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理用药与药物的不良反应
浅谈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

浅谈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怎样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关于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报道层出不穷,并成为社会热点讨论话题。
对于药品,除了应保证其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之外,还应尽量避免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
有相关报告表明,目前有因不合理用药致死的患者占全球比率已达1/7。
在我国,据统计,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在总用药人数中的占比率也非常高,其中有1/4的患者都有过抗生素致病的经历。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安全用药引言在现代社会,安全用药成为了备受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家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也较为重视。
对用药问题提出要求并不仅是为了发挥药物的疾病治疗效果,还是为了避免药品不良反应问题的发生。
所以,有效治疗、合理用药也是当前社会对药品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1]。
药品工作者应当提高专业水平,系统地掌握当代药物、疾病知识和安全有效地用药的重要性,为患者用药提供帮助和指导,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
但目前现实用药问题无论是患者自身还是药品工作者,都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1、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概念和特点1.1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概念《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是我国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3月发布的一项文件,其中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作出以下定义,即:所谓药品的不良反应,指的是以正常的用法用量来使用合格的药品之后产生的不符合用药目的的意外或有害反应,简称ADR(Adverse drug reactions)。
这里提到的“合格”和“正常”都属于相对概念。
作为我国药品标准法典,“中国药典”之所以会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进行修订,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对于剂量也会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对比PDR来说,JNC-7当中对很多抗高血压药的剂量都进行了下调。
1.2药品的不良反应的特点药品的不良反应体现出特异性、普遍性、长期性、滞后性、可控性和可塑性等几个特点。
具体来说,药品的特异性指的是因具体药物和个人体质的不同,药品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不良反应;普遍性就是我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药品的长期性说的是有些不良反应比较少见,潜伏期也非常久,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才会被发现;药品的滞后性是说药品在上市之前进行的实验受多方面因素(人员、病情、年龄、患病时间等)的影响,结果可能不够全面,变量是需要过程的,可能是数月、也可能是数十年;不良反应的可控性特点指的是如果国家、社会相关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等组织对这一问题进行大力普及、推广宣传,可以有效地控制ADR问题,使这一问题出现的频率得到有效降低;可塑性特点指的是可以灵活调整,旧药新用、创新药品。
浅谈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策略

浅谈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策略西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西药的使用也面临着一些安全性问题,因此在临床合理用药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对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问题1.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由药物在治疗量下发生的有害反应,是西药使用中一个较为严重的安全性问题。
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错误使用,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2.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更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产生影响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造成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导致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
3. 用药不恰当用药不恰当包括过量用药、不足用药、用药时间不当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同时也容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4. 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问题老年患者因为生理机能下降、多病共存等原因,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容易出现药物积聚导致不良反应等安全性问题。
以上问题都凸显了西药在临床治疗中安全性的重要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1.加强药物监测和记录在患者使用西药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药物的名称、规格、剂量、使用频率等信息。
对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2.合理用药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案。
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合理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
3.关注老年患者用药对于老年患者的药物使用,医务人员需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和肝功能等生理指标,选择适宜的药物和用药方案,避免因为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安全性问题。
5.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对患者使用的药物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1540家,2/3的临床分离菌株对青霉素中度或高度耐药。
无疑,耐药性的产生与不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密切相关。
为了避免耐药性的发生,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抗菌谱,对于单一菌感染,不要使用广谱抗菌药。
尽量使用一种抗菌药,最多二种[4]。
避免长期用药和盲目的预防性用药。
在充分考虑病情的情况下,应保留性地使用某些抗生素。
3小结抗生素的使用仍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选用治疗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及患者基础疾病状态、生理状态、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联合用药的后果。
同时,医务人员还要高度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真正做到对菌下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除了以上要求,还需要医生、药师、患者的通力协作。
