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论语》与孔子思想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PPT课件
意思是: 如果没有孔子, 中国的历史会比黑夜还长。
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 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样,从前,在我们所说的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一定有一块宽阔的陆地作为两个大陆之间的桥梁。这块陆地不是别的,恰恰就是亚特兰提斯,这里的居民曾向埃及和中美洲迁移。
可以在下列情况使用 不可以在以下情况使用 这就是保罗·谢里曼从祖父手中接到的奇怪的遗产。当他明白了这一切情况后,他就遵照祖父的遗愿,走上了寻找亚特兰提斯的征途。
44.21% 43.08%
7.04% 5.67%
5620人 5477人
895人 721人
六、思考练习
孔子,名_丘_,字_仲_尼_,_儒_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__,仁政治上主张___礼治,鼓励人们 ___入,仕即“出来做事”。开__私_人讲学的风气, 传说有弟子___三人千,身通六艺者___七_十人二。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__语_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 _门_人和__再_传_弟所子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 合称为“四书”。
谈一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张颐武观点:
1、“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 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 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
学琴于师襄。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
( 公 元 前 551 ) , 卒 于敬王四 十一年
(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 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样,从前,在我们所说的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一定有一块宽阔的陆地作为两个大陆之间的桥梁。这块陆地不是别的,恰恰就是亚特兰提斯,这里的居民曾向埃及和中美洲迁移。
可以在下列情况使用 不可以在以下情况使用 这就是保罗·谢里曼从祖父手中接到的奇怪的遗产。当他明白了这一切情况后,他就遵照祖父的遗愿,走上了寻找亚特兰提斯的征途。
44.21% 43.08%
7.04% 5.67%
5620人 5477人
895人 721人
六、思考练习
孔子,名_丘_,字_仲_尼_,_儒_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__,仁政治上主张___礼治,鼓励人们 ___入,仕即“出来做事”。开__私_人讲学的风气, 传说有弟子___三人千,身通六艺者___七_十人二。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__语_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 _门_人和__再_传_弟所子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 合称为“四书”。
谈一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张颐武观点:
1、“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 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 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
学琴于师襄。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
( 公 元 前 551 ) , 卒 于敬王四 十一年
(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论语》五则PPT课件
做学问的黄金时代,献身学术20年,教书育人。 • (51——54岁)孔子仕鲁(前501——498)
52岁出任鲁司空,继任大司寇。 • (55——68岁) 孔子周游列国(前497——484)
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 • (69——73岁)孔子返鲁前(483——479)
69岁儿死,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死
2
《大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 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 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 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 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清心寡欲
勇猛
才华
宪问篇第十 四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人格完备的人。孔子说:“如果具 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 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 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 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 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 题
求可使报秦之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 题
唯瞻马首 1. 唯马首是瞻 2. 求人可使报 秦者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2岁出任鲁司空,继任大司寇。 • (55——68岁) 孔子周游列国(前497——484)
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 • (69——73岁)孔子返鲁前(483——479)
69岁儿死,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死
2
《大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 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 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 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 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清心寡欲
勇猛
才华
宪问篇第十 四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人格完备的人。孔子说:“如果具 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 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 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 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 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 题
求可使报秦之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 题
唯瞻马首 1. 唯马首是瞻 2. 求人可使报 秦者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8页)
文革时期打倒孔家店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 入,汉语热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升温,汉语 言文化传播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好 局面。截至2009年10月,中国已经在全球 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0多所孔子学院和 200多个孔子课堂。
二《论语》其书
• 学而第一 • 里仁第四 • 述而第七 • 乡党第十 • 子路第十三 • 季氏第十六 • 子张第十九
• 墨家关于儒家学说非议儒家的繁琐 礼仪。
•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 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 董仲舒
有志于学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为所欲为、不踰矩。〞
• 一、孔子其人 • 少贫且贱 • 年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晚年返鲁,整理《诗》《书》 • 悠悠身后事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 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 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假设丧家之狗。〞子贡 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_门_人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三、对后世精神品行的塑造
国学经典——第二章《论语》ppt
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 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 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 繁琐礼仪。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 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 时宜。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只抱着单纯的目的尊孔和反孔一样无知。 社会大同大和的前提是这个社会本身是不是具 有这样的实质。当很多民生问题遭遇颠覆,人们打 内心里感到不和不同时,寄希望于孔子来抚慰人们 的内心,只能适得其反;盲目地崇拜孔子,认为只有 在孔子像面前鞠躬行礼会受到孔子的保佑,固然也 是荒唐,因为鞠躬者是否明白孔子的思想也不一 定…… 摆放一尊孔子像实在太简单不过了。但社会要 做到和谐,又是何等的的容易。 “孔子进京”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从某种程 度上来看,正好折射出人们的心理。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 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 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 在这里。但不论小事大事,都按和谐的办法去 做。如果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只 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调节和约束,也 是不可行的。”
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 心灵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 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 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 理解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 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 成生命的张力。
《论语十则》ppt课件
xĭng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替别人出谋划策却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却不诚实吗?
