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电子教案
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教案课件PPT
![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教案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5d51b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f.png)
分析热继电 器的动作过 程?
2.时间继电器
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结构原理图
1—线圈; 2—铁芯; 3—衔铁; 4—复位弹簧; 5—推板; 6—活塞杆; 7—塔形弹簧; 8—弱弹簧; 9— 10—空气室壁; 13—活塞; 11—调节螺杆; 12—进气孔; 14、16—微动开关; 15—杠杆
3.速度继电器
换条后由于质量变化大,应重新进行动平衡 校正。对于铜条可将断条的两端环部开一缺口把 断条取出,换一条与原来截面相同的新铜条,并 要比端环长15~20 mm,以便于气焊焊牢,经过 车床车削加工,再进行平衡校正。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7.绕线式转子故障
转子单相运行 绕线转子端部 并头套脱焊
①烘房(烘箱)干燥法; ②热风干燥法; ③灯泡干燥法; ④电流干燥法。
2)浸漆处理 法。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烘房干燥法示意图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热风干燥法示意图
灯泡干燥法示意图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电流干燥法
如何判断 电动机绕组 是否受潮需 要干燥?
线圈断线较多
槽内导线烧断
定子绕组是在旋转状态下工作, 对它的绝缘要求高,因此,为了 保证绕组的绝缘质量,局部修理 后应按有关标准做耐压试验。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1)定子绕组接错或嵌反的类型
5.定子绕组断路
(1) 某极相组中有一 组或几组线圈嵌 反或首末端接错。
(2) 极相组接错。
3. 掌握PLC、计算机常见的故障维修方法; 4. 了解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技能目标
1. 能根据故障现象采用适当的诊断方法,选择 恰当的诊断工具;
初中电路故障分析教案
![初中电路故障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7c659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7.png)
初中电路故障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路故障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故障的种类和原因。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分析电路故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故障的定义和分类2. 电路故障的原因3. 电路故障的检测方法4. 常见电路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法5. 电路故障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路故障的定义、分类、原因和检测方法。
难点:电路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路故障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电路故障在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电路故障的兴趣。
2. 讲解电路故障的定义、分类和原因:引导学生了解电路故障的基本概念。
3. 演示电路故障的检测方法:让学生观看实验演示,学习电路故障的检测方法。
4. 分析常见电路故障的解决方法:讲解并分析常见电路故障的解决方法。
5.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中的电路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电路故障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2. 实验器材:电路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3. 教学课件:电路故障分析课件4. 案例素材:生活实例图片、视频等5.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九、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路故障的相关知识。
初中电路故障分析教案
![初中电路故障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5679b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2.png)
初中电路故障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故障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故障的分类和判断方法。
2.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电路中的故障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电路故障的分类和判断方法。
2. 实际电路故障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1. 电路故障的判断方法。
2. 实际电路故障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电路器材:电源、开关、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2. 电路图示教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等。
2. 提问:什么是电路故障?电路故障有哪些类型?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电路故障的分类:断路、短路、接触不良等。
2. 讲解电路故障的判断方法:a. 观察法:观察电路中的用电器、灯泡是否工作正常,是否有异常现象。
b. 电压表法:将电压表并接到可能发生故障的地方,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和灯泡的工作情况。
c. 电流表法:将电流表并接到可能发生故障的地方,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的工作情况。
3. 讲解实际电路故障问题的解决方法:a. 断路故障:用导线将断路处连接,如果灯泡亮起来,说明是断路故障。
b. 短路故障:检查电路中是否有导线直接连接电源和用电器,如果有,将其断开,如果灯泡亮起来,说明是短路故障。
c. 接触不良故障:检查电路中的接线是否牢固,如果松动,重新连接,如果灯泡亮起来,说明是接触不良故障。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给定的电路器材搭建电路。
2. 学生在实验中故意设置一些电路故障,如断路、短路、接触不良等。
3. 学生利用所学的判断方法,找到并解决电路故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电路故障的分类和判断方法。
