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真题,各考点(可详情查看)练习题,以题为镜,查缺补漏,消除得分障碍!
全国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本)试题
课程代码:0001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与孟子“民贵君轻”相似观点的文章是( )
A.《季氏将伐颛臾》
B.《赵威后问齐使》
C.《寡人之于国也》
D.《秋水》
2.《秋水》中,论证人的认识有限的论据中属于运用例证法的是( )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C.中国之在海内,似禾弟米之在大仓
D.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
3.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的一个文学主张是( )
A.文章应“有补于世”
B.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C.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
D.文章应“合为时而著”
4.《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王安石驳斥司马光观点的立论原则是( )
A.名实相副
B.膏泽斯民
C.守前所为
D.兴利除弊
5.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A.人的认识过程有两个阶段
B.人的正确认识从实践中来
C.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D.必须进行辩证唯物论认识论教育
6.《李将军列传》中说:“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
这种人物描写手法属于(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细节描写
D.侧面描写
7.《张中丞传后叙》中,表现许远性格的方式是( )
A.在驳斥谬论中补叙事迹
B.在夹叙夹议中抒情赞美
C.抓住动人轶事进行补叙
D.抓住典型细节进行描写
8.《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的基本抒情方法是( )
A.直抒胸臆
B.寓情于理
C.寓情于事
D.寓情于景
9.在《报刘一丈书》一文中,权要者的性格特征是( )
A.阿谀奉承
B.狡猾多诈
C.残忍凶狠
D.贪婪虚伪
10.在《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
A.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B.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C.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
D.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和崩溃
11.《往事》用大海的各种姿态和情势,暗示人的丰富情感和性格,用大海的广阔的涵容,暗
示人的胸怀和美德,这种表现方法是( )
A.铺垫
B.对比
C.侧写
D.象征
12.《背影》一文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特点是( )
A.善于进行人物心理描写
B.选取“背影”这一独特视角
历年真题,各考点(可详情查看)练习题,以题为镜,查缺补漏,消除得分障碍!
C.用儿子的行为来侧面衬托
D.用环境描写来渲染烘托
13.《上邪》诗中所描述的景物属于( )
A.眼前之景
B.梦中之景
C.回忆之景
D.假设之景
14.《登高》中渗透着诗人对国势衰败的感慨的写景诗句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渚清沙白鸟飞回
C.无边落木萧萧下
D.不尽长江滚滚来
15.陆游《关山月》抒情言志,主要借助( )
A.边塞景物
B.典型场景
C.历史典故
D.前人成句
16.在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具有自喻性的词句是(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7.闻一多《一句话》中的那句话,指的是( )
A.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B.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C.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D.咱们的中国
18.高尔基《鹰之歌》运用的象征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 )
A.借鹰和蛇来寄托自己的情志
B.用鹰和蛇的习性来体现社会上某类人的行为
C.赋予鹰和蛇以及其他自然景物以人的灵性
D.用鹰和蛇的言行来体现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19.《断魂枪》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方法是( )
A.指称议论、直抒胸臆
B.肖象、行为、语言的白描
C.比喻、比拟等艺术手段
D.梦境、幻境等意境创造
20.《麦琪的礼物》的故事结局是( )
A.皆大欢喜的大团圆
B.留下许多未决的悬案
C.出人意料而合情合理的巧合
D.因无悬念而淡然无味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1.鲁迅的《灯下漫笔》分为一、二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内容的不同体现有( )
A.第一部分着眼于中国民族心理,第二部分着眼于中国民族文化
B.第一部分着眼于中国历史,第二部分着眼于中国现状
C.第一部分剖析“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第二部分剖析“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D.第一部分揭示中国历史的实质,第二部分揭示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
E.第一部分号召青年砸碎旧世界,第二部分号召青年创造新世界
22.在《选择与安排》中,被作者用来论证写文章要“突出主旨”的比喻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