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水景运用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美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而闻名于世。

水体植物在园林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既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美感,又与其他园林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而和谐的景观。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植物造景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式。

一、荷花池荷花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被广泛应用,常常出现在荷花池中。

荷花池一般为圆形或方形,池水清澈见底,荷叶遮蔽了部分水面。

荷花的花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如红、白、粉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荷花池的周围常常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如芦苇、菖蒲等,以增加池边的绿意。

荷花池的造景方式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宁静与美好。

二、池塘石桥池塘石桥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之一。

池塘中的石桥通常由几块大石头拼接而成,形状独特,给人以稳重而庄重的感觉。

石桥两侧常常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睡莲、芦苇等,以增加池塘的生机和美感。

在池塘中行走于石桥之上,可以近距离欣赏水中的植物和鱼虾,感受到水的清凉和生命的活力。

三、假山流水假山流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且重要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之一。

假山通常由天然石材堆砌而成,形状各异,给人以奇特而瑰丽的感觉。

在假山的周围布置流水,使水从假山上流下,形成瀑布或小溪,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觉。

假山的表面常常种植一些藤蔓植物,如常春藤、爬山虎等,以增加其自然和野趣。

假山流水的造景方式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山间的溪流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四、庭院小池庭院小池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之一。

庭院小池通常为方形或圆形,面积较小,池水清澈见底。

小池中常常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芦苇等,以增加池水的生机和美感。

庭院小池的四周常常种植一些花草,如牡丹、月季等,以增加庭院的色彩和芬芳。

庭院小池的造景方式使人们在繁忙的都市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悠闲。

以上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植物造景的几种常见方式。

这些方式都以植物为主要元素,通过合理的布置和搭配,营造出了独特而美丽的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在园林构造和景观表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体的设计可以增加园林的美感,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和平静的氛围。

本文将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设计的特点和功能。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被设计为一个主要的景观元素。

水体可以是池塘、湖泊、溪流等形式,通过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为园林增加了层次感和变化。

花园中的水体通常被配以假山、亭台、廊架等景观元素,形成了园林的基本构成。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水景”,就是以水体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与假山组成一个整体的景观形象。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

水体不仅能够帮助调节园林内的气候,还能够净化空气和降低温度。

水体可以反射周围的景色,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深感,同时还能够起到绿色屏障的作用,减少噪音和尘埃的侵扰,提供人们休闲、赏景的场所。

北京颐和园中的昆明湖,不仅是一处美丽的水景,还是园林中的主要水源,为整个园林提供了自然和生态的环境。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承担着表达主题和象征意义的功能。

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寓意深远的符号意义。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被设计为一个传递主题的媒介。

太湖石和水体的组合,即“石与水”的景观形式,传递了中国哲学中“物我两忘”的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水体的设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起到了遮蔽和修饰的作用。

水体可以遮蔽建筑和景观中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和平衡的景象。

水体的设计还可以修饰园林中的空间,通过瀑布、喷泉、小桥等造型和水流的变化,创造出一种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苏州园林中的“喷泉径”,通过喷泉和水流的组合,形成了一条动感和壮观的景观路径。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有的园林艺术形式。

在古典园林中,水体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不仅是景观的一部分,更是园林的魂灵和核心。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进行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的设计,通常包含池塘、湖泊、溪流、水渠等不同形式的水体。

水体的设计必须符合对古典园林整体格局的要求,能够与周围的建筑、植物和景观融为一体,既能够为人们提供观赏之美,又能够满足园林的实际需求。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突出“虚实结合”的特点。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对水体的设计,使得水体既可以展现真实的水景,又可以体现出虚幻的美感。

这一点表现在水体的形状上,有些水体是规整的池塘,有些则是不规则的湖泊或溪流。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水体,都要能够在不同的角度和季节中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能够与周围的建筑和植物相协调。

在古典园林中,建筑和植物是与水体相辅相成的。

水体的设计要考虑到周围的建筑物和树木,不能独立存在。

水体要与建筑物形成景深的对比,与植物形成色彩的对比,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需要考虑水体的功能。

水体在园林中不仅是一种装饰,更具有实际的运用价值。

水体可以用来调节气候,增加园林的湿润度,也可以用来储存雨水,供园林内的植物生长。

水体的设计要兼顾功能和美观,既能够实现园林的实际需求,又能够为园林增添景观价值。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水的流动性。

水体的流动能够增加园林的动感和变化性,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更加生动。

水的流动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增加负离子、改善环境、使得园林更加宜人的作用。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水体的流动方式,合理设置水泉、瀑布、喷泉等景观,使得水体有韵律和生命力。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需要考虑到整体的园林结构、周围的建筑景观、功能需求以及美学要求。

只有合理设计水体,才能真正体现古典园林的韵味和魅力,使得古典园林成为人们希望停留和游览的地方。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布局上注重自然的体验和人文情怀的表达,而水体作为古典园林的重要元素之一,其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素、功能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独特魅力。

一、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素在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主要包括水池、湖泊、溪流和喷泉等形式。

这些水体设计要素在布局上通常会与建筑、假山、植物等其他景观元素相结合,营造出水景与山景、林景、楼阁等不同景观的和谐组合,形成错落有致、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

