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分数级差

专业分数级差
专业分数级差

专业分数级差

分数极差是针对专业录取的。假设你考了350分,填报了南京财经大学ABCD四个专业,学校的分数极差为2,3,2。则你的四个专业分相当于350,348,345,343,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排名,.学校录取从第一个专业开始检索,满足条件即可录取

专业分数级差一般在3分~10分之间。进档考生录取专业时第一志愿考生,以实考分由高到低排序,若考生的第一志愿专业未满额则将该生录取为该专业;若考生的成绩未达到其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分数,则其总分减去专业级差分后参与第二专业志愿排序;若第二专业志愿仍不能录取,再减去一个级差分参与第三志愿排序,如此依次类推。对于非第一(学校)志愿考生则先减去一定分数后参与第一专业志愿排序,专业确定办法同前面所述。

分数级差的作用

设置志愿级差强化了志愿功能,增加了志愿的分量,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多了一分理智,恰如其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即使分数考得不太理想,也有一个弥补的余地,适当减弱了分数的作用,“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实行分数级差,对于高分考生来说一方面是机会,另一方面又会吃点亏,因而导致“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的想法。而对于高校来说,可满足其招收最好考生的愿望。所以提醒考生一定要重视第一志愿、第一专业的填报。

志愿分数

志愿分数级差,就是指当你报考某个学校的志愿时,其实际录取分数与可以投档录取的分数之间的差值。一般来说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硬件水平、生源等来考虑一个学校的志愿分数级差。

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假如到达了一类线就可以投档,但事实上起学校由于报考人数多,硬件水平良好,其实际的录取分数线会比一类线高出50分,甚至60多分以上。

所以考生在进行学校的选择时要仔细思量,还需要在专业的选择下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志愿分数级差,热门专业的极差自然要高,相反冷门专业也会较低。可是也需要避免人们抱着同样的心态反而使一些冷门热了起来。

在以上这六个批次中,除了提前批,从本一批到专二批,其录取分数控制线依次降低。也就是说,你的分数达到了某一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线,你就可以参加该批次及以下批次的录取。比如,你的分数达到了一本最低录取控制线,那么你就可以参加从一本到专二所有批次的录取,你如果只达到了二本的控制线,你就只能参加二本及以下批次的录取,而不能参与第一批次的录取。这就是先分数原则。

学生的第一、第二、第三志愿及平行志愿

我们的成绩一旦进入某一批次,就有资格填报这一批次的学校了,在志愿表上,每一个批次可以填写三到五个学校志愿,每一个学校又可以填写四个专业。这样就有了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平行志愿的区别。学生要填的第一志愿学校和专业,一定是自己最理想的、最希望被录取的学校和专业,第二志愿学校及专业便成为退而求其次的,平行志愿是指提前批本科第一志愿后的两个“第二平行志愿(本科)”以及在三个本科批次和两个专科批次中,第

一志愿、第二志愿院校、专业后面的三个“第三平行志愿院校”。平行志愿的投档都是并列的,也就是在院校中不分谁先谁后,但在学生中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投档。具体来讲,是指在第一、第二志愿投档结束后,招办首先将同一科类(理科还是文科等)、批次投档资格线上“自由可投”的考生先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依次投档。对具体考生来讲,排到自己的成绩可以投档时,先投平行志愿中的第一志愿;若已录满,再投平行志愿中的第二志愿;若还满,则投平行志愿中的第三志愿,依次类推。近年来,许多省份都实行了平行志愿,有的在第一志愿设置平行志愿,意即学生填报的几所学校都视作第一志愿,有的省份则只在第二志愿设置平行志愿,第一志愿还是只能报考一所学校。

学校录取原则

学校在录取的时候总是先录取第一志愿的学校和专业,只有当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尚未完成招生计划,它才会考虑录取在第二志愿填报该校的学生。如果你在第一志愿没有填报某个学校,那么你就很可能不被该学校录取。据统计,各省在录取过程中,一般有70%以上的高校仅录取第一志愿的学生就已经完成了招生计划。因此如果在第二志愿填报这些学校,就基本上没有被录取的希望。

