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意花鸟画画图片
看古今名家笔下的螃蟹,谁的最肥,谁的最鲜?
![看古今名家笔下的螃蟹,谁的最肥,谁的最鲜?](https://img.taocdn.com/s3/m/0416043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6.png)
看古今名家笔下的螃蟹,谁的最肥,谁的最鲜?王雪涛《菊花黄时蟹正肥》秋风起,蟹脚肥,菊花开,闻蟹来。
金秋时节,菊花盛开,也正是螃蟹肉肥味美之际。
百姓爱蟹,名人画家亦如此。
王雪涛《菊花黄时蟹正肥》不少画家将其绘之以画,倾之以情,或墨色淋漓,或浓淡相宜,诉说着文人的得意与失意,讽刺与自嘲。
也为人们品味蟹之余平添了几分韵味。
【倪瓒】元代大画家倪瓒逸笔草草、清虚淡远的意境令后世无数画家竞相模仿,却无法超越。
《松江倪瓒像》南京博物院藏他还写了本《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专门讲了煮毛蟹和蜜酿蝤蛑(海蟹)的方法。
前者是用生姜桂皮紫苏和盐同煮,水一开就翻个,再一开,就能吃了。
他特别强调,一个人顶多煮两只,要是不够吃,就再煮。
特别忌讳煮了好多吃不了,放柴了,就糟蹋了。
至于蜜酿蝤蛑,则要先煮,海蟹一旦变色就捞出来,取出蟹脚和蟹身里的肉,蟹黄蟹膏也取出,单放。
先把蟹肉码在蟹壳里,鸡蛋黄和蜂蜜搅拌后撒上,上面再铺蟹黄蟹膏,上屉略蒸,鸡蛋一凝固,取出就吃,非常鲜美。
【沈周】沈周,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沈周不仅精于画山水人物,画蟹也有其独到之处。
他的《郭索图》(螃蟹又名郭索),先用淡墨画蟹壳、蟹脚;焦墨画爪尖和蟹壳凸凹;浓墨渲染双螯,活脱脱勾画出一只清水大闸蟹横行于水草之间的情景,将螃蟹狰狞而又可爱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别有一番意境。
【徐渭】徐渭《郭索图》徐渭,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
徐渭对蟹观察细腻,笔下的螃蟹活灵活现、一墨千金。
徐渭《黄甲图》在作品《黄甲图》中,他以奔放精练的笔墨写出螃蟹的爬行之状和荷叶萧疏的清秋气氛。
蟹的造型虽然是寥寥数笔,却浓、淡、枯、勾、点、抹诸多笔法参用,用质感、形状、神态历历具足。
覆盖在上面的荷叶,用笔阔大,一气贯成,偃仰有致,在点画之外更具无尽的秋意。
【课件】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课件】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555497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e.png)
“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 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 的心情。
《元郑思肖墨兰图》 是元代画家郑思肖 所创作的一幅写意 水墨画,现为日本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该作也是作者留下 的传世作品,也是 反映他创作思想和 艺术造诣的代表作。 该作是一幅非常抒 情的文人写意水墨 画,描绘出兰的野 逸、不畏风霜,孤 高自傲,无人花自 馨的高尚品格。作 者借笔墨抒发胸中 逸气,是自我思想 品格的写照。
试比较两图,谈谈你的看法
[法] 席里柯 1812年 油画 《龙 骑兵》
造型准 确,色彩 逼真,强 烈的运动 感。
唐 韩干 〈牧马图〉 简练的概括与细腻的写实相结合,
用笔严谨,骏马形神俱妙。
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 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 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 和写意花鸟画。(唐代 的《五牛图》属工笔花 鸟画,而清代的这一幅 《鸭》则是属写意花鸟 画。)又以使用水墨色 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 花鸟画、泼墨花鸟画、 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 画与没骨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和写 意花鸟画欣赏
次图以传神之笔描绘了或缓步跛行,或低头吃草,或纵跱而鸣,
或回顾舐舌,或翘首而驰,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 性,造型生动,形貌真切。为了表现牛温厚老成的性格,作者以枯 淡涩笔勾出富有特性的线条,笔不畅而意畅;对于墨色亦有丰富的 处理,并非一色贯穿,其浓淡、干湿变化丰富精妙。
韩熙载夜 宴图
28.7*335.
5cm 五代 顾闳中
思考:此 作品中画 家如何表 现出人物 性格?
