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重点汇总

合集下载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一、基本物理量与单位1、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s)2、角度的基本单位:弧度 (rad)3、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 (kg)4、长度的基本单位:米 (m)5、力的基本单位:牛 (N)6、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 (m/s)7、加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2 (m/s2)8、能量的基本单位:焦耳 (J)二、机械运动1、定向性运动: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2、匀速运动:速度恒定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恒定4、斜率:平行面上多段线段间连线斜率,反应其变化规律5、直线运动:以一定的加速度沿直线运动,可用速度-时间曲线反映6、平抛运动: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基础上,加入的一个水平的初速度,该运动有水平、垂直二向分解和全变分解3、弹力学1、弹力系数:氢键弹力比例因子,反应弹力和电场的大小(弹力/电场)2、弹力结构:系由一定的氢键构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物质3、弹力力学:利用氢键弹力的物理学研究方法4、四、光学1、折射率:物质的折射率,反映不同物质的介质传播特性2、光的衍射:当遇到障碍物时发生的扩散,根据扩散程度可以得到自然光线的衍射图3、光的反射:当遇到面时反射,依据反射角定义4、光的折射:当遇到折射物体时,定义了折射角5、各种屈光度:透光物体经过物体而受到屈光度衍射而发生变形,定义了屈光力五、电学1、导体:可以电流透过的物质2、电压:导体的电势差,反应导体的电能3、电流:导体的电流,反应导体的质量4、电阻:导体的电阻,反应电路的特性5、电容:二极电容、三极电容,反应电路的时变特性6、变压器:用于变更电势大小的装置,定义了原电势和标准电势六、热学1、温度:热能量的大小,可以反映热力学状态2、温度分布:某物体内部温度的分布,反应热学演化规律3、温度差:物体内外温度的差别,反应物体温度的变化4、温度系数:物体内温度的变化系数,反应物体温度变化的快慢5、绝对温标:传导率和导电率的绝对温标,是测量温度的基准7、熵:热能状态的总数,是热学特征参数七、声学1、声压:声波在实体内的压强2、声压波:声波在实体内的压强变化3、音质:以调制的压强、频率和波谱的强度反映的声音的质量4、听阈:指声音的最小能量,可以感受到声音5、参考频率:一定频率的振动数取得的平均差别,常用于声的描述八、特殊相对论1、时空序列:物体在时空间中的变化及其表示法2、时空延伸:物体本身的时空拓展,表示方法与一般物理公式相同3、时空场:物体在时空中受到的变化4、伽马射线:时空变化的中心,具有强大的能量传播能力5、费米子:由于物体受到强大时空场而发生的改变,在实物中费米子比子得到认识6、特殊相对论:将特殊相对论与一般相对论结合,描述物体在时空的变化。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位移与路程。

- 位移: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为末速度。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2ax。

2.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重力加速度,g≈9.8m/s^2)。

- 公式:v = gt,h=(1)/(2)gt^2,v^2 = 2gh。

3. 竖直上抛运动。

-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1. 质点运动: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

3. 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和方向。

4. 动量与冲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的定义和冲量定理。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分解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6. 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气体的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导,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内能与焓: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的折射定律,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

3. 光的干涉与衍射: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实验现象和解释,干涉和衍射的条件。

4. 透镜和成像:薄透镜的构造和性质,透镜的焦距和成像公式。

5. 光的色散:光的色彩和光的色散现象,色散的原因和应用。

四、电磁部分:1. 电场与电势:电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

3.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关系,电磁感应定律。

4.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电磁波的特点和分类。

5. 电路中的能量:电场能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路中的电能和功率。

五、原子物理部分: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特点。

2.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的性质和衰变过程,半衰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核反应:核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方程式,裂变和聚变的区别和特点。

高考所有物理知识点

高考所有物理知识点

高考所有物理知识点物理是高考科学必修的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全面理解和掌握高考物理的知识,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所有物理知识点。