医生应改变不合理的抗生素处方,药师应对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使用提出合理建议,同时患者应改变他们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减少耐药性产生的机会,最终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1]缪晓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2):122-125[2]黄小红,毛美琴,等.257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16:433[3]邵天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16:522[4]徐秀华,张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及现阶段任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16:534(收稿日期:2008-08-18)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王丹辉商丘市长征医院(476800)关键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 se dr ug r ea ct i on A D 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 D R。
浅谈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策略

浅谈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策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西药已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药的合理使用与安全性是医学界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临床使用西药时,合理用药是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药物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使用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是西药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发生率与药物种类、剂量、使用时间、药效作用、用药者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有关。
2.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在两种或更多药物合用时,药物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从而导致药物效果发生变化。
药物相互作用也是常见的不良药物事件之一。
3. 药物剂量误用药物剂量误用是指在使用药物时,因为用药者自身或医护人员的失误,导致药物剂量不准确,从而出现药物过量或药物不足的情况。
药物剂量误用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隐患。
二、应对策略1. 加强安全教育对于医疗工作者与患者,强化安全教育,提高药物知识普及率是非常必要的。
医疗工作者应持续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增加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通过多种媒体传播安全用药的知识,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2. 药物直接监管对于高风险药物,应进行直接监管。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对药物的制剂、配伍等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加强药学调查研究加强药学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信息。
在药物临床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及时调查与研究,全面了解各类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和药信问题,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4. 应用新技术手段结合新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科技等,建立药物信息管理系统,快速准确地记录药物信息、不良反应等,确保药物使用的及时正确,提高西药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是医学界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加强管理与应对策略。
同时,医疗工作者应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提高药学素质,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浅谈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策略

浅谈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药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的医疗手段,也成为了人们诊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是随着西药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使用不当甚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我们必须要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策略,从而为更好地应对临床安全问题提供有效的指导。
1.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时,药品本身或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所引起的针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而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极大,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可能会导致病人受到严重的身体损伤甚至死亡。
2. 药物的相互作用在许多医疗情况中,一个病人可能同时服用几种药物来治疗不同的病症,但是这些药物却可能会相互产生作用,从而增加病人体内药物的浓度或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
3. 药物给药错误药物给药错误是指在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错误的给药方式,这类错误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甚至严重的健康损害,比如死亡等。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是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加强对临床用药审核的监测,并及时上报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在对病人用药时,我们必须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并按照药物相互作用指南对病人用药进行审核和调整。
相互作用指南中包括了不同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剂量的控制,药物的时间安排等一系列指导,使我们在日常治疗中能够更好地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药物给药错误是一个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为保障药物给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药物给药的技能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从而可以更好地规范药物的使用,减少药物给药错误的发生。
4. 提高医药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医药人员职业素养也是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药人员要有责任心,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知识和业务能力,使他们成为合格、专业的医药人才,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论文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论文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关键字:不良反应合理用药1药品不良反应名词解释1.1ADR(Adverse Drug Reaction)在按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
在一种新药或药品的新用途的临床试验中,其治疗剂量尚未确定时,所有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也应视为药品不良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1、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
如阿托品被用于解除胃肠痉挛而引起口干等。
2、毒性反应。
如引起失眠、耳鸣、贫血、肝功能损害等。
3、过敏反应。
4、其他不良反应。
