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_一张图_水务信息整合共享实践_郑晓阳

合集下载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目录一、内容概览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要求 (4)1.3 文档结构 (6)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概述 (7)2.1 平台定义 (8)2.2 功能定位 (9)2.3 架构设计 (10)三、需求分析 (11)3.1 政务数据来源分析 (13)3.2 数据共享需求分析 (14)3.3 数据交换需求分析 (15)3.4 性能与可靠性需求分析 (16)四、平台架构 (17)4.1 总体架构 (19)4.2 分层架构 (20)4.3 系统组件 (21)4.4 数据流 (22)五、功能实现 (24)5.1 数据采集与整合 (25)5.2 数据存储与管理 (27)5.3 数据交换与路由 (28)5.4 数据清洗与标准化 (28)5.5 安全与隐私保护 (29)5.6 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 (31)六、技术实现 (32)6.1 技术选型 (34)6.2 开发环境搭建 (35)6.3 编码规范与测试策略 (36)6.4 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38)七、平台部署与实施 (39)7.1 部署模式选择 (40)7.2 安装与配置步骤 (41)7.3 数据迁移策略 (42)7.4 实施团队组建与培训 (43)八、平台运行与维护 (44)8.1 运行监控与日志管理 (45)8.2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46)8.3 安全性与故障处理 (47)8.4 定期评估与优化 (49)九、案例分析 (50)9.1 国内外成功案例介绍 (52)9.2 案例对比与借鉴 (53)9.3 成功因素总结 (55)十、未来展望 (56)10.1 发展趋势 (57)10.2 新技术与新应用 (58)10.3 政策建议与展望 (60)一、内容概览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提升政府信息化水平、优化行政效率的关键基础设施。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灵活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环境,以满足政府部门间的数据交流与业务协同需求。

网络时代水务企业的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及未来建设方向

网络时代水务企业的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及未来建设方向

网络时代水务企业的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及未来建设方向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智慧水务的定义与重要性 (3)1.3 国内外智慧水务发展现状概述 (5)二、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分析 (6)2.1 智慧水务技术应用情况 (7)2.2 智慧水务系统架构与功能实现 (9)2.3 智慧水务建设成效评估 (10)三、智慧水务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11)3.1 技术与标准问题 (12)3.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4)3.3 基础设施改造与投资成本 (15)四、未来智慧水务建设方向展望 (16)4.1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18)4.2 完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 (19)4.3 优化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 (21)4.4 融合新型基础设施与智慧城市发展 (22)五、结论与建议 (23)5.1 结论总结 (24)5.2 对策与建议 (25)一、内容描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

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尤以水务行业最为显著。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务企业肩负着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任。

在这一背景下,智慧水务建设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水务企业在智慧水务建设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水务企业实现了对水质、水量的实时监控与精细化管理。

这不仅提高了供水效率和服务质量,也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慧水务的建设还推动了水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商业机会。

面对日益复杂的水务管理需求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智慧水务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

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稳定性与准确性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水务系统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数据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如何确保数据的实时、准确传输成为一大难点。

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也有待提升,许多水务企业虽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但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篇一:智慧供水解决方案(此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智慧供水解决方案前言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地球的资源也是是有限的,但相对的人类的诉求却是无限的。

同样水资源对于人类来说也是有限的,怎样使有限的水资源可再生、可循环利用、可持续来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是我们急须解决的问题。

基于现状,我们展望未来,提出了“智慧供水”的解决方案。

“智慧供水”的基本框架如图:第1章综述1.1项目概况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发展,水司近年也在高速发展,供水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但历年供水管网改造经费投入较少,供水管网综合情况不清,供水管网的管理很困难,常出现爆管事故,用户端的水质影响较大, 每天漏损较严重,主要原因如下:11)资料缺乏,频繁发生施工事故导致供水系统被破坏。

2)数据标准不完善,数据管理维护分散。

3)管理手段落后,供水管网巡查难度大。

4)缺少一个供水管网数据库管理平台。

5)缺乏专业的供水网格模型专业分析及管理工具,对供水管网数据(含管网图形、管线、阀门等重点设施和开口等资料)不能实现全面而准确的综合管理,不能随时掌握水司供水系统的最新资料,缺少一个能够支撑供水管网管理、规划设计、运行调度、决策管理的系统平台。

以上的问题我们要如何解决呢,这是目前自来水公司面临的紧迫问题,必须要找出一套解决方案出来。

1.2“智慧供水”的概念基于上述问题,我司提出了“智慧供水”的概念。

智慧(Wisdom,Wit):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供水(watersupply):按一定质量要求,供给不同的用户和用水地区一定水量的措施。

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水厂工程基础设施、供水管网基础设施、供水社区基础设施、地理基础设施等供水相关的基础设施连接起来,使其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供水各领域、各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更为明确,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

基于数字孪生平台框架的天津市智慧水务一张图建设研究

基于数字孪生平台框架的天津市智慧水务一张图建设研究

基于数字孪生平台框架的天津市智慧水务一张图建设研究吴昊;贾翔;贾方;孙恩林;秦丹军;叶梦羽
【期刊名称】《水利技术监督》
【年(卷),期】2024()2
【摘要】围绕天津市智慧水务一张图建设,在梳理现状天津市水务时空数据算据、算力、应用支撑建设成果以及水利行业政策要求基础上,开展时空数据标准规范统一、时空数据映射建模、时空数据引擎建设和一张图能力升级研究,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平台框架的天津市智慧水务一张图总体架构,解决时空关联融合不足、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汇聚共享难度大、业务支撑能力不足、新型技术应用欠缺等问题,为天津市智慧水务水务一张图的落地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总页数】5页(P44-47)
【作者】吴昊;贾翔;贾方;孙恩林;秦丹军;叶梦羽
【作者单位】天津市水务局综合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浅析基于"一张图"的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应用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2.以供水厂网一体化发展为思路,推进智慧水务建设
——泉州水司"供水一张图"平台建设3.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九江城市智慧水务平台设计与实现4.基于数字孪生的海安市智慧水网“一张图”关键技术研究5.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水务系统建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务工作创新案例