2. 提问:如何解决实际电路中的故障问题?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在图中设置一些电路故障。
2.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判断方法,找到并解决电路故障。
电子教案(汽车电路故障诊断与排除)
![电子教案(汽车电路故障诊断与排除)](https://img.taocdn.com/s3/m/68b98ad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3.png)
《汽车电路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授课教案课题汽车电路基本元件认知课次 1 上课地点学时 2 授课班级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掌握导线、接线柱、插接器、开关和继电器等主要汽车电路元件的外形和工作原理;2.掌握万用表检测主要汽车电路元件的基本方法。
1.理解汽车电路的组成;2.理解汽车电路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汽车电路的组成;2.万用表检测主要汽车电路元件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教案、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演示工具设备教学组织模式采用任务教学法、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引导文教学法、团队合作、演讲等教学方法,全程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有效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min 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导入15 min分析汽车检测、诊断、维修三个环节的关系,突出检测和诊断的重要性,引起大家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课程的学习方法、实训环节安排、学习要求等。
多媒体板书讲授60min一、汽车电路的组成汽车电路作为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由电源、导体和负载组成,如图1-1所示是一个标准汽车电路的电流通路,汽车的电源为蓄电池和发电机。
图1-1 标准汽车电路的电流通路二、汽车电路基本元件1.汽车用导线举例说明图片演示问题引导1)低压线2.插接器汽车上不同位置所用的插接器的端子数目、几何尺寸和形状各不相同,图1-2所示为插接器的形状与结构图1-2 插接器的形状与结构3.接线柱4.点火开关5.组合开关6.电路保护装置1)熔断器(保险丝)普通熔断器的结构类型如图1-3所示。
图1-3 普通熔断器的结构类型2)断电器断电器用于正常工作时容易过载的电路中,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变形的原理工作的。
3)继电器在汽车电路中,用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导通与截止,用流经开关的小电流,通过继电器的触点控制用电设备的大电流,这样可保护开关触点不被烧蚀,提高开关的使用寿命。
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第二版)课件整套电子教案
![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第二版)课件整套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124205fab069dc5122017e.png)
模块一 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概述
1.故障检测与诊断条件
(1)熟悉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判定故障现象相关的系统或总 成范围,掌握判定对象的机、电、气、液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进行故 障诊断的前提。
(2)具有清晰的检测思路,明确检测参数、正确的检测方法、参数 检测顺序、参数测量值的变化形式和正常的范围,这是实现快速、准确 故障诊断的关键。
4.真空测量仪
在发动机管理系统中,很多执 行机构是利用进气歧管的真空度作 为动力源,用真空式膜片执行器来 实现控制动作的。图1-1-5所 示的是一种使用较多的手持真空测 量仪。
20 模 块 一 汽 车 故 障 检 测 与 诊 断 概 述
模块一 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概述
5.燃油压力测量仪 在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中,燃油压力是决定喷油量的关键因素,也是
24 模 块 一 汽 车 故 障 检 测 与 诊 断 概 述
模块一 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概述
7.故障诊断分析仪
利用发动机故障诊断分析仪协助查找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故障源是一 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手段。
这类仪器一般都具有如下功能: 1)从发动机电控单元的存储器中读取所存储的故障码。 2)在发动机运转或汽车行驶时,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参数进行动态 测试。
1.发动机的基本检查 发动机的基本检查要求具备三个环节:燃油供给、合适的气缸压力
(压缩)、足够的点火能量。 应检查的发动机机械系统如下:
28 模 块 一 汽 车 故 障 检 测 与 诊 断 概 述
模块一 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概述
1.发动机的基本检查 (1)燃油系统检测。如 图1-1-11所示。
29 模 块 一 汽 车 故 障 检 测 与 诊 断 概 述
《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电子教案 1.2 制动开关故障诊断与检测
![《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电子教案 1.2 制动开关故障诊断与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b4a5ee5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2.png)
《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教案映驾驶人对车辆速度控制的操作意图。
制动时会切断巡航控制、启动 ABS、启动 MCU 对能量进行回收以及对整车高压上电的控制。
如图所示为制动开关安装位置图。
(1)结构制动开关主要由开关护壳、开关触点、开关外壳、开关后盖、开关回位弹簧、开关触点推杆等组成。
其结构如图所示。
(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为制动开关线路原理图,从中可以看出,制动开关内部有两组触点,分别是CA44b/1 端子和CA44b/2 端子、CA44b/3 端子和CA44b/4 端子,其中CA44b/3 端子和CA44b/4 端子为常闭触点,CA44b/1 端子和CA44b/2 端子为常开触点。
1)不踩制动踏板、未打开点火开关时,CA44b/3 端子和CA44b/4 端子之间触点接通,CA44b/1 端子和CA44b/2 端子之间触点断开,CA44b/1 端子电压保持低电平,CA44b/4 端子电压也保持低电平。