如药物依赖性、致畸、致突变、致癌等。
1.2分类1.A型不良反应是因为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
特点是能够预测,与通例的药理作用有关,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1%),死亡率低。
首要表现包括过度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后遗效应。
2.B型不良反应是与药品的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
特点是一般很难预测,通例毒理学筛选不能发觉,发生率低(<1%=,死亡率高。
进一步分类为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和变态反应。
3.C型不良反应有些不良反应难以简单地归于A型或B型,有学者提出为C型不良反应。
C型不良反应的特点是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或不全,非特异性(指药品),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潜伏期较长。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报道 。虽然如此 , 仍有不少人认为 “ 中药无 不 良反应 , 无毒 副作用 , 能治病 , 有病 无病能强身健体 ” 等错误 观念 。笔者
就 此 问题 综 述 如 下 。 1 不 良反 应 1 1 单味 中药的不 良反应 ( ) . 1 木通 : 本组 5 7例 , 物潜 药 伏期为 3~ 6h 早期症状 为上腹不适 、 吐、 闷、 o 呕 胸 腹痛 、 腹 泻, 继而 出现尿频 、 面部 浮肿 , 至全身 浮肿 、 能平 卧、 渐 不 神 志 不 清 、 量 减 少 或 尿 闭 、 压 增 高 , 分 伴 有 柏 油 样 大 尿 血 部 便, 最终 以急性 肾功 能衰竭 、 尿毒 症而死 亡。( ) 2 马钱 子 : 本组有 8例 , 物不 良反应早期 症状为 : 痛、 药 头 头晕 、 舌麻 、 口唇发紧 、 全身肌 肉痉 挛 ; 中毒严 重 时全身 肌 肉强直性 痉 挛 , 至呼 吸肌痉挛 、 孔散大 、 渐 瞳 脉搏 加快 , 最终 因呼 吸肌
最强 , 木通利尿作用最 弱 , 至可使尿量 减少 , 关 甚 毒性机理
可能是木通 中过量的马兜铃酸 可使 内脏血 管发生病 变 , 使 肾脏供血 障碍 , 出现 肾小 管坏 死 , 致 急性 肾功能 衰 竭 。 导 在 国外 , 此类 事 件 也 屡 有 报 道 。
( 稿 日期 :0 9—1 —1 ) 收 20 0 2
36 7
V 12 N . o 1 o3 .
Ae o p c d cn r 的不 良反 应 与 合理 用药
孙 维 佳 , 秀玲 , 贺
( 黑龙江省传染 病防治院药剂科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0 ) 5 50
摘要 中医药在我 国用于防病、 治病 、 障人 民健康 已有数千年的历 史, 中华 民族 的繁衍做 出了巨大的贡 保 为 献, 至今仍在 医疗卫 生事业 中发挥着重要 的作 用 , 并逐渐被 世界 各 国人 民所接 受和 欢迎 。
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摘要】目的确保临床安全用药,减少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方法对药物的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原因以及特殊人群合理用药进行了分析,并且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了解专业领域的知识,查阅文献,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给医护人员提供正确用药信息。
结果为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合理,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结论现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与人们对药物安全的期望尚有相当的距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合理用药1 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反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停药综合症、特异质反应、抗感染药引起的双重感染、药物依赖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
它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而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who将药物的不良反应分为四种类型:a型药物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b型药物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药物相对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迟现性不良反应。
由于药品上市前的临床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病例数太少、研究时间太短、试验对象年龄范围太窄、用药对象条件控制太严、试验设计太单纯,以及某些发生率低、潜伏期长的药品不良反应在临床观察实验期间很难被发现。
药品上市后研究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文献研究,因此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
药品本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患者的购药、用药是一种遵从医嘱、个人对药品量又无法鉴别的被动消费过程,患者本身不存在过错且其又无分散损害的能力[1]。
2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药物种类繁多,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药物方面的因素和机体方面的因素。
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发表时间:2014-08-22T17:31:40.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娟1 孙燕玲2 [导读] 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药物不良反应。
张娟1 孙燕玲2(1 新疆木垒东城镇卫生院 831901)(2 新疆木垒县人民医院药械科 831900)【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379-02 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药物不良反应。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能够避免的[1]。
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确保人们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临床医护人员及药师对于ADR报告的意识也不断加强,同时ADR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已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并成为当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医院是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1年7月1日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起,我国的ADR监测工作进入了法制化阶段,报告ADR是医务人员应尽的法律义务。
现就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药品不良反应抗生素的滥用,使发生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
如滥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妥布霉素等,可造成永久性耳聋(特别是儿童),另外,滥用这些抗生素还可造成肾功能损害。
过量使用氯霉素可抑制骨髓再生,发生白细胞减少症。
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使用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易引起剥脱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药物热等。
对于过敏体质者,抗生素使用不当,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而不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除了会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病人的健康外,还会产生抗菌药物的独特耐药性,它的危害性就更大了。
浅析合理安全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

浅谈合理用药与药物的不良反应

医在使用 中药治疗疾病 时生搬硬套 ,在诊治时不 能正确辨 证施治 , 导致不 良反应的发生。 2 受经 济利益驱使 , () 处方提
成导致超量使用或滥用 , 如滥用抗 生素等 。
24 其 它 因素 .
