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LA复合材料界面相互作用及其力学性能的MD模拟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与性能评估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与性能评估在现代材料科学领域中,复合材料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材料组成,其性能不仅取决于各组分材料的性能,更关键的是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
深入理解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对于准确评估其性能以及优化材料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之间的过渡区域。
这个区域的宽度通常在几个纳米到几十个微米之间,但其对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影响却不可小觑。
界面相互作用可以分为物理相互作用和化学相互作用两大类。
物理相互作用包括机械嵌合、范德华力和氢键等。
机械嵌合就像是拼图的拼接,当一种材料的微观结构能够嵌入另一种材料时,就形成了这种物理结合。
范德华力虽然相对较弱,但在界面处大量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总和也能对结合强度产生一定的贡献。
氢键则是一种稍强的物理相互作用,例如在一些含有羟基、氨基等官能团的材料界面处就可能存在氢键。
化学相互作用则更为复杂和强烈。
常见的有化学键合,比如共价键、离子键等。
当两种材料在界面处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时,它们之间的结合强度会显著提高。
这种化学结合不仅能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还可能影响其热学、电学等其他性能。
界面相互作用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力学性能。
良好的界面结合能够有效地传递载荷,避免应力集中,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如果界面结合不良,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在界面处产生裂纹和脱粘,导致材料过早失效。
其次是热性能。
界面的存在会影响热传导的路径和效率。
如果界面结合紧密,热传导会更顺畅,有利于复合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反之,则可能导致局部过热,影响材料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再者是电学性能。
在一些功能性复合材料中,如导电复合材料,界面的电学性质会直接影响材料的导电性。
如果界面存在电阻过大的问题,会降低整体的导电性能。
此外,界面相互作用还会影响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等其他性能。
3D打印用PLA基材料功能化改性研究
3D打印用PLA基材料功能化改性研究作者:丁诗娟李佳新陈慧榕朱西诗裴培来源:《绿色包装》2021年第10期摘要:PLA(聚乳酸)作为当前3D打印领域的热点,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可降解性以及化学稳定性等性能,被广泛研究。
依据生物可降解材料PLA的性能,本文综述了3D打印PLA功能化改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改性剂、复合物对PLA的改性影响,总结了当前改性研究现状,并为后续的改性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PLA;3D打印;物理改性;共混改性中图分类号:TB33;TB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1) 10-0032-04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项目(XJKX18B290);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J50678);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901137029);长沙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9029);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XSP20YBC411);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生物质秸秆/聚乳酸复合材料应用于3D打印技术的性能探究S202013806003);长沙师范学院优质课程(YK202032);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下课程)(序号331)Research On Functional Modification of PLA Based Materials For 3D PrintingDING Shi-juan, LI Jia-xin, CHEN Hui-rong, ZHU Xi-shi, PEI Pei(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0, China)Abstract: As a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3D printing, polylactic acid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biodegradability and chemical stability, had been widely studied.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of 3D printing PLA functional modification, and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odifiers and composites on the modification of PLA.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modification and new direction for follow-up modification research were mentioned.Key words: Polylactic acid; 3D printing; physical modification; blending modification1 背景介紹据报道,2011年至2015年,我国3D打印行业整体收入增长率达70%,预计2020年底,我国3D打印行业规模增长率达220%[1]。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分析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分析在材料科学领域,复合材料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已成为众多应用中的关键角色。
而复合材料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
这种界面相互作用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复合材料中的各个部分,对材料的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理解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首先得明确什么是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多相材料。
这些不同的组分在性能上相互补充,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单一材料难以达到的优异性能。
在复合材料中,界面是指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过渡区域。
这个区域虽然在尺寸上可能非常小,但却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和性质。
界面的存在使得不同材料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载荷传递、应力分布和能量转换。
界面相互作用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物理相互作用和化学相互作用。
物理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静电作用等。
范德华力虽然相对较弱,但在界面相互作用中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氢键则在一些含有极性基团的复合材料中较为常见,它能够增强界面的结合强度。
静电作用则在某些带有电荷的材料组合中产生影响。
化学相互作用在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中往往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例如,在一些复合材料中,不同组分之间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如共价键、离子键等。
这些化学键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界面的结合强度,使得复合材料在承受外力时能够更加稳定地传递载荷。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对其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力学性能方面,良好的界面结合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和韧性。
当载荷施加到复合材料上时,界面能够有效地将应力从一个组分传递到另一个组分,避免局部应力集中,从而提高材料的整体承载能力。
如果界面结合不良,就容易在界面处产生裂纹和脱粘,导致材料过早失效。
在热性能方面,界面相互作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往往不同,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界面处可能会产生热应力。
良好的界面结合能够缓解这种热应力,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高功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模拟方法改进与示范案例
高功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模拟方法改进与示范案例摘要:高功能复合材料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力学性能模拟对于设计和优化复合材料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并改进高功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模拟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示范。
首先,对常用的高功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模拟方法进行概述,包括有限元方法、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然后,重点关注力学性能模拟方法的改进及其在复合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演示高功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模拟方法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1. 引言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度等优点。
然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模拟一直是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难点问题。
传统的试验方法费时费力,且无法深入了解材料的内部微观结构和力学行为。
因此,开发高精度、高效率的力学性能模拟方法对于设计和应用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2. 高功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模拟方法概述2.1 有限元方法有限元方法是一种基于力学原理和数值计算的力学性能模拟方法,它通过将材料划分为小区域,建立数学模型,采用逐渐逼近的方法求解材料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
有限元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并且能够模拟多种力学行为,如线性和非线性、静力学和动力学等。
然而,在高功能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模拟中,有限元方法通常忽略了材料的纳米尺度效应和可能存在的界面效应,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2.2 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基于分子尺度粒子系统的模拟方法,它通过数值求解牛顿运动方程来模拟材料的原子/分子动力学行为。
