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作文指导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专题教学设计全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专题教学设计全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专题教学设计全套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专题共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3篇作文训练。

本教学设计以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为“记叙文写作”,包括《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两篇作文训练。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旨在让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写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恐惧心理。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增强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技巧。

2.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人、事、物生动地描绘出来,表达真情实感。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4.同伴互助法:学生互相批改、评价,取长补短。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相关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记叙文写作的技巧,同时分析作文中的亮点和不足。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现场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批改、评价,取长补短。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司》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司》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司主要介绍了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的五个步骤:立意、选材、构思、行文、修改。

2.写作技巧:开头、中间、结尾的写法,人物、景物、事件的描写方法等。

3.写作要求: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表达准确、有逻辑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写作思路不清晰,无从下笔。

2.写作技巧掌握不够,描写不够生动。

3.语言表达欠准确,用词不当。

4.写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能够独立完成一篇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表达准确的作文。

3.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写作的五个步骤及其之间的关系。

2.写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3.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作方法。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优秀作文样本。

2.准备写作素材库,如开头、结尾、人物、景物、事件等。

3.准备写作评价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写作的五个步骤:立意、选材、构思、行文、修改。

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取一个主题进行写作。

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如开头、中间、结尾的写法,人物、景物、事件的描写方法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修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总结写作心得,分享给其他同学。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指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指导》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两部分。

本单元的写作指导以记叙文为主,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写作任务,旨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观察不细、思考不深、表达不清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提高表达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2.难点:如何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得更细、思考得更深、表达得更清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写作指导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作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分析作文的写作技巧。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互相学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写作指导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写作指导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指导》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写作指导》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单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写作指导、写作素材、写作训练和佳作欣赏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写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尝试。

但大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写作思路不清晰;2. 语言表达不准确;3. 写作素材积累不足;4. 写作兴趣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

2.学生写作思路的培养。

3.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实践法:学生动手写作,教师及时指导反馈。

4.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写作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写作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借鉴,同时分析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素材,进行写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教师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写作实践。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作文教案及范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作文教案及范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作文教案及范初一语文第二单元作文一、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作文审题的方法。

2、学会分析作文题目,把握写作中心。

3、学会依据作文题目确定文章立意,突出写作重点。

(二)写作要点作文,作为语文考试的“半边天”,历来受到学生与教师的重视。

其命题形式、写作内容、表达要求等等,一直是作文教与学关注的焦点。

如何审请作文题目,确定好作文立意,是完成好作文写作的重中之重。

一、作文命题的特点 1.从命题内容上来看,近年来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从形式上来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

如中考作文命题“我的视线”,一切人、事、物,只要是目之所及,均可纳入写作范围,让每个考生都有写作的空间。

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如作文命题“充满活力的岁月”,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

”这段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二、作文审题的注意点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

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七年级作文指导教案3篇

七年级作文指导教案3篇

七年级作文指导教案3篇七年级作文指导教课设计1:教课目的:1.人物语言描绘方法指导。

2.语言描绘的个性化、生活化,能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道德质量。

3.语言描绘要精华、灵巧、鲜活,以形传神,显现人物的精神风采。

教课重难点:人物语言要求精华、传神、个性化和生活化。

特别是个性化,是语言描绘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要求。

教课方法:指导与训练相联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导课:亲爱的同学们,今日是圣诞节,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同度过,幸福就这样温馨地环绕在我们身旁。

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并祝大家圣诞安七年级作文指导教案3篇全祥瑞。

今日到达班上的,还有一位我特邀的贵宾,作文比赛一等奖获取者,57班的唐童童。

请大家回想一下《咏雪》这篇课文,文中有位才思并茂的女子是谁呀?——谢道韫(板书)。

她不单是谢无奕的女儿,也不单是王凝之的老婆,她还是东晋有名的女诗人。

课文中最能表现出她才思的一句话是——未若柳絮因风起(板书)。

知道吗,从这开始,后代就把女子的文学才能称为“咏絮才”。

作者对她的直接刻画采纳的是什么描绘法?——语言描绘(板书)。

二、授新:什么是语言呢?中国有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以前这样说:“语言也就是说话。