由此看来 , 合理用药不仅仅是 医学问题 , 也不仅仅是临 床医师需要注 意的问题 。 真正做到合理用药 , 要 医生 、 患者 、 药师 、 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药 2 究 其 药 品 不 良反 应 的 原 因
21 药 品 自身 因 素 .
() 1 不合理用药 : 误用 、 滥用 、 处方 配伍不 当等 , 均可发 生 不 良反 应 。 ( ) 期 用 药 : 期 用 药 , 易 发 生 不 良反 应 , 2长 长 极 甚至发生蓄积作 用而中毒 。( ) 3合并用药 : 两种 以上药物合 用 , 良反应 的发生率 为 3 %, 不 . 6种以上药物合用 , 良反 5 不
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 , 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 ; 在微观 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 内部有许多
菌群 , 正常情况下它们互 相制约 , 成一 种平衡 ; 形 而滥用抗 生素就可导致人体内部菌群失调 ,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 虚而入 , 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 。 另外 , 临床分科过细 , 医生 缺乏正确 的抗菌药 物知识 ; 正确 的药 品信息获取困难 ; 医生 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 , 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 因。 也 长
物的现象在我 国临床中屡见不鲜 。现恋“ 、 、 , 目大剂量使 洋 新 贵”盲 用广谱抗生素 , 或几种抗生素药联合应用 , 致使大量耐药菌 产生。抗菌药物的滥用 , 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 , 导致 医药 费用的急剧上涨 , 同时也给临床治疗 上带来 了严重的后果。 抗 菌药物的滥用在客观上会造成 细菌抗药性增强 , 抗
药学毕业论文-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课题名称: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学生姓名:**学号: 1421201451475 专业: 药学指导教师:日期: 2016年3月目录1、目录 (1)2、摘要 (2)3、关键词 (2)4、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 (3)5、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 (4)6、药物不良反应的成因 (7)7、怎样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10)8、参考文献 (13)【摘要】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作为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就伴随着安全合理用药而存在,可以说,是药物除去治疗作用以外的一个孳生品。
所谓“是药三分毒”,所以探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和临床危害,从而提高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家及各主管部门已经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控制采取了一系列的规范措施,旨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切实降低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即合理用药。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依托当代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和理论基础,就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做进一步的剖析和探讨,为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及其科学性和权威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关键词】不良反应危害减少安全用药【Abstract 】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referred to as "ADR")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ine discipline, safety rational Drug use,historically occurs,so to s peak, the Drug’s a breed apart from treatment function. So-called "is a medicine three minutes poison",so to explore the factor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clinical harm,thus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In recent years,the country and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have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regulatory measures,to arouse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so as to effectively reduce and prevent the risk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safe,effective,economical and proper use of drugs that rational drug use. This article as a starting point,relying on modern medicine and disease system knowledge and theoretical basi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safe drug for furthe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for safe medication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and itsscientific nature and the authority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data。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摘要】目的:探讨常见中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案。
方法:将我市中医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应用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类型、用药途径以及病人性别、年龄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5;年龄在40以上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年龄<40岁者(P<0.05);毒性反应发生率最高,同时过敏反应、副反应和三致反应所占比例也相对较高;注射给药发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内服和外用给药,P<0.05。
结论:临床应用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临床上应当从加强药物管理、药物研究、辨证用药,把握好用药剂量,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等方面采取措施,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不良反应;中药;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266-02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因使用药物而引发的不利于实现治疗目的的各种反应[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也有不断增加趋势,所以分析常见中药的不良反应,对于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实现合理用药具有重大意义[2]。