这时就体现为以志愿为主的录取原则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志愿原则。

再分数的原则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学校在录取的时候,在选择所有将该校填报为第一志愿的学生中,依然采取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原则;第二是平行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的高低排序进行投档录取。举例来讲,对于填报了平行志愿并处于自由可投的状态的学生,将他们进行分数排序,如果最高分是700分,则先投700分的考生,再投699分的考生,再投698分的考生……,依次类推。

再志愿的原则就是在填报了平行志愿的考生录取时,对于某一具体考生来讲,按其志愿排序A、B、C学校等,先投A学校,再B学校,再C学校的顺序检索,如考分够A学校,就投档到A学校,如不够,则看B学校,以此类推……。

所以我们讲,从总体上来说,高考的录取原则就是先分数后志愿,再分数,再志愿。依次类推。

●专业志愿优先规则

高校将进档考生按专业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各专业首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填报该专业的考生,当某一专业在录完第一专业志愿后仍未招满,该专业可继续录取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依次类推。

举例:已经投档给A高校考生中有小明、小军、小天三位考生,小明高考(微博)550分;小军高考560分;小天高考540分。小明第一专业志愿、小军第二专业志愿都是物流管理。结果,小明被该专业录取而小军未录取,这是因为物流管理专业在录取第一专业志愿时已招满,最低550分,该专业不会再招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小天的专业志愿顺序是: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车辆工程、金融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和工商管理。小天高考540分,比第一志愿交通运输专业低3分,而后的五个专业在录取第一志愿考生时已全部招满,小天只能接受调剂专业。因此,如果高校采用专业志愿优先规则,选择第一专业志愿非常重要,第二至第六专业志愿建议不要集中于热门专业。

●高考分数优先规则

高校将进档考生按高考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考生所填的六个专业志愿是平行的,考分等于或高于那个专业的录取分,就被那个专业录取。

举例:已经投档给广州某大学的考生A所填的第4个专业志愿是经济学类、第5志愿工商管理类、第6志愿旅游管理。他的高考分510分,所填的第1、第2、第3专业都不能录取,而达到或超过了第4、第5、第6专业的录取分,根据录取规则,在这三个专业中该考生不能任意挑选,按顺序只能录取在第4专业经济学类。因此,在填报专业时,既要把自己喜爱的专业填在前面,又要兼顾各专业近年来的录取分,从高到低合理排序。如华南理工大学今年专业安排依据“分数优先,同分情况下志愿优先”的原则。该校招办主任曾志新建议考生可以结合该校各专业在广东省近三年的排名情况,根据自己的分数,填报出合理的梯度,争取录到自己所选择的专业。

●专业志愿顺序级差规则

高校将进档考生按专业志愿顺序级差分录取专业,各高校招生简章都公布了本校的级差分。

举例: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专业录取方面,学校规定“对于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采用分数级差办法。”专业分数级差的计算方法为:同一专业的第二、三、四、五、六志愿的级差值分别定为2分、1分、1分、1分、1分,即第二志愿减去2分、第三志愿减去3分、第四志愿减去4分、第五志愿减去5分、第六志愿减去6分与第一志愿考生按成绩排序录取。

影响志愿填报结果的因素很多,比如高考政策变化、考生学习成绩、第一志愿选择、身体条件限制、高校历年录取成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等。根据以往经验,在众多因素里面考生及家长较关心录取分数,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各个高校招生政策(尤其是录取规则)的了解,从而导致事与愿违的情况出现。下面谈一下高校录取规则。

■“志愿清”

大部分高校在录取时都采用“志愿清”的规则,所谓“志愿清”,也叫志愿优先,就是在录取中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该校的考生,只要第一志愿生源充足,就只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即使二志愿考生成绩再高,原则上也不予录取。但是,也有部分高校会按一定比例预留二志愿计划,以录取部分高分考生。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了解各校是否预留二志愿计划以及是否设有“志愿级差”,同时,要根据个人成绩合理填报志愿学校,平衡一志愿和二志愿关系。

