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复习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三角形整章复习知识点和对应练习
T ——三角形一、知识梳理:专题一: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专题二:三角形有关的角;专题三: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二、考点分类专题一: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考点一:三角形的边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2.三角形分类:(1)按角的关系分类 (2)按边的关系分类⎧⎪⎧⎨⎨⎪⎩⎩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例1】【类型一】 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cm ,3cm ,5cm ;B .5cm ,6cm ,10cm ;C .1cm ,1cm ,3cm ;D .3cm ,4cm ,9cm 解析:选项A 中2+3=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B 中5+6>10,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选项C 中1+1<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D 中3+4<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方法总结: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类型二】 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A .3<x <11 ;B .4<x <7 ;C .-3<x <11 ;D .x >3解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 ,∴7-4<x <7+4,即3<x <11.故选A.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要同时运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时还要结合不等式的知识进行解决.【类型三】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可得出第三边长的两种情况,再根据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从而求解.解:根据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可能是4,4,9或4,9,9,∵4+4<9,故4,4,9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4+9>9,故4,9,9能构成三角形,∴它的周长是4+9+9=22.方法总结:在求三角形的边长时,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所求出的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类型四】三角形三边关系与绝对值的综合若a,b,c是△ABC的三边长,化简|a-b-c|+|b-c-a|+|c+a-b|.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然后去绝对值符号进行计算即可.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b-c<0,b-c-a<0,c+a-b>0.∴|a-b-c|+|b-c-a|+|c+a-b|=b+c-a+c+a-b+c+a-b=3c+a-b.方法总结:绝对值的化简首先要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式子的正负,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将绝对值的符号去掉,最后进行化简.此类问题就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式子的正负,然后进行化简.考点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2.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连接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例2】探究点一:三角形的高【类型一】三角形高的画法画△ABC的边AB上的高,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 )解:过点C 作边AB 的垂线段,即画AB 边上的高CD ,所以画法正确的是D.故选D. 方法总结:三角形任意一边上的高必须满足:(1)过该边所对的顶点;(2)垂足必须在该边或在该边的延长线上.【类型二】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高如图所示①,在△ABC 中,AB =AC =5,BC =6,AD ⊥BC 于点D ,且AD =4,若点P 在边AC 上移动,则BP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BP ⊥AC 时,BP 有最小值.由△ABC 的面积公式可知12AD ·BC =12BP ·AC ,解得BP =245方法总结:解答此题可利用面积相等作桥梁(但不求面积)求三角形的高,这种解题方法通常称为“面积法”.① ② ③ ④ 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中线【类型一】 应用三角形的中线求线段的长如图②在△ABC 中,AC =5cm ,AD 是△ABC 的中线,若△ABD 的周长比△ADC 的周长大2cm ,则BA =________.解析: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ABD 的周长-△ADC 的周长=(BA +BD +AD )-(AC +AD +CD )=BA -AC ,∴BA -5=2,∴BA =7cm.方法总结:通过本题要理解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ABD 与△ADC 的周长之差转化为边长的差.【类型二】 利用中线解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如图③,在△ABC 中,E 是BC 上的一点,EC =2BE ,点D 是AC 的中点,设△ABC ,△ADF 和△BEF 的面积分别为S △ABC ,S △ADF 和S △BEF ,且S △ABC =12,则S △ADF -S △BEF =________.解析:∵点D 是AC 的中点,∴AD =12AC .∵S △ABC =12,∴S △ABD =12S △ABC =12×12=6.∵EC =2BE ,S △ABC =12,∴S △ABE =13S △ABC =13×12=4.∵S △ABD -S △ABE =(S △ADF +S △ABF )-(S △ABF +S △BEF )=S △ADF -S △BEF ,即S △ADF -S △BEF =S △ABD -S △ABE =6-4=2.故答案为2.方法总结: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高相等时,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底相等时,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探究点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④,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CE 是△ABC 的高,∠BAC =60°,∠BCE =40°,求∠ADB 的度数.解析:根据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C =60°,得出∠BAD =30°,再利用CE 是△ABC 的高,∠BCE =40°,得出∠B 的度数,进而得出∠ADB 的度数.解:∵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C =60°,∴∠DAC =∠BAD =30°.∵CE 是△ABC 的高,∠BCE =40°,∴∠B =50°,∴∠ADB =180°-∠B -∠BAD =180°-50°-30°=100°.方法总结:通过本题要灵活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表示方法,同时此类问题往往和三角形的高综合考查.考点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例3】要使四边形木架(用4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需要加钉1根木条固定,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加2根木条固定,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加3根木条固定,…,那么要使一个n 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几根木条固定?解析:由于多边形(三边以上的)不具有稳定性,将其转化为三角形后木架的形状就不变了.根据具体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经验及题中所加木条可找到一般规律.解:过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n -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n -2)个三角形,所以,要使一个n 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n -3)根木条固定.方法总结: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时,所需要的木条根数,可从具体到一般去发现规律,然后验证求解.