水务工作创新案例

水务工作创新案例水是生命之源,水务工作关系着民生福祉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地水务部门不断探索创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案例,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环境的保护和水务管理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案例一:智能水务监测系统在某城市,水务部门引入了一套先进的智能水务监测系统。

过去,水务监测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新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在河流、水库、水厂等关键位置安装传感器,实现了对水质、水量、水压等参数的实时监测。

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分析软件能够快速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水管泄漏等问题,并自动发出警报。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端随时查看监测数据,掌握水务运行状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该系统还具备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够预测水质变化趋势、用水量高峰等情况,为水务规划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这一创新举措使得水务管理从传统的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预防和精准调控,有效地保障了城市的供水安全和水环境质量。

案例二:雨水收集与利用工程在另一个地区,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实施了大规模的雨水收集与利用工程。

以往,雨水往往直接排入下水道,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该工程通过在城市道路、广场、建筑物等区域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蓄水池等,将雨水收集起来。

收集到的雨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用于城市绿化灌溉、道路清洗、景观补水等用途。

在一些住宅小区,还建设了雨水回用系统,将雨水引入居民家中,用于冲厕、洗衣服等非饮用用途。

这不仅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了居民的用水成本,还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有效减少了内涝的发生。

此外,为了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和质量,该地区还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标准,鼓励开发商在新建项目中采用雨水收集技术,并对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进行规范管理。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终稿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终稿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10月审定:审核:编写:目录1引言112适用范围223规范性引用文件224总体要求334.1主要目标 (33)4.2工作任务 (44)4.3指导思想 (55)4.4基本原则 (66)5主要工作内容775.1信息化资源梳理 (88)5.1.1水利数据分析 (99)5.1.1.1水利对象及其属性 (99)5.1.1.2数据库建设情况 (1515)5.1.2水利应用分析 (1717)5.1.2.1水利部门职能 (1717)5.1.2.2水利业务与政务 (1818)5.1.2.3水利信息化应用情况 (1919)5.1.3基础设施分析 (1919)5.1.4安全体系分析 (2020)5.1.5支撑保障条件分析 (2121)5.2水利数据整合共享 (2222)5.2.1顶层架构 (2222)5.2.2整合内容 (2323)5.2.2.1统一水利数据模型 (2323)5.2.2.2统一数据目录 (2323)5.2.2.3统一基础数据 (2424)5.2.2.4统一应用共享 (2424)5.2.3共享内容 (2424)5.2.3.1数据目录库 (2424)5.2.3.2基础数据库 (2424)5.2.3.3应用共享库 (2525)5.3水利应用整合共享 (2525)5.3.1顶层架构 (2525)5.3.2整合内容 (2626)5.3.2.1统一用户管理 (2626)5.3.2.2统一地图服务 (2727)5.3.2.3统一门户集成 (2828)5.2.2.4统一数据交换 (2828)5.3.2.5统一通用工具 (2929)5.3.3共享内容 (2929)5.3.3.1通用工具服务 (2929)5.3.3.2通用应用服务 (3030)5.4基础设施整合共享 (3030)5.4.1顶层架构 (3030)5.4.2整合内容 (3232)5.4.2.1统一机房环境 (3232)5.4.2.2统一计算资源 (3232)5.4.2.3统一存储资源 (3333)5.4.2.4统一网络 (3333)5.4.3共享内容 (3434)5.4.3.1机房环境 (3434)5.4.3.2计算资源池 (3434)5.4.3.3存储资源池 (3535)5.4.3.4网络服务 (3535)5.5安全体系整合共享 (3535)5.5.1顶层设计 (3535)5.5.2整合内容 (3636)5.5.2.1统一安全管理 (3636)5.5.2.2统一安全防御 (3737)5.5.2.3统一安全运维 (3838)5.5.3共享内容 (3838)5.5.3.1灾备中心 (3838)5.5.3.2身份认证 (3939)5.6支撑保障条件完善 (3939)5.6.1顶层设计 (3939)5.6.2整合共享内容 (4040)5.6.2.1完善技术标准规范 (4040)5.6.2.2完善管理办法 (4141)6组织实施41416.1部门分工 (4141)6.2单位分工 (4141)7保障措施42427.1加强组织领导 (4242)7.2强化新技术应用 (4343)7.3加大资金投入 (4343)7.4加强队伍建设 (4444)7.5开展试点示范 (4444)7.6严格监督检查 (4545)附表1 水利部及流域机构数据库建设现状4646附表2 水利主要业务和政务应用5757附表3 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1301301引言“十一五”以来,全国水利系统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了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特别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灌区信息化、水利电子政务等系统的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提升了防汛抗旱整体水平,提高了水资源管理能力,改善了水土保持工作条件,增强了灌区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了水利部门办公方式的转变,拓展了水利服务社会的手段,有力推进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

水务工作创新案例

水务工作创新案例

水务工作创新案例水是生命之源,水务工作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

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水务工作也在不断创新,以更高效、更科学、更环保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水资源和水务服务。

以下是一些水务工作创新的典型案例。

一、智能水务监测系统在具体城市,水务部门引入了一套先进的智能水务监测系统。

这套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的供水管网、污水管网、水库、河流等关键节点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水压、水质、水流速度、水位等关键参数。

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分析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水管泄漏、水质污染等,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自动定位问题所在的位置,为抢修和治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

通过这套智能水务监测系统,水务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提高了水务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保障了居民的用水质量和用水安全。

二、污水处理的生态创新另一城市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生态处理方法。

传统的污水处理厂通常依靠化学药剂和物理方法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但这种方法往往成本高、能耗大,并且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

而这个污水处理厂建立了一个大型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污水首先经过初步的物理处理,去除较大的杂质和悬浮物,然后进入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中种植了各种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睡莲等,这些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微生物在湿地的土壤中分解有机污染物。

经过人工湿地的处理,污水得到了有效的净化,水质达到了排放标准。

而且,这个人工湿地还成为了城市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在一些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雨水收集与利用项目。

