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2022年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学案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习目标】1.说出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2.理解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培育地理认知力放映图片,“它”是谁?请同学们为它制作一张简易身份证追溯“它奋斗的一生”(它的进化史)二.合作学习,培育地理实践力请同学们以两人一组的合作方式,以地质年月中的“代”为时间单位,参考教材P66图,地图册P24,可以用时间轴或树状图等形式绘制生物进展的主要大事图。
三.探究学习,培育综合思维力量材料1:陨石:恐龙灭亡的证据(教材P68)材料2: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1.读材料1,简述陨石与恐龙灭亡之间的关系,可用关系链的方式说明。
2. 读材料2,分析出恐龙灭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四.探究学习,树立人地协调观念1.呈现人类进化的图片,“他”是谁?他与它有何区分?2.他经受了哪些不同的进展阶段?3.各自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4.填写“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因果联系图,并指出是哪些地理要素发生了变化五.小组争辩,内化人地协调观念读“可怕的全球变暖图”,针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各种自然和社会问题,人类该咋办?分小组争辩:我是同学:我是企业家:我是农夫:我代表政府:【基础练习】生物是在地球进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受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亡。
据此回答1~2题。
1.大量无脊椎动物消灭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A.元古代B.太古代C.古生代寒武纪D.中生代侏罗纪2.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C.太古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姓名:诞生年月:【实战真题】读“生物消灭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
完成35、36题。
35.在地质历史时期,消灭最早的是()A.蓝藻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36.地球上生物消灭后()A.O2的含量上升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课后巩固】—、选择题1.地质史上的生物演化、生物灭亡和今日的人类活动能够说明:①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化的影响②整体环境演化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③生物演化有其规律性,与整体环境演化无必定联系④某种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不行能影响整体环境演化,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在生命消灭以前,地球表层的进展主要是A.物理演化过程B.化学演化过程C.生物演化过程D.有机演化过程3.某校争辩性学习小组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争辩,认为最可能导致中生代末期恐龙灭亡的缘由是A.环境变迁B.陆地消逝C.环境污染D.生物进化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挨次的排列,正确的是①陆上孢子植物时代②被子植物时代③裸子植物时代④海生藻类时代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①→③→②D.③→②→①→④5.在古生代末期,全部灭亡的生物是A.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B.海生无脊椎和爬行类动物C.原始鱼类和海生无脊椎动物D.海生藻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6.大气中臭氧总量削减的人为缘由是A.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氟氯烃化合物含量增加C.硫氧化物增多D.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二、综合题7.读“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图”,回答问题。
高一地理湘教版第三章第一节教学设计2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5.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如户外徒步、环境保护志愿者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地理实践能力。,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此外,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兴趣。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如何分析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分析环境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PPT、实物、图表等形式,详细讲解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
-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如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水文的影响等。
针对高一地理湘教版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环境变迁的概念相对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此外,学生对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看,高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环境变迁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生动的案例、形象的图表和具体的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3章第1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2.通过描述南北方聚落形态与交通布局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扬州兴衰与交通运输布局及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探究地理事像形成的过程和原因的能力。
重难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模式情境导入、互动探究、观察分析教学内容和过程:1:概念解读及铺垫理清相关概念:交通运输、聚落相关问题:①什么是交通运输?②交通运输的对象是什么?③什么是聚落?有哪些形式?④交通运输的布局和变化对聚落有何影响?单刀直入,解读概念,为理解“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的关系”做铺垫,并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2:交通布局影响城市的分布材料:韶关市主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南方内河航线主要城市分布图问题:①韶关市地理区位有何特征?②南方内河航线主要城市分布有何特征?③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从身边的案例入手,通过分析韶关地理区位、南方城市分布特点,理解交通影响城市分布。
结论:①河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口容易发展成城市②南方城市多沿河布局,北方城市多沿铁路、公路线布局③交通布局与聚落形成的关系:交通便利→客流、物流量大→利于发展商业贸易→居民点→聚落小组讨论回答3:交通运输布局及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表述:古代①南方城市空间形态②北方城市空间形态。
教师补充: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呈现的“星状”城市形态。
结论:不同时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承接南方城镇的布局,启发南方城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引出北方城市空间形态。
此部分在必修一第四章已提及过,由学生发言表达。
韶关为例分析交通布局及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要点:①韶关市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什么变化?②韶关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什么变化?③两者存在什么联系?结合实例分析学生小组探究:用发展的视角,以扬州为例分析,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点拨要点:①扬州市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扬州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③“繁荣-衰落-重焕青春”的经历与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作为补充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能独立分析地理事项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1湘教版必修1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题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时共 1 课时本节第 1课时选用教材湘教版知识模块必修一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顺序。
2.了解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威胁。
过程与方法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重点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难点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关键教学方法及课前准备教学流程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导入:第二章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物质循环、大气的三圈环流、水循环、洋流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它们体现了某种单一地理要素的运动变化规律,地理环境就是由这许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
包括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生物。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但也存在着差异。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究竟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呢?【板书】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讲解】纵观地理环境的演化历程,不难发现,在地球上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地球演化的历史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阅读分析】阅读课本P66《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分析回答:生物的进化对地理环境演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总结归纳】(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课堂练习
