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诗歌
曹植的七步绝句全文
曹植的七步绝句全文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所作,名为《七步诗》。
它以其独特的象征和寓意,表达了曹植对于兄弟相残的悲愤和无奈。
在di一句“煮豆燃豆萁”中,曹植用豆萁燃烧来煮豆子,象征着兄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豆萁和豆子本是同根生,却因为权力、地位的争夺而反目成仇,这种亲兄弟之间的相残,使得曹植内心深感痛苦。
第二句“漉豉以为汁”,这里曹植用豉汁比喻兄弟间的血缘关系。
豉汁与豆子都是豆类,两者本无间,却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矛盾,令人唏嘘。
第三句“萁在釜下燃”,这里的“釜”比喻家庭,“萁”比喻曹植自己,“燃”则象征着兄弟间的矛盾冲突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兄弟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悲哀。
最后一句“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釜中哭泣,象征着曹植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他以豆子自比,表达了自己在家庭矛盾中的无助和悲伤。
全诗以简单的物象为载体,表达了曹植深深的悲愤和无奈。
他对于兄弟相残的痛心疾首,对于家族矛盾的深深忧虑,都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首诗也是曹植文学才华的集中展现,其语言质朴自然,寓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在艺术手法上,曹植的《七步诗》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此外,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极具特色。
每句诗的字数和节奏都十分相似,形成了工整的七言四句诗,给人以美感。
同时,这首诗的语言平实易懂,不刻意追求辞藻的华丽,但却能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和思想,这也是曹植诗歌的独特魅力之一。
在文化内涵上,曹植的《七步诗》不仅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家族纷争,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亲情、人性和道德的思考。
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普世的意义,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曹植的《七步诗》是一首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形式独特、文化内涵丰富的优秀诗歌。
曹植最著名的12首诗
曹植最著名的12首诗1. 《七步诗》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处:《世说新语·文学篇》注释:豆萁:豆秆,用作燃料。
釜:锅。
同根生:比喻同胞兄弟。
翻译:用豆秆煮豆子,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秆和豆子本是同一个根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彼此残害得这么狠呢?赏析:《七步诗》是曹植在极端压迫下完成的作品,诗歌语言质朴却寓意深刻,以豆萁和豆子喻兄弟反目,控诉了当时兄弟相残的残酷现实。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以才思敏捷和文采卓著著称,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高度。
2. 《洛神赋》原文(节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出处:《文选·赋》注释:惊鸿:受惊的鸿雁,比喻轻盈美妙的姿态。
轻云蔽月:形容隐约可见的美丽。
流风回雪:形容飘逸灵动的身姿。
翻译:她的舞姿轻盈如受惊的鸿雁,婀娜如游龙。
美丽如秋天的菊花,秀丽如春天的青松。
她仿佛轻云遮住月亮那般柔和,又像风卷飞雪那样灵动飘逸。
赏析:《洛神赋》是曹植写给心中理想爱情的颂歌,以优美的辞藻描绘洛神之美,作品中融入了诗人对爱情的憧憬与惆怅,成为后世赋体文学的经典之作。
3. 《白马篇》原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仰手接飞猱。
出处:《文选》卷二十二注释:金羁:镶有金饰的马笼头。
左的:射中的箭靶。
飞猱:飞腾的猿猴,比喻敏捷的动作。
翻译:白马佩戴着金色的马具,飞驰在西北战场。
请问这是谁家的少年?原来是幽州、并州的游侠儿。
从小就离开故乡,名声响彻大漠。
曾经持良弓、射楛矢,弓技精湛,能射中靶心,也能徒手接住飞猿。
赏析:此诗展现了少年侠客的勇敢豪情和边塞的壮丽场景,表现出诗人对豪侠精神的向往,风格豪迈而抒情。
4. 《赠白马王彪》原文:高山为厄,丘陵为祸。
黄河决流,泛滥滂沱。
士亦有命,安能行苟且。
曹植写的有名的诗曹植最有名的诗
曹植写的有名的诗曹植最有名的诗
曹植经典诗词曹植经典诗词十首小赵今天给分享曹植经典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曹植经典诗词十首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阅读吧!
曹植的诗词有哪些
曹植经典诗句
曹植是建安七子之一、他最经典的诗句莫过于他七步而成的诗歌:《七步诗》。
此诗有好几个版本,今选取其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青青豆箕黄,相见不如你!