水池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形式之一,通常呈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其边缘常以青石、白石或青砖等材料砌成,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水池中常种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水池中的倒影和水面的涟漪也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景观特色,能够为游人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

湖泊是古典园林中较大型的水体形式,常常与山体相依,形成壮丽的山水景观。

湖泊的水面辽阔广大,能够映射出周围的景观,营造出开阔、宽广的空间感。

在湖泊中,常会有小舟荡漾,或者建有亭台楼阁,供游人观赏休憩,增加湖泊景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溪流则是园林中流动的水体,常常蜿蜒曲折,与岩石、林木相得益彰,形成流动的山水画卷。

溪流清澈见底,水声潺潺,常常与假山、石桥相配合,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层次感,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

喷泉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景艺术形式之一,常见于庭院或广场,其水柱或水花喷洒于空中,形成美妙而变幻的水景效果。

喷泉常常与流水、倒影、石桥等景观元素相结合,形成多样化、丰富的景观体验,给人以欢快、愉悦的感受。

以上所述,这些水体设计要素在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常常结合自然山水和人工艺术,形成多样化的景观组合,营造出丰富多彩、虚实相生的景观效果。

二、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功能水体在古典园林中不仅具有装饰和观赏的功能,还具有调节气候、营造声效和调节空气湿度等功能。

水文化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水文化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水文化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摘要:“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人们眼里,水是善良,是哺育万物的载体;同时水也是生命之源,由于对水的依赖,使得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形成了独有特色的水文化。

通过了解“水”的发展史可知,我们的祖先已经准确把握了水的特点:流动之态,灵动永恒。

自古以来,我国园林就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充分利用水的特点,将水之灵秀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将自然野趣与艺术加工相结合,传递着各个地域的文化气息。

关键词:水文化;景观园林设计;应用1水文化在园林运用中的起源追溯历史,园林景观的文化产生于人类文明。

不论是地理、政治、宗教信仰,还是人类生活生产的历程以及科技发展的水平,都决定着园林景观背后蕴藏的文化。

随着四大文明古国历史的变迁、地理特征、文化的传承及交流,形成了西亚(古波斯)、欧洲(古希腊)和中国三大园林文化体系。

由于受水影响和用水方式的不同,水景观在各园林文化体系上的运用也不尽相同。

水作为自然界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水的应用几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人的园林设计多以山水为主,以水为中心,构建出亭台楼阁、石景假山等园林元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水文化。

水文化在我国景观园林中的应用最早可以溯源到周朝。

自从周文王兴建“灵沼”中含有水湖以来,后来的各个帝王在建立景观园林中都含有水文化;最为典型的是汉武帝时期,章宫苑区内采用人工凿挖形式,建立宽大的太液池,同时内部堆垒了三座假山,以至于“一池三山”成为我国景观园林的传统建筑模式。

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原则2.1多活水少死水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承载着古代文化与商贸,发挥着文明传承与流通的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河流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河流作为自然界的一种水系统,承担着水文循环、洪水调节、水生态、水资源以及文化历史等多种功能。

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河流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贯穿城市的血脉,更是人们生产、生活、文化、休闲等多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自古以来便注重水的运用和设计,园林中需水的景观和道路、建筑的布局受到水的制约,大部分的园林都会布置一些小型水池或湖泊来增添景致,使园林如诗如画,别有一番情趣。

本文将从水体的设计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设计。

一、设计功能水作为园林中的灵魂,它不仅具有美化园林环境的作用,更是它所具备的丰富的功能,如供给园林水源,调整气候温度,增进人体健康等。

在园林中,大多数的水体设计都会围绕这些功能进行,如设计一些水阁等建筑,让人们在水中小憩;设置水道来运送水源;布置石码、石堰等用于调节水质、水量等,提高水体的艺术效果。

二、设计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长久以来都非常注重流水的自然之美,毫不刻意的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丰富的水景设计、人工湖泊、池塘等水体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韵味,其中池塘与借景也是水景设计中应用最多的两个手法。

1. 池塘设计池塘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设计形式,它可以分成矸池、鱼池、荷塘等多种形式。

池塘设计有着严格的构思和要求,池塘和周围的环境是相辅相成的,采用自然的方式设计,在整个园林中起到极好的点缀作用。

在池塘的外部,常常配备石桥、亭台、石坊等建筑,增加水的跳跃感和景象感;在池塘的中央,布置极具协调美感的中心岛,此处可以安置亭子或建筑物,使园林彰显出玄妙、自然、宁静与寂静。

2. 借景设计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手法,它也是为了追求“山水相连”的理念而出现的。

借景可以营造出意境深邃、气势恢宏的景象,可以将外在的山水、花草、云雾等自然景象和园林内部的建筑物与景观相结合,使园林的美更加完美。

借景不仅美观,而且让人感受到园林与外然的联合所创造出的美者,具有思想感人的作用。

三、设计布局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中布局显得尤为重要,水体的布局往往与周围的建筑物、地形景观相互影响。

水体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是山水萃秀,有的是谷幽泉澈。

设计布局必须根据水面的地形、大小、水性、水质等进行合理排布。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的理水技术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古典园林的形态、景观效果和功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着眼于技术、形式以及功能。