1. 力学1.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2 动力学- 动量和动量守恒- 动能和机械能守恒- 动力学解题方法1.3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和物体的重心- 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1.4 简谐振动和机械波- 简谐振动的定义和特征- 机械波的传播和特性2. 热学2.1 热量和温度- 热平衡和温度的测量- 热量的传递和热传导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工作- 热量和内能的转化2.3 理想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行为2.4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的概念和热力学过程- 热力学的不可逆性和热机效率3. 光学3.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反射定律和镜面成像- 光的传播和光速3.2 光的折射和透镜- 折射定律和透镜成像- 光的全反射和光纤3.3 光的波动性和干涉- 光的干涉现象- 杨氏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3.4 光的偏振和光的粒子性- 偏振光的特性- 光的粒子性和光子4. 电磁学4.1 静电场和电势- 静电场和电荷力线- 电势和电势差4.2 电场中的运动-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和加速度- 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4.3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定义和测量- 串联和并联电路4.4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的产生和磁感应强度- 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 原子物理与核物理5.1 原子结构- 原子和原子结构模型- 元素周期表和电子排布5.2 原子核的结构和放射性- 原子核的组成和稳定性-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5.3 核能与核反应- 核能的释放和核反应方程式- 核裂变和核聚变5.4 粒子物理学- 基本粒子和标准模型-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通过以上对高考物理知识点的系统介绍,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高考是每个中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考试,其中物理科目作为理科的一部分,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物理科目,以下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

一、力学部分1.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4. 牛顿运动定律5. 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6.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7. 圆周运动8. 耗散功与机械能守恒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2. 热传导3. 热膨胀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分子动理论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6. 热机效率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2.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3. 球面镜与透镜的成像4. 像的位置与放大率5. 光的干涉和衍射6. 光的偏振四、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2. 导体与电场3. 电场的叠加4. 静电能与电势5. 电容与电容器6. 直流电路与欧姆定律7. 简单交流电路8. 电磁感应9. 麦克斯韦方程与电磁波五、现代物理部分1. 光电效应2. 单色光的光电效应3. 合金因为差异相对于纯石墨导电性会发生什么变化4. 库仑定律5.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裂变6. 半导体和PN结的特性以上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对于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此外,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还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物理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是备考的重要内容。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

2. 清晰地画图,标明已知量和所求量。

3.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4. 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精确性。

5. 点评答案,检查解题思路的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高考物理重点归类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重点归类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重点归类归纳总结物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让很多考生头疼的科目之一。

为了使广大考生能够更好地备考物理,接下来将对高考物理的重点进行归类和总结,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力学篇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动力学动量定理: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作用时间内,动量的改变等于合外力的冲量;功与能量:功是力在运动方向上的分量与位移的乘积;机械能守恒:当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3. 圆周运动向心力: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所受力的方向指向圆心;离心力: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所受力的方向指向圆周。

二、电磁篇1. 静电学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与电荷的乘积成正比;电场:电荷周围的空间存在电场,电荷受到的力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电势能:电势能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

2.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电流密度与电阻成正比,与电压成正比;电功率与安培定律:电功率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安培定律描述了电流通过一个导体的行为。

3. 磁学安培定律: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与电流强度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电磁感应:改变磁场的强度或面积,会在闭合回路中引起感应电动势;洛伦兹力: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与电荷的速度和磁场的强度成正比。

三、光学篇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在一条直线上传播。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光线射入介质表面后,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后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3. 光的色散与波长光的色散: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引起光的偏折;波长:光的波长与光的频率成反比。

四、热学篇1. 热传导热传导: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热传导定律:热传导的速率与温度差、导热系数和横截面积成正比,与传热距离成反比。

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及总结

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及总结

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及总结在高考的征途上,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理科学科,其知识点繁多且复杂,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灵活应用的能力。

本文将对物理高考的核心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并通过丰富的案例和举例,帮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一、力学篇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石,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

主要知识点包括: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核心,理解其内涵及应用至关重要。

例如,在解决物体受力平衡问题时,常用牛顿第一定律。

假设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方向的推力但未动,说明推力与摩擦力平衡,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而在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则需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如一辆质量为1000千克的汽车,在2000牛的牵引力作用下,加速度为2米/秒²,这正是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具体应用。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涉及动能、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典型题型如斜面滑块问题,需综合考虑动能定理和势能变化。

假设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从高度h的斜面滑下,不计摩擦,滑块到达底部的速度可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即mgh=½mv²,从而得出v=√(2gh)。

再如,一个弹簧振子在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其机械能守恒,即动能与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3.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在碰撞、爆炸等问题中广泛应用。