煮豆染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中
用同根生的豆子和...2.《箜篌引》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春明行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3.《白马篇》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了国家愿意牺牲自己的...4.《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槐则芙蕖出渌波。
渌波,即绿波。
远远望...5.《杂诗七首》将骋万里途,东路扒哗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曹植最著名的十首诗
曹植最著名的十首诗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曹丕的第三个儿子,他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优美的诗词和杰出的政治功绩著名于世。
他的诗歌具有艺术性、哲理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被后世誉为“曹家珍宝”。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曹植最著名的十首诗。
1.《洛神赋》洛神赋是曹植最著名的一篇诗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杰作。
在这首诗里,曹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洛神,在仙境般的洛水之上起舞,引领人们进入另一片美丽的境界。
这首诗情景生动,语言优美,充满了以女性为主题的奇幻画面和意境,是曹植作品中的代表之一。
2.《白马篇》《白马篇》中,曹植凭借其才华,以一个白马为主题,抒发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情。
在这首诗中,曹植通过对白马的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兴旺发达的期盼。
这首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表达深情而富有感染力。
3.《燕歌行》《燕歌行》是曹植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名离乡别井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故事。
在这首诗中,曹植探究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游子的心路历程,具有一定的感人和抒情的效果。
4.《东篱》《东篱》是曹植一首小诗,寄托着他对父亲曹丕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荒芜的东篱、破败的园林的描绘,表现了曹植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往昔光辉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5.《怨歌行》《怨歌行》是曹植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一位妇女为了复仇不惜舍命的故事。
这首诗情节激烈,充满了冲突和变化,又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爱恨纠缠的印象。
6.《七哀诗》《七哀诗》是曹植在曹丕逝世后写下的一组挽诗。
在这首诗中,曹植对深爱父亲的感情表达的非常深刻,表现了一种对亲人离去的悲伤和对后人作出恰当承继的期望。
7.《万岁登封侯庙诔》这是曹植为曹丕的哥哥曹彰所作的一篇挽词。
在这篇词里,曹植描绘了曹彰的英名,表达了对哥哥的敬爱之情。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夫和对亲人的感情。
8.《延壽寺詩》《延壽寺詩》是曹植创作的一首诗歌,这是曹植为参加宴会齐飨而写的,曼妙高蕴,情绪高潮迭起。
曹植写的爱国诗句
曹植写的爱国诗句
曹植是我国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有着较高的艺
术和文化价值,其中也涵盖了一些爱国情感的表达。
以下是曹植写的
一些爱国诗句:
1. 《明月上高楼》
明月上高楼,可怜今夜月。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百花杀不休。
2. 《洛神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
花岂终堪。
3. 《白马篇》
快马加鞭自南头,车轮朱幌度阊阖。
马蹄不断逐风雪,洛阳城里夜
归客。
4. 《东篱乐府》
东篱种王葵,西墅插芳梅。
昔日阳春兽事异,更听子规啼万家。
5. 《与丁亥道侣书》
空山无人竟日春,满眼青青莺与花。
秦树几时有燕雏,徒留乱石空
阶斜。
6. 《燕歌行》
燕歌声里冻朝阳,草木败阳侵古都。
云山谩与世人诀,洛阳城下已
无愁。
7. 《白菊花》
白菊报高洁,何年君忆我?今日花如旧,香飘众杂波。
半睡竹深处,时时扇绕柯。
以上是曹植写的一些爱国诗句,他以优美的文字和深沉的情感唤起了
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些诗句体现了曹植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痴迷和赞美。
曹植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
宣泄,更是对国家兴衰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应。
通过他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祖国的赞美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体味到爱国情怀的伟大力量。
曹植诗歌意象
曹植诗歌意象1.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2.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曹植《七哀》3.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曹植《白马篇》4.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曹植《情诗》5.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曹植《箜篌引》6.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曹植《明月上高楼》7.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8.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曹植《洛神赋》9.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曹植《洛神赋》10.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植《洛神赋》11.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曹植《洛神赋》12.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13.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曹植《杂诗七首·其一》14. “绿萝缘玉树,光曜粲相晖。
”——曹植《苦思行》15.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曹植《送应氏二首·其一》16. “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曹植《杂诗七首·其二》17. “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
”——曹植《弃妇诗》18. “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棂轩。
”——曹植《赠徐干》19.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曹植《吁嗟篇》20.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曹植《名都篇》。
曹植诗歌选集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轮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求。慷慨独不羣。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芳。
