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剪辑技巧
拍摄武侠的技巧
![拍摄武侠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b69098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3.png)
拍摄武侠的技巧拍摄武侠电影能够展现古代武术的魅力和动作的美感,同时也会涉及到剧情的安排和场景的选择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拍摄武侠电影的技巧:1. 动作设计和训练:武侠电影离不开精彩的武打动作,因此首先需要对动作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雇佣专业的武术指导来负责动作的设计和训练,确保演员的动作流畅、精准,能够精准地表达出武侠电影所追求的美感和力量感。
2. 运用特技和道具:特技和道具是拍摄武侠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
车轮战、飞檐走壁、飞瀑等特技动作可以增加电影的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
同时,适当使用剑、扇、宝剑等特殊的武器道具,也能够增强电影的真实感和视觉效果。
3. 精心选择场景:武侠电影通常需要追求古代的气息和视觉效果,因此在选择场景时需要慎重考虑。
可以选择一些古代建筑物、山水风景等具有中国传统美感的场景,使整个电影更具古典色彩和史诗感。
4. 运用特殊的摄影技巧:武侠电影的拍摄需要运用一些特殊的摄影技巧来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快速镜头、慢动作、电影特效等手法来营造快节奏和激烈的对决感。
同时,还可以运用光影的变化来刻画人物的情感和气氛,使电影更具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5. 剧情设置和角色刻画:武侠电影的剧情设置和角色刻画是影响电影质量的重要因素。
要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剧情,需要对故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策划,使剧情发展紧凑、跌宕起伏。
同时,要注意对主要角色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使观众能够与之产生共鸣,并对其中的情感和动机有所理解。
6. 合理运用特效和后期制作:武侠电影通常会使用一些特效和后期制作来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
特效可以用来表现一些超自然能力或者激烈的战斗场面,同时也可以修复拍摄中的漏洞。
后期制作时,可以运用调色、剪辑等手法来增强电影的整体效果,使其更具艺术感和观赏性。
7. 抓住独特的时代氛围:武侠电影在展现古代武术的同时也可以营造一个特殊的时代氛围,例如古代江湖、仇敌对决、宫斗等。
通过服装、化妆和场景的搭建等手法来强调这种氛围,使电影更加饱满和具备冲击力。
动作电影中的衔接剪辑技巧
![动作电影中的衔接剪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0c69d0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d.png)
动作电影中的衔接剪辑技巧动作电影又称为惊险动作片,是以强烈紧张的惊险动作和视听张力为核心的影片类型。
下面给大家介绍动作电影中的衔接剪辑技巧,欢迎阅读!动作电影中的衔接剪辑技巧一音乐是重中之重预告片牛不牛逼,音乐权重占70%以上。
一段旋律有范、节奏变化丰富的音乐,是动作电影预告片的核心。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影预告片。
剪辑技艺再牛逼,音乐平庸,预告片就平庸;音乐品位高,曲子编辑的好(音乐不是拿来直接一整条用的,需要经过延长、缩短、拼接、变速、变音等处理),那么剪得糙一点都没关系。
音乐是最直观给你“感觉”的东西,2分钟的音乐包含着巨大的情绪流,一个字也不用讲,音乐一起,就能让你感到“兴奋”“感动”“爱情”“幻灭”“哲学”“宗教”“紧张”“恐惧”“压抑”等情绪,这些抽象的大主题里面又能细分出无数具体的意象。
而画面和对白,在预告片的几分钟时间里,只能呈现出零星的“信息”。
所以,音乐最关键。
二剪辑技巧先明确一点,我们剪预告片时,几个镜头剪成一组,几组镜头构为一幕,三幕或者四幕就能组成一条完整的预告片。
新来的剪辑师往往会出现“剪得比较乱”的问题,为什么?1、一组镜头只需说清楚一个意思。
如果你加入了不是这个意思的镜头,就会突兀。
显得乱。
2、一组镜头讲完后,再去讲下一组镜头,逻辑上或者情绪上要有承接或者递进。
新手会瞎跳乱跳,一组镜头还没讲完就开始下一组镜头。
3、幕与幕之间,要有大的逻辑串联。
拿《小时代1》的先导预告举例子,第一幕起势,第二幕主角亮相正常世界,第三幕关系恶化进入低谷,第四幕事件和人物有了更丰富的变化进入高潮。
(举小时代预告片的例子是因为,它是业内外公认的高水准预告片)1、镜头之间的视点和动势最好接上。
A视点就是视觉重点,上个镜头的视点结束在画面左侧,下一个镜头的视点就尽量从左侧起。
B动势变化要顺。
这个看具体情况处理。
如果你仅仅把动势顺着方向或者快慢“接上”,那么看起来虽然舒服,但是有些楞。
好看的动势要像书法。
做影视剪辑剪切点的技巧
![做影视剪辑剪切点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7d5255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4.png)
做影视剪辑剪切点的技巧
影视剪辑剪切点的技巧可以帮助提升整体剧情的节奏和流畅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剪切点技巧:
1. 转场剪切:运用各种不同的转场效果来过渡两个场景或镜头之间的变换,比如剪切、淡入淡出、擦拭、飞越等。
这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的连贯性。
2. 节奏剪切:通过剪辑不同长度的镜头,以快速剪切、快速编辑的方式传达紧张、快节奏的氛围。
这种剪切点技巧常用于动作片、悬疑片等类型的电影。
3. 跳跃剪辑:通过删除一些镜头或跳越某个时间段来压缩故事发展的时间,创建更集中的叙述方式。
这种剪切点技巧常用于展示主角对某一行动的长时间准备或过程。
4. 意境剪切:通过连续剪接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场景或镜头,打造一个意境,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影片的情感氛围中。
这种剪切点技巧常用于创造悬念、引起观众的共鸣。
5. 对比剪切:通过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或镜头放在一起,突出两个场景或主题之间的对比效果,增强故事的寓意和表现力。
6. 音乐剪切:运用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在剪辑中设置合适的剪切点,以达到更好的配合音乐和影像的效果。
音乐剪切可以帮助提升观众的情绪体验。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剪切点技巧,具体的剪辑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影片类型进行调整和创新。
最重要的是根据故事情节和影片风格,选择合适的剪切点技巧来达到更好的叙事效果。
电影艺术中的剪辑技术
![电影艺术中的剪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45266d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5.png)