在城市建设中,规划了专门的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池塘、地下雨水储罐等。

科技成果——智慧水利“一张图”基础信息与共享服务平台

科技成果——智慧水利“一张图”基础信息与共享服务平台

科技成果——智慧水利“一张图”基础信息与共享服务平台技术开发单位
四川省地方电力局(四川省河湖保护局)、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
成果简介
1、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组织管理。

利用数据标准化技术在资源池进行冗余处理、脏数据清洗等处理,采取LOD技术统一划分地理底图等非结构化数据,利用四叉树索引技术快速定位抽取,实现海量多源异构信息的组织管理。

2、一张图动态可视化技术。

通过研究现有的地图符号规则,进行地理信息符号抽象化和概念化,归纳出地图符号间的结构、分布特征与相关关系,进行动态地图符号的渲染与绘制,采用Web GL技术,实现海量数据在浏览器端的快速显示表达。

3、面向河长制应用的河网关系数字化构建。

针对河长制“一张图”中涉及河流的复杂关系,提出以河段为编码的编码方案,搭建河网关系图,直观地展示河段之间的关系,为河段的智慧化管理奠定基础。

应用情况
1、“水利+测绘”跨部门数据资源共建共享。

水利与测绘深度融合,发挥各自优势。

2、本方案面向智慧水利,紧密围绕河湖管理保护与河长制推进
实际需求,形成了一套保障数据标准、接口安全、权限控制等标准,与水利部信息中心、四川省各市县、各厅局实现了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

3、分步实施,第一步梳理河湖等静态基础地理信息,满足了河长制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第二步完善排污口等专题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接口,全面支撑智慧水利应用。

4、面向省、市、县、乡、村五级管理单元,形成一套围绕数据、安全与共享的标准规范体系;跨水利、环保、林业和测绘等行业整合构建多源异构的数据资源中心。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邓武等职务任免的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邓武等职务任免的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邓武等职务任免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水务局
•【公布日期】2020.12.31
•【字号】沪水务〔2020〕1140号
•【施行日期】2020.12.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正文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邓武等职务任免的通知
沪水务〔2020〕1140号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经研究决定:
任命邓武为上海市水利管理处(上海市河湖管理事务中心)副处长,免去其上海市水务局行政服务中心(上海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职务。

免去李剑的上海市水务局法规处(社会宣传处)处长职务。

免去王春树的上海市水利管理处(上海市河湖管理事务中心)副处长职务。

免去郑晓阳的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上海市水务信息中心、上海市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职务。

特此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
2020年12月31日。

科技成果——全国水利一张图

科技成果——全国水利一张图

科技成果——全国水利一张图
技术开发单位
水利部信息中心、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1、基于全关系水利数据组织的建模理论与方法。

以地理实体为基本单元对空间关系、业务关系和语义关系一体化组织,技术上破解了传统GIS数据组织仅顾及空间关系的限制,业务上突破了信息组织受业务片面性影响的局限性。

2、面向集约共享的水利一张图服务平台研发。

实现了全水利业务应用地图服务个性化定制,建成了满足各级水利业务差异化应用需求的统一地理信息平台,完成了业务应用“个性化”与地图服务“标准化”的统一。

3、“全国水利一张图+”的业务应用体系。

以统一地图服务为依托对各业务的发展现状、管理行为和变化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使各类信息的阶段获取和持续应用紧密结合、业务部门的日常使用和信息化部门的维护更新深度融合。

应用情况
1、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中利用水利一张图整合了水雨情、工情、旱情等信息,补充了跨河工程、治河工程、险工险段、蓄滞洪区、墒情监测站等专题要素,在信息管理、预报调度、应急指挥、决策会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在全国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全国水利一张图提供的各类服务,为“四乱”问题的查、认、改、罚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河湖治理保护由被动响应向主动作为转变,有效服务河湖管理多次专项督查和全面督查工作。

3、在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中,以水利一张图为依托支撑了信息服务、业务管理和应急管理等业务系统,实现了监测、红线、管理等功能,为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考核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基于“一张图”的海宁市水利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一张图”的海宁市水利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power︱156︱2016年12期 基于“一张图”的海宁市水利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钱亚荣1 沈正兴21.海宁市水文站,浙江 海宁 3144002.海宁市水利勘测设计所,浙江 海宁 314400摘要:水利管理对信息整合共享,有效支撑基础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

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水利管理的需求,开发了支撑水利规划、工程建设管理、防汛防台、水资源管理等多目标任务的水利管理信息平台。

设计了平台的总体架构、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

在数字城市的支持下,基于“一张图”汇聚了水利管理相关的多源异构信息。

基于“一张图”的水利管理信息平台在水利建设管理多方面得到具体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建设和运维成本。

关键词:一张图;水利管理;信息整合;信息共享中图分类号:TV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6)12-0156-01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海宁市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水利信息化的需求逐步突显。

我市在防汛防旱、水资源管理方面均进行了实时监控点安装,但是缺乏一个整体平台,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管理,难以将数据汇聚成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的基础支撑。

近年来,水利部提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编制完成了《水利“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重大规划,都对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提出,要以业务应用为重点,组织实施好信息化工程建设。

目前,我市防汛抗旱视频会商系统、水雨情监测系统、取水口实时监测等一系列水利信息化工程都已经全面启动,有的已初步建成投入使用,并在相关业务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管理的深入,缺乏一个整体平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难以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管理,难以将数据汇聚成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的基础支撑。

因此,尽快开展基于水利“一张图”的系统建设是全面落实水利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的现实需要 2 总体设计方案海宁市水利管理信息平台以电子地图引擎为支撑,集成各种数据信息,通过图形化界面为水利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儋州洋浦智慧水网建设规划