”那说什么,怎么说,为何这样说呢?让我们先听听这样一番话吧。

秀才、县官和财主在大雪天萍水相逢。

财主建议,以雪为题,每人吟咏一句诗。

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

”这位戴乌纱帽的县官听后立刻接了一句:“皇家瑞气降人间。

”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位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你知道这段经典的语言描绘幸亏哪里吗?(自由讲话)明确:秀才是念书人,讲究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不忘为皇帝永垂不朽;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惟独穷人,短吃少穿,自然要埋怨骂人。

这段话表示了不一样身份的人因有不一样的思想感情,说的话自然就不一样。

俗语说,什么树上开什么花;我们说,什么人说什么话——个性(板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教案《第6单元 单元作文指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教案《第6单元 单元作文指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教案《第6单元单元作文指导》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作文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为主,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表达情感。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如合理安排材料、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初中生活,他们对新环境充满好奇,也有许多想要表达的感受。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还在发展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培养学生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文章。

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实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学会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3.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写作心得,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优秀作文,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故事等,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回顾单元课文,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优秀作文,让学生欣赏并分析这些作文中的写作技巧,如观察角度、修辞手法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自己写作。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写自己喜欢的题材,也可以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修改。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构思指导-如何教学更有效教案(一)新人教版【试题教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构思指导-如何教学更有效教案(一)新人教版【试题教案】.docx

作文构思指导•如何教学更有效• 1这是一套十分特殊的教程。

本教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教师如何教学生写《帮助》的构思•初级版第一部分,教师如何教学生写《帮助》的构思•屮级版笫一部分,教师如何教学生写《帮助》的构思•高级版应用初级版,不如应用屮级版;应用屮级版,不如应用高级版。

原因何在?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给学生的支持是否充足!每版均分三个问题:一、作文到底写什么二、作文构思怎么练三、作文构思怎么练每版均分四个文件:有四个文件特别重要:第一个文件,即本文件,文件1,属于总起导航文件。

另外三个文件,文件6、文件11、文件16,属于过渡文件。

过渡文件,承上启下,对于比较,十分重要!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冇两种不同顺序:第一种顺序:从文件2, —直读到文件16。

笫二种顺序:先读文件1、文件6、文件11、文件16,之后再阅读三组文件,个体比较阅读。

具体方式为:先读文件2、文件7、文件12再读文件3、文件8、文件13三读文件4、文件9、文件14后读文件5、文件10、文件15建吊筋处皿先咙,关于一些学习的名言:1、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屮,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屮,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捷连斯基2、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一毛泽东3、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切来造就自己。

——歌徳4、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切,然后再往前走。

一列夫•托尔斯泰5、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6、科学研究好彖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爱因斯坦7、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一泰戈尔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JLT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10、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11>知识有如人体血液-■样的宝贵。

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12、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统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单元写作作文指导教案设计全册一至六单元

统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单元写作作文指导教案设计全册一至六单元

写作一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简单素材。

2.了解写作的意义,培养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的兴趣。

3.要写具体,写出情意。

教学重难点1.了解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的意义,培养写作的兴趣。

2.要写具体,写出情意。

教学流程文题展示⇒写作指导⇒思路点拨⇒佳作示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文题展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欢笑,有快乐,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痛苦,有迷茫……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的宝贵财富。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一直难以忘怀吗?或是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想和大家分享呢?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2写作指导1.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感受。

一件小事,一句动人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处独具特色的景物,都能引起人们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

要有再现客观事物和表现主观情意的能力,所谓再现客观事物,就是把所见所闻的客观事物,如实地再现出来,形象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的状貌,清楚顺畅地表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的过程,让读者也有所感知。

2.恰当地表现主观情意,就是要写出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意旨。

凡是优秀作品,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有感而发之作。

文章不是无情物,人们说,没有情意的作品好像是泥胎、木偶、纸花,这是不无道理的。

想到了一些事后,确定自己要写的一件或几件事。

想清楚具体情景,整体把握事情的过程,当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对方有什么举动和言语,把要描述的地方捕捉住。