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子曰:“见 贤
思齐焉,
孔子说:“ 看见德行优秀的人 要想着向他看齐
xĭng
见 不贤 而内自省也。”
虽执鞭之士,
即使是低微的官职,
hào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我也尽力去做。 如果不能获得,就从事我爱好的职业。”
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 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
yuè 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说:“ 没想到音乐的创作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点)曰:“莫春者, 春服既成,
看见 不优秀的人 就要从内心反省自己。”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贡问:“ 有一句话 可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吗?
shù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孔子说:“是宽容啊!自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 不弘毅,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 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
任重
而道远”
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孔子说:“财富和地位是人们向往的, 不凭仁义之道
wù 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去得到它,就不应该占有。 贫穷和低贱是人们厌恶的,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讲仁义道德反而受穷而卑微,也不应该抛弃仁义道德。”
子贡问君子。
子贡请教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
第二讲 孔子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27
政治过程也是教育过程。
5
3.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 学。’” 主张贤人政治。 是对世袭制的批判。 把教育对政治作用突出了。
6
三、关于教育对象
1.“有教无类”:
“类”,一是指社会阶层的各个等级,二 是指学生个人素质的优劣。
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 官府”的垄断局面。 “ 教育公平”的观念
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 它富足起来;已经富裕了,就要施行教化。
4
2、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
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认识到教育具有政治、法律所不能代替的作 用,即教育能够“感化人心”。
为政是完善自身,并由此影响他人的教育活 动。
1、培养目标:士、“君子” 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 智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坚持办学理想,达成完美的人格 修养,重要的 素质缺一不可。
10
五、关于教育内容
六经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是主要的教学科目;诗、 书、礼、乐、易、春秋是主要的教材。
删定整理六经时遵循“述而不作”的原则 使所删定的六经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反映出孔子对传统文化持偏于肯定的态度。
22
八、关于教师:
1、以身作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从。”
23
2、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
子路批评老师。 颜回尊重老师,无所不悦 。
24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概括。
“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单单,但蕴含的是教 师的爱心和耐心 。
“后生可畏” 。
25
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政治过程也是教育过程。
5
3.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 学。’” 主张贤人政治。 是对世袭制的批判。 把教育对政治作用突出了。
6
三、关于教育对象
1.“有教无类”:
“类”,一是指社会阶层的各个等级,二 是指学生个人素质的优劣。
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 官府”的垄断局面。 “ 教育公平”的观念
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 它富足起来;已经富裕了,就要施行教化。
4
2、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
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认识到教育具有政治、法律所不能代替的作 用,即教育能够“感化人心”。
为政是完善自身,并由此影响他人的教育活 动。
1、培养目标:士、“君子” 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 智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坚持办学理想,达成完美的人格 修养,重要的 素质缺一不可。
10
五、关于教育内容
六经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是主要的教学科目;诗、 书、礼、乐、易、春秋是主要的教材。
删定整理六经时遵循“述而不作”的原则 使所删定的六经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反映出孔子对传统文化持偏于肯定的态度。
22
八、关于教师:
1、以身作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从。”
23
2、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
子路批评老师。 颜回尊重老师,无所不悦 。
24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概括。
“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单单,但蕴含的是教 师的爱心和耐心 。
“后生可畏” 。
25
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初中课文孔子《论语十二章》课件PPT
语言的修辞美
《语综合运用排比、反问、比喻、映衬、对比、对偶、顶 真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式丰富多彩,表达多样,语气音韵和 谐,节奏鲜明,因而叙事、写人及说理生动活泼,收到了很好 的效果
语言的音乐美
《论语》语言能给人一种音乐美感,究其原因,除语言简洁 外,还与句式丰富多样、句子的节奏音韵、句子中的叠词重 句、修辞手法灵活多变、虚词的纯熟运用.《论语》美的节 奏音韵,读之琅琅上口;美的整齐句式,诵之津津有味;美 的叠句重语,令人寻绎不尽。
主要内容
第五则: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 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 掉它。" 第六则: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 岁面对任何事都能从容面对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 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 并明辨是非。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完结
——感谢聆听
《论二 主要内容
录
三 写作特点
四 问题探究
