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等内容。
药物学基础主要涉及药物的性质、分类、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药物的性质包括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药物的分类包括按照药物作用部位、药物化学结构、药理学分类等方面划分。
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生物体的生理活动,达到治疗疾病或改善症状的目的。
药物化学研究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药物的合成、分离提取、纯化等技术。
药物化学旨在研究药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通过分析药物的结构特点,设计新的药物分子结构,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体内的代谢与动力学过程。
药物代谢指的是药物在生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如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发生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
药物动力学研究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也被称为ADME过程。
了解药物的代谢与动力学过程,可以对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进行合理设计,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学的临床应用则利用药物学的基础知识,研究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疗效评价。
临床应用包括合理使用药物、个体化治疗、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使用药物包括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特定疾病,并进行给药途径、剂量的合理选择。
个体化治疗则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如遗传因素、代谢能力等,调整药物治疗的方案。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如药物药动学的相互影响、药物药理学的相互作用等。
总之,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是研究药物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应用和评价的学科。
这些知识对于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和应用药物非常重要。
药物学基础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药物学基础概论第一节绪言【知识点】1、概念:(1)药物: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被称为药效学。
(3)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即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过程、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等科学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4)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5)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2、熟悉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1)用药前:多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2)用药时:多与病人沟通当时情况(3)用药后:密切观察病人后续情况3、“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是指在用药时,要做到操作前检查、操作中检查、操作后检查。
八对:是指在用药时,要做到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药物剂量、对药物浓度、对用药方法、对用药时间、对药品批号一注意:是指在用药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自我检测】一、名词解释1、药物二、单项选择题1、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被称为()A.药效学B.药动学C.临床药理学D.药物学第二节药学效应动力学【知识点】1、概念:(1)不良反应:药物应用时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药物反应。
(2)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3)受体激动药:指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4)受体阻断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2、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称为兴奋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
3、药物作用的类型: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选择作用4、药物的两重性: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5、不良反应:(1)副作用;产生原因是药物的选择性比较低;副作用随用药目的的改变而改变,故防治作用与副作用可以互相转变。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
b、选择最佳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注射给药、舌下给药、吸入给药等 各有利弊。临床用药时,应根据病情具体对待,以 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例如口服药不适应于昏迷、 抽搐、呕吐的病人等,而静脉给药可以迅速达到有 效血药浓度,适应于经口服治疗无效的病人。
14
c、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
静脉输液中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护士遇 到的实际问题,不少药物配伍后,不仅外观 上发生变色、混浊,同时效价也明显降低, 或产生毒副作用。例如,速尿和氨基糖苷类 同用,其毒性作用增加,可致听神经损害加 重。因此,要求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掌握药 物配伍禁忌的一般规律,配合查阅配伍禁忌 表,根据具体情况,全面分析,决定配伍方 案。
37
“三致反应”(特殊毒性反应)
胚胎细胞
致畸胎 致癌
体细胞
致突变(影响DNA 基因变异)
38
致畸
药物通过母体进入胚胎,干扰胚胎发育,导致 胎儿发生永久性形态结构异常
妊娠20天至3个月,为胚胎器官形成期 反应停、苯妥英钠、利福平
39
反应停(沙利度胺)——— “孕妇的理想选择”?
