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帝王陵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帝王陵概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我们熟悉的名句,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作者高歌吟诵了历史上五位著名的帝王,而他们中有三位都是在陕西长大成人、建功立业,并且最终在陕西黄土大地宽广浑厚的胸怀中,找到了自己永远的归宿。“俱往矣”,数千年历史的风云叱咤,为陕西留下了七、八十座帝王陵墓,占全国现存帝王陵的近乎一半。

一、陕西古代帝王陵的数量与规模

陕西的古代帝王陵,民间有“七十二陵”之说。有关部门和专家们认为,除中华民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陵外,经田野调查能基本确定的有39座,即春秋战国时代的秦景公、秦惠文王、秦悼武王3陵;秦朝秦始皇、秦二世2陵;西汉11陵;十六国至北朝时前秦苻坚、大夏赫连勃勃、西魏元宝炬、北周武帝宇文邕各1陵;隋代文帝杨坚1陵;唐18陵。还有虽未确定墓冢,但经多方面考察确认应葬在陕西的,有西周13位帝王中的7位;秦19位先公、3位先王;后秦1位、北魏1位、西魏1位、北齐2位、北周4位;隋1位,共计39位。以上合计79座帝王陵。其中,已正式发掘或局部试掘的有春秋战国时期秦雍城秦公陵区;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铜车马坑;西汉杜陵陵园遗址、阳陵阙址、丛葬坑;北周孝陵;唐代的乾陵羡道、三出阙遗址,让皇帝惠陵、靖陵地宫等。

陕西的帝王陵不仅数量浩繁无可比拟,而且有着光耀千秋、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所以,它们都是陕西引以为傲的宝贵文化财富,同时也是中国震撼世界的民族瑰宝。

不论中外,帝王陵都是古代最重要的国家工程项目,在中国,秦始皇活着时就开始修建陵墓,并且动员了多达七十万人的惊人规模;西汉时明确规定,帝陵从新皇帝登基的

第二年就开始建设,耗用国家每年财政预算的三分之一。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他的茂陵就修建了整整五十三年。到晚年他人还健在,但茂陵内却已塞得满满的,再也放不进去任何陪葬品。由于古代陕西长期作为中国政治中心,所以陕西的帝陵一般都是所属时代最重大的工程项目。

从规模上讲,陕西帝陵很多都属于特大型的,其中如秦始皇陵陵区占地54平方公里;汉陵一般都在十多平方公里以上,至于唐昭陵陵区范围更广达200平方公里,不但在中国绝对第一,即使在全世界也难寻其俦。正因为陕西的帝陵如此重要,所以经国内外历届评定,陕西众多帝陵中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34陵)、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都居全国第一。

从陕西古代帝陵的分布看,其绝大多数位于关中,主要围绕着古都西安;在关中又主要分布在渭北,著名的西汉九陵、唐十八陵都是如此。

综上,我们完全可以说,古代帝陵的价值意义,既体现了国家的最大投入,也代表整个国家的最高水平。这种水平不仅是技术方面的,而且也是精神文化方面的。所以,对帝陵的评价往往就是对王朝的评价、对帝王的评价,有什么样的王朝和帝王,才能有什么样的帝陵,帝陵就是王朝的一面镜子、一扇窗口。由于陕西的帝陵绝大多数尚未发掘,陵内情况不明,所以成为众说纷纭的巨大谜团,这就更为陕西帝陵增添了强烈的神秘色彩,也增加了其对外界的吸引力。

二、帝陵的选址、设计过程和营建过程

帝陵建设一般是由皇亲国戚或朝廷重臣领衔挂帅,并由最优秀的建筑师、礼仪专家、艺术家和堪舆师(风水专家)团队负责选址和工程设计的。选址是最优先考虑的项目,并且是重中之重。其过程非常漫长、复杂,选择的重点当然首先是风水,即地理、地质、