本研究选取了78例应用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用药途径以及病人性别、年龄等情况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应用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并对患者的用药途径、药物配伍情况、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2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在发生不良反应的78例患者中,有26例因没有辨证施治所致,16例因用量、用法错误所致,11例因疗程不当所致,18例因中西药配伍不当所致,7例为其他因素所致。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根据患儿的病情、生理发育特点和药物特性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种类、用药途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治疗效果最佳、药物不良反应最小的治疗原则。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维护儿童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保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根据患儿的生理发育特点进行选药和调整用药方案。
儿童是由新生儿到成人的过渡性群体,他们的生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等方面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儿科医生在用药时,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频次和用药途径等,使药物能够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同时又能减少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差,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的敏感度较高。
在儿科用药中,必须强调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结合患儿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儿科临床工作中,患儿的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多样,不同病种的治疗也各有特点。
在用药时,必须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个体化用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注重家长和患儿的用药指导和监测。
在儿科用药中,家长应起到重要作用,他们需要根据医生的嘱咐,合理给予患儿药物,并对患儿的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和记录。
儿科医生也需要对患儿的用药过程进行跟踪监测,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强调多学科合作。
儿科用药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密切配合,包括药师、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学、感染科、皮肤科、急诊科、呼吸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儿童青少年精神专科、骨科、儿科、小儿外科等,共同致力于最终使宝宝得到彻底的治疗。
每逊之神,肩负着用药观念和道德标准。
只有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才能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保障。
医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儿童生长和发育的规律以及儿童对药物代谢、药理学特征,保障儿童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的管理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的管理药品不良反应是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关键问题,药物危害人身安全的事件频繁发生,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寻求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方法,营造良好的用药环境是当前社会首要问题。
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不仅有药品本身的问题,也有患者个体原因与其他因素制约,药品因素主要与药品的药理作用、药品质量、药品的使用三个方面有关:①药品的药理作用:部分药品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或者化学作用,而医务人员对药品性质与自身作用认识不清,就可能错误使用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例如麻黄碱有平喘解痉效果,但其同样可以兴奋中枢神经,若医务人员仅了解平喘效果而忽视了兴奋作用,将药品应用在支气管患者的治疗中,不仅无法缓解各种急发病症,还会影响患者的睡眠,患者作息不良,可能导致治疗难度提升,因此医务人员对药品药性认识不清是导致安全用药问题恶化的关键原因。
②药品质量:受到社会造假风气影响,少数药品生产商在药品生产中也使用了不合规的药材,很多药品对人体有不良影响,从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另外还有部分药品销售商药品保管不恰当,导致药品在保存过程中出现污染,这会影响药品的正常使用。
③药品的使用:每种药品使用方法不一,且药品的使用也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疾病情况对症使用,若使用不恰当会影响药品的正常吸收,导致血药浓度下降,治疗效果降低,且部分药品使用剂量未达到使用尺度甚至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治疗进程。
患者因素同样可分很多种,而主要制约因素包括药品使用性别、药品使用年龄、患者个体差异、疾病差异等因素:①药品使用性别:部分药品的使用对于使用者的性别有严格限制,例如女性因药品患粒细胞减少症的几率较男性患者高得多,但男性患者得药品性皮炎的几率则远高于女性患者,而这与药品药性有很大关系。
②药品使用年龄: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药品的代谢速度存在差异,如儿童、老年人药品代谢速度就较成年人更慢,而药品长期留存就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而且婴幼儿由于机体发育不完全,各个器官功能不成熟,也更容易出现药品不良反应。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m n xd [ . x oo y 0 317 1: — 8 o o ieJ T i lg , 0 , () 52 . ]o c 2 8 2 [] Fn s i , g i l EB rl , 1 o ad l n ig tl 2 iec A r o , a d G e a . c ri d snf a hV ca o i t My af n i a i
百佘 年来 ,世界上 屡屡发生致死 、致残的药 害事件 。回顾这 些惨
痛教训 ,时刻提 醒我们密切 关注 药品安全 问题 ,最大限度地避免 或减 少药品给人类健康 带来的危害 ,使 悲剧不再重演 。随着人们健康 意识
的不断提高 ,如何安 全 、有效 、合 理地使用药物 ,已成为全社 会关注
的共 同问题。我 国也存在 类似 的情况 ,如无感染 指征应 用抗菌 药物 , 使 用对病原体感 染无效或疗 效不强的药物 ,无 指征联合应用抗 菌药物 或有配伍禁忌 ,疗 效不佳亦不 及时换药或频繁 换药 ;局部应 用广谱抗
[] 孙安琼 , 平, 卓成, . n诊 断轻 中度 急性一 氧化碳 中毒 患 3 杨新 李 等c l T
者 心肌 损伤 的研究 [1 国现 代 医学 杂志 , 0 ,53:9 —9 . J. 中 2 51() 63 8 0 3
[] F s r M.mp e e ict no aue oo aysn rmewi 4 emi F I mv di nl a o f ct rn r do s t e d l i c y h
d lac r ic s r m a k rme s r m e sd ig t e e e g n y et a da e u m r e a u e nt urn h m r e c