5.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量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D)
A.② B.③ C.④ D.⑤
6.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 B )
A.物理演化 B.化学演化 C.大气演化 D.生物演化
二、物种斗争说 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 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 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 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三、大陆漂移说 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 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 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 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六、酸雨说 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 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 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 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
孕育
改造
活动:请你谈谈人与环境是什么关系。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堂练习
1.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对气候产生影响的是( A )
①围湖造田 ②开垦草原种植小麦 ③利用太阳 能取暖 ④利用天然湖泊发展淡水渔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
最准确的说法是( D )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 C、水的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能发生了变化
自然环境:小片陆地散 生物进化:最低等原始
布于海洋中,火山活动频 生命体。 繁。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元古代
自然环境:大部分为海
洋,陆地面积增大剧烈。
高中地理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过程、环境变迁对生物的影响。
2.理解生物进化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探究其他自然要素(如地貌、水文、气候、土壤)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①________演化过程。
(2)生命出现后,②________进化即③________演化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
时期灭绝物种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④____________动物种类灭绝;原始鱼类和古老的⑤__________全部灭绝;⑥______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⑦________全部灭绝;海洋中50%以上的⑧____________动物种类灭绝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因素的特点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⑨________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⑩____________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使地理环境产生显著变化⎩⎪⎨⎪⎧原因:对⑪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程度: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行为:大量燃烧化石燃料、⑫等结果:⑬、臭氧层破坏等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有利通过⑭____________和⑮____________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社会不利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启示尊重和顺应⑯____________,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⑰____________的关系探究点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探究材料】猛犸是鞑靼语“地下居住者”的意思,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
与现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而是生活在北方严寒气候地区的一种古哺乳动物。
高中地理《第三章 第1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课堂教学导学案1.地球表层演化由化学演化进入到以有机演化为主的进程时()A.生命已经出现B.地球内部开始分层C.恐龙开始出现D.环境污染日益加剧2.下列植物进化由低级到高级排序正确的是()A.藻类植物—被子植物—孢子植物—裸子植物B.藻类植物—裸子植物—孢子植物—被子植物C.藻类植物—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D.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与其他地理要素的最显著的特点。
B.人类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C.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扰动强度和幅度,已达到了可与自然扰动相类似甚至更强的程度D.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自然环境的破坏4.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特殊作用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C.生物制约着地理环境D.动物的迁移作用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B.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C.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D.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6.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有象、水牛和竹等。
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7.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生代第三纪出现了人类B.中生代侏罗纪是恐龙繁盛时期C.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D.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即成为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
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人类活动尊重和顺应了自然规律的是()A.内蒙古草原退牧还林B.黄土高原上植树种草C.撒哈拉沙漠南部草原区开垦成耕地D.亚马孙平原的大量热带森林遭砍伐9.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A.改善长江中上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B.减轻鄱阳湖等湖泊的泥沙淤积C.有利于珍稀水生生物的繁殖D.改善中下游长江洪水期水质活动:读教材图3-2 回答。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优质课件)(共44张PPT)
三、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人类是地理环境的特殊地理要素。
1.自然地理环境 即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 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 的有机整体。
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
活动:请你谈谈人与环境是什么关系。 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产物 ,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 人类能够有意识地 适应 和 改造 自然,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愈来愈大 。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过程、环境变迁对生物的影响。 2.理解生物进化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人类活动对环 境的影响。 3.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探究其他自然要素 (如地貌、水文、气候、土壤)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关系
三叶虫化石
古 生 代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海洋中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珊 瑚等,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后期鱼类演化为两栖类。陆 地出现了大片植物,蕨类植物繁生。此时代,地壳活动剧烈、陆地 面积大大增加,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
中 生 代
生物变化很大,爬行动物盛行,各种恐龙繁生,出现了始 祖鸟。本时代中期裸子植物出现。
3.如何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尊重自然规律
人类活动遵循自然规律
人地和谐
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
人地矛盾
►防止过度开发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1、下图中四组箭头反映了人与环境关系的几个过程。据 此完成(1)~(2)题。
(1)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图
冰河时代的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猛犸象曾是石 器时代人类的重要狩猎对象。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与现 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科学家认为,地球上 的猛犸象灭绝,是因为冰期结束导致突如其来的气候变 化。也有人认为和人类捕杀有关。
高一地理湘教版第三章第一节教学设计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2.思维能力:学生在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方面,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3.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不足,教学中需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念,提高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深入学习方面,学生们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此外,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因此,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设计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验证理论知识。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变迁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好奇心。