惟汉行
太极定二仪。清浊如以形。三光照八极。天道甚着明。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怨歌行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圣皇篇
圣皇应历数。正康帝道休。九州咸宾服。威德洞八幽。三公奏诸公。不得久淹留。蕃位任至重。旧章咸率由。侍臣省文奏。陛下体仁慈。沉吟有爱恋。不忍听可之。迫有官典宪。不得顾恩私。诸王当就国。玺绶何累缞。便时舍外殿。宫省寂无人。主上增顾念。皇母怀苦辛。何以为赠赐。倾府竭宝珍。文钱百亿万。采帛若烟云。乘舆服御物。锦罗与金银。龙旗垂九旒。羽盖参班轮。诸王自计念。无功荷厚德。思一効筋力。糜躯以报国。鸿胪拥节卫。副使随经营。贵戚并出送。夹道交辎軿。车服齐整设。韡晔耀天精。武骑卫前后。鼓吹箫笳声。祖道魏东门。泪下沾冠缨。扳盖因内顾。俛仰慕同生。行行将日暮。何时还阙庭。车轮为徘徊。四马踌躇鸣。路人尚酸鼻。何况骨肉情。
妾薄命行
携玉手。喜同车。北上云阁飞除。钓台蹇产清虚。池塘观沼可娱。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日既逝矣西藏。更会兰室洞房。华镫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促樽合坐行觞。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任意交属所欢。朱颜发外形兰。袖随礼容极情。妙舞僊僊体轻。裳解履遗绝缨。俛仰笑喧无呈。览持佳人玉颜。齐举金爵翠盘手形罗袖良难。腕弱不胜珠环。坐者叹息舒颜。御巾裛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舌五味杂香。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召延亲好宴私。但歌杯来何迟。客赋既醉言归。主人称露未晞。
曹植最脍炙人口的10首诗
曹植最脍炙人口的10首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曹植(192年-232年),字子桓,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文学家。
他是曹操的次子,曹丕的弟弟,曹操的孙子。
曹植一生多才多艺,他的诗作也备受推崇,被誉为“曹河东”的诗典。
其中有许多诗篇至今仍被人传颂,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1.《洛神赋》《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诗以描绘女神洛神的形貌为主线,结构严谨,选材独特,语言优美动人,富有音乐感和绘画感。
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典范之一。
2.《七哀诗》《七哀诗》是曹植写给自己母亲的悼词,寄托了他对母亲的深情思念和思念之情。
诗篇感情真挚,文字朴实,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是曹植情感真挚的表现,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3.《观沧海》《观沧海》是曹植名垂青史的一首诗篇,以形象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壮阔的沧海景象和人生的无常。
诗中饱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4.《鹊桥仙》《鹊桥仙》是曹植的一首叙事诗,以传说故事为主线,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诗中借助神话传说的题材,展现了曹植敏锐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艺术造诣,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诗的代表之作。
5.《东篱乐府》《东篱乐府》是曹植创作的一首琵琶曲,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的思考。
诗篇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音乐感强烈,成为曹植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
6.《杂诗》《杂诗》是曹植创作的一组小诗集,收录了多篇短小精致的诗作,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创作激情。
这些杂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爱情、人生、风景等多个主题,被后人誉为曹植文学成就的精华之作。
7.《七步诗》《七步诗》是曹植在东成侯刘备庙中所作,总共七句,反映了刘备的高洁品德和为政能力。
这首诗篇感情真挚,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功臣的敬重和对刘备的赞美之情,被誉为中国古代颂扬功臣的名篇之作。
曹植古诗词
曹植古诗词1.《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语言浅显,寓意明畅,不用多加阐释,便能明白其中含义其意自明,曹植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内心的悲愤。
曹植的比喻之妙,用语巧妙,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2.《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它描写和歌颂的是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
对于歌颂的这个人,历来说法不一。
有的说是写他的胞弟曹彰,也有的说是写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
但读完此时,我倒是觉得,两者都不是,应当是写自己的,勉励自己要向汉代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样勇武杀敌。
3.《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这首诗写的很凄冷,曹植把自己比作是一名荡子妇,以一名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简直比路人还陌生。
曹植有感与兄弟之间的境况悬殊,暗自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奈何曹丕的绝情寡义,令曹植愤慨不已,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
4.《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古诗文经典赏析之曹植七步诗
成王载
诗结内命吊想植
者
:
》
肆 作品鉴赏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 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 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
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 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
止。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 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 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 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思
大曹山立的问的求其人批间中
想
量欲,业物:《贤情退评的重
的有建。质”大、操出动隐视
隐所功此享今墙让,山摇士网
士作立诗受我上众把林隐人罗
不为业受诱隐蒿人隐入士才民
为,的到发约行入士世所都间
朝另影曹隐欲》世视治信聚隐
廷一响植士何开治为国仰集士
所方。《们为头国同。的起,
用面这七出?即辅道另荒来试 。也一启山”以君中一诞。图
肆迫 面 明 反 规 讥 口 害也才映劝讽吻 手反智了。之委 足衬,曹这中婉 的了另植一有深 残曹一的方提沉 忍丕方聪面醒, 。
文学赏析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 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 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 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 定。
