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集群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4cf9cc6137ee06eff91848.png)
韦伯是最早提出聚集经济概念的学者 。 聚集经济的概 念表
达的是这样一种经 济现象 : 或是产业 的生产活动 , 或是 贸易与
商业的交 易活动 , 或是其 他与经济行为 有 在区域上具有 比较明显 的集中倾
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
s clao )“ p i zi 、创新性 ” e a tn i 、本地 网络 的 “ 嵌人性 ”或 “ 根植 性”
(mb dd e ) e een s 等是其主要特征。 s 产业集群的概念来 自于波特的新竞争经济学 , 在他 19 90年 出版的 《 国家竞争优势》 te cmpt v dat e o ao s ( o e t eavn g fnt n ) h i i a i
当今 的高新技 术应用提 高了各产业 技术之间 的互相依 赖 性, 要求处于不 同技 术层和不 同产业的企业 , 以某 种形式联 合 起来 , 突破专业技术的限制 , 互为技术来源和技 术应 用对象 , 共
同协作 , 形成适应技 术综合发展 的再生存体 系 , 促进了 产 这就
业集群的形成 。产业集群有 利于技能 、 信息 、 术 、 技 技术 诀窍和 新思想在群落内企业之 间的传播和应用 , 从而又使高新技术得
创 新 的相 互 关 系。
意 大利社会学 家贝卡蒂 尼 ( eaii17 首 次提 出“ 产 B ctn)9 8 l 新 业 区” 的概 念 , 认为新产业 区是具有共 同社会背景 的人们和 他 企业在一定 自然 区域上形成的社会 区域生产综合体 。还有很 多
学 者对新 产业区进行了 界定 , P r 和 Sbl18) 如 i e  ̄e 94将新产业 o (
可 以带来一些经 济上的节约。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理分析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1c3d0de87101f69e319561.png)
得新的原材料 或半 成品 的供给来 源或建立企业 的新的 组织 , 它是 包括科 技 、 组织 、 业和 金融等 一 系列 活动 商 的综合过程 。这 是一个动态 的过程 , 它先 由科 学研究 ,
特别是基 础科学研究与应 用研究得到新 的思想 ,然后 经过研究开发造 出模 型 、 品或实验数据 , 样 为中试提供 参数 , 再经过 中试 为设 计生产线提供 依据 , 最后 生产 出 的新产 品投放 市场 ,并经过成果 推广而扩散 到其他单 位或行业 。 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社会经济效益 的根本来源。 技 术创新一经出现 ,就会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 , 那些未获得潜在 的超常规利润的企业 , 便会纷 纷渴望分 享其利 , 从而形成巨大的模仿高潮 。 创新的示范作用 , 必 然引起在全社会范围内大 面积 的技术扩散 , 而技术扩散 的结果又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
一
风险承担能力上不及大企业 , 同技术 的特征 以及企 但不 业创新 的动力会使 得它们在技术 创新上并不必然 的显
示 出相对大企业 的劣势 。 在产业集群 内, 中小 企业技术创新是基 于本地创新
文化 ,充分利用本地创新 资源 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 , 形 成企业 与 中介服务 体系 、 规制管 理者互动 , 从而提升 自 身创新能力和集群创新 能力 。 其特点主要 表现为 以下两个方面 : ( ) 一个企业创新文化
三、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技 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取商业利益为 目标 , 重新组织 生产条件 和要 素 , 建立起 效能更强 、 效率 更高和费用更 低的生产经 营系统 , 从而
推 出新的产品 、 的生 产工艺 、 新 方法 、 开辟新 的市场 、 获
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 的影 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首先 ,集群能够 为企业提供一种 良好 的创新氛 围。 由于存在着竞争压力 和挑战 , 集群 内企业需要在产 品设
论技术创新的聚集和创新集群的形成
![论技术创新的聚集和创新集群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2d579ec52cc58bd63186bd3a.png)
当代经理人CONTEMPORAR Y MANAGER 2006・9218 论技术创新的聚集和创新集群的形成□ 龙 果(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摘 要 创新集群问题已经成为了创新研究的一个学术热点标驱动下的影响,创新集群存在时间和空间两个不同的维度,,创新的集聚可以是主观生成的,发展政策应该结合创新的自然倾向,。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集群 集聚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49(2006)09-218-02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波特将产业集群定义为: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他们同处于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产业集群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创新的产业集群和基于低成本的产业集群。
在波特的“集群”概念里,产业集群本质内涵是走高段道路和基于创新的产业集群,当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在产业上的关联性就会引发在技术创新活动上的关联性,进而产生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型。
基于创新的产业集群,以在欧洲成功的产业区为典型,其现象特征是创新、高质量、功能的灵活性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良好的法规制度下企业间自觉地发展合作关系。
随着产业集聚和知识创新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创新政策研究中逐渐用创新集群(innovative cluster )来表达。
实际上,所谓创新集群,是区别于低成本的产业集群或低端道路的产业集群而言的,即创新性的产业集群或基于创新的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群集(cluster )现象,即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个集中的区域内,技术创新会比较集中。
创新集群的特点是当集群中一项或少数几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出现后,会随之涌现出一系列在技术上与之相关的创新,然后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产生集群现象。
一、技术创新在时间上的聚集技术创新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时间轴上,在某一段时间里,创新会比其他时段多,熊彼特指出:“创新不是孤立事件,并且不在时间上均匀地分布,而是趋于结成集群,成簇地发生,这仅仅是因为,在成功的创新之后,首先是一些,接着是大多数企业会步其后尘;其次,创新甚至不是随机地均匀分布于整个经济系统,而倾向于集中于某些部门及其邻近部门。