2)踩制动踏板、打开点火开关时,CA44b/3 端子和CA44b/4 端子之间触点断开,CA44b/1端子和CA44b/2 端子之间触点接通,CA44b/1 端子电压切换到高电平,CA44b/4 端子电压切换到低电平。
3)接着松开踩制动踏板,CA44/3 端子和CA4/4 端子之间触点接通,CA44h/1 端子和CAI2端子之间触点断开,CA4V1 端子电压切换到低电平,C444 端子电压切换到高电平。
二、制动信号故障如上图所示,VCU 根据制动信号1 判断车辆在上电过程中是否处于静止的安全状态,以及驾驶人对车辆速度控制意图,行驶中根据此信号控制驱动电机输出电流以及能量回收功能。
如果制动信号 1 出现故障,将导致VCU 无法确定车辆是否处在静止的安全状态下,将禁止高压系统上电。
制动信号1 由两条信号线路发送至VCU,一路是由专用线束直接输人至VCU,控制单元根据此信号判断车辆状态(制动踏板踩下车辆已制动、制动踏板没有踩下车辆处于不安全状态);另-路信号通过制动开关信号及专用导线输送给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ESC 接收到此信号后通过V-CAN 输送给VCU, VCU 结合这两个信号判断车辆在上电过程中的状态。
初中电路故障分析教案
![初中电路故障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b4bc3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3.png)
初中电路故障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源、负载等;(2)学会使用多用电表和试电笔等工具进行电路测量;(3)掌握分析电路故障的方法和步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电路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路的基本概念;(2)电路测量工具的使用;(3)电路故障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1)电路故障的识别与判断;(2)电路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电路实验器材一套;(2)多用电表、试电笔等测量工具;(3)教学PPT或黑板。
2. 学具:(1)学生实验报告册;(2)笔记本、彩笔等记录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作用和原理;(2)学生分享对电路的了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1)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源、负载等;(2)讲解电路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多用电表、试电笔等;(3)阐述电路故障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实验演示:(1)教师进行电路实验,展示电路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电路现象,记录数据。
4.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方法,分析实验数据,找出电路故障;(2)学生交流讨论,分享故障分析和解决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分析优点和不足;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建议和问题;3. 针对教学不足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七、教学评价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3. 学生对电路故障分析知识的掌握程度,如电路概念、测量工具使用和分析方法等。
故障诊断老师教案
![故障诊断老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b0461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d.png)
故障诊断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并掌握相关技能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障诊断的定义和意义2. 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故障诊断的主要步骤4. 故障诊断中常见的技术和工具5. 故障诊断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使学生对问题的诊断和解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常见的故障诊断案例,让学生了解故障诊断的实际应用和思维过程。
3.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进行故障诊断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故障诊断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故障诊断对于解决问题很重要。
2. 授课讲解:以PPT为辅助工具,讲解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并介绍常见的技术和工具。
3. 实例演示:选择一个实际应用场景的故障案例,通过演示诊断和解决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故障诊断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故障案例,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5. 汇报和总结: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一起总结故障诊断的重要概念和步骤。
五、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答题评价:通过出一些故障诊断案例相关的问题,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评价:观察学生在实例演示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他们运用故障诊断技能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PPT演示稿2. 实际应用场景的故障案例3. 小组讨论辅助工具(白板、笔等)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阅读相关的故障诊断案例和技术文献,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参观实际的故障诊断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故障诊断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以上是一个故障诊断老师的教案建议和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机电一体化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 教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d4659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9.png)