第一章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熟练背诵课文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 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名言。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 的语言风格。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结 合自身,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作者简介
孔夫子,又名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 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 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 阜市)。[2]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 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ppt课件
社会责任
论语提倡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论语》ppt课件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名言警句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之一,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时要 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避免过度或不
及。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 度和处事原则,通过保持中正、平和的 态度,可以避免偏颇和极端,达到和谐
与平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还强调了适度原则,认为在追 求个人利益和社会进步时,要保持适度 和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或过于保守的态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 动荡不安。同时,诸子百家兴起,各种思想流派涌现 ,为《论语》等经典著作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该以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
总结词
0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人际关系的名言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重道义和仁慈,不要只看重利益和金钱。
总结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心胸开阔和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 忧虑不安。
孔子PPT课件
孔子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孔子的生平 • 孔子的思想 • 孔子的影响 • 孔子的作品 • 孔子与当代社会
01
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出生与成长
总结词
孔子出生在鲁国,自幼聪颖好学,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详细描述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其父叔梁纥为当地贵族,母 亲颜氏则出身贫寒。孔子幼年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对各种知识充满好奇。
一些国际组织和企业在管理哲学 、社会责任等方面借鉴孔子的思 想,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益
事业。
当代社会如何借鉴孔子思想
01
02
03
个人修养
借鉴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思想,提高个人道 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人际关系
借鉴孔子的仁爱思想,促 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化传承
传承和弘扬孔子文化,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企业文化
孔子的管理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以人为 本、忠诚守信和团队合作。
04
孔子的作品
《论语》
总结词:孔子的主要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中的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和而不同”等,对后世影响深 远。
《论语》强调仁爱、礼制和中庸之道, 主张以德治国、以德育人。
详细描述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包含了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思想,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孔子的教育经历
总结词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培养了大批优秀弟子。
详细描述
孔子在30岁时开始创办私学,开启了中国私人讲学的先河。他倡导“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 应受身份、地位的限制,应广泛普及。孔子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弟子,其中最著 名的有颜回、子贡、子路等。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孔子的生平 • 孔子的思想 • 孔子的影响 • 孔子的作品 • 孔子与当代社会
01
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出生与成长
总结词
孔子出生在鲁国,自幼聪颖好学,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详细描述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其父叔梁纥为当地贵族,母 亲颜氏则出身贫寒。孔子幼年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对各种知识充满好奇。
一些国际组织和企业在管理哲学 、社会责任等方面借鉴孔子的思 想,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益
事业。
当代社会如何借鉴孔子思想
01
02
03
个人修养
借鉴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思想,提高个人道 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人际关系
借鉴孔子的仁爱思想,促 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化传承
传承和弘扬孔子文化,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企业文化
孔子的管理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以人为 本、忠诚守信和团队合作。
04
孔子的作品
《论语》
总结词:孔子的主要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中的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和而不同”等,对后世影响深 远。
《论语》强调仁爱、礼制和中庸之道, 主张以德治国、以德育人。
详细描述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包含了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思想,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孔子的教育经历
总结词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培养了大批优秀弟子。
详细描述
