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通用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通用型)
(征求意见稿)
说明:
编写者理解,专指会要求编写通用型《大纲》的目的,是为保证新建专业的教学质量,所以内容从教材出发,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并达到较高的水平,各校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系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等学科的专业理论课。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学习,掌握建筑发生和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自然环境等诸因素存在密不分的关系;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在不同时期发展演变的特点和技术成就;懂得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建筑的形式与结构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认识建筑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掌握典型传统建筑实例吸取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经验,提高学生的建筑修养和建筑设计思维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建筑设计创作活动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材选用由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建筑史》(第四版)。以多媒体授课为主,安排1~2个绘图作业,以加深对古建筑形象和做法的记忆,1~2个课外读书报告,以加强理论思维能力。
课后安排三周半的古建筑测绘实习,选择典型传统建筑,通过实习亲眼观察和亲手测绘成图,进一步增强和巩固对传统建筑的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加深对中国古建筑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建筑史学科的创建,中国营造学社及主要学者的贡献
2、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和若干基本概念
(1)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为什么木构架承重的建筑会成为主流;
(2)常见木构架的种类;
(3)单体建筑的特点,斗栱的作用,常见屋顶式样;
(4)建筑群的组合及扩展方式,特点,艺术成就;
(5)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风水理论的主要流派和评价;
(6)工官制度,主要官员及匠师。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原始社会
(1)旧石器时期的天然岩洞;
(2)穴居、巢居及其发展序列;
(3)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和建筑现象,半坡遗址的木骨泥墙房屋,河姆渡文化的干阑建筑,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
2、奴隶社会
(1)夏代的历史背景,城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及复原
(2)商代的历史背景,城址,殷墟建筑遗址
(3)西周的历史背景,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陕西歧山凤雏建筑遗址,瓦的发明(4)春秋的历史背景,台榭建筑的兴起,秦国的宗庙和陵寝建筑,砖的使用
3、封建社会前期(战国至南北朝)
(1)战国的历史背景,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遗址,台榭建筑的盛行,陕西咸阳秦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2)秦代的历史背景,咸阳的城市特点,秦始皇陵,长城,水利工程;
(3)汉代的历史背景,城市建设,建筑技术与材料的进步,斗栱的普遍使用,楼阁建筑的发展,阙的种类及演变;
(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礼制城市,佛教建筑(佛寺、佛塔、石窟)的发展,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发展,室内家具的变化,陵墓中的石刻
4、封建社会中期(隋至宋)
(1)隋代的历史背景,城市与宫殿建设,宇文恺,大运河,河北赵县安济桥,李春;(2)唐代的历史背景,城市建设,唐长安,宫殿建筑,唐大明宫,建筑设计的专业化,建筑技术与施工水平的提高,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与成熟;
(3)五代的历史背景,前蜀永陵,南唐、吴越的石塔和砖木混合结构塔,喻皓及《木经》;
(4)宋代的历史背景,城市里坊制的瓦解,《营造法式》的颁行及其价值,单体与建筑群的组合,建筑装饰、技术的发展,园林的兴盛;
(5)辽、金、西夏的历史背景,辽代建筑的特点,金代城市与建筑的特点,西夏建筑的特点
5、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
(1)元代的历史背景,元大都,宗教建筑的兴盛,元代木构技术的特点;
(2)明代的历史背景,木构架的定型化,砖的普遍使用及琉璃瓦的广泛应用,建筑群布局的成熟与风水的极盛,江南私家园林的兴盛,建筑装饰的定型化和室内家具的成熟;
(3)清代的历史背景,皇家与私家园林的极盛,藏传佛教建筑的兴盛,住宅建筑的多样性,建筑设计方法的简化与提高,《工程做法》的颁行,样式雷的建筑设计成就,施工技术的创新。
第二章城市建设
1、城市概念的产生及中西方城市概念的比较
2、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要素,城市形态发展的分期,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古代行政区划,城市建置与管理方式,地方城市的机构与设施,城市建设在选址、防御、规划、管理、绿化、防洪、排水等方面的经验
3、城市规划理论
(1)《考工记》营国制度和规划方法;
(2)《管子》的城市规划理论;
4、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1)汉长安的建设:布局与成就;
(2)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南朝建康的建设:礼制风格
(3)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选址、布局、设计者、水系、交通、商业、
规划设计成就;
(4)宋东京的建设:旧城扩建,漕运发达,里坊制瓦解,商业繁盛;
(5)元大都与明清北京的建设:概况、选址、布局、形制、设计者、水系、交通、商业、规划设计成就,艺术风格,空间特点,基本设计原理等,继承汉族的传统、成就,胡同制,水系水网治理,城市空间的设计特色,明清北京的继承与改建;(6)明南京的建设(选讲):规划布局与成就;
5、地方城市的建设
(1)北方平原地区省城的代表——明清西安;
(2)南方水网地区府城的代表——唐宋苏州;
(3)县城的代表——明代兴城与清代巴县;
(4)其他类型的城市,如军事防卫城市、手工业城市等;
6、院系所在地或附近的古代城市建设(选讲,实例中已有的除外)
第三章住宅与聚落
1、住宅形制演变
2、传统民居的特征
(1)风格多样性
(2)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适应性
(3)不同人文背景和审美观念所酿成的不同民族的特殊性
(4)宗法思想的影响
3、典型传统民居的历史背景,布局特点,结构技术,装饰风格,规划原则:结合地域及各自学校的研究特色选择3~4种实例重点讲解,其余作为自学
4、聚落中体现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
1、宫殿、坛庙、陵墓既是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也是中国古代的纪念性建筑
2、早期宫殿发展沿革,"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高台宫事盛行阶段,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3、唐长安大明宫,成熟的宫殿型制,三朝五门,含元殿的型制发展
4、明清北京宫殿,总体布局,建筑特色,艺术成就,阴阳五行学说对规划设计的影响
5、坛庙发展概况,类型,自然神祭祀,祖先祭祀,先贤祭祀
6、北京天坛
7、北京社稷坛
8、北京太庙
9、山西太原晋祠
10、山东曲阜孔庙
11、坛庙的设计方法和原则:选址,建筑形制,单体原型,数学意义,布局,环境,建筑空间,艺术成就
12、陵墓的组成与演变,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历代帝王陵寝的发展沿革
13、战国中山国王墓
14、秦始皇陵
15、汉武帝茂陵、宣帝杜陵
16、唐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