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创新集群的模式选择和实施策略
![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创新集群的模式选择和实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4e5d3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4.png)
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创新集群的模式选择和实施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江苏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江苏省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创新集群的模式选择和实施策略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指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场地、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支持,帮助其成长壮大的组织机构。
而创新集群则是指在某一地区或行业内,聚集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和人才交流氛围的现象。
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创新集群,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深入研究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创新集群的模式选择和实施策略,对于推动江苏省科技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意义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当今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江苏这样经济实力较强、科技创新活跃的地区而言,科技企业孵化器更是刻不容缓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讨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创新集群的模式选择和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创新集群的模式选择和实施策略,可以有助于深入理解江苏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重要的创新支撑平台,其模式选择和实施策略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深入研究与探讨将有助于优化江苏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研究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创新集群的模式选择和实施策略,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政府在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方向和策略支持,研究相关模式选择和实施策略将有助于政府进行更加精准的决策,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研究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创新集群的模式选择和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对于促进江苏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需要2000字,输出内容如下: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创新集群的模式选择和实施策略,并分析其中的关联性。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b7aad36aa00b52acec7caa3.png)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集群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建设。
标签: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问题对策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近年来取得了明显发展,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中小企业集群,在各地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些中小企业集群,无论是传统中小企业集群,还是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都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弱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大大削弱了中小企业集群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或缓解,不仅关系到集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
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1.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层次。
审视我国中小企业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大致可以认为其处在一个以模仿和消化成熟技术,生产定型和常规产品为主的层次上,而且,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的能力薄弱,主导产品的技术和装备主要还是依靠国外,离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尚有不小差距。
技术创新能力处于较低层次的另一个较为直接的表现在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技术创新效果还不很理想。
2.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地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尽管产业群现象遍及全省各地,而且产业群成为区域经济的基本增长点,然而区域之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却很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各地对技术创新的关注及投入程度不同,进而导致了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3.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要素发展不协调。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集群产品结构不合理,最终产品的平均附加值不高。
(2)集群技术创新所具有的基础能力(包括人员构成、生产能力、财务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不足。
