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理论之 资源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实际上是H—O定理的 推论,与H—O定理的内涵是一样的。保罗•萨 缪尔森(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用数 学方法证明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正是由于 这一原因,它通常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 缪尔森定理,简称H—O—S定理。
4.4.1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⑴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内涵:国际贸易会使各 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具体 说来,国际贸易会使贸易各国的同质劳动(即 有相同水平的训练、技能、和生产力的劳动) 获得等量的工资。同样地,国际贸易会使各国 的同质资本(即具有同等风险和生产力的资本) 获得均等收益。
当然,这是在H—O理论的基本假设得到满足 的条件下发生的。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A国和 B国的工资相等,会使贸易各国的利率相等,会使 要素的相对价格相等和绝对价格相等。
图4—2
A国与B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在图4—2中,我们在同一坐标系给出了A国 和B国得生产可能性曲线。由于A国是劳动丰裕 的国家,且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故A国的生产 可能性曲线偏向度量X的横轴。同样地,由于B 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且Y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度量商品Y的纵轴。
这样不同国家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供给就 成为导致各国相对要素价格不同的唯一原因。最 后,相同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要素价格导致了不 同的相对商品价格(不同的比较优势),从而导 致贸易的进行。在图4—3中,由要素相对供给量 的差异导致的要素价格差异和商品价格差异的过 程用双线表示。
4.3.3 H—O贸易模型的几何解析 这里我们用图4—4来说明H—O理论。
②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即以各国资本的租用价 格和劳动时间的价格来定义。在这种定义方法下,如 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PK/PL) 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由 于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r),劳动的价格就是工资 率(w),所以PK/PL=r/w。同样,决定一国是否是资 本丰裕的,并不是看r的绝对水平,而是看r/w的值的 大小。例如:B国的r可能比A国的要高,但如果B国 的r/w小于A国的r/w,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图4—3
H—O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图解
H—O理论的分析思路 图4—3清晰地表示出所有经济力量是如何 共同决定最终商品价格的。这正是我们说H—O 模型是一般均衡模型的原因。 在所有这些共同作用的因素之外,H—O理 — 论单独把各国生产所需要素的实物可用量或供 给量的差异提出来以解释各国相对商品价格之 间的差异及贸易发生的原因。特别地,俄林假 设各国需求偏好以及收入分配是相同的,这使 得各国对最终产品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相等。
图4-1 A国和B国商品X和商品Y的要素密集度
在图4—1中,A国生产商品X的资本/劳动比率 (K/L)为1,生产X的这一比率为1/4。图中A国 从原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的斜率给出了这两个值。 因此,在A国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的。在B国,Y 的K/L=4,而X的K/L=1,因此,在两个国家Y都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 国,生产X、Y两种产品的K/L比率都高于A国, 这是因为B国资本的相对价格(r/w)比较低。如 果r/w下降,生产者在生产两种产品时都会用K来 代替L,以降低其生产成本。这样,将导致生产两 种商品时的资本/劳动比率都有所上升。
⑵例子:如果为了生产一单位Y需要两个 单位的资本(2K)和两个单位的劳动(2L),则 其资本/劳动比率为1:1,即K/L=2/2=1。如果生 产1单位X需要1和4L,则商品X的资本/劳动比率 K/L=1:4,那么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而X为劳动 密集型商品。
⑶ 图解分析:如果以坐标系的纵轴表示资本(K) 的使用量,以坐标系的横轴表示劳动(L)的使 用量,而且生产沿着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射线进行, 则该射线的斜率就是生产该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 率(K/L)。见图4—1。
4.4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国际贸易意味着:一个国家将扩大生产并出口其 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 而减少生产并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密集使用 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因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将改变 一个国家要素的供需格局,并且表现为丰裕要素的相 对和绝对价格上升,稀缺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下降, 直至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素的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趋 于均等。国际要素价格的这一变化被称为要素价格的 均等化。
⑵ 对比较优势存在原因的解释: H—O定理认为,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 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优势存在的原因中, 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 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H—O理论又常被称为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 论,即每一个国家都应分工生产并出口密集地 使用其相对丰裕和便宜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 地使用其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的产品。
注意:要素的丰裕度只有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 地区之间比较时才有意义。
⑵两种定义方法的差异 用实物单位定义只考虑了供给这一方面的 因素;而用相对要素价格来定义则同时考虑了 供求两方面的因素。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商 品或要素的价格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且对生 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从最终产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 如果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定义要素丰裕 度的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将是相同的。这是因 为:B国的TK/TL大于A国,在相同的需求条件 下,B国的PK/PL就会较小。这样在两种定义下 B国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4.2.2 要素丰裕度
⑴定义方法: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有两种 定义方法: ①以实物单位定义:即以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 拥有量和劳动拥有量的比率来定义。如果B国的可 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国 的这一比率,B国就是资本丰裕的。 注意:在这种定义方法下,我们使用的是总资本和 总劳动的比率,而不是可用资本和可用劳动的绝 对数量。这样如果B国的TK/TL大于A国的TK/TL, 即使B国的资本拥有量少于A国,B国仍然是资本 丰裕的。