电影艺术中的剪辑技术电影是一种最能够表现视觉艺术的媒介之一,它不仅仅传递信息,更是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法传达出导演独特的观点和审美味道。
其中,剪辑技术是电影艺术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不同镜头之间进行技术处理,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意境效果。
一. 剪辑技术的种类1. 时间剪辑时间剪辑是指通过对时间的折叠和压缩等处理方式,让电影的时间线性得到打破,制造出一种独有的情感效果。
例如,在电影《蝴蝶效应》中,主角能够通过回到过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电影采用了大量的时间剪辑手法,展现出了时间流逝的不同层次和变化。
2. 空间剪辑空间剪辑则是通过对画面中的空间元素进行处理,来展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觉。
例如,在电影《盗梦空间》中,电影剪辑手法通过将不同的梦境空间进行交叉处理和叠加,创造出了一个极具想象力和神秘感的梦境空间。
3. 意境剪辑意境剪辑是电影艺术中一种较为抽象的剪辑手法,它通过对画面中的图像、声音等元素进行组合处理,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或者氛围效果。
例如,在电影《千与千寻》中,电影采用了大量的意境剪辑手法,让画面中的传统日本文化元素与奇幻世界中的魔法等元素相互交织,让观众彷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梦境之中。
二. 剪辑技术的功能1. 推动剧情电影中的剪辑技术可以通过将不相关的画面或者声音元素相互交织组合,来推动电影的剧情发展,让观众更加紧张、兴奋或者感到温情。
例如,在惊悚片《致命ID》中,电影采用了大量的时间剪辑手法,让观众对电影中主角的命运始终走向产生担忧,让电影的整体情感紧张而悬疑。
2. 建立意境剪辑技术还可以通过对画面和声音的处理方式,来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意境效果,让电影充满着个性与想象力。
例如,在古装武侠片《英雄》中,电影采用了大量的空间剪辑和意境剪辑手法,让观众彷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武侠世界中,充满着情感和意蕴。
3. 表达导演观点电影中的剪辑技术还可以通过对画面和声音的处理方式,来展现出导演独特的审美观点和表达方式。
试论中国武侠电影的剪辑美学——以《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为例
![试论中国武侠电影的剪辑美学——以《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c7f347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5.png)
《科技传播》107作者简介:黄晗右,本科在读,南昌大学,研究方向为新闻学。
试论中国武侠电影的剪辑美学——以《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为例黄晗右摘 要 剪辑是电影艺术的第二次生命,其对于素材的运用、切换、重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品最终的呈现效果。
中国武侠电影脱胎于传统文化的根基,运用的剪辑手法亦受文化大环境的炼化与熏陶,文章以电影《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为例,结合具体的影片内容,试析剪辑美学在其中的体现。
关键词 中国电影;武侠;剪辑美学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6-0107-03电影美学,源远流长。
东西方特色的文化理念,具体到相应的影视领域之时,就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影视美学。
如果说西部牛仔是美国人热情无畏的文化情结,武士道是大和民族于一方海岛上开出的绚烂樱花,骑士宣言是刻于欧洲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精神内核,那么武侠之梦,便是古老的东方土地上,华夏九州几千年来积淀的又一重文明。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武侠电影将国人心中纵情江湖的侠义之梦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中国电影中的代表流派之一。
其中,对于此类电影剪辑的美学阐释,是随着影视后期产业的日渐发展,自然诞生的一类研究内容。
剪辑师通过多种多样的剪辑手法,表现出整体影片的含蓄之美、禅理之美、动作之美与情意之美,展现其象征隐喻、中式意蕴、打斗场景、情景交融等涵义特性,自成一派经典,值得对其剪辑美学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1]。
1 研究缘起与文献综述武侠电影是以我国古代环境为背景、以传统功夫手段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影,亦是中华武侠文明的一种体现,已成为特色中式影片的标识之一,向世界人民展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武侠艺术创作。
在当今时代,中国武侠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伴随着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崛起,加大对外拓展力度,于世界范围内演绎中国传统故事,是古老的、经典的,也是现代的、与时俱进的。
对此进行研究,符合当下的热点,亦能反哺社会,展现学术领域的现实意义。
张彻武侠电影的暴力美学分析——以《独臂刀》《十三太保》《刺马》为例
![张彻武侠电影的暴力美学分析——以《独臂刀》《十三太保》《刺马》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9ed7d34bd64783e09122b69.png)
行宫, 大 批人马涌人 行宫 , 双方人 马激烈厮杀 , 情况 十分危急 , 时间 , 剑 扎进身体 时金属 和肉体摩擦产 生的刺耳 响声 、 丧命 的人发 出 的撕 心惨 叫 、 从 伤 口进 出的喷 泉似 的鲜血充 斥整个 场 面。而画 面中李克用大 醉不醒和屋 外紧迫 的大军压境 之势 形 成对 比, 特 写李 克用微 张醉 眼的镜 头 同时切 到房 间门 口赤 身惨 死 在敌军 枪下 的护卫 , 下 一秒是 李克 用还 没有意识 到情 况 危急缓缓起 身 , 真 叫观众万分 焦急 , 直杀到 门 口的敌军 只剩 两个 护卫 赤身 肉搏 , 幸而 史敬思 及 时赶到 以一挡 百才 杀 出重 围。而此 时行官 已经 陷入 了火海 , 张彻 用 了一个 长镜 头扫 了 整个 陷入火海 中的行宫 : 熊熊 的烈 火 , 渲染 出战况 的残酷与惨 烈, 火光 映红 了半边 天 , 烘托 出 因为李克 用 的掉 以轻 心 , 丧失 了多少手下大将 , 伤亡惨重 。这出戏的环境渲染烘托 出了惨烈 悲壮 的氛 围 , 令人震撼 。 二、 动作场面剪辑 ‘ 很 多武侠 片都倾 向于避免让 观众 直接 触及 暴力 场面 , 而 张彻 则是 以高度 风格化 的方 式刺 激着观 众 的感 官 , 创造 性地 运用各种镜头组合强化暴力场 面的刺激 性 , 表现方式有两 种。 种是 通过高速摄 影与慢镜 头结合 , 配 以灯 光控制 , 增强 视觉 冲击 力 , 消解暴力 的残 酷性 。在其 影片 中, 我们经 常可 以 看到张彻 以他特有 的影像风格 , 运用 慢镜头 、 局部特写 的手法 来展现英雄 “ 死亡 ”时的艺术化 场面 , 被 砍 中之后 , 长 时间的 挣扎 、 翻滚直至 呼吸停止 也成 了张彻有名的 “ 死亡之舞” 。 《 刺 马 》二 哥黄纵死 时 , 当他被 马匹上 的人偷袭 , 腰 上被砍 了致命 刀后 , 慢动作拍摄他 中刀后 的肢体状 态 : 他不会立 即倒下 , 而 是痛苦地旋 转 , 跌 倒又 弹起 , 倒下再 翻滚 , 然后 又狰 狞地爬起 , 空手劈 向奸 贼 , 直至被一刀 正面插进 腹部 , 然 后又是 一段 “ 死 亡之舞” 。慢摇升格拍摄 方式 的运用 , 特写镜头 的处理 , 将 黄纵