分比“内秸好根豆
贴喻哭的燃比上和
切兄泣豆烧同长豆
感弟”煮起胞出秸
人相,得来兄来是
。残以翻却弟的同
,此转把;,一
十来
锅豆就个
有深迫他曹为全 提沉害众丕比诗 醒,。兄对喻以 规讥口弟自,萁 劝讽吻的己控豆 。之委残和诉相
中婉酷其了煎
壹 叁
贰行 足 用 成 相 迫 己 喻 诗 为情来了煎害和,人 。深批千何。其控以 而评古太“他诉箕 骨那名急本兄了豆 肉些句”是弟曹相 相不,也同的丕煎 残顾常因根残对为 的手被此生酷自比 ,
曹植诗歌10篇曹植写的诗
曹植诗歌10篇曹植写的诗曹植生于初平三年(192年),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
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曹植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吁嗟篇朝代:三国|作者:曹植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
孟冬篇朝代:三国|作者:曹植孟冬十月。
阴气厉清。
武官诫田。
讲旅统兵。
元龟袭吉。
元光着明。
蚩尤跸路。
风弭雨停。
乘舆启行。
鸾鸣幽轧。
虎贲采骑。
飞象珥鹖。
钟鼓铿锵。
箫管嘈喝。
万骑齐镳。
千乘等盖。
夷山填谷。
平林涤薮。
张罗万里。
尽其飞走。
趯趯狡兔。
扬白跳翰。
猎以青骹。
掩以修竿。
韩卢宋鹊。
呈才骋足。
噬不尽绁。
牵麋掎鹿。
魏氏发机。
养基抚弦。
都卢寻高。
搜索猴猨。
庆忌孟贲。
蹈谷超峦。
张目决眦。
发怒穿冠。
顿熊扼虎。
蹴豹搏貙。
气有余势。
负象而趋。
获车既盈。
日侧乐终。
罢役解徒。
大飨离宫。
乱曰。
圣皇临飞轩。
论功校猎徒。
死禽积如京。
流血成沟渠。
明诏大劳赐。
大官供有无。
走马行酒醴。
驱车布肉鱼。
鸣鼓举觞爵。
击钟釂无余。
绝纲纵麟麑。
弛罩出凤雏。
收功在羽校。
威灵振鬼区。
陛下长欢乐。
永世合天符。
仙人篇朝代:三国|作者:曹植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
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
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
回驾观紫微,与帝合灵符。
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
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
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
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
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
曹植书写人生抱负的诗
曹植书写人生抱负的诗原文:《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衍生注释:“金羁”: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连续不断,急速奔驰的样子。
“幽并”:幽州和并州,古代多游侠之士的地方。
“楛矢”:用楛木做杆的箭。
“羽檄”:紧急军事文书。
二、赏析:这首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了一位武艺高强、英勇无畏的边塞游侠形象。
开头描绘了白马疾驰的场景,引出主人公。
接着通过对其高超武艺的描写,展现其英勇敏捷。
后面叙述边境战事紧急,游侠儿义无反顾奔赴战场,舍生忘死,为国捐躯。
整首诗节奏明快,气势磅礴,充分表达了曹植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三、作者介绍:曹植,字子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他是曹操之子,自幼聪慧,才华横溢,深得曹操喜爱。
但后期在政治斗争中失势,备受曹丕打压。
其作品风格多样,前期多意气风发,后期则哀怨深沉。
他的诗歌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运用片段:在运动会的赛场上,小明如那“幽并游侠儿”一般,身姿矫健,在各项比赛中奋勇争先。
面对强大的对手,他毫无畏惧,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勇夺冠军!这不正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体现吗?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比赛中,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种专注和执着,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难道这不是曹植笔下那英勇无畏的形象在现实中的映照吗?。
曹植最著名的三首诗 曹植的诗有哪些
曹植最著名的三首诗曹植的诗有哪些曹植是曹魏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存世的诗歌有90余首。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分界线,前后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诗作,内容主要以游宴,述志为主,后期的诗作,内容主要以悲怨,游仙为主。
读曹植的诗歌,首先要了解曹植的生平际遇。
曹植的一生是非常戏剧化的。
少年的曹植因为惊世的文才而为父亲曹操所信重和宠爱,甚至欲将曹植作为王位的继承人。
父亲的宠爱加上王侯贵胄的身份,少年的曹植身边围绕着当时最有才华和实力的年轻人,每天过着斗鸡走狗、莺莺燕燕、歌舞宴乐的生活。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嗣立为魏王,曹植也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登基后的曹丕对曹植及其党羽进行打击报复,将曹植遣送到边陲封地并进行监视。
可以说,曹植的后半生虽名为藩候,实为囚徒,言行举止都受到严密的监控,稍有不慎就会获罪,常怀性命之忧。
强烈的人生前后落差的际遇变化反映在了这位天才文人的诗歌当中,曹植人生前期和后期的诗作,内容和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如果说少年曹植的诗风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赤子风流,中年曹植的诗风则充满“忍把哀愁换了浅斟低唱”的悲郁哀愁。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出世与入世的诗风,在曹植笔下表现婉约自然,天然雕饰一般,可见其惊才艳艳。
南朝谢灵运评价曹植说:“平原候植,公子不及世事,但美遨游,然颇有忧生之嗟。
”谢灵运对曹植一生诗风的变化做了简要而精准的概括,其前期的诗作但美貌游,而后期的诗作则颇有忧生之嗟。
在曹植现存的诗歌中,以前期诗作《白马篇》,后期诗作《野田黄雀行》和《杂诗·南方有佳人》最具代表性。
《白马篇》:少年天才,傲气风流《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曹植的诗歌代表作
曹植的诗歌代表作曹植的诗歌代表作篇1朝代:三国|作者: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曹植的诗歌代表作篇2朝代:三国|作者:曹植其一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其二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曹植的诗歌代表作篇3朝代:三国|作者: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的诗歌代表作篇4朝代:三国|作者:曹植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曹植的诗歌代表作篇5朝代:三国|作者: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fú)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huán)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hénggāo),秣(mò)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mi ǎn)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曹植诗歌赏析5篇
