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_介绍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系统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系统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在当今高度电气化的时代,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然而,电磁干扰现象却如同一颗隐藏在电力系统中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电力设备的可靠运行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了解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及其抗干扰技术,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电磁干扰,简单来说,就是指无用的电磁信号对有用的电磁信号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电力系统中,电磁干扰的来源多种多样。
首先,自然现象如雷电就是一个强大的电磁干扰源。
雷电产生的瞬间强大电流和电磁场,可能会通过输电线路、杆塔等传导进入电力系统,对电力设备造成冲击和损坏。
其次,电力系统中的开关操作也会引发电磁干扰。
当开关闭合或断开时,电流的急剧变化会产生瞬间的高电压和电磁场,从而影响周边的设备。
再者,电力系统中的非线性负载,如变频器、整流器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谐波电流,这些谐波电流也会形成电磁干扰。
此外,还有外部的电磁辐射源,如无线电发射台、通信基站等,其发射的电磁波可能会耦合到电力系统的线路中,对电力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干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它可能导致电力设备的误动作,例如继电保护装置的误跳闸,影响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电磁干扰还可能降低电力设备的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
例如,干扰信号可能会影响电力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导致局部放电增加,进而降低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在通信系统方面,电磁干扰可能会使电力通信信号失真、误码率增加,影响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为了应对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问题,人们研发了一系列的抗干扰技术。
屏蔽技术是其中常见且有效的一种。
通过使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屏蔽罩或屏蔽线,可以将电力设备或线路包裹起来,阻止外部的电磁干扰信号进入,同时也能防止内部的电磁信号向外辐射。
滤波技术则是通过滤波器对电源或信号线路中的干扰信号进行滤除。
滤波器可以根据干扰信号的频率特性进行设计,从而有效地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
抗干扰的措施主要包括屏蔽、隔离、滤波、接地和软件
数控车床如何抗干扰数控车床作为cnc机床自然也会像其他的电子仪器仪表一样受到众多的干扰,所以面对有可能发生的干扰我们必须有应对的措施,抗干扰的措施主要包括屏蔽、隔离、滤波、接地和软件处理等。
①屏蔽技术:屏蔽是目前采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屏蔽技术切断辐射电磁噪声的传输途径通,常用金属材料或磁性材料把所需屏蔽的区域包围起来,使屏蔽体内外的场相互隔离,切断电磁辐射信号,以保护被屏蔽体免受干扰,屏蔽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及电磁屏蔽。
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对于电场干扰时,系统中的强电设备金属外壳(伺服驱动器、变频器、驱动器、开关电源、电机等)可靠接地实现主动屏蔽;敏感设备如智能纠错装置等外壳应可靠接地,实现被动屏蔽;强电设备与敏感设备之间距离尽可能远;高电压大电流动力线与信号线应分开走线,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对于磁场干扰,选用高导磁率的材料,如玻莫合金等,并适当增加屏蔽体的壁厚;用双绞线和屏蔽线,让信号线与接地线或载流回线扭绞在一起,以便使信号与接地或载流回线之间的距离最近;增大线间的距离,使得干扰源与受感应的线路之间的互感尽可能地小;敏感设备应远离干扰源强电设备变压器等。
②隔离技术:隔离就是用隔离元器件将干扰源隔离,以防干扰窜入设备,保证电火花机床的正常运行。
常见的隔离方法有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和继电器隔离等方法。
(1)光电隔离:光电隔离能有效地抑制系统噪声,消除接地回路的干扰。
在智能纠错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端,用光耦作接口,对信号及噪声进行隔离;在电机驱动控制电路中,用光耦来把控制电路和马达高压电路隔离开。
(2)变压器隔离是一种用得相当广泛的电源线抗干扰元件,它最基本的作用是实现电路与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从而解决地线环路电流带来的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干扰,同时隔离变压器对于抗共模干扰也有一定作用。
隔离变压器对瞬变脉冲串和雷击浪涌干扰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对于交流信号的传输,一般使用变压器隔离干扰信号的办法。
单相电动机的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技术
单相电动机的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技术单相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设备、农业机械等领域,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然而,单相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电磁干扰问题。
电磁干扰对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故障。