浅析武侠电影中的动作剪辑
![浅析武侠电影中的动作剪辑](https://img.taocdn.com/s3/m/4add4c2d90c69ec3d5bb758c.png)
浅析武侠电影中的动作剪辑作者:夏一航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6期摘要:当传统的武侠遇到了现代的电影,肯定会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于是武侠电影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武侠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在西方观众眼中的代表。
作为本土的一种电影类型,它的剪辑方式肯定区别于别的类型电影。
可以说武侠电影的动作剪辑是自成一派的。
在观看武侠电影,人们总会记住那紧张刺激的打斗场面,而忽略了是什么造就了这种激烈刺激的打斗场面。
这些打斗场面都与动作剪辑密切相关。
好的剪辑会让你身临其境,融入到打斗中,让你热血沸腾,流连忘返。
每个不同的武侠片导演都会有自己对于武侠电影动作剪辑的独到见解。
正因为每个都不相同,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经典的武侠电影。
每个武侠电影的经典动作剪辑都会被不断模仿和改良。
在每一个武侠导演的努力下,武侠电影的动作剪辑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经典。
关键词:武侠电影;剪辑;动作剪辑1 武侠电影金庸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每个国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武侠梦。
而武侠电影则是将这个梦搬到了银幕上,展现给每个观众。
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影片类型,它犹如美国的西部片,已经成为民族类型电影的标志。
从最早的《火烧红莲寺》(1928年)到如今的《卧虎藏龙》(2000年),武侠电影一直在发展进步,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在武侠电影的刀光剑影下长大。
我认为中国的武侠电影分为三个时期:老派武侠、新派武侠和动作片。
1.1 老派武侠以《火烧红莲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武侠电影走进了国人的视野中。
武侠电影也以一种特殊的影片类型进入中国电影史。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尝试拍摄各种武侠电影,但是由于那时候文化的贫瘠和技术的落后,老派武侠电影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再加上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爱国之士对武侠电影的不满,迫使武侠电影中断了它的发展。
这时期的武侠电影和戏剧还是有很大的联系。
1.2 新派武侠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张彻导演的《独臂刀》(1967年)横空出世。
这是第一部过百万的电影,从此武侠电影进入了新派武侠的时代。
功夫电影的技巧
![功夫电影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e92084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f.png)
功夫电影的技巧
功夫电影是一种充满动作和武术的电影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夫电影技巧:
1. 武术动作:功夫电影的核心是武术动作,这需要演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来掌握。
例如高空跳跃、快速移动、轻功飞行等。
2. 动作设计:功夫电影的动作设计要求创新和精密的规划,以确保动作场面的流畅和视觉效果的引人注目。
这需要导演和动作指导与演员密切合作。
3. 动作编排:动作编排是指将一系列武打动作组合成有连贯性和戏剧性的动作场景。
这要求演员熟悉并精确执行每个动作,以确保画面连贯流畅。
4. 使用道具:功夫电影常涉及使用各种武器和道具。
通过灵活运用道具,可以增加动作场景的刺激和视觉效果。
5. 特技表演:功夫电影中常常使用特技,例如空中飞行、高速追逐等。
这要求演员和特技团队具备高超的技巧和协作能力。
6. 编剧和剪辑:功夫电影中的编剧和剪辑在展示动作场景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根据动作的节奏和连贯性来设计剧情和剪辑电影。
7. 音效和音乐:功夫电影中的音效和音乐也是提升观影体验的重要因素。
适当
的音效和音乐可以增强动作场景的氛围和紧张感。
8. 摄影和后期制作:功夫电影中的摄影和后期制作技巧对于呈现精彩的动作场景至关重要。
使用适当的摄影技术和后期特效可以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
经典电影-《功夫》周星驰经典镜头下的那些“鬼斧神工”
![经典电影-《功夫》周星驰经典镜头下的那些“鬼斧神工”](https://img.taocdn.com/s3/m/3c7392abbd64783e08122b56.png)
《功夫》周星驰经典镜头下的那些“鬼斧神工”《功夫》这部电影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有太多登峰造极的可取之处。
小编今天要讲述的是便是影片中那些“鬼斧神工”般精彩的镜头形式与风格。
先用一句话总结——当属镜头拍摄的教科书典范。
其中的镜头拍摄方法囊括了叙事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以及颠倒蒙太奇。
影片中使用最多是平行蒙太奇的拍摄手法,其活灵活现的镜头语言运用十分别致,镜头的不停切换,现针对其镜头语言的丰富性进行详解。
影片开端,当镜头下黑帮势力开始跳舞时,进行了平行镜头场景的拍摄。
在跳舞的过程中,穿插了发生在其它空间的情节,包括当地土匪黑帮势力的猖獗、匪徒们制造的惨案,赌场与俱乐部的桥段等。
其次,影片里有很多象征蒙太奇的镜头。
黑帮势力老二带领一众手下来到贫民窟时,头顶的黑色乌云紧跟随着镜头,此手法象征着黑暗势力的到来,与贫民窟居民的心情态度写照。
黑帮势力恶狠狠地问话时,胯下的近景特写镜头,便体现了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的来临,与黑帮对群众的残酷欺压。
以及在电影快结束时的镜头里,当蝴蝶破茧而出,主角脱胎换骨的出现在镜头里。
这一镜头象征着男主角经历了磨难。
片中故事的叙事方法采用了颠倒蒙太奇的镜头技巧,即先进行故事的叙述,在之后的剧情中出现男主角幼年时代的镜头场景。
尔后,当镜头切换进入男主角和哑女的场景之时,我们在镜头里既看到了童年时温柔、温馨、温暖的回忆,又看到了多年后重逢的感动与贴心,镜头语言下的气氛渲染,是伴随着观众情思节奏来的。
影片中对于武打戏的拍摄镜头展示极其细致,快慢镜头相结合,运用特技效果,将镜头下人物的激烈打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节奏感的把握运用十分出色,从而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为了增强喜剧效果,导演在拍摄中采用了不少近景镜头和特写镜头,一方面可以展现角色身份,让特征细节更加明示化。
一方面也能顺利引导观众进入故事。
完成情节场景的自然过渡与衔接。
谈及细节镜头,例如“苦力强”这个角色,他是“十二路谭腿”的传承者。
动作电影预告片中,动作镜头的衔接有什麽剪辑技巧?