分子动力学模拟能够考虑到材料的纳米尺度效应和原子水平的相互作用,因此适用于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功能复合材料。
然而,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模拟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时计算量较大,需要长时间的模拟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因此,分子动力学模拟常常与宏观力学模型相结合,以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2.3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模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模拟与优化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模拟与优化一、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应用背景在现代工程领域,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和优异的化学、物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结构以及电子设备等领域。
复合材料由不同性质的两种或多种材料组合而成,通过力学性能模拟与优化,可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模拟方法1. 宏观力学性能模拟宏观力学性能模拟主要是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将复合材料的几何形状、力学性质和边界条件等信息输入计算模型中,得出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以及破坏机制等。
这种模拟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预测和分析复合材料在受力情况下的性能,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2. 微观力学性能模拟微观力学性能模拟是指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通过计算单元模型的应力分布、破坏特性等来推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这种模拟方法基于材料的原子结构,考虑到纤维和基体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复合材料的性能,但也需要更复杂的计算模型和大量计算资源。
三、力学性能模拟在复合材料优化设计中的应用1. 优化纤维分布在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分布对其力学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力学性能模拟,可以模拟不同纤维分布下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情况,并找到最佳纤维分布方式,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2. 优化界面粘结性能复合材料中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通过模拟复合材料界面的应力分布和破坏机制,可以优化界面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方式,提高复合材料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3. 优化复合材料结构通过力学性能模拟,可以预测不同复合材料结构在受力情况下的响应和破坏机制。
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结构参数的影响,优化设计,使复合材料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满足特定工程应用要求。
四、力学性能模拟的挑战与发展方向1. 计算复杂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模拟需要考虑材料的非线性、各向异性和多尺度问题,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对计算资源和算法要求较高。
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测试
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测试在现代材料科学领域,复合材料因其出色的性能表现而备受关注。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材料组成,通过特定的工艺结合在一起,从而展现出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
然而,复合材料的性能并非简单地取决于其组成材料的性能之和,其中界面的力学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不同组分材料之间的过渡区域,其厚度通常在几纳米到几微米之间。
虽然界面区域相对较小,但它对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疲劳性能等,有着显著的影响。
因此,准确测试和评估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对于优化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用于测试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其中,微拉伸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微拉伸试验中,通过制备微小尺寸的试样,并使用高精度的拉伸试验机对其进行拉伸,测量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可以获得复合材料界面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
然而,微拉伸试验对试样的制备要求极高,需要保证试样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同时试验过程中的夹持和加载也需要特别小心,以避免试样的过早破坏。
另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是纤维拔出试验。
这种试验通常用于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在试验中,将纤维从基体中拔出,测量拔出过程中的力位移曲线。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到界面的剪切强度等性能参数。
纤维拔出试验的优点是能够直接测量界面的剪切性能,但试验结果容易受到纤维的埋入长度、纤维的直径以及基体的性能等因素的影响。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界面断裂韧性测试、界面疲劳性能测试等方法。
界面断裂韧性测试通常采用单边缺口弯曲试验或紧凑拉伸试验等方法,通过测量试样在断裂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率来评估界面的断裂韧性。
界面疲劳性能测试则是通过对试样进行反复加载,观察界面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损伤演化和失效行为。
在进行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测试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
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与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与力学性能关键信息项:1、复合材料的种类及组成成分2、界面特性的具体描述及相关参数3、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与指标4、实验条件与环境设定5、数据采集与分析方式6、质量控制标准7、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方式1、引言11 本协议旨在明确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与力学性能相关的各项事宜,以确保研究、生产或应用过程中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复合材料的种类及组成成分21 详细列举所涉及的复合材料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等。
211 明确每种复合材料的主要组成成分,如纤维的种类、颗粒的材质等。
212 给出各成分的比例范围及具体数值。
3、界面特性的具体描述及相关参数31 对复合材料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详细描述,包括界面的粗糙度、结合强度等。
311 确定用于表征界面特性的相关参数,如界面能、界面张力等。
312 说明获取这些界面特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
4、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与指标41 阐述用于评估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如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等。
411 明确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
412 规定测试的样本数量、尺寸及制备要求。
5、实验条件与环境设定51 设定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511 说明加载速率、试验频率等实验参数。
512 强调实验设备的校准与维护要求。
6、数据采集与分析方式61 描述数据采集的频率和精度要求。
611 规定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曲线拟合等。
612 明确如何判断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7、质量控制标准71 制定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原材料的质量要求、生产过程中的监控指标等。
711 说明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方式和预防措施。
8、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方式81 若一方违反本协议的规定,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重新履行义务等。
811 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如协商、仲裁或诉讼,并明确适用的法律法规。
复合材料界面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复合材料界面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在当今的材料科学领域,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而复合材料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界面相互作用机制。
深入理解这一机制,对于设计和制备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组成,它们通过界面相互结合。
这个界面并非简单的物理接触,而是一个复杂的区域,其中发生着各种物理、化学和力学的相互作用。
从物理层面来看,界面的粗糙度和形貌对相互作用有着显著影响。
粗糙的界面能够增加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界面的结合强度。
例如,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表面的微观粗糙度能够增强与基体的机械嵌合作用。
此外,界面处的物理吸附作用也不可忽视。
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在界面处能够使不同组分相互吸引,虽然这种作用力相对较弱,但在微观尺度下仍能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化学相互作用在复合材料界面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许多复合材料体系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如共价键、离子键等。
这些化学键的形成极大地增强了界面的结合强度。
以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例,碳纤维表面的官能团能够与环氧树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键连接,从而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另外,界面处还可能存在元素的扩散和迁移。
例如,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金属原子可能会扩散到增强相的表面,形成扩散层,改变界面的结构和性能。