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问题

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问题作者:蒋静洁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99-01【摘要】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了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和临床危害,从而提出了减少不良反应,如何合理用药及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真正做到合理用药。
【关键词】不良反应;引起因素;合理用药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不良反应。
近年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加,已引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随着第一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于2004年的颁布实施,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得到迅速发展,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于2011年05月24日发布了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用于监督临床用药的合理使用。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任何药物的药理作用都包括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即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程度非期待的药理作用。
其临床不良反应表现如下:1.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这是与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药物固有的作用,通常不可避免,可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一般较轻微,大多是可以自行恢复的功能性变化。
药物器官选择性愈低,其副作用可能愈多。
例如舒喘灵在治疗支气管痉挛时引起的双手震颤,阿托品在治疗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尿闭、视力模糊。
不过副作用是可以随着治疗目的而改变的。
2. 毒性作用: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机体产生的损害性的作用,一般较严重,是可以预知的。
药物基本上都有毒性反应可以理解为药理作用的延伸。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品不良反应指的是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药品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是患者个体差异造成的。
而安全用药则是指通过正确的药品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来最大可能地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的种类药品不良反应的种类有很多,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是由于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反应而导致的。
药物过敏反应可以分为即时反应和迟发性反应两类。
即时反应多与皮肤和呼吸道相关,表现为荨麻疹、药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迟发性反应则发生在几天甚至几周之后,一般表现为皮疹、光敏性皮炎、药物热、药物性肝病等。
药物毒性反应药物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对机体造成的有害作用。
药物毒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反应和慢性毒性反应两类。
急性毒性反应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心慌、眼花等症状;慢性毒性反应则表现为分泌物增多、脱发、皮疹、肌无力等症状。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改变药物的代谢、吸收、分布、排泄等,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药物相互作用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药物相互作用表现形式也不同。
比如,抗生素和口服避孕药在同时使用时会导致口服避孕药的药效减弱,增加意外怀孕的风险。
药品误用药品误用指的是错误的用药方式和用药剂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品误用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内源性药品误用是患者自己不按照医嘱用药,而外源性药品误用是由于医生、药师等提供的不完整或错误信息导致的。
安全用药的重要性药品不良反应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安全用药对于防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安全用药的具体实践步骤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指患者和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应该根据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和生理情况、药物的药理学性质、药代动力学参数等综合考虑,选择最为适宜的药物剂型、药物剂量,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合理用药与药物的
不良反应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浅谈合理用药与药物的不良反应
【摘要】:
药物具有双重性,既具有防病治病的药理作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与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
不合理使用药物,不仅可以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能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不仅要研制更多有效的药物,而且应当合理使用现有的药物,让其发挥应有的生物医学效益、社会效益和效益。
根据近年来相关的报道,笔者对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以引起有关人员的关注。
【关键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人民的健康意识逐步加强,药物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药物治疗的重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多,已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的出现ADR。
根据WHO报道,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七分之一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为20%,四分之一是抗菌药物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菌药物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有关,浅谈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的前提是合法用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就是合理用药。
1.1安全性
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药物性损害现已成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脑卒中。