曹植诗歌赏析5篇曹植生于初平三年(192年),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
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曹植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名都篇朝代:三国|作者:曹植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名都篇》属于乐府《杂曲歌·齐瑟行》歌辞,无古辞。
诗写京洛少年斗鸡走马、射猎游戏、饮宴无度的生活。
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以为这是曹植早期的作品,是建安年间他看到洛阳贵游子弟耽于逸乐的生活而作,其中甚至有他本人生活的影子。
一以为从此诗所写的洛阳少年奢靡豪华的生活来看,不宜出现于建安或黄初年间,因洛阳在汉末经董卓之乱后,破败零落,贵族子弟不可能有如此骄奢淫逸的生活,故此诗宜系于太和年间曹植入京时所作,即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
考曹植于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所作的《送应氏》中说:“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可见其时的洛阳确实破落不堪,故从后一种说法。
至于此诗的主旨,历来也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说以为“刺时人骑射之射妙,游骋之乐,而无爱国之心”(《文选》六臣注引张铣语),即以讽谕为主,意在指责京洛少年的生活奢靡而不思报效国家。
一说以为“子建自负其才,思树勋业,而为文帝所忌,抑郁不得伸,故感愤赋此”(《古诗赏析》引唐汝谔语),即以少年自况,由此表示心迹。
然笔者以为此诗若定于后期所作,则其时曹植已不是裘马轻狂的少年,而其心境也抑郁不欢,故绝无可能以翩翩少年自况;而且从此诗的字里行间来看,诗人对这些贵游子弟实不无微辞,故在介绍此诗时还是取张铣的说法。
曹植的诗(共10篇)
曹植的诗(共10篇)曹植的诗(一): 曹植的诗乐府代表作品箜篌引升天行(二首)仙人篇妾薄命(二首)白马篇薤露行丹霞蔽日行种葛篇名都篇美女篇飞龙篇惟汉行曹植的诗(二): 曹植的七步诗到底原诗是什么样的啊关于《七步诗》及其产生的背景,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可知在刘宋时代,此诗尚颇为人们熟知,且有故事流传.好诗总是禁而不止的.《世说新语》是一部高水平的名著,其中的材料往往被视为重要的史料.据此则《七步诗》自应确认为真.又《太平广记》卷一七三引《世说》,其中《七步诗》的文本也是六句,仅个别字句略有异同.只是此诗的文本有繁简之别,另有一种四句本,《文选》卷六十任彦昇(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陈思见称于七步”句下李善注引《世说》云:文帝令陈思王七步成诗,诗曰:“萁在灶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里文字比较简略,不知是李善所见之《世说》即已如此还是他在引用时有所删节.由六句压为四句,很像一首唐人的五绝.古书注释中的引文往往并不严格按照原文引录,为简明起见可以有所省略,而为了引文的通妥流畅起见,又相应地改易少数几个字.这种作风到晚近以来还有,某些老派学者的引文有时不尽忠实于原文,就是这种老传统在起作用.与六句本原诗相比,李善注所录之四句本保留了它的主要内容,而将诗的前两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删掉了.删掉这两句,诗的妙喻仍在,主要意思也没有变化:拿豆秸草作燃料来煮豆子,本是同根生的东西如此相煎甚急——现在是亲兄弟相煎甚急,令人不胜感慨.此后更流行的文本则将李善注所引本的首句改为“煮豆燃豆萁”(《诗纪》卷十四引“一作”本).这样一来,诗的开头就把豆和萁一道提出,更便于为下文张本,看上去要比一开始就突如其来地说“萁在灶下燃”更稳妥自然一些.这一改动不知出于何许人,其人实为高手.曹植原作六句本显得比较古朴.这首诗的生长点在于燃豆萁煮豆子,那么煮豆子是要做什么呢,诗的前两句说得很明白:“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这是当时的一种食品加工方法:先把豆子煮熟,然后让它发酵,加上盐和若干香料,做成“豆豉”或称“盐豉”,不加盐的则为淡豉,均为美味,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汁液,尤为常用的调味品(详见《齐民要术》卷八《作豉》).在魏晋时代,豆豉算是新兴的美味,所以曹植在诗中详细言之.而到唐人或更后的读者心目当中,“豆豉”乃是十分普通的东西,“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这些话完全可以不去多说.某一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对文学创作总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从《七步诗》的变迁看去,改诗有时同科技水平之与时俱进也不无关系.《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了西晋的一个小故事:“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蓴羹,但未下盐豉耳!’”北方贵公子王济(武子)看不起从南方来的“亡国之馀”陆机,以羊酪为天下美味,而陆机则以蓴(莼)羹来与之对垒.做蓴羹须下盐豉,味道才能勾得出来;陆机认为羊酪虽好,也就相当于未下盐豉的蓴羹——北方的美味乃是二流货色.由于政治历史的原因,当时北人南人互存偏见,所以往往有这样斗法式的问答,现在看去颇不足为训,但由此可知盐豉在魏晋时代的地位甚高,也可知曹植写诗时为什么那样不惜笔墨.这样看来,今天重编注曹植的诗,《七步诗》应予录入,并当以《世说新语·文学》所引之六句本为准;至于后来的变成四句的删节本(李善注所引者)和进一步修改本(《诗纪》所引者),可以不管,也可以作为附录列入备考.前人或谓《七步诗》“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其说颇有见地,但乃是从艺术角度出发的比较论;如果从文献角度着眼,则自当以六句本为基准.曹丕打压迫害乃弟曹植用心良苦,手法甚多,原因无非是曹植曾经是他的竞争对手,一度似有可能继承父王曹操的地位.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对曹植防范、报复甚严,无所不用其极.帝王式的思维往往如此.专制主义导致人性严重异化,中国古代皇室成员中父子、叔侄、兄弟们相煎何太急的事情,史不绝书;但是就此写诗的人不多,好的更少,此《七步诗》所以可贵而传诵甚广也.■顾农曹植的诗(三): 曹植诗词的评价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族王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还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dàn),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植的诗(四): 古诗《七步诗》曹植的简单注释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的意思以及一些词语的解释豆萁:豆秸.釜:锅.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曹植的诗(五): 谁知道曹植的《七步诗》和诗意,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曹植的诗】《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版本一(曹植原版):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菜做成的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地加害于我呢版本二(后人缩略版):煮豆子时把豆茎当作燃料,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曹植是曹操的四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因为曹植和曹熊(第五子)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曹丕便再追问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念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于是便放了曹植.曹植的诗(六): 视死如归的诗(一定要曹植的诗)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诗(七): 曹植写手足情深的诗有哪些急用!