![动作电影预告片中,动作镜头的衔接有什麽剪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fb31f5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b.png)
动作电影预告片中,动作镜头的衔接有什麽剪辑技巧?●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
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
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
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
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
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
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
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穿插字幕过渡,让表演者的位置,动作变化后再组接。
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断续和错位的感觉。
(3)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轴线规律:主体物在进出画面时,我们拍摄需要注意拍摄的总方向,从轴线一侧拍,否则两个画面接在一起主体物就要“撞车”。
所谓的“轴线规律”是指拍摄的画面是否有“跳轴”现象。
在拍摄的时候,如果拍摄机的位置始终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构成画面的运动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则应是“跳轴”了,跳轴的画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无法组接的。
(4)镜头组接要遵循“动从动”、“静接静”的规律: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简洁过渡的目的,我们简称为“动接动”。
动起来——《师父》摄影技巧分析
![动起来——《师父》摄影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0d200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4e.png)
动起来——《师父》摄影技巧分析『导演发声交流平台』功夫电影是中国电影市场盛行不衰的一个类型,随着拍摄技术的进步和观众欣赏品味的变化,中国的功夫片已经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那种以展示各门派真功夫为主的形式演变为以故事和人物为主的形式。
早期的功夫电影,都是需要以真正的武行出身或者武术运动员的根底来选择演员,当时的拍摄甚至没有什么特技和特效,影片的成败大多取决于演员本身的武术能力和表演力。
现在则大不同了,多样化的拍摄技术和辅助设备的丰富,完全可以让一个毫无武术基础的演员摇身一变为“武林高手”,观众也不会觉得假,其实,考验的是导演的“功力”。
就像武侠小说的风格一样,精通中国人文历史的金庸,可以写出厚重饱满的江湖文化,甚至武功套路亦可以假乱真。
而古龙则另辟蹊径,以写意化的情景,突出江湖氛围,时尚点说,就是主要看气质,淡化了功法和门派,更加强调人物的境遇和引人入胜的故事。
功夫电影也一样,导演可以是金庸风格的,也可以是古龙风格的,无论是什么风格,让观众认可才是最终的。
《师父》这部电影显然和甄子丹的《叶问》之类的完全不同,剧中主演们并不是专业功夫演员出身,因此,也不能真正显露出武人的身手,这样看来,似乎他们无法保证武打场景的真实性了。
其实,这里面有个讨巧的地方,就是影片的背景,是南派咏春拳北上天津踢馆开拓江湖领地的故事,而咏春拳的特点极其鲜明,那就是贴身短打、速战速决,尤其本片中出现的咏春拳派的八斩刀功夫,一直在江湖上鲜为人知,这就好办了,有了器材,就可以淡化拳脚,而刀的锋芒和凶险不但可以强化视觉上的刺激,也可以巧妙避开闪展腾挪的身法,着力刻画刀法的快捷、极速、一击致命的特点,既符合了咏春拳派的风格,又大大减少了演员的动作上的表演压力,短平快的节奏非常类似古龙的语言,这种功夫设计的方式,也适合我们普通影友来借鉴。
观赏全片的摄影,无论布光、构图、节奏、都可以算作精工细作的典型作品,我们今天仅就此片中的运动镜头进行一下分析,看看怎么让全片“动起来”。
《中国武侠电影》-大学教育法律基础试卷与试题
![《中国武侠电影》-大学教育法律基础试卷与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2a2178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c.png)
《中国武侠电影》-大学教育法律基础试卷与试题1. 鬼脚七迫使黄飞鸿应战的方法是()A. 攻击十三姨B. 攻击百姓C. 攻击外国使节D. 攻击黄飞鸿答案:B2. 徐克的黄飞鸿电影系列中,()是贯穿的核心理念。
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精忠报国C. 师夷长技以自强D. 以武自强答案:C3. 《一代宗师》中,宫小姐与马三的复仇之战体现出了一个门派中的两种武术理念A. 实战与表演B. 绵里藏针和至刚C. 求稳和求速D. 力量和技巧答案:B4. 下列哪一部电影不仅显示了张彻的阳刚极致,还将暴力美学和京剧舞台技艺相结合,成为了他的巅峰之作。
A. 《刺马》B. 《阿里山风云》C. 《独臂刀》D. 《十三太保》答案:A5. 以下关于类型武侠电影中,侠士的理解正确的是?A. 侠士是民族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结合B. 侠士仅遵从自身体能的极致,不会受限于宇宙苍生C. 侠士行侠仗义,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D. 侠士能够在不用借助武术的前提下兼容并蓄,提升个人修为答案:C6. 以下关于胡金铨导演说法错误的是A. 电影≪龙门客栈≫≪侠女≫导演都是胡金铨B. 胡金铨能够把舞蹈,音乐和戏剧元素与电影相结合C. 胡金铨拍摄《大醉侠》时对以往武侠片的动作场面感到满意,延用了传统的武打动作D. 胡金铨的悲剧在于他的最后两部电影《笑傲江湖》与《阴阳法王》答案:C7. 《功夫》中古琴杀人的武打设计主要依赖于演员的武术素养而不是特效。
⭕对⭕错答案:错8. 《精武英雄》被称为武侠电影的集大成者。
⭕对⭕错答案:对9. 西方拳种的理念重点讲求实战技巧;中国传统武术理念的核心在与个人修为的提升。
⭕对⭕错答案:对10. 胡金铨的《大醉侠》、《龙门客栈》等影片中,侠客性格刚强,身手鹰扬飞舞,使得中国武侠电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对⭕错答案:对11. 张彻在其近40年的创作历程中,一共创作了80多部电影,并在其中建立了一套暴力美学的武侠电影技巧。
⭕对⭕错答案:对12. 香港武侠电影的经典模式为:剪辑、动作设计、复仇套路、训练模式、僵持的对打,审美疲劳为李连杰的横空出世铺平了道路。
武打片的拍摄技巧
![武打片的拍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9c161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5.png)
