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点:1.运动和力: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力和质量、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2.声音: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力、声音的特性、声的反射、共鸣等。
3.光学:包括光的反射和折射、镜和透镜的成像原理、眼睛的成像、色散等。
4.电和磁:包括静电、电流、电磁感应、电磁铁等相关知识。
5.热学:包括温度和热量、热传递的方式、物体的热膨胀等。
6.其他:包括电池、电路、仪器等相关知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中一些重点知识点:1.物体的运动状态:(1)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置变化。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Δx/Δt(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3)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Δv/Δt(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4)等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
(5)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向上或向下以抛体形式进行的运动。
2.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会保持不变,除非受到力的作用。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F表示作用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3)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光波在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发生反射现象,符合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光的折射:光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符合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折射角的正弦比)。
(3)棱镜和三棱镜:光通过棱镜会发生折射和色散,不同波长的光会分离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4.电和磁:(1)静电:带电物体之间存在电力作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科教版初三物理总结归纳
科教版初三物理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以及与能量转化相关的自然科学学科。
在初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学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并依此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文将对科教版初三物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平抛运动:抛体的运动轨迹、抛体的最大高度、飞行时间等计算方法;3. 牛顿三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等基本概念;4. 动量和冲量:动量守恒定律、碰撞中的冲量计算等;5. 弹性力学:胡克定律、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
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 功、功率和能量: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能量转化与转化效率等;2.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机械能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与应用;4.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计算、势能变化与机械能守恒、弹性势能的计算等。
三、光学1. 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与法线的关系;2. 折射定律和光的全反射:入射角、折射角与介质折射率的关系、光的全反射条件等;3. 光的色散和凸透镜:白光的三原色、色散的原理、凸透镜成像公式等。
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性质、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概念与计算等;2.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等;3. 电功率和电能:电功率的计算、电能的概念与计算、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4. 磁场和电磁感应:电磁铁的原理、电磁感应的概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五、声学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产生过程、传播介质与传播速度;2. 声音的特性和强度:音高、音速、音强的概念与计算等;3. 声波的反射和衍射:声波的反射规律、衍射现象的解释等。
在初三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巧。
科教版物理九年级知识点
科教版物理九年级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理学的知识既是实用的,又是深奥的。
在九年级的科教版物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多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科教版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总结。
1. 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基础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运动学中,我们将学习到以下几个知识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与特点;- 等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2.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物体的受力和力的作用规律。
在力学中,我们将学习到以下几个知识点:-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弹簧力和摩擦力的特性;- 斜面上的力和分解力的计算方法。
3. 机械能与能量转化机械能与能量转化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变化。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学习到以下几个知识点:- 势能和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能量转化过程。
4. 压强与浮力压强与浮力是物理学中涉及到力的传递和物体浮沉的重要概念。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学习到以下几个知识点: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海水压力的计算与应用;- 浮力的产生原理和浮力的计算方法;- 牛顿原理与浮力的关系。
5. 电学电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电场和电流等现象。
在电学中,我们将学习到以下几个知识点:- 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 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电功、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
6. 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的学科。
在光学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几个知识点:-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独立性原理;-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镜面成像和透镜成像的原理和方法;-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下面是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
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物理量、单位和测量
2.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和位移图
-运动的规律和图象
3.力的概念和测量
-力的定义
-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单位和测量
4.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5.力对物体的影响
-物体的静力学特征
-万有引力和重力
-弹簧力和弹性势能
6.动能和功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功的定义和计算
-合外力、功和机械能守恒7.摩擦和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
-摩擦和曲线运动
-滑动摩擦力的特点
8.压力和浮力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浮力的产生和性质
-浮力、密度和浮力原理9.物体的密度和浮力平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浮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10.机械波和声音
-机械波的传播特性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11.光的传播和成像
-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光的折射和成像规律
12.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平面镜反射和成像
-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
-光的透镜和成像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物理教科版初三知识点
物理教科版初三知识点物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初三物理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初三物理的主要知识点: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受力后产生的恢复原状的力,如弹簧的弹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 惯性: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2. 运动学:-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 变速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3. 能量和功:- 能量: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