《赠白马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纾.郁纾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王彪》曹植一生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共11年,曹植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曹丕及其子明帝曹睿的猜忌和迫害.其间「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三国志》本传).曹植在《迁都赋序》一文中说:「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於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频繁地迁徙和变动封爵,说明曹丕对他的极度不信任.而封为藩王,形同囚禁,没有任何自由.「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本传)曹植的情况比这更糟.他在《谏取诸国士息表》说:「今部曲皆年耆,卧在床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人.疲瘵风靡、疣盲聋聩者二十三人.」曹植后期实际是在这种软禁的情况下度过的.他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有的只是愤慨和悲伤,没有幸福和希望.《赠白马王彪》一诗形象地反映了曹植后期的生活和感情.《赠白马王彪》一诗,最早见於西晋初年陈寿所撰《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诗前有云:是时待遇诸侯国法峻.任城王暴薨,诸王既怀友于(按,即「兄弟」之意)之痛.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植发愤告离而作诗.此后,梁代萧统又将此诗收入《文选》,唐人李善为之注,在诗前增有一《序》: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李善还注称:「集曰於圈城(按,当即鄄城)作」.可知曹植的文集的诗题是《於圈城作》;今题,当为后人据《序》所改.另据《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载,曹彪於黄初三年为吴王,黄初七年才徙封白马王,与此《序》不合.后人於此多有考辨,而意见不一.或谓曹彪於黄初四年徙白马王,上述引之史料略而未载.(黄节,见《曹子建诗注》)当然也有人认为此时当称曹彪为吴王,(杭世骏《三国志补注》)今不详述.《序》的年份,与《三国志》曹植本传相合.本传称:「(黄初)四年,(曹植)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师」.不过,黄初三年,曹植为鄄城(今山东濮县东)王.鄄城同今在河南滑县的白马,魏时同属兖州东郡,故能同路东归.黄节认为,曹植在东归鄄城之后,才徙封雍丘王的.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植和他的同母之兄任城王曹彰,以及异母之弟白马王曹彪一道来京师洛阳参加「会节气」的活动.於此期间,「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三国志任城威王彰传》)的曹彰突然暴死.据《世说新语尤悔》篇记载,曹彰是被曹丕一手毒害的.会节气过后,诸侯王返回各自的封地.弟兄三人一块来的,如今回去的却剩下两个人,曹植心里已经非常难过;谁会想到朝廷还派了一名监国使者叫做灌均的人,沿途监视诸王归藩,并规定诸侯王在路上要分开走,限制他们互相接触,这样就使得曹植越发难堪和愤怒.面对曹丕这样的阴险无情的手段,曹植百感交集,怒火中烧,於是写出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赠白马王彪》.《赠白马王彪》一诗共分7章,表现了曹植恐怖、悲伤、痛恨和愤怒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深刻地揭发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第1章共10句,写这次「会节气」结束之后启程返回封地的经过和心情.诗人在「承明庐」朝见了魏文帝曹丕之后,将要返回自己的封地鄄城.按曹植於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改封鄄城侯,次年立为鄄城王.清晨从京都洛阳出发,傍晚经过了首阳山.这前4句都是过程的介绍.接著「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则寓有深意.说伊水、洛水既宽广又幽深,已经感到路途艰难.「欲济川无梁」竟然说过河无桥,更表明是难以克服的因难.作者瞻望前途,寸步难行.只好从水路「泛舟」,却又遇见「洪涛」,因而「怨彼东路长」,东归鄄城还有好长一段路呢!这个「怨」字,岂止怨路,实际还包括怨人,怨曹丕和他的爪牙.「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是在旅途的困苦之中回头再朝京城看了一眼,内心不是怀念曹丕,更不是留恋「会节气」的活动,而是想到了曹彰在洛阳暴死得不明不白,引起作者的极大悲愤,甚至恐怖,所以在伸著脖子遥望城阙时心情也是悲伤的.第2章共8句,写归途中的困苦.诗人经过寥廓的太谷关,山上的树木郁郁苍苍.接上章可知诗人弃舟登岸,走入山谷.不巧「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连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积水纵横流淌,行路和「泛舟」同样困难.这里路途难行,也隐喻处境危险.下文「中途绝无轨」和上文「欲济川无梁」一样,还是无路可走,这里可以体会出曹植身受的痛苦和威胁多麼深重.水上有洪涛,山谷遇大雨,只好改道登上山坡,然而长长的斜坡直入云天,前面的路程辽远而又高峻.恰在此时马又得了玄黄的病.困难加剧,矛盾激化,东行归藩的路途竟然如此充满险阻,有如唐诗人李白《行路难》说的那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隐约说明了曹植人生的道路多麼坎坷不平.第3章共12句,开始直接抒发内心的悲愤,进入诗的核心部分.在这进退两难之际,作者还得骑著病马前进,说明当时诗人已失去自由,只能返回封地,没有其他选择.因此「我思郁以纡」,心中愁闷郁结.心情愁闷还想些什麼呢於是提出「亲爱在离居」,即和亲密的弟弟曹彪不得团聚的问题,点明写这首诗的直接原因.途中派有监国使者灌均,灌均使他们弟兄「离居」.灌均其人,过去就曾经:「奏植酒醉悖慢,劫胁使者」(《三国志》曹植本传).如今曹植想在途中同曹彪互叙兄弟情谊,灌均竟然不准,因此曹植对他恨之人骨.把他比做鸱枭、豺狼、苍蝇.他们窃据要津,混淆黑白,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进谗言,说坏话,使得亲人之间都疏远了.这里当然有难言之隐和违心之论.由於当时的恶劣的政治环境和君臣名份的限制,诗人不能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表露对曹丕的不满,而只能把满腔怒火烧向使他们「亲爱在离居」的监国使者灌均之流.诗人表面还要回护一下曹丕,好像曹丕对他们本来很好,是「谗巧令亲疏」的.「中更不克俱」是说中途才改变主意不让他们弟兄同行的,似乎说曹丕本来是没有明确让他们分路而行的.曹植的这种用心是清清楚楚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诗人受到这帮势利小人的胁迫,心情沮丧愤慨,一时想要重回京城,但「欲还绝无蹊」,没有退路,只能拉起绳在那里徘徊犹豫.第4章12句,诗人於路上触景生情,感物伤怀.曹植在路上徘徊,前途茫茫,但在这里又有什麼可以留恋的呢自己不禁发问.原来相思之情是无穷无尽的.「相思」指弟兄之间的关怀,也就是指他对曹彰的悼念和对曹彪的思念.在陷入相思的苦痛之中,又面对著秋风、寒蝉、萧条的原野和西匿的白日.秋风没有温暖,寒蝉发出哀鸣,一派肃杀凄清景色.此外「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更引起诗人的无限伤感.归鸟有林可赴,孤兽有群可归,鸟兽尚且各自寻求归宿,然而曹植本人却无路可走,无家可归,从而产生人不如物的感触,这就是「感物伤我怀」.最后只能「抚心长太息」,拍著胸脯长叹罢了,现实生活,没有前途和希望.第5章共14句,表现了曹植对曹彰暴死的哀悼和对人生的感慨.这章接触到写这首诗的根本原因.作者深知,叹息又有什麼用呢好像上天安排的命运故意和他作对.何以产生这种念头呢是由曹彰暴死引起的.哪里会料想到一母所生的兄弟,一道来到洛阳就突然死去了呢落得「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曹彰如果死而有知,也会感到孤独寂寞的.其实这是作者当时的心境.曹彰之死,使曹植感到前途未卜,命运难料,不免产生兔死狐悲的颓丧情绪.曹彰突然间就死去,活著的人身体也渐渐衰弱下来.人生一世,只不过像早晨的露水那样,太阳出来一照就乾了.而且进入晚年,时光流逝更快得惊人.诗人又自知不如金石长寿,只能叹息悲伤.我们知道,曹植写作此诗时年龄不过32岁,正在有为的壮年,然而居然认为「年在桑榆间」,到了人生的暮年,这种反常的心理,是他对个人命运难以把握的反映.「人生如朝露」或「人命若朝霜」,(曹植《送应氏》)为汉代末年士大夫中较为流行的思想.《古诗十九首》就有「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的诗句,但较之曹植的忧愤深广就显得肤浅得多了.第6章共12句,诗人以豪言壮语和曹彪互相慰勉.上一章诗表现的是由曹彰之死引起的悲愤,感人肺腑,催人落泪.然而一味沉湎於忧伤之中,於身无益,於事无补.曹植清醒地知道「心悲动我神」,因而毅然「弃置莫复陈」,不能陷入忧伤的深渊而不能自拔.诗人抖擞精神振作起来,用「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豪言壮语和曹彪共勉.我们相信唐代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定是受了曹植的启发.情绪的由低沉而变得昂扬,使诗的情调也变得开朗豪迈了.下面「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是对曹彪的开导.告诉他,弟兄之间的情谊如果没有减弱,离得远了情份反倒会日益亲密.为什麼一定要像后汉姜肱那样,和弟。