儋州洋浦智慧水网建设规划

儋州洋浦智慧水网建设规划目录一、概述 (3)1.1 项目背景 (4)1.2 规划目标 (4)1.3 建设意义 (6)二、水资源现状分析 (7)2.1 水资源总量 (8)2.2 水资源分布情况 (9)2.3 水资源利用现状 (11)2.4 水质状况 (12)三、智慧水网建设方案 (13)3.1 智慧水网建设原则 (14)3.2 智慧水网体系架构 (15)3.3 水文监测网络建设 (17)3.3.1 监测点位布局 (18)3.3.2 监测仪器设备 (19)3.3.3 数据传输与平台 (20)3.4 供水管网调度管理系统建设 (22)3.4.1 管网信息采集与建模 (24)3.4.2 智能调度与管控系统 (25)3.4.3 泄漏监测与预警 (26)3.5 水质监测与环保管理系统建设 (27)3.5.1 水质监测网络 (29)3.5.2 水质预警与溯源分析 (30)3.6 公众参与与服务平台建设 (31)3.6.1 平台功能开发 (33)3.6.2 信息发布与互动 (34)四、智慧水网应用场景 (35)4.1 实时调度与管控 (37)4.2 水资源精准利用 (38)4.3 水质安全监测与保障 (39)五、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40)5.1 建设部署 (42)5.2 资金保障 (43)5.3 人才队伍建设 (44)5.4 项目运行维护 (45)六、风险评估与应对 (46)6.1 项目风险分析 (48)6.2 风险应对措施 (50)七、预期效益与评估指标 (50)7.1 经济效益 (51)7.2 社会效益 (53)7.3 环境效益 (54)一、概述儋州洋浦智慧水网建设规划旨在打造一个新时代的水务管理与环境保护体系,结合智慧科技与现代水务管理,全面提升儋州洋浦地区的水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基于科学的预测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水利工程和信息化管理措施,以实现水资源的智能调配、高效监控和科学决策。

水利一张图“图”上点兵 运筹千里——访水利部信息中心主任蔡阳

水利一张图“图”上点兵 运筹千里——访水利部信息中心主任蔡阳

不可否认,大洪水和旱灾暴露出许多水利治理和管理上的短板。

面临诸多挑战,流域性大洪水如何有效防御?人为侵占河湖水域等问题如何强力监管?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大力加快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水利人也提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今年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特别是南方地区出现持续强降水,防御难度陡然增大。

从水利部获悉,今年入汛以来,多个流域洪水并发,洪水量级大、持续时间长。

截至8月11日,全国有610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较多年平均偏多80%,其中179条河流超保证水位、52条河流超历史纪录。

特别是南方地区持续强降水,大江大河超警,长江、黄河、淮河及沂沭泗水系沭河、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共发生10多次编号洪水。

事实上,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水利人早已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撰文表示,“通过科学调度、主动防控,在汛情较常年明显偏重的情况下,今年的总体灾情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水大损失小’的阶段性成效。

”“其实,早在1998年大洪水之后,水利部就加大对包括水旱灾害防御在内的网信建设。

”水利部信息中心主任蔡阳告诉记者,比如水利部已经完成的全国“水利一张图”建设,在此次防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张“作战图”已成为水利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那么,这张“水利一张图”是如何助力防汛抗洪?又是如何破解水利治理和管理短板的?⽔利⼀张图:“图”上点兵 运筹千⾥⽂ / 本刊特邀记者 徐红——访水利部信息中心主任蔡阳““⽔,是⼀切⽣命赖以⽣存的重要基础。

在甲⻣⽂中,⽔字中间弯曲,像⼀条⽔脉,两旁似流⽔,犹如河流。

⽔,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

⽔是⾃然资源,⽔资源是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然资源,为地区发展注⼊“源头活⽔”,造福⼀⽅百姓。

然⽽,⽔也有反向⼀⾯,引发⽔旱灾害。

上海市水务管理信息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上海市水务管理信息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1.术语 《标准》对水务管理信息中的有 关术语进行了界定, 术语名称以中英 文两种语言表示, 术语内容以简洁概 括的语言进行阐述。共定义了 102 个 术语, 如河流、滩涂 、湿 地 、海 塘、长 江 口 、杭 州 湾 等 。在 查 阅 文 献 的 基 础 上 , 结合上海市水务管理的实际情况, 对 水务、数字水务、行 业 基 础 数 据 库 、水 务核心数据库等术语进行了探索性 的 定 义 , 如“数 字 水 务 ”术 语 , 英 文 为 Digital Water Management, 定 义 为“综 合 应 用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 GIS) 、 遥 感 ( RS)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 GPS) 、宽 带 网 络 、多 媒 体 及 虚 拟 仿 真 等 技 术 , 以 数 据平台、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为框 架, 面向河流、水闸、堤防、泵站、管网、 水厂、污 水 处 理 厂 、取 ( 排 ) 水 口 等水 务设施对象, 水文、水 质 、水压 等 水 体 对象, 社会个人和企业等服务对象, 进 行 数 字 化 表 述 、电 子 化 传 输 、自 动 化 监 测、实时化调度、网络 化 办 事 、系 统 化 管理、规范化服务的技术系统, 它是真 实水务系统的数字化再现”。 2.信息分类与编码 编 码 方 法 采 用 数 字 编 码 , 由 17 位定长码组成, 包括分类码和标识码 两部分, 分别为 8 位和 9 位, 结构见 图 1。 分 类 码 由 主 题 类 、一 级 分 类 、二 级 分类和三级分类四层代码组成, 各占 2 位 , 每 层 可 扩 展 为 99 类 , 足 以 容 纳 上海城建领域内信息编码的需求, 并 预留足够的冗余编码用于今后的信息 扩充。主题类代码将上海城建领域内 的各行业管理信息进行编码, 依次为 城 市规 划 01, 土 地 利 用 02, 房 屋 建 筑 03, 水 务 管 理 04, 市 政 05, 交 通 06 等 等。一级分类代码和二级分类代码是 对主题类代码的进一步细化, 水务管 理信 息是 在 04 代 码 的 基 础 上 进 行细