药物性损害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成为一个全球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药物的安全性日
益重要,药物的安全性不是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小,或者是无不良反应,这类绝对概念,而是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1.2有效性
人们使用药物就是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预定的目的。
不同药物由于不同的场合其有效性的外在表现明显不同,对于医学用途的药物治疗要求的有效性在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别,判断药物的有效性指标有多种,临床常见的有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等。
预防用药有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
1.3经济性?
经济地使用药物强调以尽可能低的治疗成本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尽量少用药或者用廉价药品,应当是单位使用用药效果所投入的成本应尽可能低。
1.4适当性
适当性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用药原则,有些药物还应精心设计适当的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密切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给药途径,确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现实条件下,可以达到的用药目标。
即根据用药对象,选择适当的药品,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剂量和用药途径,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品因素
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的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
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的作用,防止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
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
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剂量:药物的剂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患者自身的原因
性别:药物性皮炎男女比例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
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
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
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13/713)。
个体差异:不同人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的作用,易引发不良反应。
其他因素
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
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例如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3怎么做到安全用药
不要轻信药品广告中夸大其辞的宣传,否则也造成误导。
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
严格按照规定用法用量服用药物。
用药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或咨询药师或医师。
药品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重视。
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
因此,人们应本着无病不用药,有病不乱用药,正确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4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药品不良反应关系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现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临床在使用药品时不仅要求药品的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要考虑到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少有不良反应。
在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0%,其中5%为使用或滥用抗生素有关,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近年来,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医疗单位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最前
沿,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起到关键作用。
下面结合临床实践谈一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几点体会
加强监测
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制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表格。
报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查。
将填写完整的报告通过报表或以传真、邮寄等方式递交地方药品管理部门,一般的ADR每季度集中报告,新的、严重的ADR 15日内报告。
药师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协助临床医生制订监测治疗方案,对已确定发生ADR的药品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可紧急封存或召回。
完善制度
建立ADR监测报告制度规定报告时限,报告内容等,建立ADR监测检查制度,规定检查方法、时间、奖惩等内容。
制订工作人员职责.
加强培训(1)定期组织ADR监测专(兼)职人员参加省、市ADR监测中心举办的ADR培训。
(2)重点对药师和护士进行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的培训,发挥药师和护士在ADR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3)每半年进行一次在社会上宣传ADR知识活动,普及ADR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对ADR的认知度。
药师定期深入临床开展ADR监测工作药师必须主动深入科室,每个临床科室配备1名ADR监测员,负责将本科的药品不良反应收集上报到院ADR监测中心。
临床药师定期下科室,与各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交流经验与体会,及时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及ADR资料,用药学知识为病人服务。
在兼顾全院的ADR 监测的同时,加强重点科室的ADR监测,我院以心内科、皮肤科、小儿科、产科等作为重点监测科室,带动其他科室的ADR监测工作。
在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合理用药仍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因此临床药师经常下科室,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1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感染学杂志
2 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 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摘要汇编
3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 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