例如,两球碰撞问题,需分析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

假设两个质量分别为m₁和m₂的小球,以速度v₁和v₂相向而行,碰撞后速度分别为v'₁和v'₂,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₁v₁ + m₂v₂= m₁v'₁ + m₂v'₂,通过此方程可求解碰撞后的速度。

再如,火箭发射过程中,火箭与喷射气体的总动量守恒,通过分析火箭的质量变化和速度变化,可计算火箭的加速度。

二、电磁学篇电磁学是物理高考的另一大重点,涉及电场、磁场及电磁感应等内容。

1. 库仑定律与电场:库仑定律描述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场强度、电势等概念则是电场部分的基础。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力学1.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者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外力做功。

3.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弹力弹力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5.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时,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处于滑动状态时,阻碍物体继续滑动的力。

6. 重力重力是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7.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指向圆心,称为离心力。

二、热学1. 温度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分子热运动速度的度量。

2. 热传递方式热传导:发生在接触物体之间,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辐射:通过辐射方式传递热能,不需要介质。

热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的对流传递热能。

3. 热量和功热量是指物体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而功是物体因受到外力而产生的能量。

4. 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指的是物体温度上升所吸收的热量,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体温度上升所吸收的热量。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热量和功的作用之和等于物体内能的变化。

6.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指PV=nRT,其中P表示气体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量,R表示气体常量,T表示气体的绝对温度。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光具有直线传播和波动性,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

2.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给出。

3. 全反射和光纤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将发生全反射。

物理新高考全部知识点归纳

物理新高考全部知识点归纳

物理新高考全部知识点归纳物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如下:一、力学基础1. 运动学: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重点掌握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能量守恒定律: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等。

4.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的条件和应用。

二、电磁学1. 静电学:电荷、电场、电势、电容器、电势差等概念。

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

3. 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环路定理、洛伦兹力。

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三、热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和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气体状态的PV=nRT。

四、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

2.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干涉条纹、衍射现象、偏振光。

3.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长、频率、速度。

五、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云、能级。

2. 原子核:核力、核衰变、核反应。

3. 量子力学基础: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六、相对论1. 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长度收缩、质能等价。

2. 广义相对论:引力的几何化、弯曲时空。

七、现代物理1. 量子场论:粒子的场描述、基本粒子。

2. 宇宙学:宇宙的起源、宇宙背景辐射、宇宙膨胀。

八、物理实验1. 测量技术:误差分析、数据处理。

2. 基本物理实验:力学实验、电学实验、光学实验等。

结束语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的学习和实验的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是基础,而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完整版)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完整版)

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 -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下面是一个对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 力学力学是物理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高考物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物体的运动和位移: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 牛顿三定律:力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

- 弹簧振子:简谐振动的特点、周期、频率、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的计算。

- 万有引力:引力定律的描述、地面重力、行星运动和天体运动的计算。

2.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力学定律的科学。

高考物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平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熵的概念和熵增加原理。

-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摩尔气体的定律、物质的状态转变等。

- 热传递:传导、对流、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 相变:相变的概念、熔化、凝固、沸腾和冷凝的简单规律。

3.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现象和光的传播规律的科学。

高考物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的传播路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等。

- 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公式、光的折射和反射的成像公式。

-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波动性、薄膜干涉、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等。

- 光的色散和偏振:光的色散现象、白光干涉、偏振光和偏振片等。

4.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现象和电路的科学。

高考物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静电学: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 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和喇叭定理等。

- 电能和电功率:电能的转化和损耗、电功的计算和分析、电阻和电源的选择等。

-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力的性质、洛伦兹力、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定律等。

以上是高中物理高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备考有所帮助。

同时,还需要注意做好题型分析以及化学、地理、生物等其他科目的复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新高考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但核心知识点仍然重要。

以下是对新高考物理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

1. 力学基础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新高考中力学部分的重点是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新高考中电磁学部分的重点是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概念。

同学们需要理解这些概念的物理意义,并能够运用相关的公式进行计算。

3. 光学光学部分的重点是光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

同学们需要掌握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以及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些性质。

