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合集下载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零点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

2. 函数的零点定理及应用。

3.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函数的零点定理。

2. 难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函数的零点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零点定理。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方程的解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函数的零点定理及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提供直观的教学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2. 练习题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资源,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3. 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点。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关系;2. 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3. 学会利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解的情况;4. 能够运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关系,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2. 难点:利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解的情况,运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方程与函数之间的关系;2. 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3. 运用实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介绍;2.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与因式分解法;3. 利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解的情况;4.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步骤、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进行设计。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前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方程与函数之间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2. 讲解概念:讲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3.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学习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与因式分解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这两种方法。

4. 利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解的情况:讲解如何利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解的情况,并通过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5.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2. 例题讲解:让学生上台演示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并讲解解题思路。

3. 函数零点判断:让学生通过图形判断给定方程的解的情况。

4. 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并运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找出解决方案。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equation 的根与function 的零点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第一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入方程的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根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引入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零点是使函数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

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化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关系的理解。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理解和运用。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的零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及其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化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理解和运用。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的零点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运用判定定理判断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情况。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

引导学生运用判定定理判断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情况。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化对判定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判定定理的掌握。

第四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求解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求解方法。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根的存在性及个数的能力。

3.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

2. 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

2. 教学难点: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掌握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

3.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的求解,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讲解:介绍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讲解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实践: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求解方程的根等。

5.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根的存在性及个数的能力。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

3. 评价内容:a.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b. 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的应用;c.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a. 学生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的理解程度;b. 学生运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根的存在性及个数的能力;c. 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效果;d.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改进措施:a.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练习;b. 调整教学方法,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c.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实际问题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2. 让学生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2.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2.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讲解概念:介绍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3. 演示求解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过程,让学生了解求解方法。

4. 练习与讲解: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5. 实际问题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实际问题应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其他求解方法,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

2. 探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教案设计-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案设计-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案设计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2. 学会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3. 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使用函数图像来分析方程的根的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2.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联系。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 利用函数图像分析方程的根的情况。

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1. 对方程的根的情况的分析。

2. 利用函数图像分析方程的根的情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回顾方程的解的概念。

b. 引入“方程的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方程的解的关系。

2. 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联系:a. 引导学生观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与对应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b. 通过实验或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联系。

3. 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a. 引导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如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等。

b.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掌握。

4. 利用函数图像分析方程的根的情况:a. 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函数图像。

b.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分析方程的根的情况。

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a. 引导学生运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b.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7. 布置作业:a.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一些巩固所学知识的练习题。

数学《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数学《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数学《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方程的定义,掌握求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函数的零点的概念,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方程与根2. 函数与零点三、教学重难点:1. 方程解法2. 函数的零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互动探究法3. 课堂演示法五、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可以用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1+1=?答案是不是唯一的?讲解方程在数学中的重要性,方程的不等式是数学研究的基础。

2. 方程与根(15分钟)1)引入方程的定义,方程的形式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讲解方程解的唯一性和存在性。

3)引入方程的根的概念,讲解如何将解代入原方程验证。

3. 函数与零点(20分钟)1)讲解函数的定义及函数的图像。

2)引入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3)展示一些函数的图像,并找出它们的零点。

4、应用实例(15分钟)举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比如:一家工厂的生产成本为y = 3x2 + 2x + 12(其中y为成本,x为产量),如果该工厂希望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产量?根据利润的公式L = 10x - y,求得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5、巩固练习(2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方程与根方程的定义方程的形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式和不等式方程解的唯一性和存在性方程的根的概念2. 函数与零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图像函数的零点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讲授法、互动探究法和课堂演示法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方程与根、函数与零点的概念及求解方法,学生能够较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在教学中保持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2. 让学生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并能运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的概念:解、根、重根、复数根等。

2.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3. 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函数在某点的函数值为0的点。

4.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函数的零点个数与方程的根的个数相同。

5. 利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根的概念,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函数的零点的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讲解概念:讲解方程的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解、根、重根、复数根等基本概念。

3. 演示求解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4. 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零点: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零点的性质。

5. 讲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讲解函数的零点个数与方程的根的个数相同这一性质。

6. 运用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利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的方法。

7.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数学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性质解决方程问题的能力。

3. 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2. 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