专题二:三角形有关的角考点四:三角形的内角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例4】探究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类型一】 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已知,如图①,D 是△ABC 中BC 边延长线上一点,DF ⊥AB 交AB 于F ,交AC 于E ,若∠A =46°,∠D =50°.求∠ACB 的度数.① ② 解析:在Rt △DFB 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 的度数,再在△ABC 中求∠ACB 的度数即可.解:在△DFB 中,∵DF ⊥AB ,∴∠DFB =90°.∵∠D =50°,∠DFB +∠D +∠B =180°,∴∠B =40°.在△ABC 中,∵∠A =46°,∠B =40°,∴∠ACB =180°-∠A -∠B =94°. 方法总结:求三角形的内角,必然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关,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图形特点,在不同的三角形中,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类型二】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判定解析:设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x ,2x ,3x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x +2x +3x =180°,解得x =30°,∴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30°,60°,90°,即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在解决有关比例问题时,通常先设比例系数,然后列方程求解.【类型三】 三角形的内角与角平分线、高的综合运用如图②,在△ABC 中,∠A =12∠B =13∠ACB ,CD 是△ABC 的高,CE 是∠ACB 的角平分线,求∠DCE 的度数.解析:根据已知条件用∠A 表示出∠B 和∠ACB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 ,再求出∠ACB ,∠ACD ,最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CE 即可求得∠DCE 的度数.解:∵∠A =12∠B =13∠ACB ,设∠A =x ,∴∠B =2x ,∠ACB =3x .∵∠A +∠B +∠ACB =180°,∴x +2x +3x =180°,解得x =30°,∴∠A =30°,∠ACB =90°.∵CD 是△ABC 的高,∴∠ADC =90°,∴∠ACD =180°-90°-30°=60°.∵CE 是∠ACB 的角平分线,∴∠ACE =12×90°=45°,∴∠DCE =∠ACD -∠ACE =60°-45°=15°.方法总结:本题是常见的几何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找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图形解答.探究点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类型一】 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运用如图,CE ⊥AF ,垂足为E ,CE 与BF 相交于点D ,∠F =40°,∠C =30°,求∠EDF 、∠DBC 的度数.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计算即可求出∠EDF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 +∠DBC =∠F +∠DEF ,然后求解即可.解:∵CE ⊥AF ,∴∠DEF =90°,∴∠EDF =90°-∠F =90°-40°=5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C +∠DBC +∠CDB =∠F +∠DEF +∠EDF ,∴30°+∠DBC =40°+90°,∴∠DBC =100°.方法总结:本题主要利用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五:三角形的外角1.三角形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例5】探究点:三角形的外角【类型一】 应用三角形的外角求角的度数如图所示,P 为△ABC 内一点,∠BPC =150°,∠ABP =20°,∠ACP =30°,求∠A 的度数.解析:延长BP交AC于E或连接AP并延长,构造三角形的外角,再利用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A的度数.解:延长BP交AC于点E,则∠BPC,∠PEC分别为△PCE,△ABE的外角,∴∠BPC=∠PEC +∠PCE,∠PEC=∠ABE+∠A,∴∠PEC=∠BPC-∠PCE=150°-30°=120°.∴∠A=∠PEC-∠ABE=120°-20°=100°.方法总结: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将已知与未知的角联系起来是计算角的度数的方法.【类型二】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把几个角的和分别转化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已知:如图为一五角星,求证:∠A+∠B+∠C+∠D+∠E=180°.解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EFG=∠B+∠D,∠EGF=∠A+∠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E+∠EGF+∠EFG=180°,代入即可得证.证明:∵∠EFG、∠EGF分别是△BDF、△ACG的外角,∴∠EFG=∠B+∠D,∠EGF=∠A +∠C.又∵在△EFG中,∠E+∠EGF+∠EFG=180°,∴∠A+∠B+∠C+∠D+∠E=180°.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的特点,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将分散的角集中到某个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解决.【类型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综合应用如图①,∠ACD是△ABC的外角,BE平分∠ABC,CE平分∠ACD,且BE、CE交于点E.(1)如果∠A=60°,∠ABC=50°,求∠E的度数;(2)猜想:∠E与∠A有什么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即可);(3)如图②,点E是△ABC两外角平分线BE、CE的交点,探索∠E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先计算特殊角的情况,再综合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结合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概念解决.解:(1)根据外角的性质得∠ACD =∠A +∠ABC =60°+50°=110°,∵BE 平分∠ABC ,CE 平分∠ACD ,∴∠1=12∠ACD =55°,∠2=12∠ABC =25°.∵∠E +∠2=∠1,∴∠E =∠1-∠2=30°;(2)猜想:∠E =12∠A ; (3)∵BE 、CE 是两外角的平分线,∴∠2=12∠CBD ,∠4=12∠BCF ,而∠CBD =∠A +∠ACB ,∠BCF =∠A +∠ABC ,∴∠2=12(∠A +∠ACB ),∠4=12(∠A +∠ABC ).∵∠E +∠2+∠4=180°,∴∠E +12(∠A +∠ACB )+12(∠A +∠ABC )=180°,即∠E +12∠A +12(∠A +∠ACB +∠ABC )=180°.∵∠A +∠ACB +∠ABC =180°,∴∠E +12∠A =90°. 方法总结:对于本题发现的结论要予以重视:图①中,∠E =12∠A ;图②中,∠E =90°-12∠A .考点六: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多边形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2.相关概念:顶点、边、内角、对角线.3.多边形的对角线: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为(n -3)条;n 边形共有对角线n (n -3)2条(n ≥3).4.正多边形:如果多边形的各边都相等,各内角也都相等,那么就称为正多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 ≥3,n 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 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3).正n 边形:正n 边形的内角的度数为(n -2)·180°n ,外角的度数为360°n. 【例6】探究点一:多边形的概念【类型一】 多边形及其概念下列图形不是凸多边形的是( )解析:根据凸多边形的概念,如果多边形的边都在任意一条边所在的直线的同旁,该多边形即是凸多边形,否则即是凹多边形.由此可得选项D 的图形不是凸多边形.故选D. 方法总结: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辨别凸多边形可有两种方法:(1)画多边形任何一边所在的直线,整个多边形都在此直线的同一侧;(2)每个内角的度数均小于180°.通常所说的多边形指凸多边形.【类型二】 确定多边形的边数若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变成十五边形,则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可能为( )A .14或15或16B .15或16C .14或16D .15或16或17解析: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则多边形的边数是14,15或16.故选A. 