1957年10月1日联邦德国一家制药公司 将反应停正式推向了市场。
压药用于高血压等
31
★辨证关系:
一般地说,对因治疗优于对症治疗,如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只用阿司匹林解热, 病因未除,作用消失后热度有回升。
但在一些严重症状,如休克、高热、惊 厥、剧痛、哮喘等危及病人生命的情况 下,应优先进行对症治疗。
祖国医学在这方面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 提出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最后 达到标本兼治的理论
药物的疗效及时间密切相关,饮食与药物相互作 用也可改变药物的效果。因此,应根据具体的药物, 选择适宜的服用时间和方法。例如,缺铁性贫血的患 者,需用铁剂治疗,但口服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 服后可导致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等。虽空 腹容易吸收,但多不能耐受。所以服用铁剂宜在饭后 服,且同时服用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C等 ,可增加铁剂的吸收。又如催眠药宜在睡前服,助消 化药宜在饭后服用,健胃药宜在饭前服用等。
药物学中的药物类别划分
药物学中的药物类别划分药物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作用和应用的科学领域。
在药物学中,药物常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它们的特性和用途。
化学药物类别化学药物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或半合成方法获得的药物,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有机化合物药物:这类药物的分子结构由碳、氧、氮、氢等元素构成,包括许多常见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和维生素。
2. 无机化合物药物:这类药物的分子结构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构成,如硫酸铁和氢氧化铝。
3. 天然产物药物:这类药物是从动植物、微生物等天然资源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如阿胶和青霉素。
4. 合成药物:这类药物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如布洛芬和利巴韦林。
作用机制类别药物还可以按照其作用机制的不同进行分类,以便研究其对生物体的作用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作用机制类别:1. 拮抗剂:这类药物通过与受体结合,阻止其他物质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减弱或阻断生物体的生理反应。
2. 激动剂:这类药物通过与受体结合,促使生物体的生理反应加强或增强。
3. 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生物体中特定的酶或其他生化过程,从而减弱或阻断某种生理反应。
4. 替代剂:这类药物可以替代生物体中缺乏的某种物质,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临床用途类别根据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可以将药物划分为不同的临床用途类别:1. 镇痛药:用于减轻或消除疼痛的药物,如吗啡和布洛芬。
2.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如青霉素和四环素。
3. 抗癌药物: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如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
4. 抗抑郁药物: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如氟西汀和舍曲林。
药物学中对药物的分类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药物的特性。
不同类别的药物在结构、作用机制和临床用途上有所差异,因此对于合理用药和研究药物特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药物学中的药物类别划分主要包括化学药物类别、作用机制类别和临床用途类别。
这些分类为研究、理解和应用药物提供了有益的框架。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认识药物与药物学(课件)
5 做好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等配合措施
用药中
“三查、七对、一注意、六准确”
1 未经医生许可,不得随意变更给药方案,如剂量、滴速、 间隔、时间和次数等,尤其是新生儿、婴儿、儿童的剂 量换算要确保无误;
2 认真观察和评估疗效、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 告给医生;
护 理
提高护理质量
2.用药护理流程
执行处方或医嘱 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指导合理用药 开展母婴保健和健康教育
用药前
1 仔细阅读医嘱、处方,掌握病人用药史等基本信息;
2 熟悉药物应用知识,如选择药物的依据和类别,相关适 应症和不良反应等,尤其要熟悉具有“三致”作用的药 物;
3 熟悉选用药物的剂型、规格、剂量、用法疗程及注意事 ,也特别注意婴幼儿适宜剂型的选择;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认识药 物与药物学(课件) 认识药物与用药护理
目录
一 药物学的概念和任务 二 用药护理在职业岗位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三 药物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掌握
药物、药物学、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等重要概念
熟悉
在未来岗位工作中,药物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和用药护理程序
了解
药物的其他知识
4 开展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尤其对出院病人和病儿家属 加强用药后指导,提高药物远期疗效或社区用药水平
三、药物学的学习方法
1.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特点。
主要介绍: 药物作用
利用好: 工作情景与任务
药物用途 不良反应
工作任务解析 知识窗 知识拓展
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护理学而思
2.掌握本门课程基本框架和由共性到个性的学习规律。
药物学名词解释
药物学名词解释药物学是研究药物的起源、性质、制备、使用、药理和毒理等方面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药物学中常用的词汇的解释:1. 药物(drug):指能够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药物主要有化学药物、天然药物和生物制品等类型。
2. 化学药物(chemical drug):由化学合成得到的药物。
化学药物通常具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
3. 天然药物(natural drug):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提取得到的药物。
天然药物通常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4. 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由生物制备的药物,包括蛋白质药物、疫苗、基因治疗药物等。
生物制品通常具有与人体生物分子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5.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学科。
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信号转导途径、药物代谢和排泄等。
6.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药物或其他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有害作用的学科。
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毒物对器官和组织的损伤机制等。
7.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学科。