-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反映做功的快慢。
4. 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 能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5. 压强和浮力:-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6.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热状态的度量。
-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7.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沿另一方向返回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8.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电荷的流动,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推动电荷流动的力,即电势差。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教科版【篇一】电现象一、电荷: 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二、两种电荷:( 1)正电荷: 绸子摩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负电荷: 毛皮摩察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 3)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4)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注: 两个物体靠近时有吸引现象: ①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②可能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三、电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能。
“Q”四、中和: 放在一起的等量正、负异种电荷数完全抵消的现象,对外不显电性叫做中和。
五、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的转移,③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缺少电子,正电荷占优势);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有多余的电子,负电荷占优势)④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的一种电器叫验电器,它的原理: 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六、电场: 像磁体一样,带电体周围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电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七、电流: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其实: 正电荷移动;负电荷移动;正、负电荷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②电流方向的规定: 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③电源的外部: 正极出发,流回负极④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 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⑤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 1)电路中有电源;( 2)电路必须闭合。
电与磁一、奥斯特的发现1、给导线通电,能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电可以产生磁。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可以用右手螺线定则来判定: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方向与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一致,那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九年级的物理教科版知识点
九年级的物理教科版知识点在九年级的课程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
它不仅仅是一门探索自然世界的学科,更是一个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学习课本和习题,学生将逐渐了解到物理的各个知识点和概念。
本文将会对九年级物理教科版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1.力与压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它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摩擦力、重力等。
此外,压力是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
学生需要了解力和压力的定义,并能应用它们解决问题。
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这个概念在研究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等问题时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图像,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移动距离来改变工作的输入和输出。
九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利用它们解决力和运动相关的问题。
4.能量转化和守恒能量是物体改变状态的能力,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形式,如动能、势能、热能等。
九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转化效率等。
5.电学知识电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包括电荷、电路、电阻等概念。
在九年级中,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并且能够应用欧姆定律等公式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6.声音与光学知识声音和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在九年级中,学生需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音调、音量等基本概念,以及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
通过实验和探究,学生可以对声光现象有更深的理解。
7.力学与物理实验力学是九年级物理教科版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学习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非常关键的。
学生需要学会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并能从实验中得到科学结论。
通过学习以上这些九年级物理教科版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逐渐理解和应用物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学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由于运动所经过的路程,它是矢量,具有方向和大小。
位移的大小等于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的距离,方向是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
2. 速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走的路程。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除以时间。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是正值;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是负值。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
二、力学1. 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形变的原因。
力的大小与方向都是矢量。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若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一种特性,是一个矢量。
动量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即p=mv。
4.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即Ek=1/2mv^2。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即Ep=mgh。
5.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的动量如何随时间变化。
即力是导致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三、能量转化1. 功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它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点积。
2. 机械能守恒当物体受到外力做功时,其机械能总量并不改变,即机械能守恒。
四、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光线遇到透明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折射。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3. 光的色散光在穿过透镜或棱镜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4. 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能成像,凸透镜成像有真像和虚像,凹透镜只有虚像。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科教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科教版九年级是学生们接触到更加深入的物理知识的时候,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课程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章电学知识点1.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指电荷通过导体或电解质溶液的流动,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指阻碍电流通过的物体,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2. 串、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流只能沿着一条路径流动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并联电路是指电流可沿着多条路径流动的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等于总电阻的倒数。
3. 电压和电功率电压是指电源的电能转化为电势能的程度,用V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压可以驱动电流的流动。