方法总结: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解决此类问题可以亲自动手画一下.探究点二:多边形的对角线【类型一】 确定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________条对角线,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________条对角线,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________条对角线,请猜想从七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________条对角线,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________条对角线,从而推导出n 边形共有________条对角线.解析:根据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 -3)条对角线.从n 个顶点出发引出n (n -3)条对角线,而每条重复一次,可得答案.解: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1条对角线,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2条对角线,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3条对角线,从七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4条对角线,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n -3)条对角线,从而推导出n 边形共有n (n -3)2条对角线. 方法总结:(1)多边形有n 条边,则经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有(n -3)条;(2)多边形有n 条边,对角线的条数为n (n -3)2.【类型二】 根据对角线条数确定多边形的边数从一个多边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出发都只有5条对角线,则它的边数是( )A .6B .7C .8D .9解析:设这个多边形是n 边形.依题意,得n -3=5,解得n =8.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8.故选C.【类型三】 根据分成三角形的个数,确定多边形的边数连接多边形的一个顶点与其他顶点的线段把这个多边形分成了6个三角形,则原多边形是( )A .五边形B .六边形C .七边形D .八边形解析:设原多边形是n 边形,则n -2=6,解得n =8.故选D.方法总结: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 -3)条对角线,这(n -3)条对角线把n 边形分成(n -2)个三角形.探究点三: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下列图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 )A .等腰三角形B .长方形C .正方形D .五边都相等的五边形解析:根据正多边形的定义: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进行解答.正方形四个角相等,四条边都相等,故选C.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正多边形的定义,各个角相等、各条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探究点一:多边形的内角和【类型一】利用内角和求边数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它是( )A.四边形 B.五边形C.六边形 D.七边形解析:熟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设它是n边形,根据题意得(n-2)·180=540,解得n=5.故选B.【类型二】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A.1620° B.1800°C.1980° D.以上答案都有可能解析:1800÷180=10,∴原多边形边数为10+2=12.∵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内角后,边数可能减1,可能不变,也可能加1,∴新多边形的边数可能是11,12,13,∴新多边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620°,1800°,1980°.故选D.方法总结: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内角后,边数可能减1,可能不变,也可能加1.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出原多边形的边数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复杂图形中的角度计算如图,∠1+∠2+∠3+∠4+∠5+∠6+∠7=( )A.450° B.540°C.630° D.720°解析:如图,∵∠3+∠4=∠8+∠9,∴∠1+∠2+∠3+∠4+∠5+∠6+∠7=∠1+∠2+∠8+∠9+∠5+∠6+∠7=五边形的内角和=540°,故选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灵活运用五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内外角关系.根据图形特点,将问题转化为熟知的问题,体现了转化思想的优越性.【类型四】利用方程和不等式确定多边形的边数一个同学在进行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时,求得内角和为1125°,当他发现错了以后,重新检查,发现少算了一个内角,问这个内角是多少度?他求的是几边形的内角和?解析:本题首先由题意找出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进而求出这一内角的取值范围;然后可确定这一内角的度数,进一步得出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解:设此多边形的内角和为x,则有1125°<x<1125°+180°,即180°×6+45°<x<180°×7+45°,因为x为多边形的内角和,所以它是180°的倍数,所以x=180°×7=1260°.所以7+2=9,1260°-1125°=135°.因此,漏加的这个内角是135°,这个多边形是九边形.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列出不等式求出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探究点二:多边形的外角和【类型一】已知各相等外角的度数,求多边形的边数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36°,则该多边形是正( )A.八边形 B.九边形C.十边形 D.十一边形解析: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36°=10,则这个多边形是正十边形.故选C.方法总结:如果已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求边数可直接利用外角和除以这个角即可.【类型二】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综合运用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和为540°,则它是( )A.五边形 B.四边形C.三角形 D.不能确定解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依题意可得(n-2)×180°+360°=540°,解得n =3,∴这个多边形是三角形.故选C.方法总结: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由已知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解决问题.。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复习-方位角(教案)
本节课将重点围绕方位角的求解与应用进行复习巩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通过复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解释: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时,容易混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场景。
(2)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求解方位角时,需要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直角三角形的空间模型。
难点解释:学生在解决方位角问题时,往往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空间图像,导致解题困难。
(3)实际问题的解决: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解决现实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方位角的计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方位角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测量和计算,演示方位角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复习-方位角(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九年级数学课程,选取教材中“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复习”部分进行深入讲解。内容包括:
1.复习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3.介绍方位角的概念及应用;