孔子在30岁时开始创办私学,开启了中国私人讲学的先河。他倡导“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 应受身份、地位的限制,应广泛普及。孔子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弟子,其中最著 名的有颜回、子贡、子路等。
孔子及其教育思想课件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18
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菏泽——长 垣——商丘——夏邑——淮阳——周
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
回。”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 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
鲁国周边游历
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
23
(2)教化民众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德治和礼教对于治理国家的作用要高于一般政令刑律,主
张“为政以德”,靠道德的引导、礼教的规范,才能使人心
悦诚服。他把政治看作就是教育过程,为政就是一种完善自 身并由此影响他人的教育活动。因此,只有实施良好的教育, 才能真正实现“德治”的社会理想
24
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内涵 意义:人人都可以受教育,人人都必须受教育
人性论中的矛盾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 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25
论办学方针 ——“有教无类”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束脩:脩是干肉,又叫脯。每条脯叫一脡,十脡为一束。 束脩就是十条干肉,古代用来作初次拜见的礼物。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篇》) 1、内涵: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2、人性论依据? 3、针对奴隶主贵族的有教有类而提出
之田。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季孙、孟孙、叔孙),孔子提出
“堕三都”的计划,并派弟子子路为季氏宰去实施。 孔子55岁时因与鲁国执政大夫季桓子的矛盾不断激化而下野
孔子与《论语》导读ppt课件
道德伦理
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等 道德准则,成为了中国道德伦 理的核心内容。
社会价值
孔子的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具有重要
意义。
03
孔子与《论语》的关系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的体现
01
仁爱
孔子提倡仁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论语》中记
录了孔子关于仁的言论,强调了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仁。
《颜渊篇》
涉及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提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
。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人道主义思想,告诫人们要尊重他人,不要 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才能 获得真正的快乐。
阅读《论语》时,不仅要理解其意义, 更要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注重整体
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一章或某一句话, 而应将《论语》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把握其核心思想。
《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导读
《学而篇》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出“学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等观点。
《为政篇》
探讨政治伦理,提出“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等观点。
孔子与《论语》导读
• 孔子简介 • 《论语》简介 • 孔子与《论语》的关系 • 《论语》导读 • 结语
01
孔子简介
孔子的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孔子出生在贵族家庭,但家道中落,他自幼刻苦好学,精通六艺,后成为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的成书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论语》.ppt
莫非王臣。” 鲁国“初税亩”制:土地所有权 土地自由
买卖 观念变化:易主 政治:救世思想 易中天
二 孔子的思想渊源
1出身低贱:“吾少也贱。” 2鲁国人: (1)季孙 孟孙 仲孙 周王-诸侯-卿大夫-家臣-士-庶人 (2)军赋制 (3)周礼未完全丧失作用 3 信而好古 4 春秋时思想多元化:保守倒退 进步改良
将适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师徒 在树下习礼)。
适郑,师徒相失,被人讥“累累如丧家之狗”,孔 子欣然而笑:“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 哉!然哉!”
至陈:战争起,感叹:“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 简,进取不记其初。”
陈、蔡征战,孔子困于陈蔡之间,绝粮,从者病, 不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论贫、穷。有道家情 怀,“安时处顺”。
1、孔子(前551-前479)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 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征在)野合而生孔 子,祷于尼丘而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 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 仲尼,姓孔氏。
一 孔子的身世
殷商后裔 社会变革:奴隶社会衰亡 封建社会兴起 〈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 而去,延缘苇间。颜渊还车,子路授绥,孔 子不顾,不闻拏音而后敢乘。
《桃花源记》
儒道看似观点对立,一个入世,一个出世, 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避世。但实际上二 者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即兼济天下与独善 其身,慷慨悲歌愤世嫉俗与身在江湖而心存 魏阙,最终都归于珍爱生命,殊途同归。
三 孔子的游历生涯
齐国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 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 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 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 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 年不能究其用,君欲用之以移其俗,非所以先 细民也。”
买卖 观念变化:易主 政治:救世思想 易中天
二 孔子的思想渊源
1出身低贱:“吾少也贱。” 2鲁国人: (1)季孙 孟孙 仲孙 周王-诸侯-卿大夫-家臣-士-庶人 (2)军赋制 (3)周礼未完全丧失作用 3 信而好古 4 春秋时思想多元化:保守倒退 进步改良
将适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师徒 在树下习礼)。
适郑,师徒相失,被人讥“累累如丧家之狗”,孔 子欣然而笑:“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 哉!然哉!”