《水利信息化》2020年总目次

《水利信息化》2020年总目次

智慧水利全国水利一张图建设与应用湖南“水资源 • 水安全”信息化规划及建设实践河湖遥感“四查”机制建立及其应用实践智慧水利公共服务研究浙江水利数字化转型总体框架和关键技术研究遥感技术支撑河湖监管典型案例分析基于水利监管平台框架的黄河清河行动案例黄河一张图综述基于水资源监测的多元大数据平台研究北方地区智慧流域业务应用建设构想水利政务及其数据的内在联系研究水利部密码基础设施建设实践国家地下水监测综合成果分析应用系统建设成果重庆市智慧洪水灾害防御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场景的分析关于大数据技术推动河长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云南省建设智慧水文的思考基于区块链的河湖“四乱”事件存证系统研究智慧水利一张图与共享服务平台构建探索长江大保护试点城市智慧水务系统构建探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于可拓熵理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北京河长制系统中的应用蔡 阳,谢文君(1- 1)袁 轲,康 琛(1- 6)蔡 阳,崔 倩(1-10)付 静,杨 非(1-15)包志炎,姜小俊,黄 康,谭 伟,金宣辰(2- 1)崔 倩,陈德清(2- 9)段 勇,姚保顺(2-14)杜 文,张 昴,段 勇,吴 晖(3- 1)赵 芳,华 东,田质胜,李德刚,张 玉,孟 萌(3- 6)周 蕴,丁 瑶,张亚玲(3-10)程益联(4- 1)沈智镔,张 潮,高剑峰,李正强,詹全忠(4- 4)刘 杰,孙 龙,杨春生,沈 强,杨桂莲(4- 9)詹小国,王迪友,谢 非,邓 晶(4-12)钱 峰,成建国,张志远(5- 1)鞠茂森(5- 7)李伯根,马绍雄(5-11)孟令奎,王旭觐,张 文(6- 1)周 辉,宋 超(6- 7)孔祥文(6-12)陈宏臻,李 骏,彭馨蕾(1-21)刘 梅,尹晓楠,李 超(1-27)《水利信息化》2020 年总目次权马尔可夫链在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基于用户模型匹配的水情信息可视化研究与实现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签名和印章应用体系设计北京市水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智慧水务工控网络信息安全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秦淮河流域东山站洪水位预报模型研究水之云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探索基于Redis 的水务云系统缓存替换策略设计基于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水文大数据存储方法研究一种支持动态XML 文档的存储模式设计与应用基于 PSO -RVM 模型的大坝安全监控研究基于SOBEK 的江阴市城区洪水风险图编制研究大石门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设计与资料分析水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淮委综合应用门户整合的设计与实现业务网核心数据库及运行环境高可用改造实践基于CNN 深度学习的径流预判方法及应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信息化成果哈密地区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与研究网络安全以数据为核心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防守调水控制密码应用研究刍议水利网络安全实战演练的攻与防胡 鑫,车欣原(1-32)张审问,吴海燕,李效宁,吴 悔,刘树波(2-20)沈智镔,张 猛,程思进(2-29)唐 锚,任 旭,高 丽(3-16)范海健,陈夏裕,孙 杨,章明飞(3-20)杜开连,王建群,葛 忆,朱 力,张佳丽(3-25)胡馨滢(3-29)张审问,吴海燕,李 星,涂国庆(4-16)余国倩,陶光毅,封得华,赵天宇, 李 薇(4-22)贺 挺,杨 柳,陈真玄,杨 非(4-27)宋培玉,杨浩东,王嘉华(4-31)邹明忠,张 丽,邵文妍,王淑兰,胥杜杰(5-15)谢红兰,李 东,彭如平(5-20)黄 勇,张 惠(5-24)李凤生,郏 建,徐 超(5-28)陈真玄,范宇楠,张 怡,杨 柳(6-32)唐海华,李 琪,黄瓅瑶,周 超(6-37)刘 杰,朱静苹,沈 强,王 锋,张 宁(6-43)段 勇(6-47)钱 峰,张 潮(6-17)滕海波,薛井俊,张明希,侯 煜,高 兴(6-21)黄 锐,王 妍,谷立成,赵满胜(6-27)自动化测控水位图像识别的场景问题处理方法和技术面向对象多特征融合的水域岸线目标变化检测灌区计量率定物理试验研究方法探析及应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评价基于水利云存储技术的天气雷达数据共享服务浙江省灌区计量设施率定中的问题与对策江西省小流域智慧防汛系统的应用技术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水位识别方法研究基于电子政务网的泵站远程监控应用研究水库 GIS 智能巡检系统研究与应用雷达技术在水文测验上的应用基于 NB -IoT 的漂浮式污水监控器设计水文巡测测流仪器设备现状街口水文站自动监测系统设计与建设基于机器学习的非接触式水位计校准算法研究珠江流域水利网络安全能力提升探析水利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现场总线安全技术研究工程勘察数字采集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国控水资源项目监控系统建设典型问题分析系统建设洱海流域水资源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沿海风暴潮预警预报与灾情评估系统研究江海洋,刘林海,李红石(1-39)张 曦,王春林,黄祚继,董丹丹(1-44)郭 磊,梅 林,邱 静,王丽雯(1-50)赵利娜,程 溶(1-56)郑 文,王 琳(2-34)吴自成,吴凌霄,卢 成,张亚东,胡荣祥(2-38)陈 胜,姜晓明,赵丽平,魏耀丽(3-34)王 磊,陈明恩,孟凯凯,温进化,周鹏程(3-39)许 军(3-44)陈 剑,毛才传,严吉皞,王志敏(4-37)李 忱,王志毅,张 越(4-42)杨 英,高嘉晖,潘明毅,齐 攀(4-49)张松吉,李 鹏,马松根,张宏达,王 福(4-55)陈 甜,徐建秋,杨旭昌(5-32)谢 敏,刘秋明,肖 贺,刘述民(5-37)牟 舵,肖尧轩,张 飞,蒙永务(5-41)陈 宁,高祥涛,王美玲,傅 晓,朱 月,赵 峰,施 麟,曹晓宁,张 磊,王 培,吴立星(5-46)齐菊梅,裴丽娜,刘 灏(6-52)周川辰,任庆海,胡勇飞,沈希奇,鲍艳香(6-57)莫晓聪,丁小玲,李 强,李远超,毕 胜,黄 灿 (1-59)夏达忠,黄依之,张行南(1-64)基于BIM 及 3D GIS 的城市水务应用项目管理平台基于物联网的丹江口库区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长江大保护试点城市厂网一体化监测体系构建——以岳阳市湖滨片区为例小型水利工程“水库管家”运行管理服务模式研究江苏省水文勘测技能评价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水资源监测站试运行考核相关问题研究基于数据资源整合的水利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沈阳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研究与实现北京市水文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基于水资源监控平台建设的取水计划研发应用圩区防洪调度预警预报系统——以江阴市马甲圩为例基于数值模型的动态洪水风险图绘制系统研究泵闸工程运维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水利信息化在城区供水中的应用——以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为例基于物联感知的城区内河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大藤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安徽省旱情监测预警综合平台研究与建设小型水库群安全风险感知及预警平台研究马銮湾新城水闸群智能联合运行调度系统研究河长制河湖调查信息采集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大坝安全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智能化技术研究柏叶口水库面板堆石坝变形数值分析张 帆,陈明生,颜 超(1-68)刘晓娟,莫晓聪,陈小平,游 松(2-53)孔祥文(2-61)陶文富(2-66)王聪聪,魏 广,陈 磊,钱睿智,王 培(2-70)陈锦云,梅 林,董建凡,郑孝庆(3-49)马 静,许 丹,赵莉花,高 健,李 森,张栓堂(3-57)李 禄(3-63)王 阳(3-68)舒 畅,戴君儿,杨志慧,汤丽洁,刘 忠(4-60)邹明忠,缪岳军,张 丽,刘永刚(4-63)刘铁锤,胡 波,佘亮亮,仇传桢(4-68)陈 冰,黄培志,殷峻暹(5-50)周正强,赵国荣(5-54)王金龙,唐彦君,李兆忠,陈吉炜,徐盼盼(5-58)黄鹏嘉,王广铭,丘仕能(5-63)袁 东,徐永兵,闫士秋,张文博(5-68)杨晓静,孙洪泉,苏志诚,张泽天(6-60)章丽娟,杨浩东,何 淇(6-65)薛国强(6-71)吴 芮,韩锦琳,宋 广(6-75)叶 红,陆 纬,陈 龙,李 东,周克明(2-42)薛志平,孙一清,张 震(2-48)。