4.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解方位角;
2.数学思维能力:在方位角的求解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整理复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复习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在△ABC 中,∠C=90°正弦:_____sin =∠=斜边的对边A A 余弦:____cos =∠=斜边的邻边A A 正切:_____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三角函数 30°45°60°sin α cos α tan α考点三、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 (2)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 (3)倒数关系:tanA •tan(90°—A)=1 (4)商的关系:tanA=AAcos sin 考点四、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_______;(2)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_______;(3)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___________; 考点五、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在Rt △ABC 中,∠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三边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边角之间的关系:正弦sinA=___________,余弦cosA=____________,正切tanA=______________ (4) 面积公式:c ch ab s 2121==(h c 为c 边上的高) 考点六、解直角三角形应用1、将实际问题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用锐角三角函数、代数和几何知识综合求解2、仰角、俯角、坡面 知识点及应用举例:(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2023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题一、单选题1.如图,在ABC ∆中,AC =3,BC =4,AB =5,则tan B 的值是()A .34B .43C .35D .452.定义:圆心在原点,半径为1的圆称为单位圆.如图,已知点()(),0,0P x y x y >>在单位圆上,则sin POA ∠等于()A .x B .yC .x y D .y x 3()A .3B .1C .2D .124.在Rt △ABC 中,∠C =90°,如果∠A =α,AB =3,那么AC 等于()A .3sinαB .3cosαC .3sin αD .3cos α5.tan60°的值等于()A .1BC .D .26.在Rt △ABC 中,∠C=90°,∠A=α,BC=m ,则AB 的长为()A .m sinαB .C .m cosαD .7.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边长均为1,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则∠ABC 的正弦值为()A .12B .5C .35D .108.在Rt △ABC 中,∠C=90°,BC=6,sinA=35,则AB=()A .8B .9C .10D .129.如图,冬奥会滑雪场有一坡角为20°的滑雪道,滑雪道的长AC 为100米,则BC 的长为()米.A .100cos 20︒B .100cos 20︒C .100sin 20︒D .100sin 20︒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 (1,2),点P 与原点O 的连线与x 轴的正半轴的夹角为α(0°<α<90°),那么tanα的值是()A .2B .12C .2D 二、填空题11.计算:012⎛⎫ ⎪⎝⎭–2cos60°=.12.cos30°+sin45°=13.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AB 于点D ,AD=95,BD=165,则sinB=.14.如图,已知斜坡AC 的坡度i =1:2,小明沿斜坡AC 从点A 行进10m 至点B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升高m.三、计算题15.计算:0(3)4sin601π-+--16.计算:0(3)22cos30π---︒.四、解答题17.今年五、六月份,我省各地、市普遭暴雨袭击,水位猛涨.某市抗洪抢险救援队伍在B 处接到报告:有受灾群众被困于一座遭水淹的楼顶A 处,情况危急!救援队伍在B 处测得A 在B 的北偏东60 的方向上(如图所示),队伍决定分成两组:第一组马上下水游向A 处救人,同时第二组从陆地往正东方向奔跑120米到达C 处,再从C 处下水游向A 处救人,已知A 在C 的北偏东30 的方向上,且救援人员在水中游进的速度均为1米/秒.在陆地上奔跑的速度为4米/秒,试问哪组救援队先到A 处?请说明理由.(参1.732=)18.如图,升国旗时,某同学站在离国旗20m 的E 处行注目礼(即BE=20m ),当国旗升至旗杆顶端A 时,该同学视线的仰角∠ADC=42°,已知他的双眼离地面的高度DE=1.60m .求旗杆AB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01m ).参考数据:sin42°≈0.6691,cos42°≈0.7431,tan42°≈0.9004.19.如图,小明站在A 处,准备测量教学楼CD 的高度.此时他看向教学楼CD 顶部的点D ,发现仰角为45°.他向前走30m 到达A '处,测得点D 的仰角为67.5°.若小明的身高AB 为1.8m (眼睛与头顶的距离忽略不计),则教学楼CD 的高度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67.50.924sin ︒≈,67.50.383cos ︒≈,67.5 2.414tan ︒≈,1.414≈)20.先化简,再求代数式262393a a a a -÷+--的值,其中a =tan60°﹣6sin30°.21.先化简,再求代数式23211m m m m m m-+-÷-的值,其中60230m tan sin =︒-︒五、综合题22.五一期间,数学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到公园游玩,看到公园内宝塔耸立,几人想用所学知识测量宝塔的高度.为此,他们在距离宝塔中心18m 处(AC =18m )的一个斜坡CD 上进行测量.如图,已知斜坡CD 的坡度为i =1斜坡CD 长12m ,在点D 处竖直放置测角仪DE ,测得宝塔顶部B 的仰角为37°,量得测角仪DE 的高为1.5m ,点A 、B 、C 、D 、E 在同一平面内.(1)求点D 距地面的高度;(2)求宝塔AB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3≈1.73)23.如图1是一种手机平板支架,由托板、支撑板和底座构成,手机放置在托板上,图2是其侧面结构示意图,量得托板长120mm AB =,支撑板长80mm CD =,底座长90mm DE =,托板AB 固定在支撑板顶端点C 处,且40mm CB =,托板AB 可绕点C 转动,支撑板CD 可绕点D 转动.(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参考数据:40400.766sin ︒︒≈≈,,400.839tan ︒≈,26.60.448sin ≈ ,26.60.89426.60.500cos tan ︒︒≈≈,3 1.732≈)(1)若80DCB ︒∠=,60CDE ︒∠=,求点A 到直线DE 的距离;(2)为了观看舒适,在(1)的情况下,把AB 绕点C 逆时针旋转10 后,再将CD 绕点D 顺时针旋转,使点B 落在直线DE 上即可,求CD 旋转的角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解答】解:在△ABC 中,∵AC=3,BC=4,AB=5,又因32+42=52,即AC 2+BC 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C=90°,∴tanB=34AC BC =.故答案为:A.【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2.【答案】B【解析】【解答】解:过P 作PE OA ⊥于E ,则PO=1,PE=y,OE=x,∴sin 1PE yPOA y PO ∠===,故答案为:B.【分析】过P 作OA 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正弦的定义可得答案.3.【答案】C 【解析】【解答】解:∵sin45°=2.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得答案.4.【答案】B 【解析】【解答】解:如图,∵ACcosαAB=,∴AC=3cosα.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即可求解.5.【答案】C 【解析】【解答】C 。
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1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2+b2=c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 ∠A+∠B=90º
B
3、边角之间的关系:
a sinA= c
a tanA= b cosA= b c
A
c b
a
C
4、解直角三角形:
解 直 角 三 角 形
直的 角边 三角 角关 形系
解三 直角 角形
知一边一锐角解 直角三角形 知两边解直角 三角形
在Rt AOB中, OA 4200, AOB 90 74 16
北 A O
B
东
2、如图学校里有一块三角形形状的花圃ABC,现测得 ∠A=30°, AC=40m,BC=25m,请你帮助计算一下这块花 圃的面积?
C
A
D
B
若∠A=30°, AC=40m,AB=25m呢?
1 s bcSinA 2
3、如图,为了测量山坡的护坡石坝与地面的倾斜角α ,
把一根长为4.5m的竹竿AC斜靠在石坝旁,量出竹竿长1m 处,它离地面的高度为0.6m,又量得竿顶与坝脚的距离 BC=2.8m.这样∠α 求就可以算出来了.请你算一算.