武打片的拍摄技巧
武打片是一种以动作和搏斗场景为重点的电影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武打片拍摄技巧:
1. 动作设计:武打片的关键是出色的动作设计和编排。
导演和动作指导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动作场景,包括技巧、速度、力量和步调等要素。
2. 镜头运动:武打片通常使用大量的镜头运动来增加戏剧性和动感。
可以通过镜头推拉、跟随运动、慢动作、快速切换等方式表现动作场景的紧凑感和冲击力。
3. 特技和绳索:武打片常常使用特技和绳索来实现高难度的动作场景。
特技演员和绳索工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技巧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动作的精准和安全。
4. 剪辑和后期制作:剪辑和后期制作是武打片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剪辑和特效,可以让动作场景更加流畅和精彩,增加视觉效果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5. 实战训练和体能:演员在拍摄武打片之前通常需要进行专门的实战训练和体能训练,以保证动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感。
6. 场地选择和布景设计:武打片的场地选择和布景设计对动作场景的展现起到重要作用。
选择适合拍摄的场地,并精心设计布景,可以为动作场景提供更好的空间和背景。
7. 照明和摄影技巧:合适的照明和摄影技巧可以增强武打片的视觉效果。
使用适当的灯光和摄影角度可以突出动作场景的细节和氛围。
8. 合理运用特效:特效可以在武打片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模拟爆炸、飞行、悬挂等动作场景。
特效的运用需要与真实动作相结合,以确保场景的整体表现力。
总的来说,武打片的拍摄技巧需要综合运用动作设计、镜头运动、特技、剪辑、实战训练等多种元素,以创造出精彩的动作场景和令人难忘的观影体验。
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画面剪辑与节奏
![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画面剪辑与节奏](https://img.taocdn.com/s3/m/0c49470452d380eb62946d3c.png)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2015–2016学年2学期课程名称:大众文化研究开课单位:传媒与设计研究所考试形式:大作业考生姓名:范聪敏学号: **********专业班级:广告132得分: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画面剪辑与节奏摘要通过分析《卧虎藏龙》中的“竹林打斗”的镜头、景别、画面长度、场面调度和音画关系来看李安导演如何塑造出如此成功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电影效果的,如何体现李安武戏文唱这一特点的。
关键词:《卧虎藏龙》;镜头;电影;节奏《卧虎藏龙》荣获了诸多知名奖项,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其在第73届奥斯卡之中所摘获的最佳外语片等四大奖项,其属于国内的影视作品首次荣膺金像奖1。
而之所以收获了诸多成就,不仅源自于电影自身所具备的独特艺术美,也离不开李安在节奏上的高度掌控以及卓越的剪辑。
譬如其中的竹林打斗片段,在直入竹林到最终离开,其中的时长共有2分14秒,也就是电影之中的01:35:06 ~ 01:37:20,而在这段影片之中,表现打斗动作的镜头总数为60个。
而这一数字代表着何等含义?对比其余较为接近的动作电影能够发现一定的问题;例如徐克的《倩女幽魂》之中,燕赤侠与“夏侯兄”两者之间的鼻窦,属于00:11:14 ~00:12:14的片段,而在这个长度仅有1分的片段之中,实际使用的镜头就已有60个,大约为每秒都存在对应的镜头。
而在电影《叶问》之中,叶问和金师傅的比斗场景共有60个镜头,而观察其在电影之中的时间,则属于28:25 ~ 30:00。
《叶问》中,六十个打斗镜头所花时间大概在一分三十五秒的时间。
经过对比,可以确定的是,对于武侠电影中的打斗场面来说,六十个镜头两分十四秒,肯定不能说镜头密集2。
而镜头数量相对更少,是否代表着该段影片的实际节奏相对较为缓慢?显然是否定的。
朗格在研究之中提出,节奏究其本质属于利用先前有关事务的终止而为全新的事物进行筹备,而有节奏运动的个体并不需要完全一致的进行重复操作,但是其有关的活动需要有完备的姿态,方才可以让人感知到其开启3,目的和完成,1植物:奥斯卡指南,《电影》,2006。
《东邪西毒》剪辑技巧解析
![《东邪西毒》剪辑技巧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95624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b.png)
《东邪西毒》剪辑技巧解析《东邪西毒》剪辑技巧解析《东邪西毒》很多人都说难懂。
香港电影学会剪辑课教材影片,该片剪辑师谭嘉明主讲,每年亦有很多学生抱怨看不懂。
这当然与其错综复杂的情节及拼接的叙事结构有关,但更多的是与其强烈的影像表现力和不按常理出牌的剪辑方式有关。
下面对该片剪辑技巧的特色进行解析。
1.独具特色的正/反拍剪辑正/反拍剪接是基本的剪辑技术,每一部主流电影,甚至很多实验电影都会采用。
王家卫的电影也经常沿用传统的正/反拍剪接方式。
较主流的《旺角卡门》不用说,《东邪西毒》中也有出现,例如刚开场不久,张国荣饰的欧阳峰与刘洵饰的对手打斗,便有几个人对剪的正/反拍。
但这种主流的剪辑手法,在《东邪西毒》内一般都出现于过场式或较次要的时刻。
在重要的戏剧场面,剪辑师采用违背了约定俗成习惯的剪辑方式,因此令人有“不知他说什么”的感觉。
该片独特的正/反拍剪接风格,有以下数种方式。
(1)多用双人镜头一般主流电影,两个角色的对手戏都采用双人镜头及单人镜头对剪的方式。
甲与乙交谈,首先同时见到两人,跟着一个甲的单镜、乙的反应镜头,然后再回到双人镜头或甲乙对剪。
而《东邪西毒》的剪辑刻意违背这种方式,大量应用双人镜头。
例如黄药师第一次探望欧阳峰,两人风马牛不相及地在屋外帐篷下的远镜中坐着,黄在桌旁提到“醉生梦死”,欧阳远远地坐在墙上,身体向着外面苍凉的景色,头却转过来听。
在朦胧的暮色或阴暗的灯光下,我们只听到黄的独白,看不到两人的表情,发言者的口形更不用提了。
直至谈话的末段,才接到黄的中镜,让我们看得清楚点。
跟着接到一个欧阳的正面特写,好像是他的反应镜头,细看之下,背景却已移至室内,声带上亦响起他的旁白,显示已进入了别一场戏。
这种剪辑及场面高度,营造出强烈的疏离效果,阻止了观众对角色的认同及对电影的投入,令他们难以产生一般观影的感情反应。
例如上文提到的欧阳峰特写,时间非常短暂,一般观众可能根本未有机会看清楚更换了背景,只直觉地感到有了变动,更增迷惘之意。
“暴雨剪辑” 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剪辑技巧及“标志性”节奏
