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
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得势哪里还会有恶行得势的道理?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
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自由民主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懊悔在行进途中渐渐失落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不用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冷硬一刻也一刻不能松懈。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我喜欢读一些散文作品,因为不需要鼓捣繁琐不堪的文法。
我也喜欢哲学,但对于枯燥抽象的逻辑思辩,仍不免心怀恐惧。
幸而,徜徉在文艺与哲学间,我找到了比较适宜的地方,那就是周国平的哲理散文。
说到散文,很多人都会想起朱自清等大师的作品。
其实,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在当代散文界亦占有一席之地,具有较高的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
《安静》、《守望的距离》和《各自的朝圣路》在图书市场上的辉煌业绩很能说明这一点。
桌边案头放上几本,闲时信手一拈,读上几段,对我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种享受来自于周国平散文中透射出的思想光芒,也来自于对他哲学边缘书写人生的认同。
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好象世间的道理和真谛都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描述,都是非空非有的。
周国平却以一个智者的清醒目光审视、搜寻和探求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用自己的笔端记录着生命中的喜怒哀乐,用一颗细腻的心灵去感受万变的世界,诠释自我、他人、生命的真正意义。
我觉得,他把哲学的反映和文学的感应有机结合起来,颇有中国古代“格物致知”的意味。
生活是永远大于文学的,生活也永远泛于哲学。
不能说他一定找到了所有的生活真谛,但是,我却分享了他记下的那些人生境遇和感悟,感受了他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领略了他更加闪放的自我个性光华。
这是一种体味,一种享受,一种美。
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家,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来帮助我们解析生活的元素。
读周国平散文作品,自然不自然地向往起他那种丰富的安静。
“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
”从他的字里行间,透出那种站在哲学边缘书写人生的文人的特殊气质。
人生最好的境界便是丰富的安静。
散文读后感
散文读后感•相关推荐散文读后感(通用2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文读后感篇1这本周国平的散文集一直安静地放在抽屉里,忙碌的生活,快速的节奏,让我一直没有时间翻开它,期中监考后的小憩时光,拿起这本封面厚重肃穆的散文集,打开一个智者的心窗,我惊异地发现,每一篇小散文都是那么温暖甚或清新,似乎是一个长者在跟我谈心,尤其这样的一句话激起了我探寻的兴趣,“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
什么是幸福,走过人生几十载,越来越发觉,幸福其实在于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在于外在的条件,平淡而安静的生活于我就是一种幸福,偶尔能收获生活中的精彩就会心怀感恩。
和父母一起吃饭聊天,看到他们衰老而慈爱的脸上溢出满足的笑容,和孩子一起散步嬉戏,觉得自己的身心都年青了许多,多了童稚的欣喜。
即使是繁忙的工作也在抱怨之余有小小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因为还有自己能挥洒的小小舞台。
周末的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能够睡到自然醒,能够安享一顿美美的早餐,那种满足不也是一种幸福吗?还有很多很多的点滴,很多很多的细节,都让我感动,幸福源于感动!我觉得我有满满的幸福。
然而,生活不都是晴天,还有更多的阴霾,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很多生活的方式并不是可以由自己一个人选择的,一个优秀的人会用善良和包容去面对和改变厄运,而一个懦弱和阴暗的人,只会屈服于命运,或者,躲避命运的磨折,常常,是否幸福还取决于你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你选择了一个心胸豁达,善良正直,有坚定内心和责任感的人,你就选择了至少安定的生活,反之,你就选择了噩梦,再回头看看周国平的那句话,优秀和幸福相辅相成,人生价值中的这两种品质是相通的,一个灵魂和思想都算不上优秀的人,无法去体会幸福的真正的滋味。
散文读后感篇2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品读了《怀念母亲》一文,学完课文,我感悟良多。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周国平散文给人一种平实感,让人的心能够静下来。
那读者又有何感受呢?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读周国平散文有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篇一哲学是周国平的专长,尼采、蒙田、拜伦、卡夫卡、爱默生、苏东坡、卢梭、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苏格拉底、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先哲圣贤仿佛都是周的好友,相聚在他的家中,谈古道今,谈笑风生。
他的散文大都关乎哲学,有的内容尽管讨论的不是哲学问题,但也饱含哲理,将哲学沉淀为文章的底色。
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诸如知识与智慧、生命与死亡、人生与自我、苦难与幸福之类的哲学命题。
在《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中,周说:“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
”在他看来,哲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若干范畴和教条,而是关乎人的根本、探讨人生的永恒问题、并散发着永恒魅力的诗。
在他的笔下,些小琐事能折射出宏大的人生主题,触目皆是的野花小草能生发出宇宙的浩瀚无垠。
他探索人生之谜、追问生命的价值,关怀当前人们的精神境遇和精神状况。
在当今这个日趋实利、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的这种济世品质和人文情怀显得弥足珍贵。
谈论死亡是大部分人都避讳的问题,而他对死亡的探讨情有独钟,因为思考死对于生命是有价值的。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对死亡思考的如此透彻,如此全面,如此真诚。
文中在质疑了接受死亡的种种理由之后,他得出结论:“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
”进而能让人“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一切遭际”,“在必要的时候甘于退让和获得平静。
”显然,作者并不是在这里悲观消极,而是为我们短暂的生命描摹出最后的底限,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生命。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篇二博学多才,深刻俊美,思辨清晰是我最直观的感受。