首先,要谈古典园林的理水技术。

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综合使用渠道、水池、涡流池和水飞桥等方式,来利用水进行景观设计。

古典园林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动态性:水可以不断地流动,给人以动态的景观,可以增强人们对水的观感,从而获得安宁、宁静的心情和感受。

其次,从古典园林的理水形式上来看,古典园林的理水形式分为湖泊、池塘、渠道和其他四种主要形式。

湖泊是古典园林中最大的水体,它可以营造出一个庞大的水体环境,可以承载大量的水体,能够充分体现古典园林水体美。

池塘是古典园林中重要的装饰景观,它可以营造出一个精致的水体景观,给人一种明快的清新感受;渠道则更多的用来起到调节的作用,将水体的流动控制在古典园林的规划范围之内,并使得水体形成一种有序的分布,从而起到控制园林水体的功能。

最后,从古典园林的理水的功能上来看,古典园林的理水功能主要是营造水景以及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的风水。

营造水景就是利用水体结合园林空间,营造出一种有序、美丽的水景观,而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风水,则是利用水体的势能,有调整园林间水势的通行,从而增强园林景观的内在美感,以及起到一定的压制控制园林气氛的动态作用。

总之,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的理水技术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古典园林的形态、景观效果以及功能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有技术、形式和功能三方面。

技术是指古典园林设计中综合运用渠道、水池、涡流池等方式;形式是指古典园林中湖泊、池塘、渠道等几种主要形式;功能是指营造水景以及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风水等功能,这几种特征都是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的表现。

因此,理水技术的研究对于把握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以及深入了解古典园林的设计与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

2018·05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在园林中的地位非常显著,水景的营造一直以来备受造园家们关注。

在我国对于古典园林水体的研究和运用可以追溯到周朝。

周文王所建的灵囿中有一片灵池,鸟禽和虫鱼放养其中。

《诗经》中描绘到:“王在灵沼,于轫鱼跃。

”表现出君王与自然万物和谐一体。

中国古典的建造讲究“师法自然”,达到来源于自然又要高于自然的境界,园林自然也就成了自然山水的缩影。

明朝文震亨的《长物志》水石篇:“石令人古,水令人远。

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又须修竹、老木、怪藤、丑树,交覆角立,苍崖碧涧,奔泉汛流,如入深岩绝壑之中,乃为名区胜地。

”[1]生动表达了造园家对于自然山水的向往。

理水不仅是中国园林造园技巧的组成部分,而且更是我们本民族情感文化的一种象征。

一、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审美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多是以水池为中心进行布局,仿造自然山水建造园林。

园林的建造是园主人的精神寄托之处,常有七分主人,三分匠人之说。

造园家善于用诗意的居住眼光来看待园林山水的营造,犹如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每一个景色都可以构成一幅唯美的画面,整体来看犹如中国画的长轴,徐徐展开一幅具有诗意给人无限遐想的动人画面,观者似在画中游。

园主人通过寄情于山水之间来表达个人的情感。

水有灵气,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古人通过观察和感悟,给予水以拟人化,赋予它德、仁、义、智等各种美好的品德。

《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

人与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

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融为一体的。

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戴在于古人的胸中,与大自然相谐相处,以及与大自然作比较,实现天人合一,是一种超脱的心境,更是一种良好品德的映射。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善良的人犹如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水景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水景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水景运用纪丽阳内容提要:本文对“水景运用”总体布局,空间组织,植物配置,视觉景观等方面对园林中水景运用进行研究和分析的。

从而使设计师设计出舒适、和谐、健康、自然的园林水景空间。

关键词:园林水景布局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in the use ofWaterscapeJi Li YangSummary: In this paper, “ Waterscape use”, the general layout, space,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visual landscape garden in the Waterscape use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us enabling designers tocomfort, harmony, health, natural garden Waterscape space.Key words: garden layout Waterscape绪论水景观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四周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能够丰富水景的设计。

园林中水景观能否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如何在统一中求变化以及丰富空间表达效果等问题上,都需要设计者全面的思考与探讨,这也是由园林水景观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古典园林中水景的设计是现今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

第一章古典园林中水景的产生水景设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其变化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1 水景设计产生的文化背景我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一种园林要素是水景。

古典园林中对于水体的运用可以上溯到周代,周文王所建之灵同中就有一片神奇的水面,名为“灵沼”。

《诗经•大雅》中赞美到:“王在灵沼,于韧鱼跃”,意思是周文王在灵沼,满池的鱼都欢腾跳跃。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其设计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水体作为古典园林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其在园林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原则和特点、水体与其他设计元素的配合以及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原则和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山水之间,水在山中”的设计理念,通过控制水体的容、深、色、形等因素,营造出「青山如黛,碧波粼粼」的山水画卷。

在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原则和特点。

一、水体的形态多样古典园林中,水体的形态多样,包括湖、塘、溪、河等。

这些水体不仅有不同的形状,而且还有不同的功能。

比如湖泊面积较大,会有小船荡漾在湖面上,能够为游人提供娱乐活动的场所。

而溪流的水声和流动往往能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二、水体的分隔和连接在古典园林中,水体常常被巧妙地分隔和连接。

