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点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总结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总结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
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1滑坡、泥石流灾害1、滑坡:①定义: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A岩体比较破碎;B地势起伏较大;C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2、泥石流(1)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发生条件:A地形陡峻;B丰富的松散物质;C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
滑坡与泥石流易壅塞河道,若量大,滑坡体会在河道中形成土石水坝,在上游形成小型湖泊既“堰塞湖”。
若库容达到一定体量,会冲断水坝,对下游形成一次溃决洪水。
(3)多发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不稳定,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山区;②地形:地势起伏大/崎岖;③岩性:破碎,风化碎屑物多,土质松散;④降水(融水):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⑤植被:覆盖差。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毁林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②工程建设开挖边坡,破坏山体的稳定性。
3、中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原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4、危害滑坡主要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坡下的农田、房屋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主要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淤塞阻塞河道,冲毁农田、房屋,更重要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的毁灭性冲击,造成人员伤亡5、治理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加强滑坡泥石流的监测预警预报等;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应急预案等;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和灾中自救互救能力等防灾减灾能力。
工程性措施: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行岩土体改造、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山体;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撑物。
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在地球上以自然力量为主要原因,并给人类及其活动造成严重伤害和破坏的突发性、局部性、无法抗击或难以应对的现象。
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对于自然灾害的研究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理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然灾害类型地理中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风暴、台风、滑坡、泥石流、雪崩等。
这些灾害类型的发生都与地球的自然力量密切相关,是地球表层系统自身的一种反应。
1. 地震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断裂和震动的现象,通常由地震波引起。
地震的震源位置在地下的地震带,主要是由板块运动导致的应力积累和释放所引起。
地震会造成土地破裂、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火山岩熔融并喷出地表的过程。
火山活动主要分布在板块运动边界和地幔热柱上,火山口是火山喷发的主要出口。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热能、气体、火山灰等,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威胁。
3. 洪水洪水是指由于降雨、融雪或水库泄洪等原因,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位突然上升,超过了堤防或容量限制,进而造成周边区域的淹没。
洪水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农田水土流失、建筑物损毁等灾害。
4. 干旱干旱是指在长时间内,地表水资源供应不足,导致土地干燥、作物枯死等现象。
干旱通常是由于气候变化、降雨减少或水资源过度开采等原因引起的。
干旱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严重困难,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5. 风暴风暴是指风力较大、狂猛的气候现象,通常伴随有暴雨、雷电和强烈的气象灾害。
风暴常常造成树木倒伏、房屋被毁、交通中断等情况,对人类安全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6.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的形式,是指在海域上以强风、暴雨和巨浪为特征的天气系统。
台风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对沿海地区的人们带来严重威胁。
台风可以引发海啸、风灾、洪水等自然灾害。
7. 滑坡滑坡是指山体、岩土体等在自身重力和外力作用下,沿滑动面向下运动的现象。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大全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大全自然灾害与防治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地球系统中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通过科学手段进行防治和减灾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关于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系统内部或外部的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构成威胁的现象。
-自然灾害按照其产生原因和性质可分为地震、洪水、风暴、干旱、火山喷发、地质滑坡、冰雪灾害等。
2.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包括地质构造、气候变化、水文循环、地球自转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自然灾害的分布受到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同灾害在地球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发生规律和频率。
4.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自然灾害能够改变地理环境,形成新的地貌地形。
5.自然灾害的防治原则:-预测和预警:通过科学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并通过预警系统传达给公众。
-减灾和控制:通过修建抗灾工程、调整土地利用和规划、合理开发资源等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救援和恢复:对受灾地区的人口提供紧急救助,恢复受损基础设施和疏散人群。
6.不同自然灾害的防治方法:-地震: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地震预测和监测能力。
-洪水:修建防洪堤坝、河道疏浚和抢险救援设备的建设。
-风暴: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风能力,提高风暴预测和预警系统的精度。
-干旱:建设水库和水利灌溉系统,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火山喷发:建立火山监测系统,制定疏散和救援方案。
-地质滑坡:合理规划和利用山区土地资源,修筑坡面支护结构。
-冰雪灾害:修筑防雪墙、开展除冰和积雪清理工作。
7.国际合作与自然灾害防治:-自然灾害通常跨越国界,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进行综合防治。
-各国通过签署国际协议和组织机构等方式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范围的自然灾害。
以上是关于自然灾害与防治的一些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成因、分布特点,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治原则和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方法。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地质灾害】地震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滑坡、泥石流一、滑坡1.成因(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2.摧毁城镇、村庄;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加强监测预报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2)降水集中、多暴雨,(3)植被破坏严重,(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不均(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在地理学科中,自然灾害与防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地理高考中与自然灾害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地震灾害地震是指地壳发生的振动,它是地球地壳动力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震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地震的认识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1. 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处。
其中,构造地震是指地球板块相互碰撞、相互滑移或相互远离等活动导致的地震。
而火山地震则是指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引起的地震。
2. 地震烈度与震级地震的烈度是指地震在特定地点产生的破坏程度,一般采用罗马数字表示。