3.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

2. 教学难点: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探究新知:a) 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发现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

c) 讲解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证明过程。

3. 巩固新知: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运用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解决方程问题的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九、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

2. 教学习题。

3.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十、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45分钟)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例如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

2. 探讨函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条件,引导学生了解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局限性。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八、课后自主学习任务: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方程问题的能力。

3.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

2.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联系。

3. 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方程的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2. 难点: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方程的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联系。

3. 采用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方程的根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联系。

3. 案例分析:给出具体例子,让学生分析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

4. 方法讲解:讲解如何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方程的根。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小组讨论。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2. 学生能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方程的根的问题。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求解方程根的方法。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

2. 相关练习题。

3. 数形结合的图形资料。

十、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2. 利用判别式求解方程的根。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利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3. 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2. 函数的零点的判断方法。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2. 教学难点:函数的零点的判断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函数的零点的判断方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方程的根,从而引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讲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b. 讲解函数的零点的判断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函数的零点的情况。

c. 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3.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理解。

4. 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动画、图表和例题的课件,以便直观展示概念和原理。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针对不同知识点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教学工具:准备白板和标记笔,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和解释。

七、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物理中的振动问题,引入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重要性。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本教案的设计理念是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将数学教学变为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积极体验和应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主要内容是函数零点的概念、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数的零点是其中的一个链接点,从不同的角度,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联系在一起。

本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基本初等函数及其相关性质,具备初步数形结合的能力基础之上,利用函数图象和性质来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掌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学生,他们已经研究了函数的概念,对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图象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与理解。

但是,针对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不久,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观察、归纳能力都还没有很全面,在本节课的研究上还是会遇到较多的困难。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环环紧扣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总结结论,将学生置于主动参与的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根之间的关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断条件。

在过程与方法上,教师将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和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突破口,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以探究的方法发现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而教学难点则是零点存在性的判定条件。

几何法:通过找出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来确定函数的零点。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精选6篇)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精选6篇)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篇1学习目标1.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2. 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定理.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86~ P88,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一元二次方程 +bx+c=0 (a 0)的解法.判别式 = .当 0,方程有两根,为 ;当 0,方程有一根,为 ;当 0,方程无实根.复习2:方程 +bx+c=0 (a 0)的根与二次函数y=ax +bx+c (a 0)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图象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问题:① 方程的解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个交点,坐标为 .② 方程的解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个交点,坐标为 .③ 方程的解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个交点,坐标为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相应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 .你能将结论进一步推广到吗?新知:对于函数,我们把使的实数x叫做函数的零点(zero point).反思:函数的零点、方程的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三者有什么关系?试试:(1)函数的零点为 ;(2)函数的零点为 .小结: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探究任务二:零点存在性定理问题:① 作出的图象,求的值,观察和的符号② 观察下面函数的图象,在区间上零点; 0;在区间上零点; 0;在区间上零点; 0.新知: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使得,这个c也就是方程的根.讨论:零点个数一定是一个吗? 逆定理成立吗?试结合图形来分析.典型例题例1求函数的零点的个数.变式:求函数的零点所在区间.小结:函数零点的求法.① 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②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动手试试练1. 求下列函数的零点:练2. 求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①零点概念;②零点、与x轴交点、方程的根的关系;③零点存在性定理知识拓展图象连续的函数的零点的性质:(1)函数的图象是连续的,当它通过零点时(非偶次零点),函数值变号.推论: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的,且,那么函数在区间上至少有一个零点.(2)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函数值保持同号.学习评价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1. 函数的零点个数为().A. 1B. 2C. 3D. 42.若函数在上连续,且有 .则函数在上().A. 一定没有零点B. 至少有一个零点C. 只有一个零点D. 零点情况不确定3. 函数的零点所在区间为().A. B. C. D.4. 函数的零点为 .5. 若函数为定义域是R的奇函数,且在上有一个零点.则的零点个数为 .课后作业1. 求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并画出它的大致图象.2. 已知函数 .(1)为何值时,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零点;(2)若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在原点右侧,求值.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

第一章:方程的根1.1 定义与性质引入方程的根的概念,解释方程的根是什么。

探讨方程根的性质,如正负性、整数性等。

1.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通过例题演示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3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解释判别式的概念。