第4章 要素禀赋与H——O理论
第2、3章主要从技术差别的角度说明了比 较优势对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影响。那么,比较 优势是如何产生的呢?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 分工与贸易对贸易双方的收入有何影响呢。这 两个重要的问题是由大卫 · 李嘉图和穆勒 (Mill)提出的,但他们并没有解决这两个问 题。本章我们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比较优势 产生的原因,进而论及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 素收入(收入分配)的影响。本章讲述的主要 内容为:
⑷要素密集度与要素的相对价格:如果资本的 相对价格下降,生产者为了减少其生产成本,必 定会用资本来代替劳动。结果两种商品都会变得 更为资本密集化。只有在任何可能的相对要素价 格下,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生产X的资本 /劳动比率,Y才可以被视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注意:要素的密集度只有在产业不或产品之间 进行比较时才有意义。
4.3.2 H—O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H—O理论的一般均衡特性可以用图4—3 形象地概括出来。从该图的右下角出发,我们 可以看到需求偏好和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分配 (即收入分配)共同决定了对商品的需求。对 商品的需求决定了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素的派生 需求。生产中对要素的需求和对要素的供给共 同决定了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要素价 格和生产技术水平共同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 不同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决定了比较 优势和贸易模式(即一国应该出口何种产品)。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假设 要素密集度、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 形状 要素禀赋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与收入分配 对赫——俄模型(H—O模型)的经验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
4.1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假设
H——O理论的假设条件如下: 贸易中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两种商品 (X与Y),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 两国在生产中都使用相同的技术。 在两个国家中,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 变的。
4.2.1 要素密集度 ⑴概念: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一 个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诸种要素的比率。在一 个只有两种商品(X和Y)和两种要素(劳动 X Y 和资本)的世界中,如果生产Y时的资本/劳动 比率大于生产X时的资本/劳动比率,则商品Y 为资本密集型商品,反过来,X为劳动密集型 商品。因此要素密集度为一相对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使用相对要素价 格定义法。也就是说,如果一国资本的相对价格 低于另一国,则该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根据H— —O理论的假设,两种定义方法之间并不存在冲突。 无论哪种定义方法,B国总是资本丰裕的,A国总 是劳动丰裕的。
4.2.3 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既然B国是资本资本丰裕的,而Hale Waihona Puke Baidu商品Y是 资本密集型的商品。B国就可以比A国生产相对 更多的商品Y。另一方面,A国是劳动丰裕的, 商品X又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A国就可以比B 国生产相对更多的商品X。这样A国的生产可能 性曲线与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比就较为平 坦,其在横轴上也扩展得较宽(如果我们用横 轴度量X)。见图4—2。
图4—4
H—O贸易模型
图4—4解析
由于我们假设两国需求偏好相同,无差异曲线Ⅰ是 两国共同的无差异曲线。该无差异曲线与A国的生产可 能性曲线切于点A,与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切于点A 。 这两个切点确定了两国无贸易条件下均衡的相对价格。 A国为PA,B国为PA (见左图)。由于PA<P A ,A国 在商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商品Y上具有比较优 势。开展贸易后(见右图),A国在B点组织生产,能 够以X交换Y,最终达到E点的消费组合(见贸易三角 形BCE)。B国在B 点组织生产,通过用Y见换X,, 最终达到E′点的消费组合(与E点重合)。两国均在贸 易中获利,表现为它们达到了更高的无差异曲线Ⅱ。
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 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场都是 完全竞争的。 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不能在国际间 自由流动。 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 进行的其他壁垒。 两国资源均得到了充分利用。 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4.2 要素密集度、要素丰裕度与生产 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如果两国的需求偏好不同,定义要素丰裕度的 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将可能是不同的。例如,尽 管B国的TK/TL大于A国,但如果B国对商品Y(资 本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和由此产生的对资本的需 求远远大于A国,结果使得B国资本的相对价格高 于A国(尽管B国的资本供给大于A国)。在这种 情况下,以实物单位定义,B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 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B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4.3.1 H—O定理
⑴ H—O定理的内容:一国应当出口密集 地使用其相对丰裕(或便宜)要素的产品,进 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或昂贵的)要素的 产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 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用前面的术语来讲,这意味着A国出口X 商品是因为X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且劳动是 A国比较丰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同样地,B 国出口Y是因为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且资 本是B国比较丰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
4.3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Eli Heckscher发表了题为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在这篇论文 中,他对国际贸易理论作了一个概括性的说明。这篇 文章发表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0年后,他的 学生,另一位瑞典经济学家Bertil Ohlin才在这篇文章 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在1933年出版了《区际 贸易与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 由于俄林的著作中包含了赫克歇尔的所有工作, 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且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由赫克歇 尔提出的,故将这一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O贸易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