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语音教学法(不少于6种)
一语法——翻译法二直接法(自然法)三听说法四认知法
五自然法六功能法(交际法)七、任务型教学法
一、语法翻译法;产生背景,基本特点,分析评论,应用提示,
A 产生的背景发展线索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代表人物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相关理论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语言都是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相同的,词汇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不同的知识书写和语音形式。通过词汇的互译和语法关系的替换,就能掌握另一种语音。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B 基本特点: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作为教学基础;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强调教授“规范”的语音,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用母语教学。
C 分析评论:积极方面;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注重语法规则;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局限: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的运用;过分依赖母语;教学发式单一;忽视听说训练。
D 应用提示两个基本点:⑴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⑵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语言教
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于!
二、直接法:产生背景,相关理论,基本原则,训练方法,分析
评价
A 产生背景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创造“系列教学法”。1880年发表著作《语言教学艺术》中,戈恩称之为“直接法”,也称自然法,这是日后“直接法”的基础。德国教育家贝力兹(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兹外语学院采用直接法而闻名。1882年维叶托提出教学主张,包括“直接法”的基本原则。帕西(passy)1886年组织语音教师协会。斯威特(H.Sweet)著作The Practical Studay of Language 斯威特四项原则,仔细选择教学材料,限制教学内容,听说读写的顺序,由简到繁安排材料。1887年,国际语音协会提出的六项原则,从日常生活口语开始,熟悉语音、常用句子和习语,语法教学用归纳法教学,让学生用外语思维尽量不用母语,笔头翻译应在提高阶段进行,写作训练在提高阶段进行,先模仿后创造。
B相关理论:⑴语音学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问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⑵教育学夸美纽斯(1592——1670)及其自然教学法主张“教育顺应自然”、提出直观性、循序渐进、自觉积极性、归纳途径等原则。主要著作:《语言人门》、《语言的最新教学方法》、《画中世界》⑶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
化的作用,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C 基本原则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人门,重视语音教学;以句子为基本单位;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D 训练方法:实物法;动作启动法(表演法);环境制造(情景再现);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词语拓展法。
E 分析评论
积极方面:重视活的语音,重视实用性;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教法生动活泼;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一共了可行方式。局限: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过渡搬用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忽视成人的特点。
三、听说法(视听法):背景及特点理论基础教学原则训练方
式应用示例评价
A 背景及特点背景:1920——1935年美国积极实验,以求解决教学法问题。“现代外语教学研究”1923——1927. 1942年美国军队特别培养计划(Army Specialized Training Program)ASTP.1943年大学参与,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萨柸尔、博厄斯。
特点:时代需要,学科基础形成,政府组织得力。
B 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中“语言”被视为一组在声韵、构词、句法上彼此关连,是一层层组合的,因而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这些组合的规则。
行为主义心理学:毕生和斯金纳认为任何知识的取得都靠直接经验。刺激——反应——强化。
C 教学原则
⑴教学中学习第二语言如同培养一套语言习惯,在反复操练中形成习惯,达到自由运用的目的;⑵听说领先。唯有在听、说练习之后,才能追加读、写部分练习;⑶以结构为纲组织教学,以句型为中心反复操练;⑷通过语言结构的对比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⑸严格纠错,培养正面的语音习惯;⑹接受性高于语法性。学生说的应该是母语能够接受的,不硬搬语法规则;⑺避免使用母语(不绝对)
⑻多媒介,语言教学发展的一个新开端。
D 训练方式
⑴连锁练习完句练习逆向组合扩展练习复述练习
⑵合句练习转换练习重建练习替换练习问答练习
⑶替换练习问答练习重复练习角色练习
E 应用示例
⑴短期班教学《汉语301句》
⑵教学启示:词语—句型—回话
听—读—说的基本步骤
句型三步曲:带读-诵读-回忆并复述
生词三步曲:句型前-句型中-句型后
交际三步曲:熟悉回话-设计回话-角色表演
F 评价
积极方面:有雄厚的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更具有科学性;改革为主流,当一定程度上避免片面性;主张对比分析确定难点,注重科学性安排教学内容;欠缺;过分强调机械性训练,难以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过分注重语言的形式,忽视内容和意义;过分强调外部刺激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外语教学三大难题:⑴L1和L2的关系问题
⑵明示与隐含的关系
⑶语码—交际的困境
四、认知法㈠基本特征理论基础基本原则
A 基本特征在理解语料、规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活用语言;教
育学原则是以学习者为外语教学的中心。教学目标是全面地掌握语言。
B 理论基础①语言教学是转换生成理论乔姆斯基“语言知识
是由什么构成的?”语言不是刺激反应形成的习惯,而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提出“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来解释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出语言知识不同于语言行为。②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学习理论: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1927年提出“发生知识论”,美国布鲁纳在60年代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他最早把皮亚杰的著作介绍给心理语言学界的学者。布鲁纳:只有有意义的学习才是认知学习,即对本学科的基本结构(概念、原理、规则)理解,了解内在联系,才能使学生长久记忆和掌握,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