(3)缺乏良好的集群创新环境(包括创新服务体系的建立、创新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金融的支持情况等)。
(4)集群学习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活力缺乏。
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
![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9a388de76eeaeaad1f3306e.png)
装备 制造在集群化的发展进程中,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是 它在这方面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另外一个方面 , 必须 的 , 也 是提 高 自身 市场 竞争力 的需 要 。只有 自身 制造业 的产品并不具备规模效应 ,其是在具体的定 的创新 能力提升了 ,才能不畏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制 中直接交付使用 , 因此 , 企业在市场竞争 中对技术 的挑战 , 实现 自身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 逐步缩小与先 依 赖度很 高 。 进 国家 之 间 的差 距 。本 文 则 主要 是对 集 群技 术创 新 再次 , 在装备制造业的生产系统 中, 其可 以说是 个复杂化的产品系统 ,而不是一个简单 的单元结 能 力在 制 造业 中的应用 , 做 出分 析与 思考 。
术创新能力的应 用问题 , 以供 大家参考。
关键词 : 集群 ; 技术创新 ; 装备制造 业; 应 用
中图分 类号 : F 2 7 3 ; F 4 2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5 4 5 X【 2 0 1 3) 0 7 — 0 2 2 2 — 0 2
众所周知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的生 产周 期 相对 而 言还 比较长 ,且都 具 有 一定 的复 的重要支柱 ,已在 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过程 中扮 杂性。相 比一般产品而言 , 其在技术要求的深度与广 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 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也直 度上都 比较严格 , 所以, 造就它的生产技术构成也会
摘 要: a - 社会 经济不断发展 。 社会分_ r - a ; 断细化 的过程 中, 产业的集群化 已成为各 区域 间产业发展 的显著特征 。而在此
企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c0dd1245fe4733687e21aac8.png)
进行转移, 并共 同创造新 的交叉知识 。 进
一
步强化各 自的创新优势 。 3 . 共享公共设施 。 集群 内的企 业可以
集 群 中企业 的技术创新 机制可 以通 过 企业 之 间交互作用 的动态循环 累进 过 程来 实现 。集 群经济条件 下 的企业技术
共享信息 、 交通 、 水电、 公共服务机构等
2 . 竞争阶段。 最先洞察到创新机会并
确认创新 目标的企业, 通过进一步 的分析
和论证 , 进行创 新决 策, 将其具 体化 为创
新项 目,然后进行 合作伙伴 的寻 找和筛
政府 可以通过项 目审批程序 实现其产业
导 向功 能, 投资 合理 化, 使 对符 合 产业 升 级方 向的项 目给予支持, 而对重复引进和 盲 目投 资的项 目则严格把 关不予批 准, 将 有 限的资金 发挥最 大 的效 用 。 同时 , 各地 方还应 该根据行 业生产特点 和集群企业
二、 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 集群 最重要 的一个 特点是 能够产生 创新 优势 , 归纳起来 , 其创 新优 势 主要来
源于 以下几个方面 。
6 . 创造 。 价值 根据 价值 链理论 , 品 产 或服务 的价值创造过程是 在一系列价值
链 环节中完成的, 相互关联 的不 同企业在 各 自的价值 链环节上拥有 不 同的核心专
1企 业 集 群 ( nepi ls r , . E trr ecut )也 s e 称产业簇 群 , 是指在某一 特定领域 中, 大 量产业 联系密切 的企业 以及相关 支撑机 构的空间上集聚 , 并形成强劲 、 持续 竞争 优势的现象 。企业集群具 有专业化 的特 征 ,是一种介于市场 和企业科层组 织之 间的中间组织形式 。企业 集群具有 空间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9b5d8e081c758f5f61f676e.png)
围区域 , 公共 政策 制定者 为了模仿有 高度竞争力 的企业 集聚区 ,纷纷 实施 企业集群 战略 ,企业集 群 的发 展 已经
成为工业 政策的一种新形式。2 0世纪 9 年代初 以来 ,我 o 国中小企业集 群得 到了较快 的发展 ,尤 其是 浙、粤、苏 南等地 中小企业集群更 是如 此。虽然 它们有力地 推动 了 区域经济 的发展 ,但这些集 群还不 同程度地在技 术创 新 方面存在着问题 ,从而 制约 了我 国中小企业 集群 发展 的 巨大潜力 ,影响了技术 进步 、产业结 构升级 和可持续 发
展。
1 我国 中小企 业 集群技 术创新存 在 的 问题
11 产 业结构趋 同 .缺 乏统一 的产业布局政策 . 目前我 国大多数 中小企业集 群仍然维 系着上个世 纪
8 年代 的技 术含 量不 高、劳动 密集 型 的产业结 构状况 。 o
由于企业集群 的形 成不是根 据市场需求 、地 区文化等 条
首先 ,在各基础能力 中,不足最突 出的是人 力资源 。 大多数集群都相 当缺乏从事科研开发的高层次技术人员 、 研究人员 。其次 ,由于缺乏 良好的融资环境 和融资渠道 。 大多数集群企业普遍 缺乏资 金。由于财 力不 足 ,进一 步 导致了集群企业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不足 。 15 缺乏良好 的集群创新环境 ( . 包括创新 服务体 系的建 立 、创 新基础设施的 改善和金融的支持情况等 )
254) 509
要] 企 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 区 竞争力的一条 有效途径 ,我 国企 业集群主要 是 中小 域
企业集群 ,而技术创新是提 升产业竞争力和 区域竞争力的根 本动力。因此 ,研 究我 国中小企业集群技 术
创新对促进我 国国民经济 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本 文全 面分析我 国中小企 业集群技 术创新 存在 的问题 ,
集群式技术创新与中小产业集群动态升级
![集群式技术创新与中小产业集群动态升级](https://img.taocdn.com/s3/m/222d68cc8bd63186bcebbcf4.png)
第3 2卷 第 7期 21 02年 3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J URNA HA0 NG UN VER I Y O L OF S XI I ST
Vo _ 2 No 7 l3 . M a . 01 r2 2
集群 式 技 术创 新 与 中小 产 业 集 群 动态 升 级
邵 桂 荣
中 图分 类 号 :4 7 9 F2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X(0 2 0 0 7 0 10 2 3 2 1 )7— 00— 5
O 引 言
受 国际金融危 机 的影响 , 国 20 我 0 8年 G P增 速下 降到 9 0 , D . % 之后 不 断恶化 , 尤其 是 中小 民营企业 聚
作者简 介 : 邵桂荣 (9 3一) 女 , 17 , 江苏丰县人 , 讲师 , 研究方 向 : 技术经济.
第 7期
邵桂荣 : 集群式技术创新与 中小产业集群动态升级
7 l
lm in — — I
。 r
, .
= U: : 0:
Oat
lr 一 i a
口 _0 f .