因此,为了提高单相电动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抗干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单相电动机电磁干扰的原因1. 电磁辐射干扰单相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包括功率频率、高次谐波和脉动磁场等。
这些电磁辐射会传播到周围的电子设备中,干扰其正常工作。
尤其是功率频率电磁辐射,其频谱分布在几百赫兹至几千赫兹之间,与许多通信、显示等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存在重叠,因此容易引起干扰。
2. 电源线干扰单相电动机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脉动电流,这会导致电源线上出现电压和电流的不稳定。
这种电源线干扰可通过传导和辐射方式传播到其他设备中,引起它们的故障或操作不稳定。
3. 地线干扰单相电动机的地线通常与其他设备的地线共享。
因此,当电动机产生地线干扰时,可能会通过公共地线传播到其他设备中,干扰它们的正常工作。
二、抑制单相电动机电磁干扰的技术手段为了减小或消除单相电动机的电磁干扰,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如下所述:1. 滤波器的应用安装滤波器是抑制电磁干扰的常用措施之一。
滤波器可以将电动机产生的高频噪声滤掉,从而减小辐射干扰。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差模滤波器和共模滤波器。
差模滤波器是通过串联电感和电容的方式,将差模信号滤出,减小干扰传播。
共模滤波器则是通过并联电感和电容的方式,将共模信号滤出。
2. 软启动技术单相电动机在启动时会产生较大的起动电流,这会引起电源线电压波动,进而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采用软启动技术可以逐渐增加电机的电源电压,使电机起动时电流逐渐升高,从而减小电网的波动。
3. 接地和屏蔽在单相电动机的设计中,合理的接地和屏蔽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动机产生的电磁干扰。
通过保持电动机和其他设备之间的地线独立,并采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和结构,可以阻止干扰信号的传播。
电路中的电磁辐射与抗干扰
电路中的电磁辐射与抗干扰电路中的电磁辐射与抗干扰是电子工程中的重要议题。
由于现代社会对电子设备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电磁辐射和抗干扰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电路中的电磁辐射产生原因以及相应的抗干扰方法。
一、电磁辐射产生原因及分类电路中的电磁辐射主要源自以下因素:1. 信号源:信号源的频率、振幅以及波形不合理会导致电磁辐射的增加。
特别是高频信号源和脉冲信号源更容易引起较大的电磁辐射。
2. 传导电路:当传导电路存在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时,会产生电磁辐射。
例如,在高速开关电路和高速电流传输线路中,电磁辐射的问题会更为严重。
3. 射频插件:射频插件中的工作频率往往较高,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电磁辐射。
这是因为高频信号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环境辐射。
根据电磁辐射的频率范围和辐射机制,可以将电磁辐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近场辐射:近场辐射是指电磁辐射源距离被辐射物体较近的情况。
近场辐射一般以静电或磁力线的形式传播,辐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
2. 远场辐射:远场辐射是指电磁辐射源距离被辐射物体较远的情况。
远场辐射主要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辐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出1/r^2的衰减规律。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类的健康和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都会造成潜在的危害。
在人类健康方面,电磁辐射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紊乱,甚至引发恶性肿瘤。
对于电子设备而言,电磁辐射可能会导致信号干扰、噪声干扰,甚至引起设备工作不正常或损坏。
三、电磁辐射抗干扰方法为了减小电路中的电磁辐射强度,并提高电磁兼容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干扰方法:1. 地线设计:良好的地线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
通过良好的接地布线和地线总线设计,可以排除电磁辐射的回路电流,从而减小辐射场的强度。
2. 屏蔽技术:通过屏蔽技术可以防止电磁辐射的泄漏。
例如,在敏感电路周围加上金属屏蔽罩,或者在关键信号线上添加屏蔽层,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干扰。
3. 滤波设计:滤波器可以减少信号中的高频成分,从而降低电磁辐射。
抗干扰技术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抗干扰技术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电磁干扰问题的不断加剧。
干扰源的增多,频谱资源的竞争,都给电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证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抗干扰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抗干扰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来消除或减小干扰对电子系统的影响,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手段。
在电子系统中,抗干扰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通信、电力、航空、军事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典型的应用角度来探讨抗干扰技术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首先,抗干扰技术在通信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设备的数量和使用范围都在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电磁干扰的存在,通信质量和通信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抗干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中。
