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国际传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国际传播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国际传播)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国际传播的全部内容。

名词解释4*5
1、国际传播的概念(狭义、广义)
国际传播是建立在承认国家界限的基础上的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传播。

广义的国际传播包括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狭义的仅指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研究内容主要是主体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
2、软实力(soft power)(谁提出、核心概念)
Soft Power的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与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构成的“硬实力”相对.软实力主要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和国民凝聚力等要素组成。

软实力强调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诱惑和说服别国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核心为国家影响力,主要包括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

3、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是由美国著名学者赫伯特·席勒提出来的。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一方面可以说是依附理论在文化层面上的延伸和深度挖掘,另一方面,它与依附理论的研究相互影响.席勒认为美国的跨国公司不断增长,主导了全球经济。

随着经济的增长,美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也在快速发展,逐渐渗透到全球。

美国的商业和军事组织在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国际传播系统中取得了领导地位,籍此美国等发达国家把第三世界国家拖入了所谓的现代世界体系,并把它们的文化价值观强加给第三世界国家。

4、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是指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中的文化产业论。

“文化产业”的概念首先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于1947年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使用。

在分析电影、广播、音乐和杂志等文化产品的全球性发展趋势时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产品的制作是朝着商品生产的方向发展的。

文化产品如同工业产品般的标准化制作,导致了有一系列产品组成的、打上了文化产业印记同工业产品般的标准化制作,导致了由一系列产品组成的、打上了文化产业印记的大众文化的形成,从而也导致了文化与哲学的退化。

这种大众文化不是有助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团结合作,而是限制了他们的视野,消磨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不再对资本主义进行挑战。

简答题4*10
1、全球化理论的三个转变(十个要点)
当代全球化理论实现了三个转变:第一,研究视角由物质层面转向了精神层面,从现实的经济、政治领域转向更深层的文化和文明;第二,从单线条看待全球化进程转向重视不同轨迹的全球化进程,既看到了同一性的增强,也看到了多样性的扩大;第三,从寻求全球化的单一动因或决定性因素转向寻求多种因素的解释。

这些转变从本质上讲在实践和理念两个层次上推动了对“西方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的清肃。

全球化理论的十个要点为:1。

继续进行方法论的变革,把文明和文化的概念引进研究领域,扩大理论的包容力和提高理论的解释效力。

2.把粉碎“西方中心论”明确列为建构全球化理论的首要任务。

3.共同关注全球化的目前状态和未来前景,并且在这两方面取得基本共识。

4。

有意识地把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与全球化进程区分开来。

5。

进一步认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6.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带来的消极影响。

7。

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命运成为西方学者共同关注的目标。

8.左翼学者在西方全球化理论界中的影响力有明显提高的趋势。

9.全球化理论的多样性特征更加明显。

10.全球化理论对于各种决策中心及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2、国际传播和全球化传播的区分
一、全球传播比国际传播涉及的面要广;
二、全球是个地理概念,而国际传播是个政治概念.如果用全球代替国际实际上是用地理概念代替了政治概念,就冲淡了当前跨国信息传播的政治色彩,模糊了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概念;
三、跨越国界的传播行为绝不仅仅是单纯穿越地理意义上的传播行为,而且更是穿越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传播行为。

这一看似简单的学术概念的演变替换恰恰是与冷战结束之后,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西方的国际政治和国际法学者主张限制国家主权的倾向是一致的。

3、传播学意义上的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可以说是经由对现代化理论的缺陷的批判和本质的揭露发展而来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基于对拉丁美洲国家发展状况的研究而形成的,用以解释第三世界国家不发展以及沦为西方国家附属的原因.
依附理论将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归入“中心”国家,而将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归入“边陲”国家,认为世界经济体系是一个“中心—-边陲"的经济体系,并认为欠发达国家之所以不发达和未能实现现代化,是“中心"国家利用不平等的经济秩序对“边陲"国家进行经济控制和剥削的结果,使其无法独立自主的发展本国经济。

而在边缘国家中存在着一个与发达世界中的精英阶层利益一致的精英群体,从价值观和态度上,这些群体与发达世界的精英更加接近,而不是本国的真正群体。

依附理论在理解全球新闻信息流动现象,揭示国际传播中结构性的不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也因强调跨国商业和其他外在力量对第三世界国家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影响而忽略了本国内在阶级、全力关系的作用而招致诟病。