每读一篇文章,总有那么些句子撬动心脉蹦跳不已,然后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一读再读,一品再品,犹如陈年好酒,纯真的、醇香的、淳厚的、沉醉的……“我们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沉睡的感觉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这是周国平说的,也正是我阅读他的某些感受。
2024年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他的散文融合了生活和哲学。有他的散文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虽然深刻,但是不干涩。前几日看了几页《苏菲的世界》,虽然把哲学放在了有丰富情节的故事之中,但终究是有“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基本哲学命题,需要集中的思考,也许也有一些对思想的压力,这样的思考是有味道的。但是在周国平的散文中,借生活事件和寻常的命题而思考一下人与自然、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轻松的思考体验。既有一种思考的快乐,又不至于有思想的压力,在我看来,这也是他的一个成功之处。
周国平的散文涉及面很广,但多数的文章是在探讨人生存的意义、生命最终的价值,人该寻求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才不辜负这不能重来一遍的人生?人生有千百种滋味,最后只留下了无奈。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会凋谢,一切的凋谢都不可挽回,面对只能是无奈结局的人生,我们的生活态度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哲学问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科学与物质高速发展,让人停不下脚步的快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环境的破坏、人与人亲密关系的丧失,人生存的意义仿佛只剩下无休止的工作与消费了。房子一天天大了,车子越换越高级了,可是幸福的感觉却越来越迟钝了。这是为什么呢? 周国平的诊断是“灵魂缺场”。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灵魂缺场,不管他多么有学问或是多么有身份,我们仍可把他看成没有受过教育的蒙昧人。那么什么是“灵魂在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与精神享受”,这就是他所提倡的健康高贵的人生, 这种健康与高贵不是抽象、空泛的,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细节息息相关的,包括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孤独与交流。所有的这一切的生活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_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200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一“喧闹”,是“安静”的对立面,这个观点应该说毋庸置疑。
所以,我为这篇文章起了这么一个题目便难免引起歧义或是反对。
是说“喧闹”是“安静”的真子集?还是说在安静的世界里寻找一丝喧闹?首先,我赞赏你的见解,这么说似乎都没错;其次,我想说这只是我在读这篇《安静》之前之后一个真真切切的感受,或说是想法。
若说世界是一座由“安静”与“喧闹”两个托盘所构成的天平。
那么,“安静”与“喧闹”究竟孰轻孰重,我想,毫无疑问的是“安静”的一边。
睡觉总得找一段安静的时间,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吧?总不会有人喜欢“热闹”到大白天跑到校道旁睡觉吧!?当然,除去睡觉,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忙活着自己的生计,或学习、或工作。
就举个最贴近的例子来说吧,作为学生,难道在一间只听得见翻书“沙沙”声的教室里学习不比呆在一间热闹得像菜市场的教室高效得多么?相信大多数学子都渴望能有一个安静的空间,让自己在知识海洋里遨游。
至少,我便是这样的,喜欢安静。
远远看去,世界是热闹、生机勃勃的,但翻转到地球的另一面,是夜晚安静的半球。
这使我不禁想问:世界真的是安静的么?周国平的《安静》中有这么一段话:“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世界背后的无垠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喜欢这一段话,也喜欢文中所说的这种活法。
远离人烟也许是一种消极的避世,却也难得寻求到一种全天候的安静。
古时隐士选择了这种安静,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而现在的我觉得,丰富的安静是人生的一种至上的境界。
安静了,便摆脱了外界名利的诱惑;丰富了,便拥有了一种内心精神世界宝藏的可能。
只是,那种境界仍远远无法达到。
因为基本上每个人都免不了“喧闹一下”,都难以排斥喧闹。
所以我想,安静其实应是一种态度,一种内在的追求,想追求安静、追求高效、追求一种内在心灵的充实。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毫无疑问,周国平的散文集《珍宝,珍宝》是其众多作品中又一部让人读之手难释卷,感动不已的作品,字里行间充盈着的父爱,不断完成着对读者父性抑或是母性的呼唤。
《珍宝,珍宝》真实地记录了周国平的女儿“啾啾”成长的经受,虽然都是些零碎的详情,读来却并不觉得支离破裂,丝毫没有“流水账”之感。
书中那些精彩的描写时常会带给我新生命从诞生到渐渐成长的惊喜。
孩子布满神性才智的天真表达与童稚的声音,还有孩子面对一件事情的天真表现与迥异的思维……无不带给我对生命的感动和思索。
我在读《珍宝,珍宝》时刚刚做了父亲。
初为人父的紧急和喜悦让我在捧读《珍宝,珍宝》时更多了一份别样的感悟。
书里所描述的一些详情,引发了我对自己孩子将来成长的无限遐想,是不是将来我也会像周国平无微不至地爱“啾啾”一样做一个“痴情的父亲”,儿子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有着成长的无限喜悦和些许苦恼,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健康、聪慧、可爱,甚至如“啾啾”一般优秀。
或许会吧,我清晰地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受都是不能复制的。
但是,我从《珍宝,珍宝》中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孩子的成长应当是自由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需要主动的引导和悉心的照料。
爱的方式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对另一方的简洁赐予,更不是施舍,而是一种交融,一种心灵的对话与沟通,一种精神的互动与契合。
简言之,就是要让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家庭的暖和、父母的关心,由于成长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成长需要”阳光、空气和雨露”。
《珍宝,珍宝》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记录下孩子成长的那些精彩瞬间,无论对孩子而言还是对父母而言都是一种珍贵的财宝,而对全部的父母而言则供应了一个“这一个”的成长样态,他们或可从中获得启发。
于是,我也有了记录孩子成长的冲动,尽管我做得并不好,但是我仍从无聊的工作中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做了一些点滴的记录。
阅历告知我们,孩子成长中的好多事情假如不准时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会一点点地忘却直至吞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了无痕迹,让我们在将来对其中的详情怎么也回想不起来。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一):