例如,利用抗干扰技术,可以设计出抗干扰能力强的天线系统,从而提高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质量。
同时,抗干扰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通信协议的设计中,通过优化协议的传输机制,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抗干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对电力的稳定供应要求非常高。
然而,电力系统往往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导致电力设备的故障和停电等问题。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抗干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的设计和运行中。
例如,利用抗干扰技术,可以设计出抗干扰能力强的电力传输线路,从而提高电力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抗干扰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电力设备的监测和控制系统中,通过抗干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设备的故障检测和故障处理能力。
此外,抗干扰技术在航空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航空领域对电子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因为航空设备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航空安全。
然而,航空设备往往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导致设备的故障和失效等问题。
为了保证航空设备的正常运行,抗干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中。
电控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利 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如FFT、FIR等,对信号 进行滤波、降噪等处理。
智能控制技术:利用人 工智能算法,如神经网 络、模糊控制等,实现 对干扰的智能识别和自
适应控制。
集成电路技术:通过集 成电路设计,实现抗干 扰功能的集成,提高系 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A
B
C
软件抗干扰 设计:采用 软件滤波、 数字信号处 理等技术, 提高系统的 抗干扰能力。
电控抗干扰的效 果评估
测试方法:采用模拟干扰源,测 试系统在干扰条件下的性能
测试环境:需要模拟实际工作环 境,包括温度、湿度、电磁环境
等
A
B
C
D
测试指标:包括抗干扰能力、误 码率、传输速率等
测试结果分析:根据测试结果, 分析抗干扰措施的有效性和局限
D
自适应抗干扰技术:根 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抗
干扰策略
智能滤波技术:利用人 工智能算法进行滤波,
提高抗干扰性能
智能预测技术:预测干 扰信号,提前采取措施
避免干扰
智能控制技术:利用人 工智能算法进行控制,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01
02
03
04
绿色抗干扰技 术:采用环保 材料和工艺, 降低对环境的 影响
射频干扰:由射频信号产生的 干扰,如手机信号、无线电信 号等
电源干扰:由电源电压波动或 噪声产生的干扰,如电源线噪 声、电源电压波动等
接地干扰:由接地不良或接地 环路产生的干扰,如接地电阻 过大、接地环路等
电控干扰的传播
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线、电路 板等物理介质传播的干扰信号。
传导干扰的来源包括电源线、 信号线、地线等。
01
02
抗干扰处理方法范文
抗干扰处理方法范文1.屏蔽技术:通过使用金属屏蔽、电磁屏蔽材料等来阻隔外部干扰的进入。
屏蔽技术可以应用于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
例如,对于高频干扰,可以使用金属屏蔽罩来阻隔电磁波的传播,从而减小外部干扰的影响。
2.地线设计:良好的地线设计是抗干扰处理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正确接地可以降低由于电源波动或地线回路不良引起的串扰和干扰。
例如,电子设备的外壳应该与地线连接,以便将干扰引到大地上。
3.滤波技术:滤波器被广泛应用于抗干扰处理中,用于去除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陶瓷滤波器、电容滤波器、电感滤波器等。
这些滤波器可以阻止高频干扰信号的传输,并将其短接到地线上。
4.模拟抗干扰技术:对于模拟信号系统,可以采用差分信号传输、平衡传输等技术来减小干扰的影响。
差分信号传输是通过将信号分为正负两个相等的信号传输,来抵消共模干扰的影响。
平衡传输则是通过同时传输两个相同但正负相反的信号,在接收端将两个信号相减,从而抵消共模干扰。
5.数字抗干扰技术:对于数字系统,可以使用时钟同步技术、差分信号传输技术等来减小干扰的影响。
时钟同步技术可以保证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在相同的时钟周期内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干扰信号的影响。
差分信号传输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于数字系统来抵消干扰信号的影响。
6.增加信噪比:信噪比是衡量信号质量的指标,增加信噪比可以减小干扰的影响。
通过合理设计信号的传输路径、降低噪声源的影响以及提高信号的强度,可以提高信噪比,从而抵抗干扰。
7.增加容错能力:在数字系统中,增加容错能力可以提高系统抗干扰的能力。
例如,通过使用纠错编码、检错编码等技术来修复或检测干扰引起的错误,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8.合理的布线和电磁兼容设计:在电子系统设计时,合理的布线和电磁兼容设计非常重要。
例如,将敏感的电路远离干扰源,合理规划电源和地线的走向,减少回路面积等,都可以减小干扰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抗干扰处理方法常常需要结合多个技术手段来降低干扰的影响。
电子对抗技术PPT
详细描述
某型舰艇电子对抗系统采用了集成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的设计理念,实现了对舰艇周围 威胁的快速感知和应对。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威胁类型,并采取相应的干扰、欺骗和防
