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社会性特征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80年,它已是西方的第二经济大国; 1900年,人均收入超过欧洲, 1913年黄金储量到达70%,成为世界经济的
霸主。
结论:
相关性是存在的 相关由可能变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 20世纪更加证明了这点。(日本、韩国;香港
与台湾) 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它重视科学技术并注意促进
与经济结合的时候,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 展速度较快、质量较好;反之亦然。
法国的产业革命和科学的兴衰
几乎与英国同时开始了工业化进程。18纪 下半叶以来,法国科学有较大的发展,实 验科学方面也跃居世界前列,1770-1830 年间成为科学中心。对这种原因的探讨: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学派,科学职业化, 发展科学教育。
但为何很快就再度落后了?政府科学?集 中式科学?
德国的崛起
科教兴国
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 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 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 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 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 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文化特征
合成染料
英国从殖民地获天然染料,德国只好搞合 成染料;大力发展煤焦油工业,靠创新打 开突破口。1871德国煤化工技术世界之 首;1873年德国产量、质量都超过英国; 1900年仅合成染料就创汇一亿多马克; 1913年,德国的染料占世界80%。带动 了纺织(合成纤维)、制药、油漆和合成 橡胶,迅速形成几十亿马克的煤化学工业。 带动了酸碱、造纸等。
1830年,德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是,这时德国已经出现了科学的高潮。 经过40-50年代科学的发展,60-70年代 科学的兴盛,1875年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到德国,这时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 国,工业发展速度接着也超过了英国, 1895年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直到20世 纪上半叶德国在科技中保持领先。
方面。
3.科学技术的批判特征
科学天生也是批判的革命的。有条理的怀疑主 义精神就要求科学家对已知和未知采取批判态 度,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这对科学和一切事 物均都如此。科学的批判是建立在科学理性和 以事实为准绳基础上的批判。科学的批判是合 理性的质疑,是理性法庭的审判,是哲学意义 上的扬弃。科学的批判也是逻辑和经验的检验。
技术的社会性特征
MMDY LOVE
1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特征 科学技术的文化特征 科学技术的人文特征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
历史考察:
– 科学中心与经济中心转移的相关性
理论分析:
– 作为生产要素的科学技术
社会现实:
– “科教兴国”战略与国家创新系统
中心的转移:科学与经济相关性
1、科学中心的转移 意大利(1504-1610) 英 国(1660-1830) 法 国(1770-1830) 德 国(1830-1920) 美 国(1920-现在)
2 经济中心的转移
英国 → 德国 → 美国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与科学中心的转 移有正相关。
英国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织布与纺纱之间的矛盾 (工具机革命)导致了工 厂制度诞生
1、科学技术理性
从认识论上看,理性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个高 级阶段,是标志人的认识能力的认识论范畴。 理性认识是以抽象、分析以及概念为手段的一 种认识,它源于感性,高于感性。它借助概念 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技术理性,一方面指以理性为特征的认识 是科学的精神之一,另一方面则是相对于其他 认识方式来说的,即科学是以不迷信权威、只 以事实和建筑在对事实的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的 认识为基本特征。
织技术与纺技术的相互促进: 凯伊1733飞梭—惠特1733 滚筒纺纱机—哈格里沃斯 1765珍妮机—阿克莱特 1768水力纺纱机—克伦普顿 1779Mule—卡特赖特1785 水力织布机。
瓦特蒸汽机的产生 (动力机革命)改变 了整个工业的面貌和 社会生活的面貌。
– 纽可门1712发明
– 瓦特1784改进和创新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人文特征
两种文化的提出: 英国学者C.P.斯诺 (Snow)《两种文化 及再谈两种文化》 (1959年,剑桥讲演) 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反 响。
– 对瓦特机的改进和完 善
– 在企业家支持下1785 年开始生产。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
恩格斯:“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 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十八世纪中叶起工业用 来撼动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小工业 创造了资产阶级,大工业创造了无产阶级……”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科学的民主精神主要体现在科学家之间的合作 关系中,虽然解决科学问题,不能依据同意哪 种科学观点的科学家多寡而按照大多数意见办 事,因为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是, 科学家在讨论科学中的各种问题和发表自己的 各种观点时,从来不能以势压人,从来都是民 主地讨论问题,争论问题,至于问题的解决则 交付给实验和研究对象的实际检验与逻辑检验
美国的产业革命
南北结束,美国发动了产业革命,继承英、 德经验,发展了一批先导产业:
①铁路电讯先行。 ②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③托拉斯,整体上提高了效益、竞争力。 ④重视信息利用。
1860年以前,美国还处在殖民地的经济萧条 状态。
1860—1890年,通过工业技术革命、创新, 使产值上升了9倍。
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具体表现为:
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无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学还 是技术都在认识能力和延长人类的大脑与感官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人类认识的深度和 领域不断扩展和开拓。
推动了观念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 推动着社会民主的扩大、文化的繁荣、教育的
普及,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整个人类的精神生 活的现代化。
2.科学技术的自由和民主精神
科学研究天生是自由的。在科学上,从原则上 看,没有不能探索的禁区,科学要求自己的探 索者具有大无畏的自由精神。反过来说,只有 具有自由精神的科学家才是合格的科学家。16 世纪--17世纪为真理而献身的象布鲁诺那样的 科学家,以及象伽利略那样勇于追求的探索的 人,都是科学自由精神的代表。
霸主。
结论:
相关性是存在的 相关由可能变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 20世纪更加证明了这点。(日本、韩国;香港
与台湾) 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它重视科学技术并注意促进
与经济结合的时候,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 展速度较快、质量较好;反之亦然。
法国的产业革命和科学的兴衰
几乎与英国同时开始了工业化进程。18纪 下半叶以来,法国科学有较大的发展,实 验科学方面也跃居世界前列,1770-1830 年间成为科学中心。对这种原因的探讨: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学派,科学职业化, 发展科学教育。
但为何很快就再度落后了?政府科学?集 中式科学?
