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 4年级-14 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合集下载

相遇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

相遇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

相遇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教案:相遇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6页至第68页,主要包括了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的解法以及相遇问题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并能够将相遇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解法,特别是如何求解相遇时间。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概念,相遇问题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v1,乙的速度为v2,问他们何时相遇?2. 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遇的问题。

3. 讲解相遇问题的解法:解题步骤分为三步:(1)画图表示运动过程;(2)列出方程;(3)求解方程。

4. 例题讲解:以教材第66页例题为例,详细讲解相遇问题的解法。

5. 随堂练习:教材第67页练习题。

6. 板书设计:甲 B\ /v1 v2/ \A C7. 作业设计题目1:甲、乙两人从C、D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km/h,乙的速度为6km/h,问他们何时相遇?答案1:他们相遇的时间为1小时。

题目2:小明、小红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小明的速度为3km/h,小红的速度为5km/h,问他们何时相遇?答案2:他们相遇的时间为2小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和解法,使学生掌握了相遇问题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然而,由于相遇问题的种类繁多,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课后,学生应加强练习,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

拓展延伸: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如交通、运动、工程等领域。

通过相遇问题学习小学数学教案

通过相遇问题学习小学数学教案

通过相遇问题学习小学数学教案。

一、相遇问题的分析与应用相遇问题,简单说来就是两个或多个移动物体同时或相互迎面而过,然后继续向前行驶。

在这个过程中,多个物体之间的距离、速度和时间都是变化的,而相遇问题所考虑的正是这些变化。

对于这种问题,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距离、速度和时间等基本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进行分析和计算。

一般来说,相遇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两个物体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何处相遇?例如:“小明和小刚同时离开同一地点,小明沿着A到B的直线路程,小刚沿着B到A的直线路程,都以相同的速度前进,那么两人应该在哪里相遇?”这类问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能力,考虑到两个人同时离开,所以到达交点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而两个人的速度相同,所以他们到达交点时的距离也应该是相等的。

2.两个物体同时出发,朝同一方向前进,在何时相遇?例如:“小明和小刚同时从同一地点开始沿着同一直线同时向同一方向移动,其中小明的速度是8km/h,小刚的速度是10km/h,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相遇?”这个问题考察的是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分析和计算能力,需要学生首先求出两个人进行了相同的时间以后,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然后再用小明的速度减去小刚的速度得出每小时两者之间的距离缩短了2km,就可以算出他们相遇的时间。

3.两个物体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从A点到达B点和C点,互相迎面相遇,要求求出两个物体的速度。

例如:“小明和小刚分别在8:00和10:00从A点出发,小明每小时走20km,小刚每小时走15km,在相距320km的B、C两点相遇,求两人的速度。

”这类问题不但考察了学生对距离、时间和速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要求学生掌握“反向思考”的方法,因为小刚的速度小于小明,它到达C点的时间将比小明晚,而小明行进的距离比小刚多,这样就在小明到达C点之前产生了相遇,最终通过解方程可以求出两者的速度。

4.两个物体往来于相同的路线上,以不同的速度前进,在何时他们第一次相遇?例如:“小明沿着某段直线路程爬上山顶上的房顶,另一道路上的小刚离开山顶朝小明的方向前进,两者均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怎么样才能使他们第一次相遇?”这个问题虽然相对较为简单,但依旧考察了学生对时间、速度和距离的计算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相遇问题进行讨论,运用所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选择一个相遇问题,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画图、列表、方程等方法,共同解决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生活化的相遇问题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发现、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探究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学中注重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形成解题思路。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相遇问题的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生活中找一个相遇问题的实例,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列出关键信息,并运用所学方法求解。鼓励同学们将这个问题分享给家长,与家长一起探讨、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关于相遇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相遇问题的定义、基本要素、解决方法、生活中的实例等。报告要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体现小组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激发学生对相遇问题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难点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遇问题情境,如两人从不同方向相向而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生活场景图,如两个小朋友从学校的东西两边同时出发走向对方,然后在学校的中间相遇,引发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思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相遇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相遇问题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理解三量的含义。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理解并叙述速度和、相遇时间及路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走路,比如今天我们就从我们学校出发共同来试验二小上课。