七步诗 曹植
七步诗曹植《七步诗》作者:曹植【魏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注释:漉:过滤。
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即豆秸。
釜:锅。
持:使用、用来。
然:燃烧。
煎:煎熬。
本:原本。
《七步诗》意思: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七步诗》写作背景: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七步诗》鉴赏: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第二句中的“漉菽”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同样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
曹植的有关牺牲的诗
曹植的有关牺牲的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曹植的有关牺牲的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曹植的有关牺牲的诗白马篇朝代:魏晋:曹植原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二.曹植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慷慨激扬的诗句曹植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慷慨激扬的诗句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原文:白马篇曹植(魏晋)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首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
(一说是指他的胞弟曹彰,另一说是指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
)借以抒发的报国之志。
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分散和闪烁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气息深厚.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共性格鲜亮、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
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详细说明"西北驰"的缘由和勇敢赴敌的气概。
末八句展现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论曹植诗歌作者:陆海恩指导教师:魏丽苹摘要:曹植是建安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的诗歌有着如下的特点:作品题材广泛,文采富赡;抒情真挚,充满理性;语言清新流转,富于表现力;风格绮丽,刚柔相济;形式多样,备体兼备。
钟嵘评价他的诗歌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关键词:曹植;诗歌;骨气;辞采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它掀起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开创了我国五言诗的黄金时代。
整个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大多敢于面对现实,真实的描写社会动乱,反映人民疾苦,以及表达作家个人的政治理想及其抱负,风格也大多事慷慨悲凉,明朗刚健的。
因此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邺中诸子,陈王最高”⑴。
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⑵,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史“壮美”的美学定位合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
曹植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抒写五言诗的诗人,从题材范围来看,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大涉国家至事,小及人际私情,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极大的开拓了五言诗的题材领域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并且咏史诗、咏怀诗、咏物诗、寄赠诗、山水诗、田园诗、游仙诗、边塞诗等皆有涉猎,可谓是“备诸体于建安者,陈思也”⑷。
在艺术质量上,曹植五古深于取象,善为比兴,大量诗作通篇用比兴,在建安诗坛可谓是“集比兴之大成”“开一代风气”⑹;曹植诗工于起调,善为结语,自曹植,方“有起、有结、有伦序、有照应”⑺;曹植诗工于锤炼,善为警句,对仗工整,平仄妥帖,对齐永明体及唐近体诗也多有启发。
曹植诗歌辞采华茂,粲溢古今,将乐府诗的通俗与与古诗十九首的典雅相融合,形成自己全新的语言风格。
一. 骨气奇高所谓“骨气奇高”是指曹植诗歌慷慨雄健,风骨并举,有血肉有气势,取胜于意,发端于气。
方东朔在评价曹植时说:“意厚词赡,气骨浑雄”⑼。
“气”就是指韵味俊爽的文气,“骨”指铮骨端直的文词。
“骨气奇高”是从诗歌内容上看的,追求建功立业是曹植诗歌的核心内容。
纵观诗人一生,曹植对政治事业始终怀有热忱,并十分执着、自信,重力行,重奋进。
这种强烈的政治抱负以及对生命精神的不懈追求构成了曹植“骨气奇高”的昂扬基调。
在《与杨德祖书》中,诗人曾慷慨激昂地坦称:“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他一生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理想。
《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代表诗作。
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的“幽并游侠儿”的英雄形象,充满了豪壮的乐观精神。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歌一开头,就突兀地挺立出一位少年英雄的高大形象,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与白马相互映衬,一黄一白,色彩鲜明。
“幽并游侠儿”,宕开一笔,从容地介绍少年勇士的来历。
接着勾勒出游侠少年四个令人惊叹的动作:“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到“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两个形象的比喻,一位叱诧风云、气吞山河的英俊少年的形象,便活现在读者面前。
如此一番描述后,诗人又收拢笔墨,回到故事发展的主线:“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少年英雄接到北来的军令便飞马驰驱,登上那高高的阵地。
他锐不可当,长驱直入,一举踏平了匈奴的大本营,又乘胜向左压倒了鲜卑的侵略军。
诗情跌宕起伏,进一步描绘出勇武压群敌,豪气吞万里的英雄形象。