水声树色相映,溪流曲折回环,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构造出层次分明、起伏有致的空间格局。

水体的连接也能够加强园林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得整个园林空间具有一种连贯性和和谐性。

三、水体的布局合理古典园林中的水体通常都能巧妙地与周围的建筑、植物进行布局,形成一种水景与建筑、植物相得益彰的景观效果。

通过水体的布局,园林空间不仅能够呈现出多样的景致,而且还能够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显得更加广阔、开阔。

水体与其他园林元素的配合古典园林中,水体作为园林中的重要设计元素,需要与其他设计元素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致。

在古典园林中,水体与建筑、植物、假山等元素的配合具有以下特点。

一、水体与建筑的配合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多为精致的亭台楼阁,与水体的配合非常巧妙。

水中倒影建筑、建筑映衬水景,使得水体和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水中建筑,如倩影玉虹、水性山林等,更是将中式建筑与水景巧妙结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与水体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水边种植的花木,给人以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使得园林空间更加美丽。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摘要: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重要景观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设计一直受到园林设计师的广泛关注。

从技术手段、水景形式以及植物造景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设计,以期为现代园林的水体设计提供借鉴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分析数千年以来,古人对水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认为水是万物之源,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通常以山水作为背景,使我国古典园林水景观显得多姿多彩。

通过分析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园林设计题材在园林设计的作用,有利于人们了解古人的园林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运用到以后的园林设计中。

1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题材。

水体设计基于自然,也高于自然,运用到了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

1.1注重天然,科学选址造园的首要条件是能够科学地选择更加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水源条件。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者基本都是通过对自然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利用,来实现对园林中水体的整体趋势的正确把控。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注重将人工和自然结合到一起,就算是人工挖地来建造水池,其形状也不会是方正的。

这与西方传统的园林设计有很大不同,西方传统园林多以规整有序的水土布局为主。

古代园林设计家多喜欢选择有自然水源的地方建造园林,并将自然水源作为园林水体的源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源多被隐藏在园林的山石之下、洞壑之中以及亭榭之间等幽深的地方,通过架设桥梁、铺砌石砖等方式来构建园林空间的深远感和幽深意境。

这样的水体设计将设计过程中的人工性完美的融入到自然之中,虽是人造园林,却也像是自然存在的。

1.2灵活变化,合理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之中,水体布局是园林布局的主体,通过对水体合理的布置来表现园林景观所要表现的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者通常依据园林面积大小来进行水体布局。

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的私家庭院中,水体即是园林的主体,园中的山石、植物以及亭榭等修饰物都环绕园林中的水体的一种格局。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景艺术与现代水景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景艺术与现代水景设计

Arts circle 艺术设计2012/02++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景艺术与现代水景设计现代的生活方式、科技、艺术对目前城市公共空间水景设计的创新和突破产生了重要作用,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能清晰的在建成的项目中发现我国古典水景设计的经典手法,或者在古代手法上进行创新的例子,不难看出我国古典园林水景设计手法依然对现代的水体景观设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水景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景观设计的发展史也同样是水景的发展史。

“宛如天开”的中国传统水景艺术。

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其中水景艺术自成一体,独具个性。

中国的传统水景特色可以概括为:①形神兼备的以静为主的观赏性古代园林,水的形式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都可以与其他景观元素默契相配合构成观赏性独特的景观。

例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日月同辉”便是我国古典园林静水运用的经典案例。

江苏寄畅园八音涧,其引无锡惠山的泉水,于山的腹地曲折的溪流引入寄畅园的西北角,沿着溪流经过石道的迂回跌落而产生叮叮咚咚的回响声,犹如琴音一般故名八音涧。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运用动态水来成景的还是少数,多数还是以静态的观赏水景为主。

②仙境意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深远。

我国的古代帝王历来都是自称为龙的化身“铜龙吐水、仙人承露、含杯下注”无不表现出在水景设计中运用的神仙意识。

正是因为神仙意识的作用,各古代帝王挖地成池,引水入园,其中汉武帝在太液池中营建的“一池二山”的东海仙境,就是受神仙意识的影响而成。

其中所运用的象征、寓意的手法对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铸就了不少经典,甚至影响至今。

③水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风格独特、高雅脱俗一直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境界,在许多古典园林艺术中都能看到这种意识带来的影响,水景与诗歌的结合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

在水景设计中“曲水流觞”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维《亲溪》体现了我国水景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④形式与功能有机结合,在古典园林艺术中,水体自身的运用除了观赏、游乐以外还有着消防、灌溉、降温、报时、生态、操练水军等许多实用的功能。

园林景观施工中水景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浅析

园林景观施工中水景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浅析

园林景观施工中水景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浅析发布时间:2022-01-10T07:13:18.239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22期作者:张元华1 李超2[导读] 近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关注和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社会高度关注园林景观建设,对城市绿色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张元华1 李超21.潍坊市园林环卫服务中心山东潍坊 2610212.山东景明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021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关注和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社会高度关注园林景观建设,对城市绿色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景观作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园林布局有很大影响。

景观工程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施工技术,还取决于景观细节、尤其是景观设计的精心打磨。