全国水源地实现一张图

全国水源地实现一张图

全国水源地实现一张图作者:崔悦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9年第8期崔悦保障饮用水安全是环保领域的重中之重,2018年,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联合部署了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近年来,各地在推动消除饮水环境安全隐患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违法现象仍然层出不穷, 这给饮用水源地执法带来新的挑战。

如何持续深入推进水源地保护攻坚行动? 7月24日,《环境与生活》记者来到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采访了他们的水环境遥感部正高级工程师姚延娟。

姚延娟是该中心水源地保护执法项目主要负责人,也是“水源遥感执法APP”的开发者之一。

作为给水源地执法提供技术支撑的开拓者与指导者,姚延娟博士告诉记者:“水源执法急需卫星+APP。

”遥感监测实现全国一张图据姚延娟介绍,全国目前大约有2842个地表型集中式水源地,这个数字是动态变化相对稳定的。

我国传统的水源地信息调查多以上级检查、地方自查、社会监督等手段为主,如果采用传统地面调查手段来确定饮用水水源风险源名录及空间分布位置,工作量巨大且时效性差,获取的信息也不够客观,年度更新成本更高。

姚延娟说:“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获取速度快的优势,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开展水源地保护区的遥感监测,可全面了解水源地水体及周边保护区内水生态安全及风险源信息,可实现对水源保护区内快速、客观的监测。

”目前,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摸查、整治、清理等各个工作环节中,卫星遥感应用提供的数据支撑,为水源地保护立了大功。

遥感应用不仅限于现场执法,中心工作人员还根据现有卫星遥感数据,通过解译,将所有结果斑块(解译出的区域形状)与地面实际情况一一对应并描述标注,形成了一份水源地保护区内风险源状况的电子化、可视化的原始档案,也就是水源地环境安全信息实现了“全国一张图”。

执法APP 一目了然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将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二级保护区,除此之外,根据需要可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及陆域作为水源准保护区。

“一张图”水务信息整合共享实践

“一张图”水务信息整合共享实践

“一张图”水务信息整合共享实践
郑晓阳;胡传廉;李佼;吕文斌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发展》
【年(卷),期】2011(000)B11
【摘要】水务一体化管理对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有效支撑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
出了新的需求。

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水务管理的需求,开发了支撑防汛保安、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电子政务等多目标、多任务的水务公共信息平台。

设计了水务公共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

在WebGIS、中间件技术
的支持下,基于“一张图”汇聚了水利、供水、排水、水文、气象、海洋、海事等相关部门的多源异构信息。

基于“一张图”的水务公共信息平台在上海市防汛保安、水资源管理、世博水务服务、苏州河综合管理等方面得到具体应用,减少了灾害损失,提高了服务水平,降低了建设和运维成本。

【总页数】7页(P327-333)
【作者】郑晓阳;胡传廉;李佼;吕文斌
【作者单位】上海市水务信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9
【相关文献】
1.“一张图”水务信息整合共享实践 [J], 郑晓阳;胡传廉;李佼;吕文斌
2."一张图"水务信息整合共享实践 [J], 郑晓阳;胡传廉;李佼;吕文斌
3.整合、存储多源数据共享电子地图信息——关于“一张图”的技术研究与应用[J], 姜敏
4.天津水务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整体解决方案 [J], 田源;
5.基于信息资源整合的防汛"一张图"系统设计与实践 [J], 杨欢;乔延军;刘莉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河长制管理中的水普成果运用

