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word章末总结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优秀教学案例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亮点二:跨学科整合
本案例涉及地理、经济、环境等多个学科领域,强调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使其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人文地理素养。
3.通过学习西气东输工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为未来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问题导向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深入探讨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设计一系列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如:“西气东输工程为何选择这样的路线?”“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醒学生注意论文的完成时间,鼓励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本章节教学内容与过程紧密结合教材,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它将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地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人文地理素养。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期末知识梳理
必修三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总结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一)、西气东输工程概况:(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设计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3.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四)课堂练习
1.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a.描述西气பைடு நூலகம்输工程的主要输气线路和输气规模。
b.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c.运用地理学理论,解释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西气东输工程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总结。
2.强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关注地理学理论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3.最后,鼓励学生树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国家发展,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西气东输工程,分析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运用地理学理论进行分析。
4.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关注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2.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区际联系与区域发展问题,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差异,形成包容、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热爱科学的情感,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探讨区域发展问题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 第0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要点提升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1.调配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可用下图表示)2.解决该资源短缺的途径(1)节流: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
(2)开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1)资源供应:要保证其稳定性、安全性。
(2)线路造价:要考虑其经济性、合理性。
(3)沿线条件:要考虑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
(4)工程影响: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1)从调入区与调出区两方面进行分析①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②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
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解题探究】(1)根据经纬度位置即可判断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和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盈亏。
同理可以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
(2)从工程建设角度考虑,也就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投资高。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阶段综合实践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①消费②西部③结构调整④分工与合作⑤改变⑥就业空间⑦内部交易[思维建模]1.资源跨区域调配答题模板(1)原因思考方向常用术语(1)原因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丹江口大坝建成于1973年,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从该水库调走的水资源占河流径流总量的24%,远超国际跨流域调水规定15%的上限。
北京段除末端800米外,沿线都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
材料二下图是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库所在的汉水流域略图,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
(1)南水北调中线向华北调水,可能给汉水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2)请从水资源调运和保护、土地资源的保护角度出发,分析北京段输水管道深埋地下的可能原因。
答案(1)影响:汉水下游径流减少,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加重;航道变浅,不利于航运;河滩裸露,两岸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地旱化甚至沙化;改变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对其生长不利等.(2)减少污染,保护水质;少占耕地;减少侵占城区土地;避免冬季结冰;减少蒸发、下渗;保证用水安全等.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会使汉江下游水量减少,进而给下游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流量减少,使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减少,导致用水紧张。
径流量减少,流速减慢,会导致自净能力减弱,水体污染严重,还会导致河流航运受到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第(2)题,因北方严重缺水,在调水过程中,受水区也应当注意保护水质,减少水分的不必要损失,故从减少污染、保护水质、减少蒸发下渗损失等角度考虑,北京段沿线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且深埋地下也不占用地表土地资源。
专题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我国主要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原因主要线路影响西电东送西部能源丰富(水电、煤炭等),但经济水平低;晋陕火电与黄河水电输往环渤海地区;三峡等长江加速东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和大气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干支流水电输往华东地区;西江水电与黔滇火电输往广东环境;促进中西部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原因主要线路影响南水北调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紧缺,限制了经济发展,影响了生态环境西线:长江上游至黄河上游;中线:丹江口至华北;东线:沿京杭运河北上至华北促进北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晋煤外运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当地消费量有限;东南地区能源短缺大秦线、神黄线、太焦—焦兖日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重组(1)南水北调的原因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而水资源十分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2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的全部内容。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考纲解读 二:我的预习1、 阅读教材p82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2、阅读教材p82第一个框题内容,思考:西气东输的原因有哪些?三:我的疑惑四:典型案例【例1】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西气东输”管道②段经过的地形区中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________问题。