![“暴雨剪辑” 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剪辑技巧及“标志性”节奏](https://img.taocdn.com/s3/m/ef5bbe2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8.png)
“暴雨剪辑” 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剪辑技巧及“标志性”节
奏
贾磊磊
【期刊名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4
【总页数】5页(P52-56)
【关键词】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美学特点;剪辑技巧;“标志性”节奏
【作者】贾磊磊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75.1
【相关文献】
1.影视剪辑技巧教学分析——评《魅力剪辑:影视剪辑思维与技巧》 [J], 吕婧华
2.浅析电影剪辑与剪辑技巧——以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例 [J], 关波
3.浅析武侠电影中的动作剪辑 [J], 夏一航
4.试论中国武侠电影的剪辑美学——以《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为例[J], 黄晗右
5.碎片剪辑,动作剪辑的另一种可能——以《谍影重重》系列电影为例 [J], 郑汉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影拍摄技巧之剪辑技巧
![电影拍摄技巧之剪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dfa3e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c.png)
电影拍摄技巧之剪辑技巧
剪辑是电影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影片的节奏、情感表达和故事逻辑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电影拍摄中常用的剪辑技巧。
其次,跳剪是一种常用的剪辑手法。
通过跳剪,可以将两个时间点或者场景之间的过渡完全省略,从而达到突然转变或者节奏加快的效果。
这种手法在动作片或者悬疑片中经常被使用,能够给观众带来紧张感和视觉上的冲击力。
同时,打断剪辑也是一种常用的技巧。
通过在一个连续的场景中插入其他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可以打断观众对于剧情发展的预期,从而制造悬念或者加深情感的冲击效果。
这种剪辑手法可以使观众更加投入到电影的故事中,提高观影的吸引力和参与感。
此外,动态剪辑也是一种常用的技巧。
通过对于剪辑的速度、镜头的长度和镜头的切换等进行控制,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效果。
例如,快速剪辑和快速切换可以制造紧张感和速度感,而慢速剪辑和缓慢切换则可以表达出宁静、悲伤或思考等情感。
最后,音视频剪辑的协调也是一种重要的技巧。
通过对音频和视频的合理组合和处理,可以增强影片的整体效果。
音频剪辑可以给电影增加音乐、音效和声音效果,从而增强观影的感官享受和情感表达。
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技巧分析
![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0adad3a0116c175e0e482b.png)
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技巧分析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技巧分析一代大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将青冥剑转交给贝勒爷收藏,不料当夜遭玉娇龙窃取。
俞秀莲暗中查访也大约知道是玉府小姐玉蛟龙所为,她想办法迫使玉蛟龙归还宝剑,免伤和气。
但李慕白发现了害死师傅的碧眼狐狸的踪迹,她隐匿于玉府并收玉蛟龙为弟子。
电影一开始是用大远景拍摄,交代时间发生的地点位置,环境规模,空间范围,主体的运动方向,以景抒情,强调画面的整体氛围的营造。
以观众的角度来拍摄,给人一种置身于其中的感觉,微小的人物与宽广的湖面形成对比,给人安静平和的画面感。
由大远景把镜头转到拍摄的另一方向,换成远景,逐渐推进镜头,再给人物一个近景,同时也随着视距的逼近,使关心重点逐渐移向人物面部,引出了主体人物的出场。
再把镜头转回湖面方向,此时镜头已经推近主体人物,给主体人物一个全景,镜头随着人物移动,用一个镜头拍摄主体人物,营造出客观化的关注效果。
两个主体人物在同一个镜头中,通过移焦镜头,观众的注意力从一个焦平面处的对象转到另一焦面处的对象,当俞秀莲说话时,焦点落在她身上,李慕白就被虚焦了,观众的关注自然而然的落在俞秀莲身上了。
还有一点,这种拍摄角度也符合古代人之间的道德礼仪,两个主体虽然在同一个镜头内,但是他们之间的距离突出了古代男女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李慕白的特写镜头,呈现出李慕白的面部表情变化,在此观众可以透过特写镜头与主体人物亲密的接触,从而了解到主体的内心情感变化,给观众带来与荧幕被摄主体的一种亲密关系。
俞秀莲和贝勒爷在同个镜头中,通过移焦镜头,贝勒爷是虚焦,虽然说话主体是贝勒爷,但是焦点移到了俞秀莲,采取近景拍摄,使关注重心逐渐落在俞秀莲的面部表情上,观众通过俞秀莲的表情可以感受到她的内心活动,透露出了俞秀莲对李慕白的感情。
从另一角度来说,也可以体现出俞秀莲对贝勒爷的尊敬。
武术剪辑分析报告
![武术剪辑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b74d8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e.png)
武术剪辑分析报告1. 引言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随着电影和电视剧的发展,武术剪辑作为一种重要的影视制作技术,对于展现武术的美感和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武术剪辑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和技巧。
2. 武术剪辑的定义武术剪辑是指将武术场景进行剪辑和编辑,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叙事效果的影视制作技术。
通过剪辑不同的武术动作和场景,可以展现出武术的速度、力量和美感,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3. 武术剪辑的技巧3.1 节奏感和韵律感武术动作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武术剪辑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
在剪辑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切换和过渡,增强武术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感。
同时,适当加快或减慢剪辑速度,以突出武术动作的力量感和美感。
3.2 镜头运动和切换武术剪辑中常用的技巧包括镜头运动和切换。
