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鉴赏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赏析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赏析简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又名《岳阳楼》。
它写的是杜甫和当时的官员裴迪一同登上岳阳楼,在楼上欣赏美景之余,感慨恢宏壮丽的大自然和人类的命运。
该诗以巨大的形象和深刻的哲理融合了杜甫深邃的思想和诗歌才能,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诗歌赏析前两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两句诗是杜甫对岳阳楼所在地区的简短描绘。
第一句“岱宗夫如何”是指太山的祖庭,说明了杜甫此刻所在的地方离太山不远;第二句“齐鲁青未了”则是描述半山腰和山顶的景色,其中“齐鲁”泛指整个山东的山水,意思是说山色青色一直延伸到了岳阳楼的脚下。
中间四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轮台九重一叠雪,淮阴市井数归宿。
这四句诗常用来描写自然之美。
第一句“造化钟神秀”描述的是自然景观的美丽,人类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之情。
诗人称道自然景观非凡的仙颜,直抒胸臆之感。
第二句“阴阳割昏晓”是指白昼和黑夜交替的现象,这句诗在写景中也起了转折、铺垫下一句的作用。
第三句“轮台九重一叠雪”,“轮台”是岳阳楼的别称,“九重一叠雪”形容岳阳楼的楼层,因为楼高九重,每层彼此错落叠加,就像是压满积雪的楼层。
第四句“淮阴市井数归宿”是说即便大自然、山水、风景再美,生活仍然是必须面对的。
这里引用的是“淮阴市井”,可以看出杜甫写作时所处的现实环境。
后两句瑶池阙里无垠楼,山头风景美人愁。
这两句诗是对大自然之美的又一种描绘。
杜甫用过去时态出发,将描绘转向个体的内心。
第一句“瑶池阙里无垠楼”又以丰盈的构想,借天上道场与下界存在而富于生命联系的象征物,勾勒了山上建筑的无限和高峻。
第二句“山头风景美人愁”是通过“美人愁”的细节展现出个体与大自然的对决: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对其有所思考和忧虑。
诗歌意义“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写的是杜甫爱国主义思想。
岳阳楼作为后世如梦如幻的美景,诗歌借此作为故事发布的背景,到达了表现儒家观点的目的。
杜甫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思想家。
岳阳楼诗歌鉴赏
岳阳楼诗歌鉴赏《登岳阳楼》唐朝·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题岳阳楼》唐朝·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朝·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宋朝·黄庭坚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卖花声·题岳阳楼》宋朝·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柳梢青·岳阳楼》宋朝·戴复古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唐朝·杜甫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岳阳楼》唐朝·元稹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己酉中秋之夕与任才仲醉於岳阳楼上明年十一》宋朝·陈与义去年中秋洞庭野,寒瑶万顷兼天泻。
岳阳楼上两幅巾,月入栏干影潇洒。
世间此影谁能孤,狂如我友人所无。
一梦经年无续处,道州还见倚楼图。
《登岳阳楼题-三秋图》近现代·老舍天上一轮月,亭前双桂花。
香风随我去,一路到长沙。
《登岳阳楼·不作苍茫去》宋朝·萧德藻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知人论世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 到达岳阳。从“岸风翻夕浪,舟雪酒寒灯”(《泊 岳阳城下》)看,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杜甫曾两次 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 到达岳阳之初,另一次是跟岳州太守一同去的, 也写了诗,诗题是《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从诗 中“春泥百草生”句看,时间是第二年春天,因 系应酬之作,不如这一首有名。此诗为诗人晚年 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 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 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写作背景】 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 好友李白、房、郑虔、高适、 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 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 “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 (《去蜀》)的生活刚刚结束, 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逆 料……
【全诗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 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 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 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 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 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 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景 世的博
无垠,烟波
浩淼
大胸襟
• 诗人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 至乾坤;诗人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 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 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 诗的颔联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 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 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 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 真地描画出来了。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 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 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观沧海》)自然,诗人此 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岳阳楼》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鉴赏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古诗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翻译赏析
古诗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翻译赏析《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前言】《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临岳阳楼时写下的一首诗作。
在这首诗中洞庭湖之景气势澎湃,诗人以徐稚自比,更将裴使君比作陈蕃,表达了诗人对裴使君礼贤下士的赞美之情。
【翻译】云雾跟宽阔的湖面融为一体,傍晚落日照耀着独自耸立的高楼。
主人待我就像当年陈蕃对徐孺子的礼仪一样,徐孺下陈蕃之榻。
那么我就只有勉力赋诗,来唱和才如谢眺一样的主人。
岸边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一丛丛梅花正盛开,但春天已然来到,百草正待破土而出。
我要违背渔夫劝我归隐,随波逐流的告诫,从今以后我要向大鹏一样向南高飞。
【鉴赏】首联描写与洞庭湖阔大之景,次联“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写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