4. 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部分的重点是原子结构、核反应和放射性衰变。

同学们需要了解原子的组成,以及核反应和放射性衰变的原理。

5. 热力学热力学部分的重点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同学们需要理解内能、熵和焓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热力学定律分析热力学过程。

6. 现代物理学现代物理学部分的重点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

同学们需要了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以及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

7. 实验技能新高考强调实验技能的培养,因此同学们需要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如测量、记录和分析数据。

同时,也需要学会设计实验,验证物理定律和原理。

8. 科学思维新高考鼓励同学们培养科学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学们需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总之,新高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覆盖了物理学的多个领域,同学们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新高考也强调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同学们需要在复习过程中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

通过系统的复习和练习,相信同学们能够在新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定律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定律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定律一、对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使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旋转为质点,地球旋转为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位移,运动速度S比t,a用Δv与t比。

2.采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为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始速度零比例法,再加上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的好方法。

自由落体就是一个例子,初速为零a等g.垂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均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的运动,在速度加速方向上,同向加速反向减少,垂直转弯不向前冲。

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固,力分析是关键;根据效果分析力的性质力。

2.仔细分析应力,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是否见提示,根据状态确定弹性;先有弹性后摩擦,相对运动为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中,电场力无疑存在;洛伦兹力安培力,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记住。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仅为“数量,如果某个量的方向不确定,计算结果会指出;两力合力小而大,两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化,只有在最大最小的房间里,多力合力合力。

多力问题状态揭露,正交分解解决,三角函数可以解决。

4.机械问题有很多方法,比如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要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同一状态使用整体,否则隔离使用较多;即使状态不同,整体牛二也可以做;假设有或没有某种力,根据计算确定;极限法掌握临界状态,程序法按顺序进行;正交分解选择坐标,轴向矢量尽可能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是力。

合力与a方向相同,速度变量确定a方向,a变小则u可以大,只要a与u 同向。

2.N、T等力为视重,mg乘积为实重;超重失重,其中不变为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是超重;失重是由增减决定的,完全失重是零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为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化,方向为切线。

高考物理总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总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总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a.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b. 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c.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 力的合成与分解a. 合力:多个力合成一个力。

b. 分力: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

3. 平衡力学a. 物体处于平衡时,合外力和合力矩都等于零。

4.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a. 动量: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b.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外力之和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5. 万有引力定律a. 两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6. 动能和功a.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b. 功:力对物体做的功。

c. 功与动能的关系:功等于动能的增量。

二、电学1. 电荷和电场a. 电荷:带电物体所具有的性质。

b. 电场:电荷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力作用。

2. 电场中的力a. 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力的作用。

b. 电力的大小与电荷的大小和电场强度成正比。

c. 电力的方向沿着电场线的方向。

3. 电容和电容器a. 电容:导体储存电荷的能力。

b. 电容器:装有两个带电体的器件。

4. 电流和电阻a. 电流: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b. 电阻:导体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程度。

c.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5. 磁场和磁力a. 磁场:磁铁或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磁力作用。

b. 磁力:两个磁铁或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6. 电磁感应a.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磁通量引起感应电动势,产生电流。

b.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三、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a. 光在同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折射a.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 斯涅尔定律:折射光线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比。

3. 光的反射a.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反射。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运动学:
质点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加速度、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等。

抛体运动:平抛、斜抛等运动的分解与合成。

动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及其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功能关系:功、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电磁学: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等。

恒定电流: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阻、电功率等。

磁场:磁场强度、磁通量、安培力、洛伦兹力等。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等。

光学:
几何光学: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干涉、衍射、偏振等。

量子光学: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波粒二象性等。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功、热量等概念及其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卡诺循环等。

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
原子结构:玻尔模型、能级跃迁等。

量子力学基础:波函数、不确定性原理等。

以上仅为部分高考物理知识点,具体还需结合考纲和
教材进行复习。

同时,多做题、多思考、多总结也是提高物理成绩的关键。

祝您高考顺利!。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和公式汇总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和公式汇总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和公式汇总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一、速度公式:v=v=sts总t总v——速度(m/s)v——平均速度(m/s)s——路程(m)t——时间(s)二、密度公式:ρ=mvρ——密度(kg/m3)m——质量(kg)v——体积(m3)三、重力公式:G=mgG——重力(N)m——质量(kg)g——常数(9.8N/kg)四、压强公式:1、P=FP——压强(Pa)F——压力(N)S——受力面积(m2)2、P=ρgP——压强(Pa)ρ——密度(kg/m3)h——深度(m)五、液压公式:F1F2=S1S2F1—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S1——小活塞的横截面积(m2)F2——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S2——大活塞的横截面积(m2)高考物理知识点(一)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做功的数值来量度,外力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内能减少。

