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流浪人员救助管理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市流浪人员救助管理调查报告组员:毕士凡姚超一严哲

活动计划

一、开题报告

二、实地调查

1访问救助站工作人员

2采访街头乞丐、行人。并拍摄照片。

三、问卷调查

1设计问题6个

2复印100份向路人发放

3收集问卷汇总分析,计算百分比。

四、查阅资料

1访问湖州政府网站

2搜集相关的管理条例

3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

五、结题报告

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

跨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春天,由于日益加剧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矛盾,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出现了一个怪异现象——“街头伸手一族”频繁进入我们的眼帘。他们出没于繁华的市中心,向过路人纷纷伸手:给我一点钱。这与现代大都市的容貌极不协调,影响了市容。在21世纪的今天,当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中国的今天,这种现象是极不文明的,可也很无奈。对此,我们都因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而我们又该怎么处理这个现象呢?于是,我们小组将对此现象作专题报告。

2、组员

毕士凡姚超一

3、调查对象

市街头流浪人员市救助站路人

4、活动日程计划:

1以调查表的形式了解湖州人民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了解和看法。

2前往湖州市吴兴区收容所,了解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状况。

3交流活动心得,讨论分析湖州社会保障建设的得失,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活动记录

一、2月13日,小组成员在市区某快餐店开会。

我们从“文明”二字出发,进行讨论。最终毕士凡说,既然说“文明”,那么“和谐”也是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最近我们国家也正在创办和谐社会,我们不妨以此为基点。姚超一同意了这一观点,并提出最近湖城的流浪人员有所增加,这说明我们现在的社会还不够和谐,我们可以调查一下他们的情况,以此为切入点,触摸“文明”的内涵。

最后确定了实践主题“关爱流浪人,建设和谐社会”

二、2月14日,小组成员在市区某快餐店开会。

这次活动我们小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和今后的活动方案和目标,并确定了各个时期的任务:由姚超一负责统筹安排并记录活动过程和总结报告;毕士凡负责用照相机记录活动过程和写开篇报告与负责其它事项。

活动目标:了解湖州城区当街乞讨人员的平时生活状况向有关部门提出比较有建设性建议,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三、2月15日,小组成员在市区进行调查(附调查表及统计结果)。

我们以口头提问、问卷等的方式对路人进行访问,并进行统计。

调查表(100份)

1.你是否在街上受过流浪乞讨人员的乞讨?

A.有100%

B.没有0

2.你是主动给他们的[A 30.8%]

或是受其纠缠被迫给他们的[B 38.5%]

还是受其纠缠也不给他们[C 30.7%]?

选( )

3.你知道街上的流浪乞讨人员都是有证件的吗?

A.知道0

B.不知道84.6%

C.有些是,有些不是15.6%

4.你认为按照湖州现在的发展状况,街上应不应该有流浪乞讨人员?

A.应该38.5%

B.不应该7.7%

C.不好说53.8%

5.你知到吴兴趣的收容所在哪里吗?(12人不知道,1人知道在南门外)

6.你认为湖州市的社会保障水平如何?

A.好0

B.不好30.8%

C.一般69.2%

D.较差0

E.差0

四、2月17日,小组成员参观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照片)。

我们得到湖州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领导的同意,仔细聆听了湖州市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的工作情况,参观了救助站的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的住所。完善的政策,完备的设施设备,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关爱,体会到国家为实施“和谐社会”真正扎根基层,为民造福。

我组一行五人来到湖州市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我们去聆听科长的工作介绍,了解到我市的流浪乞讨人员以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为主。在整个湖州地域里,我市实施125救助体系(在一些乡政、两个区、五个县设立救助分站),实现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就近后就快救助。科长还介绍道:从03年8月1日救助站成立到现在,我市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浪乞讨人员,从原来的强制遣送,发展成为自愿、无偿、人性化的救助方案,体现了迎合“和谐社会”的历史要求,用无限的关怀换来流浪乞讨人员对社会的希望。席间,我们和科长等单位领导进行了亲切交谈,队员认真地做了笔记,开拓了思维,更加了解了湖州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

在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以后,科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救助站为流浪乞讨人员设立的住所。在男寝室处,我们看到了整洁的床铺,干净的卫生间,宽敞的食堂。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人性和关爱。特别是为反家庭暴力人员所提供的住所,那里的住宿条件堪比旅馆。在活动室,摆放着一张台球桌和一张乒乓球桌。在图书室,陈列着各种名著和幼儿读物。在多媒体厅,救助站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了学习娱乐的场所。可以想象,流浪乞讨人员来到这里后,一定会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五人重新来到了救助站的大门外,面对着大门一侧,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党和国家扎根基层,集民情,和民心,顺民意,想民之所想,圆民之所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和谐社会”不屑奋斗着。我们这些社会上的幸运者,应该多多关

心那些流落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为实现我国的最高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贡献力量。

六、2月18日和19日,小组成员到市中心实地调查街头乞讨人员

我们小组一行人到市中心实地调查街头乞讨人员,发现这些人中几乎全是小孩和老人,则让我们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而且,我们发现这些“浪人”并不如我们传统印象中的那样衣衫褴褛,虽称不上是名牌,但也干净整洁,落落大方。对此有成员感到疑惑,因为如果这些衣服是在救助中心领的,那他们为什么还会在这里乞讨?如果不是,那他们(7岁或者更小的孩子)又怎么会有这么干净的衣着呢,莫非有大人和他们在一起?但为什么我们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呢?为此我们问了他们一些问题,访问过程不再赘述了,只是有一个镜头不得不提,当一个小孩(我都不忍心称他们为乞丐)坐到我们面前时,竟然跪下来求我们“给我一块钱”,在新中国成立至今将近65年之际,竟仍有人会为了求人给一块钱而下跪!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场面,多么让人心酸!我们的访问引来了一些过路人的注意,也有热心人主动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街头伸手一族”的情况,他们说经常有人在附近转悠,这些“街头伸手一族”一要到钱就会把钱给他们,而这些孩子就是他们控制的。市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孩子是被“蛇头”买来或从其父母那里“租”来然后靠这些孩子吃饭。有时她么救助了一些人,当天把他们送回老家,可第二天就又在街头看见他们了,对此他们也没办法或者说办法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