谢宣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眺。
他文章清丽,擅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
杜甫在此处,把裴使君比为谢眺,甚为赞誉。
“诗接”一语杜甫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
裴使君如此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
此时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动。
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说,也是十分高兴的。
当看到饥寒交迫的老友,如此落寞,给以温暖的款待是必然的。
故杜甫在岳阳时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
故有“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的诗唏。
最后两句,历来见仁见智。
对“渔父问”的典故,凡读过《屈原列传》的人都会记得渔父劝说屈原“与世推移”“随其流扬其波”的话。
那么,杜甫用此典其意何在呢?“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是称赞裴使君的,这应该没有疑义。
称赞的原因,我想绝不只是场面上的客套。
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裴使君款待了杜甫,且陪杜甫(不是杜甫陪裴使君)登楼远眺。
但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口不对心地妄加颂辞,恐怕不是杜甫一贯的为人处事的风格。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登岳阳楼二首宋代: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译文: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以东长江以西,落日缓缓下沉,无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一动不动。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登临的地方是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湖光山色中一直到暮色。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跋涉万里来此还要登高望远,三年辗转历尽危难还要独登高楼。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晴空万里,湖面风平浪静,天空倒映在平湖中,行驶的帆船和大雁好似都漂浮在空中。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晚秋后异乡旅人登楼望景,落日缓缓落在君山之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向北看只见稀疏的白色枯草,向南望则看见枫叶红艳似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一路只顾观赏风景很少留神思考,结果到了巴陵还未作出好的诗篇。
注释: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jīng)不动夕阳迟。
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xǐ)倚(yǐ)湖山欲暮时。
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朝代:唐代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一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一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赏析一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岳阳楼》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鉴赏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登岳阳楼、 与夏十二登、 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新城道中、旅夜书怀、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注】同样是杜甫晚年漂泊到岳阳时,登临岳 阳楼时所作。诗题为《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其实是杜甫到岳阳后受到裴使君的款待,裴使 君与他一起登上岳阳楼。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 云雾跟宽阔的湖面融为一体,傍晚落日照耀着独自耸立 的高楼。 主人待我就像当年陈蕃对徐孺子的礼仪一样,徐孺下陈 蕃之榻。那么我就只有勉力赋诗,来唱和才如谢眺一样 的主人。 岸边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一丛丛梅花正盛开,但春天 已然来到,百草正待破土而出。 我要违背渔夫劝我归隐,随波逐流的告诫,从今以后我 要向大鹏一样向南高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
品诗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 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精字品析
坼: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 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 上。这两个字用的极富动态感,自然贴 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把洞庭湖浩 翰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特别逼真地 描画出来了,景色宏伟奇丽,意境阔大。 这两句彰显了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 阔
泊岳阳楼下①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①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 湖北初到岳阳所作(768年,作者于此大约 两年左右后病逝于湘江孤舟之上),是逢 国破家衰时流亡之作。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尾联鉴赏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尾联鉴赏一、岳阳楼的尾联,不得不说是脍炙人口,堪称古诗中的“金句”啊。
大家都知道,岳阳楼这个地方,简直是江山如画的代名词。
你看,楼高望远,风景好得没话说,站在那里,眼前是浩渺的洞庭湖,心胸一下子就开阔了。
裴使君那时候也是背负着一身的政治压力和个人的苦楚,站在这儿,心情肯定复杂。
你想象一下,俯瞰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想着人生种种,忽然有那么一股豪气上涌,不禁脱口而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就像是打了个酣畅淋漓的喷嚏,把所有的烦恼都给甩开了。
是不是很有画面感?这几句话呢,其实就像是一股无形的气势,给人一种说不出的震撼力,真的是让人“哇”一声就明白,什么叫做胸怀壮阔,什么叫做“登高一呼,四海皆应”。
二、你看,“无边落木萧萧下”这句,怎么听怎么让人想起秋天的感觉,落叶飘零,凉风习习,特别符合那个时代的背景。
裴使君当时在这种景色面前,内心那种忧伤和壮志难酬,肯定是涌上心头。
说实话,古人有个说法,叫做“秋风起,落叶归根”。
但裴使君眼中的“落木”可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写照,更是他对政治局势、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感悟。
那种“无边”就代表了无尽的哀愁,似乎所有的困境都在这一片飘零的叶子中显现出来。
你看,写得多有张力啊!如果只是说“落叶纷飞”,那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冲击力了。
裴使君用了“无边”两个字,瞬间把这份萧瑟的秋景,和他的内心情感相结合,给人一种辽阔感,真是让人心头一震。
三、接下来说说“长江滚滚来”这一句,这简直是整篇诗的点睛之笔!长江啊,咆哮着、奔腾着、浩浩荡荡,犹如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卷起千层浪。
这不仅仅是写景,还是一种对未来、对历史的豪迈表达。
你看,裴使君把眼前的洞庭湖景象放大,竟然直接联想到长江这条大江!这不仅是在描写自然景观,还是他人生的写照。
裴使君身处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身心疲惫,政治困境重重,岂能不想象着长江那种“永不停歇”的壮丽景象?“不尽”两个字,简直就像是他内心无法平息的波涛,是他一生的抱负,没完没了。