■“分数优先”

“分数优先”是指高校根据调档考生的分数高低进行专业安排,即按投档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保护相对高分考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总体来说,分数相对较高的考生被退档的可能性较小。例如:考生小A 和小B报考同一所高校,成绩分别为530分和525分,按“分数优先”的规则录取,则优先对小A所报的专业依次检索,如果符合第一专业录取条件则被第一专业录取;如果不符合,则依次检索第二、三、四、五专业直至被录取。完成对小A的录取后,再开始对小B录取。■“专业级差”

高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会按照一个或几个分数值来确定选报不同专业志愿考生的录取专业,这种分数值就是所谓的“专业级差”,即当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不能被录取时,

将其高考成绩减去某个分数值后,再与自己报考的第二专业志愿的其他考生成绩进行排序比较,确定其是否可以被该专业录取,其他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类推。这种模式下可以最大限度兼顾考生志愿和分数。例如,考生小A报考某高校,高考成绩为530分,专业志愿依次为国际贸易、计算机、会计学、市场营销和法学。如果小A不符合报考的第一专业国际贸易录取分数及其他条件,则小A不能被第一专业录取,而该校设置的专业级差为5分,那么学校会将小A的成绩减去5分后,以525分同第一专业报考“计算机”的考生的高考分数排队再安排专业,以此类推。

■“专业清”

“专业清”是指高校在安排考生专业时,专业志愿靠前的优先录取,其核心在于先按“专业顺序”、再按“分数高低”进行专业录取,实质是专业志愿优先。即专业志愿之间有先后顺序,先将考生按其第一专业志愿分成不同的队列,然后将每个队列内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按专业招生计划数依次录取;对于院校第一专业志愿未能录满的专业,将依次从第二、三、四、五专业志愿报考的考生以及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中录取。这种模式更尊重考生的专业志愿,重视考生的专业倾向。相对高分的考生如一味追求“热门”专业,被退档的可能性较大。“专业清”规则对于高校来说可以避免学校各个院系之间生源的不平衡,如“热门专业生源好,冷门专业生源差”的问题。对于考生来说,可有效避免报考专业的盲目性和“一窝蜂”。某些情况下分数不高的考生也有可能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

例如:考生小C和小D分别以498分和495分的高考成绩同时报考了某二本院校,最后录取结果是小C被退档,小D被录取。大多数人看到这个结果会感觉不可思议。根据分析,这是“专业清”规则的结果,因为该规则在进行专业录取时优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小C填报的专业志愿依次为国际经济贸易、会计学、法学、工商管理;小D填报的顺序依次为会计学、法学、国际经济贸易、旅游管理。录取时,学校通过检索发现将国际经济贸易作为第一专业的考生有30人,而招生计划为10人,第10人分数为510分,而小C以498分在30人中排名为第28名,因此不能被第一专业录取;小D报考的第一专业为会计学,报考会计学为第一专业的考生有20人,录取人数15人,小D分数排名第12名,则小D被录取。

接着,我们继续关注小C第二专业会计学。如果按照“分数优先”规则,小D能以495分的成绩进入会计学专业,那么小C以498分也可以被录取到会计学;但是按照“专业清”规则,会计学在第一专业录取时已经完成招生计划,因此小C无法被录取到会计专业。以此类推,小C报考的第三和第四专业均已在第一专业或第二专业录取时完成了招生计划,于是小C无法被他所报的4个专业录取。

最后,学校会对某些计划尚有空余的专业通过专业调剂的方式来完成招生任务。检索的结果显示,有两个专业空余计划10人,而类似小C情况的考生有20人且都服从专业调剂,那么对于这10个空余计划的分配完全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因为小C分数为498分,在20人中排名第15名,因此,小C最终因为专业志愿填报不合理被退档。

上述规则在高校录取中很常见,希望广大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多研究高校的招生政策,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填报志愿。(北京考试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