力学相互作用同样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当复合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界面需要有效地传递应力。
良好的界面结合能够确保应力在不同组分之间均匀传递,避免局部应力集中,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强度和韧性。
然而,如果界面结合过强,可能会导致复合材料在受到冲击时无法通过界面脱粘等方式吸收能量,反而降低其韧性。
因此,合理调控界面的力学性能是设计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关键之一。
为了研究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机制,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够提供界面的微观形貌和结构信息,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界面的特征。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与性能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与性能在现代材料科学的广阔领域中,复合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复合材料并非简单地将不同材料混合在一起,其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
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组分材料组成。
这些组分可以是金属、陶瓷、聚合物等。
而它们之间的界面,就像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边界,看似狭窄,却对整个“领土”(复合材料)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界面的相互作用首先体现在物理结合方面。
这包括表面的粗糙度、微观的几何形状匹配等因素。
一个粗糙的界面可以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增强材料之间的机械嵌合作用,就如同拼图的碎片相互嵌合得越紧密,整体就越牢固。
而良好的几何形状匹配则能减少应力集中,使载荷更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复合材料中。
化学相互作用在复合材料的界面中同样不可或缺。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组分材料在界面处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种化学反应可以增强界面的结合强度,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例如,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碳纤维表面的官能团与聚合物基体之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善纤维与基体之间的载荷传递。
界面的相互作用还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力学性能来看,一个良好的界面能够有效地传递应力,避免在界面处出现应力集中和过早的失效。
这意味着复合材料在承受外力时,能够充分发挥各组分材料的优势,展现出比单一材料更出色的强度和韧性。
热性能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往往不同,如果界面结合不好,在温度变化时就容易产生热应力,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而通过优化界面相互作用,可以降低热应力,提高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稳定性。
电性能方面,界面的存在可能会影响电子的传输和电导性能。
在一些导电复合材料中,界面的特性对于控制电阻、电容等电学参数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界面相互作用还影响着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性能。
一个稳定且结合良好的界面可以有效地阻止腐蚀介质的侵入,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在摩擦磨损的过程中,界面的特性也决定了材料的耐磨表现。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与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2019,31(2)MODERN PLASTIC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观X更科加坯用20194综述理基曉材叭艮组织工程研究进展刘晓南I张道海?宀何敏彳秦舒浩彭红英I(1•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贵州贵阳,550014;2.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14;3.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贵阳,550002)摘要:轻基磷灰石(HA)是一种仿生无机生物材料,是骨骼的主要无机物组分,具有骨细胞诱导性以及生物活性,但HA 力学性能和韧性差,利用聚合物对HA进行改性是克服HA缺点的有效方法。
综述了原位聚合法、溶液分散法、共沉淀法、表面包覆法和表面接枝法等制备聚合物基HA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轻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DOI:10.19690/j.issn1004-3055.20180203Advance of Research on HydroxyapatiteComposites and Bone Tissue EngineeringLiu Xiaonan1Zhang Daohai2,3He Min3Qin Shuhao2,3Peng I Iongying1(1.The Affiliated Baiyun Hospit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14;2.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Compounding and Modification o£Polymeric Materials,Guiyang,Guizhou,550014;3.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2)Abstract:Hydroxyapatite with bone cell inductivity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is a kind of biomimetic inorganic biomaterial,and is main inorganic component of bone,bu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oughness of the hydroxyapatite are poor.Therefore,polymer-based hydroxyapatite composite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 of the hydroxyapatite.Situ polymerization,solution dispersion method,coprecipitation method, surface coating and surface grafting method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for polymer based hydroxyapatite composites were reviewed.Key words:bone tissue engineering;hydroxyapatite;polymer;composites;research progress在骨科临床中由于先天畸形、外伤、骨髓炎或肿瘤切除等导致骨缺损的现象很常见⑴,骨组织工程研究方向成为骨科及创伤外科研究学者关注的前沿课题与研究热点。
文献检索考核作业概要
文献检索考核作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学号:流水号:成绩:日期:2014-01-10检索课题:高分子界面分子动力学模拟中文检索词:高分子界面分子动力学模拟中文检索式:高分子*界面*分子动力学模拟英文检索词: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interface polymer英文检索式: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interface* polymer中文文献数据库:1、中国知网题名:石墨烯/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作者:贾海鹏1;苏勋家1;侯根良1;曹小平2;毕松1;刘朝辉1出处:化工学报,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China),文摘: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力学、电学性能,将其与聚苯胺复合得到的石墨烯/聚苯胺(Gr/PANI)纳米复合材料在微波吸收、超级电容、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研究Gr/PANI纳米复合材料界面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考察了Gr/PANI体系的相互作用能、相互作用构型以及石墨烯与PANI 之间的对关联函数。
温度、能量演化曲线和相互作用能分析表明,Gr/PANI 体系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平衡,Gr/PANI 体系为热力学稳定体系。
相互作用构型显示PANI 分子与石墨烯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吸引作用。
对关联函数分析表明,Gr/PANI 纳米复合材料界面存在近程强非键相互作用,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主要源于石墨烯与PANI 都具有sp2杂化的π共轭结构。
2、重庆维普题名:速度滑移对界面热阻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作者:葛宋陈民出处:《工程热物理学报》EI CAS CSCD 2013年第34卷第8期1527-1529页,共3页文摘: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比较了纳米通道中液体与固体相对静止、液体流动但界面无速度滑移以及液体流动且界面处存在速度滑移三种情况下的界面热阻,分析了流动和速度滑移对液固界面热阻的影响。
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与应用
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与应用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复合材料凭借其卓越的性能表现,已成为众多关键应用中的首选材料。
而复合材料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界面的力学特性。
复合材料的界面,简单来说,就是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相接触的区域。
这个区域虽然通常很薄,但却对整个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力学的角度来看,界面承担着传递载荷、协调变形以及阻止裂纹扩展等重要任务。
当外力作用于复合材料时,载荷需要通过界面从一种材料传递到另一种材料。
如果界面的结合强度不足,就可能导致载荷传递不畅,从而降低材料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例如,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如果不能有效地传递载荷,那么纤维的高强度优势就无法充分发挥,整个复合材料的性能也会大打折扣。
界面还在协调不同材料之间的变形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由于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等)存在差异,在外界条件变化(如温度、加载等)时,它们的变形程度也会不同。
这时,界面就需要起到缓冲和协调的作用,以避免因变形不协调而产生内部应力集中,进而引发材料的破坏。
此外,界面对于阻止裂纹扩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复合材料中出现裂纹时,良好的界面能够有效地阻止裂纹从一种材料扩展到另一种材料,从而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
为了深入研究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实验和理论方法。
实验方面,常见的有拉伸试验、剪切试验、疲劳试验等,通过这些试验可以直接测量界面的强度、刚度等力学参数。
同时,借助先进的微观观测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能够对界面的微观结构和损伤机制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