6901杜甫五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读记
6901杜甫五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读记杜甫五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读记(小河西)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这首诗作于大历四年(769)初春,时杜甫暂居岳州。
裴使君应是岳州刺史,名不详。
【永泰元年设立鄂岳观察使。
《元和郡县图志》(卷27):“鄂岳观察使。
…岳州,巴陵,下。
…管县五:巴陵,华容,湘阴,沅江,昌江。
”】徐孺子:典“陈蕃悬榻”。
陈蕃礼待徐孺子之事。
详见《6644杜甫五古<赠李十五丈别>读记》。
《赠李十五丈别》(唐-杜甫):“山深水增波,解榻秋露悬。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唐-杜甫):“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
”谢宣城:曾任宣城太守的南朝著名诗人谢朓。
渔父问:渔父对屈原之问。
《渔父》(战国-屈原):“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怪屈原也。
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南征:《离骚》(战国-屈原):“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重华:指舜帝。
)大意:云雾之中,洞庭湖倍加广阔;日晚天晴,岳阳楼犹显孤独。
恩礼有加,您像陈太守礼待徐孺子;诗才之高,您接近南朝太守谢宣城。
白雪未融的湖岸丛梅盛开;湖边的泥泞中春草丛生。
俺哪儿敢反驳当年渔父对屈原之问,但从此后俺也只能像屈原一样更向南征。
这首诗首联写登楼。
“兼”即倍。
“属”即随。
云雾缭绕洞庭湖倍加广阔;天晚日晴,岳阳楼随之更加孤独。
(登楼时间很长。
一阔一孤,对比强烈。
)次联赞使君。
对俺恩礼有加,才华堪比谢朓。
(有礼有才。
两典皆关太守。
)三联登楼所见春景。
梅花开放,百草丛生。
(梅发雪岸,草生泥中。
对比强烈。
)末联自叙行踪。
或许裴使君问杜甫咋落到如此地步,杜甫回答:俺无法回答屈原曾听到的渔父之问,俺只能像屈原一样继续南征。
山水诗: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水诗: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
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
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山水诗: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词句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2]白话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作品鉴赏: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出自唐代杜甫的《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1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赏析大历四年春,诗人离开岳阳至潭州、郴州
等地时是由白马潭(今湘阴境内)裴隐宅出发的。
首联描写与洞庭湖阔大之景,次联“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写出了杜
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
谢宣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眺。
他文章清丽,擅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
杜甫在此处,把裴使君比为谢眺,甚为赞誉。
“诗接”一语杜甫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
裴使君如此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
此时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动。
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说,也是十分高兴的。
当看到饥寒交迫的老友,如此落寞,给以温暖的款待是必然的。
故杜甫在岳阳时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
故有“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的诗唏。
最后两句,历来见仁见智。
对“渔父问”的典故,凡读过《屈原列传》的人
都会记得渔父劝说屈原“与世推移”“随其流扬其波”的话。
那幺,杜甫用此典。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1篇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1篇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1篇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
南飞的大雁带走我忧戚烦闷的心情,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推杯换盏,畅饮美酒。
醉后朦胧里一阵阵凉风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带旋回。
注释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716年(开元四年)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
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
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见《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注。
行杯:谓传杯饮酒。
回:回荡,摆动。
赏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
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
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
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及赏析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及赏析《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登临岳阳楼时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在这首诗中洞庭湖之景气势澎湃,诗人以徐稚自比,更将裴使君比作陈蕃,表达了诗人对裴使君礼贤下士的赞美之情。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翻译鉴赏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译文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
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我感觉我就像湖岸积雪之中的一丛梅花绽放了,我还感觉我就像百草一样从春天泥土里萌生。
我哪敢违背渔父的关问呢?我从此就要更改我原来的念头不再像屈原那样去南行。
注释①阔:与孤相照。
②属(zhǔ):当也。
③徐孺子:豫章南昌人。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
④谢宣城:《谢眺传》: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
⑤“敢违渔父问”:怎么敢违背渔夫的关问呢?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
”鉴赏大历四年春,诗人离开岳阳至潭州、郴州等地时是由白马潭(今湘阴境内)裴隐宅出发的。
首联描写与洞庭湖阔大之景,次联“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写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
谢宣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眺。
他文章清丽,擅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
杜甫在此处,把裴使君比为谢眺,甚为赞誉。
“诗接”一语杜甫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
裴使君如此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