德国的崛起
科教兴国
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 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 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 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 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 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文化特征
合成染料
英国从殖民地获天然染料,德国只好搞合 成染料;大力发展煤焦油工业,靠创新打 开突破口。1871德国煤化工技术世界之 首;1873年德国产量、质量都超过英国; 1900年仅合成染料就创汇一亿多马克; 1913年,德国的染料占世界80%。带动 了纺织(合成纤维)、制药、油漆和合成 橡胶,迅速形成几十亿马克的煤化学工业。 带动了酸碱、造纸等。
1830年,德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是,这时德国已经出现了科学的高潮。 经过40-50年代科学的发展,60-70年代 科学的兴盛,1875年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到德国,这时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 国,工业发展速度接着也超过了英国, 1895年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直到20世 纪上半叶德国在科技中保持领先。
方面。
3.科学技术的批判特征
科学天生也是批判的革命的。有条理的怀疑主 义精神就要求科学家对已知和未知采取批判态 度,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这对科学和一切事 物均都如此。科学的批判是建立在科学理性和 以事实为准绳基础上的批判。科学的批判是合 理性的质疑,是理性法庭的审判,是哲学意义 上的扬弃。科学的批判也是逻辑和经验的检验。
技术的社会性特征
MMDY LOVE
1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特征 科学技术的文化特征 科学技术的人文特征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
历史考察:
– 科学中心与经济中心转移的相关性
理论分析:
– 作为生产要素的科学技术
社会现实:
– “科教兴国”战略与国家创新系统
中心的转移:科学与经济相关性
1、科学中心的转移 意大利(1504-1610) 英 国(1660-1830) 法 国(1770-1830) 德 国(1830-1920) 美 国(1920-现在)
2 经济中心的转移
英国 → 德国 → 美国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与科学中心的转 移有正相关。
英国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织布与纺纱之间的矛盾 (工具机革命)导致了工 厂制度诞生
1、科学技术理性
从认识论上看,理性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个高 级阶段,是标志人的认识能力的认识论范畴。 理性认识是以抽象、分析以及概念为手段的一 种认识,它源于感性,高于感性。它借助概念 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技术理性,一方面指以理性为特征的认识 是科学的精神之一,另一方面则是相对于其他 认识方式来说的,即科学是以不迷信权威、只 以事实和建筑在对事实的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的 认识为基本特征。
织技术与纺技术的相互促进: 凯伊1733飞梭—惠特1733 滚筒纺纱机—哈格里沃斯 1765珍妮机—阿克莱特 1768水力纺纱机—克伦普顿 1779Mule—卡特赖特1785 水力织布机。
瓦特蒸汽机的产生 (动力机革命)改变 了整个工业的面貌和 社会生活的面貌。
– 纽可门1712发明
– 瓦特1784改进和创新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人文特征
两种文化的提出: 英国学者C.P.斯诺 (Snow)《两种文化 及再谈两种文化》 (1959年,剑桥讲演) 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反 响。
– 对瓦特机的改进和完 善
– 在企业家支持下1785 年开始生产。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
恩格斯:“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 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十八世纪中叶起工业用 来撼动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小工业 创造了资产阶级,大工业创造了无产阶级……”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科学的民主精神主要体现在科学家之间的合作 关系中,虽然解决科学问题,不能依据同意哪 种科学观点的科学家多寡而按照大多数意见办 事,因为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是, 科学家在讨论科学中的各种问题和发表自己的 各种观点时,从来不能以势压人,从来都是民 主地讨论问题,争论问题,至于问题的解决则 交付给实验和研究对象的实际检验与逻辑检验
美国的产业革命
南北结束,美国发动了产业革命,继承英、 德经验,发展了一批先导产业:
①铁路电讯先行。 ②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③托拉斯,整体上提高了效益、竞争力。 ④重视信息利用。
1860年以前,美国还处在殖民地的经济萧条 状态。
1860—1890年,通过工业技术革命、创新, 使产值上升了9倍。
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具体表现为:
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无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学还 是技术都在认识能力和延长人类的大脑与感官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人类认识的深度和 领域不断扩展和开拓。
推动了观念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 推动着社会民主的扩大、文化的繁荣、教育的
普及,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整个人类的精神生 活的现代化。
2.科学技术的自由和民主精神
科学研究天生是自由的。在科学上,从原则上 看,没有不能探索的禁区,科学要求自己的探 索者具有大无畏的自由精神。反过来说,只有 具有自由精神的科学家才是合格的科学家。16 世纪--17世纪为真理而献身的象布鲁诺那样的 科学家,以及象伽利略那样勇于追求的探索的 人,都是科学自由精神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