通过运用运动镜头如跟踪镜头、移动镜头等,可以更好地展现武术动作的速度和力量。
同时,适当的镜头切换可以使观众更加关注关键的武术动作,增强观影效果。
3.3 音效和音乐的运用音效和音乐在武术剪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添加适当的音效,如拳击声、脚步声等,可以增强观众对于武术动作的沉浸感。
此外,选取合适的音乐配乐,可以进一步突出武术动作的节奏感和氛围。
3.4 剪辑节奏的控制武术剪辑中的节奏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控制剪辑的节奏和节奏的变化,可以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武术动作的力量和速度。
适当的加快剪辑速度可以增加观影的紧张感,而适当的减慢剪辑速度则可以突出关键的动作细节。
4. 武术剪辑的应用实例4.1 电影《霍元甲》电影《霍元甲》通过精彩的武术剪辑展现了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
剪辑师在片中运用了各种技巧,如快速的剪辑节奏、瞬间切换和运动镜头等,使得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武术动作的力量和速度。
4.2 电视剧《神雕侠侣》电视剧《神雕侠侣》中的武术剪辑也非常出色。
剪辑师通过精心的剪辑和音效设计,将武术动作与剧情完美结合,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剪辑技巧在关于中国武侠电影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武侠电影在电影艺术的范畴内它自身所具有的美学特点是什么?不论我们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电影,还是作为电影的文化本文,武侠电影的美学特征究竟是什么?是我们潜心研究的历史命题。
如果我们不能回答这个核心问题,而只是对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源流和人物年表做一种事实性的陈述,那么,这种论述也许缺少一种真正的电影学的价值。
在对中国武侠电影的研究中,我们过去关注较多的是它的历史发展、它的文化精神,而忽视了它的形式属性。
尽管从学术态度、或是说从理论研究的方法来说,对电影艺术形式本体的探讨是一种古典的、传统的做法;然而,就中国武侠电影的研究现状而言,我们无疑对武侠电影的形式特征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暴雨剪辑”的剧情依据与心理依据从客观上讲,雨是一滴一滴从天上落下来的。
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雨水是在空中停滞不动的。
正所谓:“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天下篇》)。
庄子的这种哲学思想表明他意识到了事物运动的相对性。
在庄子看来再快的箭,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它都有相对静止的那一刻。
如果我们把射出去的箭拍成每秒24格的影片,那么在1/24秒内,它的影像无疑是静止的。
也就是说,在空间上它是固定的、在时间上它是停滞的。
自然界中的暴雨也是同样。
再大的暴雨,它的真实状态也并不是像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那样是连续的不断的水柱。
暴雨之所以会造成一种连续不断的水柱从天而降的感觉,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有一种先天的“缺陷”,这就是“视觉暂留”。
是我们自己的眼睛把一个一个的雨滴连在了一起。
所以,我们会用“暴雨如柱”来形容特大的暴雨。
因为在这种铺天盖地的暴雨中我们根本就看不清雨点的滴落,看到的只是“挂在”天地之间的无数的雨柱。
电影的剪辑也会给观众造成这种“暴雨如柱”的心理效果。
特别是在中国武侠动作电影中,勇猛、激烈的对打动作与快速的、密集的剪辑会形成一种连续不断的视觉影像的激流,给观众的心理造成一种强烈的冲击。
我们在此把这种剪辑方法,称之为“暴雨剪辑”或称之为“疾风暴雨式的剪辑”。
也就是说,影片通过尽量缩小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使本来单个的、间断的电影镜头形成一种快速的、完整的、连续的影像叙事链。
这种“标志性”剪辑语法,正是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美学风格所在。
一般的剪辑美学所包括的基本元素是:影片剧情,镜头的数量,镜头的时间。
通常电影的剪辑都是以每秒(24格)为一个基本的剪辑单位,但是在中国武侠动作电影中并不是按照这个常规的格式来进行的。
胡金铨对其快速剪接颇为自豪,他声称自己是首个运用8格镜头的武侠电影导演。
实际上根据海外学者的研究发现,他其实拍过格数更少的镜头。
他善于运用剪接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分开来表现,进而加快影片镜头的切换节奏,增强影像的视觉冲击力。
美国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威尔对胡金铨武侠电影的剪辑倍加推崇,他认为胡金铨在《忠烈图》中处理的凌厉的飞踢,都是“运用快如闪电的剪接法,但每次的镜头组合皆有所不同。
他几乎每次都删去动作某些步骤,展现出构成剪接其实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省略效果”。
([美]大卫波德威尔:《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何慧玲译,李焯桃编,第300—301页,海南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武侠影片,剑客总爱在半空中翻腾不休,突出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但胡金铨电影却与之不同。
他的片中人物总是突地跃起又忽然落地。
《龙门客栈》的动作高潮,表现人物的动作都采取的是像连珠炮似的电影速写镜头。
省略了通常电影剪接那种严丝合缝式的方法,观众只能在迅雷不及掩耳之间窥见武打动作的轨迹和侠客高强的武艺,因此也带出一种奇迹般的意味。
通常我们强调的是:剪辑是创造电影节奏的手段。
但是电影的心理节奏并不是单纯地依靠镜头剪辑的快慢就能决定的。
同样10秒钟的叙事时间,表现一个持枪歹徒用手枪对准一个孩子的眼睛的情景。
一种表现方式是用几个连续分割的镜头在孩子和歹徒之间频繁的切换;另一种是把10秒钟的时间内全都给一个镜头,让它始终对着孩子惊恐的面孔或者是歹徒的手枪,甚至可以用镜头的逐渐推进造成一种歹徒随时都有可能开枪的感觉。
哪一种表现形式会对观众造成更为强烈的心理恐惧感呢?很可能是后一种。
因为,一个连续不断的临近危险的情景,比一个时断时续的面对危险的情景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心理恐惧。
就视觉节奏而言,前者频繁切换的画面比后者始终不动的镜头节奏要快得多。
但是,它的心理节奏未必就能到达后者的效果。
由此可见,电影的心理节奏并不是由镜头的剪辑节奏单方面决定的。
我们还应当考虑到影片的故事内容与镜头剪辑之间的种种关系。