我们走的是同一段路程,你们是坐车来的,用了20分钟就到了,老师是骑车来的,用了25分钟才到。

这里面有没有数学问题呢?师:在走路中涉及的数学问题,主要就是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速度×时间=路程)师:你能根据这个关系式编一道题吗?(板书算式)2、汇报作业:(小组)边表演边讲解二、新课:1、师:同学们遇到这么多情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两个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行走最后相遇的这种情况。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2、出题小明和小红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他们每天都约好早上7:30从家出发,4分钟后两人正好在学校门口相遇。

小明每分走50米,小红每分走60米,你知道小明家离小红家有多远吗?(1)学生说已知条件,师在黑板上画图。

50米 4分钟相遇 60米小明家学校小红家?米师:(介绍学具:绿色纸条表示什么?小明的速度粉色纸条表示什么?小红的速度这条线段表示什么?路程)(1)先用学具演示,两人从同时出发到相遇的过程。

(2)通过演示,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3)说说每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吗?3、小组演示,讨论。

4、小组汇报:(边摆边说)(1)50×4+60×4=440(米)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2)(50+60)×4=440(米)a、小组演示,把4分钟相遇的过程用学具摆出来。

《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遇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的转换:学生需要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将文字描述转换为数学表达式。
举例解释:
-在运用关系式法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给出的信息,找出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而列出方程。例如,当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时,学生需要理解路程差等于速度差乘以时间。
-在画图分析方面,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准确地表达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教师可以通过示例或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在图中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成果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计划在之后的课程中,多给一些机会让学生们进行口头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自信心。
在课程总结时,我强调了相遇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和练习可能还不够,需要在课后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和解决相遇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同向相遇和反向相遇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关系式法和图解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遇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模拟两个物体的相遇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观察相遇现象。

相遇问题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相遇问题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等概念,是一种实际应用数学问题。

相遇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数学实际运用能力,这一教案以小学数学相遇问题为主要内容,通过探究实例和引导学生做习题的方式来具体讲解。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多种算法的引导,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各种解法。

4.在学习相遇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活动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公交车和地铁的相遇、两个人在操场上相遇等,转化为数学相遇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环节通过图形、文字和数据三方面对相遇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的物理意义和各种解法。

①图形分析先通过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思路。

两个运动员在相向而行的环形跑道上绕圈,相遇在某个点,如图所示。

计算两个人的运动路程,设小A跑了m圈,小B跑了n圈,转化成数学中的概念,设小A的行进路程为D1,小B的行进路程为D2。

D1 = 2πRmD2 = 2πRn其中R为圆的半径,假设为10m,m和n为圆的周长上的圈数。

②文字分析通过文字描述解决相遇问题。

例如:假设一个人每小时跑10圈,另外一个人每小时跑8圈,两人在同向环形跑道上跑步,相遇需要跑多长时间?在相遇点时,两人的位置都在什么位置上?③数据分析通过相应的数据分析,让学生用加减乘除的方法求解相遇问题。

例如:两个人在直线上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10米/秒和16米/秒,两人之间的距离为500米,问两人相遇需要多长时间?3.练习环节由浅入深,分步讲解、分级训练,引导学生完成习题。

从基础的数据算法到变量代数解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的解法。

4.巩固环节教师提供一个相遇问题,要求学生几组人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地方出发,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学生自行发挥解决问题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相遇问题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相遇问题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相遇问题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间、相遇地点等。

2. 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图示法、公式法、方程法等。

3. 相遇问题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方程法解决相遇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相遇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间、相遇地点等概念。

3. 解决方法:介绍图示法、公式法、方程法等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练习:布置一些相遇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6.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相遇问题的关键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精神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其对相遇问题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

4. 应用能力:观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内容《相遇问题》(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拓展内容《相遇问题》(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相遇问题》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 能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2. 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3. 相遇问题的应用教学重点:1. 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 能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遇问题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和草稿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相遇问题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例题,理解解题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解答。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拓展应用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学生掌握了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拓展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掌握解题方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名称: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能熟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相遇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高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例如两个小朋友同时从相距5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1分钟后相遇。

让学生根据这个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引出“相遇问题”。

2. 新课讲解:首先解释什么是相遇问题,然后引入相遇问题的基本公式: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公式解决相遇问题。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此来检查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强调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与相遇问题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以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课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15篇