至陈:战争起,感叹:“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 简,进取不记其初。”
陈、蔡征战,孔子困于陈蔡之间,绝粮,从者病, 不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论贫、穷。有道家情 怀,“安时处顺”。
1、孔子(前551-前479)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 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征在)野合而生孔 子,祷于尼丘而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 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 仲尼,姓孔氏。
一 孔子的身世
殷商后裔 社会变革:奴隶社会衰亡 封建社会兴起 〈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 而去,延缘苇间。颜渊还车,子路授绥,孔 子不顾,不闻拏音而后敢乘。
《桃花源记》
儒道看似观点对立,一个入世,一个出世, 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避世。但实际上二 者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即兼济天下与独善 其身,慷慨悲歌愤世嫉俗与身在江湖而心存 魏阙,最终都归于珍爱生命,殊途同归。
三 孔子的游历生涯
齐国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 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 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 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 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 年不能究其用,君欲用之以移其俗,非所以先 细民也。”
2024年度部编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29张pptx
育、培养创新思维等。
道德修养
03
儒家思想对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出要求,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
社会文明程度。
16
04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2024/3/24
17
相关历史背景介绍
2024/3/24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
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论 语》产生的历史环境。
孔子及其弟子生平事迹
观念
探讨了诸如“忠”、“信”、 “孝”、“悌”等道德观念,及 其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意义。
2024/3/24
33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呈现
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对《论语》中的基本概念、思想和故事的理解和 记忆程度。
学习方法和策略
回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如阅读、 笔记、讨论等,并分析其效果。
学习态度和习惯
4
《论语》简介及地位
《论语》概述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 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2024/3/24
《论语》的地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论语》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 誉为“万世师表”。
《论语》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和《论语》中 的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文 化、教育、政治等领域都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24/3/24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4
7
原文朗读与正音
朗读全文,注意字音、 停顿和重音。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 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2024/3/24
正音:纠正学生的发 音,如“愠”、 “罔”、“殆”等。
8
重点字词注释及翻译
【部编版】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原创ppt课件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天天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活用为意动词。以……为快乐
军队
平民百姓
•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
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是可以改变的,平民百 姓的志向却不可以随便改变。”
•(言下之意: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
广泛 表并列 坚守 恳切 表并列
•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
仁德
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 就在其中了。”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不 愠,不亦 君 子 乎 ? ”
表转接,却 生气,恼怒 指有才德的人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的按时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 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问题),不也是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怨恨),不也是有才德的人 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一定
在其中
好的方面,
优点
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 作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 对他不好的地方,如果自己身上有就加以改 正。”
河流
流逝 这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地说:“逝去的一切像 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二)儒家思想基本倾向
一 1、《庄子·天下篇》:
讲
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
《 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 论 谓之君子。…………
语
其 在 于 《 诗 》《 书 》《 礼 》
》 《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
与 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
孔 《书》以道事,《礼》以道行,
子 《乐》以道和,《易》以道阴
思 阳,《春秋》以道名分。
《 论 语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
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 《论语》。