御措施,有效提高了舰艇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
案例三:某型导弹电子对抗系统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高精度、高效能、高可靠性
特点
电子对抗技术具有高技术性、高 隐蔽性、高速度和高精度等特点 ,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电子攻击 和防御。
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期阶段
现代发展
电子对抗技术起源于二战时期,当时 主要用于雷达干扰和无线电通信干扰。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子对抗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出现了 多种新型干扰手段和防御技术。
国家安全领域
电子对抗技术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领 域,如反间谍、反恐怖袭击等方面, 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2
电子对抗技术分类
通信对抗
通信对抗是指利用通信电子设备或系 统作为攻击目标的电子对抗技术。它 可以干扰、欺骗或摧毁敌方通信系统, 使敌方无法正常传递信息,从而降低 敌方的指挥和控制能力。
高频段干扰技术的研发
总结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频段通信逐渐成为主流,因此高频段干扰技术的研发也 变得尤为重要。
详细描述
在高频段,信号传输的衰减和散射效应更加明显,同时噪声和干扰也更加严重。 为了实现有效的高频段干扰,需要深入研究高频信道的传播特性和干扰机制,开 发高效的高频干扰源和算法,以实现对关键通信频段的干扰和破坏。
多模态信息融合
电子对抗技术正朝着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方向发展。多模态信息融合能够综合利用多种传感 器和信息源的数据,提高电子对抗系统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电磁波抗干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磁波抗干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进入了电力系统。
然而,电子设备所带来的干扰问题也随之增多,尤其对电力系统来说,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灵敏度要求,电磁干扰问题更加突出。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设备的安全性,需要采用合适的电磁波抗干扰技术。
一、电力系统中的电磁波干扰问题电力系统中的电磁波干扰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内部干扰,即在电力系统中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干扰;二是外部干扰,即电力系统与外界的干扰。
内部干扰主要来自于电力设备的变化和运行,例如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等,其产生的电磁场能够对系统内其他设备及电缆造成干扰;而外部干扰主要来自于雷击、广播电台、通讯基站、电子设备等,其产生的干扰信号也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针对上述两类干扰问题,电力系统需要采用不同的抗干扰技术来保障其正常运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
二、电力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1.屏蔽技术屏蔽技术是指在电力系统设备的外部表面覆盖一层金属或者合金材料,以阻挡外界电磁波信号的干扰。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设备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和外部电磁波的干扰,但对于设备内部的干扰并不能有效解决。
另外,由于这种技术需要在设备外部添加金属或合金材料,会增加成本和增加设备重量,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2.滤波技术滤波技术是指在电力系统中添加具有不同频率的滤波器,以过滤掉外界产生的电磁波信号和设备内部产生的杂波。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削弱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同时滤波器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但是,滤波器的使用也有一些弊端,例如会影响系统的电气性能,遇到雷击时还需进行采用一些额外的措施。
3.绝缘技术绝缘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的高压电力设备上,通过采用绝缘材料来减小电压对其产生的干扰。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对于高压电设备的干扰可以得到很好的抑制,同时也能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但是,绝缘材料的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对于一些高频低压的电磁干扰无能为力。
电子设备抗干扰的技术措施
干扰信号通过一 定途径进入 电子设备 , 不仅 影响设 备的正 常工作 , 甚至会使 设备 出现误动作 。 在 电子设备保养 维修过程 中,有些人 由于忽视 了干扰的影响,常常 因为元器件、导线 的 安装不 当, 导致 电子设备在检修后工作性能反而变 差。因此干 扰 与抗干扰不仅在设计 中必须重视 , 在 使用和 维护 中也必须重
≯
_
。
消费 电子
电子 科 技
C o n s u m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Ma g a z i n e
2 0 1 3 年 4月下
电子设备抗干扰的技术措施
葛根美
( 9 1 8 6 8 部 队,海南三亚 5 7 2 0 0 0 )
摘
要 :电子设备 受到干扰 时不仅会 影响设备 性能 , 严 重时甚至会发 生误 动作 , 从 而造 成严重后 果。文章 主要
视。