4、如图,某人在山坡坡脚A处测得电视塔尖点C的仰角为
60°,沿山坡向上走到P处再测得点C的仰角为45°,已知 1 1 OA=100米,山坡坡度为 ,(即tan∠PAB= )且O、 2 2 A、B在同一条直线上。求电视塔OC的高度以及所在位置点
地板
地板
地板
图1
2
1
d2
B
d1
地板
例3、如图,在△ 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 A 若tanB=cos∠DAC, (1)AC与BD相等吗?说明理由; B D 12 (2)若sinC= ,BC=12,求AD的长。 13 C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
这部分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也是中考的热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提高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公式的应用不够熟练,解题方法不够灵活。
因此,在复习时,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提高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2.教学难点: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解直角三角形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梳理: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
3.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4.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第1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课题回顾与思考教具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回顾与思考,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2.利用计算器,发现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体会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2.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1.建立本章的知识结构框架图.2.应用三角函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应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计算器教学过程Ⅰ.回顾、思考下列问题,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师]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现实世界中应用广泛的关系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测量、建筑、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人们常常遇到距离、高度、角度的计算问题,—般来说,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往往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边和角的关系.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很多实际问题穿插于各节内容之中.[问题门举例说明,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生]例如:甲、乙两楼相距30 m,甲楼高40 m,自甲楼楼顶看乙楼楼顶.仰角为30°,乙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1 m)解:根据题意可知:3乙楼的高度为30tn30°=40+30×3=40+103≈57(m),即乙楼的高度约为57 m.[生]例如,为了测量一条河流的宽度,一测量员在河岸边相距180 m的P和Q两点分别测定对岸一棵树T的位置,T在P的正南方向,在Q南偏西50°的方向,求河宽(结果精确到1 m).解:根据题意,∠TPQ=90°,∠PQT=90°-50°=40°,PQ=180 m.则:PT就是所求的河宽.在Rt△TPQ中,PT=180×tan40°=180×0.839≈151 m,即河宽为151 m.[师]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多媒体演示如图.MN表示某引水工程的一段设计路线从M到N的走向为南偏东30°,在M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有一点A,以A为圆心,500 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居民区,取MN上的另一点B,测得BA 的方向为南偏东75°,已知MB=400 m,通过计算回答,如果不改变方向,输水路线是否会穿过居民区?[师生共析]解:根据题意可知∠CMB=30°,∠CMA=60°,∠EBA=75°,MB=400 m,输水路线是否会穿过居民区,关键看A 到MN 的最短距离大于400 m 还是等于400 m ,于是过A 作AD ⊥MN .垂足为D .∵BE//MC .∴∠EBD =∠CMB =30°.∴∠ABN=45°.∠AMD =∠CMA-∠CMB =60°-30°=30°.在Rt △ADB 中,∠ABD =45°,∴tan45°=BD AD ,BD =︒45tan AD =AD , 在Rt △AMD 中.∠AMD=30°,tan30° =MD AD ,MD =︒30tan AD =3AD , ∵MD=MD-BD ,即 3AD-AD =400, AD-200(3+1)m>400m .所以输水路线不会穿过居民区.[师]我们再来看[问题2]任意给定一个角,用计算器探索这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之间的关系.例如∠α=25°,sin α、cos α、tan α的值是多少?它们有何关系呢?[生]sin25°≈0.4226,cos25°≈0.9063,tan25°≈0.4663. 而︒︒25cos 25sin ≈0.4663. 我们可以发现ααcos sin =tan α. [师]这个关系是否对任意锐角都成立呢?我们不妨从三角函数的定义出发来推证一下.[师生共析]如 图,在Rt △ABC 中. ∠C =90°,∵sinA =ABBC cosA =AB AC tanA =ACBC , ∴ACBC AC AB AB BC AB AC AB BC A A =⋅=÷=cos sin =tanA, tanA=A A cos sin . 这就是说,对于任意锐角A ,∠A 的正弦与余弦的商等于∠A 的正切.[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计算器探索sin α,cos α之间的关系.[生]sin 225°≈0.1787,cos 225°≈0.8213,可以发现:sin 225°+cos 225°≈0.1787+0.8213=1.[师]我们可以猜想任意锐角都有关系:sin 2α+cos 2α=1,你能证明吗?[师生共析]如上图.sinA= AB BC ,cosA=ABAC sin 2A+cos 2A =2222222AB AC BC AB AC AB BC +=+, 根据勾股定理,得BC 2+AC 2=AB 2,∴sin 2A+cos 2A =1,这就是说,对于任意锐角A ,∠A 的正弦与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师]我们来看一个例题,看是否可以应用上面的tanA 、sinA 、cosA 之间的关系.已知cosA=53,求sinA .tanA . [生]解:根据sin 2A+cos 2A =1.得sinA =.54)53(1cos 122=-=-A tanA=345354cos sin ==A A . [生]我还有另外一种解法,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来解.解:∵cosA =.53=∠斜边的邻边A 设∠A 的邻边=3k .斜边=5k .则∠A 的对边=.4)3()5(22k k k =-∴sinA=.5454==∠k k A 斜边的邻边 tanA=.3434==∠∠k k A A 的邻边的对边 [师]问题3:你能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哪些问题?[生]锐角三角函数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凡是属于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或可以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都可以用三角函数来解决.[师]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有两个锐角.两条直角边以及斜边共5个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很丰富.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边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2)角的关系:∠A+∠B =90; (3)sinA=c a ,cosA=c b ,tanA=b a ;sinB=c b ,cosB=c a ,tanB=ab . 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和直角三角形全等,以及作图,我们知道:当一直角边和斜边确定时,直角三角形唯一确定,即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和斜边已知,则直角三角形中其他元素都可以求出.同学们不妨试一试.[生]例如Rt △ABC 中,∠C =90°.a =4,c=8求b ,∠A 及∠B解:∵a =4,c =8,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b=3422=-a c .∵sinA=c a =2184=, ∴∠A =30°.又∵∠A+∠B =90°,∴∠B =60°.[师]很好,是不是只要知道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其余元素就都可以求出呢?[生甲]可以.[生乙]不可以.例如Rt △ABC 中,∠c =90°,∠A =25°.∠B=65°.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有无数多个,是不唯一确定的,所以其余的元素无法确定.[生丙]我认为已知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边,就可以求出其余元素.[师]很好,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多媒体演示:在Rt △ABC 中,∠C =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1)已知a =3,b =3,求C ,∠A ,∠B .(2)已知b =5,c =10,求a ,∠A ,∠B .(3)已知∠A=45°,c =8,求a ,b ,∠B .[生]解:(1)根据勾股定理c .=23332222=+=+b a .又∵tanA ∴∠A=b a =33=1, ∴∠A=45°. 又∵∠A+∠B =90,∴∠B =45°.(2)根据勾股定理,得a=355102222=-=-b c ,又∵sinB =21105==c b ∴∠B=30°. 又∵∠A+∠B=90°∴∠A=60°.(3)∵sinA=ca ∴=csinA=8×sin45°=42, 又∵cosA =c b ∴b=c ·cosA =8×cos45°=42, 又∵∠A+∠B =90°,∴∠B=45°.[师]实践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特殊的边的关系、角的关系、边角关系,就可求出其余所有元素.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如测量、建筑、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常遇到的距离、高度、角度都可以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往往就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边和角的关系问题.接下来,我们看问题4:如何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办法?[生]有四种方法:第一种:用太阳光下的影子来测量.因为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子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测量出物体的高度和它的影子的长度,再测出高楼在同一时刻的影子的长度.