而地震的震级则是指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或面波震级来表示。
3. 地震防治措施地震灾害的防治包括预测、减灾和抗震建筑等方面。
地震预测是指通过地震监测设备和科学手段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从而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而抗震建筑是指采用合理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增加建筑的抗震能力。
二、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指由于降雨量过大或水文条件不利等原因导致的河流或湖泊水位急剧上升,超过警戒水位,从而引发的灾害。
洪涝灾害常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财产的危险。
1. 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降雨量过大、水源集中等。
降雨量过大是指降雨量超过当地土壤的渗透能力和河流的排水能力。
水源集中是指河底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来水量大等原因。
2. 洪涝灾害的防治洪涝灾害的防治主要包括治理水文条件、改善水土保持、建设排涝设施等措施。
治理水文条件是指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修复和改造,调节河道形态和水位,增加水的排洪能力。
改善水土保持则是指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措施等,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抗洪能力。
三、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强大的气象灾害,它会给沿海地区带来暴雨、强风、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给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影响。
地理期末考试自然灾害分析
地理期末考试自然灾害分析自然灾害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分析地理期末考试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相关问题,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发生原因与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
一、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突发性事件或现象。
根据灾害发生的地理位置和影响的范围,自然灾害可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两大类。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洪涝、干旱、飓风等。
二、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与影响1. 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与影响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原因是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因素的相互影响。
例如,地震是因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地壳震动;火山喷发则是由岩浆喷发而形成的。
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建筑物倒塌、交通中断等。
2. 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与影响气象灾害主要是由气象因素引起的,如气候变化、大气环流等。
例如,台风是由热带海洋上积聚的热量和水汽形成强烈气旋而导致的。
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包括农作物减产、居民撤离、交通瘫痪等。
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1. 预防与减灾措施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伤害,预防与减灾措施十分重要。
例如,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报地震的发生,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疏散和避险。
此外,科学规划城市和村庄,建设抗震、防火、防洪设施也是重要的措施。
2. 救灾与恢复重建当自然灾害发生后,救灾与恢复重建是必要的。
这包括紧急救援、提供紧急救援物资和医疗服务,以及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和重建受灾地区。
此外,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受灾人群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四、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自然灾害可以破坏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设施,阻碍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自然灾害也成为人类认识和应对环境变化的契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总结:自然灾害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定义与分类、发生原因与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是地理期末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和损害。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成因、危害和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初中地理中自然灾害知识点的整理。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成因:持续性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侵占和破坏等。
危害: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整治河道、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等。
(二)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缺水枯萎,甚至河流干涸的现象。
成因:长时间的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量大,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防范措施: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修建蓄水工程、进行人工降雨等。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成因:在热带海洋面上,温度高,大量的水汽蒸发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
危害:摧毁建筑物、折断树木、影响交通和通信,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范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加固建筑物等。
(四)寒潮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
成因: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迅速南下。
危害: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交通和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防范措施:提前发布寒潮预警,做好农作物的防寒保暖,增加衣物保暖等。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成因: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和碰撞等。
危害: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道路损坏,还可能引发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
防范措施: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地震应急演练等。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归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1一、自然灾害1. 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自然灾害系统由孕灾环境(四大圈层)、致灾因子(各种自然灾害)、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包括生理伤害、心理和精神伤害。
2.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或个人经济损失与社会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防抗灾害能力越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越。
三、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四、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受灾体中人口最脆弱,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最重要)日本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A政府高度重视;B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C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城市用地加重,农业用地减少。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五、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2地质灾害(一).地震概述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4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四节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①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②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表现在:
①同一时间,很多地区发生不同的自然灾害
②同一地点出现多种自然灾害,不同灾害会连续发生
③同一灾害在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
雅地震带。