干 扰源 的种类及抗干扰措施 ( 一) 热干扰 。 热干扰是指 电子元器件 由于热 能的作用使 电阻等元器件 内部 电子产生骚动所产生的干扰。 对付热干扰通 常采用导热性能 良好 的金属材料做成防护罩进行热屏蔽, 或采 用温度补偿元件和采用差分放大电路、 电桥 电路等对称平衡结 构等防护措施 。 ( 二) 机械干扰 。 机械干扰是指机械 的振动或冲击使设备 中的电路和元器件发生振动、 变形 , 从而使 电路参数发生变化。 对于机械干扰采取减震弹簧或减震橡胶垫等减震措施来解 决。 ( 三) 光干扰 。 半导体材料在 光照作用下会激发空穴一 电 子对 , 使半导体元器件产生 电势 或引起 阻值 的变化 , 从而影 响 设备 的正常工作 。 为了防止光干扰,通常将 具有光敏作用 的元 器件封装在不透光的壳体 内进行光屏蔽 。 ( 四)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 是指电子电路在 电场和磁场 中 产生静 电感应和感应 电动势 , 从而对 电路 形成 的干扰 。 应对 电 磁干扰 的方法主要是静 电屏蔽和电磁屏蔽。 ( 五) 接触 噪声。 接触噪声是 由元器件之间的不完全接触 , 从而形成 电导率 的起伏引起的干扰 。 减 小流 过触 点的直流 电流 可减小接触噪声 的影响 。 二 、干扰途径及抑制干扰的措施 ( 一) 传导耦合的干扰 。 噪声经 由导体直接传 导耦合到 电 路 中而造成 的干扰称为传导耦合的干扰。 抑制传导耦合 的干扰 主要措施是 串接滤波器 , 具有去耦滤 波作用的积分电路 , 也可 有效地滤除传导干扰 。 ( 二) 、通过公共阻抗耦 合的干扰 。主要指 噪声电流通过 回路 问的公共 阻抗产 生的噪声 电压 传导给受干扰 的回路而形 成 的干扰 。 消 除公共阻抗耦合干扰一是采 取一点接 地法 , 二是 尽可能 降低公共阻抗 。 ( 三 )电容性耦合 的干扰 。 是指干扰 脉冲或高频干扰通过 分布 电容进入 电子 电路 , 对 电路形成的干扰。消除电容性耦合 的干扰方法一是减小分布 电容 ,二是进行静 电屏蔽。 ( 四)电感性耦合 的干 扰。电路 中的 回路近似于线圈,当 周 围的磁场发生变化时 , 就会感应出 电动 势, 从而对 电路形成 干扰 。减少 电感性耦合的方法是采取电磁屏蔽。 三 、提 高电子 电路的抗干扰能 力 削弱和消除 电子 电路对干扰的敏感性 , 是防护干扰 的重要
电力系统抗干扰技术与措施
电力系统抗干扰技术与措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系统在面临日益复杂和多样的干扰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措施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抗干扰技术与措施,从干扰监测、干扰削减、抗干扰设备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干扰监测与分析电力系统是由多个复杂的设备和元件组成的,因此,充分了解干扰的产生机理,对干扰进行及时监测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干扰的类型和来源,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监测。
例如,利用频谱分析仪可以对频率变动干扰进行监测,通过功率品质分析仪可以对电压波动和谐波干扰进行监测,通过隔离放大器和滤波器可以对电磁干扰进行监测,还可以利用故障记录仪等设备对瞬态干扰进行监测。
通过监测和分析,可以准确识别干扰的类型和来源,并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
二、干扰削减技术与措施在电力系统中,各种类型的干扰可能会对电力设备和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措施来降低干扰的影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干扰削减技术与措施:1. 确保设备的合理布局和接地设备的合理布局和接地可以有效降低电磁干扰的传播和影响。
在设备布局上应避免磁场和电场相互干扰,合理规划设备的位置,减小不同设备之间的电磁耦合。
同时,通过合理的接地设计和可靠的接地系统,可以降低电磁干扰的传播和扩散。
2. 采用抗干扰设计的电力设备在电力系统设计中,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抗干扰性能的设备,例如,采用屏蔽和过滤技术设计的电缆和绝缘子,能够有效降低电磁干扰的影响。
此外,对于敏感设备,还可以采用可调节的滤波器和隔离器来进一步削减干扰。
3. 优化电力系统的传输和配电网络通过优化电力系统的传输和配电网络结构,可以降低谐波干扰、电压波动和暂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
例如,采用优化的电缆布线方案、增加电源的容量和负载调整等措施,可以降低谐波干扰;通过合理的传输线路规划和等电位接地设计,可以降低电压波动的产生与传播;通过优化装置的选择和保护措施,可以减轻暂态干扰的影响。
电子系统接地抗干扰技术分析
图2
图3
: :
图4 串联单点接地
■ ^^ #R● 十蕾 t &v
图5并联单点接地
图6并联 多点接地
图7混合接地
图8隔离变压器
诺基亚N 8 智 能 手 机采 用低 电平 触 发 方 开 机 故 障 ,于 是 先用 A T F 盒 子 重 写软 件 ,写 完软 式 完 成开 机 ,手 机 加 电 后 ,产 生3 2 . 7 6 8 K H Z 故 障现 象 : 用 稳 压 电源 加 电按 开 机 键 件加 电试 机 故障排 除 。 实 时 时钟 信 号 S L E E P C L K ,电源 管 理 器G A Z O 0 无 任 何 电流反 应 。 维 修 总 结 :用 稳 压 电源 加 电按 开 机 键 的A 4 脚输 出P U R X 的低 电平 信 号 和 V R F C 、 维 修 过 程 : 用 户 反 映 机 子 进 过 水 ,拆 电流 上 升 到 7 0 m A 左 右 回 零 , 故 障 原 因主 要 V 1 0 、V C O R E 电压 , 按下 开机 键 ¥ 2 4 0 0 后 触 发 开 手机 后 ,先将 主 板清 洗 ,再用 稳压 电源 给 有 : 一 则 为 C P U 虚 焊 或 损 坏 ;二 则 为 版 本 电源 I c 输 出V R I 电压 ,中频 I C N 7 5 1 2 输 出时 手机 加 电,在 R 2 4 0 1 处检 测 开机 触 发 电压 , I c ( 字库 ) 虚 焊或 损坏 ;三 则为 软件 故 障。值 钟R F c L K M 和R F c L K P 至C P U 的G 2 、G 3 脚 , 电源 发 现 为O V ,怀疑 是 R 2 4 0 1 与 电源 I c B 1 O 脚 之 得注 意 的是 :新 型 的 诺基 亚 系 列手 机 C P U 与 管 理器G A Z O 0 的A 4 脚释 放 复位 ( P U R X = I ) ,M C U 间 断线 。 断 电后 再用 万 用表 在 R 2 4 0 l 处测 其 字库 加密 ,因此换 C P U 后均 要重 写软 件 。 加 载 引导程 序 ,检查 手机 模 式 ,载入 开机 程 对 地 阻值 为无 穷大 ,原 因为 断线 。用漆包 线 3 . 结 束语
电子系统的抗干扰设计与排除方法
电子系统的抗干扰设计与排除方法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电子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导致系统性能下降甚至工作故障。
因此,电子系统的抗干扰设计与排除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系统抗干扰设计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二、电子系统抗干扰设计方法1. 电磁兼容性设计- 使用屏蔽材料:在设计阶段选用具有良好屏蔽效果的材料,如铁磁材料、金属层等,以减少电磁波的干扰。