将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意结合起来,写出来的事情才有动人之处。

3思路点拨通过怎样的方式积累素材?1.广泛阅读,认识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

”还应注意不要专看一个人的著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借鉴。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2.仔细观察,描绘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学会记事》教案一. 教材分析《写作:学会记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作文教学课文。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的细节,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记事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仍存在观察不细、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观察力,丰富写作手法,提高记事的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学会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的细节,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写作心得,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写作态度,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的细节,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细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使作文更具吸引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例文、写作素材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观察生活,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本课主题相关的例文,让学生了解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分析例文中的亮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的细节。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写作素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丰富写作思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作文教案:这就是我(含范文10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作文教案:这就是我(含范文10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作文教案:这就是我(含范文10篇)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作文教案:这就是我一、活动目标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

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3.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124567.)。

123.建议从第一次作文起,为每个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以便如实、全面了解学生七至九年级阶段的写作发展水平。

四、有关资料1.语言是个工具。

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

练什么,怎么练呢?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练口、练耳是基础。

语言还是文字之事,所以在口耳训练的基础上还得练眼、练手。

过去教语言,往往忽略口、耳,只注意手、眼。

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办法。

充其量这叫插瓶,也许能开两朵花,然而开不多,也开不久。

练口,要从发音练起。

要从小训练发音准确、清晰。

发音含糊,拖泥带水,把词句中的某些音节“吃掉”之类的现象,必须纠正。

要练读,大声地读。

字读得对,句读清楚,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气神情,才算合格。

要练说话,要求说话一字不苟,清楚完整。

说稀里糊涂的话,说半截话,都应当纠正。

“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嗯”“啊”之类的东西,应当避免。

进一步要求说话爽朗流利,有条理。

所答非所问,拖沓重复,漫无边际,语无伦次等等现象,都应当纠正。

2.说话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准确、简明、流利、动听地说整段整篇的、连贯的话语能力的教学活动。

通过说话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接收能力,活跃思想,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说话是运用有声语言通过口耳进行交际的语言形式,具有自然性和浓郁的生活色彩。

一般讲,说话中,短句多,长句少;自然句多,严密句少;并常运用语音的音高、音长、音强、音色来表情达意。

进行说话教学,必须充分注意说话本身的本质特点。

初一作文指导教案

初一作文指导教案

初一作文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炼主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表达思想感情。

4.提高学生作文的修改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2.观察生活,提炼主题。

3.词语的运用与表达。

4.作文的修改与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作文的基本结构,观察生活,提炼主题。

2.教学难点:词语的运用与表达,作文的修改与鉴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写过作文吗?觉得作文难不难?2.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1)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

(2)开头:要简洁明了,引起读者的兴趣。

(3)中间:要详细具体,阐述主题,展示故事情节。

3.观察生活,提炼主题(1)同学们,生活中的事情很多,我们要学会观察,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

(2)举例讲解:比如,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主题。

4.词语的运用与表达(1)同学们,写作文时要注意词语的运用,要生动、贴切。

(2)讲解词语的运用技巧,如:使用形象、具体的词语,避免使用抽象、模糊的词语。

5.实践环节(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实践一下,写一篇关于“我的老师”的作文。

(2)要求:按照作文的基本结构来写,注意观察生活,提炼主题,运用生动的词语。

6.作文的修改与鉴赏(1)同学们,写完作文后,要学会修改和鉴赏。

(2)讲解作文修改的方法,如:检查语法、拼写错误,调整句子结构,增加细节等。

(3)鉴赏作文,欣赏优秀作文,学习借鉴。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作文的基本结构、观察生活、提炼主题、词语的运用与表达以及作文的修改与鉴赏。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我的家人”的作文,要求按照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写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作文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观察生活、提炼主题的能力,学会了运用生动的词语表达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指导》获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指导》获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指导》获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指导》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本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指导,并通过典型例文和写作练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写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恐惧心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例文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写作技巧应用到实际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例文,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写作课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典型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要求。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进行现场写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巩固所学写作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更深层次的写作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写作指导全套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写作指导全套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写作指导全套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1.热爱生活,品味生活,思考生活,找到新颖的角度和视点,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2.培养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记忆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

有些事令我们刻骨铭心,有些事只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模糊的影子;有些人,虽然陌生,却会在我们的心湖荡起涟漪,有些人,虽然熟悉,却总是被我们忽略。