引导学生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等。

第二章:函数的零点2.1 定义与性质引入函数的零点的概念,解释函数的零点是什么。

探讨函数零点的性质,如唯一性、存在性等。

2.2 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引导学生理解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如介值定理、单调性定理等。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判定定理判断函数零点存在性。

2.3 函数零点的求解方法介绍求解函数零点的方法,如图像法、代数法、迭代法等。

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求解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步骤。

第三章: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例题展示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

3.2 函数图像与方程根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解释图像与方程根的关系。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从函数图像中找到方程的根。

3.3 函数零点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函数零点的应用,如解方程、求函数值域等。

通过例题展示函数零点的应用。

第四章:实际问题与函数零点4.1 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零点的概念,如物体的运动、经济问题等。

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函数零点的重要性。

4.2 实际问题的建模与求解引导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零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函数零点问题。

4.3 实际问题的拓展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中函数零点的其他应用,如优化问题等。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函数零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章:总结与提高5.1 知识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案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案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能够找到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能够应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内容2.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方程的根:对于方程f(f) = 0,f是方程的根是指当f = f时,方程成立。

•函数的零点:对于函数f(f),f是函数的零点是指当f(f) = 0,即函数在f = f处取得零值。

2.2 方程的根的求解•方程的根的存在性:介绍方程根的存在性判断方法,例如奇偶效应等。

•方程的根的求解方法:介绍常见的求根方法,如因式分解、配方法、公式法等。

•方程根的重数:定义方程根的重数,了解重根的概念。

2.3 函数的零点的求解•函数的零点的求解方法:介绍几种常见的求零点的方法,如图像法、几何意义法、代数法等。

•函数零点的性质:介绍零点的性质,如唯一性、存在性和多个零点等。

3. 教学过程3.1 导入与提问通过展示一道实际问题,引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概念。

3.2 概念讲解分别介绍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并与实际问题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3.3 方程的根的求解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方程根的存在性判断方法和求解方法,并加深对重根概念的理解。

3.4 函数的零点的求解介绍函数零点的求解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熟练运用求零点的方法。

3.5 实际问题的应用通过一个或多个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评价4.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几道练习题,既可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2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作业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前交回,以检验学生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理解情况。

高中数学必修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会函数零点的概念,领会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之间的关系,掌握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二次函数为载体,探究函数零点概念及零点存在性定理。

在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实践能力,并渗透相
关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
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领会函数零点的概念
②领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
③掌握零点存在性定理.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
教学手段:计算机,投影,图表,计算器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
2
观察二次函数223y x x =--的图。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

解释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

通过举例来说明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第二章:方程的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根的定义和性质。

让学生掌握求解方程根的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方程的根的定义和性质。

讲解求解方程根的方法,如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

通过举例来说明方程的根的求解方法。

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方程的根的定义和性质。

让学生完成一些求解方程根的练习题。

第三章:函数的零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和性质。

让学生掌握求解函数零点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和性质。

讲解求解函数零点的方法,如图像法、代数法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

通过举例来说明函数的零点的求解方法。

3.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和性质。

让学生完成一些求解函数零点的练习题。

第四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利用函数的零点来求解方程根的方法。

解释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讲解如何利用函数的零点来求解方程根。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

通过举例来说明如何利用函数的零点来求解方程根。

4.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完成一些利用函数的零点来求解方程根的练习题。

第五章: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2 教学内容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涵盖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相关知识。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求解方程根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

2. 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其应用。

3.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4. 求解方程根的方法。

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联系,求解方程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地展示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求解过程。

3.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方程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方程根的求解的兴趣。

2. 讲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3. 讲解方程根的判别式,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判别式的应用。

4. 讲解求解方程根的方法,如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等。

5.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展示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求解过程。

6. 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2. 实例分析:选取几个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求解方程的根。

3.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方程根与函数零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判别式的应用的理解。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学会运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 能够运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4.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关系。

运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运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本质联系。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关系,传授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应用。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相关概念、例题和讲解过程。

纸质教案: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练习题。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在线练习平台。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讲解概念:讲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

3. 方法讲解:讲解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2. 练习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 总结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应用,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能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关系。