教案机电一体化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教案一、引言1.1机电一体化系统概述1.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定义1.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历程1.1.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领域1.1.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重要性1.2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意义1.2.1故障诊断与维修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1.2.2故障诊断与维修对生产效率的影响1.2.3故障诊断与维修对经济效益的影响1.2.4故障诊断与维修对设备寿命的影响1.3教案目的与结构1.3.1教案目的1.3.2教案结构1.3.3教案内容安排1.3.4教案教学目标二、知识点讲解2.1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2.1.1机械部分2.1.2电气部分2.1.3控制部分2.1.4软件部分2.2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2.2.1机械故障2.2.2电气故障2.2.3控制故障2.2.4软件故障2.3故障诊断方法2.3.1观察法2.3.2测量法2.3.3逻辑分析法2.3.4仪器诊断法三、教学内容3.1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3.1.1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作用3.1.2系统工作原理及流程3.1.3各组成部分的故障影响3.1.4系统性能指标及优化方法3.2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3.2.1故障现象描述3.2.2故障原因分析3.2.3故障影响评估3.2.4预防措施及改进方案3.3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及应用3.3.1故障诊断方法的选择与应用3.3.2故障维修方法的选择与应用3.3.3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3.4维修质量评估及改进措施四、教学目标4.1知识目标4.1.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4.1.2理解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4.1.3了解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及应用4.2能力目标4.2.1能够分析故障现象及原因4.2.2能够选择合适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4.2.3能够进行维修质量评估及改进4.3素质目标4.3.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4.3.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3.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5.1.2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5.1.3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的选择与应用5.2教学重点5.2.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5.2.2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5.2.3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机电一体化系统模型6.1.2故障诊断与维修工具6.1.3多媒体设备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电脑6.2.2学习资料6.2.3实验报告6.3教学环境准备6.3.1教室布置6.3.2安全措施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入案例7.1.2提出问题7.1.3引导学生思考7.1.4导入新课内容7.2知识讲解7.2.1讲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7.2.2讲解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7.2.3讲解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及应用7.2.4引导学生提问及解答疑问7.3实践操作7.3.1分组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践7.3.2指导学生操作及解答疑问八、板书设计8.1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8.1.1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作用8.1.2系统工作原理及流程8.1.3故障影响及优化方法8.2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8.2.1故障现象描述8.2.2故障原因分析8.2.3故障影响评估8.2.4预防措施及改进方案8.3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及应用8.3.1故障诊断方法的选择与应用8.3.2故障维修方法的选择与应用8.3.3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8.3.4维修质量评估及改进措施九、作业设计9.1课后练习题9.1.1填空题9.1.2选择题9.1.3简答题9.1.4应用题9.2实践报告9.2.1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践报告9.2.2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9.2.3实践收获及反思9.2.4对教学内容的建议9.3思考题9.3.1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思考9.3.2对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思考9.3.3对实践操作的思考9.3.4对教学方法的思考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效果评估10.1.2教学方法改进10.1.3教学内容调整10.1.4教学环境优化10.2拓展延伸10.2.1相关领域知识拓展10.2.2实践操作技能提升10.2.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10.2.4课后学习资源推荐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案中,有几个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这些环节包括: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实践操作的设计与指导、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安排。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电子教案_第一章2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电子教案_第一章2](https://img.taocdn.com/s3/m/c0cfee0ecc1755270722083e.png)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5.电源单元内+24E熔断器(F14)熔断报警(ALM 950)