《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15篇

《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15篇《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篇一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相等关系,含用方程分析解答相遇时求其中一个速度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解下列方程(0、9+x)×3=3、60、32×5+5x=4、62、出示准备题(1)全体学生审题后列式解答(用两种方法解答)(2)解题后口述解题思路:(58+54)×1、5 (先算速度和,在求两地路程)58×1、5+54×1、5 (先分别算出两车相遇时行的路程,再求总路程)二、学习例6:1、审题:(1)与准备题比较不同在哪里?(2)如果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列方程解你会么?2、解答后反馈:(1)你是如何解答的?(58+x)×1、5=168(2)还能列出怎样的方程?58×1、5+1、5x=1681、5x=168-87(2)比较这两个方程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3、与这两种方程相应的算术解法是怎样的?4、师小结:用方程解这类应用题一般根据速度和×相遇的时间=两地的路程这个等量关系来列出方程。

三、巩固学习1、独立练习:练1练第1、2两题。

全体学生解答后同坐两人互相说说解答的方法步骤。

2、出示试一试。

(1)弄清问题和要求要求。

(怎样解方便就怎样解(2)解答后讨论:与例6有比较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解答的?能否求速度和?(3)你能列出与这两个方程相应的算术解法吗?1、独立作业。

(1)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2)反馈:与例6比较有什么不同?解题方法呢?师指出:运动物体行驶的方向不同,行驶的结果也不同,一种是相遇,而另一种则是相离,但计算方法相同。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方程解什么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有有哪几种情况?列方程解这类应用题应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探究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

相遇问题应用题_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相遇问题应用题_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相遇问题应用题——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相遇问题的解法,掌握相关计算方法;2.能够通过运用相遇问题解法解决实际问题;3.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2.掌握相遇问题相关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运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问题;2.全面掌握相遇问题相关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时间内容10分钟相遇问题概念介绍20分钟相遇问题的解法20分钟相遇问题应用题讲解10分钟练习与总结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实际例子演示相遇问题的解法;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相遇问题解决方法;3.问答互动:提出问题,邀请学生回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老师出示一个问题:现有两个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向着对方所在的地方同行,当较慢的一个人走到另一个人原来所在的地点时,较快的一个人到达了对方所在的地点,两人相遇后立即返回。

当两人中的较快者回达开始出发的地点时,较慢的一个人又刚好在这里,问较慢的那个人要走多少路程,才能追上较快的人。

请学生与同桌商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20分钟)1.相遇问题的解法老师讲解相遇问题的解法:假设两个运动员的速度分别为s1和s2,相对速度为u(u=s1−s2或u=s2−s1),两个人的距离为d,两人相遇需要的时间为t。

则有:$$ t = \\frac{d}{u} $$2.相遇问题的应用题老师出示一个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甲乙两人分别在两地,互相靠近,相距480公里时,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出发,两小时后,从乙地出发一辆轿车,较晚出发半小时的乙能否在先追上甲?请学生先分析题目,然后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三、练习与总结(10分钟)老师提供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按照相遇问题的解法进行解答。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相遇问题的解法和应用。

巩固练习请学生自主完成如下题目:1.甲、乙两人依次出发,相距60公里,当甲人到达乙人出发点时,乙人行进了一半的路程,甲人速度是12千米/小时,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微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微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能用图形和语言描述相遇问题。

2. 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能运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地点相遇的问题。

2. 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1) 画图法:通过画图,直观地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和相遇情况。

(2) 列表法:通过列表,清晰地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相遇时间。

(3) 方程法:通过设立方程,求解未知数,得到相遇问题的答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相遇问题的图片和动画。

2. 练习题:不同类型的相遇问题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中的相遇问题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相遇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相遇问题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

3. 解题方法讲解:(1) 画图法:讲解如何通过画图解决相遇问题,展示画图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列表法:讲解如何通过列表解决相遇问题,展示列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方程法:讲解如何通过方程解决相遇问题,展示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相遇问题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相遇问题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相遇问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教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教学教案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教学教案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学目标:1、在同学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根底上,初步学习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理解三量的含义。

2、进一步培育同学的分析推理和迁移的力量,提高同学的实践力量。

3、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爱好的乐观情感。

教学重点:能精确地理解并表达速度和、相遇时间及路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走路,比方今日我们就从我们动身共同来试验二小上课。