园林景观的精华,一般体量小、色彩单一,给空间带来点缀。

室外景观设计主要是特指公共艺术品,通过大量的细节艺术表现景观的整体效果。

因此,要将园林水体景观的细节做好,在大方面细节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更能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园林景观施工中水景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施工;水景施工技术;应用分析引言园林景观工程是住宅建设配套设施工程的重要附属组成部分,美丽、舒适、健康的居住生活环境成为了城市居民对于优质住宅园林景观的追求向往目标之一。

随着园林景观建设的进步,质量问题也逐渐暴露出它特有的问题。

一些单位容易忽视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及因地制宜地采取现场技术优化,以实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功能的实用性,导致大多数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任务完成了,但是没有发挥出园林景观应有的价值及特有的美感。

因此,本文分析水景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1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它的多变性和可塑性成了许多园林景观的点睛之笔,使它们展现出更为独特的美感与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人工湖泊: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是人工湖泊。

人工湖泊可以根据园林设计的需要,有规则的建造,也可以按照自然地形的变化进行塑造。

在人工湖泊中,常常会种植莲花、荷花等水生植物,形成风景独特的荷花池或莲池。

2. 水帘瀑布:水帘瀑布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之一,它通过水流从高处落下形成瀑布,同时造成的水雾形成水帘,犹如一道“白帘”,给人一种虚实交错的美感。

常用的水帘瀑布植物有蕨类植物、苔藓等。

3. 溪流流水:溪流水景常见于山水园林或仿山水景观。

古典园林中,溪流常常是人工修建的,通过渠道引水,形成缓缓流淌的溪流,植物种植在溪流两侧或溪岸上,形成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观。

4. 心形池塘:心形池塘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形态之一。

它的外形常常被设计成心形或者其他具有几何形状的图案,植物种植在池塘的周围,形成一个绿色环绕的水域。

5. 荷花池:荷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植物之一,荷花池是专门种植荷花的水景。

荷花池通常呈圆形或者方形,水面上开满了盛开的荷花,形成了美丽的荷花景观。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主要是通过
人工修建的水体,再结合各种特定的水生植物,营造出富有审美价值的水景,使整个园林更加丰富多样化。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案例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案例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案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理水设计而闻名于世。

下面列举了十个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案例,展示了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园林设计。

1. 苏州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其理水设计以水为主要元素,通过水池、水榭、水亭等水景,营造出宁静、雅致的园林氛围。

2. 扬州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其理水设计以湖泊为主,融入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形成了独特的湖滨风光。

3. 西湖断桥: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其中的断桥是其标志性景点之一。

断桥的理水设计以桥梁为主,桥与湖水相连,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线。

4. 北京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其理水设计以大型人工湖泊为主,融入了丰富的山石、亭台和花木,打造出宏大而优美的园林景观。

5. 苏州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一座,其理水设计以园内的石阶、水池和假山为主,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营造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6. 杭州灵隐寺: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其理水设计以山水为主,借助山峦、溪流和池塘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

7. 苏州留园:留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座,其理水设计以水池、假山和亭台为主,通过精心布局,营造出一种精美而又舒适的园林景观。

8. 成都武侯祠:武侯祠是成都的一处历史名胜,其理水设计以池塘、假山和廊桥为主,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宁静的氛围。

9. 苏州山塘街:山塘街是苏州古城的著名景点,其理水设计以运河为主,融入了传统的街巷建筑和石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水上风景线。

10.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是园内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其理水设计以桥梁为主,桥与湖水相连,形成了一道优美的景观线。

以上是十个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案例,每个案例都展示了园林设计中独特的理水风格和特点,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这些园林通过水景、桥梁、假山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了独特的园林景观,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

建筑设计中水元素的运用

建筑设计中水元素的运用

建筑设计中水元素的运用在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激荡于古人的胸中。

而这么一句充满着儒家思想的名句,更是渗透进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中成为了建筑设计中的主导思想,致使水元素成为中国古典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和核心的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于艺术加工相结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清幽之境,是中国古人最为崇尚和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首屈一指的就是苏州园林(图1)。

水是苏州园林的主要景色,是园林的血液,无水不成景,无水不成园。

园林之水与奔腾的长江之水相比,更能体现其静谧。

水总是占据园林的中心地带,建筑依水而建,山依水而造。

园林中的水,有自然的,也有人工形成的湖、瀑布、喷泉。

水体景观的构成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巧妙的利用自然天然的水景之外,苏州园林最擅长的就是造景。

通过造湖、造河、造江等等方式和手段,让轻柔的水缓缓的围绕着建筑流淌,形成独特的迷雾一般的景象,造就了江南建筑所特有的水韵美感,传递着中国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水元素与建筑的结合,不仅造就了中国南部的一片温柔乡,还造就了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流水别墅(图2)。

流水别墅是著名设计师赖特为考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

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house on the mesa)的梦想,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的和自然山石中。