o( f a)
无人机集群可控飞行技术创新
![无人机集群可控飞行技术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66d332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b.png)
无人机集群可控飞行技术创新无人机集群可控飞行技术是近年来航空科技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前沿领域,它不仅革新了无人机的应用方式,还为事侦察、灾害监测、物流配送、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以下是该技术的六大核心创新点及其影响:一、高度自主协同能力的突破无人机集群技术的核心在于每台无人机具备高度的自主性,能够根据预设任务或实时环境变化自主调整飞行路径、速度和高度,同时与其他无人机保持高效协同。
这得益于先进的传感器、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集成应用。
无人机之间通过无线通信实现数据共享,能够快速响应群体决策,形成动态编队,执行复杂任务,如地形测绘、目标搜索与跟踪等。
这种自主协同能力极大提高了任务的灵活性和完成效率,降低了对地面控制的依赖。
二、智能避障与路径规划算法的优化在无人机集群飞行中,避障能力是保证安全和任务连续性的关键。
通过集成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和先进的算法,无人机能实时感知周围环境,识别障碍物,并自动规划出最优绕行路径。
这些算法不仅要考虑个体安全,还要兼顾集群整体的协调性和任务需求,确保在密集的空域中实现无碰撞飞行。
此外,动态路径规划算法使集群能根据风向、天气变化或新出现的障碍物迅速调整策略,增加了飞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能量管理和续航能力的提升无人机集群作业时,续航能力直接影响任务覆盖范围和执行时间。
为解决这一挑战,技术创新聚焦于电池技术的进步、能量优化算法及空中加油(充电)技术。
轻质高能电池的研发提高了单机续航,而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则通过优化飞行模式、调节电机功率等策略,最大限度延长飞行时间。
空中加油技术,如无人机间充电对接或利用空中平台补给,进一步拓展了集群的持续作业能力,为远距离、长时间监控和运输任务提供了可能。
四、数据处理与信息融合技术的强化无人机集群产生的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融合是又一大技术难点。
通过云计算、边缘计算和分布式计算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决策反馈。
每个无人机既是数据的采集者也是处理单元,能够初步筛选有价值信息并上传至云端或指挥中心,再由中心或边缘服务器进行深度分析、融合多源信息,生成全局态势感知图景。
企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
![企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edf29801f78a6529647d5311.png)
( 台州学院,浙 江临海 37 0 ;浙江师 范大学 经济研 究所 ,浙江金 华 3 10 ) 10 0 2 0 4
摘要 :企业集群技 术创新指集群 经济 条件 下的企业技术创新 。与非 集群 的单个企 业相 比,集群 经济条件 下的企 业技术创新具有相 对优 势;动力激发优势和 能力提 升增 长优 势。
维普资讯
2 年 5 0 第期 0 6
S 。d 篙 。 h c t i T R
2 5 0N 0。 6.
文 章 编 号 :l0 O 0—79 (0 6 5— 0 l o 6 5 20 )O 0 6 — 3
企 业集群技术创新 优势
已往的研究集 中回答这 样一 个 问题 :集 群哪 些特征 有利 于 企业创新?如集 群 内的产业 空气 、集 群企 业 的地理 集 中特
虽然市场对 技术创 新具 有 白组织性 ,但市 场激 励却 是
有限的 ,有时甚 至是 失灵 的 。因此 ,需要政 府在 创 新激 励政 府采 取
关 键 词 :企 业 集群 ;技 术 创 新 ;优 势 中 图 分 类 号 :2 92 7.3 文 献 标 识 码 :A
企业集 群技术创新 指集 群经济条件下 的企 业技术创新 。
集群经济条件下 ,竞 争因企业的地理集 中而具有 “ 面对 面 ” 的特点 。 “ 面对 面 ”是 一种加 剧 的竞 争 儿 引。因 而 ,集群 经济条件下 的竞 争对 创新的推动更强 。
素稀缺 ”信息 。而 “ 市场发现” 需 要其 他互 补 的信息 传递 机 制。集群提供 了这 样 的机 制 :与 客户 和相关 实 体近距 离 观察和面对 面沟通 ,使得 集群企 业拥 有认 识 创新 机会 的 良 好 “ V”[ [ 窗 I 3 。 1 112 “ . . 面对 面”竞 争激励 。竞 争在 市场经 济中处于 中心 地位 ,市场竞争的基本 内容是 “ 同 商品 生产 者在 共 同市 不 场 中争取各 自经济利益” j 。市场竞争 迫使 企业不 断创 新。
财政政策支持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方式
![财政政策支持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4a56c0651eb91a37f1115c1b.png)
差距较 明显是客观 的事实 其主要原因是我 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州、华北油 田的石化产业集群 ,拥有石炼化 、曹妃甸工业 区、沧
低 , 很 多 关键 技 术 和 重 要 领 域 缺 乏 自 主研 发 能 力 。 据 WT 相 州大化、华北石油等大型石化企业 ,已经形成了一定 的规模 。重 对 根 O