我们走的是同一段路程,你们是坐车来的,用了20分钟就到了,老师是骑车来的,用了25分钟才到。

这里面有没有数学问题呢师:在走路中涉及的数学问题,主要就是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速度时间=路程〕师:你能依据这个关系式编一道题吗〔板书算式〕2、汇报作业:〔小组〕边表演边讲解二、新课:1、师:同学们遇到这么多状况,今日这节课我们就重点争辩两个人从两地同时动身,相对行走最终相遇的这种状况。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2、出题小明和小红是一对要好的伴侣,他们每天都约好早上7:30从家动身,4分钟后两人正好在门口相遇。

小明每分走50米,小红每分走60米,你知道小明家离小红家有多远吗〔1〕同学说条件,师在黑板上画图。

50米4分钟相遇60米小明家小红家米师:〔介绍学具:绿色纸条表示什么小明的速度粉色纸条表示什么小红的速度这条线段表示什么路程〕〔1〕先用学具演示,两人从同时动身到相遇的过程。

〔2〕通过演示,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3〕说说每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吗3、小组演示,争辩。

4、小组汇报:〔边摆边说〕〔1〕504+604=440〔米〕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相遇问题》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相遇问题》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相遇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相遇问题,这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的一节重要课程。

相遇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基本类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学生在解决相遇问题时,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不深刻、思路不清晰等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运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相遇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对于复杂相遇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相遇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相遇问题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相遇问题的图片或文字,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呈现的相遇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复杂的相遇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数学教案设计:如何解决相遇问题

数学教案设计:如何解决相遇问题

前言:相遇问题在数学中是一类常见的问题,它在几何、代数、概率论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应用。

相遇问题不仅要求对基本概念的掌握,还需要对数学思维的运用。

本文旨在介绍如何设计相遇问题的教学案例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一、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了解相遇问题在几何、代数、概率论等多个领域的应用;3.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4.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案例某天早晨,张三和李四在同一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行动。

张三每秒走2米,李四每秒走3米。

问他们多久后相遇?步骤一:分析问题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

题目中给出了张三和李四的起始位置和移动速度,问他们相遇需要多久的时间。

由于他们向相反的方向行动,我们可以将他们的移动视为相对运动。

我们需要考虑他们相对运动的速度和距离,进而计算出他们相遇的时间。

步骤二:解题思路1.计算相对运动速度张三和李四的速度方向是反向的,所以我们需要计算他们的相对运动速度。

设张三的速度为v1=2m/s,李四的速度为v2=3m/s,相对运动速度为v=v1+v2=5m/s。

2.计算相对运动距离因为张三和李四在同一点出发,所以他们之间的距离为0。

我们可以将他们相遇的位置定义为相对运动的距离,记为d。

假设他们相遇的时间为t,那么相对运动的距离为d=vt。

3.计算相遇时间他们相遇的位置距离为d,相对运动速度为v,那么他们相遇的时间为t=d/v。

将相对运动的速度和相对运动的距离代入公式,得到相遇的时间为t=0.4s。

步骤三:解题验证我们可以通过验证的方式来检查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张三和李四分别行走了0.4m和0.6m,他们在0.4s的时候相遇。

可以发现,我们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三、教学方法教学相遇问题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场景引出相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西师大版教案:相遇问题年级:四年级教材: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7页至第70页,主要讲述了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通过画图和列式来解决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相向而行的问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意义,并能够通过画图和列式来解决相遇问题。

2. 学生能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如何能够通过画图和列式正确地解决相遇问题。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小明和小华从同一地点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5米,小华每分钟走6米,问他们5分钟后会在哪里相遇?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示例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1)画出示例的情景图,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意义。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两人行走的距离和时间,引导学生发现相遇问题的解题关键。

(3)引导学生列出式子,解答相遇问题。

2. 让学生尝试解决其他相遇问题,并给予指导和讲解。

三、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板书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1. 画图展示情景2. 观察距离和时间3. 列出式子解答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4米,乙每分钟走5米,问他们8分钟后会在哪里相遇?答案:他们会在出发点相向而行,8分钟后在出发点相遇。

2. 请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其他相遇问题,并给予解答。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相遇问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相遇问题的实际意义,并能够通过画图和列式来解决相遇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习相遇问题的解法。

2.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遇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

2.分析相遇问题,准确求解。

教学难点1.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遇问题。

2.分析不同的相遇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自备作业本。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1.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2. 讲解(20分钟)1.讲解相遇问题的解法。