4、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跨文化传播主要是从人际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

国际传播是从大众传播的视角来审视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国际传播的特征之一就是传播跨越了国家的疆界,而跨文化传播并不受此制约。

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的疆域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也是跨文化交流。

另一方面,文化基本相同的两个国家间的信息交流。

另一方面,文化基本相同的两个国家间的信息交流也是国际传播.
联系:1、不管是通过大众媒介尤其是跨国媒介渠道进行的国际传播还是通过人际交流渠道进行的跨文化交流也好,文化都是其传播的重要内容,国际传播经常就包含了跨文化交流的因素.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在公司形象和国家形象对公司甚至国家的成败越来越具有现实中深远的意义的背景下,有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相互依赖,彼此靠近的趋势。

3.一方面,跨文化交流正逐渐向组织机构,国家的宏观层面上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国际传播的主体甚至是特定意义上的个人,受众也是更直接意义上的个体。

论述题(案例分析)
1、请结合具体案例比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的效应来剖析实现有效国际传播的途径.
第一,坚持受众本位的理念,精准把握选题。

美食是全人类共同的生理需求,它跨越了国境、种族、文化、肤色等国际沟通和交流的障碍,《舌尖》对“美食”这一主题的
选择,精准地把握全世界对于食物的情感,满足了全球受众潜在的基本生理需求。

第二,借鉴西方惯用的话语表达方式.《舌尖》在国际纪录片创作的“社会实践”大背景下,在“文本”实践上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的表达方式,并试图通过这种“话语实践”,
“生成”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核,继而通过国际传播,让全球受众认可和“接受”.这
也成为“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的基本经验。

第三,提升软实力,全球传播中国文化。

《舌尖》找到了“美食”这个在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强势文化”。

在国际传播中,我们应当强调中华文化与全世界的共享性和共通
性,强化相互影响,促进相互和谐,实现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扩散”。

第四,要特别注重节目质量,制作精良是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内涵深刻的作品才能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同感。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但比起片中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画面,这部纪录片更为人所称道的是它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这一点,美食,和美食背后的人与事,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中国韵味。

最后从国外媒体对《舌尖》的报道来看,这部作品目前对海外观众传播的主渠道是网络视频,传播路径是从海外华人渐次影响到非华裔观众。

所以,中国电视节目的国际传播,在海外首
先应该先占领华人的电视生活,并通过加强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和国际化的话语表达,逐渐辐射向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普通家庭.
2、全球化以及传播技术的发展带给国际传播的深刻影响(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对当前我国在制
定国际传播策略应注意的方面的看法)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国际传播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理念由对抗和敌对意识转向服务和市场意识.国际传播的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要求国际传播主体将传播内容注入更多的可读性和可视性。

经济全球化也改变了国际传播的方式。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进一步要求着技术手段的变革,推动了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信息的新传载方式。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这不仅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多维度化和不受限制,也使得信息资源变得极为分散,这也意味着全球权力变得更为分散,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甚至个人都成为权力的掌控者。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的方式更加复杂,国家对国际传播的控制与管理也将面临着新的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在制定国际传播策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国际传播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理念应该从防御型国际传播理念向主动型国际传播理念转变。

积极推动中国媒体的国际化进程和全球化战略,增强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转换对外话语体系.
(二)提升国际传播策略
第一,理解国际传播的内涵,将国际传播与传播受众有效的对接.第二,实现国际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加强传播效果。

第三,遵循国际传播的规律性。

同时,中国的国际传播要加强同国外传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经验,减少意识形态话语,把握文化共鸣.充分利用国外传播平台,塑造国际传播能力。

(三)规划国际传播战略
建立科学的对外传播机制:理清传媒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改革我国新闻传播机制,政府主管部门首先要转变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传媒的主动性,借用法律法规对传媒进行宏观监管并提供政策支持.
培养对外传播的人才策略: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业务人员和高水平的管理人员。

另一方面要改变我国对外传播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

实施国际文化传播策略,在传播中体现中国的价值观念,加强对传播对象的分析研究,提高对外传播的技巧,加强公共外交,拓展媒体公关,利用国外媒体发出中国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