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一天中午的时
刻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
我只需趁热打铁,
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
倒是和他一字之
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着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着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
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着。
前者描绘了一个
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
我读到的,自然是
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
每
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
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向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
就是“缺少社会职责感”。
但是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
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2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反映了他对生活、自然、人性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观察。
读完他的散文,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首先,周国平的散文给我带来了对生活的新的认识和思考。
他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将生活中微小的、瞬间的美好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在散文中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感受,也传递着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例如在《新鲜活泼》一文中,他描述了农村的一种特殊景象——“盖了一座新房子,似乎房子里出了点什么事”。
他通过对这一情景的描写,不仅唤起了我对家的思念之情,更让我反思了现代社会对于物质的过度追求,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空虚。
周国平用他独特的视角和对细节的观察,揭示了生活中的美丽和矛盾,使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欣赏和体验生活。
其次,周国平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他用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将自然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窗外的麻雀》一文中,他以麻雀为主题,描述了麻雀在寒冷的冬天,用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勇气挺过寒冷的过程。
通过对麻雀的细腻观察,周国平融合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我对自然的力量和智慧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再次,周国平的散文作品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他通过对生活中细枝末节的描写,深入探索了人类的情感和心理。
在《多愁善感》一文中,他以一个小男孩在电视上看到向日葵的画面为切入点,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对向日葵的思念,以及自己在成年后对向日葵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对男孩对向日葵的情感的描写,周国平揭示了人性中脆弱和敏感的一面,并使我明白了成长和思考的重要性。
他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和思考,让我更加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周国平散文作品中的真挚情感和朴素语言给我带来了心灵的触动。
他用平凡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共鸣。
从他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个充满良善和对生活热爱的作家。
他的文字中融入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温情,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善良的人所带给世界的美好。
《家》周国平的读后感7篇
《家》周国平的读后感7篇读后感是我们与书籍之间的一种互动,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与进步,读后感的写作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变化和成长历程,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周国平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周国平的读后感篇1开始认识周国平,是从一次老师推荐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本书中,了解到他有个早夭的女儿,是个颇有名气的作家。
但真正了解他,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人格,还是要说到这本《周国平散文》。
毕业于哲学系的他,不仅语言文字功底深厚扎实,而且所作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哲理和让人信服的感觉,其中也不失情感的流露和真诚的诉说。
我小心翼翼的揣摩着,觉得周国平之所以能成大家,在于他思考的比我们多,比我们深。
正因为他研究哲学,所以他对这个世界,对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总会习惯性的思考,感悟,甚至从中总结出我们想不到但读到却又觉得十分在理,感同身受的道理,亦或是观点。
有时候读到某一段话,会惊讶,诧异,会觉得:诶,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过这样的感受,可为什么我没有从中悟出这样的道理,没有进阶的思考呢?也会惊叹,原来自己那样做是有原因的,居然还有这样的哲理蕴藏在其中。
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哲学家们的思想,更佩服他们能将这样的思考转化为发人深省的文字,让人们的思想得以交流,得以进步和发展。
为什么说佩服他们能够将思想转化为文字?相信你我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想和别人表达一种情绪,或一种感觉,亦或是一件事的意义,有时我们总会觉得词穷,所以我们会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话来一笔带过,掩盖我们在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文字时的无能为力。
作为一名大师,周国平能将自己的思考注入文字,并使它有感情,而不是一味枯燥地呈现出来。
这些文字里有他的真实经历,亲身感受和切心体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他的文字那么有说服力,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赞同。