二、防灾减灾
1、防灾
①灾害预报: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精确预报台风、地震等
②修建大量防灾工程防御自然灾害,如“三北”防护林
2、减灾
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保证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及时调动救灾人员,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3、科学自救方法
①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
②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当遇到滑坡时,向两侧跑离滑坡体。
③洪涝: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救援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④当遇到洪水,要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和泥坯房的屋顶。
⑤当遇到台风时,应及时躲避到房间,关闭门窗。
高中地理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四章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灾害又称自然灾害性灾难,是指由天文、地质、大气、水文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或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等方面的损失的现象。
2.自然灾害的分类
(1)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
(2)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等;
(3)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干旱、泥石流等。
3.我国的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方面:我国是地震、喀斯特、泉奥等灾害分布最集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气象灾害方面:我国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雪灾、寒潮、旱灾等。
(3)水文灾害方面:我国也是世界上水灾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较为严重。
4.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经济方面: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2)社会方面:影响社会稳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3)生态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
(1)预测方法:重点是对天气、地震等方面进行预测。
(2)防范措施: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别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初三地理中的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
初三地理中的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喷火口,地壳内部的岩浆喷出地面形成的山峰。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等原因,导致河流、湖泊等水域水位迅速上升,淹没周边地区。
4.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一种热带气旋。
5.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壤湿度降低、水资源减少的现象。
6.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川活动等原因引发的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与水混合的流动现象。
二、环境保护1.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自然环境,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对生物和人类造成危害的现象。
2.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指空气中污染物质的含量,以及这些物质对人和其他生物健康的影响。
3.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水体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
4.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积累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
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多样性。
6.森林保护: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地球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7.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指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8.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9.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制定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10.环保意识: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以及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
习题及方法:1.习题: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靠近窗户逃生B. 乘坐电梯下楼C. 躲到墙角或桌子下D. 跑到户外空地方法: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正确的做法是躲到墙角或桌子下,以免被坠落的物体砸伤。
2.习题:火山喷发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靠近火山口观察B. 沿着火山口爬山C. 躲到山脚下安全地带D. 乘坐飞机远离火山方法:火山喷发时,应尽可能远离火山口。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3、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往往同时发生。
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
洪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七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原因: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
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是地球表面上地壳的震动。
地震通常是由于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动和岩石的应力释放导致的。
地震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会对地表和建筑物造成破坏。
地震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众的地震防护意识等。
二、飓风和台风飓风和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一种强烈的风暴。
飓风和台风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和海浪,并且可能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飓风和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非常大,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预防和应对飓风和台风的措施包括建立气象监测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制定灾害应对预案,提高公众的防风意识等。
三、洪水洪水是因为降雨、融雪等原因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上升并泛滥的自然灾害。
洪水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可以引发城市和乡村的交通中断、停电、水灾等问题。
预防和应对洪水的措施包括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加强治理水文水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等。
四、干旱干旱是指由于降水不足或是蒸发过大导致土壤和植被干枯的自然灾害。
干旱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包括粮食减产、饮水困难等问题。
预防和应对干旱的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发展抗旱作物、改善土壤和水利设施等。
五、雪崩雪崩是指由于大雪堆积、气温变化等原因导致高山地区的雪崩自然灾害。
雪崩对高山地区的交通、人员和建筑物造成严重威胁。
预防和应对雪崩的措施包括加强雪崩预警系统的建设、积雪工程的防护、宣传雪崩防范知识等。
六、山火山火是指由于干旱、高温、人为原因等导致森林、草原等植被起火的自然灾害。
山火对植被、动物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威胁。
预防和应对山火的措施包括加强森林防火设施的建设、加强火灾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等。
七、暴雨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降雨量大、降雨强度大的自然灾害。
暴雨极大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笔记
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笔记一、自然灾害概述。
1. 概念。
-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 形成条件。
- 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例如,地震是地壳运动的异常表现,暴雨是降水的异常增多。
- 必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
荒无人烟地区发生地震,如果没有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就不能称之为自然灾害。
3. 分类。
- 气象灾害。
- 包括热带气旋(台风)、干旱、寒潮等。