2.热传递:它是物体间内能转移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传递的热量的数值来量度,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2.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吸收热(三)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是:与热现象的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朝着分子热运动状态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的。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共3篇)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共3篇)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第1篇1、磁现象: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2、磁场: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对磁感线的认识:①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本身并不存在;②磁感线切线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就是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③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④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应磁场的强弱,磁性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3、地磁场: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指南针:小磁针指南的叫南极(S),指北的叫北极(N),小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偏角: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方向稍有偏离(地磁偏角),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xxx。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力和运动:-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 = G * (m1 * m2) / r^2,其中 G 是万有引力常量。

3. 动能和功:-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 K = 1/2 * mv^2。

- 功:力对物体的作用产生的效果,计算公式为功 = 力 * 距离* cosθ。

4.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时,两个物体受到的力的乘积相等,即力的大小与距离成反比。

- 斜面和滑块: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分解和支持力的作用,通过运用三角函数,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 轮轴系统:利用轮轴系统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改变方向,根据杠杆原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轮轴系统的机械效率。

5. 电学基础:-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载体,有正负之分。

电场是电荷周围的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可以用电流强度来表示。

电阻是物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可以用电阻大小来衡量。

- 欧姆定律:在恒定温度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U = IR,其中 U 是电压,I 是电流强度,R 是电阻。

-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相等,电压分担;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分担。

以上是一些高考物理的基本知识点归纳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6. 磁学基础:- 磁场和磁力:磁场是由磁体或电流所产生的物理场,可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

磁力是磁场对磁体或带电粒子产生的力。

高考物理99个考点总结

高考物理99个考点总结

高考物理99个考点总结1. 力学1.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方程]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作用于物体的力都会引起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若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合力的大小等于它们矢量和的大小。

•分解力:将一个力按照一定方式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1.3 动能定理与动量守恒定理•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动量守恒定理: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当外力合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1.4 万有引力与简单机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引力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等于它们的质量乘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1.5 波动•波动现象:[机械波与电磁波] 振动源产生振动,通过媒质传播的现象。

•波动的特性:[频率、波长、声速] 波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或光的音调或颜色。

2. 光学2.1 光的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反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 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关系。

2.2 光的色散与光的干涉•色散现象:[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 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弯曲的现象。

•干涉现象:[光程差] 光波在某一空间区域叠加时,由于光程差的存在而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3 光的偏振与电磁波•光的偏振:[只有一种方向的振动] 光波的偏振是指光波的振动只在特定方向上进行的现象。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以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方式传播的波动现象。

3. 电磁学3.1 电场与电势•静电场:[电场强度] 由电荷引起的力的作用区域。

•电势:[单位正电荷的势能]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点的势能。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高考物理是一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科,其知识点广泛而深入。

以下是对高考物理知识点的全面归纳:一、力学1. 运动学: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重点掌握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和公式。

2.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二、三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

3.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动量守恒。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 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

二、热学1. 分子运动论:包括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体现。

3. 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热能转换的方向性。

三、电磁学1. 电场:包括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等概念。

2. 磁场:包括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概念。

3. 电流:包括电流强度、欧姆定律、电阻等。

4. 电磁感应: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

四、光学1. 光的反射:包括平面镜、曲面镜的成像规律。

2. 光的折射:包括折射定律、全反射等。

3. 光的干涉:包括干涉原理、双缝干涉等。

4. 光的衍射:包括衍射现象、衍射公式等。

5. 光的偏振:包括偏振原理、偏振现象等。

五、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电子云等。

2. 原子核:包括核反应、核能等。

六、相对论1. 狭义相对论:包括时间膨胀、长度收缩等。

2. 质能方程:E=mc²,描述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七、量子物理1. 量子力学:包括波函数、量子态等概念。

结束语高考物理的知识点覆盖了物理学的多个领域,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概念,还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