北京河长制管理中的水普成果运用

北京河长制管理中的水普成果运用杨郡;尹晓楠【摘要】为充分发挥水务普查成果应用绩效,更好地与原有水务综合库进行融合,北京市建设了基础水信息平台.平台重新梳理和搭建了综合库,构造了平台自身的项目库,利用地图API接口,调用水普空间地图服务,将属性数据、动态数据和空间数据三者有效关联,从而实现了全市水务一张图的“5+4+N”统一服务.北京市河长制管理系统是在此成果基础上进行应用开发的一个典型案例.【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8(000)022【总页数】4页(P38-40,20)【关键词】水务普查;基础水信息平台;河长制【作者】杨郡;尹晓楠【作者单位】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00034,北京;北京市水务信息管理中心,100038,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2.31;TV882.8依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决定,北京市完成了第一次水务普查工作,在对水务家底数据全面摸清的过程中共清查出13万余水务对象,形成丰富的数据成果。

基础水信息平台作为发挥水务普查成果效用的重要手段,将海量数据成果按照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进行资源梳理,在“一张图”上实现水普静态成果、综合库实时监测数据、空间矢量数据以及历史业务数据的综合展示与分析;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数据管理体系以及应用、发布和共享模式,为局领导、局机关处室、局属单位、区县水务局及社会公众提供水务信息服务,真正把水务普查成果融入水务信息资源体系中,发挥出普查工作的效益。

2016年北京开始推行河长制,全面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为改善首都水环境、保障首都水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市于2017年7月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京办字〔2017〕12 号),提出要健全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和监督考核等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河长制。

为顺利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有效支撑河长制具体工作的开展,在充分利用水普成果的基础上,北京市建设了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期 2010 年4月水利信息化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NO.1 Apr.,2010“一张图”水务信息整合共享实践郑晓阳,胡传廉,李 佼,吕文斌(上海市水务信息中心,上海 200050)摘 要:水务一体化管理对信息整合共享,有效支撑基础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

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水务管理的需求,开发了支撑防汛保安、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电子政务等多目标任务的水务公共信息平台。

设计了水务公共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

在 WebGIS、中间件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一张图”汇聚了水利、供水、排水、水文、气象、海洋、海事等相关部门的多源异构信息。

基于“一张图”的水务公共信息平台在防汛保安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得到具体应用,减少了灾害损失,提高了服务水平,降低了建设和运维成本。

关键词:一张图;水务信息;信息整合;信息共享;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TV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405(2010)01-0021-05收稿日期:2010-03-07作者简介:郑晓阳(1973-),男,河南项城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务信息化管理和 GIS 应用开发工作。

0 前言水务信息化是一个覆盖多行业、多层面、多应用的庞大系统工程,覆盖水文、水利、供水、排水等行业,贯穿省、地市、区县等层面,支撑防汛保安、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水土保持、政务办公等应用。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成立了水务局,为从根本上结束“多龙管水”的局面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

水务一体化管理对信息整合共享,有效支撑基础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新的需求。

水务(利)部门陆续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5]。

随着管理内涵的扩大、需求的增加及技术的进步,涉及的问题多,难度也大。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环境治理系统、水务工程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等项目大多分头建设,标准不一,系统多而分散,未能很好地做到集约建设、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普遍缺乏准确、及时、全面的数据支撑及切实可行的更新维护机制;系统功能多局限于资料管理、查询统计和图表展示。

基于一张电子地图汇聚整合多源多类信息,满足多目标、多任务和多层次应用的综合信息平台尚不多见。

上海市水务局是集水利、供水和排水于一体,在全国第一家实现水务统一管理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2004 年提出了水务公共信息平台的理念,将在建和拟建的重点项目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充实数据和深化应用。

按照“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资源整合、系统集成、共建共享、分级维护”等原则,基于“一张图”汇聚整合了水利、供水、排水、水文、气象、海洋、海事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开发了支撑防汛保安、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电子政务等应用的水务公共信息平台,对水务信息整合共享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1 信息平台架构设计1.1 总体架构总体设计包括信息采集层、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等设计,还包括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等保障措施。

总体架构见图 1。

1.2 数据架构数据架构采取“集中为主、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包括以下 3 层:(1)行业基础数据库,存贮在水利、供水、排水等行业管理单位,汇聚和管理本行业的数据,支水利信息化2010, (1)22撑行业调度和精细化管理。

(2)水务数据中心,在市水务信息中心,是相关单位提供的各类数据整合后的合集,是决策支持和跨行业管理的数据,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形成支撑多个专题应用的数据仓库。

(3)数据交换系统,在水务数据中心与各行业基础数据库之间,通过数据抽取、异构处理和数据归并,提供基于统一平台的双向数据交换服务。

1.3 应用架构应用架构设计分为以下 3 个层次:(1)模块层。

设计了若干个可一源多用、功能复用的模块。

如:防汛专栏中的气象、水情、雨情、工情、灾情等监测模块,封装后可应用于水资源和水环境专栏。

(2)业务层。

对多个模块组合封装,形成对监测监控、规划管理、行政许可、行业监管、行政执法、应急管理等业务管理应用的逻辑实现。

(3)门户层。

基于一个门户、一个平台和一张地图,综合展示防汛保安、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政务办公等应用,可支撑区域或个性定制的专图 1 总体架构图(虚线框内为本文研究重点)题应用。

2 数据汇聚整合基于消息中间件技术,开发了具有易扩展性、高可用性和可移植性的数据交换平台,在不改变原有系统的情况下,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的集中、路由、交换与同步。

目前已按照统一标准,汇聚整合了 25 个实时系统的数据。

包括上海市水闸泵站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市水利处)、堤防巡查管理系统(市堤防处)、市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市水文总站)、原水供水信息监测系统(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太湖流域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太湖局)、气象数据(市气象局)、近海水情数据(市海事局、海洋局东海分局)、市污水厂在线监测系统(市环保局)、市区排水信息监测系统(市排水公司)、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水务数据(市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市政务外网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管理中心)等。