- 合理布局:在布线时,合理安排信号线、电源线等,尽量缩短信号线长度,减少电磁波耦合和辐射。
- 优化地线设计:合理规划地线布置,减少接地电位差,提高系统的地电位均衡性。
- 使用滤波器:采用合适的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抑制高频干扰。
2. 良好的供电系统设计- 使用稳定的电源供应:选择稳压器或稳压电源,保证供电的稳定性,避免电源的突然波动对系统的影响。
- 添加滤波电容:在供电端添加适当的滤波电容,降低电源噪声干扰。
- 合理地排布电源线:尽量远离其他干扰源,如马达、电机等,避免其干扰。
3. 优化信号线布线- 信号线和电源线分离:电源线和信号线在布线过程中要分开走,避免电源线对信号线产生干扰。
- 信号线减少环路:信号线布线过程中,减少信号线的环路面积,避免环路产生的磁感应干扰。
4. 使用电磁屏蔽技术- 地屏蔽:在电子设备中引入地屏蔽,用于隔离内外部的电磁波干扰。
- 磁屏蔽:使用磁屏蔽材料,在敏感部件周围形成一个干扰屏蔽层,减少外部磁场对系统的影响。
三、电子系统故障排除方法1. 增加屏蔽:对于受到外界辐射干扰的电子系统,可以通过增加屏蔽材料或提供额外的屏蔽罩来减少干扰。
2. 使用滤波器:为了减少电源中的噪声干扰,可添加合适的滤波器,如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
3. 调整系统接地:在电子系统接地不良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接地点或增加接地电阻,提高接地的效果。
4. 优化布线:对于信号线受到互相干扰或电源线干扰的情况,可以优化布线,分离信号线和电源线,减少干扰。
抗干扰技术
+Q
A
+Q A
B +Q
A
B
图6-2-2 静电屏蔽原理图
静电屏蔽可以防止静电耦合干扰,用它可 静电屏蔽可以防止静电耦合干扰, 消除或削弱两电路之间由于寄生分布电容耦 合而产生的干扰。 合而产生的干扰。 在电源变压器的原边与副边绕组之间, 在电源变压器的原边与副边绕组之间, 插入一个梳齿形导体,并将其接地, 插入一个梳齿形导体,并将其接地,以此来 防止两绕组之间的静电耦合,这是静电屏蔽 防止两绕组之间的静电耦合, 的典型应用之一。 的典型应用之一。
三、常用抗干扰技术
1、屏蔽技术
A、静电屏蔽 静电屏蔽 由静电学可知, 由静电学可知,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 部无电力线, 即各点等电位。 部无电力线, 即各点等电位。利用金属导体的这一 性质,并加上接地措施, 性质,并加上接地措施, 则静电场的电力线就在接 地金属导体处中断,从而起到隔离电场的作用。 地金属导体处中断,从而起到隔离电场的作用。如 所示。 图6-2-2所示。
图6-2-5
单级电路一点接地方式
★系统一点接地
对于一个包括传感器(信号源) 对于一个包括传感器(信号源)和测量装置的检 测系统,也应考虑一点接地。如图6 所示。 测系统,也应考虑一点接地。如图6-2-6所示。图(a) 采用两点接地, 采用两点接地,因地电位差产生的共模电压的电流要 流经信号零线,转换为差模干扰,造成严重影响。 流经信号零线,转换为差模干扰,造成严重影响。图 (b)中改为在信号源处一点接地 中改为在信号源处一点接地, (b)中改为在信号源处一点接地,干扰信号流经屏蔽层 而且主要是容性漏电流,影响很小。 而且主要是容性漏电流,影响很小。
驱动屏蔽 D、驱动屏蔽
驱动屏蔽又称“电位跟踪屏蔽” 驱动屏蔽又称“电位跟踪屏蔽”,就是用被屏蔽导 体的电位通过1∶1电压跟随器来驱动屏蔽导体的电位, 1∶1电压跟随器来驱动屏蔽导体的电位 体的电位通过1∶1电压跟随器来驱动屏蔽导体的电位, 其原理如图6 所示。 1∶1电压跟随器是理想的 电压跟随器是理想的, 其原理如图6-2-4所示。若1∶1电压跟随器是理想的,则 导体B与屏蔽层C二者等电位,于是在二者之间无电力线, 导体B与屏蔽层C二者等电位,于是在二者之间无电力线, 各点等电位。 这说明, 噪声源导体A 各点等电位。 这说明, 噪声源导体A的电场影响不到导 尽管导体B与屏蔽层C之间有寄生电容存在,但因B 体B。尽管导体B与屏蔽层C之间有寄生电容存在,但因B 等电位,故此寄生电容不起作用。 与C等电位,故此寄生电容不起作用。 因此驱动屏蔽能 有效地抑制通过寄生电容的耦合干扰。 有效地抑制通过寄生电容的耦合干扰。
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术
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术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术是航空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航空器中,各种电子设备的同时工作需要相互兼容,同时还需要应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并介绍当前采用的抗干扰技术。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不同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下相互协调工作,不产生相互干扰问题的能力。
在航空器中,电磁兼容性至关重要,因为航空器中同时存在众多不同类型、不同频率的电子设备。
如果这些设备之间相互干扰,将导致严重的通信、导航和控制故障,危及航空器的安全。
为确保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先进的抗干扰技术被广泛应用。
抗干扰技术旨在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抵御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航空电子设备抗干扰技术:1. 屏蔽技术:屏蔽是一种将电子设备与外部环境隔离的方法。
通过添加金属屏蔽罩或屏蔽盖,可以有效地阻止外部电磁场对电子设备的干扰。
航空器中的各种电子设备,如雷达、通信系统和导航设备,通常都采用了屏蔽技术。
2. 地线设计:良好的地线设计是航空电子设备抗干扰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设置地线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磁干扰的传导路径,并减少设备受到的干扰。
在航空器中,地线设计要求地线系统的接地电阻尽可能小,并采取合适的布局来减少互相干扰。
3. 滤波器:滤波器是用于减少电磁干扰的器件。
它们通过选择性地阻挡或通过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帮助航空电子设备滤除不需要的干扰信号。
滤波器通常用于各种航空器中的电力线路中,以抑制干扰源的电磁辐射和抵御外部干扰源的入侵。
4. 系统设计:在航空电子设备的设计过程中,系统级的考虑是确保电磁兼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系统布局、信号传输线路的选取和合适的电源分配,都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此外,合理设计的接口和电磁隔离技术,也是重要的抗干扰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电子安全防范系统抗干扰的方法