土壤、水文等方面的因素,但同时也须考虑陵址对国家、对民族的长远影响,以及对政治、军事、交通的多重影响。这样的选址体现的已不仅是个人智慧与能力,而且是民族的大智慧与国家的大智慧,大的帝王陵都已成为包括风水在内的规划、建设典范,具有教科书甚或里程碑般的意义。其中乾

唐十八陵中有14座是“依山为陵”,这一数字和比例超过任何其他帝陵组群,这里有其特殊的原因。从整个唐朝其他方面的情况看,唐朝所有的大项目,除了实际的功能需求外,还有着占很大比重的精神需求,如长安城的宏大规模、城中极为宽阔的马路等,都不是单纯的功能需求能解释的。像帝王陵这样的实际功能与精神需求并重的特殊项目,更是有着超乎比例的精神因素。依山而建的帝陵,巍峨的山丘就是墓冢,高耸的山梁就是神道,其俯览大地、傲指苍穹的“高山仰止”的雄强气势,是人工所筑、最多几十米高的土筑陵丘所望尘莫及的。按照唐朝的时代气息和唐人的精神风貌,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帝王们以大山为陵而不是筑小丘为冢,要的就是一种理想境界、一种恢弘气势,这比单纯建一个死后的栖息之所更重要。这些王陵所凝聚的“精”、“气”、“神”不会随风而逝,反而在漫长岁月的延宕中固化为一种历史的永恒。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前,一大批时代杰出人物的墓葬,形成古代历史上最密集最有影响的中华英魂安葬区,更使人感到有一股浩然正气直冲苍穹,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令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寄托无限的景仰和怀念。从这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主导帝陵建设的,首先就是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汉唐时代气壮山河的帝陵,就是气壮山河的汉唐文化的产物,没有汉唐文化,就很难有汉唐帝陵。

在古代,修建帝陵,除了为死后的帝王建栖身之所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修建帝王陵来保持原有的政治权威,并且要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秦始皇在选择自己的帝号时,除了要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择出“皇帝”二字外,特意又在前边加了一个“始”字,即从他

开始,要二世、三世一直传下去,直到千世、万世,永远无穷。其陵墓称始皇帝陵,就是这种传之永恒的心态的流露。

总之,帝陵是在一种特定的思想文化与精神追求指导下建成的特殊工程项目,不能用一般的工程项目简单去类比。

三、陕西帝陵的一般状况

陕西帝陵的一般状况,分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

地上部分,早期如西周到战国早期是“不封不树”,即地面没有陵丘封土和树木,但应有供祭祀的寝殿之类建筑,因为年代久远,现地面已很难找到痕迹;到战国后期,陵寝开始有了封土堆。到秦始皇时,出现空前绝后的巨大封土陵丘,高达50丈,至今残高仍有76米。秦始皇陵建有巨大的陵园,分为内外两区,因建筑众多而占地广阔,所以又称“城”。唐代帝陵的规制基本模仿首都长安,以乾陵为最典型,有内城、外城之分。

帝陵陵园内有多种功能性建筑,包括寝殿、献殿、阙、宫墙等;到西汉时,这种形制进一步明确,而且开始在陵园以外建设陵邑。现汉阳陵南阙遗址已经发掘,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蔚为壮观;而阳陵献殿为正方形攒尖顶建筑,中心有一圆形巨石,上刻十字纹,是中心脊柱的基础。

到西汉武帝时,在陪葬墓前首次出现石刻,即著名的茂陵石刻,但那时在帝陵前尚无石刻;秦始皇陵有“收天下之兵”而铸成的巨大铜人,号12金人;汉武帝时又铸铜人,至曹魏时迁往洛阳,但到长安以东“重不可致”,遗弃于野,因此该地直到唐时仍名“铜人原”,著名诗人李贺有《金铜仙人辞汉歌》专咏此事。

直接置石刻于帝陵前,是魏晋以后的事。现有西魏文帝等帝陵前的石刻存世。

从唐代开始,帝陵前甚至陪葬墓前置石刻,已成为定制或惯例,而其中以乾陵石刻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