在理论研究方面,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和断裂力学的理论模型被广泛应用。
这些模型可以预测界面的应力分布、变形行为以及裂纹扩展规律,为复合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特性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为了减轻飞行器的重量并提高其性能,大量使用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罗平辉等?357?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罗平辉,赵玉涛,戴起勋,林东洋,施秋萍(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镇江212013)摘要HA/聚合物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天然骨,可降解聚合物成分逐渐被机体溶解吸收或新陈代谢排出,HA陶瓷成分在体液的作用下,会发生部分降解,游离出钙和磷,并被人体组织吸收,利用,生长出新的组织;同时可降解聚舍物成分对HA的过快降解具有控制作用,使得HA降解与新生骨组织生成速率匹配总结了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该材料在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关键词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材料生物可降解研究进展TheResearchPlofBiodegradableHydroxyapatite/PolymerBio-compositeMaterials LUOPinghui,ZHAOYutao,DAIQixun,LINDongyang,SHIQiuping (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JiangsuUniversity,Zhenjiang212013) AbstractBiodegradablehydroxyapatite/polymerbiomaterialsmimicthenaturalbonetOso meextent,andthe degradablepolymerisdissolvedandabsorbedormetabolizedbydegrees,thehydroxyapatite (HA)ceramicdegradespartlyandextricatesCaandP()i—whichareabsorbedandutilizedbyhumantissuestOgeneratefreshtissues.Fur thermore,degradablepolymercancontributetOtoofastdegradationofHAtOmatchtherateb etweendegradationofHAandformationoffreshbonetissues.Inthisarticle.thelatestadvancementinresearchofbio degradableHA/poly—merbiomaterialsaresummarized.Simultaneously,someproblemsofthebiomaterialsinrese archandclinicareanalyzed andsomepossiblefuturedevelopingtrendsarealsodiscussed. Keywordshydroxyapatite/polymercomposites,biodegradable,researchprogressO前言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其化学组成为ca10一(P4)s(0H)z,与天然磷灰石矿物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和生物活性(bioactivity),是脊椎动物骨和齿的主要无机成分[1].自2O世纪7O年代中期美国和日本的学者研制成功人造多晶羟基磷灰石以来,这种生物材料已广泛用于外科手术中,作为人工骨骨骼和人工牙齿骨的填充,置换与结合材料[2j.然而,单一HA在生理环境下的脆性及低疲劳强度限制了其在负荷下骨修复或骨替代的应用[3].因此,为了适应临床需要,基于HA的复合材料是近年来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当前,基于HA的复合材料可分为3类,即HA/金属复合材料,HA/陶瓷复合材料和HA/聚合物复合材料.其中,HA/金属复合材料是目前临床上研究较多的一种,但该复合材料仍存在金属腐蚀,在骨一移植体界面可能形成密集纤维组织问题_4]以及应力屏蔽问题_5].而HA/陶瓷复合材料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生物惰性Al.()3和Zb陶瓷的断裂特性比人体骨要差,陶瓷材料弹性模量较高且具有脆性,它们在力学上并不与骨相容等.因此,开发生物活性HA陶瓷与断裂韧性较好的有机聚合物进行复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特别是HA/聚合物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天然骨,可降解聚合物成分逐渐被机体溶解吸收或新陈代谢排出,HA陶瓷成分在体液的作用下,会发生部分降解,游离出钙和磷,并被人体组织吸收,利用,生长出新的组织;同时可降解聚合物成分对HA的过快降解具有控制作用,使得HA降解与新生骨组织生成速率匹配.生物可降解性植入材料具有以下优点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1)无需二次手术取出;(2)机械强度逐渐衰减,不抑制骨骼生长,降低了金属装置由于应力屏蔽效应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3)无金属腐蚀引发的组织反应.HA/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除了具备上述性能外.HA本身的生物活性有可能得以提高.因此,HA/聚合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对人工骨修复材料在基础理论和临床上应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在探索与HA复合较理想的聚合物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上.对于材料方面,研究较多的是胶原(collagen,Co1),聚乳酸(poly(1acticacid),PLA)及聚己内酯(polyeaprolactone,PCL)与HA的复合,如ShinHasegawa*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BK2OO3O51);江苏省铝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项目(BM2Oo3Ol4)罗平辉:男,1980年生,硕士研究生E-mail:******************赵玉涛:联系人,1964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Tel:0511—8791919E-mail:**************.cn358材料导报2006年11月第2O卷专辑Ⅶ等[]植入HA/PLLA至兔股骨长期研究表明HA/PI.,LA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和骨传导性而且植入后长达7年没有明显的无菌反应.C.V.M.Rodrigues等l_7]制备的Col/HA复合材料用于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综合了骨胶原的诱导性和HA的生物活性及骨传导性但用于制备Col/HA复合材料的I型胶原由于其成本及商业来源有限,使得其工艺控制变得困难起来.用明胶(gelatin,GEL)~I驱体替代I型胶原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Hae-W(onKin等_日制备的GEI/HA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结构,与传统复合材料相比,其表面附着有较高水平的成骨细胞,对于制备技术方面,原位技术主要是改善仿生工艺模拟天然骨矿化过程.非原位技术主要集中在对HA或聚合物材料进行改性.牛丽婷等_g]用聚乙烯醇改性HA,改性后的HA具有较高的纯度,提高了HA的粒度分布,且降低了HA的晶化温度.ZhongkuiHong等_】阳为了改善HA与PIJ.A间的结合强度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用PILA先对HA纳米颗粒表面进行接枝改性.根据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同,HA/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可降解材料为基体,HA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另一类是以多孔HA为基体,可降解材料作为增韧的复合材料.对于第一类复合材料,主要是将HA引入可降解材料中,利用HA的高弹性模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刚性及赋予材料生物活性.对于第二类复合材料,主要是将可降解聚合物引入到多孔HA中,形成多孔HA为支架可降解材料增韧的仿骨结构.通过选择合适的复合组分或结构,改变组分之间的配比,得到的复合材料降解特性和力学性能均可调,并相互匹配以适应临床上实际应用.几类HA/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性能见表1裹1nn/聚合物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Table1Mechanicalpropertiesofbiodegradablehydroxyapatite/polymercomposites材料抗压强度,MPa弹性模量,GPaHA/C0l[]168.855.87HA/PLLA[12]14010HA/壳聚糖_13]120——目前实验及临床上HA与可降解材料进行复合主要有以下几类:(1)与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复合,生物可降解材料(bio—degradablematerials)包括人工合成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天然材料提纯的可降解材料,如聚乳酸(poly(1acticacid),PLA),聚酰胺(polyami&,PA),聚乙烯醇(pd:~i.ylalcohol,PVA),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等,这些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并且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植物,已经成为骨科医生和生物材料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2)与天然生物材料的复合,天然生物材料主要指从动物结缔组织(如骨,肌腱)或皮肤中提取的,经过特殊化学处理的具有某些活性或特殊性能的物质. 如胶原(collagen,C01),明胶(gelatin,GEL)及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BMP)等;(3)与其它可降解材料的复合,如聚羟基丁酸酯(Poly-hyI|r0xybutyrate,PHB).近年来,以可降解聚合物为基体所形成的复合材料已成为人工骨材料研究和开发的主流.与不可降解体系相比,可降解聚合物在生物体内的降解使得本体骨组织逐渐长人复合材料, 有助于自体骨和移植骨之间形成紧密结合的界面,这无疑提高了HA的骨传导性.与纯HA粉末或粒子相比,以膏状或水泥状存在的HA/可降解聚合物在手术中易于处理,因而在应用中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固态的HA/可降解聚合物则可用作承力环境中的骨替代材料.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骨修复替代材料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应用市场主要在传统骨修复材料,综合性能良好的新型生物材料还不能大规模满足购买能力提高,保健意识增强的患者,只能临床使用,7O~8O医用材料要依靠进口.主要原因在于产品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且产品单一,总体上技术及资金力量不足,产业化方面研发总体投入较少,同类产品基本上属于仿制,自主知识产权较少.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我国在硬组织修复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方面需要加大研发力量,加强学科交叉,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增加开放度,加强国内外合作;加强产一学一研结合.2制备技术进展在HA/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HA的形成方式有两类:一类是制备复合材料前制备HA粉体,该方法中HA 的制备通常与单一HA粉体的制备方法大致相同;另一类是直接在形成HA过程中制备复合材料,即所谓原位技术,此类方法中复合材料的制备应考虑可降材料所能允许的条件,如温度等,整个工艺过程与前一类方法明显有所不同,其目的是从仿生的角度制备出类骨材料,因此,相对于前一类方法,该类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组分间结合强度较好,其综合性能也更接近天然骨.从目前研究来看,HA/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有:①混合法(混炼+模压),②沉淀法,③仿生法,④沥滤法,⑤热致相分离(TIPS)其中,混合法,沥滤法,热致相分离属前一类,仿生法属后一类.