敷设时 ,相当于两个电路之 间有一个 电容器 ( 寄生 电 称
容或杂散 电容 )存在 ,干扰线 的干扰 电压经次电容耦合
到信号线上而产生干扰电压 。 (2)电阻耦合 ( 漏电流耦合 ):当信号线 和电源
随着 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安全 防范系统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电子安全 防范系统应用的电气 环境 比较复杂 ,容易受到各种干扰源 的影 响。如若采取
路 中 ,引起 电磁 干 扰 ;
三 、干扰 的消 除和抑 制措 施
1 备 选 型 上 的抗 干扰 . 设
(3 ) 感应干扰 :在交流强 电导线或设备周围存 在
现场 的检测控制设备 ,要有防雷设计 ,适 于长期在 恶劣环境下连续运行 。控制站 的各种功能板 卡的抗干扰
交变磁场 ,当弱电信号导线经过上述磁场附近时 ,将 以 电流感应的形式耦合到有用的信号 回路 中去。 干扰的输入方式 :在现场各类干扰信号会 通过不 同
≮
S SS C R' 系统安全 Y E U IY I
电 子 安 全 防 范 系 统 抗 干扰 的 方 法
◆ 万 明 刚
摘 要 :本 文主要介绍 了电子安全防 范系统容易受到的几种干扰 的来源、输入 方式以及针 对 各种 干扰 所 采 取 的 消 除 、抑 制 措 施 。 关键 词 :安 全 防 范 系统 ;干 扰 ;消 除 ;抑 制
输 ,常见 的是R 4 2 S 2 、R 4 5 S 8 ,因此 重点讨论R 4 5 S 8 数
达到5 %的空隙率屏蔽 网根数需每个波长长度有6 根 以 0 0 上 ,这样高的密度又会使 电缆 的柔韧性下 降 ,比较好的
方法是采用带有 双层屏蔽的视频 电缆 。
电控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
电控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电控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控系统在现代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工业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电控系统中的干扰问题也日益凸显。
干扰会影响电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给生产和运营带来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因此,研究电控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对于保障电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控系统中的干扰1. 来源与种类电控系统中的干扰源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干扰源主要是由于系统中电路不稳定,信号处理器失效,元器件寿命过期或过载等原因导致的。
而外部干扰源就更为广泛,包括电力设备、无线电、电磁辐射、电磁波干扰等等。
无线电干扰就是电控系统中最常见和最具代表性的外部干扰源之一,它会通过空气中的电磁波不断地对系统内部传导,造成系统信号的干扰和损坏。
2. 影响电控系统中的干扰会对系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主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导致系统失效。
(2)增大设备的能耗和噪音。
(3)干扰数据的传输,造成数据传输丢失或出现错误。
(4)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例如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干扰可能会影响飞行器的正常运行。
二、电控系统中的抗干扰措施为了减轻电控系统中的干扰,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采取一系列干扰预防和控制的技术措施,也就是抗干扰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1. 硬件抗干扰硬件抗干扰措施主要是通过系统设计及优化,使用抗干扰的元件和信号处理器来抵御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外部干扰。
硬件抗干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合理布置系统内部的信号线路结构,包括布线方式和地线设计,防止可怕共模、差模电压干扰。
(2)选择抗干扰性能等级高的元器件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3)对于无法避免的干扰,符合控制器允许的工作范围,使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正常运行。
2. 软件抗干扰软件抗干扰措施主要是针对程序设计和语言的,采取一些特定的算法和方法来防范和抵御干扰因素。
电子系统中的抗干扰方法和原理
电子系统中的抗干扰方法和原理在研究了现有几种电子干扰效果评估准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准则的自身属性,阐明功率准则与信息准则分别适用于压制性干扰和欺骗干扰效果评估,而概率准则适用于某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评估,以及在评估某系统自身性能时,用效率准则进行评估比较优越。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高技术电子对抗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体。
干扰效果(Jamm ing Effectiveness)评估是电子对抗作战的核心问题,也是电子对抗技术研究、电子对抗设备开发的关键技术,对装备作战效能的客观、准确地估计,以及改善其干扰性能或抗干扰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对抗领域中的干扰效果是指:在对其他电子系统进行电子干扰后,其电子装置、电子侦查系统以及操作人员等受到间接或者直接损伤的程度综合效应。
所以,当对某一电子系统进行电子干扰时,干扰效果能对被干扰电子系统所遭受到的损坏程度、干扰程度以及操作人员伤害程度进行表征。
在某一给定环境下,将对方探测设备的锁定概率降低到预期值之下,或使预期给定的跟踪误差门限值小于实际设备的跟踪误差,或将实际设备差错率提高到给定门限值之上,这种电子干扰被称为有效干扰(EffecTIveJamming)。
有效干扰能反映对某一电子系统进行的干扰是否有效。
在对电子干扰效果进行评估时,已经提出过多种干扰效果评估准则,如功率准则、信息准则、概率准则和效率准则等,这些准则的提出都是根据不同干扰信号的类型以及被干扰电子系统的特点。
一些准则根据不同干扰措施,一部分则是根据抗干扰措施类型,有些则是为了工程实用性强,而一些则是理论性强,也有准则是针对全系统而提出的。
然而,目前还不存在统一认可的准则,也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并且在工程实际中能有效达到预期目标的评估准则。