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中心附近风力可达12级及以上;干旱是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寒潮是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
- 地质灾害。
- 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急剧释放,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滑坡是山体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 水文灾害。
- 像洪涝和风暴潮等。
洪涝是由于降雨过多或排水不畅,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风暴潮是由于强烈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当风暴潮与天文大潮相遇时,会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 生物灾害。
- 例如病虫害、鼠害等。
病虫害会使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鼠害会破坏农作物、传播疾病等。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1. 地震。
- 成因。
- 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是地震的主要成因。
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张裂,地壳中的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承受极限时,岩石就会突然断裂或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就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周围板块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 危害。
- 直接危害:- 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毁坏等基础设施破坏,导致人员伤亡。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和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高地理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或河流排水不畅导致的河水泛滥现象。
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地形地貌、河道弯曲狭窄、水系支流众多、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的形成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多发的地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中亚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次生灾害。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台风通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但强风暴雨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季和初春时节。
寒潮的源地通常是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等地,当冷空气迅速南下时,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水、干旱、台风、龙卷风、冰雹等。
这些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对不同气象灾害的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1. 暴雨和洪水:暴雨是指短时间内强降雨的现象,其降水量超过了当地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所能容纳的范围。
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位突然上涨并超过警戒水位,导致周围地区的淹水现象。
暴雨和洪水主要发生在气候潮湿的地区,例如热带雨林地区和高山地区。
暴雨和洪水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如灾害性的泥石流和滑坡。
2. 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内降水量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气候现象。
干旱通常发生在沙漠和半干旱地区,也可能发生在农业地区。
干旱导致土地干燥和水资源短缺,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水资源)是干旱发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
3.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其强度与风速关联。
台风主要发生在热带海洋地区,例如太平洋的台风受菲律宾、日本和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台风带来强风和暴雨,造成房屋倒塌、洪水和风暴潮等灾害。
台风路径的预测和风险管理对受影响地区的防灾工作至关重要。
4.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大的、旋转的空气漩涡,其形成于强对流天气中的云下。
龙卷风通常在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碰撞的地方形成。
龙卷风带来强劲的风速和破坏性的力量,可以摧毁房屋、砍倒树木以及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龙卷风多发生在美洲中部的“龙卷风走廊”地区,同时也在其他地区有发生。
5. 冰雹:冰雹是在强对流云中形成的降雨过程,其中的水滴经过上升运动和凝结过程后变成冰粒。
冰雹在云中不断增长,最终下落到地面。
冰雹通常在雷暴活动时出现,它们的大小可以从豆大小到橙子大小不等。
冰雹可以破坏农作物、破坏房屋和车辆,对农业和财产造成严重破坏。
以上是对气象灾害地理知识点的概括。
气象灾害的发生与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入海口少,泄洪能力差。
(2)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积,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如水库蓄水能力不足等。
2、分布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北美洲东部等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和村庄,破坏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
(2)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引发疫情,影响人类健康。
4、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
②修建水库,调节径流,削减洪峰。
③开辟分洪区,滞蓄洪水。
(2)非工程措施①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②建立健全防洪法规,加强洪泛区管理。
③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干旱灾害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地形:地势高,水汽难以到达。
③土壤:土质疏松,保水能力差。
(2)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
②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③水污染严重,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2、分布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1)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业生产。
(2)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3)引发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
4、防御措施(1)农业方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培育耐旱作物品种。
(2)工业方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污染。
(3)生活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倡导节约用水。
(三)台风灾害1、形成原因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由于强烈的大气涡旋形成台风。
2、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
3、危害(1)狂风:摧毁建筑物、电力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冲毁道路和桥梁。
(3)风暴潮:破坏沿海地区的海堤、港口和养殖场。
了解自然灾害:10个常见的地理灾害知识
了解自然灾害:10个常见的地理灾害知识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我们的社会,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及其产生的原因。
本文将介绍10个常见的地理灾害,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灾害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 地震地震是由地壳中发生的地质活动引起的地面晃动。
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矛盾以及板块之间的运动造成的。
地震可分为地表和深部地震,它们都具有毁灭性的破坏力。
地震可以引发洪水、地面塌陷和土地滑坡等灾害。
2. 台风台风是一种强大的旋转性气旋,主要在热带海洋地区形成。
它被迅速转移为飓风或台风,具有极强的风力和降水能力。
台风会引发强风、暴雨和洪水等灾害,对沿海地区的居民和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破坏。
3. 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非常大的降水现象。
暴雨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风和雷电活动。
暴雨会引发洪水、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对农田和城市的排水系统造成压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4. 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内缺乏充足的降水的气候现象。
干旱会造成农田干涸、水源枯竭和生态系统破坏等灾害,给农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干旱还会引发火灾和农作物减产,加剧人们的生活困难。
5. 山火山火指的是在山地和森林地区发生的大规模火灾。