2.分别介绍路程法和时速法的应用。

3.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路程法和时速法求解相遇问题。

3. 练习(25分钟)1.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

2.鼓励学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3.督促学生认真检查自己的答案。

4. 交流(10分钟)1.学生互相交流思路和解题过程。

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3.解决学生疑惑,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5. 总结(5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2.强调学生在课后要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完成作业本上关于相遇问题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引入、讲解、练习、交流和总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练习和交流,巩固了学生对相遇问题解法的掌握,加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继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课外深入学习和探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相遇问题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相遇问题  北师大版

标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概念2. 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3. 相遇问题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遇问题的应用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相遇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相遇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遇的问题。

3. 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1)画图法:通过画图,直观地表示物体相遇的过程。

(2)列方程法:根据相遇问题的条件,列出方程组,求解未知数。

4. 分析相遇问题的应用实例(1)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红每分钟走80米,问他们多久后相遇?(2)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一辆摩托车从乙地出发,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问他们多久后相遇?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相遇问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拓展相遇问题的应用范围,如追及问题、环形运动等。

7.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相遇问题练习题。

(2)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相遇问题的方法解决?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 测试成绩: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数学思维 4年级-14 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数学思维 4年级-14 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数学思维4年级-14 生活中的相遇问题[教学内容]:数学思维之“行程问题(一)——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2. 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数学思考:1.通过线段图的辅助手段来解决实际的中相遇问题的行程问题。

2.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1.学会用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并解决相遇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法掌握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类推。

情感态度:通过对生活中的相遇问题的研究,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敢于探索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路径学生活动方案说明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班有没有出现过一不小心把同桌的作业带回家去这种情况?生:有师:是啊,我就知道我校某班的同学洋洋一不小心把同桌聪聪的作业带回家去了。

同学们想想看,不只是聪聪着急,洋洋也很着急。

这时洋洋应该怎么办呢?经过片刻,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办法,生1说:“打电话,让聪聪来拿。

”生2接着说:“我认为是洋洋错拿了聪聪的作业,应该给他送去。

”生3说:“还有个好办法,就是打电话约好,一起从家出发,在中途相遇。

”这时,课件一步步出示同学们想到的三种办法。

方法一:洋洋给聪聪送作业。

已知洋洋每分钟走70米,走了12分钟。

(让同学们根据已知条件补充问题,并解答。

)方法二:打电话让洋洋来拿。

已知聪聪每分钟走60米,两家相距840米。

(你知道聪聪走了多长时间吗?)方法三:(课件播放:同学洋洋在家做作业的时候,发现一不小心把同桌聪聪的作业带回家去了。

于是赶紧给聪聪打电话,洋洋说:“我给你送过去!”聪聪说:“好的,我也去找你。

《相遇问题》数学教案

《相遇问题》数学教案

《相遇问题》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并学会解答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2、通过操作、观看、比较、分析,提高同学灵敏解答的力气。

3、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兴及趣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把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预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CAI、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式计算(1)李诚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2)张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2、板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二、引入过去,我们争论的是一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今日我们就来争论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三、新授1、教学预备题(1)点击课件中预备题出示题目(2)同学理解题意。

(3)找出动身时间、地点、运动方向。

相向而行时间间(4)点击热键和强调动身时间和运动方向,学校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5)用课件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向对方走去,引导同学思考会出什么状况。

利用课件连续演示会消逝的三种状况(相距、相遇、交叉而过)。

(6)利用课件出示预备题的表格,指导同学填表格的一、二行并课件演示填空内容。

(7)请一同学上来利用交换性课间完成表格第三行的.填写。

(8)引导同学争辩:动身三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这时,张华走了几分钟?李诚呢?他们俩人共走了几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有什么关系?(9)小结:动身一段时间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零,这时两人就相遇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争论的——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2、教学例5。