是什么让我们总是忽略他们呢?是因为太无足轻重了吗?我想恰恰相反,只是因为太熟悉。

这节课就让我们从身边写起,写眼前之景,眼前之事,或者熟悉的人、生活中的小事。

二、写法指导1.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滴见闻等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

如《春》一文,作者就是拿春天的花草风雨作素材的。

2.积累生活素材,不仅要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

宋朝大诗人陆游说,写诗“功在诗外”,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要学会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体验。

如看到燃烧的蜡烛,就会想起自己默默奉献的老师,产生赞美老师的想法。

3.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细节写。

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往往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实体验和感受。

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周围的环境进行描写,才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才能绘声绘色,描述生动。

三、指导选材“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材:1.从家庭生活中选取素材。

我们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在家庭生活中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多和家人沟通,从中找到生动有趣的写作素材。

2.从校园生活中选取素材。

(1)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的性格也各不相同。

平时善于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每天都能发现同学身上的微妙变化。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遵循教学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一)景物描写训练目标:通过训练旨在使学生明白景物描写的作用,掌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训练重点:学会进行景物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服务于文章的主题。

训练过程:一、激趣导入:呈现一幅山水风光图,要求生描述画面内容,明确描写手段自然揭题。

二,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引出几句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让大家讨论他们的作用(一)景物描写的定义所谓景物,指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两种。

前者着重表现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场景。

后者偏重反映社会风气,风俗风情。

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胜景,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等。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2、烘托人物心情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背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3,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教师补充)4,暗示社会环境,表现文章主题。

(教师补充《小橘灯》《故乡》)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写作作文指导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写作作文指导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写作作
文指导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作文指导教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导学目标】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从书籍、影视、广播、报刊等途径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意识。

【课时计划】2课时,第1课时完成环节一、环节二、片段一、二的写作,第2课时完成片段三的写作及写作修改、讲评。

教法指导:1.学生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

5.学生自主修改。

6.教师批阅。

学法指导一: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是多读。

看看别人在碰到一件事时怎么说,有几种说法,雅的怎么说,俗的怎么说,书面的怎么说,口语的怎么说,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读时应注意一点
1。

七年级上作文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作文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作文教案设计【篇一:七年级作文教案】七年级作文教案001: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感受生活2、提炼有意义的素材,写最熟悉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如何将感受转化为具体的真情文字。

结合课文相关内容予以指导。

【教学方法】点拨引导典例示范【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话题导入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

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由“变化”来引谈感受〕二、认识生活什么是生活?〔可能无法答复,但激发一下思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常又伟大。

生活分类屏幕出示相关课件————〔生活分类〕1、说说家庭生活回忆《散步》:看似不起眼的一件事,写出了亲情的温馨。

莫怀戚为什么能写出8个自然段来?如果换做你来写,你觉得哪些内容你可能写不出来?〔第3段的交待?第4段的景物描写?第7段的景物描写?第8段的最后一句?〕2、说说社会生活回忆自己的假期生活经历,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那一幕是什么?1 、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1、要从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写起。

因为有内容可写,而且能写得具体、生动、有感情。

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能绘声绘色,生动描述。

文学是脱离不开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经历的,即使是作家,也只有写他们最熟悉的事物,才能写出好作品来,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

2、怎样写好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难点突破: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 c环境描写回忆史铁生《秋天的思念》。

但凡优秀作品,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

四、乐莫乐兮新相知——实战演练相识是人生的缘份,是彼此交往的开始。

选取一个最难忘的相识瞬间,拟个题目写一写。

1、最深的印象、最难忘的对话、最难忘的情景;2、可以在“瞬间”基础上前后延伸一下〔怎么延伸?〕【优秀例文】相识,缘2次日放学,小小的街道旁,“大部队”的旁边,又多了两个小人的身影,朦胧意境的暗黄路灯下,闪烁着两个小人摇摇晃晃的身影,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我悄悄抬起眼皮看了她一从此,我们的友谊像山坡上的红杜鹃,花开不败,永不凋谢。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指导教案汇编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指导教案汇编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指导教案汇编第一专题: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可见,要写好文章,就要热爱生活,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发掘生活之真善美。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不仅用眼睛看,更要用心去思考。

3.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选择富有真情实感的材料写作。

教学过程一、文题展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一直难以忘怀?或是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想和大家分享呢?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二、写作导航1.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滴见闻……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