我们在此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武侠电影的动作场面经常会采用“暴雨剪辑”的方式,达到某种美学效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武侠电影的动作戏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快速剪辑。
《少林寺》的武打场面就有用长镜头来展现的,因为导演力图最大限度地把真正的中国武术真实、完整地呈现在银幕上,而使《少林寺》有过去那种单纯靠剪辑的功夫影片区别开来。
黑泽明的力作《七武士》,其中武士与山贼在雨中的决战是这部影片的剧情高潮。
黑泽明用了5分12秒,8个回合,90个镜头来表现这场激战。
这个段落一共312秒的时间,平均3.46秒一个镜头。
这种剪辑速度即便就是在常规电影中都不是快节奏的。
况且在这种以武打动作为主要表现内容的高潮段落中,镜头的剪辑节奏更不能说是像一般动作场面那种疾风暴雨式的强点剪辑。
但是,我们观看这段激战时并不感觉到动作拖沓、节奏迟缓,这其中必定有电影剪辑的“玄机”所在。
首先《七武士》剧中人采用的是传统刀剑片的打斗模式,人与人之间的搏斗距离不远不近。
其次,由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山村里展开的决斗,山贼每次都是从外面冲进山村,所以,必须给场面调度留出时间,否则就是一场什么也看不清的混战。
另外,由于是群体之间的搏斗,电影通常是以横向的调度为主,强化来自于不同空间方向的相互冲突。
山贼骑着烈马反复地冲进村庄,与从另一个方向迎面而来的武士展开拼杀。
所有这些依靠场面调度形成的视觉冲击,必然相对延宕剪辑的时间,使观众有一个识别人物形象与动作的过程。
所以说,剪辑“速度的改变只有在它促进或降低观众对他们在银幕上所看到的事物的兴趣时才是有意义的”。
(「英」卡雷尔赖兹、盖文米勒编著:《电影剪辑技巧》,第291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
一味地强调快速剪辑,并不能解决电影的美学定位。
如果说,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形式美学是支撑这种类型影片占据市场的法宝的话,那么我们今天对武侠电影镜头剪辑节奏的分析就不单单是一种电影的美学分析。
易言之,即便是我们研究电影的市场秘密与观众的心理问题,也应当能够从电影的影像语言和技术场面入手,去找到其中的内在原因。
二、“一秒定乾坤”:武侠电影的“标志性”节奏在世界电影史上,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电影剪辑方面形成了一种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无技巧剪辑”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镜头与镜头之间采用连续对切的组接方式,影片从始至终没有任何特技,没有任何变化,进而也没有任何个性、没有风格。
为此,这种剪辑在电影史上被称之为“零度剪辑”。
它的主要意图是消除观众在电影观赏过程中的对影像表现形式的有意注意——在心理学上,人的注意被区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形式;针对观众的这种心理特点,电影的叙事机制所要完成的首先是把观众的有意注意转变为无意注意,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影片的故事情景之中。
比如类似于“叠画”、“划像”、“淡入淡出”这样具有明显的技巧痕迹的剪辑,就容易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像的表现形式的层面上,而影响到他们对影片内容的关注。
所以说:“电影里的惊人的说服力有赖于电影的基本特质:如何选择和剪辑激动人心的镜头。
”(「英」卡雷尔赖兹、盖文米勒编著:《电影剪辑技巧》,第308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
)“零度剪辑”或称“无技巧剪辑”,虽然是一种消除观众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但是它千篇一律的剪辑方式,并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电影的叙事情景和美学样式。
特别是对于不同题材、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电影,作者必须要确定适合于自身内容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为此,对于这些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分析,也成为我们认识和判断这些影片艺术指数和美学风格的重要途径。
正如整个电影的美学风格是与社会历史的文化语境相互“缝合”的一样,镜头的剪辑节奏也是与整个电影的历史性变化相统一的。
在20世纪60年代,武侠电影注重的是对武术动作招式的真实再现,所以视觉节奏相对平缓。
胡金铨的武侠经典《侠女》在处理动作的时候有诸多剪辑场面都是以流畅平稳为特点的。
侠女与朝廷的鹰犬在芦苇丛中打斗与在刀锋上飞身而起的段落,1分55秒21帧,22个镜头。
剪辑速度接近5秒钟1个镜头。
慧圆大师制服朝廷鹰犬的段落2分1秒19帧,24个镜头。
也是平均5秒钟1个镜头。
剪辑节奏甚至比一般都市题材的故事片还要舒缓。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特定的剧情前提下,慧圆大师不首先动武,不使用兵器,不杀戮生命,所以,与之相适应的视觉节奏也呈现出一种“淡化暴力”的风格。
而在竹林大战中,胡金铨用1分50秒10帧的叙事时间(从打手拔刀到最后倒地),56个镜头的叙事空间,平均接近2秒一个镜头的剪辑节奏,演绎了这个武侠电影经典化的动作场面。
可见,在同一个导演的同一部影片中,由于动作的规定情景不一样,剪辑的速度也不尽一致。
在影片中为了凸显慧圆大师无与伦比的武术境界,导演胡金铨用了46秒18帧的时间,34个镜头(从慧圆大师与众和尚飞身而起到落地面对恶势力)表现了大师从林间腾云驾雾而来,腾跃于碧波水色与绿叶阳光之间,犹如神仙下凡来降妖除魔的情景。
这种诗情画意般的场面依然保持了平均每1.5秒1个镜头的剪辑节奏。
所以说,“暴雨剪辑”不仅成为表现武打场面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也成为在电影银幕上“书写”武林豪侠英雄形象的“笔法”。
在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创作的《猛龙过江》(1973)在影片结尾,在古罗马斗技场上展开的“双雄对决”,堪称中国武侠动作电影中的经典场面。
在这个高潮段落中,从猫叫的特写开始,一直到唐龙(李小龙饰)击败对手为止,一共5分45秒,11个回合,86个镜头。
平均4秒钟1个镜头。
尽管由于影片剧情使观众的心理节奏在这个生死交锋中显得非常紧张,可是,影像剪辑的时间节奏并不快。
虽然我们不能断言,武侠电影的剪辑节奏在近10年的历史过程中,仅仅有10秒钟的变化,但是,这种经典武打动作的剪辑节奏与镜头时间,一旦形成了一种风格化的制作规范之后,确实不是一种容易改变的美学规则。
到了80年代,中国内地武侠电影的剪辑节奏也并没有到达像今天这样“暴风雨”般的程度。
影片《少林寺》(1982)觉远和王仁则在黄河边最后的厮打,导演用了1分18秒的时间,分为3个回合,34个镜头,平均2.3秒1个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