(1)点击新课出示例5。

(2)理解题意。

(3)四人小组争辩:a、两人是怎样走向学校的?b、 4分钟后两人怎样?c、两人所行的路程与全路程有什么关系?(4)同学试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那么张大爷每分钟走了 185-95=90(米) 方法二:1850÷10=185(米)
185-95=90(米) 答:张大爷每分钟走 90 米。 师:对比一下,哪种方法更简单? 生:第二种 师:计算过程中一分钟他们共走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和,这里我们灵活的运用了前面我们说到的 数量关系 总结: 相遇问题中: 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速度和- 其中一方的速度=另一方速度 师: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你觉得解答这类型问题时,有哪些关键步骤? 学生总结 (1) 分析题意 (2) 画出合适的线段图 (3) 从线段图中找出数量关系 (4)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计算,解答 师:老师要强调的就是线段图的重要性,学会了这个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练习: 大胆闯关第 3 题: 3.两只蜗牛同时从相距 2 米的两处向对方爬去,大蜗牛每分钟爬行 3 厘米,小蜗牛每分钟爬行 2 厘米。30 分钟后,两只蜗牛还相距多远? 师:在这个题目中,我们没有发现相遇这个词语,画出线段 图,分析题目意思,寻找数量关系
课件出示:小英每分钟走 40 米,小明每分钟走 50 米。两人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向对方家走去, 4 分钟后两人在利民超市门口相遇。两家相距多少米? 师:他俩同时出发,说明什么?
生:他们从出发到相遇用的时间是形同的,都用了 4 分钟。 提示:教材图片 动画
答案: 方法一:路程和=小英行的路程+小明行的路程 40×4+50×4=360(米) 答:两家相距 360 米。 方法二: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40+50)×4=360(米) 答:两家相距 360 米。
教学难点:
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路径
1
一.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有没有出现过一不小心把同桌的作业带回家去这种情况? 生:有 师:是啊,我就知道我校某班的同学洋洋一不小心把同桌聪聪的作业带回家去了。同学们想想 看,不只是聪聪着急,洋洋也很着急。这时洋洋应该怎么办呢? 经过片刻,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办法,生 1 说:“打电话,让聪聪来拿。”生 2 接着说:“我认为 是洋洋错拿了聪聪的作业,应该给他送去。”生 3 说:“还有个好办法,就是打电话约好,一起从家 出发,在中途相遇。”这时,课件一步步出示同学们想到的三种办法。 方法一:洋洋给聪聪送作业。已知洋洋每分钟走 70 米,走了 12 分钟。(让同学们根据已知条 件补充问题,并解答。) 方法二:打电话让洋洋来拿。已知聪聪每分钟走 60 米,两家相距 840 米。(你知道聪聪走了多 长时间吗?) 方法三:(课件播放:同学洋洋在家做作业的时候,发现一不小心把同桌聪聪的作业带回家去 了。于是赶紧给聪聪打电话,洋洋说:“我给你送过去!”聪聪说:“好的,我也去找你。”两人最后 在中途相遇。) 课件出示:已知洋洋每分钟走 65 米,聪聪每分钟走 55 米,经过 7 分钟两人相遇。洋洋和聪聪 家相距多少米? 在学生读完题后,板书相遇问题核心内容:两人同时出发,面对面走来(相向而行),在中途 相遇。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相遇问题。板书课题。 二. 探索研究
(1) 学生画出线段图,老师巡视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线段图,请一位学生告诉老师,有哪些需要在线段图中表示出来
学生发言 课件动画出示线段图 我们把总路程分成了两部分,你知道这两部分分表示什么吗? 生:一部分是李大爷走 10 分钟的路程,另一部分是张大爷走 10 分钟的路程 师:说得很对,让我们一起完成剩下的部分 师;画线段图,重点是要能从线段图中找出数量关系,从这个线段图中,你知道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生:李大爷走的路程+张大爷走的路程=1850 米 师:由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条件,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李大爷每分钟走 95 米,走了 10 分钟,所以李大爷走的路程是 950 米
6
课件出示他们行走的路线 师:从刚才的行走情况,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王明和张华一起共走完了一圈 270 米 师:知道了这个路程和,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完成它试试看
(1) 学生尝试解答 (2) 反馈交流 提示:
相遇
王明:
李华:
每分钟 40 米 每分钟?米
算式:270÷3=90(米) 90-40=50(米)
3
速度和得出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和 生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 330÷(60+50)=3(分钟) 答:3 分钟后两人碰面。 同桌之间相互讲解本题 总结:上面我们研究了相遇问题里的两种类型,知道了路程和,相遇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同学
们,你们掌握得怎样呢?自己有信心进入大胆闯关吗? 生:有
三. 巩固练习: 大胆闯关第 1 题: 1.客车每小时行 45 千米,货车每小时行 55 千米,6 小时相遇。原来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图示,见教材 大胆闯关第 2 题: 2.两个城市间的航线长 1600 千米,两艘轮船分别以每小时 82 千米、78 千米的速度,同时从两港 相对开出,几小时相遇?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教师作出评价鼓励
三.总结 师生互评今天的表现
教学后记: 1、 相遇问题是行程类问题的当中的特殊的一种,除了要掌握行程类问题的路
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还要注意几个新的知识点,相遇时间、速度和、总路 程。运用一个基本的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2、 画图有助于理解题意。 3、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当中的隐藏的条件。