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能转化或消耗的速率,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W)。
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第二章光学知识点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可以沿直线传播,在介质之间传播时可能会发生折射。
光线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弹现象称为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以计算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2. 光的色散光通过介质时可能会产生色散现象,即不同波长的光被分离出来形成彩虹。
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的。
3. 理想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可以使光线发散的透镜。
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线聚焦到焦点上,焦距的大小取决于透镜的曲率。
第三章力学知识点1.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合成。
合成力是一组力合力的结果。
分解力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的过程。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将产生加速度,其大小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 力和功力是导致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少。
3、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4、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5、热量的计算:Q吸=cm(t-t) =cm△t(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 J ;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是初温;t 是末温 .Q放=cm(t-t),其中to-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6、热值(q ):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J/kg 。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7、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
九年级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关键阶段,掌握了这个阶段的物理知识点,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分别介绍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教科版内容。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1. 直线运动2. 力的作用和结果3. 动力学定律4. 滑动摩擦力5. 静止摩擦力第二部分:光的传播与光学1. 光的反射2. 光的折射3. 光的传播和光的本质4. 光的成像5. 光的色散和彩色光第三部分:电学和电磁学1. 电的本质和电荷2. 电路和电流3.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4. 电阻和欧姆定律5. 电能和电功第四部分:热学1. 热传导和热平衡2. 物质的三态变化3. 温标和温度计4. 热量和内能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五部分:声学1. 声的产生和传播2. 声的特征和性质3. 声源和声音的强度4.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5.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中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本文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列举了各个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对于九年级的物理学习者来说,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点。
物理学是一门很有趣的科学,通过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祝愿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①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②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的做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2、由于分子运动,的分子彼此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
②分子之间有 . 扩散现象有,。
3、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增加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
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因为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4、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反映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叫做热运动。
5、把物体内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不仅和有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都有内能,物体内能不为零。
同一物体,温度,内能;温度,内能;温度不变,内能不一定(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的。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A 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B 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
7、内能从传到,或者从同一物体的传到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是:,结果是:,方向是,实质是:内能的。
注意:传递的是内能(热量),不是温度;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与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般不相等;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8、热传递过程中,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内能,热量;低温物体温度,热量,内能。
9、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冬天哈气使手暖和,搓手也能使手暖和,前者是用的方式使手暖和,后者用的方式使手暖和。
(完整版)教科版九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系统第一章分子动力论和内能分子动力论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很小,可是分子还能保持物质本来的性质)2、全部物体的分子都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因为分子运动,某种物质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了然:1、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之间有空隙三、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渐渐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引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渐渐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添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斥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 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使劲忽视为零。
四、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一样造成的。
五、“破镜不可以重圆”是因为裂缝处绝大多半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使劲几乎为零。
内能和热量一、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反应了构成物质的大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强烈程度3、把物体内大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二、 1、把物体内全部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不单和温度相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构造、状态等要素相关,全部物体都有内能。
3、同一物体,温度高升,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不变,内能不必定。
三、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仅限于以下两种做功方式)A战胜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B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自己的内能会减小。
3、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许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达。
发生热传达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4、热传达过程中,传达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达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温度高升,叫做汲取了热量。
九年级科教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科教版物理知识点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的是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九年级科教版物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和掌握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1. 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和加速度等相关概念。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描述和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恒定,我们可以通过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位移。