而沉淀法既有原位技术,也有非原位技术.在制备技术方面也有经改进后发展的新技术.在制备具体复合材料中依据所使用的可降解材料的不同特性而采用相应的方法.下面就这些方法进行简要介绍.2.1混合法混合法是制备HA/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最简单的工艺,在适当溶剂中混合HA与可降解材料,后洗涤并去除溶剂模压成HA/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一般用于制备块材.李亚军等_l]将纳米HA粉末和聚丙交酯及造孔剂氯化钠混合后加入三氯甲烷和聚乙烯醇溶液,混炼后模压制得的多孔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能够提高高分子的力学性能及骨诱导特性,且对羟基磷灰石的过快降解具有控制作用,保证了骨组织恢复速度与材料降解速度一致.虽然HA/P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结合能力,但这类材料在生理环境下,未等材料完全降解而过早丧失其机械强度,因此有人_1研究HA/PLA复合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是HA/PLA界面缺乏有效结合所致.而S.M.Zhang等["]加HA至PLA液相中,挥发掉有机溶剂后热压成HA/P1.A复合材料,其研究表明:用硅烷衍生物对HA表面进行改性后,HA/PLA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膨胀性能及最终的力学性能均有较大改善,最大弯曲强度提高27.8,扫描电镜(图1)实验表明HA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布,大小在2~15m.且改性的HA/PLA复合材料属韧性断裂.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罗平辉等?359? 围1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图片Fig.1SEMmicrographofthecomposites全大萍等口将HA与PDLLA混合塑炼后模压成型的HA/PDILA复合材料,其研究也表明HA经偶联剂处理后其表面能也能降低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界面强度,BiqiongChen等L1.]以不同HA含量与PCI熔混后热压成型出HA/PCL复合材料,研究表明窄分子量范围的PCL及较小颗粒大小的HA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加工性,力学性能及界面强度.2.2沉淀法沉淀法是目前制备粉体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该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还能尽可能不带人杂质离子.ZhongkuiHong等l_19_均匀加入三氯甲烷至纳米HA中,在电磁搅拌和超声处理下形成悬浮液,悬浮液中加入PLLA/三氯甲烷溶液,得到的混合物在过量乙醇中沉淀,干燥得到PLIA/HA复合材料(图2)试验表明:与P1LA材料相比,PLIA/HA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弯曲强度和冲击能,提高HA含量时,复合材料的模量显着提高.圈2PLLA/g-HAP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Hg.2MethodforpreparingofthePIA/g-HAPnano-comp~itesWeiJie等口._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HA/PA66多孔支架材料相分布均匀,晶粒大小10~20nm,且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及强的界面反应,力学性能接近天然骨.王迎军等r21]采用沉淀法原位复合技术制备的PV A/HA复合材料HA陶瓷颗粒粒度细,分散性好,复合水凝胶的结晶度和拉伸强度均比PV A试样或物理共混复合水凝胶的有所提高.孙恩杰等[2幻按一定CatP 配制Ca(H2PO4)2?HzO溶液,将GEL溶于蒸馏水得到GEL溶液,一定温度下将Ca(0H)和ca(H2P04)2?H20逐滴滴入明胶溶液中并搅拌至溶胶稳定该均相沉淀法制备的HGEL复合材料呈自组装结构,HA—GEL间产生键连作用,且颗粒分布均匀.2.3仿生法由于天然骨是纳米级HA的晶体互相平行堆积,沉积于骨胶原中而形成的.胶原是多种组织的主要成分和细胞外基质, 约占动物总蛋白的i/3.胶原蛋白在体内以胶原纤维的形式存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原胶原分子,原胶原分子经多级聚合形成胶原纤维,其纤维状结构利于组织培养中的细胞粘附生长繁殖. 故从仿生的角度出发,将纳米级HA与胶原复合制得的HA/胶原复合材料是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N.Roveri等啼0]以Ca(OH)2及含有Col的H3P0{通过原位的方法制备出的纳米HA/Col复合材料中HA与Col界面有很强的化学反应,与天然骨组织非常相似.MasanoriKikuchi等[2]也用同样的原料以仿生工艺(图3)通过自组装机制制备的HA/Col复合材料的相容性较HA陶瓷好,复合材料的骨组织反应表明了破骨细胞再吸收后有新骨形成,与自体骨移植很相似.T田3HAp/Col复合材料合成装置示意圈脚3SchematicdrawingoftheapparatusfortheHAp/Col王振林等_2通过体外模拟天然骨生物矿化和材料自组装机制,制备出HA/col仿生复合材料,其中,纳米羟基磷灰石均匀分布在胶原基质上并择优取向排列,复合材料的成分,微观结构与天然骨类似.MyungChulChang等]通过仿生工艺制备出HA/GEL复合材料,实验表明纳米HA沿着明胶原纤维进行自组装,且HA与GEL间形成了化学键.由于仿生工艺是通过原位复合技术制备出复合材料,因此,HA/可降解复合材料中组分间具有较好的结合强度,与其他方法相比,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更接近天然骨.2.4沥滤法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技术(solventcasting/particulateleac—hing)用于制备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的组织工程多孔支架材料,该技术采用氯化钠等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颗粒作为致孔剂,可用于制备PLLA,PLGA等可溶于有机溶剂的高分子聚合物多孔支架材料.张利等[]通过粒子沥滤法制备的纳米HA/CS多孔材料,当复合材料/致孔剂质量比为1:1时,抗压强度可达17MPa,满足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且复合材料呈高度多孔结构,孔壁上富含微孔,能够很好地吸附人体骨形成蛋白等骨生长因子, 使其具有良好的骨再生能力.J.AJansen等口]采用PEG/PBT为嵌段共聚物,制备出polyaetive/HA复合材料,实验表明该复合材料与周围组织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轻微细胞反应会伴一~一匿360材料导报2006年11月第2O卷专辑Ⅶ随着polyactive生物膜的降解,降解过程主要受PEG/PBT比的影响.2.5热致相分离组织工程材料的特点是具有三维立体结构,制备组织工程材料的关键是组织生长的模板或支架材料的获取.热致相分离(thermallyinducedphaseseparation,TIPS)是通过将高温的聚合物溶液冷冻,由温度改变来驱动以实现相分离的.其典型工艺过程如图4[.所示,它适用于制备热塑性,结晶性高聚物孔径可控多孔材料.….M咖c幽..硒甜图4热致相分离技术流程图Fig.4TheflowclIartofTIPSteelmology程俊秋等口.j通过热致相分离原理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同PLA复合制得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表明纳米HA有利于降低HA粒子的表面能从而提高HA_PLA 两相界面粘结强度,且无明显空隙存在.2.6其它方法随着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及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多种制备技术联合使用可弥补单一制备技术的不足.Qiaoling Hu等[3采用原位混杂技术(insituhybridization)制备的Cs/HA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层状结构,CS/HA(质量比1oo/5)时弯曲强度高达86MPa,比松质骨高3~4倍.相当于致密骨的1/2. Boix等r3幻研究了HA对BMP吸附的影响因素,外加钙离子提高吸附.而磷酸根却抑制其吸附,pH虽然也有影响,但相对钙离子,磷酸根显得不是很重要,该研究对制备出在移植处释放合适蛋白量的BMP-HA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它的影响因素也有待研究,如生理情况.江涛等【3.]采用混合及控制析出法制备了PHB/HA复合材料,其研究表明,用硅烷对HA 进行表面改性后.PHB/H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3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HA植入人体后在短期内能与骨骼形成骨性结合并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它及其生物复合材料作为骨组织修复,替代等骨科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尽管针对临床上实际出现的各种问题,对HA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陆续开展起来.其中,HA/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也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改进,如复合材料中HA采用纳米级以进一步仿生天然骨;HA或聚合物加以改性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采用仿生工艺制备HA复合材料以期望获得结构类似天然骨的复合材料;采用多元复合弥补二元复合材料的不足之处等等,所制备出复合材料有一定骨修复,替代功能,但其综合性能与天然骨还有一定的距离.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材料制备中对骨愈合的复杂过程还未重视起来,没有把骨生长,代谢的生物学机理完全应用到材料制备上.人体是一个最完美的功能自适应系统,从生命意义上讲,骨并不是简单的复合材料,它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系统,一种多功能的组织,具有大量的互相联系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的生命过程.Knese(1958)详细地画出了骨的各级结构,将其分为5个层次:纤维与相邻的无机材料,骨板,骨板系统,骨板系统的组合, 最后是密质骨与松质骨的分布[3.而骨组织(包括其它组织)缺陷的修复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本质上是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和应力作用下的生长过程.从骨的细胞学水平看,骨从产生乃至在整个生命期中总是在应力/应变场中建造(modeling)和重建(remodeling)E35_.在骨重建过程中,由破骨细胞引起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引起的"骨形成"偶联成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从而完成骨的生长代谢.因此,破骨与成骨过程的平衡是维持正常骨量的关键,而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虽然人工骨科材料在仿生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细胞在骨重建过程中的作用还未用到仿生制备中,使得目前仿生制备的骨科材料的性能受到限制,而HA/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组分与天然骨类似(无机/有机),在发展人工骨科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骨组织修复,替换的研究有从宏观向细胞和分子水平发展的趋势.同时骨生长,代谢还受生物力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重建过程中应力场与微观结构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可以预想.在人工骨科材料制备方面,借助应力场(特别是变应力场),模拟骨重建过程中的复杂环境可能是制备更理想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的途径之一.参考文献1俞耀庭,张兴栋.生物医用材料I-M3.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32李世普.生物医用材料导论EM3.