(填字母) A .水资源紧张B .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水平不相协调C .交通紧张D .木材短缺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考向定位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知识,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以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图文资料或统计资料为命题的背景题材,从多角度考查中国资源调配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其带来的后果。
(3)输气管道尽量经过大、中城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1)主要分布在绿洲上。
绿洲上有比较充足的水源,利于人类生存和农业、工业、城市等经济活动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设计——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设计——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存在矛盾,;(2)理解资源跨区域的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事例理解内容;(2)能够阅读各种图表、资料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理解地理学的特色。
(3)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幻灯片)中国的水资源、水能资源分布特点中国煤、石油、天然气的分布图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得出我国资源分布的基本的特点(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幻灯片)中国三大经济带发展情况比较图中国中西部资源占全国比重图学生活动:读图分析,讨论得出基本的规律(小结)我国资源的分布与目前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必须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我国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工程。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幻灯片)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源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目标市场:上海主干管道:(1)起迄点(轮南油田---上海;霍尔果斯口岸---广州)(2)途径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以及省会城市(3)途径的地形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4)管道全长4200千米,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5)建设难度大:三渡黄河、一跨淮河、一过长江以及江南水网等(录像播放),所以西气东输工程创造了中国管道之最(幻灯片呈现)。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教学案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主题】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2.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通过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4.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知识梳理】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必要性)1、自然原因: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
⑵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工程概况:(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82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思考:⑴工程建设包括哪几个部分?(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⑵一线与二线工程各自的起点与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及途经的主要地形区?(一线:起点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终点在上海,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途经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二线:起点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终点在广州,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途经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⑶西气东输工程一线与二线有何异同点?(不同点:①气源地不同:一线工程气源地主要来自国内,二线工程气源地主要来自国外;②目标市场不同:一线工程的目标市场在长江三角洲,二线工程目标市场在珠江三角洲。
相同点:目标市场都在我国东部地区;沿途经过的省区多、城市多、地形复杂。
)(1)、西气东输工程以为基础,以、作为天然气的主要目标市场,建设从至、广州、的输气通道。
(2).我国能源和的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对能源的需求量,但能源相对,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因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019-2020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专题一我国资源区域调配工程分析1.我国主要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表格归纳原因主要线路影响西电东送西部能源丰富(水电、煤炭等),但经济水平低;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晋陕火电与黄河水电输往环渤海地区;三峡等长江干支流水电输往华东地区;西江水电与黔滇火电输往广东加速东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促进中西部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南水北调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紧缺,限制了经济发展,影响了生态环境西线:长江上游至黄河上游;中线:丹江口至华北;东线:沿京杭运河北上至华北促进北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晋煤外运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当地消费量有限;东南地大秦线、神黄线、太焦—焦兖日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重组区能源短缺2.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第一步,掌握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水资源等)的空间分布状况。
第二步,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资源、能源的供求关系);某种资源分布地区及运输线路沿线的地理特征,其中重点是该类资源的特征和分布;线路的走向及影响选线的主要因素;沿线地区该类资源的补给、需求状况。
第三步,分析调配后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3.案例:南水北调工程(1)南水北调原因分析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方地区水资源(长江流域)富余,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2)南水北调三线方案评价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输水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水源区长江下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评价优点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自流供水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3)南水北调的积极意义【对点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人教版必修
3)
[学习目标] 1.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原因及影响因素,学会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专题一南水北调工程及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供水区综合效益显著,但对水源区会造成径流量减少、泥沙淤积
带来的环境问题量减
少(
水源
区)
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东
线
影响生物:给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盐碱化:地势低洼,天然排水条件较差,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碱
化
中线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形势的影响
西线
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将逐渐突显
采取对策国家提出了调水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中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
(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B.ⅡC.ⅢD.Ⅳ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专题二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新特点
(1)国际产业转移出现集群发展的趋势