产业 集 群 发展 动 力 与效 力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 词 】财政 产是社 会 经 济 持 续 发 展 的 不 竭动 力 ,是 一 个 民族 繁 荣 与 进 省 人 民政 府 于 20 年 出 台 关于 加 快 中小 企 业 产 业 集 群 发展 的指 05 步 的 灵魂 , 是 产 业 集 群 得 以持 续 发展 的 先决 条 件 。技 术 创 新 己 导 意 见 》 也 ,其 中技 术 创 新 作 为指 导 原 则 之 一 ,明 确 要 求 “ 善 技 完 成 为 一个 企 业 地 区 , 至 一 个 国家 经 济 发 展 的重 要 决 定 性 因 素 。 术 创 新 体 系 ,搭 建 公 共 技 术 服 务 平 台 ,提 高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 乃 财政 政 策 在 培 育产 业 集 群 创 新 方面 需 要 不 断 实现 灵活 科 学 的 支 持 推 进 产 业 技 术 进 步 ” 。规 定 省 级 财 政 专 门 安排 资金 ,用 于 支 持 产 方式 ,发 挥 积 极 的作 用 。 业 集 群 发 展 ,经 过 几 年 的 运 行 ,这 些 规 定 显 现 出 了 良好 的政 策 效 我 国在 加 入 WT O后 . 际 间 贸 易壁 垒 逐 渐 打 破 , 入 了全 球 应 。; b 的 石化 产 业 集 群 案 例 可 以对 财 政 支持 产 业 集 群 的技 术 国 融 Td省  ̄ , 统 一 的大 市 场 。从 目前 情 况看 ,我 国企 业 与西 方 跨 国 公 司 的 技 术 创 新 活 动 予 以例 证 。河 北 省 境 内 ,主要 集 中于 石 家 庄 、唐 山 、沧
技术创新扩散对企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分析
![技术创新扩散对企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e1338be53a580217fcfe02.png)
全 锡崔 国技 创 扩 对 业 群 新 力 响 析 哲 , :术 新 散 企 集 创 能 影 分 启
★ 嚣
★
技 术 创 新 扩散 对 企 业集 群 创新 能 力 影 响 分 析
全 哲锡 崔启 国
( 林 大学管 理学 院 , 林 吉 吉
一
b 6 +6K +∑。 (∑为误 差 项 ) 是 采 用 创 新的投 资 , 二者 均为
步步地 得到 推广 和应用 的过 程 。技 术创新 扩散 是伴
随 着创新 理论 的发 展而 发 展起 来 的 , 含 在 技 术创 新 包 的大过 程 之 中 。到 2 O世 纪 7 O年 代 末 , 技术 创 新理 论
中 图分 类 号 :73 54 F 1 .8
以相互关 联 的企 业 和大学 、 科研 机构 , 以及 中介机
构 机构集 中在 一定 区域 内形 成 了企 业 集 群 , 行 弹性 进
企 业集 群 的创新 经济 带来 了新 的理 论 和实践支 持 。
化生产 , 产生 巨大 的社 会 和 创 新 经济 效 益 。在 这 个 具
2 技 术发 展 过 程 中 的 技 术 创 新 扩 散 变 化
Mased的 S型 扩散 模 型 的基 本 理论 , 设 扩 散 n fl i 假
有显著地域相关特征的区域网络 内部 , 资和信息频 物 繁地 流动 , 技术 创新 在其 特定 的空 间范 围 内广 泛扩散 , 发挥 了系统创 新优 势 。本 文 在论述 技术创 新 扩散理 论 成果 的基础 上 , 合技术 发展 的各 阶段 , 理 论上 分析 结 从
摘 要
长春
10 2 ) 30 2
技术创新扩散促进 了企业集群创新 系统 的发展 , 加快 了集群 内信 息的流动速度 , 原 来基 于资源禀赋 的比较优 使
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8ce5684a0116c175f0e481b.png)
之 间的 关 系 进 行 了 研 究。刘 春 芝 ( 0 5 、魏 江 和 叶 波 20 ) (0 2 20 )等人认为产 业集群有利 于技 术创 新 ;刘冰 ( 06 、 20 ) 徐小钦和黄蕾 (0 6 2 0 )等人分析 了产业集 群与技术创新 的互 动关系 ;王立成 (0 7 2 0 )和 王雅 芬 ( 0 7 2 0 )等人则分析 了我 国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 的主要问题 ,并提 出了对 策 建议 。 从 已有 研 究文 献 来 看 ,国 外 学 者 的研 究 很 少 结 合 中 国 实 际 ,而 国内的学者偏重分析 了二 者之间的关 系。但从技术 创 新 的角度分析我国产业集群 的不足 ,并 提出相应对策 的研究 甚少 。为此 ,本文尝试在借鉴 已有研 究成果 的基 础上 ,从 我 国产业集群存在的不足出发 ,寻求其深层原 因 ,并从技 术创 新 内容的层面上寻求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
较 短 ,后 劲不 足等 现 象 。 ③ 群内企业低端竞争、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我 国 产业 集群 起 步 晚 ,绝 大 多 数 主 要 是 依 托农 村 或 者 小 城 镇 发 展 起来 的 ,而 且 主要 集 中在 与生 活 消 费品 有 关 的产 业 。 产业集群内多为中小型企 业,它们主 要通 过低成本获得竞 争 优势 ,走低端路线 ;更有甚 者,只在 包装 、外观设计 、服务 上下功夫 ,用 “ 欺骗” 的手段攫取短暂利 益。同时 ,群内企
2 我 国产 业集群 发展存在 的 问题
论技术创新的企业集群效应
![论技术创新的企业集群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ce61bbf404a1b0717fd5dd9d.png)
一
系统 ,系统内部的机构组织之间有着紧密的合作和激 烈的竞争关系。从组织角度而言 ,企业集群是一种介
于纯粹市场和完全层级组织之间的一种发展性 、可塑 强调经济主体之间相邻在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过程 性 的组织形式 ;它是以产权为基础 、以正规制度实现 中的基础作用 。有力 的结论是 ,创新远不是分散和随 内部约束力的组织 ( 企业 )向以契约为基础、以法律 机分布 的,而是趋 于在某些地 区、省市或城镇 的地理 实现外部约束 力 的组织 ( 市场 )过 渡阶段 的组 织形 集群。一些地理区域 的创新 比其他地区的要好 ,在分 式;它利用 区域组织 内各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流来实现 享创新成果方面要 远超过它享用 的制造活动成果 。但 核心能力的分享 , 并借助于信任和承诺维系组织的存 是 ,有很多地方的企业集群却没有显示出太大的竞争 在从而推动组织 自发展的一种创新 的组织形式。企业 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逐渐地衰弱。如美国新英格 集群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兰地区高尔夫器材 的企业集群 ,巴西利昂制鞋的企业 1集 聚于狭 窄地理 区域 内的大部分 企业基本 围 .