药代动力学可以帮助评估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剂量调整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8. 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指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产生的一种影响药物代谢和药效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药物的增效或减效,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9.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在生物系统中产生的效应和药物与受体的关系的学科。
药效学可以帮助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剂量-效应关系。
10. 药物剂型(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指药物在制剂中的物理形态和制剂的剂型。
常见的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外用剂等。
药物学基础教案
药物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机制。
2. 掌握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和药物代谢。
3. 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
4. 学习常用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5. 培养正确的用药观念和药物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药物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定义、来源和作用。
2. 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用途进行分类。
3. 药物的剂型:固体剂型、液体剂型、气体剂型等。
4. 药物的给药途径:口服、注射、外用等。
5.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剂型和给药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3. 小组讨论法:讨论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
4. 实践操作法:模拟药物的给药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药物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排泄过程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和药物代谢的知识。
4. 模拟考试:评估学生对药物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药物学基础》或其他相关教材。
2. 幻灯片:用于展示药物的图片、图表和案例。
3. 视频资料:用于播放药物给药操作的示范。
4. 实践操作器材:用于模拟药物给药操作。
教学时间安排:章节一:药物的基本概念(2课时)章节二:药物的分类(2课时)章节三:药物的剂型(2课时)章节四:药物的给药途径(2课时)章节五:药物代谢(2课时)六、教学内容1. 药物的吸收: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如口服剂型的影响、胃肠道蠕动等。
2. 药物的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规律,包括血脑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等。
3. 药物的排泄: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如肾脏、肝脏等,以及影响排泄的因素。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的基本知识。
2. 实验教学法:通过药物代谢实验,让学生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药物学重点名词解释
药物学重点名词解释
1. 药物: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缓解或预测疾病的物质,包括化学药品、天然药物和生物制品等。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3. 药理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产生的生化和生理效应,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等。
4.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速率和程度等。
5. 药物相互作用:指两种或更多药物同时使用时,相互影响产生的效应,包括增强、拮抗、毒性加强、副作用增加等。
6. 剂型:指药物制剂的具体形式和制备方法,比如片剂、注射剂、口服液等。
7. 给药途径:指药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包括口服、注射、吸入、外用等。
8. 治疗窗口:指使用某种药物时,药物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内的窗口,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9. 药物耐受性:指在长期用药过程中,机体逐渐对药物产生减
效或失效的状态。
10. 副作用:指使用药物时,药物除治疗目标外产生的其他不
良效应,比如恶心、头痛、皮疹等。
11. 作用靶点:指药物在机体内发挥作用的分子或细胞结构,
例如药物与受体结合来实现治疗效果。
12. 药物开发:指从药物研发起始到获得上市批准的整个过程,包括药物设计、合成、鉴定、临床试验等。
13. 毒理学:研究化学物质或药物对生物体的有害效应及其机
制的科学。
14. 药物滥用:指超过医学需要和指导,非法或不正当使用药物,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
15. 药物治疗:使用合适的药物来预防、治疗或缓解疾病的过程。
药物学教学大纲
药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药物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常用制剂和用法及用药护理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用药护理中药物的基本知识,具备处方识读、用药技术及用药护理的基本技能,以指导临床护士合理用药。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基础医学概要。
后续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二、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2孰悉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熟练掌握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
4.熟悉掌握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的能力。
5熟练掌握正确执行医嘱、处方的能力6熟练掌握对常用药物制剂的外观检查及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
7学会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用药指导、药物知识咨询和进行合理用药能力三、教学内容结构本学科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1. 理论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理论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53学时。
2.实验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理论模块进行的实验操作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19学时。
实验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熟悉: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利尿药、脱水药与用药护理(课件)
氢氯噻嗪
临床应用 1.各型水肿 对轻、中度心源性水肿疗效较好。 2.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药物之一,多与其它降压药合用,增 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3.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及用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