此时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动。
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说,也是十分高兴的。
当看到饥寒交迫的老友,如此落寞,给以温暖的款待是必然的。
故杜甫在岳阳时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
故有“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的诗唏。
最后两句,历来见仁见智。
登岳阳楼全文注释赏析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①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④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⑦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⑧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 《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优秀6篇)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优秀6篇)《登岳阳楼》赏析篇一《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
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
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联系下文更是如此。
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
“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
他高兴不起来。
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
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
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是名句。
先写湖东与南吴楚两地地势如裂,后写天地日夜浮动在湖水上。
意境壮阔,气势极大。
写洞庭湖,孟浩然也有名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得极为生动。
杜甫这两句与孟浩然的四句相比,还略胜一筹。
孟诗中“撼”用得有声势,杜诗中“浮”字用得更加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鉴赏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即位。
杜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
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
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与杜甫世旧,待遇甚厚。
乃于成都浣花溪畔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
严武卒后,杜甫无所依靠,乃往东蜀投奔高适。
既至而高适卒。
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
杜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
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卒年五十九。
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
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
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
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
”元、白之论如此。
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
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
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
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写作背景]:
大历四年春,诗人离开岳阳至潭州、郴州等地时是由白马潭(今湘阴境内)裴隐宅出发的。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一诗,“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写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
谢宣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眺。
他文章清丽,善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
杜甫在此处,把裴使君比为谢眺,甚为赞誉。
“诗接”一语杜甫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
裴使君如此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
此时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动。
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说,也是十分兴奋的。
当看到饥寒交迫的老友,如此落寞,给以暖和的款待是必然的。
故杜甫在岳阳时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
故有“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的诗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这两首诗都是杜甫晚年漂泊到岳阳时,两次登临岳阳楼时所作,《登岳阳楼》比《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早一年。
这两首诗,除了都写洞庭湖的宏阔以外,几乎就没有什么共同点了,而且,从各方面看,后诗远不及前诗的水平。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写洞庭湖的景色只在第一句“湖阔兼云涌”,而且是直接说“湖阔”,不加修饰,比起《登岳阳楼》里的第二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来,不仅少了真实可感的宏阔意境,更加少了分开地域、承载乾坤的宏大气势,显得死板多了,苍白多了。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的主题明确,杜甫好像就是为了酬答好友裴使君多日款待的恩情,而特意把恩人比作为徐孺下榻的陈蕃和诗才非凡的谢眺;《登岳阳楼》则不然,诗人广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以及老来贫病漂泊的苍凉落寞,但仍然不忘北方边关战事的忧国忧民情怀,都包含在了这首诗里,意蕴深厚,志向高远。
由于主题的丰富和深厚,《登岳阳楼》抒发的情感也就自然复杂和深刻得多了。
孤单飘零的无助,思念亲朋的愁绪,老病缠身的凄凉,壮志难酬的哀叹,忧国伤时的愁苦,似乎说也说不尽。
而且,感情并不是一味愁苦,而是先由旷达的景物描写作衬,忽而转入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叹,看似由宏阔转入狭隘了,而后,又从自身转向对国家对黎民前途和命运的挂牵,又一下子让人明白了他哀叹自身的真正缘由。
情感深沉抑郁,而又开合自然,跌宕起伏,汹涌澎湃。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虽然也有借景抒情,第一联写景“湖阔兼云涌,孤楼属晚晴”。
只是有了朋友的照顾和陪伴,不再感觉那么孤独了,还有了些许的暖意,也因此还一度产生了不再漂泊的幻想,可谓其乐融融。
全诗都是表达与友人一起登楼的喜悦和感激之情的,单纯,有时也让人觉得有些矫情。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用典和想象手法运用为诗歌增色不少,但是,仍然赶不上《登岳阳楼》里,对比手法给人带来的震撼力度。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里的“昔”与“今”的对比就不要说了吧,登楼远望,一边是烟波浩渺、宏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另一边是没有亲朋陪伴,拖着老病之身,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老杜,“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怎样一个巨大的落差呀!还有,杜甫自身处境已经悲惨如此了,他还要为国为民而老泪纵横,真难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定力!果真“乾坤一腐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