又或是在某时,读到某个段落,就像看到了自己,就像在检讨、反思自己。
充满哲学性的文字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你在从中看到自己,看清自己的同时,也能够看到整个世界,看清这个世界,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通用16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1在本书的第一节,周国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认可的有关教育的7条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应该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学习价值。
反复思考,确实让人有一种触动心灵只感觉,它们是:1、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此论点由卢梭提出,杜威进一步阐述,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天性得到健康生长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我们的教育真正目的就应该是促进一个人的健康生长,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制造大量的仪器。
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劣习,最终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让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长大。
你会发现孩子们会给你很多的惊喜!2、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长大了怎么怎么,为了将来不后悔,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此等等。
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当下意义。
书中写道: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一个阶段准备。
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应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给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有意义的童年,以此给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
而今天,大人们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在名利场上拼搏。
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后,同年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以怎样的方式现象出来。
尽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留给孩子一些除了学习意外地记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给孩子慢慢长大、享受成长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健康生活的构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这句话是西塞罗的名言。
蒙田也说过: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200字
导语:周国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哲学家。
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学思想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读者们大都能从他的文字中得到启迪和智慧。
在报刊上零星读过周国平的散文,喜欢他的博学和深刻,知道他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当代哲学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
此外还知道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远方的朋友邮寄来的两本书《周国平散文精选》《周国平人文演讲录》,后一本书比砖头还厚,所以我选择先看第一本。
本书按时间顺序选编了周国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时他在40岁到55岁之间,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龄。
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灵的笔写出来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国平在《自序》中说:“我给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标准:一篇文章,即使不发表我也要写;否则就不写。
总之,尽量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写的时候愉快、写完自己看了喜欢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一旦发表出来,也一定会有喜欢它的人,即使发表不出来也没有什么。
”
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谈到读书时说:“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
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
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
”这正是我读《周国平散文精选》时的感觉。
周国平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
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在精神上,周国平是一个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
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在政治场上有时不免显得不通世故,有时不合时宜。
”这是周国平一篇文中的句子,我想,他也是在说自己吧。
本书共包含十一辑内容,由周国平对每一种文字去粗存精,缩减篇幅而成。
它教了我们人性中的真、善、美。
我们生活在这个集天地力量于一身的时代里,需要静心聆听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之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一切需要人们发
掘的美丽。
本书开篇是“走进一座圣殿”,这个题目顿然使我的脑海豁然一新。
从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用无知的双眼审视这个世界的时侯,也许我们是走进了一座圣殿吧!在这个金碧辉煌的圣殿里,我们用智慧点亮了心中的灯盏。
周国平说:“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
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追赶了。
”在我看来,就是应该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品质得以升华,你才会知道任何外部事物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才会更有战斗力和激情,敢于挑战一切,才能以更好的姿态,从容地面对世界。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力解决面前的一切困难阻碍!