-基础知识讲授:系统讲解自然地理要素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环境变迁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选择典型环境变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成因、过程和影响。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4.合作意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需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利于共同探讨环境变迁问题。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其责任感,使其形成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习目标定位] 1.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顺序。
2.了解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生存的威胁。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理解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物种衰退和灭绝的原因: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2)两次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
(2)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并能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1)原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2)实例: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导致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2)不利影响: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3)启示: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思考1.生物灭绝说明了什么?答案在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导致了某些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
生物灭绝说明了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扰动强度和幅度,已超过自然扰动的程度。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案这种说法不对。
科学家们认为,在10年和100年的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扰动强度和幅度,已达到了可与自然扰动相类似甚至更强的程度。
但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的作用还相对较小。
探究点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探究活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
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1节自然地理要素转变与环境变迁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转变与环境变迁课程标准目标指南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学习要点:1.了解地质历史上环境变迁导致的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探究问题:1.生物发展阶段与地质时期的对应关系。
2.生物灭绝说明了什么?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物种衰退和灭绝的缘故:无益于__________的环境转变。
(2时期全部灭绝部分灭绝古生代末期______________ ________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中生代末期______ 海洋中50%以上的____________种类预习交流地质进展史分为哪几个代?爬行动物时期是指哪个代?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地理______的产物,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人类能够成心识地适应和______自然,并能成心识地提高这种______和______的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转变(1)缘故:人类对__________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2)实例:大量燃烧______燃料、砍伐丛林等,造成全世界平均气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1)有利阻碍:通过社会进展和__________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2)不利阻碍: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类______,乃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3)启发:尊重和顺应__________,避免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和谐社会经济建设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
预习交流若让你调查某工矿企业对环境的阻碍,你应从哪几方面入手?答案:一、1.化学生物2.(1)生物生存(2)原始鱼类、古老两栖类60% 恐龙无脊椎动物预习交流:提示:地质进展史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
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进化和环境演变历史;2.识记地质历史年代表;【教学重难点】1.地质历史年代以及生物进化和环境变迁;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新课讲授】★知识点: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①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细胞生物;②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③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①地质历史时期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的原因: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②两次全球性的生物灭绝:☆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并能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
◆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①原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②实例: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导致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有利方面: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②不利方面: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例1: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
据此回答1~2题。
1.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D.6亿年前亿年前C.0.72.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C.古生代寒武纪◎解析:1.B 2.B 特殊时期的物种变化:20亿年前,原核细胞生物演化;14亿年前,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全部灭古生代末期,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亡;中生代末期,恐龙全部灭亡。
●例2: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3~5题。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物出现前: 生物出现后:
化学演化(无机演化) 生物演化(有机演化)
活动:生物演化历程(填表)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农业活动
工业活动
工程建设
1、原因:
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2、危害: A 、增加皮肤癌,主要是黑色素癌; B 、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C 、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1)危害人体健康
2)破坏生态环境 和工农业生产 A 、农产品减少及其品质下降, B 、减少渔业产量,
C 、使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3、措施:
全球合作保护
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湘教版必修一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学案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习目标:1.理解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掌握不同地质时代相应的生物发展阶段 2.辩证的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学习重点: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人类活动与环境的作用学习难点: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课前预习: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2.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3.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4.人类活动与环境的作用学法指导: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阅读P66正文,完成:1.自然地理环境(即地球表层)各要素在长期的演变历史中,彼此之间构成了、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内的变化,都可能会对产生深远的影响。
2.了解地球表层的发展过程在生命出现前后的变化。