目前,已基本建成包括基础类、实时类、业务23第1期郑晓阳等:“一张图”水务信息整合共享实践类、政务类、元数据类信息的数据中心。

基础地理数据涵盖了 1998 年以来的多比例尺、多时相、数据量超过 1TB 的数字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等;设施数据涵盖了河道水系、海塘堤防、城镇排水、区域除涝、供水设施等;实时数据涵盖了 30 个气象站、165 个水位监测点、190 个雨量监测点、118 个水闸泵站监测点、1 500 个视频监测点、31 个积水监测点等;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

3 应用系统集成采用 WebGIS 作为应用集成的主要技术手段,搭建了基于“一张图”的水务公共信息平台。

WebGIS 软件的选型将决定系统整体技术架构、应用深度和可扩展性,对于该平台 ArcGIS Server 9.31 是一个理想的开发软件。

考虑到行业特点、用户对象、系统易用性和建设运维成本,开发中主要采用 REST API 模式。

这种轻量级开发模式具有丰富的客户端展示功能和令人期待的发展潜力,只要熟悉业务,通过客户端脚本技术调用相应的 GIS 功能,就可以满足功能需求[6]。

3.1 防汛保安应用3.1.1 监测监控(1)气象模块包括天气预报、卫星云图、雷达云图、风速风向、台风路径等子模块。

如雷达云图将 1 幅/ 6 min 的多普勒雷达云图自动矢量化,能与其它图层进行精准化叠加分析;台风路径具有路径自动生成、多预报路径分析、与卫星云图和雷达云图叠加分析、与 Google Map 数据熔享、动态告警、风圈影响分析、相似路径查找等功能。

台风路径模块见图 2。

(2)水情模块,集成了上海、流域和近海等处水情的 165 个监测点的实时水位数据。

(3)雨情模块,集成了来自市水文总站、市排水公司的 190 个监测点的实时雨量数据,能以点雨量和等值线(面)方式显示、查询、统计及分析。

(4)工情模块,集成了由上海市水利处、堤防处建设的水闸泵站自动监测系统的实时工情信息;集成了由市防汛信息中心、市政府公众网管理中心建设的 1 500 个监测点的视频信息。

(5)灾情模块,集成了由上海市排水公司建设的 31 个道路积水监测信息,直观显示积水退水过程;集成了“水务热线”、“110”、“城建热线”等来源图2 台风路径模块图 3 灾情模块的防汛灾情信息,具有灾情接报、信息录入、地图定位、处理过程监控、统计分析等功能,具体模块见图 3。

3.1.2 行业监管(1)河道水系模块,集成了河流、湖泊信息,包括市管、区管、镇管、村级河流和湖泊;(2)海塘堤防模块,集成了海塘护堤工程、海塘里程桩,以及黄浦江苏州河防汛墙、防汛墙里程桩、一线水闸、防汛闸门等信息;(3)城镇排水模块,集成了排水系统、泵站和管网等信息;(4)区域除涝模块,集成了水利分片、水闸、排涝泵站、圩区等信息。

3.1.3 应急管理(1)防汛工作联络网模块,集成了各级防汛单位的信息,可进行地图定位、查询统计等。

水利信息化2010, (1) 24(2)基础资料信息库模块,对水务工程基本信息、险工险段信息、地下空间信息、历史灾情信息,进行地图定位、查询统计、专题地图制作等。

(3)防汛专家资源库模块,集成了综合管理、水利、排水、气象、水文、建筑、港口等类别的专家资料,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4)预警预案管理库模块,集成了各类预警预案文档资料,提供分权限的网上浏览和下载功能;重点探索了人员撤离预案的地图化,直观显示撤离点、安置点和撤离路线等,以应对突发情况下的人员安全、快速、有序撤离。

(5)抢险队伍物资库模块,对不同级别和类型的防汛物资、抢险队伍,进行地图定位、查询统计、专题地图制作等。

(6)防汛风险图发布模块,集成防汛风险图模型,可对市区暴雨积水风险、沿海区域风暴潮淹水、黄浦江沿线堤防溃决风险进行模拟,分析和发布。

(7)短信传真集群发送模块,对防汛相关人员、撤离点和安置点人员信息分组管理,集群发送短信和传真,及时获取防汛预警信号等。

3.1.4 行政许可对《填堵河道的审批》等与防汛相关的行政许可信息进行数据上图。

3.2 水资源管理应用3.2.1 监测监控(1)原水信息监测模块,集成了长江和黄浦江2 大原水系统的实时监测信息,包括长江原水的氯化物浓度、原水厂流量、压力监测等信息,黄浦江原水的潮位、氨氮、溶解氧、浊度、流量等信息。

(2)供水信息监测模块,集成了供水水厂、泵站、管网的实时监测信息,包括供水水厂的出厂压力、瞬时流量、累计水量、出厂浊度、出厂余氯信息,供水泵站的出站压力信息,供水管网的压力信息等。

3.2.2 行业监管(1)水资源基础管理模块,集成了水功能区划、水源地、取水口、污染源、排放口等信息;(2)水资源设施管理模块,集成了原水水厂、供水水厂、原水泵站、供水泵站、原水管网、供水管网等信息;(3)水资源统计报表模块,设计了 34 张统计报表,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实现统一权限登陆及网上填报。

3.2.3 应急管理3.2.3.1 水资源评价(1)雨量评价模块,以点雨量、等值线(面)方式对场次和时段降雨进行评价。

(2)水位水量评价模块,按照“跨区域引清调水实施细则”的标准,结合各水利分片代表站的实时水位,以正常、偏低、偏高 3 种方式实时反映水位评价结果;对长江、黄浦江、苏州河代表站的水位、流量进行评价。

(3)河道水质评价模块,以每月监测数据为基础,按水质级别以不同颜色直观反映河道水质情况,查询任意河道在某一时段内的水质变化曲线。

(4)水功能区达标评价模块,以每月监测数据为基础,按照水功能区划定义的水质控制标准,直观反映各河段水质是否达到控制标准,并提供查询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