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管理的演变耗子问猫:“请问我该从哪走”群猫回答:“这要看你想到哪里去。”
耗子再问:我该怎么走?
——战略规划学派的猫甲:你应先制订好计划再走。
——战略适应学派的猫乙:你摸索着走吧,错了就换另一条路。
——战略产业组织学派的猫丙:你为什么要去那,是否该换一个目的地?
——战略资源基础学派的猫丁:你应先培养走路的能力,然后再去。
战略制定如同一头大象,人们往往只是抓住了它的一部分,就试图以此来解释整个大象,其实谁也没有把握全貌。咨询者仿佛雄心勃勃的狩猎者,在打猎时津津乐道于象牙或躯体;学者则更愿意看一张狩猎的照片——以便对所要研究的对象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管理者往往采取某一个狭隘的观点来考虑问题:要么是规划学派的观点,要么是适应学派的观点,但是绝大部分有关这方面的论着注定是无用的,因为管理者必须对付整个大象而不是某一个方面。我们分别看一下这些学派的观点,就会发现对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变异同时也在进化的过程。
一、战略规划学派
20世纪60年代,三安范式(Anthony-Ansoff-Andrews Paradigm)出现。三安范式的基本分析工具是伦德(learned)等的SWOT分析与波士顿矩阵(Boston Consulting Group)。三安范式战略乃是如何匹配(match)公司能力(capability)与其竞争环境的商机(如下图)。
三安范式认为资源配置不仅是社会的任务,也是企业等经济组织的任务。经济组织的战略任务就是配置资源,也就是资源与机遇的匹配过程(match)。战略规划的步骤包括:
? 研究外部环境条件、发展趋势、组织内部的独特能力
? 识别外部机遇与风险,识别组织内部的优势、劣势
? 决定机遇与资源的匹配
? 战略选择
但明茨伯格()在现有的战略规划思想中,强调企业作为一个游戏规则接受者(Rule taker)在产业中竞争,很少强调如何刻意去培养企业某种能力来赢得竞争优势;战略规划学派也不注重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的培养,对企业如何通
过创新打破游戏规则来获得优势没有提出有效的建议。
三安范式的致命弱点还在于,首先假设环境是可预测的,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第二,要确定明确的目标,企业往往处于目标模糊化的境地;第三,注重现有资源与未来资源的匹配,没有创新意识。
二、环境适应学派与逻辑改良主义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环境的大幅变化(1973年石油危机)打破了三安范式的基石:环境可预测性。三安范式(战略规划学派)是以未来可预测为前提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动荡环境动摇了企业组织对战略规划的信仰。而以环境不确定性为基础的“环境适应学派”应运而生,这一学派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即最合适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有逻辑改良主义(Logic Incrementalism)、自然选择与适应进化论、学习模型与学习型组织。
? Incrementalism)。奎因认为,决策者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及未来环境变化的不可预测性,他会自觉地获取未来环境的相关信息,让最初的承诺保持为初步的、框架式的以接受未来的修正。这种渐进改良有助于消除局限性,有助于形成共识,从而实施其战略。
? “组织结构随战略而改变”(Structure follows Strategy),钱德勒认为企业战略应当适应环境,即满足市场需要,而组织结构则应适应企业战略的改变。明茨伯格等都认为战略是意外的产物,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所采取应急对策的总结。总之,管理不确定性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本质上,环境适应理论是一种进化观,它的核心是“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y)”。
?学习模型与学习型组织:吉尔斯(William Giles)通过研究壳牌公司,提出了“战略规划是一个学习的过程(Planning as Learning)”。圣吉()则在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理论,提出“学习型组织”战略。“学习型组织”的前提是:外界环境在不断变化,组织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知识以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即适应市场)。当然,这种学习不能只为适应与生存而学习,而要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并进行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培养了其员工的能力,使员工热衷于并有能力适应环境变化与变革自身;这种理论还强调组织内应有“共同愿景”,公开沟通,使组织利益高于个人和部门利益。
由于战略规划学派注重对环境的分析,而环境适应学派则弥补了规划学派关于环境是可测的缺陷,所以战略规划学派把环境适应思想纳入了自身的体系。如规划学派三安范式之一的安索夫(Ansoff)同时也是环境适应学派的重要人物。所以我们无法认为环境适应学派是一个“新的范式”。环境适应学派带有浓厚的生态类比色彩,这种战略思想把企业
的战略看成是:设计一种生存在某种环境的动物。这种生态类比思想产生一个悖论,即奥斯伯恩定律(Osborn):高度特性化和过于完善的动、植物类型必将归于消灭。环境适应学派缺少有效的分析工具,人们觉得适应学派的思想有道理,但却无法操作。适应学派只强调组织要采用适应性的态度对待环境,而对企业究竟要如何选择行业、如何积累和形成持久竞争优势、如何与同行竞争、针对不同的环境应采取何种对策等都没有予以回答。而此时已进入20世纪80年代:企业对多变的环境已有了一定程度的适应,企业家们逐渐发现市场结构对企业盈利影响巨大,同时哈佛大学市场营销研究所开发了分析工具PIMS(Profit impact of marketing Strategy)及SCP分析框架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使得战略研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产业组织学派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世界经济形态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标志是:市场结构越来越集中,产业组织的力量超越政治、经济环境的力量;大企业在行业内形成垄断,自由竞争转向垄断竞争;产业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导致行业进入障碍加大;成功的企业大多来自有吸引力的行业。基于以上因素,战略学家纷纷从适应环境的战略分析框架中跳出来,转向寻找有吸引力的产业,从成本和产品差异化上来寻找竞争优势,出现了SCP、PIMS及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代表的战略新理论。产业组织学派是一个跳跃,与三安范式并无逻辑上的联系。
迈克尔?波特于1980年、1985年、1990年分别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三部巨着,奠定了他在战略管理中的大师地位。波特竞争战略理论要点:
? 创立了行业结构分析的哈佛广场模型(五要素分析);
? 提出三种一般性战略;
? 提出“脚踏两只船战略必然导致低利润”;
? 提出了“价值链分析”理论;
? 分析了进入壁垒和移动壁垒的构筑方法;
? 提出战略行动方向。
芝加哥学派认为,产业组织学派的局限性表现在:首先,行业集中度与利润率、价格是否呈正相关贝恩认为:行业集中度提高,但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人物布里曾()则否定了这一断言,从根本上动摇了产业组织学派的基础;其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