氢氯噻嗪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低血镁,低血钠; 2.高尿酸血症:原因同高效利尿药 3.代谢障碍 :可导致高血糖症、高血脂症 4.其它:光敏性皮炎。
螺内酯
---低效利尿药
作用与用途
✓拮抗醛固酮受体,产生保钾、排钠的利尿作用; ✓用于醛固酮增高的顽固性水肿;与中、强效利尿药合用,防止低血钾 (久用可致高钾血症)
螺内酯
不良反应及防治
✓久用可致高钾血症 ✓有性激素样副作用 防治措施:临床上常与噻嗪类或高效利尿剂合用,既能增强利尿效果,
又可防止低钾血症。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利尿 药、脱水药与用药护理(课件)
学习目标
掌握
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的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熟悉
甘露醇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了解
其他利尿药及脱水药的作用特点
一、利尿药概述
1.定义 利尿药(diuretics)是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的排出,减少细胞外液, 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2.机制 目前常用的利尿药大多数是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
肾小管各段功能
乙酰唑胺
利尿药作用部位
噻嗪类
螺内酯、氨苯蝶啶
H+
皮质 Cl- Na+ 髓质
降 支
Na+
2Cl-
K+
Na+ 2Cl- K+
H2O
Na+
药物学基础
学习目标
1.掌握药物学基础的基本概念。 2.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概述
一、药物和药物学的概念
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计划 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物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 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的一门科学。
药物的吸收
: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 程称为吸收。
❖1、 口服给药
舌下给药
消化道吸收
直肠给药
❖2、皮下或肌肉组织的吸收 ❖3、皮肤、黏膜和肺泡的吸收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除上述三条外): (1)药物的理化性质 (2)药物的剂型 (3)吸收环境
(四)药物的排泄
排泄:药物自体内以原型药或代谢产物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排泄
胆汁排泄
其他途径
三、药物的消除与蓄积
➢ 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药理活性逐
渐消失的过程称为 。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有两种类型。
1.恒比消除
2.恒量消除
注:多数药物按恒比方式消除
四、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
(1)多数药物可根据半衷期的长短决定 给药间隔时间。 (2)通过半衰期预测分次给药体内药物 的蓄积量、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及作 用持续时间。 (3)对药物进行分类如分为短效、中效 和长效。 (4)当肝、肾功能不良时,可使药物的 半衰期延长。
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活动的影响, 称为药物的基本作用,其表现为兴奋和抑制。
二、药物作用的基本类型
(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是指药物未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
药局部所呈现的作用。 (二)选择作用 (三)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1.预防作用 2.治疗作用 (1)对因治疗 (2)对症治疗 3. 不良反应
药物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药物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类药物属于抗生素?A. 阿司匹林B. 红霉素C. 布洛芬D. 地塞米松答案:B2.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A. 药物在体内的总时间B. 药物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的时间C. 药物达到最大效应的时间D. 药物完全排出体外的时间答案:B3. 下列哪种药物属于非甾体抗炎药?A. 阿莫西林B. 阿司匹林C. 胰岛素D. 地尔硫卓答案:B4.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A. 药物的治疗效果B. 药物的不良反应C. 药物的毒性反应D. 药物的过敏反应答案:B5. 药物的耐受性是指:A. 药物使用后身体对药物的依赖性B. 药物使用后身体对药物的敏感性C. 药物使用后身体对药物的适应性D. 药物使用后身体对药物的抵抗性答案:D6. 下列哪种药物属于抗凝血药?A. 阿司匹林B. 华法林C. 胰岛素D. 地尔硫卓答案:B7.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A. 药物在体内的总时间B. 药物在体内的浓度C. 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D. 药物的疗效答案:C8. 药物的给药途径包括:A. 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B. 口服、吸入、外用C. 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D. 口服、吸入、肌肉注射答案:C9. 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是指:A. 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C.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情况D.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情况答案:A10. 药物的临床试验分为几个阶段?A. 1个阶段B. 2个阶段C. 3个阶段D. 4个阶段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A. 药物的溶解度B. 药物的脂溶性C. 药物的分子量D. 药物的pH值答案:ABCD2. 药物的排泄途径包括:A. 肾脏B. 肝脏C. 皮肤D. 肺答案:ABCD3.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结果有:A. 增强药效B. 减弱药效C. 产生毒性D. 产生新的药效答案:ABCD4.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A. 副作用B. 毒性反应C. 过敏反应D. 依赖性答案:ABCD5.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心血管药物?A. 地尔硫卓B. 阿司匹林C. 胰岛素D. 华法林答案:A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所有药物都有副作用。
《药物学》课程标准
《药物学》课程标准(共72学时)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专业(技能)方向课面向专业:制药技术专业一、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药物学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药物作用的化学机制、体内代谢、构效关系及寻找新药的学科,是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学习药物结构与药效的关系,药物的理化性质、鉴别方法、药理作用、体内过程、临床用途、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是全面掌握药学领域各学科知识的重要桥梁。