随着区域竞争不断加剧,产业转移已由原来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单个产业的转移转向产业链式转移,以形成产业的群体和网络,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是技术、知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载体是跨国公司。
传统产业转移采取梯度方式,主要着眼于劳动力优势与区位优势。
而高新技术转移以跨越的方式,更注重技术、人才、研发能力等综合知识优势与信息基础设施、体制条件等。
(2)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新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准入的进一步放开,我国将成为更多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之地,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总体趋势将呈现出重化工业为主的多样化,其特点是: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并行,技术含量较高的先进制造业与新一轮以IT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并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转移并行,高技术与先进技术并行,其扩散程度加大、速度加快。
同时,转移的方式也将由合资、合作为主更多地向独资、并购为主转变。
2003年,外商独资比重由2000年的47.3%上升到62.4%。
【专题练习2】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双选)()
A.①为资金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D.④为原料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2011·株洲高二检测)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B.Ⅰ、Ⅲ
C.Ⅱ、ⅣD.Ⅲ、Ⅳ
2.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读“2001~2008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走势图”,回答3~4题。
3.有关2001~2008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2006~2007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②2004~2005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
③总体上天然气生产量增速较快④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较快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有关2001~2008年我国天然气供求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始终供大于求
B.始终供不应求
C.由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
D.由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据此完成5~6题。
5.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
6.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A.商贸中心B.机场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产品流程和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两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GE公司将设计的电器产品选择在中国组织生产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
(2)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阶段Ⅱ和阶段Ⅰ相比,对GE公司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对中国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各投入要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来看,现阶段中国电器工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
________密集型,以后必须向________密集型产业升级。
(4)就中国电器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出两点即可)
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中国与东盟10国组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元旦建成。
它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近年来,东盟国家已逐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
材料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局部示意图
(1)简述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2)请分析说明湄公河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并简述其带来的综合效益。
(3)我国劳动力密集型等产业向东盟国家转移,简述其对我国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专题练习1(1)C(2)D[(1)根据我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能源分布与开发之
间的关系可知,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低,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开采能力较弱,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能源自给率应该提高,图中Ⅲ曲线1980年以业表示的能源自给率状况总体提高,2005年前后达到最高值,最可能是西部地带,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能源储量不足,Ⅳ曲线自给率最低,且逐渐减少,应代表东部地带,则Ⅰ、Ⅱ应分别代表中部地带和我国能源自给率。
(2)由上题知,我国西部地带2005年以后能源自给率最高,接近160%,所以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东部地带,选项中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皆属于我国西部地带故选D。
]
专题练习2(1)AC(2)CD[(1)由图中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可知,发达地区为欠
发达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而欠发达地区则为发达地区提供劳动力和原料。
(2)欠发达地区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做法太绝对,不符合经济发展特点;高技术产业应布局在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B错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两区域经济发展。
]
课后练习区
1.B 2.D[第1题,辽河流域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季节变化大,与北部松嫩平原相比,蒸发量大,并且人口稠密,是重工业基地,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大。
第2题,北水南调工程完成后,将加大对上游来水地区的调控,使哈尔滨地区洪水危害减小。
]
3.B 4.D[第3题,根据图可知:2006~2007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2003~2004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较天然气生产量增速快。
第4题,由图可知,2001~2003年、2006~2007年,天然气供大于求,而2004~
2005年、2008年天然气的产量供不应求,从整体而言,消费量增长较快。
]
5.A 6.D[该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厂,需劳动力少,采用的是自己的技术而非中国的,生产成本并不低,因为原料从国际市场进口,由于以上原因其布局在中国是因为靠近消费市场,而且应靠近港口,利于原料进口。
]
7.(1)可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竞争优势(2)缩短商品研发与生产周期,提高竞争能力与中国企业争夺优秀科研人才(3)劳动资金与技术(4)①加大产品开发研究的投入;②注重市场开发;③树立品牌意识。
解析本题以GE公司产品流程和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两个阶段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解决该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等因素,而结合我国国情
可知,产业向我国转移,主要是受劳动力因素的影响。
(2)产业转移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移入地来说,可以缩短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的周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但由于外资企业的优厚待遇会吸引部分人才,这就会与本国企业争夺优秀科研人员。
(3)要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如加大研发投入、注重市场开发、树立品牌意识等。
8.(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即沿海地区;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2)核心:梯级开发。
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旅游、养殖、灌溉等。
(3)有利: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②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改善环境质量。
不利: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失业人数增加,短期内可能加大就业压力,影响经济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