利用物体的高度:物体影子的长度=高楼的高度,高楼影子的长度.便可求出高楼的高.第二种:在地面上放一面镜子,利用三角形相似,也可以测量出楼的高度.第三种:用标杆的方法.第四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楼的高度.[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对本章的内容小结,建立本章内容框架图.[师生共析]本章内容框架如下:Ⅱ.随堂练习1.计算(1)︒-︒︒-︒45cos 60sin 45sin 30cos (2)sin 230°+2sin60°+tan45°-tan60°+cos 230°;(3)原式=.60tan 60tan 60tan 212︒-︒+︒-解:(1)原式=22232223--=1; (2)原式=(21)2+2×23+1-3+(23)2; =4331341+-++ =1+1=2(3)原式=︒-︒-60tan )60tan 1(2=|1-tan60°|-tan60°=tan60°-1-tan60°=-1.2.如图,大楼高30 m ,远处有一塔BC ,某人在楼底A 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60°,爬到楼顶D 测得塔顶的仰角为30°,求塔高BC 及楼与塔之间的距离AC(结果19确到0.0l m).解:没AC=x ,BC =y ,在Rt △ABC 中,tan60°=xy ,① 在Rt △BDE 中.tan30°=x y 30-,② 由①得y =3x ,代入②得33=xx 303 . x=153≈25.98(m).将x =153代入y=3x=3×153 =45(m).所以塔高BC 为45 m ,大楼与塔之间的距离为25.98 m .Ⅲ.课时小结本节课针对回顾与思考中的四个问题作了研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植架结构图.进一步体验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Ⅳ.课后作业复习题A 组1,2,5,6,8B 组2.3,4,5,6Ⅴ.活动与探究如图.AC 表示一幢楼,它的各楼层都可到达;BD 表示一个建筑物,但不能到达.已知AC 与BD 地平高度相同,AC 周围没有开阔地带,仅有的测量工具为皮尺(可测量长度)和测角器(可测量仰角、俯角和两视线间的夹角).(1)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建筑物BD 高度的方案,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和必要的测量数据(用字母表示),并画出测量示意图:(2)写出计算BD 高度的表达式.[过程]利用测量工具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解决.这里的答案不唯一,下面只写出一种方法供参考.[结果]测量步骤(如图):①用测角器在A 处测得D 的俯角α;②用测角器在A 处测得B 的仰角β ③用皮尺测得AC=am .(2)CD=αtan a ,BE=αtan a ·tan β, BD=a+αβtan tan a . 板书设计回顾与思考本章内容结构框架图:。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复习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复习一、知识点总结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__________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___________;(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___________。
(5)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的平方和等于的平方。
勾股定理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等于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有两个角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________,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中其中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常用的勾股数据:⑴ 3,4,5 ⑵ 5,12,13 ⑶ 2,1,3⑷ 1,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1.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A.12,15,18B.11,60,61C.15,16,17D.12,35,362.下列四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一组数是()A.a=8,b=15,c=17B.a=9,b=12,c=15C.a=7,b=24,c=25D.a=3,b=5,c=73.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偶数,则这三边的边长可能是()A.3,4,5B.6,8,10C.7,24,29D.8,12,204.分别以下列各组数据为三角形三边的长度,那么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4,5B.5,12,13C.7,13,15D.8,15,175.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A.3,4,5B.4,5,6C.5,12,13D.6,8,106.下列几组数:①7,24,25;②8,15,17;③9,40,41;④n2-1,2n,n2+1(n是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是勾股数的有()A.1组B.2组C.3组D.4组7.在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一组是()A.0.3、0.4、0.5B.、、1C.25、7、24D.6、5、48.下列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A.5,12,13B.6,8,10C.9,16,21D.8,15,179.如图,是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镶嵌而成的正方形图案,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9,小正方形的面积为4,若用x,y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x>y),请观察图案,指出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x2+y2=49B.x-y=2C.2xy+4=49D.x+y=1310.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2、5,那么第三边的平方是()A.21B.26C.29D.21或2911.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2,b=2,c=2B.a=,b=2,c=C.a=,b=,c=D.a=5,b=12,c=1312.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5,2,3B.4,5,5C.2,3,4D.1,,113.△ABC,D、E分别为AB、AC中点,S△ABC=8,则△DEC的面积为()A.6B.4C.2D.114.如图,△ABC中,点E、F分别为AB、AC中点,△AEF面积为2,则四边形EBCF面积为()A.4B.6C.8D.1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5.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E为AB的中点,若OE=2,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 ______ .16.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20°,底边上的高是3cm,则腰长为______ cm.17.观察下列各式:32+42=52;82+62=102;152+82=172;242+102=262;…;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请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接下来的式子: ______ .18.写四组勾股数组.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19.如图,OP=1,过P作PP1⊥OP,得OP1=;再过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又过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若△OP n P n+1的面积大于6时,n至少是 ______ .20.如图,在R t△ABC中,∠ACB=90,AC=3,BC=4,分别以AB、AC、BC为边在AB同侧作正方形ABEF,ACPQ,BDMC,记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则S1+S2+S3+S4= ______ .21.如图,直线l1、l2、l3分别过正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D,且相互平行,若l1与l2的距离为1,l2与l3的距离为1,则该正方形的面积是 ______ .22.如图所示,矩形纸片ABCD中,AB=6cm,BC=8cm,现将其沿EF对折,使得点C与点A重合,则EF长为 ______ cm.23.如图,一透明的圆柱体玻璃杯,从内部测得底部直径为6cm,杯深8cm.今有一根长为16cm的吸管如图放入杯中,露在杯口外的长度为h,则h的变化范围是: ______ .24.△ABC的3条边的长分别为6、8、10,与其相似的△DEF的最长边为15,则△DEF的最短边为 ______ ,△DEF的面积为 ______ .25.如图,在△ABC中,E,D,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C=4,BC=5,AB=6,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 ______ .26.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D、CD的中点,EF与BD相交于点M,若△DEM的面积为1,则▱ABCD的面积为 ______ .27.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2,AD=2,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是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 ______ .28.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那么△ADE与四边形DBCE的面积之比是 ______ .29.已知三角形3条中位线的比为3:5:6,三角形的周长是112cm,这三条中位线长分别是 ______ .30.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各边的中点,AH是高,∠DHF=50°,∠DAF= 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12.0分)31.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C=90°,∠B=∠E=30°,(1)操作发现:如图2,固定△ABC,使△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①△ADC是 ______ 三角形;②设△BDC的面积为S1,△AEC的面积为S2,那么S1与S2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2)猜想论证当△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1与S2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和△AEC中BC、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3)拓展探究,如图4,已知∠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4,DE∥AB 交BC于点E(如图4).若在射线BA上存在点F,使S△DCF=S△BDE,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的长.32.