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843ToshiakiKitsugi,TakaoY amamuro,TakashiNakamura,eta1.Fourcalciumphosphateceramicsasbonesubstitutesfornon-weight-bearing[J].Biomaterials,1993,14:2164DucheyneP,QiuQBioactiveceramics:theeffectofsurface reactivityonboneformationandbonecellfunctionEJ3.Bio—materials,1999,20:22875MakarandGJoshi,SureshGAdvani,FreemanMiller,eta1.Analysisofafemoralhipprosthesisdesignedtoreduce stressshielding[刀.JBiomechanics,2000.33:16556ShinHasegawa.ShinsukeIshii,JiroTamura,eta1.A5-7 yearinvivostudyofhigh-strengthhydroxyapatite/poly(L- lactide)compositerodsfortheinternalfixationofbonefrac—tures[J].Biomaterials,(accepted1September2005)7RodriguesCVM.SerricellaP,LinharesABR,eta1. Characterizationofabovinecollagen-hydroxyapatitecorn-,positescaffoldforbonetissueengineering口].Biomaterials, 2003,24:49878Hae-WanKin,Hyoun-EeKim,V ehidSalih.Stimulationof osteoblastresponsestObiomimeticnanocompositesofgelati—n-hydroxyapatitefortissueengineeringscaffolds[刀.Bio—materials,2005,26:52219牛丽婷,刘敬肖,周靖,等.聚乙烯醇该性羟基磷灰石超细粉的制备及表征口].大连轻工业学院,2004,23(4){23910HongZhongkui,ZhangPeibiao,HeChaoliang,eta1.Nano-compositeofpoly(L-lactide)andsurfacegrafted hydroxyapatite:Mechanicalpropertiesandbiocompatibility[J].Biomaterials,2005,26:6296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3平辉等?361? 11林晓艳,温贤涛,李虎,等.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及其性能EJJ.四川大学,2004,36(4):6712NenadIgnjatovic,DraganUskokovic.Synthesisandappli—cationofhydroxyapatite/polylactidecompositebiomaterialEJ].ApplSurfSci,2004,238:31413张利,李玉宝,魏杰,等.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共沉淀法制备及其性能表征[J].功能材料,2005,36(3):44114李亚军,阮建明.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型多孔状可降解生物材料[J].中南工业大学,2002,33(3);26115V erheyenCCPMRestorablematerialswithbonebondingability,evaluationofhydroxyapatite/poly(L-lactide)com—posites[D].Leiden;UniversityofLeiden,199316ZhangSM,LiuJ,ZhouW,eta1.Interfacialfabrication andpropertyofhydroxyapatite/polylactideresorbablebone fixationcompositesEJ].CurrentApplPhys,2005,5:51617全大萍,李世普,袁润章,等.聚DL-丙交酯/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材料——Ⅱ:硅烷偶联剂处理羟基磷灰石表面的作用研究[J].复合材料,2000,17(4):11418ChenBiqiong,SunKang.Poly(~一caprolactone)/Hydmxy—apatitecomposites:effectsofparticlesize,molecularweight distributionandirradiationoninterfacialinteractionand properties[J].PolymerTesting,2005,24:6419HongZhongkui,ZhangPeibiao,HeChaoliang.eta1.Nano-compositeofpoly(L-laetide)andsurfacegrafted hydroxyapatite:Mechanicalpropertiesandbiocompatibility EJ].Biomaterials,2005,26:62962OWeiJie,IiYubao.Tissueengineeringscaffoldmaterialofnano-apatitecrystalsandpolyamidecomposite[刀.Eur PolymJ,2004,40:50921王迎军,刘青,郑裕东,等.沉淀法原位复合聚乙烯醇(PV A)/羟基磷灰石(HA)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2005,24(2):15022孙恩杰,杨冬,颜文龙.羟基磷灰石一明胶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6:4923RoveriN.FaliniG,SidotiMC,eta1.Biologicallyinspired growthofhydroxyapatitenanocrystalsinsideself-assembled ,),(上接第356页)23EddaoudiM.eta1.Systematicdesignofporesizeandfunc—tionalityinisoreticularMOFsandtheirapplicationinmeth—anestorage.JScience.2002.295(5554):46924ChenZhenfeng,ZhangJing.XiongRengen,eta1.Anoveltwo-dimensionalchiralcoordinationpolymer:bis((一)一lac—tate)zinc(1I).JInorganicChemCommu,2000,3:49325JiangChao,WangZY_Synthesis.structureandintercon—versionoftwoCo(II)coordinationpolymersshowingtopoi—ogicalisomerismfrom1Dchainto3Dchiralnetwork.JPol—yhedron,2003,22:295326EzuharaT,EndoK,AoyamaY_Synthesis,spectroscopy, andstructureofafamilyofiridabenzenesgeneratedbythe reactionofvaska-typecomplexeswithanucleophilic3-vinyl- collagenfibers[J].MaterSciEng,2003,23:44124MasanoriKikuchi,ToshiyukiIkoma,SoichiroItoh,eta1. Biomimeticsynthesisofbonelikenanoeompositesusingtheself-organizationmechanismofhydroxyapatiteandcollagen [J].CompSciTechn,2004,64:81925王振林,闫玉华,万涛.羟基磷灰石/胶原类骨仿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复合材料,2005,22(2):8326MyungChulChang,Ching-ChangKo,WilliamH.Doug—las.Preparationofhydroxyapatite~gelatinnanocompositeI-J].Biomaterials,2003,24:285327张利,李玉宝,杨爱萍,等.骨组织工程用纳米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功能材料, 2005,36(2):31428JansenJA,DeRuijterJE,JanssenPTM,eta1.Histo- logicalevaluationofabiodegradablepolyactive| hydroxyapatitemembrane[J].Biomaterials,1995,16:81929赵忠华,薛平,何亚东,等.用TIPS法成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材料的机理分析[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3,19(1):243O程俊秋,段可,翁杰,等.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一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界面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13 (5):51731HuQiaoling,LiBaoqiang,WangMang,eta1.Preparation andcharacterizati0nofbiodegradablechitosan/hydroxyapa—titenanocompositerodsviainsituhybridization.apotential materialasinternalfixationofbonefracturerJ].Biomateri—als,2004,25;77932BoixT,Gome~MoralesJ,Torrent-BurguesJ,eta1.Ad—sorptionof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rhBMP-2montohydroxyapatite口].JInorganicBiochem, 2005,99:104333江涛,胡平.聚羟基丁酸酯/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E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18(4):4534董福慧.骨生物力学回顾[J].中国骨伤,2000,13(6);323 35王远亮,蔡绍皙.生物力学与骨组织工程[J].力学进展, 1999,29(2):232s;,s,anometallicsJChemSoc,1999,121: 327927JouaitiA.HosseiniMW,KyritsakasN,eta1.Non-cen- trosymmetriepackingof卜Dcoordinationnetworksbasedon chirality.JChemCommun,2002,23:189828CuiY,EvansOR.NgoLH,eta1.Interlockedchiral nanotubesassembledfromquintuplehelices.JChemInt, 2002,41:l15929InfordJD,VittalJJ.WuD.eta1.Topoehemicalconver—sionofhydrogenbondingtocovalentthreedimensionalnet—work.ChemInt,l998,37:儿l430RanfordJD.VittalJJ,WuD,eta1.Therrnalconversion ofahelicalcolltoa3-Dchiralframework.ChemInt.1999,38:3498。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与优化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与优化在现代材料科学的领域中,复合材料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复合材料不是简单地将两种或多种材料混合在一起,而是通过精心设计和制备,使得不同材料之间能够协同工作,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而在这个过程中,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要理解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复合材料的界面。
简单来说,复合材料的界面就是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相接触的区域。
这个区域虽然很薄,但却具有非常复杂的化学和物理结构。
在这个界面区域,不同材料之间会发生各种相互作用,包括化学键合、物理吸附、扩散等。
界面相互作用的类型多种多样。
化学键合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它可以在增强体和基体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有效地传递载荷。
例如,在一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表面经过处理后可以与基体形成共价键,从而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物理吸附也是常见的界面相互作用形式,比如范德华力和氢键的作用,虽然它们的强度相对较弱,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扩散作用在复合材料的界面中也不容忽视。
当两种材料接触时,原子或分子会在界面处发生扩散,从而改变界面的结构和性能。
这种扩散可能会导致界面处形成新的相或化合物,进而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等性能。