熔断器F14用来实现系统内部(各印刷电路板单元)+24E电路短 路保护的。当F14熔断时,CRT上将显示950报警号,电源单元 状态指示灯PIL亮,故障状态指示灯ALM不亮,系统主板故障 指示灯L2亮。产生故障原因可能是: ①机床侧+24E电路对地短路。
现在位置
X 0.000 Z 0.000
SERVO ALARM
#4××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RAM奇偶校验报警(ALM 910 Low/911 High)
系统检查原理: 在FANUC的系统中,存储卡中RAM的数据在读写过程中,都具有奇 偶校验检查电路。一旦出现写入的数据和读出的数据的检验位 不符时,就会发生奇偶校验报警。
(4)进给伺服系统采用高响应向量HRV控制的高增益 伺服系统。
(5)主轴控制采用高速DSP控制。
(6)使用专用PMC处理器的高性能PMC高速处理大规模的 顺序控制。
(7)实现远程诊断。
目前,我国引进的中高档数控机床的FANUC系统一般为FANUC—16i/18i系列,国内数控 机床厂家今后中档数控机床的FANUC系统将以FANUC—OiB/OiC系列为主。下面iB为例 介绍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连接。
JD36B:RS-232-C串行通信接口(2通道)。
CA69A:伺服检测板接口。 CA55A:系统MDI键盘信号接口。 CN2:系统操作软键信号接口。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3)FANUC—Oi MC系统实际连接
DC24V输入
MDI键盘接口
伺服接口
串行主轴接口
RS-232接口 I/O Link接口
模型失效分析与故障诊断
![模型失效分析与故障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e0ebf9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6.png)
模型失效分析与故障诊断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各种机械设备和工艺系统被广泛应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模型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预测、优化和控制系统的运行。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模型可能会失效,导致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和问题。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模型失效的原因和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故障诊断方法。
通过分析模型失效的根本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故障诊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第二章模型失效分析2.1 模型失效类型模型失效可以分为参数误差、结构误差和数据误差三种类型。
参数误差是指由于参数估计不准确导致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结构误差是指由于选择了错误的数学模型或者错误地假设了系统结构导致预测结果不准确;数据误差是指由于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噪声或者缺失导致模型的输入输出数据不准确。
2.2 模型失效原因模型失效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模型的不完备性、数据质量问题、参数估计误差、系统结构变化等。
模型的不完备性是指模型无法准确地描述系统的全部特性,可能忽略了某些重要因素;数据质量问题是指输入输出数据存在噪声或者缺失;参数估计误差是指由于参数估计方法不准确导致了参数误差;系统结构变化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结构变化,导致原有模型无法适应新的情况。
第三章故障诊断方法3.1 基于统计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基于统计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并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3.2 基于机器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训练一个分类器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神经网络等。
3.3 基于物理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基于物理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并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这种方法需要对系统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且需要准确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初中电路故障分析教案
![初中电路故障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bcd58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c.png)
初中电路故障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源、负载等。
学习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掌握电路故障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学会使用多用电表和示波器等工具进行电路故障检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运用问题驱动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增强学生对电路故障分析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定义和组成电源、负载和电路元件的作用2. 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电路图的符号和表示方法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步骤3. 电路故障的类型和判断方法开路、短路和接触不良的定义和判断方法电路故障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4. 电路故障检测工具的使用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 案例分析与实验分析实际电路故障案例,找出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电路实验,模拟电路故障,检测和修复故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方法、电路故障的类型和判断方法等理论知识。