从外观上看,整个瀑布从建筑的后部流下、溪水从建筑的底部流出直至流走,流动的溪水及瀑布是建筑的一部分,永不停息。

静止的建筑物和流动的瀑布交相呼应,整个建筑充满着流动和跳跃的元素。

除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之外,水元素的结合和运用是最大的亮点和设计理念,正如赖特所起的名字一样——“流水别墅”,它描述了建筑與用地之间的统一和动态的联系,开创了建筑设计中的新纪元。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古代中国,园林建筑是皇帝与贵族展示财富、体现地位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造园技巧的运用是非常精湛的,古代建筑师们善于运用自然的优势,将自然景观和建筑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个龙蟠虎跃、独具韵味的古典园林。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造景手法主要包括山水景观、水景、建筑和植物等方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手法的特点。

一、山水景观山水景观的构造主要是依托于山、水、石、洞、林等自然景观,运用园林建筑奇巧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自然山水的美好景色,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不忘归途。

古代中国的设计师们在造山水景观时,善于运用「比心法」、「半山法」、「山在水中法」、「曲径通幽法」、「水逆山坡法」、「对险峰峦法」等手法,以使园林中的山水景观更具有奇妙的美感。

二、水景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在建造水景方面的技巧也是相当地高超。

古代设计师们善于运用奇怪的建筑形式,将水景与建筑物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古代中国的水景主要包括池泉、瀑布、水幕、流水、喷泉等。

而在造水景的手法上,设计师们更是精于世故,运用巨石、石桥、假山、荷花等,将自然景观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沉浸在这幅美景之中。

三、建筑园林建筑是整个园林的灵魂和核心,同时也是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园林建筑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例如,设计师可以在园林建筑上刻意刻画龙、麒麟、凤凰等神兽,或者将字、诗、画作等文学艺术元素融于建筑设计之中。

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高超建筑技艺和丰富文化内涵。

四、植物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在选植方面也相当讲究。

古代设计师们不仅在造园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植物的功能,而且还要考虑到植物的形态和颜色等因素,以保证植物的全貌与园林的整体设计相得益彰,相互协调。

在盆景和花卉种植方面,中国的造园师们使用了许多技巧和方法,例如在适当的地方种上适合观赏的花卉、栽种适合园林建筑的盆景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一、山水相映: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山水的创造和表现,将山水融入园林中,使山水与建筑、景物相互映衬,形成动静交融的美感。

园林中的水池、湖泊与山石、小山坡等景观相互配合,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意境。

水是园林中重要的元素,通过人工的水景,如喷泉、水帘、小径等,将水景与园林的布局融为一体,使园林具有自然、优雅的氛围。

二、建筑布局: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精巧的建筑布局,不同的建筑形式在园林中互相映衬、烘托。

其中,主要的建筑包括亭台楼阁、廊榭、长廊、宫殿、观景台等。

这些建筑根据地域特点和造园的需要不同,有些建筑作为观景点,有些作为休憩场所,有些作为活动场所。

建筑大多选用精美的木材和石材,有的还有彩绘和雕刻装饰,赋予园林以艺术的美感。

三、景物组合:中国古典园林的景物组合是在整体布局中的相互配合和衬托,使得各个景点相得益彰,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园林中的景物包括树木、花草、湖泊、池塘、假山、花坛、廊桥等,它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主题进行调整和变换,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景物的选择和组合应该注重形式的对比和色彩的协调,以达到景观的美感和和谐。

四、意境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注重通过景观的设计和布局来表达园林主人的意境和情感,使园林具有独特的氛围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山水之境的意境,追求宁静、舒适的环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园林中的山水、建筑、花草等元素的选择和搭配是为了传达园主对自然和人文的理解和喜好,体现出园林的主题和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是山水相映、建筑布局、景物组合和意境营造。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美学的独特见解。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在园林设计及文化内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是自然界的重要资源之一,也可以说是整个园林的灵魂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在设计中注重园内的整体规划,构成了各自特有的水景及造景方式,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窗口,具有不同寻常的浓郁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做一探讨。

一、自然水体的利用中国传统园林注重自然山水,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形成各种水景,并将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有机结合起来,让园林呈现出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协调美。

在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中,均有利用水的痕迹。

群山和湖泊的水系,是白马寺著名“回音山水”园林的主要景观。

造园师以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天然水系作为底蕴,确立了构图和设施基调,以“静心把物象真似,用手将相依连贯”为原则,组织了路、桥、门、洞、亭、台、楼、堤、堰等多种构筑物,并镶嵌了大量雕刻装饰,形成了一正一反、一高一低、一密一疏、一大一小、一湖一山、一开一藏之美感。

二、人工建设的水体人工建设的水体,以喜好为依据,完全是人工凿开的,用土石筑成的池、渠、塘、水道也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景点。

水沟是最基本的一种,用来引水或排水,连结园内其它各种水体或景点。

名胜苑南景的“百泉带激”就利用了汇聚山间溪流的水井,形成了一个个优美的水景点,如五龙峡、鹿桥、一抱湖、三渚,泉池相连,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水景系统。

三、水景的构成方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景的构成方式主要为池、亭、渡、桥、堤、岛、瀑、泉、潭等。

其中,亭在构成水景中占有特殊地位。

中国传统园林亭的形制分为休憩亭和观景亭,前者多为小亭,不设明确的功能,主要用于园中人员休息。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廊、殿、楼,往往也是水景组成的重要部分。