诗歌至此似乎已经无话可说,但诗人又进一步写到少年英雄的精神世界:“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把诗歌的主题引向最高潮,一位极富感召力的爱国英雄如立眼前,使读者感觉到一股强烈的爱国激情在胸中荡漾,催人奋发向上。
《薤露行》一诗诗人用乐府旧题述志抒情,倾吐自己的宏伟志向。
诗人希望在短促的人生中奋发有为,为国家建功立业。
“愿得展勤功,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诗人以王佐之才自命,希望“输力于明君”,及时“展勤功”,慷慨悲歌,灼热感人。
在《鰕旦篇》里,借比喻表明诗人的志向抱负非世俗之辈可以理解。
“鸿鹄”、“燕雀”之比,暗用陈涉的典故,袒露了壮士的志向和气概,“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陈述了诗人以王室为怀,统一天下的大志,字里行间洋溢着以身报国的壮志豪情。
曹植后期生活境遇的巨变直接影响了诗人的创作风格。
他的诗歌从前期的乐观开朗、豪放俊逸,变为后期的隐曲深沉、哀怨忧愤。
然而,那种“慷慨”、“任气”的风骨却始终充溢在他的诗歌中。
曹植后期的作品以《杂诗》为代表,隐曲地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郁愤之情,亦贯穿着“慷慨不群”的愤激不平之气。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杂诗》其四)。
全诗通篇用比喻的方法,以美人的桃李容华得不到赏识来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
《杂诗》(其五)更是直接地表达了这种壮志难伸的激愤:“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一句深入一句,充分表明自己志在灭吴,完成统一大业,而不愿东归回到自己的封地。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表明了自己报效国家的壮志和抱负不能被朝廷所用而无法实现的无奈和愤怨。
最后,“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点明了诗人渴求报国立功不愿虚度岁月的心志。
建安作家生逢乱世,饱经流离,他们或半生戎马,或历经忧患,对生活感触颇多,体验也极深,因而感伤时乱、同情人民疾苦,成为建安诗作“慷慨之音”的共同内容。
建安十六年曹植随父西征,途经洛阳,见被董卓焚毁的洛阳,时隔二十年犹如此荒凉,诗人心情无比沉痛,即兴作诗二首《送应氏》。
其一描绘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悲悯之情。
此外,《名都篇》以暴露都市贵族公子骄逸生活为主,《情诗》(微阴翳阳景)则反映了人民军役生活之苦。
这类作品在曹植后期诗作也有表现,如《泰山梁甫行》等。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和自身生活的困苦,曹植更能深切体察下层人民的疾苦,所以他后期诗篇感伤悲悯之情更为真切。
曹植是一位具有理想和热情,而又无法实现理想、施展才干的悲剧诗人,在他的创作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为社会、人生和理想时时焦灼的忧患意识。
透过他那些瑰丽的辞章,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忧愁苦闷而又不甘沉寂的灵魂,感受到的是一种坚毅高尚的人格和壮士矢志的慷慨情怀。
这一切使曹植诗作具有了感人肺腑的忧患品质和荡气回肠的悲剧性特征。
青年的曹植虽然养尊处优,但也必然受到时代氛围的影响,屡屡发出忧生之嗟。
从曹植前期的作品来看,“忧生之嗟”主要来自他行乐游宴之余对人生不永的苦恼和感伤。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箜篌引》)。
诗人携俦命侣,极登临游赏之欢;酒酣耳热,享人间豪华之乐,人生似乎获得最大的满足。
紧接着却为它的短暂无常而感叹,不由抱怨时光流逝,惊叹死之将至。
生活中的痛楚,时常撩拨曹植那敏感而又充满忧虑的心弦,从而与时代的哀歌产生强烈的共鸣。
曹植此时涉世未深,他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往往出于气质性的禀赋,因此很难有深刻的体验。
他的忧生之嗟虽然不能说是无病呻吟,但不免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
曹植后期生活发生了悲剧性的变化,随着曹丕的不断打击迫害,以及生活的艰辛困顿,他才真正体会到死亡的临近,忧生之嗟大大加深。
给曹植刺激最大的,莫过于胞兄曹彰的死。
曹彰暴卒的噩耗无异于晴天霹雳,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内心充满无限悲哀,同时也感到自己生命的朝不保夕:“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赠白马王彪》)。
生死难以预料,“变故”随时可能发生,平时那种忧生嗟死的意绪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变得十分深沉,它时刻都在煎熬诗人那颗屡遭创伤的忧郁的心灵。
诗人为国效力的宏志不仅得不到实现,而且还感受到了生命的恐惧,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诗人自己不幸的遭遇,使诗人的思想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就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生存欲,即恋生的主题。
这个主题对曹植来说最明显的莫过于求仙了,《飞龙篇》、《升天篇》、《五游咏》、《远游篇》、《仙人篇》、《驱车篇》,在曹植的求仙诗中有着丰富的思想情感、精神寄托和文化内涵。
首先它表现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企图,诗人蒙受着压迫与迫害,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一再幻灭,一试再试,苦闷和彷徨之痛苦无法解脱,精神的安慰又变得异常需要,就不免要幻想到仙界去寻找精神寄托,藉升天凌云的幻想来发泄苦闷。
“俯视五岳间,人生如寄居”(《仙人篇》)。
诗人以人生有尽为意识基点,却又希望以成仙否定未尽的人生,进入了无所终穷的人生天地。
其次,曹植的游仙诗也隐含着愤慨的情感和对于现实的反抗精神。
他的游仙诗就是一种愤慨的爆发,他写游仙诗的目的只是假游仙诗以寄慨,假游仙诗以表现建功之志,假游仙诗以表现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了他对遭受严重压抑的不满和反抗,希望自己精神得到一点安慰,苦闷得到一些解脱,心灵得到一丝慰藉。
二 . 辞采华茂所谓辞采华茂是说曹植诗歌风流倜傥,文采斐然,锻字炼句,声色和美。
曹植注重语言辞藻的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如《美女篇》,他以及其艳丽的语言,把一个光彩照人的采桑女描写成貌若天仙的美人,从摇曳的桑枝到纤纤采桑的手,到飘荡的裙裾,无不尽华丽的词语:“柔条纷冉冉。
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
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
腰佩翠琅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活脱脱洗尽铅华的绝妙女子。
从中足以看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曹植极力追求一种能够塑造鲜明、结实、亮丽、绮靡的形体语言。
胡应麟在评价曹植时说道:“子建《名都》、《白马》、《美女》诸篇辞极赡丽,然句颇尚工,语多致饰”⑽,这正说明曹植诗歌语言之华美。
《磐石篇》诗人用近乎完美的语言感慨人生的变化多端、生命的无常,对自己的人生自由受到限制而感到无奈痛苦。
他把自己建功立业的坚定志向用精美绝伦的语言表达出来:“高坡凌云志,浮气象螭龙。
鲸脊若丘陵,须如山上松”,使读者看到一个坚韧不拔、乘风破浪的英雄形象。
诗歌这种浓缩的文学形式局限了语言的扩展,于是曹植就用最华丽的语言来彰显其诗歌的情感。
汉乐府民歌语言古朴质直,建安诗人的作品也大多如此。
曹植的诗歌则在保持其朴素自然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了加工、提炼,使其诗歌表现出语言洗炼、辞采华美的特色。
曹植的诗歌讲究词采和对仗,注意炼字和声色。
《箜篌引》一诗文采富艳,全诗描摹藻绘,字斟句酌,“高殿”、“丰膳”、“肥牛”,宴会之盛犹在眼前,“秦筝”、“齐瑟”、“阳阿”、“京洛”,乐舞高妙,穷尽铺张。
清人沈德潜说:“《名都》、《白马》二篇,敷成藻绘,所谓修辞之章也”,言明曹植诗歌词采华美,色泽绚丽,如《白马篇》中“白马”、“金羁”色彩鲜亮,“破”、“摧”、“接”、“散”同指射中目标,用语多姿,匠心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