E tr rs u t r E e to e h oo ia n o a o n e p ie O s e f c fT c n l gc lI n v t n i
Y N i 。W a A GQn g UJ I ul ( aae e c o, ua n ei c o g , ua , ue 407 , M ngm n S olI hnUi rto T h l y W hn H b 300 t h g vs f e n o y i
k蛐 e g vro d eoe1 w-s p l n e n n dutrd e trr e - etI r g l ̄tb t d atgs a ddsd 锄 ] u pya dd ma d i s e nepi s c. bi saxu oh a vna e n i v e s t n a t o
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eec9f0fab069dc5022018f.png)
这四个 方面都 有优 势。集群 内企业和金融 机构 的地理位 置邻近 降低 了信息 不对称程
要 素 ,而 集 群 环 境 会 对 这 三 个要 素 产 生 影 响 。 本 文在 分 析 集 群 环 境 对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影 响 的 基 础 上 ,构 建 了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旨在 对 集 群 企 业 技 术
资 助 ◆ 中图 分 类 号 :F 7 . 文 献 标 识 码 :A 2 31
的创 新 氛 围 、提 供 了 创新 所 需 的 资 源 、 降
内容 摘 要 : 企 业技 术创 新 能 力 可 以 分 解 为技 术 创 新 资 源 获 得 能 力 、技 术 创
新 管理 能 力 和 技 术 创 新 实 现 能 力 三 个
决 策 ,组 织 管 理 技 术 创 新 活 动 的 能 力 。 它 是 企 业 整 合 内外 部 创 新 资 源 ,对 技 术 创 新 过 程 进 行 组 织 、协 调 、控 制 的 能 力 ,主 要
集 企 技 创 能 群 业 术 新 力
评价 分析
■ 戴 卫明 佘 时飞 ( 电子科技 大学 中山学院 广 东中山 5 8 ( 2 4) 0) ▲ 本文受 电子科技 大学 中山学院科研 启动基金 项 目 ( 0 YKQ0 46 6)
增 强 了企 业技 术 创 新 的动 力 、创 造 了 良好
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及 其 构 成
要 素
综合国内外相 关研 究成 果 , 笔者认 为,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 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资 源获得能力 、 现 能力 三 个组成要素。
xin1109第4章创新集群
![xin1109第4章创新集群](https://img.taocdn.com/s3/m/85fb2033866fb84ae45c8db6.png)
1、衍生性创新集群的技术转换成本低,创新的风险小,周期 短,成功率高。采取这种创新集群模式需要条件: (1)产品市场需求容量大,差别化程度较高。(如消费品市场) (2)必须有一个可以撑起一系列衍生性创新的技术平台。 (日本宝丽来一次成像技术) 2、从长远看,企业应着眼于核心技术的顺轨制创新,以此来 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动态变化。平台技术又可形成衍生产品群。 3、企业在创新中还应注意向技术关联产品领域发展,以形成 新的技术增长点,分散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风险。
三、企业内创新集群形成的原因
1、市场需求的拉动
(1)用户通过对某种新产品的使用,会逐渐发现其所存在的缺陷或局限 性,从而对产品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顺轨制创新)如计算机内存、 洗衣机自动化程度。 (2)对于同类产品,消费者有不同的偏好。(衍生性创新) (3)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渗透性创新)
扩散两种形式
创新技术持有者的技术溢出引发的模仿创新
2、市场需求的拉动 (1)垂直技术关联:上下游产业技术关联的传导,形成 了创新的集群。 (2)旺盛的市场需求引发大规模的使用性创新集群。 3、企业间竞争的驱动 4、政府政策的推动(如我国机床创新) 创新集群的形成往往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四节 集群模式选择与创新集群培育
二、企业间创新集群模式的选择
企业间创新集群的形成,主要是由企业自发性的创新行为 所致,但政府可针对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创 新集群形成的特点,通过相应政策法规有效培育创新集群。
棉纺行业减员压锭
从1993年开始,我国纺织行业出现连年亏损,亏损最为 严重的是1996年,亏损额高达106亿元,成为国有工业中困难 最大、亏损最为严重的行业。1997年,全国工业产成品积压 达到6000亿元,其中纺织产成品占17%。 “压锭、减员、扭 亏”三大任务全面实施 。 经过壮士断臂,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尤 其反映在设备水平的“三无一精”(即无结纱、无梭布、无梭 织机、精梳机)比重大大提高,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有了明显加 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4.1.1 创新集群的类型 2. T型创新集群 企业内创新集群:主要表现为企业基于某一 项(类)创新技术而持续进行一系列相关创 新所形成的集群。