已知:如图,在△ABC中,∠B=90°,AB=5cm,BC=7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1)求几秒后,△P BQ的面积等于6cm2?(2)求几秒后,PQ的长度等于5cm?(3)运动过程中,△PQB的面积能否等于8cm2?说明理由.33.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1)求四边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2)∠BCD是直角吗?34.如图1,△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CB,CE=CD,ACB的顶点A在△ECD 的斜边DE上(1)求证:AE2+AD2=2AC2;(2)如图2,若AE=2,AC=2,点F是AD的中点,直接写出CF的长是______ .35.如图四边形ABCD中,∠C=90°,BC=1,DC=2,AB=,AD=3,求出这个四边形的面积.36.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且AB=5,BD=3,AD=4,且△ABC的周长为18,求AC的长和△ABC的面积.37.如图所示,在△ABC中,AB:BC:CA=3:4:5且周长为36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点以每秒2cm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C沿CB边向点B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如果同时出发,则过3秒时,求△BPQ的面积.38.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且点A、B、C均为格点.(1)求△ABC的面积;(2)通过计算判断△ABC的形状;.(3)求AB边上的高.39.如图,△ABC中,AB=5cm,BC=3cm,AC=4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请判断△ABC的形状,说明理由.(2)当t= ______ 时,△BCP是以B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3)另有一点Q,从点C开始,按C→B→A→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P、Q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0.已知a、b、c满足(a-7.5)2++|c-8.5|=0.求:(1)a、b、c的值;(2)求以a、b、c为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41.如图,△ABC中,∠C=R t∠,AB=5cm,BC=3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ABP的周长.(2)问t满足什么条件时,△BCP为直角三角形?(3)另有一点Q,从点C开始,按C→B→A→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P、Q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42.如图,在△ABC中,AB=30cm,BC=35cm,∠B=60°,有一动点M自A向B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N自B向C以2cm/s的速度运动,若M,N同时分别从A,B出发.(1)经过多少秒,△BMN为等边三角形;(2)经过多少秒,△BMN为直角三角形.43.如图,在△ABC中,D、E是AB、AC中点,AG为BC边上的中线,DE、AG相交于点O,求证:AG与DE互相平分.4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连结BE、DG.(1)求证:BE=DG,BE⊥DG;(2)连接BD、EG、DE,点M、N、P分别是BD、EG、DE的中点,连接MP,PN,MN,求证:△MP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若AB=4,EF=2,∠DAE=45°,直接写出MN= ______ .。
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总复习
1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如图,在Rt △ABC 中,∠C=90°,如果锐角A 确定, =A sin , A cos = , A tan =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A 为锐角):cos sin =A ,sin cos =A . 3.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正弦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 (或 ); 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 (或 ); 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 (或 ); 4.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3条边和2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5.在Rt △ABC 中,∠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c b a ,,。
①三边之间的关系: ;②锐角之间的关系: 。
③边角之间的关系:=A sin ,=A cos ,=A tan , =B sin ,=B cos ,=B tan , ④面积公式:ch ab S ABC 2121==△(h 为斜边上的高). 6.解直角三角形应用题中常见的概念①坡角:坡面与水平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α表示。
坡度:坡面的铅垂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 做坡度,用字母i 表示,则αtan ==lhi 。
如图②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
如图方法1: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求三角函数值例1.在Rt △ABC 中,∠C=90°,若将各边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A 的正弦值( )A.扩大2倍B.缩小2倍C.扩大4倍D.不变 方法2: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计算的方法 例2.在△ABC 中,∠C=90°,54sin =A ,则B tan =( ) 视线视线2A.34B.43C.53D.54方法3:利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的方法例3.01-)20082009(2-60sin30cos4--+︒︒)(=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教学设计
7.教学策略: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b.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c.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巩固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在集体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d.定期组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学校升旗仪式的照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旗杆有多高吗?”这个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自然引出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会挑选部分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三角函数的应用。我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困惑。
此外,我还会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专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专题八年级下册数学复资料第一章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①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AB的中线,因此CD等于AB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如果∠A=30°,那么BC等于AB的一半。
例如,在Rt△ABC中,∠C=90°,∠A=30°,则正确的结论是AC²+BC²=AB²。
④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如果BC等于AB的一半,那么∠A=30°。
例如,如果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那么顶角的度数是60°。
⑤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²+b²=c²。
求斜边的长度,可以用c=√(a²+b²);求直角边的长度,可以用a=√(c²-b²)或b=√(c²-a²)。
例如,在图中的拉线电线杆示意图中,已知CD⊥AB,∠CAD=60°,那么拉线AC的长度是6m。
例如,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1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长是√136.2)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可以分别计算“a²+b²”和“c²”,如果相等就是直角三角形,不相等就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如,在Rt△ABC中,如果AC=2,BC=7,AB=3,那么正确的结论是∠C=90°。
例如,如果一块木板如图所示,已知AB=4,BC=3,DC=12,AD=13,∠B=90°,那么这块木板的面积是18.例如,某校把一块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废地开辟为生物园,如图所示,∠ACB=90°,AC=80米,BC=60米,若线段CD是一条小渠,且D点在边AB上,已知水渠的造价为10元/米,问D点在距A点多远处时,水渠的造价最低?最低造价是多少?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常见于各种图形中。
九年级数学(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目录
• 直角三角形基本概念及性质 • 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探究 • 直角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 直角三角形证明和计算技巧 • 章节复习与总结
01 直角三角形基本概念及性 质
直角三角形定义与分类
定义
有一个角是90度的三角形叫做直 角三角形。
分类
按角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 通直角三角形,即三个角中有一 个是90度;另一类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即两个锐角都是45度。
通过图像可以直观了 解三角函数的性质, 如振幅、周期、相位 等。
正切函数图像呈间断 性变化,在特定区间 内单调递增或递减。
解直角三角形方法总结
已知两边求角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对应的角度大小。
已知两角求边
利用正切定理及已知条件构建方程求解未知边。
03 直角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 应用
测量问题中构建和应用直角三角形模型
应用
勾股定理在几何、三角、代数、数论 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求解三 角形边长、判断三角形形状、计算面 积等。
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角
30°-60°-90°直角三角形