园林建筑以桥、阁、台、亭为主,是由若干水景点组合而成的建筑景点。

如扬州瘦西湖中,廊、亭、轩等与湖中建筑组成一个个美丽的景象;而西湖上、下虹桥、太湖石,则是通过建造衔接陆地景点的各种桥梁而形成的。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之一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之一摘要:简要介绍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景所起到的作用与地位,通过简析中国古典园林在水景上运用的“开合聚放”的形式和手法来认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自然之美、山水之美。

关键词:园林理水水景开合聚放我们常说“山水园林”,在园林景观中有山有水才能充分体现园林景观意境和特点,山石、水体、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三大要素,园林景观中的主要景色也主要由它们来构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园林景观中只要有了水,一切景观都活了起来,可以说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

这足以说明水景在园林中所占的地位。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所说的“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

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

水是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灵魂,在中国造园中,素有“无水不成园”的说法。

水变化不定的形态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为园林景观空间增添了浪漫的色彩和深远的意境。

许多古典庭院以水为主题,如苏州网师园、沧浪亭、拙政园等。

水景丰富了庭院景观,改善了庭院生态环境,并为水生花卉提供了生活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庭院意境。

园林水体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营造园林景观;改善环境,调节小环境中的气候;提供生活用水;提供生产用水;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提供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需的环境;交通运输;汇集、排泄天然雨水;防护、隔离;创造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防灾用水。

在园林景观营建中常见的水景形式按水的状态可分为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两种。

静态水景一般在园林中以片状汇聚的水面,如湖、池等表现。

动态水景是以流动的水为主体,形式上主要有流水、落水和喷水三种,利用水姿、水色、水声来增强其活力和动感、令人振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是独立发展的一套系统,它着重强调对自然山水景观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

对水自然形态的表现,关键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其特征表现的艺术真实,突出“虽为人开,宛若天成”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水景运用纪丽阳内容提要:本文对“水景运用”总体布局,空间组织,植物配置,视觉景观等方面对园林中水景运用进行研究和分析的。

从而使设计师设计出舒适、和谐、健康、自然的园林水景空间。

关键词:园林水景布局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in the use ofWaterscapeJi Li YangSummary:In this paper, “Waterscape use”, the general layout, space,plant configu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visual landscape garden in the Waterscape use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us enabling designers to comfort, harmony, health, natural garden Waterscape space.Key words:garden layout Waterscape绪论水景观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四周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能够丰富水景的设计。

园林中水景观能否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如何在统一中求变化以及丰富空间表达效果等问题上,都需要设计者全面的思考与探讨,这也是由园林水景观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古典园林中水景的设计是现今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

第一章古典园林中水景的产生水景设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其变化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1 水景设计产生的文化背景我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一种园林要素是水景。

古典园林中对于水体的运用可以上溯到周代,周文王所建之灵同中就有一片神奇的水面,名为“灵沼”。

《诗经·大雅》中赞美到:“王在灵沼,于韧鱼跃”,意思是周文王在灵沼,满池的鱼都欢腾跳跃。

从那时起,水就成为园林的内容。

汉代的上林苑中更是池沼遍布。

及后,汉武帝建造的建章宫苑区内人工凿挖十万平方米的太液池以象征北海,内置三山,以至于“一池三山”成为中国山水园的传统程式。

在后来的园林建造中,大者多利用阔大的水面,或将天然水体略加人工,在水面上安排岛屿、布置建筑,增加曲折深远的意境。

小者则造小水池以一勺象征千里江湖,或设溪流蜿蜒以尽山水相依之意趣。

哪一处古典园林没有水呢?无论走进哪个园林,人们只有看到水,才会真正体会到园林之美,灵府才会真正感觉到澄澈清明。

有水,园林就更有生机,有水,园林就更显意境。

园林中的水寄托着我国的基本哲学思想,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古圣先贤,也启发陶冶着我们后来者的心智。

可以说:园不在大,有水则灵。

水是古典园林的灵魂。

第二章古典园林水景的重要性水在构成园林景观时,淡绿透明的水色,简洁平淌的水面是各种园林景物的底色。

园林水体在我国传统上素有给人以明净、清澈、近人、开怀的感受,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是非常重视的。

在我国古代甚至被称之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

2.1 水景的艺术表现形式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景之一,中国古典园林水景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

总的来说,受道家“虚静为本”思想的影响,中国园林的理水,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

我国传统园林用水,以静为主,清·许周生筑园杭州,名‘鉴止水斋’,命意在此,原出我国哲学思想,体现静以悟动之辩证观点。

相对于西方园林丰富充沛的表现,中国造园家追求的是返朴归真、取之于自然。

杭州西湖园林充分集中了中国园林特点之大成,山青水秀,以自然之美取胜,又融人工美于自然美之中,恰到好处,二者相依为命,相得益彰,壮丽无比。

如图(2-1)(2-1)2.2水景设计的作用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

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

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

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古典园林水景运用的方法及特点3.1 水景运用的方法水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之所以占如此重要之地位,不仅因为它是生命之源,也是因为理水手法是我们这个民族一种深层文化的象征。

我国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是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二是隔。