山火通常由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林木积累的干燥物质和火源等因素引起。
山火会造成大量森林破坏、生物灭绝和空气污染等灾害,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6. 洪水洪水是指在短时间内降雨量超过地表排水系统容量的现象。
洪水会引发河流和湖泊水位的剧烈上升,造成农田和城市的淹没,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洪水还会带走房屋、桥梁和道路,破坏基础设施,给灾区的人们带来巨大困境。
7. 土地滑坡土地滑坡是指在坡度较陡的地区,由于降雨和其他原因导致岩土体发生失稳,引发土层滑动和倾斜的现象。
土地滑坡会带走房屋和道路,破坏农田和基础设施,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自然灾难是指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突发事件,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现象。
地理学科将常见的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
下面将重点介绍地理高考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 暴雨灾害:指短时间内雨量大于平均雨量所引发的灾害。
暴雨会导致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2. 台风灾害:台风是在海洋上形成的一种强热带气旋,其伴随的暴雨、强风、风暴潮等现象造成了重大灾害损失。
3. 干旱灾害:由于长时间缺水引起的自然灾害。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二、水文灾害1. 洪水灾害: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体的水位超过河床、水库坝顶或岸堤高程,引发的大范围涝灾。
洪水是水文灾害中最为普遍和严重的一种。
2. 旱灾:旱灾常常是由于长时间的干旱造成,造成水资源紧缺、农作物严重减产。
3. 冰雪灾害:包括雪灾、冰冻灾害等,主要由于严寒天气、降雪或冰冻导致的交通受阻、农作物受害等问题。
三、地质灾害1. 地震: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抖动现象,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大量泥沙混合着水流动起来的一种地质灾害,常发生在山区,破坏力巨大。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地下岩层的溶解、沉降或开采等原因,导致地表发生下沉或塌陷的一种地质灾害。
四、生物灾害1. 蝗灾:蝗灾是指大量蝗虫大面积迁飞并大规模繁殖,导致农作物被吃光的严重灾害。
2. 病虫灾害:农作物受到虫害或病害的侵袭,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歉收,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3. 海洋灾害:包括海啸、赤潮等,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总结:地理灾害是地球自身条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也是人与自然的一场严峻考验。
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能够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能够让大家对于自然灾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应对能力,确保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
海洋污染:人类 活动产生的污染 物进入海洋,影 响海洋生态系统
和人类健康
自然灾害的影响
对人类的影响
生命安全: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济影响: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和生产中断 社会影响: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秩序混乱 环境影响: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统失衡
人类活动:过度 开发、污染、气
候变化等
海洋灾害的形成机制
海啸:海底地 震、火山爆发 或海底滑坡等 引起的巨大海
浪
台风:热带海 洋上的强烈低 气压系统,带 来狂风暴雨和
巨浪
赤潮:海洋中某 些浮游生物大量 繁殖,导致海水 变色,影响海洋
生态系统
海冰灾害:极地 或高纬度海域的 海冰破裂、移动 或融化,影响船 舶航行和海洋生
自然灾害的国际合作与 交流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共享信息:各国可以共享灾害信息,提高预警和应对能力 资源共享:各国可以共享救援物资和设备,提高救援效率 经验交流:各国可以交流灾害应对经验和技术,提高应对能力 共同研究:各国可以共同研究灾害成因和规律,提高预测和预防能力
国际合作的主要领域
救援物资:协调各国救援物资 的调配和运输,确保救援物资 及时到达灾区
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
气象灾害的形成机制
气象灾害的定义:由气象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 形成原因: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海洋环境等因素 影响范围:全球各地,但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山区和干旱地区
预防措施: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和预报,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
地震:地壳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火山 活动等
破坏生态系统: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改变地貌: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地貌的改变,如地震、火山爆发等。 污染环境: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如洪水、泥石流等可能导致污染物扩散。 影响气候: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气候的变化,如台风、飓风等可能导致气候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
点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整合
一、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
我国灾害地域差异显着:
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
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3、.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4、中部灾害带: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
5、.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
1、干旱和旱灾
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的原因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农牧业灾情。
防御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
术;改善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节约用
水;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因地制宜实
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
业生态环境等。
旱灾与涝灾的关系
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
(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
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
②冬季风的通道;③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
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
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
2、热带气旋――台风
台风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 C以上);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台风眼风力微弱、天气晴朗的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旋转离
心力抵消,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征狂风暴雨
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的原因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沿海重、南方重。
(台风登陆后势力削弱的原因:地面摩擦力加大;水汽来源减少;气温下降。
)
3、寒潮
(二)地质灾害
2、滑坡和泥石流
1、洪涝
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
人类不恰当的活动(围湖造田,毁林)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
在河流下游低洼地冲蚀过多的经济活动,增加了洪灾的风险性。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见选修五P42)
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②(地形方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中游围湖造田、建垸④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
⑤为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治理措施:①中上游植树造林种草,保护森林,继续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修建水库;②中游加固荆江等河段的大堤,退耕还湖,平垸行洪;③拆除占据河道建筑物,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④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监测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⑤健全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和公众减灾教育;⑹制订救灾应急预案。
(四)生物灾害:病害、虫害和鼠害
2、鼠害
3、病害
4、虫害
三、防灾和减灾(应从以下几方面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