因此我们应与书结缘,与名人“面对面”交谈心中的想法,做一个中心的读者。
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一个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读书的癖好。
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
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味。
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
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
周国平说:“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
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是的,我们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着,不仅是为了赶上时代变化的趋势,而且为了我们的人生富有情趣,充满思考,才算上过了一个短暂而充实的人生罢。
如果一个人缺乏了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会变得麻木不仁,沦为一个无能的人。
本书还提到要我们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也许你会感到十分好奇,每个不是与生俱来都有灵魂吗?周国平让我理解的所谓真正的灵魂,是做一个有哲学的人。
人是应该有进取心的,问题是朝什么方向进取。
哲学让人综观世界和人生的全局,实际上就为人的进取方向提供了一个坐标。
我们对万物需要充满的好奇,可就我们的种种好奇提出不同类型的学问。
现在的青少年接触的大多是一些空洞的,无用的,甚至使人消沉的书籍。
久而久之,就像洗脑一样,发现我们所剩无几,也无非是一些空空的残骸,脱离灵魂的轨道。
因此周国平先生告诉我们,了解哲学要看原著,深入学哲学的话读一本可靠的哲学史。
你一旦读了进去,就再也不想去碰那些粗浅的启蒙读物了。
阳关暖暖的,好惬意!
望眼书架,一本封面十分典雅的名叫《周国平散文精选》的书籍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翻开第一页,“只有一个人生”这六个大字瞬间映入眼
帘。
拿起这本书,随便翻了翻,在心底默默地认为这应该与那些平庸乏味的书并无多大的区别,可当看到第一个标题时,我立刻否认了刚刚那个愚昧的想法。
我想这本书应该会让我们懂得很多,为我们解答很多让人迷茫无助的问题,很多让人困扰纠结的疑难。
这本散文籍并不是采用社会以至国家的事例来向我们阐述一个问题,而是从周国平老师自身出发,从他身上选取大众化的问题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剖,让深有同感的人们从中得到心灵的感触。
“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最要紧的是负起自己的责任,管好这个疆界,而不是越过它无谓地悲叹天地之悠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深深地被这句话所折服。
难道不是如此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东西,但相较于宇宙来说,一个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生命结束的那一天,而最该令我们思考的是,在那天来临之前我们做了什么,达到自己的理想了么,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么。
还是,就那么浑浑噩噩的过了一生,直到离开人世的那天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干了些什么。
周国平老师说的好,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正是如此,上帝为每个人都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疆界,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大同小异的,上帝给每一个人的东西都是公平的。
而日后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形成较大的差异,
不外乎是我们后天在这片疆界上是如何驰骋的。
如果你是失败的,那么你总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片疆界,只要在这片疆界上过的舒坦,安闲即可。
而当你在羡慕别人的成功时,你难道不想想这是为什么么,不错,每个人都有一个疆界,可你只是安守这个疆界,而那些成功的人则想的是如何将自己手中这个疆界变得更加与众不同,变得更加辽阔,更加丰富,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个“想”,所以他们那个原本平凡的疆界如今是那么的辉煌,那么的让人嫉妒羡慕……
放下书本,让思绪飘飞。
对啊,我只可能拥有这个短暂的生命一次,既然只有那么一次,我为何不好好珍惜它,不好好将它变得更美好。
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如放手任它自流,那么也只好在晚年悲叹年少的无知。
如紧紧将它握住,那么就不会在将来空悲叹,而是为自己的生命感到无限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