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81803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3.png)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主人公是唐代诗人李白,本诗是送别之作,写于公元826年左右,寓托不少情感和意境。
正文
登楼
庐山谷口石钟鸣,天籁悠悠伴管弦。
客亭草木含风色,楼阁山川眺望前。
赠言
缙云台近海空长波,杏园南与秋豪期。
翠壁云屏山色出,明朝北斗入襟帷。
送别
管弦不休春已老,踏尽石桥辛苦道。
金戈铁马得孤城,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玄鹤去。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解读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表达了李白和友人的分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思考。
他登上谢朓楼,对周围的景色、自己的感受进行了描述,其中“翠
壁云屏山色出,明朝北斗入襟帷”描绘了望远镜的景象。
他也写了一些
赠言,例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表达了他对自己的追求和对朝廷的反思。
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中,李白将自己视为隐者,用“心随玄鹤去”来表达不舍离去,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则反映出他一如既往的思念故土的情感。
总结
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之作,在对友人饯别的同时也表达了
自己对未来的思考和追求。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周围的景色,同时反
映出他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意
蕴丰富,是李白诗歌中的一件佳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大珍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https://img.taocdn.com/s3/m/efb6d53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8.png)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文解释】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楼”,南齐诗人谢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
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子。
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
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诗文赏】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
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
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全诗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5cddff49649b6649d7470d.png)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创作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ebcc7da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4.png)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所创作的作品,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唐代: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通:揽;明月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及注释译文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鉴赏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877604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8.png)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鉴赏《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宏大诗人李白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来到宣州,与一位官职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我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鉴赏,盼望大家喜爱。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行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日使我极为苦恼忧愁。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清爽,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致,飞跃的神思像要飞到天上,想要去摘取青天上那皎洁的明月。
似乎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销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满意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由地漂流好啊。
【鉴赏】: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很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
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间难驻,不安,忧愤郁悒。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受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
忧愤之深广、剧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受的愈趋窘况。
志向与现实的锋利冲突所引起的剧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
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行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不堪一击、发那么不行抑止的感情状态。
唐诗赏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53de1b25c52cc58bd6bea4.png)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原文加注释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原文加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77c960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3.png)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①。
此诗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一八。
《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
待考。
《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昕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
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
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
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个别字的读音:朓(tiǎo)、饯(jiàn)、校(jiào)②。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③。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④。
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
建安,为汉献帝(196-220)的年号。
⑤。
小谢:指谢朓。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⑥。
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⑦。
逸兴(xī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
唐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
![唐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bb9c1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c.png)
唐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作品简介】《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
全诗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跳跃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①.此诗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一八。
《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
待考。
《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
宣州:今安宣城县一带。
谢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
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谢北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个别字的读音:(tiǎo)、饯(jiàn)、校(jiào)长风:远风,大风。
②.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③.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融列传》附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赏析
![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975ebc4b35eefdc8d333e5.png)
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前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也叫《宣州谢楼饮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
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cd192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a.png)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及赏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及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赏析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为什么这么写?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
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
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长风”两句借景抒情,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
李白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李白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3d082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79.png)
李白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李白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李白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希望有所帮助!《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文解释】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
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
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
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诗文赏析】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
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
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https://img.taocdn.com/s3/m/06017f8e28ea81c758f578e4.png)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通:揽;明月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二、《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翻译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三、《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玄奘之路》观后感前段时间动感单车运动时,观看了《玄奘之路》这部记录片。
2011年金铁木导演的央视纪录片,也是自己看完最长的纪录片。
当然纪录片里没有大圣,也没有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讲述了玄奘法师,历经西域十六国,征途跋涉数万里,十七年西行求法之路。
或许是记忆里的西游记太深刻,看此片时会觉得原来是这样的那种感觉,所以会更加印象深刻,也会让人思考。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 ,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https://img.taocdn.com/s3/m/386e2f2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6.png)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摘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诗人作这首诗,一方面是为离别而烦恼忧愁,另一方面是抒发他内心积压过多的愁闷。