这是因为现有的各种评估准则都是根据电子对抗系统自身的属性、工程目的,以及实际工作的先验知识提出的。
故各准则都具有各自的观点。
因此,文中针对各个准则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阐明其各自属性,以及适用环境,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
摘要:应用硬件抗干扰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中介绍了几种形式的干扰以及解决方法,如信号如何走线、接地的安全可靠、印制电路板避免干扰的设计、电源使用注意事项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合理的硬件电路设计,可以削弱或
抑制绝大部分干扰。
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抗干扰、屏蔽、电磁辐射。
0 引言
干扰是无处不在的,干扰可导致系统工作不正常,输出信息失真,严重可导致系统瘫痪。
抗干扰设计是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保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应用,抗干扰技术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电子工程师从设备的研制阶段就应使用抗干扰技术,抗干扰技术始终贯穿于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各个阶段。
1 抗干扰技术应用
1.1 电源使用方面
有些电源在通断的一瞬间会对小功率电子设备造成损害,对附近的电子设备形成干扰。
例如,显示器附近有电源设备时,有时开关电源设备的一瞬问会导致显示器闪一下,如果电源功率较大或靠的太近,而显示器屏蔽效果又达不到要求,显示器就会出现波纹,影响使用。
解决方法是:电源设备加装屏蔽层,采取有效的接地措施,电源线也应带屏蔽层,显示器等易受干扰的设备应尽量远离电源。
1.2 信号传输方面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线缆过长、过细,绝缘性能不好,没有采取有效的屏蔽、接地措施,信号传输就会受到干扰,特别是正电平信号受干扰影响较大。
解决方法有:
(1)信号采用负电平传输。
(2)容易相互干扰的信号分开传输。
(3)高频信号单独采用同轴电缆传输。
(4)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分开传输。
(5) (内部可采用一根信号线附近一根地线的接线形式)。
(6)尽量采用带有屏蔽层的电缆,屏蔽层接地。
线缆的绝缘性能要好。
(7)正确使用双绞线可起到消除电磁干扰的作用,通常网络线缆都是采用双绞的形式。
信号的传输可使用双绞线的形式,通常采用兰白双绞,兰色线接信号白色线接地,信号线和地线相邻。
(8)信号线远离电源线,对于无法远离的则要加装金属隔板;信号线尽量短,粗细应
合适。
(9)数字信号受到干扰产生毛刺,可根据毛刺幅度大小(选用合适电容值的电容,一般
几十pF至几百pF)采用电容滤波的方法,对信号进行滤波,如图1所示。
例如,某系统工作不正常,用示波器观察某输入信号:有毛刺;加电容(几百pF)直接下拉接地匹配滤波,经过处理后系统正常工作。
波形对比如图2所示。
如果毛刺太大,用电容滤波的方法效果不理想,最好采用数字逻辑电路对信号进行整形如图3所示,这种方法效果显著、可靠,对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来说实现起来非常方便。
D触发器使用数目视输入受干扰信号的脉冲宽度而定,要保证整形后的信号一定比输入信号宽才能达到消除前后沿毛刺的目的。
例如,使用某计数器计数,发现计数结果比所计脉冲个数多许多,用示波器检查计数脉冲发现有毛刺,而且毛刺较大。
考虑到用电容滤波的方法效果不理想,最后采用图
3所示(用D触发器对计数脉冲整形)的方法,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该计数器在后来的使用中未出现如前所述的故障现象。
整形前后波形对比如图4所示。
1.3 地线使用方面
地线在解决干扰问题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地线过细,布局不合理等都会影响到抗干扰的效果,电子设备都涉及到接地问题。
电子设备在设计阶段都会制定接地规范,以保障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地线粗、接地面积尽量大是基本原则。
大型电子设备采用分层逐级接地的方法可起到良好的抗干扰效果,如图5所示。
1.4 屏蔽措施
屏蔽技术可以起到抑制外部电磁感应干扰的作用,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是减少电磁干扰的重要手段。
屏蔽是指用屏蔽体把通过空间进行电场、磁场或电磁场耦合的部分隔离开来,割断其空间场的耦合通道;良好的屏蔽是和接地紧密相连的,因而可以大大降低噪声耦合,取得较好的抗干扰效果。
屏蔽的方法通常是用低电阻材料作成屏蔽体,把需要隔离的部分包围起来,起到隔离作用;被隔离的部分既可以是干扰源,也可以是易受干扰的部分。
这样,既屏蔽了被隔离部分向外施加干扰,也屏蔽了被隔离部分接受外来的干扰。
例如,某计算机系统的鼠标无法移动。
鼠标与主板传输距离较远(大约7 m左右),分析认为电缆过长受到干扰。
把相关的传输电缆换成屏蔽电缆(带有金属网),把屏蔽层与两端插头接好,经过此项处理后鼠标方可正常使用。
1.5 印制电路板布线方面
保证电子设备的设计成功在印制板布线阶段所采取的抗干扰措施非常重要,主要措施如下:
(1)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减少器件数量及信号走线。
(2)合理布局缩短走线及器件间串扰,尽量把相互间有关联的器件放在一起。
(3)每个集成芯片的每组电源与地之间跨接0.1 uF左右的陶瓷电容,可起到集成电路去耦作用(有多少组电源、地就跨接多少个电容)。
电源、地的孔距与电容的长度差不多,以便使电容的跨接长度最短。
电路板入口处电源与地之间应安装22 uF左右的大容量电解电容和0.1 uF左右的小容量非电解电容可起到电源去耦作用(大容量电解电容去低频干扰部分,小容量非电解电容去高频干扰部分)。
电容安装示意如图6所示。
图中未标出电容值的电容均为0.1uF电容。
(1)多层印制电路板采用大面积地线设计,地线单独放在一层;凡是没有焊孔、过孔的地方都布成地,最大限度的增加接地面积,增强抗干扰能力;模拟地、数字地分开。
(2)高频、视频等易受干扰又易产生干扰的信号采用屏蔽线;印制板走线越短越好;相同性质的信号放在同一层;易相互干扰的信号放在不同层;信号走线保持一定的间距。
(3)输入/输出信号匹配驱动:输入信号加驱动电路(74HC244或74HC245)如图7所示;输出信号加驱动电路(74HC244或74HC245)和匹配电阻如图8所示。
2 结束语
以上只是抗干扰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几点总结。
不同形式的干扰需采取不同的抗干扰措施,在工程实践中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时还应该做专题试验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