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说清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药物学》主要讲述药物的通用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及已明确的作用机制、主要用途、不良反应、制剂规格及用法用量等基本知识,为合理、正确的问病荐药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学生可以初步具有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药物在制备、质量分析上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掌握药物化学、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实验技能和基本的实验方法,具备必需的药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药品分类管理、保管与养护、阅读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咨询和药品调剂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一总论(8学时)【教学内容】1.绪论2.药物基本知识3.药物效应动力学4.药物代谢动力学5.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6.处方的基本知识【教学要求】1.掌握药物的概念,药物作用的性质。
2.熟悉药物的分类,药物的命名和药品质量标准。
3.熟悉受体概念,激动药,拮抗药及药物的转运。
4.熟悉药物在体内过程。
5.了解药物曲线的含义、生物利用度和血浆半衰期。
6.了解处方的的基本知识项目二化学治疗药(6学时)【教学内容】1.抗生素2.化学合成抗感染药3.抗肿瘤药【教学要求】1.掌握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2.掌握四环素、氯霉素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3.掌握诺氟沙星、异烟肼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4.熟悉抗生素的定义、应用、分类及特点。
5.熟悉磺胺类抗菌药的发展及作用机制。
6.熟悉常用的抗真菌药、抗病毒药。
实用药物学基础
2、常用的一线降压药:1、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
2、 钙拮抗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
3、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4、ACE抑制药:卡托普利、雷米普利
3、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
13、抗心律失常药:1、钠通道阻滞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
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3、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溴苄胺
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按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按作用部位分: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防治作用:预防作用、治疗作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并掌握其的代表例子)
不良反应: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继发反应
30、化学合成抗感染药:1、喹诺酮类:吡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
2、磺胺类及抗菌增效剂: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甲氧苄啶
31、抗结核病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
32、抗寄生虫药物:1、驱肠虫药:阿苯达唑
2、抗血吸虫药:吡喹酮
知识2
4、抗缓慢型心律失常
5、抗休克
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2、简述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1、心脏 激动受体,心脏兴奋性增加,心收缩力加强,传导加快,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舒张冠脉,改善心肌血供。
2、血管 激动?受体,皮肤、粘膜、肠系膜、肾血管收缩显著。
2、抢救休克
3、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休克
药物学的概念
药物学的概念
药物学是一门涉及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质量控制、药理学、毒理学、临床应用以及药物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药物学的研究对象是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生物药物等。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的性质、结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毒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以揭示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学不仅关注药物的治疗作用,还关注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它涉及药物的制备、质量控制和分析方法的研究,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药物学也研究药物的毒理学,以评估药物对人体的潜在风险和不良反应。
在临床应用方面,药物学为医生和药师提供了关于药物选择、剂量、用法、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此外,药物学还涉及药物管理和监管,包括药品注册、药品生产和销售的监管等方面。
总的来说,药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整合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为药物的研究、开发、临床应用和管理提供科学基础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药物跨膜转运有哪几种方式?简述其特点
跨膜转运方式:有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膜动转运
被动转运是指药物依赖膜两侧的浓度差,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分为脂溶扩散(简单扩散)、易化扩散、滤过(水溶扩散)。
脂溶扩散特点:无需载体、无需能量、无饱和性、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易化扩散转运特点: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有饱和性、竞争性抑制现象
滤过是指有外力促进的扩散,分子量小的水溶性药物易扩散(尿素、乙醇)。
主动转运特点:需载体(泵),需能量,有饱和性,有竞争性抑制现象;逆浓度梯度转运膜动转运大1、胞饮: 如垂体后叶素粉剂鼻腔吸收2、胞吐:递质释放
2.何谓半衰期?简述半衰期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意义:①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
②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③药物分类依据及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3.地西泮的主要作用及应用
1、抗焦虑:小于镇静量,小于镇静量作用部位:边缘系统。
2、镇静催眠(首选)临床除镇静催眠外,还用于麻醉前给药。
3、抗癫痫首选癫痫持续状态。
4、抗惊厥临床主要用于小儿高热、破伤风、子痫、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惊厥。
5、中枢性肌肉松弛临床可用于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腰肌劳损所致肌僵直。
4.在镇静催眠方面,地西泮取代巴比妥类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在治疗失眠方面,地西泮取代巴比妥类药的主要理由是:①对快动眼睡眠时相无明显抑制作用,停药后反跳现象轻;②醒后无后遗效应;③安全范围大,呼吸、循环抑制作用轻,大剂量也不引起全身麻醉;④连续应用依赖性小。
5.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为什么不能用肾上腺素解救?