3.阅读P66正文及阅读内容,总结生物的进化对地理环境演化产生怎样的影响?(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的演化为什么具有重要意义?(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为什么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3)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4.读图图3—1“生物进化环境演变图”,了解以下问题并完成P67活动(1)地球表层的演变可分为哪几个地质时代?(2)古生代的生物进化和环境演变各有什么特点?(3)中生代、新生代在地理环境变迁和生物发展上各有什么主要特征?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阅读P68正文)1.了解在地质历史时期,导致大量生物物种衰退和灭绝的原因是什么?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是在什么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造成哪些生物灭绝?3. 阅读教材“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并收集资料,完成P68活动三、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了解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角色。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变化。
3.总结:人类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双重作用。
课后练习:1.在生命出现以前,地表的发展主要是A.生物演化过程B.化学演化过程C.物理演化过程D.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2.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孕育于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海洋3.地球上的人类形成于A.古生代 B.中生代 C.第三纪 D.第四纪4.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是A.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B.元古代末期和古生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5.气候研究表明,近若干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①太阳辐射呈愈来愈强的趋势②全球人口日益增多,工业和交通日趋发达,工矿企业、家庭炉灶、各种机动车辆所排放的废热直接使全球气温升高③人类燃烧化石燃料④人类大量砍伐森林⑤各种制冷家电将热量排入大气中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③③⑤6.能够促进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的是A.无机物 B.人类活动 C.绿色植物 D.动物7.恐龙灭绝于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代8.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B.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会越来越小C.人类大规模燃烧化石燃料,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D.产业革命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大于产业革命前9.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排水不合理,会导致农田A.遭受水蚀 B.沙漠化 C.盐渍化 D.受到污染。
湘教版必修一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件
要素变化对环境变迁的影响
80%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土地退化,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和 农业生产。
100%
气候变化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极 端天气事件等环境问题。
80%
水文变化
水循环的改变会影响水资源分布 和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或洪涝 灾害。
相互制约
各要素的发展变化会受到其他要素的 制约,如气候的变化会影响土壤的性 质和分布,而土壤的性质又会影响植 被的生长和分布。
要素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平衡
自然地理要素的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 样性。例如,丰富的植被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给各种动物 。
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环境的变化,如气候变化会导致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
03
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变化的类型
01
02
03
04
气候变化
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气候 要素的变化。
地质变化
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 动等地质现象的变化。
水文变化
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 文要素的变化。
生物变化
包括物种分布、种群数量、生 态系统结构等生物群落的变化 。
变化的原因
自然因素
包括地球内部力量如板块运动、火山活动等,以及外部力量如太阳辐射、气候 系统变化等。
湘教版必修一3.1自然地理要 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 • 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 环境变迁的历程 •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两个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沿时间轴线,从地质历史发展角度来分析气候对于水圈、岩石 圈、生物圈的影响。 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科以不断改造,并且 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第二,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分析气候对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影响。 提示: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考虑气候的的干湿变化对陆地蒸发、植物蒸 腾、大气输送、河流径流量等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质循环的影响:主要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物分布的影响:主要是对植物的影响,表现为气候通过热 量、水分、光照等对影响植物分布。 板书设计
冰期。这种冰期曾经有过三次,即前寒武晚期、石炭-二叠纪和第四 纪。第四纪冰期来临的时候,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10℃~ 15℃,全球有1/3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5200万平方千 米,冰厚有1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130米。第四纪冰期又分4个冰期和 3个间冰期。间冰期时,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大地又恢复了生机。 问题:气候的这种变化,会对地球上的水循环、地质循环和生物的分布 产生什么影响? 思路:
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改变大气和地表的温度,从而影响气候。 大气与下垫面之间相互影响。 人类既通过大气及下垫面影响气候,同时又直接与气候相互影响。 ————由上可知:气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气候寒冷的大规模冰川活动的时期,称为
3.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教学目的]:
1、 了解地理环境组成以成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 2、 气候形成因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分析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 气候形成因子对气候的影响 2、 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讲授过程]:
3、 下垫面因素: (1)海陆差异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气候 大
大
7
1
海洋性气候 小小8 Nhomakorabea2
海陆水分条件对降水的影响: 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且降水全年分布不均 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多且全年分布均匀 (2)洋流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 暖流:增温增湿 (3)地形的影响: 海拔的影响: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阴阳坡的影响:阴坡蒸发少,湿润;阳坡蒸发多,干旱。 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其它因素的影响:
1、 太阳辐射(影响气候最基本的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不同,太阳高度不一样形成热量的地区差异——五带
终年高温
热带
终年严寒 终年严寒
寒带 寒带 温带 温带 亚寒带(冬季严寒漫长,暖季短促) 温带(冬暖夏热) 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暖) 亚寒带(冬季严寒漫长,暖季短促) 温带(冬暖夏热) 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暖)
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 例:“雪后寒”“南极洲形成世界极端最低气温的原因”
4、人类活动与气候 (1)释放废热: 矿物燃料的使用——热能 电气设施——热能 (2)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使大气污染加重,导致气候变 化(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
(3)人类设法改变地面状况,进而改造和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 例:“人工造林”与“滥伐森林”对气候的不同影响 交代:当前人类改造气候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人工造林
教后感:
[导入]前面学习了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我们知道三大循 环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使整个地 理环境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一、地理环境的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 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 境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部分人工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 ————————本节即以气候为例,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 系。 二、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根据气候与天气的对比]得出其定义: 1、气候的定义:一个地区长时期内的大气的一般状况,是该经常性天 气的综合表现。 2、影响气候的因素:
[过渡]各纬度的热量分配不均造成大气环流,而大气环流又促进了 高低纬、海陆间的热量和水分的交换,因此大气环流也是影响气候的重 要因素。
2、 大气环流(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环流条件,气候各不相同,例如:北纬30度亚欧大陆东西岸 的气候形成就是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形成的。
[问题]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和水分来自?地面 故不同的地面状况会形成不同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