而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和时间的平方计算下落的距离。
2. 力和牛顿三定律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影响,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三定律是描述和解释物体受力和运动的规律。
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是动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通过牛顿三定律,我们可以解释物体受力的现象,并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作用力。
3. 电和电路电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产生磁场和热量。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静电、电流和电路的相关知识。
静电是指物体上的电荷分布不平衡,会产生静电力。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我们通过电流强度和电阻计算电压差。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通过串联和并联可以改变电路的工作状态。
4. 光和光学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传播并照亮环境。
在光的传播和反射中,我们可以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现象,并计算光的速度和传播轨迹。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可以解释光的波动性。
通过透镜和反射镜,我们可以学习光的成像规律,并计算物体的放大率和位置。
5. 声和声学声是一种机械波,可以通过介质传播。
在声的传播和反射中,我们可以学习声的传播速度和声音的强度。
声音可以产生共振现象,并且可以通过声音的频率和波长计算声音的音高和音速。
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规律,为未来更深入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上教科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教科版物理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1 原子与分子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最简单的物质单位是原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多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原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1.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原子整体是电中性的。
1.3 元素与化合物原子的种类称为元素,元素用符号表示。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质子数。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组合在一起形成化合物。
1.4 原子的质量与量原子的质量可以用原子质量单位来表示。
原子质量单位(amu)是以碳-12的质量为标准制定的。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克数。
1.5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原子的电子数决定了其化学性质,而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决定了其物理性质。
第二章:能量与能量转换2.1 机械能物体具有质量和速度时,它具有机械能。
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有关。
2.2 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能量转化是物质改变状态或发生运动的基础。
2.3 能量的传递与转换能量可以通过物质间的传递和转换来实现。
能量的传递可以是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
能量的转换可以是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等。
2.4 能源与社会发展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同能源的利用方式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利用能源并发展清洁能源。
第三章:力与压力3.1 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变形。
3.2 重力与物体的重量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重量等于其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3 压力物体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影响称为压力。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提高版)(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分子动理论【学习目标】1、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2、知道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3、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设计并解决有关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数目是巨大的,而分子体积是很小的。
要点二、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内能》分子动理论)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要点诠释:1、条件:①不同的物质;②互相接触。
2、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4、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要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分子间距离r=r0(r0为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在r<r0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所用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在r>r0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在r>10r0时斥力和引力都变得非常微弱,此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要点诠释: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但这种力只有在距离很小才比较显著。
当两个分子间距大于10倍分子的限度时,引力和斥力就不大了。
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为两块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无法达到引力明显的距离,所以不能吸引在一起。
电焊、气焊钢板时,用高温加热钢板,使钢熔化为钢水,钢水中的分子可以自由运动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结在一起。
当钢水冷却凝结为钢块时,原来分离的钢板就被“焊接”在一起。
要点四、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本笔记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二.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着无规则运动1.扩散:两种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了:①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有间隙③固液气均可扩散三.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1-2内能和热量一.温度与热运动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2.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二.物体的内能1.内能: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2.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都具有内能三.改变内能的方式1.做功:①实质:能量的转化②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2.热传递:①实质:能量的转移②条件:温度差(热量一定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四.燃料的燃烧1.能量的转化:化学能——内能2.热值(q):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3.单位:J/kg4.q木炭=3.4×107J/kg的物理意义:1kg木炭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是3.4*107J5.热值反应燃料的一种性质,只与燃料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无关6.公式:Q=mq§1-3比热容一.比热容(C)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2.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3.C水=4.2×103J/(kg·℃)的物理意义: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降低的热量为4.2×103J4.比热容反应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5.应用:暖气用水做介质、汽车用水做冷却剂二.比热容公式:Q=Cm△t (Q:吸收热量、C:比热容、m:质量、△:温度变化、t:时间)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2-1热机一.热机1.定义:通过燃料燃烧,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2.能量转化:化学能(燃烧)—内能(做功)—机械能3.最早的热机:蒸汽机——瓦特4.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5.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科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科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物理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学九年级物理学的学习者,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以应对未来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光的传播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我们经常看到光线从光源处传播到周围的物体上。
光的传播具有直线传播和反射的特点。