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三是破。

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3.2 水景的空间划分园林中的水面,应当作为“空间”来看待。

园中空间,贵在层次,如何做水面层次?基本上有两种手法,一是做狭,如无锡寄畅园之水池,南北狭长,故在中部半亭处水面狭一下,使水面分成南北两部分;第二种手法是造桥(或筑堤)。

园中之桥,固然为交通之需,但它也是分隔水面空间之物。

用桥分隔水面,使水面有层次感,而且处理得更为含蓄。

如图(3-1)苏州拙政园的松风亭,水池之前有“小飞虹”,是廊桥,将水面分隔,更有空间层次感。

透过廊桥,外面景致虚虚实实,可谓园林之空间艺术。

(3-1)3.3 水景运用的特点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器,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

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她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

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四周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早期水景大多与艺术品相搭配,所以其演变也是传统的、着重观赏的雕塑或神像喷泉、水池,进入与抽象造型相结合的水景,再进入到与四周环境相搭配的水景,以及能够让人亲近接触的亲水性喷泉。

正是水的这些特性,才表达出园林水景的无穷魅力。

作为园林中的独特一景的水景观设计具有了它独特的观赏价值。

第四章园林水景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水是植物营养丰富的栖息地,她能滋养四周的植物、鱼和其它野生物。

大多数水塘和水池可以饲养观赏鱼类,而较大的水池则是野禽的避风港。

鱼类可以自由地生活在溪流和小河中,但溪水和小河更适合植物的生长。

池塘中可以培养出繁茂且风格各异的植物,而在小溪中精心培育的植物则是问心无愧的建筑艺术。

4.1 水边的植物配置无论大小水面的植物配置,与水边的距离一般要求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离栽植,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又需要造就浓密的“垂直绿障”。

如杭州黄龙洞水池南面的山,山脚距水池10余米,山坡陡峻,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一个庞大的“垂直绿面”,高达30余米,而水池宽仅18米,再加上池旁白色的园林建筑衬托,高低对比更加明显。

林中鸟声唧唧,坐临池畔,如入深山老林,使人感到水池空间更为宁静、古拙。

(如图4-1)4.2 水面的植物配置水面全部栽满植物的,多适用小水池,或大水池中较独立的一个局部,在南方的一些自然风景区中,保留了农村田野的风味,(4-1)在水面铺满了绿萍或红萍,如似一块绿色的地毯或红色的平绒布,也是一种野趣;在水面部分栽植水生植物的情况则比较普遍,其配置一定要与水面大小比例、四周景观的视野相协调,尤其不要妨碍倒影产生的效果。

4.3 水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动物是水景规划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水是生命之源,离开了水就意味着失去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因为动物的存在,水景变的更具有灵性,成为园林水景中的又一个闪光点。

第五章古典园林中水景设计在现实中的运用中国传统园林到现代经历了一个重大的转变,首先是私家园林基本已成为过去,而被公共园林及景观环境设计所取代。

园林中的水景也转化为现代水景艺术,被运用于各种公共及私密空间。

在中国,水景最多运用于住宅区园林化室外空间设计,在创作手法上多是相对汲取东西方造园手法与要素,基本上是对古典园林的模仿与微缩;而在西方国家,除了私人拥有的花园水景在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在形式和艺术方面有很大发展之外,公共场所的水景设计更受重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道亮丽风景,融入更多现代设计手法及理念,注重创意与构思,蕴涵了更多人性的、自然的思索。

5.1 现代水景设计与传统水景设计的关系现代水景的设计是对传统园林理水艺术的继承以及现代环境景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庭园水景和公共空间的小品水景两类。

现代水景设计既有对传统理论及方法的继承,也突破了传统理水的形式及内涵,体现出现代环境艺术的成就,体现了现代人的哲理思考、精神状态、生态及人文关注,运用了许多现代技术、材料,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水景形态。

在现代水景设计中,技术的重要性在增加,某种程度上水景是以各种设计及技术手段去体现水的特性,是液态的立体艺术、雕塑艺术,每种水的营造都和建造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例如太阳能喷泉、音控喷泉水景中现代材料不锈钢、玻璃的应用等等。

5.2 水景设计的意念园林水景设计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思想指导水景的设计。

据园林发展的趋势,科学分析水景的设计意念,初级阶段设计意念较为单一,它只是为造景而造景,满足人们单一的视觉追求;而中级阶段的设计开始有一种新的理念,水景开始考虑到作为景观的主导因素,要求满足多方面的功能;水景多体现出人工韵味,水景的维护费用较高,特别是对保持水体清洁不但对方法的合理性,一直素有争议而难于解决。

高级阶段的设计理念是运用园林造景的“构园得体,相地为先”的艺术理论,因地制宜使水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分子,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园林水体给人明净、清澈、近人、开怀的感觉。

总体意念都是好的,进一步满足了现代人们的审美和生活要求。

结束语从园林的设计方案不难看出,水景观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四周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能够丰富水景的设计。

园林中水景观能否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如何在统一中求变化以及丰富空间表达效果等问题上,都需要设计者全面的思考与探讨,这也是由园林水景观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所以说,园林水景观与水景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们耗费精力、气力去追求、探讨的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