7
补充练习及答案: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路径
一.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一些相遇问题的知识,知道了一些量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具体的 问题中,我们如何来应用呢?请同学们看这样的画面,注意思考画面中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我要从教室的一边走到另一边需要知道哪些数量才能求出我所走的速度?
生:要知道所用的时间和所走的路程,就能求出所走的速度了。 师:对,要知道这位同学的时间和所走的路程就能求出她所走的速度。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公式来表示: 速度=路程÷时间 知道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研究相遇问题。
8
问题解决:
1.学会用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并解决相遇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法掌握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类推。
情感态度:
通过对生活中的相遇问题的研究,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敢于探 索研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思维 4 年级-14 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教学内容]:
数学思维之“行程问题(一)——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2. 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数学思考:
1.通过线段图的辅助手段来解决实际的中相遇问题的行程问题。 2.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这样张大爷的路程就是 1850-950=900(米) 师:这样一来,张大爷每分钟走多少米不就知道了。
学生完成算式 方法一:
95×10=950(米) 1850-950=900(米) 900÷10=90(米) 答:张大爷每分钟走 90 米。 师:前面我们说到了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这个题目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和自己 的同桌交流 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生:两人同时出发,10 分钟相遇,说明两人行走的时间是相同的,都是 10 分钟,那么我们可以先 计算两人 1 分钟共走了多少? 1850÷10=185(米)
师: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
生:第二种
师:第二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了,把掌声送给他。
师: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
生:找准关键词:“同时出发”、“面对面出发”、“相遇” 师:找得真准。面对面出发相向而行。如果老师告诉你,小明每分钟走 40 米,小芳每分钟走 60
米,他们走了 12 分钟。你能求路程吗? 学生计算,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师:上面的问题是一个相遇问题。问题中告诉了我们小明和小芳每分钟行多少米,也就告诉了他们 步行的速度。除了这个速度,你还发现了有什么? 生:还有时间 师:速度乘时间就是所行的路程。 总路程=速度和×时间 师:给你速度和时间你会求路程了,如果给你路程和速度你会求时间吗? 生:会。 师:第二天,小明又邀小军出去玩。 课件出示例 2: 小军和小明两家相距 330 米,小军每分钟走 60 米,小明每分钟走 50 米,两人在同一时刻从自己 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几分钟后两人碰面? 学生读题,熟悉题目中的条件 师:下面老师要请两位学生来表演小明和小军行走的过程,先想想看,表演过程中要注意哪几个方 面呢? 生:要注意三个方面,他们必须是同时出发,向对方家去,最后必须要相遇。 师:分析的很正确,抓住这几个要点,谁愿意给大家演示这个过程 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来欣赏他们行走的过程 提示:演示相遇的过程 时间=路程÷速度和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行走过程,题目还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 生 1:路程,330 米。 生 2:小军的速度:每分钟 60 米;小明的速度:每分钟 50 米。 师:两个速度,一个路程,怎么求时间? 老师故作犯难的样子,让同学们讨论 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因为是同一时刻出发,所以他们到相遇用的时间相同。可以先算出他俩的速度和,用路程除以
4
二. 探索研究 课件出示例 3:
李大爷和张大爷从相距 1850 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而行,10 分钟后相遇,如果李大爷每分钟走 95 米,张大爷每分钟走多少米? 师:从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同时相对而行,路程是 1850 米,相遇时间是 10 分钟,李大爷的速度是 95 米 师:由前面积累的经验看,画图能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1) 学生尝试解答 (2) 反馈交流 注意:单位的统一 师:前面我们研究的线路都是在一条线上,如果是在环形跑道上,我们又该怎样分析呢?让我们一 起看下面的情况 大胆闯关第 4 题: 4.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长 270 米,王明和李华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走去,3 分钟后两人在跑 道的另一侧相遇。如果王明每分钟走 40 米,李华每分钟走多少米? 师:能把他们行走的情况用手势表示一下吗? 学生演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