那么,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对其性能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呢?首先,界面相互作用直接决定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良好的界面结合能够有效地传递载荷,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如果界面结合不良,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在界面处产生裂纹和分层,导致复合材料过早失效。
其次,界面相互作用还会影响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界面的热传导性能对复合材料整体的热稳定性和热扩散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界面能够有效地传导热量,可以避免局部过热,提高复合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性能。
此外,界面相互作用还与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密切相关。
多组分高能复合体系的感度判据、热膨胀和力学性能的 MD 研究
多组分高能复合体系的感度判据、热膨胀和力学性能的 MD研究朱伟;刘冬梅;肖继军;赵孝彬;郑剑;赵锋;肖鹤鸣【期刊名称】《含能材料》【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为研究固体推进剂的感度、热膨胀和力学性能,设计了不同配比、不同温度下的多组分高能模型体系进行分子动力学(MD)模拟。
用其中易爆燃组分引发键的最大键长(Lmax )判别安全性,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配比的五组分混合体系中,当质量比(PEG /NG /BTTN)∶ AP ∶ HMX =2.5∶3.5∶2.3时,各引发键(O-N 和 N-N)的最大键长均为最大,预示该体系的安全性相对较差;(PEG /NG /BTTN)/AP /HMX /Al 六组分混合体系中各 Lmax值均随温度升高而单调递增,与感度随温度升高的实验事实一致。
表明对复杂多组分体系热和撞击感度的相对大小,亦可用 Lmax判别。
基于六组分体系的 MD 模拟结果,预估了该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并用静态力学分析求得其弹性力学性能,该体系的柯西压为正值,其延展性较好。
【总页数】6页(P582-587)【作者】朱伟;刘冬梅;肖继军;赵孝彬;郑剑;赵锋;肖鹤鸣【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分子与材料计算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4; 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分子与材料计算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4;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分子与材料计算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4;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湖北襄阳 44100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湖北襄阳 44100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分子与材料计算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55;V512;O64【相关文献】1.不同温度下PETN晶体感度判别和力学性能预测的MD研究 [J], 刘冬梅;肖继军;朱伟;肖鹤鸣2.高能晶体撞击感度理论研究——第一性原理带隙(ΔEg)判据 [J], 朱卫华;张效文;肖鹤鸣3.PBX9501热感度、热膨胀及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J], 张文英;邓晓雅;陈思瑾;吕臻珂;洪慧玲;袁帅;唐红;豆育升4.硅橡胶热膨胀成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J], 易文清;宁晓磊;李金良;王海东5.CTST-MD复合型塔板降液管流体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J], 刘继东;郭艾慷;田志亮;苏佳林;李春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与性能优化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与性能优化在当今的材料科学领域,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优势而备受关注。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制备,可以实现单一材料无法达到的优异性能。
然而,要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潜力,关键在于理解和优化其界面相互作用。
复合材料的界面,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组分材料之间的接触区域。
这个区域虽然很窄,但却对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界面相互作用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的材料组分,决定了它们之间能否有效地协同工作。
想象一下,在一个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就像是钢筋,而基体则如同混凝土。
如果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不好,就好比钢筋和混凝土没有牢固地黏在一起,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必然大打折扣。
因此,良好的界面相互作用能够确保载荷有效地从基体传递到增强体,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界面相互作用的类型多种多样。
其中,物理相互作用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这些较弱的相互作用在一些情况下也能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化学相互作用,如化学键合,则通常能够提供更强更稳定的界面结合。
例如,通过对纤维表面进行化学处理,使其与基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从而显著提高界面的结合强度。
界面相互作用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力学性能。
良好的界面结合能够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等。
当受到外力作用时,载荷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各个组分之间,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的过早破坏。
其次是热性能。
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使用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界面的热稳定性。
如果界面结合不够牢固,在热循环过程中容易产生微裂纹,从而影响材料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
再者是电学性能。
对于一些具有导电或绝缘性能的复合材料,界面的特性会影响电荷的传输和分布,进而影响其电学性能。
为了优化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从而提升其性能,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策略。
表面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复合材料界面相互作用与性能
复合材料界面相互作用与性能在材料科学领域,复合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能优势,成为了众多应用领域的宠儿。
然而,要真正理解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就不得不深入探究其界面相互作用。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
这些不同的材料在组合过程中,其界面区域的相互作用对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复合材料的性能并非简单地是各组成材料性能的叠加,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界面的特性。
界面相互作用的类型多种多样。
首先是物理相互作用,比如范德华力和氢键。
范德华力虽然相对较弱,但在界面结合中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氢键则相对较强,能够在一些含有极性基团的复合材料界面中提供一定的结合强度。
化学相互作用在复合材料界面中也极为关键。
例如,共价键的形成可以使界面结合非常牢固。
当复合材料中的两种组分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时,界面的结合强度会显著提高,从而对材料的整体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除了上述直接的相互作用,界面处的应力传递也是影响性能的重要因素。
当复合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应力需要有效地从一种组分传递到另一种组分。
如果界面结合良好,应力能够顺利传递,材料就能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反之,如果界面结合不佳,应力传递受阻,就容易在界面处产生裂纹和缺陷,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界面相互作用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良好的界面结合可以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等。
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例,如果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牢固,当受到拉伸时,纤维能够有效地承担载荷,从而大大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
热性能也是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
界面的存在会影响热传导和热膨胀性能。
如果界面结合紧密,热传导效率会提高,有利于材料在散热要求较高的场合应用。
而在热膨胀方面,不同组分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可能导致界面处产生热应力,若界面相互作用处理得当,可以减小这种热应力对材料性能的不利影响。
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同样与界面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物理模拟与分析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物理模拟与分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
然而,由于复合材料的复杂性质以及不同组分的相互作用,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准确的物理模拟和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物理模拟方法,以实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分析和预测。
一、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的方法,通过求解粒子系统内各个分子的运动方程,来模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
在复合材料中,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弹性性质、断裂行为以及热膨胀等性能。
该方法能够提供精细的原子尺度信息,对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限元方法有限元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数值计算方法,可用于模拟多种力学问题,包括复合材料的结构响应。
有限元方法将复合材料分割成许多小的有限元单元,在每个单元内求解相应的守恒方程,再通过汇总各个单元的结果,得到整个材料的力学性能。
通过有限元模拟,可以预测复合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断裂行为等。
三、断裂力学分析断裂力学分析是研究材料断裂行为的一种方法。
对于复合材料而言,由于其由不同材料组合而成,导致其断裂行为与传统材料存在差异。
通过断裂力学分析,可以对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断口形貌等进行预测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断裂行为,为材料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指导。