例如:日本富士通公司自1954年设计制造出第 一台中继式自动计算机FACOM100以后持续推 出了一系列计算机及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产品, 其中包括巨型电子计算机VP系列、多用途计算机 M系列、办公用计算机系列、工作站(FMG系列)、 SDAS综合开发系统等。
4.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4.1.1 创新集群的类型 2. T型创新集群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从研究企业技术创 新的角度,T型创新集群可分为两类:
企业内创新集群:在一个企业内基于技术 关联关系形成的创新集群。是微观层次上 的创新集群。
企业间创新集群:在不同企业间基于技术 关联关系形成的创新集群。是宏观或中观 (即产业)层次上的创新集群。
4.2 企业内的创新集群
4.2.1 企业的技术积累 企业技术积累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获取技术并提高技术获取技术并提高技术能力; 三是通过购买外部技术获取技术;
四是通过人才引进、技术培训获取技术和技 术能力。
4.2 企业内的创新集群
4.2 企业内的创新集群
4.2.2 企业内创新集群的模式 1. 基于技术轨道的顺轨性创新集群 技术轨道:是指特定行业或企业创新努力的某 个方向,它反映了在某一技术领域内技术发展 的一种规律性。
例如,电子元器件创新的集成化趋势,机械设备 创新的自动化趋势,都反映了一种技术发展变化 的规律。 创新技术的演化一般会有一定的技术轨道,不同 行业或企业的创新往往具有不同的技术轨道。
4.2 企业内的创新集群
4.2.2 企业内创新集群的模式 1. 基于技术轨道的顺轨性创新集群
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总是基于某个技术范式的。 技术范式是指解决某类技术问题的一种通行的 模型或模式。一种技术范式代表了解决某一类 技术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思路。其内容包括所依 据的科学技术原理、所使用的材料等。
4.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4.1.1 创新集群的类型 2. T型创新集群 比如:由于技术之间的关联关系,当一项创 新技术扩散到不同的产业部门时,会引起这 些部门同时或相继利用这项创新技术进行相 关的创新。一段时期里,围绕着这项重要的 技术创新所形成的一系列技术上相关的创新, 就构成了一个创新集群。这类创新集群可称 为T型创新集群。
4.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4.1.1 创新集群的类型 2. T型创新集群 集群经济:T型创新集群形成于技术的相互作 用之中。由于技术的外部性和继承性等特性的 存在,T型创新集群的总体经济绩效往往不只 是单个彼此独立的创新活动的经济绩效的简单 叠加,而是存在一种使创新集群的总体绩效大 于单个创新活动经济绩效之和的聚合效应,体 现为一种集群经济。
4.2.1 企业的技术积累 企业技术积累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一个学习过 程,它包括:“学中学”, “干中学”, “用中学”
“学中学”:主要体现为通过企业人员的正规 学习来获得企业拟掌握的技术。可能是到国内 大专院校学习,也可能是到其他企业或国外学 习。
“干中学”:主要体现为企业在创新和生产实 践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学习来获得新的技术知 识,积累新的经验,从而增加企业的技术积累。
4.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4.1.1 创新集群的类型 2. T型创新集群 T型创新集群是技术关联型的创新集群。
例如,当计算机出现以后,围绕计算机软件、硬 件技术的创新导出不穷。软件从机器语言到汇编 语言,再到高级语言,硬件从286型微机到386、 486型微机再到Pentium系列微机,这一系列频 繁的创新就构成了一个T型创新集群。又如:计 算机系统软件技术的扩散,也引发了不同行业在 软件方面的许多创新,如CAD、CAM、CAI等 方面的软件大量涌现,这些创新构成了与计算机 系统软件相关联的T型创新集群。
4.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4.1.1 创新集群的类型 2. T型创新集群 技术树:
对于企业间创新集群, 树根: 通用技术(一般通过重大发明或创新获得) 树干: 对技术潜力的利用(进一步的改进型创新) 主树枝: 在通用技术扩散的基础上,各个用户部 门结合对通用技术的使用进行创新所形成的分 支技术 分枝: 在主树枝技术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分支技术 果实: 最终的创新产品
4.2 企业内的创新集群
4.2.2 企业内创新集群的模式 现实中企业内基于技术关联形成的创新集群 主要有以下三种典型模式:
基于技术轨道(trajectory)的顺轨性创新集群; 基于技术平台(platform)的衍生性创新集群; 向技术关联域(related field)发展的渗透性创新 集群。
4.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4.1.2 创新集群的成因 1. 促使创新集群形成的外在因素包括:
①技术范式的不连续性 一般而言,在新范式揭示的新领域中技术创新的 机会比传统的技术领域中多,技术范式的变更会 导致技术活动在新的领域聚焦。 ②辅助的技术系统 每一个技术系统都有其核心技术和辅助技术,围 绕一个核心技术,辅助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那些落后的辅助技术会构成技术“瓶颈”,而技 术“瓶颈”会成为技术努力的聚焦点。