》
【汉代三种《论语》】
与
《鲁论语》20篇(今传)
孔 子 思 想
《齐论语》22篇(佚)
《古论语》出自孔子故宅夹壁, 21篇(佚)
第
孔子思想精要,在“仁”
一 和“礼”。
讲
《左传》讲“仁”33次,
《 讲“礼”462次;
论 语
//《论语》讲“仁”109次,
想
第
章太炎《原儒》:
一 达 名 为 儒 , 儒 者 , 术 士
讲
也。……道、墨、刑法、阴阳、
《 神仙之伦,旁有杂家所记,列
论
传所录,一谓之儒。(又云:儒
语
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
》
亦知天文、识旱潦。……古之儒知天文
与
占候,谓其多技,故号遍施于九能……)
孔 类名为儒,儒者,知礼、乐、
子
射、御、书、数。(“六艺”)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讲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
《 论 语 》 与 孔
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 “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 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 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
子
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
第 第一讲
一
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 论 语 》 与 孔 子 思 想
第
本讲阅读书目及推荐版本:
一
讲
《 论
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宋·邢昺
疏,十三经注疏本)
语 论语正义(清·刘宝楠撰,诸子
》
集成本)
与 论语译注(杨伯峻撰,中华书局)
孔 子 思
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文
物出版社)
想
第 【讲授提纲】
讲பைடு நூலகம்
以股肱周室,辅翼成王。惧争道之
《 论 语 》 与 孔
不塞,臣下之危上也,故纵马华山, 放牛桃林,败鼓折枹,搢笏而朝, 以宁静王室,镇抚诸侯。成王既壮, 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 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 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
子
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
思
想
第
一. 孔子和《论语》
讲
并称,亦以儒侠对举。窃以封建之
《
坏,其上流社会,自分为二,性宽
论
柔若世为文吏者则为儒,性强毅若
语
世为战士者则为侠,孔因儒以设教,
》
墨藉侠以行道。儒者之徒,必夙有
与
其所诵习之义,服行之道,孔子亦
孔
因而仍之。……然孔子当日,既未
子
尝自别于儒,而儒家亦皆尊师孔子,
思
则论学术流别,固不得不谓为儒家。
想
第
钱穆《国学概论·先秦诸子》:
一
盖囊括而言,先秦学派,不出
讲
两流:其倾向于贵族化者曰‘儒’,
《
其倾向于平民化者曰‘墨’。儒者
论
偏重政治,墨者偏重民生。法家主
语
庆赏刑罚,原于儒;道家言反朴无
》
治,原于墨。故一主礼,一非礼;
与
一主仕进,一主隐退;一尚文学,
孔
一主劳作。此当时学术界分野之所
子
在也。
思 儒家是先秦学术(思想)的总 想 根源。
思
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
想
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第
《汉志》说儒的几个问题:
一
1)出于司徒之官
讲
2)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 论
3)游文于《六经》之中,留
语
意于仁义之际
》
4)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
与 孔
师仲尼
子
5)于道最为高
思
6)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想
第
3、《淮南子·要略》:
一
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
》
称。”
与
孔 子
以上谓:儒者,学者也。
思
想
第 《周礼·天官·太宰》“四曰儒,以
一
道得民”郑玄注:“儒,诸侯保氏
讲
有六艺以教民者。”贾公彦疏:
《 论 语
“诸侯师氏之下,又置一保氏之官, 不与天子保氏同名,故号曰儒,掌 养国子以道德,故云以道得民。”
》
以上谓:儒者,以六艺
与 教民之官也。
孔
子
思
(以上为古人之说)
第
【附】《荀子·儒效》:
一
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
讲
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
《 矣 , 故 《 诗 》《 书 》《 礼 》
论 《乐》之归是矣。《诗》言是,
语 》 与 孔
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 《礼》言是,其行也;《乐》 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
子 其微也。
思
想
第
2.《汉书·艺文志》:
一
想
第
《天下篇》论儒家,有两个核
一
心意思:
讲
第一,确认儒家的思想核
《
心在仁义礼乐。(以仁为恩,以
论
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
语
第二,明确了儒家六经,
》 并极概括地说明了各经的主要
与 孔 子 思 想
内容或性质作用。(《诗》以
道志,《书》以道事,《礼》以 道行,《乐》以道和,《易》以 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一 讲
绪言:儒与儒家思想倾向
《 一、孔子和《论语》 论 二、关于“仁”
语 三、关于“礼”
》 与
四、“仁”与“礼”之关系
孔 五、关于“知其不可而为之”
子
与“孔颜之乐”
思
想
第
绪言:儒与儒家思想倾向
一
讲
(一)什么是“儒”?
《 《说文》:“儒,柔也,术士之
论
称。” 徐灏注笺:“人之柔者曰
语
儒,因以为学人之称。”
一
讲
孔子(前551~前479),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
论 语 》
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 派创始人。(详见《史记·孔
与 子世家》)
孔
孔子主“仁”倡“礼”,
子 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
思 想
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
《汉书·艺文志》:《论语》
一 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讲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思
想
第
私名为儒,《七略》曰:
一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讲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
论
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
语
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
》
道最为高。”……
与 孔
今独以传经为儒,以私名
子
则异,以达名类名则偏。
思
想
第
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儒家》:
一
儒之为言柔也。汉人多以儒墨
》 与 孔 子
《内经素问·皮部论篇》:“少阴 之阴,名曰枢儒。” 王冰注: “儒,柔也。”
思
以上谓:儒者,柔也。
想
第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
一
时称通儒。”
讲 《论语·雍也》“女为君子儒,无为
《
小人儒”邢昺疏:“言人博学先王
论
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
语 《 字 汇 ·人 部 》 : “ 儒 , 学 者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