2. 实验法:进行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故障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初中电路故障分析教材,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 实验器材:提供电路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电路元件、多用电表、示波器等。
3. 案例材料:收集实际电路故障案例,供学生分析和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图阅读分析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以及电路故障检测和修复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失效分析的定义:
研究产品潜在的或显在的失效机理,发 生率及失效的影响,或为决定改进措施而进 行的系统调查研究。
⑴潜在的和显在的——事前、事中、事后分析
谈到失效分析,往往只着眼于工程中、试验或
使用后发生的显在异常或失效。但从预防的角度来 看,应尽量追溯其起源、源流,“抓住不好的苗
头”。即应重视包括预测和预报技术(模拟、环境 试验、有限元、应力分析、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TA (Failure Tree Analysis,故障树分析)、 FMECA(Failure Mode Effect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失效模式、效应及危害度分析)、ETA 等)的事前和事中的失效分析。
在追溯导致失效原因的过程中,获得和整理必要 的信息也是不可缺少的。不论是否提出改进措施, 一定要汇编成报告书,进而编入事例集及输入数据 库,供事前分析和防止再发生失效使用。
偶然时效(随机失效):产品因为偶然因素而发生失效,通常是产 品完全丧失规定功能。既不能通过强化试验加以排除,采取良 好维护措施也不能避免,在什么时候发生也无法判断。
耗损失效:产品由于磨损、疲劳、老化、损耗等原因而引起的失效, 它往往是产品的输出特性变坏,但仍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1.2按失效程度划分 完全失效:完全丧失规定功能的失效;
量的分析——工程计算、模拟、失效率的预测、 变化率和渐变失效的预测等。统计、概率分布、 用概率纸分析、累积风险性分析、多变量分析、 实验设计法等。
⑶改进措施和系统的调查研究
失效分析方法本身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失效 机理的探求归根到底涉及到产品寿命的全过程,可 以必须有组织的、有系统的,而不是零星的、片断 的调查结果而告终。
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
第一章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概述
第一节失效分析的意义及名词 1失效
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包括规定功能的完全丧失,也包括 规定功能的降低)称为失效,对于可修复的产品,通常称之为 故障。 失效:涉及到产品、可修复产品、功能、规定的功能和丧失等几 个概念。 产品:按ISO9000定义,产品是过程的输出。产品一词在失效 分析及其相关领域特指成品。 可修复产品:当产品丧失规定功能时,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 行维修后,可恢复规定功能的产品。一个产品是否需要修复,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首先要看技术上 是否可行,其次要看经济上是否合理,再次要看时间上是否允 许等等。
功能:功能是指作为产品必须完成的事项,指产品的功用和用 途。
规定的功能:规定的功能是指国家有关法规、质量标准、技术 文件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它 既是产品质量的核心,也是产品是否失效的判据。
丧失:产品在商品流通或使用过程中失去了原有规定的功能 (或降低到规定功能以下),也就是说,产品规定的功能有一 个从有到无、从合格到不合格的过程。这种功能的丧失可能是 暂时的、简短的或永久性的;可能是部分的、全部的;丧失可 能快也可能慢;丧失规定的功能,经过修理后有可能恢复,也 可能无法恢复。
严重失效:能导致复杂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降低 的产品组成单元的失效;
轻度失效:指不致引起复杂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降低的产品组成单独立失效:不是因为其它产品的失效而引起的本产品 的失效;
从属失效:是因为其它产品的失效而引起的本产品的 失效。
1.6按失效的关联性划分
失效的种类是很多的。一般情况失效可作如下分类。
1.1按失效原因划分
误用失效:未按规定条件使用产品而引起的失效;
本质失效:由于产品本身固有的弱点而引起的失效,与是否按规定 条件使用无关;
早期失效:由于产品在设计、制造或检验方面的缺陷等原因而引起 的失效。一般情况下,新产品在研究和试制阶段出现的失效, 多为早期失效。一般来说,早期失效可通过强化试验找出失效 原因并加以排除。
部分失效:产品的性能偏离某种规定的界限,但尚未 完全丧失规定功能的失效。
1.3按失效的时间特性划分 突然失效:通过事先的检测或监控不能预测到的失效;
渐变失效:通过事先的检测或监控就可以预料到的失 效。产品的规定功能是逐渐减退的,但开始该过程 的时间不明显。
1.4按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 致命失效:导致重大损失的失效;
2失效分析
机件失效,特别是那些事先没有明显征兆的失效, 有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人 身事故。因此,对失效的零件进行分析,找出失效 原因,提出改进和防范措施,对于提高产品质量, 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失效分析的目的不只是要判断机件的失效原因, 更重要的是为预防失效找到有效的途径。前者是后 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事前分析:应用于设计、开发、制造阶段的预测 分析。主要包括:工程计算、可靠度计算、故障 率的评价、FTA、FMEA、ETA等,以及零部件外 购阶段的评价和认定等外购管理。
事中分析:在制造阶段中的制造、生产设备,使 用中产品异常的预测、状态监视维护及状态监视。
事后分析:事后通过追究制造、试验和使用等各 阶段发生不良情况和异常情况,以及失效现场分 析,根据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再现实验提出进一步 改善的措施。
关联失效:在解释试验结果或计算可靠性特征数值时 必须计入的失效;
非关联失效:在解释试验结果或计算可靠性特征数值 时不应计入的失效;
产品的零件失效,并不总会引起产品的 不可靠。对于复杂的产品,会有这样的零件, 它的失效不一定会引起产品基本特性偏离规 定界限之外。例如,车厢内的照明灯,对于 汽车的可靠性没有影响,在计算产品的可靠 性时,该零件的失效不予考虑。
最典型的失效分析是事后分析,以失效分析的目 的上看,它是改善和排除失效原因的预防工作。
⑵机理、发生率、失效的影响——质的和量的分析
关于机理,不仅需要质的评价,也需要发生率这 一量的评价。
质的、功能的分析——固有技术分析、应力分析、 功能和环境试验、再现实验、材料和物性论的分 析、可靠性方框图、FMEA、FTA(功能面)的利 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