当光线遇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它会反射回来,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二、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反射与光一样,声音也需要传播。
声音传播通过振动的方式进行,声音会通过空气、水、固体等媒介传输。
而且,声音也具有反射的性质。
当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它会反射回来,这就是声音的反射现象。
三、电路与电流电路是电子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和电器等组成部分。
电流指的是电子在电路中流动的现象。
电流的大小由电子的数量决定,电流的方向由电子的运动方向决定。
四、电阻与电压电阻和电压也是电子学中很重要的两个概念。
电阻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它的大小影响电流的大小。
电压指的是电能在电路中传递的能力,它决定了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五、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是由电流或磁体所产生的物理现象。
它可以用来解释磁铁吸引或排斥其他物体的原因。
电磁感应指的是由磁场变化引起的电流的产生。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的强度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六、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和温度的学科。
它包括传热、热量的计算和热力学等内容。
热传递主要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导热指的是热量通过物质中颗粒间的碰撞传递。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流体运动传递。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空气中的辐射传输。
七、压力和浮力压力是指物体施加在单位面积上的力。
当物体受到外力压迫时,会产生压力。
浮力则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与其排开的液体重量相等的向上浮力。
物理科教版九年级知识点
物理科教版九年级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科教版知识点导言: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等方法,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运动规律和相互转化的过程。
九年级物理科教版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力和运动、光学、电学、热学等内容。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为您介绍九年级物理科教版的主要知识点。
一、力和运动1. 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则描述了物体受力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则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都是相互作用、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
3. 运动的描述:描述物体运动可以使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其中位移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矢量量,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则是速度变化的快慢。
二、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反射是光线遇到界面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折射则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和速度的改变。
2. 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常见的光学仪器,它们通过对光线的折射将物体的光线聚焦或发散,形成实像或虚像。
3. 光的色散:光通过三棱镜等光学元件会发生色散,即不同波长的光经过折射后偏离的角度不同,形成七色光谱。
三、电学1.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电压则是驱使电流流动的电势差,单位为伏特。
2. 电路: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电流会按照电路的路径流动。
电路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形式。
3.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是电流受到阻碍的程度,单位为欧姆;电功率描述了电能的消耗速率,单位为瓦特。
4. 磁场和电磁感应:电流会产生磁场,同时磁场也会对电流产生作用。
电磁感应则是指磁场的变化导致电势差产生。
四、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快慢的度量,单位为摄氏度;热量是物体之间因温度差异传递的能量。
物理书九年级下册科教版知识点
物理书九年级下册科教版知识点物理书九年级下册科教版,是九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教材。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它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力、能量、电磁、光、声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将针对该教材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做简要介绍。
一、电流与电压在物理学中,电流和电压是最基本的概念。
电流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量,单位是安培(A)。
电压指的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单位是伏特(V)。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欧姆定律来描述,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I=V/R。
电阻是物质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二、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是电流的路径,由多个电路元件组成。
在物理书九年级下册科教版中,主要介绍了电路中的三个基本元件,分别是电源、导线和电阻。
电源提供电流的能源,即电压的源头。
导线用来连接电源和电阻,使电流能够流动。
电阻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三、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直流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固定的,在电路中只有一个方向的电流流动。
交流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变化的,电流会周期性地改变方向。
这是因为交流电源产生的电压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在应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直流电路常用于电池、蓄电池等小型设备,而交流电路常用于家庭电器、工业设备等大型设备。
四、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者磁场的强度发生变化时,导体中会感应出电流。
这是由于磁场的变化所引起的电场的变化。
电磁感应的重要应用之一就是电磁感应发电机。
发电机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现了电能的转换和传输。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
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从原来的路径上发生改变并返回的现象。
折射是指光线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速度和方向的改变。
这两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光的反射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而光的折射使我们能够看到水中的物体。
六、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来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的大小与所有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分子间距离有关,表现为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物体体积有关。
(2)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比热容:1kg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c表示。
(1)比热容是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等”的这一物质的特性。
比热容的大小反映了物质改变的难易程度。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和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等因素无关,只和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比热容的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4)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用水做冷却剂和取暖剂调节气候等。
4、热量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 其中c表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t表示末温, t表示初温, 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t表示 t-t,则Q吸=cm△t 。
(2)放热公式:Q放=cm(t-t) 其中t-t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用△t表示t-t,则Q放=cm△t2 改变世界的热机(1)内燃机在汽缸内燃烧汽油或柴油。
大多数汽车里的内燃机是燃烧汽油的,也叫汽油机。
(2)汽油机的构造:排气门、进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杠。
曲轴。
(3)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汽油机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外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气缸。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内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外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内运动,把废气排出汽缸。
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圈,飞轮转两四圈。