学生能运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能运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方程的根与函
数的零点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题: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能够结合具体方程(如一次函数、二次方程、复合函数……),说明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三者的关系;
(2)、理解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了解图象连续不断的意义及作用;知道定理只是函数存在零点的一个充分条件;了解函数零点可能不止一个;
(3)、能利用函数图象和性质判断某些函数的零点个数,及所在区间;
(4)、体会函数与方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 、思考、分析、猜想,验证的能力,并从中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及函数与方程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掌握零点的概念及零点判断方法;
难点:探究并发现零点存在性定理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 求下列方程的根
(1)、3x +2=0; (2)、0322=--x x ; (3)、062=-+x Inx ;
师生互动:问题1让学生通过自主解前2小题,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根情形。

第3小题学生自主完成遇到困难,合作交流用所学的知识也无法解决 设计意图:问题1(4)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认识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的必要性,同时为后面引出零点存在判定方法埋下伏笔。

问题2:填写下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的关系
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表格,观察并总结数学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有利于学生进行横向、纵向观察得出它们的关系。

并通过上表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方程根的个数是对应函数图像与X 轴交点的个数)。

问题3:完成表格,并观察一元二次方程
)0(02≠=++a c bx ax 的根与相应二函数
)0(2≠++=a c bx ax y 图象与x 轴交点的关系
表达。

设计意图: 采用表格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疏理,从而初步体会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判断相应方程根的存在性和个数,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问题2到问题3创设符合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注重数形结合。

以学生已有的认知为生长点,得到函数零点新知识,使新旧知识顺利的衔接并有机联系起来。

并得到结论: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就是相应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2、建构函数零点概念
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 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等价关系 (1)方程f(x)=0有实数根⇔(2)函数y=f(x)有零点
⇔(3)函数
y=f(x)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
问题4:(1)、函数)3)(2)(1()(-+-=x x x x f 的零点为()
A 、(1,0),(-2,0),(3,0)
B 、1,3
C 、(0,1)(0,-2)(0,3)
D 、1,-2,3
(2)、求函数的零点:32)(-=x x f
师生互动:让学生思考回答,并请两位同学回答。

设计意图: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零点概念问题设置2个问题(1)强调:零点指的是一个实数(2)揭示函数()x f 的零点0x ()00=⇔x f 并把概念
符号化(3)让学生从数与形两个方面去寻找零点,既能让学生巩固零点的概念又经历三个等价的过程,从而很自然得出3个命题的等价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并学会求函数零点的步骤格式。

问题5:(1)、思考现有两组图,哪一组图能说明他的行程一定曾渡河
第一组 第二组
(2)、第一组情况,若将河流抽象成X 轴,前后的两个位置视为A 、B 两点。

请大家用连续不断的曲线画出他的可能路径。

若所画曲线能表示为函数,设A 点的横坐标为a,B 点的横坐标为b,问:函数在区间(a ,b )内一定存在零点么
3、发现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0<•b f a f ,那么,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内有零点,即存在()b a c ,∈使得()0=c f 这个c 也就是方程 ()0=x f 的根。

思考1:你能说出应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应注意哪几个条件
思考2:如何判断闭区间上零点存在且唯一
师生互动:
1)闭区间;
(2)图像连续;(3)端点函数值异号。

注意强调区间中零点不一定唯一。


过观察图(3)(4)完成思考2通过图
(2)B 点的运动让学生明白零点存在
性定理不可逆。

(若函()x f 在()b a ,内
有零点,不一定得出()0)(<•b f a f 的结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分析其中各条件的作用,并通过特殊图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更利于学生理解定理的本质.从而突出本节的重点,突破难点。

思考:当定理增加什么条件时,函数在区间(a,b )上只有一个零点
4、零点存在性定理应用
问题6:求函数f(x)=lnx+2x-6的零点的个数
思考:试判断这个函数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

师生互动:计算器列表找出大概的区间,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判断零点存在且唯一。

设计意图: 本道例题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及函数图象和函数基本性质(特别是函数单调性)在确定零点 中的作用,学生用计算器得出大致区间,既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也为下节课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做好准备,思考
题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判断零点存在,用单调性证明零点唯一。

四、归纳小结
1、函数零点的概念;
2、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等价关系;
3、函数的零点判断方法:(1)、方程法;(2)、图像法;(3)、定理法;
4、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
5、体会函数与方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