后人常用这两句诗来感叹人生的愁苦,多烦忧。
赏析唐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唐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https://img.taocdn.com/s3/m/ca0f7bd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7.png)
赏析唐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是作者为了送别自己的好友李云而作。
全诗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诗人对自己的不满和对人生的迷茫;第二部分则通过对李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先,诗的开头便写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忧愁。
接着,诗人又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友情的珍视,暗示着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够扬帆远航,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诗人内心的忧愁比作流水,表达了诗人对忧愁无法消除的无奈。
总的来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充满激情、饱含深情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既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奔放的特点,也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才华。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92f85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7.png)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
排行十二。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
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
往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
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
后遭谗谤,不被重用。
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
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
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
代宗时,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他的诗现存约千首。
有《李太白集》传世。
【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1] 。
蓬莱文章建安骨 [2] ,中间小谢又清发 [3] 。
俱怀逸兴壮思飞 [4] ,欲上青天览明月 [5]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6] ,明朝散发弄扁舟 [7] 。
【注释】[1]酣高楼:在谢朓楼酣饮。
[2]蓬莱:代指东汉洛阳皇家藏书和著书处东观。
初中语文 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3495aa7f770bf78a64295433.png)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原文及赏析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7d20a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a.png)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原文及赏析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宣州相府轩阔开,谢脁楼上望秋台,叔云君向咸阳去,楼船已进好风来。
叔云,指的是古代文人学士署名叔云。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
李白以其奔放的诗风和豪放不羁的个性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自然山水、人生哲理、豪情壮志等为题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描述了在宣州相府的谢脁楼上,李白饯别了古代学士叔云。
李白以楼上的视角,俯瞰着秋台的美景,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离别的感伤。
首句“宣州相府轩阔开”,以宣州相府为背景。
宣州为唐代盛世,相府是当时官员的官邸,规模较大,豪华气派。
诗人以“轩阔开”来形容府第的气派,凸显出宣州的繁荣和富饶。
第二句“谢脁楼上望秋台”,描绘了诗人身处谢脁楼上,眺望着秋台的景色。
谢脁楼是当地一座知名的楼阁,与宣州相府相距较近,可以一览秋台的美景。
秋台是指秋季景色如画的台地,用以形容景色的美丽和宜人。
接下来的两句“叔云君向咸阳去,楼船已进好风来”,则交代了诗人与叔云的离别。
叔云君是叔云的尊称,他要前往咸阳,离开宣州。
李白看到离别的叔云已经乘坐楼船,顺利进入了迎面而来的顺风。
这首诗整体而言,通过写景衬托人物的方式,展示了李白对离别的情感。
李白以自然景物和离别的场景来抒发自己对叔云的深情,诗歌情感真挚而激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伤和留恋。
这首诗以古代传统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巧妙地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其中运用了描写宏伟建筑、美丽景色以及运动的楼船等元素,与情感融合形成一种巧妙的意境和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总结: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是李白以离别为主题所作,通过描绘宣州相府和谢脁楼的气派,描述了诗人对叔云的离别情感。
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描写、古代建筑描绘等手法,凸显出离别带来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技巧的高超。
以其对离别情感的真挚表达和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这首诗成为李白最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文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d4649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1.png)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文哎呀呀,咱来说说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译文哈。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就是说呀,那抛弃我走了的,昨天的日子呀可没法留住咯。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弄乱我心的呢,今天的日子呀有好多烦心事哟。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那长长的风呀吹着,送着秋天的大雁飞了老远老远,面对着这个呀咱可以在这高高的楼上尽情喝酒。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宫里的文章有着建安时期的风骨,这中间呢小谢(谢朓)的诗文又是那么清新秀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都怀着超逸的兴致和雄壮的心思要飞起来啦,想要飞到天上去抓住那月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拔出刀来想斩断流水,可水反而流得更急咯,举起酒杯想消除忧愁,可忧愁反而更愁啦。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在这世上不称心如意呀,到了明天呀我就披散着头发去摆弄那小船。
这诗可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哟!咱这译文呀,就是用咱平常说话的调调给翻出来的,咋样,读起来是不是就跟咱平常唠嗑一样呀,可地道啦!这样咱就能更好地理解大诗人李白当时的心情和想法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言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能够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品评述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眺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
蓬莱:指东汉时藏书的东观。
建安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风格刚健清新,
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简析】:
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
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
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
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记宸⒆杂鳌=杷捅鹨栽薅苑剑惜
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
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送”,一“酣”,点出了
“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
刚健遒劲,有建安风
骨。
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甲员龋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同
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文艺观。
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
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
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抽
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
这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
谢朓楼,系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
诗题
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很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
至的“今日”。
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
意乱,忧愤郁悒。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
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
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
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
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
理想与现实
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
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
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
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
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
这两句在读者面
前体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
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
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
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能够自由驰骋的
空间。
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
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
不过生了。
下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
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
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
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指
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
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
风格。
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
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
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
“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
豪放与天真,在
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这正是李白的性格。
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
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我们分明感觉到
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
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潮,仿佛现实中
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不过诗人的精神即使能够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
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
现实中并不存有“长风万里送秋雁”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