例如,在解决计时技术问题上,机械计时系统 (机械表)和电子计时系统(电子表)代表了两 种不同的技术范式。这两种范式所依据的技术原 理和所使用的材料是不同的。
4.2 企业内的创新集群
4.2.1 企业的技术积累 企业内创新集群的形成,一般是围绕和利用 某一项或某一类企业通过技术积累形成的核 心技术来进行创新的结果。核心技术是企业 创新集群形成的核心和技术基础,企业内创 新集群通常是由核心技术和一系列围绕核心 技术的渐进创新所构成。
例如,我国广西玉柴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其 在柴油机设计和生产上的技术积累,不断在进行 创新,形成了各种型号的柴油机和其他相关产品,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正是集群经济,引导着企业创新的走向,决定着 企业集群创新活动的边界。
4.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4.1.2 创新集群的成因 加拿大学者德布瑞森(C. DeBression)是第 一位把创新集群问题作为一个专门的题目来研 究的学者。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集群的成 因上。他把导致创新集群形成的因素分为两大 类。 “外在的技术约束与压力” “内在的经济约束及诱因”
第四章
技术创新集群
熊彼特(J. Schumpeter)的论述
《经济发展理论》(1912):
“创新不是孤立事件, 并且在时间上不均匀分布, 而是正好相反,成簇地发生。原因在于:在成功 的创新之后,首先是一些,接着是大多数企业会 步其后尘;其次,创新并非随机地均匀分布于整 个经济系统,而是倾向于在某些部门及其周围环 境中聚集。” “创新的集群和增长的周期性因素是经济波动的 主要原因。”
4.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4.1.1 创新集群的类型 2. T型创新集群 企业间创新集群:主要表现为由某项(类)创新 技术而引发或促成的多个企业同时或相继进 行相关创新而形成的创新集群。
例如,数控技术的扩散,引发多个机床生产企业 同时或相继开发数控机床,就构成了一个企业间 的创新集群。 又如,变频空调,高清电视等等。
4.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4.1.1 创新集群的类型 2. T型创新集群 技术树:
技术关联型创新集群 法国学者 杜兰德 T. Durand
4.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4.1.1 创新集群的类型 2. T型创新集群 技术树:
对于企业内创新集群: 树根: 企业的核心技术 树干: 改进型创新 树枝: 利用核心技术衍 生出来的分支技术 果实: 最终的创新产品
4.2 企业内的创新集群
国内外许多案例表明,成功企业的创新 大多是技术上彼此关联的一系列创新, 这些创新构成了企业内的创新集群。 一般说来,形成企业内创新集群的技术 基础是企业的技术积累。
4.2 企业内的创新集群
4.2.1 企业的技术积累 企业的技术积累:既指企业所掌握的技术和所 拥有的技术能力的状态,也是指企业技术能力 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企业的技术积累包括: 有形技术的积累: 有形技术:设备、工艺规程等。 无形技术的积累: 无形技术:技术知识、技能等。
4.2 企业内的创新集群
4.2.1 企业的技术积累 企业技术积累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一个学习过 程,它包括:“学中学”、“干中学”、 “用中学”
“用中学”:体现为企业在对外部技术的使用中 不断地理解其功能特性,掌握相关的知识,从而 形成相应的技术积累。 从“学中学”、“干中学”和“用中学”中所积 累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可以成为企业进一步技 术创新的基础,而进一步的创新又可以形成新的 技术积累。
4.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4.1.2 创新集群的成因 2. 促使创新集群形成的内在因素包括:
①范围经济:对一个企业来说,将多种相关产品组 合起来生产比将这些产品彼此独立地分开生产更 为经济,这种现象称为范围经济。范围经济诱导 创新活动成为集群。 ②创新技术的外部性:创新一般会产生外部效益, 这种技术的外部性使创新成果的用户可以获得创 新的溢出利益。 ③其他因素:创新的诱导机制、独占性、创新交易 成本、创新利润等。
例如:20世纪50年代钢铁行业出现了连铸,电 子行业出现了计算机,纺织行业出现了涤纶等创 新。这些创新有很多在技术上并无直接联系,但 却在同一时期出现了。这主要与当时经济的繁荣、 需求的旺盛等因素有关。
4.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4.1.1 创新集群的类型 1. M型创新集群:
又如: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我国 经济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又一个高速增长期。在 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全国各地企业的技术创 新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尤其是邓小平同志 走过的沿海各地,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其中 在家电、信息、轻工、建材等行业出现的技术创 新尤为集中和活跃,这一时期的M型(时间型)创 新集群持续了数年之久。制度创新引致的创新集 群通常表现为M型创新集群。我国改革开放后出 现的创新集群很多都属于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