在这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而60°角所对的 直角边等于30°角所对直角边的根号3倍。
45°-45°-90°直角三角形
性质
相似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边长成比例,对应角相等。这些性质 是进行直角三角形证明和计算的基础。
利用相似性质进行边长和角度计算
边长计算
在相似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利用对应 边长成比例的性质,通过已知边长求 解未知边长。
角度计算
由于相似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因此可以通过已知角度求解未知角度, 或者通过角度关系求解其他相关角度。
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I)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腰之比为1∶2,求该等腰三角 形顶角的度数。(沁彤组 佳琪组 子涵组)
3,如图,△ABC中,AB=AC=10,BD⊥AC于D, CD=2,求BC的长.(恩熙组 梓涵组 李佳组)
解:∵AB=AC=10,BD⊥AC于D,CD=2, ∴AD=AC-CD=10-2=8. ∴在Rt△ADB中, BD= 100 - 64 =6 在Rt△BDC中, BC= 36 2 =2 10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
1.1 —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复习)
学习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和“有两个角互余的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个定理. 2.能熟练的运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 3.会运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4.掌握勾股定理及自学部分.
解:过P作PD⊥AB,垂足为D. ∵∠PBD=90°-60°=30°,且 ∠PBD=∠PAB+∠APB, ∠PAB=90°-75°=15°. ∴∠PAB=∠APB. ∴BP=AB=15×2=30(海里).
∵在Rt△BPD中,∠PBD=30°, ∴PD=1/2BP=15海里<25海里. ∴该轮船不能一直向东航行.
归纳总结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互余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
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
半
.
4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5 .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
的一半。
6. 勾股定理的内容:在直角三角形中 两直角边的平
课后作业:
见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我思 我进步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存在哪些疑问,课后和同伴交流。
___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整理复习
___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整理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公式:邻边/斜边 = cosA对边/斜边 = sinA对边/邻边 = ___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根据三角函数表,可以得到30°、45°和60°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 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2) 平方关系:sinA+cosA=1;3) 倒数关系:___(90°—A)=1;4) 商的关系:___。
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就是根据已知元素求解未知元素的过程。
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1) 三边之间的关系:a²+b²=c²(勾股定理);2) 锐角之间的关系:tanA=b/a,tanB=a/b;3) 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b/c,cosA=a/c,tanA=b/a;4) 面积公式:s=1/2ab=1/2ch(hc为c边上的高)。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利用锐角三角函数、代数和几何知识综合求解。
另外,仰角、俯角和坡面知识也是解题的重要点。
1) 仰角是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是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2) 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i=h/l;3)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度角(或坡角)。
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与解法根据已知元素的不同,直角三角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已知两边,已知一边和一锐角,已知两锐角。
对于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需要采用不同的解法来求解未知元素。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主要讲述了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这一章内容是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他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三角函数的概念,陌生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因此,本章的教学设计既要回顾初中阶段的三角函数知识,又要为学生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掌握了初中阶段的代数、几何知识,对于三角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对三角函数的理解不够深入,解题技巧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难点: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复习课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的三角函数知识,为他们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等;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初中数学笔记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的三角函数知识,如:什么是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有哪些基本性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华博雅实验学校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Rt△ABC中,∠C=90°,∠B=54°,则∠A=()
A.66°
B.36°
C.56°
D.46°
2.△ABC中,∠A:∠B:∠C=1:2:3,则△ABC是()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3.以下四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A.3,4,5
B.5,12,13
C.4,5,6
D.8,15,17
4.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有两条边对应相等
C.一条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5.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6.等腰三角形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它底边上的高为()
A.12
B.7
C.5
D.6
7.如右图,Rt△ABC中,∠C=90°,∠B=30°,AD是∠BAC的平分线,
AD=10,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A.8
B.5
C.6
D.4
8.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长AC=6 cm,BC=8 cm,
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等于( )
图44米3米2032A B
A.254 cm
B.223 cm
C.74 cm
D.53
cm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0、24,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
10.在Rt△ABC 中,∠ACB=90°,D 是AB 的中点,CD =4 cm ,则AB =________cm.。
1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12和24,则斜边长为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斜边上的高为 。
12.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则角α= 。
13.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3米处折断倒下,倒下
树尖部分与树根距离为4米,这棵大树原来的高度为__________米。
14.在Rt△ABC 中,∠ACB=90°,∠A =30°,则=c b a :: 。
15.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则它的面积是 。
16. 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0dm 、
3dm 、2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
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最短路程
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52分)
17.(8分)若a 、b 、c 为△ABC 的三边长,且a 、b 、c 满足等式()013)12(522=-+-+-c b a 。
△ABC 是直角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18.(10分)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
∠A=∠D=90°,BE=FC,AB=DF。
求证:∠B=∠F。
19.(10分)已知:如图,AB=AC,点D是BC的中点,AB平分∠DAE,AE⊥BE,垂足为E。
求证:AD=AE。
20.(12分)证明命题“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写出证明过程,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题意画出的图形,并写出了不完整的已知和求证.
已知:如图,OC平分∠AOB,
求证:________.
请你补全已知和求证,并写出证明过程.
21.(12分)已知:如图,为了躲避海盗,一轮船一直由西向东航行,早上8点,在A处测得小岛P的方向是北偏东75°,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继续向东航行,10点到达B处,并测得小岛P的方向是北偏东60°,若小岛周围25海里内有暗礁,问该轮船是否能一直向东航行?21教育网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