(4)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都是燃料在汽缸中燃烧,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汽油机的火花塞与柴油机的喷油嘴的工作时刻都是在压缩冲程末;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曲轴和飞轮转两周,对外做功一次;排气冲程排出的废气相同);启动时,都是靠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
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详见下面表格。
3 磁与电1. 磁体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磁体在磁性上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条形磁体的磁极在磁体两端,中间几乎没有磁性。
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即南极和北极。
(2)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磁化:一些物体在电流或磁场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
2. 磁场和磁感线。
(1)在磁体周围有着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
磁体之间的吸引或推斥,是通过磁场实现的。
(2)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3)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场的方向,曲线分布的密疏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3. 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的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物体具有的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被称为带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自然界中只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
一般规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接触可恢复为不带电状态。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得到电子的,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1)电场:是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通过它,带电体之间不需要接触就能相互发生作用。
(2)电荷在导电体中有了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伏打电池的基本原理: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4)电流具有电能。
电能通常在转化成其他形式时才能被我们利用,用电器是能量转化的装置。
电能可以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也可以从各种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
用电器能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声能、光能和化学能等。
5. 电与磁。
(1)1820年,奥斯特发现: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中,磁感线是以导线为圆心排列的一层一层的同心圆。
(2)用导线绕成的通电螺线管,应用非常广泛。
(3)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4)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构成。
4 认识电路(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导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及其合金、酸碱盐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休,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塑料、玻璃、油等。
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工作设备,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④导线:用于连接电源、开关、用电器等,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道。
(3)电路三种常见状态为通路、开路、短路。
通路就是处处接通的电路,其特征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用电器工作;开路就是断开的电路,其特征是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不工作;短路就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其特征是电流很大,会烧毁电源和导线,甚至引发火灾。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将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其特点是电流只有一条途径,流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同时通过其他用电器,若其中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他所有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并联电路:将用电器的两端分别并列地连在一起,然后再接入电路。
其特点是电流有多条途径,有干路和支路之分,各支路互不影响。
(5)混联电路:同时存在在串联和并联的电路。
5 探究电流1. 电流。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效应、化学效应,在,从而认识电流。
(2)一秒内通过导体截面电荷量的多少叫电流。
电流的单位为(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
(3)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叫电流表。
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在测量电流的同时它相当于导线。
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其中一个是公共接线柱(可以是正接线柱,也可以是负接线柱)。
一般电流表两个量程,0~0.6A和0~3A。
在读数时必须弄清楚电流表所使用的量程,认清所使用量程的分度值。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②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③被中央电大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时,要先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根据情况改用小量程或换更大量程的电流表;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
(4)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L=L1=L2。
(5)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L=L1+L2。
2. 电压。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源两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
(2)在国际单位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及换算:1kV=103V=106mV(3)电压的大小可用电压表测量。
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有0-3V和0-15V两个量程。
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在电路测量中相当于开路。
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中;②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源的电压。
(4)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分布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21U U U +=;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21U U U ==。
(5)常见的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 ;家庭电路电压220V ,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
3. 电阻。
(1)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Ω。
常用单位及换算:1M Ω=106 Ω,1k Ω=103 Ω。
(2)导体的电阻大小是由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的,还与温度有关。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部分并联电路的倒数之和,即21111R R R +=。
(4)滑动变阻器的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点路时瓷筒上的接线柱和金属杆上的接线柱各取一个。
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连续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6 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的理解。
(1)欧姆定律的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理解: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R U I =,可变形为:IUR =或IR U =。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是:A I R V U ---,Ω,(4)定律的使用条件是纯电阻电路,电路中的用电器为纯电阻用电器。
2. 电阻的连接。
(1)电阻21R R 、串联的等效电阻为:21R R R +=,特别地,n 个阻值为0R 的电阻,串联的总电阻为0nR 。
(2)电阻21R R 、并联的等效电阻为:2121R R R R R +=,特别地,n 个阻值为0R 的电阻,并联的总电阻为:01R n。
3. 测电阻。
常用伏安法。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RUI =可变形为IUR =,用电压表测出导体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即可算出导体的电阻。
7 电功率1. 电功的定义和实质。
(1)电功的定义:电流通过某导体或某电流时所作的功。
(2)电功的实质:电流通过导体做功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
2. 电功的测量。
测量电功的仪器是电能表,能测出用户在某段用户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电能表表盘上常见数字的含义。
如“220V 20A 50Hz 3000r/kW ·h ”中,3000r/kW ·h 表示每用一度电时,电能表的转盘要转过3000转;220V 表示电能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20A 表示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