2.积累到的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感悟,以此来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3.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来写,有真体验、真感受的材料,写时才能得心应手,情感自然而真挚地流露。

同时,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环境进行描写,才能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三、例文引路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

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市场上卖的枕头对我不适合,母亲决定自己动手做。

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过去,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

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

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

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让人感觉舒适极了,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呼吸清新空气,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作文指导教学设
计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作文指导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导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从书籍、影视、广播、报刊等途径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意识。

【课时计划】
4课时,第1课时完成环节一、环节二、片段一、二的写作,第2完成片段三的写作,3、4课时写作修改、讲评。

教法指导:
1.学生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

5.学生自主修改。

6.教师批阅。

学法指导一:
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是多读。

看看别人在碰到一件事时怎么说,有几种说法,雅的怎么说,俗的怎么说,书面的怎么说,口语的怎么说,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读时应注意一点——尽可能读出声来。

二是多写。

多写更能提高表达能力。

古人曾说,诉之笔端,半折心始。

意思是,有好多话要说,但真正能写到纸上的,也就只有一半。

这个道理说明,思路可能是很多的,只有通过多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自己想要说清的问题表达清楚。

三是多调查研究。

对所要说清的事情,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话题才会多。

对所要说清的事情一知半解,就不仅是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了。

四是多思。

要先想一想再发表意见,使自己的话有条理,比如说问题,可围绕这个问题是什么、是谁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错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等小题目去展开。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

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都会给你的生活增添光彩和活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用心去留意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热爱生活抓住有意义的素材,捕捉真切的情感,澄清模糊的认识,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进而热爱写作。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

可见,要写好文章,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一、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滴见闻等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

如《春》一文,作者描写的就是春天的花草风雨。

二、积累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

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宋朝大诗人陆游说,写诗“功在诗外”,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积累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

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

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体验。

如看到燃烧的蜡烛,就想起自己默默奉献的老师,产生赞美老师的冲动。

三、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写。

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

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环境进行描写,才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才能绘声绘色,描述生动。

步骤二活学活用,实践说练。

片段一:9月份,季节更替,渐入秋天,气候不同了,自然景物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就拿我们常见的树叶来说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美。

范文示例:
我沿着幽雅的小路一直向前走,林中的小鸟被我的脚步声吓到,飞向蓝天……我便停下来,一看,我已来到了红色的世界——红枫林。

望着漫山的红枫,远远望去就像红色的海洋,那种红色鲜艳夺目。

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捧起一把枫叶。

哇,它好美!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临走,我拣起一片红枫,我会将它作为青春、美丽、激情的象征,永远珍藏!我再回头看看,这座长满红枫的山整个就像一堆顽强的烈火,不管经历多少风吹雨打,都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

片段二: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这其中一定有难忘的相识瞬间,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

范文示例:
转眼间,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个学期已经渐渐地接近了尾声,我渐渐地融入
了这个新的大家庭,也有了许多知心的朋友,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子,在班上真称得上是淑女了。

她梳着一条乌黑的马尾辫,中等的个子,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透出了她的机灵与干练。

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她的言谈举止。

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军训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必须穿一套干净的夏季校服。

然而因为我的性急,所以此时此刻,我已经穿上了第二套夏季校服了。

两套校服在经历了“沙场磨炼”后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

所以我不得不借校服穿,可是同学们明天都要穿新校服,所以没有人借给我。

最后,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我看到了她,在心里的最后一丝希望的鼓励下,我找到了她。

“你能借我一套夏季校服吗?”我用蚊子似的声音问道。

她抬起头来,似乎没有听见。

“我的两套校服都脏了,老师又让穿干净的,所以……”“噢,原来你是要借校服啊!”她不在意地说。

我害怕她不借,又急忙补充了一句;“哪怕是这套旧的也行啊。

”(因为我看她这套旧的也很干净)“没事,你穿新的吧!”她爽快地说。

“这不太好吧!”此时此刻,我倒有些不好意思。

“我穿
哪套都一样。

”说着就把那套崭新的校服递给了我。

看着她的背影,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

从那以后,我们互相帮助,成为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片段三:回忆成长经历,一定有让你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想和大家分享吗?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

不少于500字。

作文讲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