四、多尺度模拟方法多尺度模拟方法是一种将不同尺度的模型和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复合材料而言,其在不同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因此需要采用多尺度模拟方法来模拟和分析其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将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有限元方法结合起来,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进行模拟,从而实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全面研究。
五、实验验证和模型优化虽然物理模拟方法能够提供有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信息,但实验验证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实验测试,可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为模型的优化提供参考。
聚乳酸—羟脯氨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聚乳酸—羟脯氨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聚乳酸—羟脯氨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摘要: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然而,由于其低强度和刚性,限制了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为了改善PLA的力学性能,研究人员将其与羟脯氨酸(PHA)和羟基磷灰石(HA)复合,形成了PLA-PHA/HA复合材料。
本文综述了PLA-PHA/HA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表征。
1. 引言聚乳酸是一种由乳酸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合成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
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特性,聚乳酸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骨组织工程。
然而,PLA的力学性能相对较低,远不及人体骨骼的力学性能,限制了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材料的应用。
而羟脯氨酸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高强度植物蛋白质材料,有望改善PLA的力学性能。
羟基磷灰石是一种主要由钙磷组成的无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组织与其生物匹配的特性。
本文主要研究了PLA-PHA/H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性能表征。
2. 实验方法2.1 PLA-PHA/HA复合材料的制备首先,通过聚合反应在PLA聚合物链上引入羟脯氨酸。
然后,通过溶剂浸渍法将PLA-PHA复合材料与羟基磷灰石粉末混合。
最后,经过挤出、压制和热固化等工艺制备出PLA-PHA/HA复合材料。
2.2 PLA-PHA/HA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PLA-PHA/HA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
通过拉伸实验测定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测定PLA-PHA/HA复合材料的熔点和熔融焓。
通过体外溶解度测试评估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
通过细胞培养实验证明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3. 结果与讨论3.1 PLA-PHA/HA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SEM观察结果显示,PLA-PHA/HA复合材料表面存在着均匀分布的羟基磷灰石颗粒,形成了网络结构。
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研究
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研究在现代材料科学领域中,复合材料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而复合材料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界面的特性,因此对复合材料界面力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材料组成,它们在宏观上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获得比单一材料更优异的性能。
然而,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区域,由于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差异,往往是应力集中和失效的起源。
复合材料的界面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基体界面,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中的颗粒基体界面等。
这些界面的力学行为复杂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界面的化学成分对其力学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界面处的元素扩散、化学反应等都会改变界面的结合强度和韧性。
例如,在某些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通过控制界面处的元素扩散,可以形成有利于提高强度和耐磨性的化合物层。
界面的微观结构也是决定其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界面的粗糙度、晶体取向、缺陷分布等都会影响应力的传递和分布。
一个光滑且结晶良好的界面通常能够更有效地传递应力,而粗糙或存在大量缺陷的界面则容易引发应力集中,导致材料过早失效。
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不同的制备方法,如热压、铸造、喷涂等,会导致界面的形成过程和最终结构有所不同。
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例,纤维的表面处理方式、基体的浸渍工艺等都会直接影响纤维基体界面的结合质量。
在研究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时,实验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拉伸试验、剪切试验、疲劳试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直接测量界面的强度、韧性、疲劳寿命等关键参数。
此外,微观分析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分析(EDS)等,可以对界面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详细的表征,为解释界面力学性能提供直观的依据。
理论分析在复合材料界面力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典的力学理论,如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界面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 言
自体骨 是 目前 骨 修 复 最佳 的替 代 材 料 , 但 是 自体 骨 来 源有 限 , 且 会造 成供 区 的病变 , 于 是 骨修 复 材料 成 为 研 究 的热 点 , 目前 已有 许 多 报 道 甚 至 临床 使 用 , 其 中, P L A和 HA 都 是 最 常 用 的 骨 修 复 材 料 。聚 乳 酸 ( P L A) 是 一种 新 型 的生 物 降解 材 料 , 其 具 有 良好 的生 物 相容 性 和非 常高 的力 学性 能 , 目前 , 已 被用 来替 代 不
的 氢键 以及 O 一 Ca之 间 形 成 了 离 子 键 ; PL A 组 分 能
够 对 HA 的 力 学 性 能 起 到 明 显 的加 强 作 用 , 且 HA/
P L A 混合 体 系在 各 个 方 向 的 力 学 性 能 较 单 组 分 HA
更 为接近 , 从 而 克 服 了 因材 料 各 向异 性 而 导 致 的 缺 陷 。
( 1 0 0 ) 、 ( 1 1 0 ) 分 别与 聚 乳 酸 ( P L A) 相 互 作 用 后 混 合 体
( 0H) E 5 3 。羟基 磷灰 石 陶瓷具有 良好 的 生物 活性 和 骨
传 导性 , 能够 与骨 直 接 形 成 键性 结 合 , 植 入 体 内后 , 钙 和磷 会游 离 出材 料 表 面 被 身体 组 织 吸 收 , 并 生 长 出 新 的组 织 , 目前 已被 大量 地 应 用 于 骨替 换植 入材 料 。但 其 机械性 能不 佳 , 易脆 , 对负荷承载性差, 不 能 完 全 适 宜 于骨组 织 工程 的要 求 _ 6 ] , 即不 适 合 单 独 作 为 骨 折 内 固定 材料 使 用 , 限制 了 羟 基 磷 灰 石 的 应 用 发 展_ 7 ] , 可 见, 单一 的 P L A 和单一 的 HA都 不是 骨替 换 的理想 物 质, 而研 制多 孔 HA / P L A 复 合 材 料 一 方 面 可 提 高 材 料韧 性 , 满 足 骨替换 植入 材料 的机 械强 度要 求 ; 另 一方 面 聚乳酸 的酸性 降解 产 物 可被 HA 缓 冲 , 同时 HA 的 骨诱 导性 可提 供 良好 的骨 细 胞 粘 附 生 长环 境 , 复合 物 的多 孔结 构则 为 细胞 生 长 、 组 织 再 生 及 血 管化 提供 条 件Ⅲ 8 ] , 符合 骨组 织工 程 的生物 学要 求 ] , 有 望成 为 骨组 织工 程 中理想 的支架 材 料 。因此 , 近年 来 HA/ P L A 复 合生 物 材 料 作 为 人 工 骨 修 复 材 料 得 到 了 广 泛 的 研
魏 庆 华 , 汪 焰 恩 , 杨 明 明 , 魏 生 民
( 1 . 西北 工业 大学 机 电学 院 , 陕西 西 安 7 1 0 0 7 2
2 . 西 北工 业大 学 现代 设计 与集 成 制造技 术 教育部 重 点实验 室 , 陕西 西 安 7 1 0 0 7 2 )
摘 要 : 基 于 HA/ P L A 复 合材料 可以在很 大程度 上 实现 HA 与 P L A 两者的优 势互补 , 有 望成 为一 种理 想 的 骨替换 材 料 。运 用分子 动 力学 ( MD) 方法, 从 分子 理 论 的 角度 研 究 了羟基 磷 灰 石 ( HA) 的 3个 晶 面 ( 0 0 1 ) 、
锈钢 , 作 为新 型 的骨 科 内固定 材料 如骨 钉 、 骨 板而 被 大
学 来对 HA/ P L A 复合 材料 进行 研究 。 分 子动 力 学 ( mo l e c u l a r d y n a mi c s , MD ) 模 拟 为 研 究 无 机材料 与 高聚物 的相 互作 用提 供 了一个 有 效 的方 法, MD是一 种计 算机 辅助 实验 技术 , 它利 用 计算 机 以 原 子水 平 的分 子模 型来 模 拟 分 子 的结 构 与 行 为 , 进 而 模 拟 分子体 系 的各 种 物 理 化 学 性质 , 已经成 为 当前 分 子模 拟 的重 要 研 究 手段 。Z h a n g Ho n g p i n g等 l _ 1 利用
MD模 拟 研 究 了在没 有 耦 合 剂 作 用 的条 件 下 , 人 工 骨 面 的相 互 作 用 ,
量 使用 , 其 可被 人 体 吸 收代 谢 的特 性 使 病 人 免 受 二 次 开 刀之 苦 。其技 术 附 加 值 高 , 是 医 疗 行 业 具 有 发 展 前 景 的高 分子 材 料 ] , 但 同 时也 存 在 一 些 不 足 , 如 强 度 不高 , 降解 后 的产物 呈酸 性 ,易 引起 体 内炎 症反 应 _ 3 ] , 不 利 于 骨 细 胞 生 长 等 J 。羟 基 磷 灰 石 ( h y d r o x y a p a — t i t e , HA) 是 自然 骨 的 主 要 成 分 , 约 占人 体 骨 质 量 的
究E L O , 1 ] ] , 但都 是通 过实 验 的方式 , 而本 文采 用分 子动 力
系的结合 能 , 并 对( 1 1 0 ) 晶面径 向 分布 函数 和 力 学性 能
进行 了计 算 分 析 。结 果表 明 , 3晶 面 所 对 应 结合 能 大
小 为 HA( 1 I O ) > HA( 1 0 0 ) > HA( 0 0 1 ) ; 其 相 互 作 用 主 要 源 自P L A 中 的 O 原 子 分 别 与 HA 中 的 H 原 子 形 成
关键 词 : 羟 基磷 灰 石 ; 聚乳酸 ; 分子动力学 ; 结合能 ; 径 向分 布 函数 ; 力学 性能
中 图分类 号 : O6 4 7 . 1 l 文 献标 识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9 7 3 1 . 2 0 1 3 . 2 1 . 0 0 8
魏 庆华 等 : HA/ P L A 复 合 材 料 界 面 相 互 作 用 及 其 力 学 性 能 的 MD模 拟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9 7 3 1 ( 2 0 1 3 ) 2 1 — 3 0 8 9 — 0 5
HA/ P L A 复 合 材 料 界 面 相 互 作 用 及 其 力 学 性 能 的 MD 模 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