氯丙嗪可阻断α受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不能用肾上腺素升压,因氯丙嗪阻断α受体可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只能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
6.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理是什么?为什么又禁止用于支气管哮喘?
吗啡可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是因为:①抑制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急促浅表的呼吸得以缓解;②扩张血管,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有利于肺水肿的消除;③镇静作用,稳定患者情绪,间接减轻心脏的耗氧量。
吗啡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吗啡有呼吸抑制作用并使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呼吸更加困难。
7.比较毛果芸香碱与阿托品对眼的作用及在眼科方面的应用和禁忌症。
毛果芸香碱
对眼作用:瞳孔缩小,眼压降低,调节痉挛;
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
也可用于治疗虹膜炎;禁忌:1、虹膜睫状体炎,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患者禁用。
阿托品
对眼作用:散大瞳孔,眼压升高
眼科应用:①虹膜睫状体炎;②检查眼底;③验光:缺点为维持时间长。
禁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心率过快、体温过高患者
8.叙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中毒机理、临床表现和解救措施。
机理:有机磷+胆碱酯酶磷酰化胆碱酯酶Ach↑M、N样及CNS中毒症状
表现:
轻者以M 样症状为主:
中度者可同时有M样症状和N 样症状;
严重中毒者除外周M 样和N 样症状外,还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先兴奋后抑制)。
解救:(1)清除毒物经口要洗胃、导泻(2)对症治疗(3)应用解救药:胆碱酯酶复活药和阿托品。
应及时、足量使用,否则ChE易老化
9.阿托品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临床用于:①各种内脏绞痛,对胃肠绞痛膀胱刺激症状疗效较好,胆绞痛和肾绞痛与哌替定合用以增强疗效。
②麻前给药,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防止呼吸道阻塞。
③眼科应用:扩瞳检查眼底,调节麻痹验光配镜,与扩瞳药交替应用治疗虹膜睫状体炎。
④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
⑤大剂量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抗感染性休克。
⑥解救有机磷酸脂类中毒。
10.简述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降压机制: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
11.简述一线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
一.利尿药氢氯噻嗪
二.钙拮抗药(CCB)硝苯地平
三.抑制RAAS药物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卡托普利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阻断药(ARB)氯沙坦
3.肾素抑制药雷米克林
四.交感神经抑制药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WHO推荐一线药)
(1)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2)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3)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12.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包括:①抗炎作用;②抗毒作用;③抗免疫作用;④抗休克作用;⑤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可升高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降低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⑥影响物质代谢。
13.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的目的是什么?必须注意什么?
目的:利用其强大的抗炎作用,缓解症状,使病人度过危险期;
注意:不能长期大量服用;
14.青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如何防治?最严重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防治:①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
②仔细询问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者禁,对其他药物过敏者慎用;
③避免在饥饿时注射青霉素;
④不在没有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的条件下使用;
⑤初次使用、用药间隔3d以上或换批号者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
⑥注射液需现配现用;
⑦病人每次用药后需观察30min,无反应者方可离去。
15.简述氨基糖苷类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
1 耳、肾毒性
2 过敏反应
3 神经肌肉阻滞
16.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是什么?
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特点:① 对G+菌抗菌作用弱,对G-菌的作用更强,对厌氧菌、铜绿假单孢菌作用较强;②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③基本无肾毒性;④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
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在胆汁中分布浓度高,后两者可进入脑脊液。
17.简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感染所致泌尿生殖道感染、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难治性结核和革兰阴性杆菌所致骨、关节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18.简述甲硝唑的作用和用途有哪些?。
作用:甲硝唑对大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作用,但对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无作用。
用途:抗阿米巴原虫抗滴虫抗厌氧菌抗贾第鞭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