摹写的典范作品
休息
观舞
听乐
送客
清吹
是古代人物最杰出的代表作
第一场
听乐(琵琶独奏)
第二场 观舞
看国画喜鹊、柿子,愿大家喜事连连,喜事多多
![看国画喜鹊、柿子,愿大家喜事连连,喜事多多](https://img.taocdn.com/s3/m/6a3df2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7.png)
看国画喜鹊、柿子,愿大家喜事连连,喜事多多
传统的花鸟画,通常寓意丰富,内涵深刻。
且常以所画物象名称的谐音,来寄托画家的情怀,表达美好的愿望。
尤其在各种应酬场合,画家画一些寓意吉祥如意、喜事连连的应景之作,更能博得东道主的欢心,这也是画家处理人际交往,必备的拿手绝活。
咱们今天就来看一组国画名家笔下的“喜事连连”,希望多灾多难的2020年,能早日得喜事来临,喜事多多。
“喜事”,顾名思音,画得就是喜鹊和柿子了。
李苦禅(1899~1983)
现代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大写意花鸟画宗师。
王雪涛(1903~1982)
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
何涵宇(1910~2003)
现代著名花鸟画家。
王雪涛的入室大弟子。
萧朗(1917~2010)
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小写意花鸟画扛鼎者”。
娄师白(1918~2010)
齐白石绘画艺术的重要传人。
孙其峰(1920年生)
当代卓有成就的书画家,美术教育家。
李燕(1943年生)
当代著名画家,国画大师李苦禅之子。
邢少臣(1955年生)
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家。
吴东魁(1956年生)
著名国画家、鉴赏家、收藏家
温庆海(1957年生)
当代著名花鸟画家。
柳学健(1964年生)
当代著名花鸟画家。
李俊君(1964年生) 当代花鸟画家。
祝大家喜事连连!。
朱耷·花鸟最全全集:200幅大赏
![朱耷·花鸟最全全集:200幅大赏](https://img.taocdn.com/s3/m/86685f1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8.png)
朱耷·花鸟最全全集:200幅大赏
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即八大山人,谱名统*(*为上林下金),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
亦长于书法,擅行、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
南苹派写生画,一幅《百鸟朝凤图》惊艳世人
![南苹派写生画,一幅《百鸟朝凤图》惊艳世人](https://img.taocdn.com/s3/m/5b80383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8.png)
南苹派写生画,一幅《百鸟朝凤图》惊艳世人沈铨(1682~约1760),清代著名的花鸟画家。
字衡之,号南苹,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人,擅画花鸟,亦擅仕女,还是画兔的高手,他笔下的花鸟、走兽,善于将文人画的意趣与民间艺术融为一体,赋予描绘对象以美好的意蕴,形成清新自然、雅俗共赏的画风。
【江南第一高手,受日本天皇推崇!】沈铨据说,沈铨画花鸟走兽的名声,一传就传到了岛国日本,日本天皇见他的百马图后,颇为喜欢,几经周折,雍正七年(1729),天皇就将沈铨聘往了日本授艺。
就这样,沈铨携弟子在日本画了三年画,并形成了“南苹派”写生画,深受日本人推崇,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
沈铨花鸟立轴四屏沈铨花鸟沈铨侨居日本的3年里,培养了一批异国弟子,在中外美术交流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学习模仿沈铨的人很多,日本江户时代长崎画派就是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尤以圆山应举最为著名。
更令人称奇的是,归国后,沈铨居然将得来的金帛皆送给了亲朋好友,自己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这段佳话现在听来也叫人玩味儿。
沈铨花鸟沈铨花鸟1762年沈铨逝世后,从子沈天骧进新市南频府,守孝三年,继承画业,唯一入室弟子童衡离开沈宅到新市明因寺为僧,闲余作画终身。
沈铨把一生献给了绘画事业,在继承院体派传统的基础上,独创了强大的南频画派,在当时的江南独树一帜,有诗予以很高的评价“江南高手谁第一,吴兴沈生世无匹”!【一幅百鸟朝凤图,一整个乾隆盛世!】▼ 《百鸟朝凤图卷》细节鉴赏这幅《百鸟朝凤图卷》是沈铨有感于乾隆盛世,国泰民安,遂以超写实技法,历时数月创作了《百鸟朝凤图卷》,以鸟类在凤凰统治下百鸟安居乐业来喻百姓在明君统治下的和谐社会图卷。
画中所画禽鸟近三百,清时人们对鸟的认识种类几乎都囊括其中:有凤凰(神话中的百鸟之王)、鹰(象征军队)、孔雀、仙鹤、鹭鸶、锦鸡、鸳鸯、大雁、天鹅、山鹊、喜鹊、燕子、斑鸠、绶带鸟等等;所绘植物也几乎囊括国人所爱之花卉树木,如桂花、桃花、杏花、荷花、菊花、梅花、牡丹、芍药、芙蓉、蔷薇、山茶、月季、松柏、桂树、梧桐、杨柳等。
写意小水鸟吴冠中水鸟
![写意小水鸟吴冠中水鸟](https://img.taocdn.com/s3/m/f40a01c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1.png)
写意小水鸟吴冠中水鸟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吴冠中先生最著名的是画粉墙碧瓦的水乡房屋,小桥流水,柳枝倒垂,无一不显示出一种中国特有的美色。
但吴先生不仅画房屋,也画花鸟虫鱼,他的笔触洒脱,线条流畅,色彩颜色而不俗,非常具有观赏性。
我们看吴冠中先生画的鸟,似乎都是鹦鹉。
在用色上非常考究,鹦鹉羽毛柔顺光泽,红黄蓝绿紫应有尽有,这是长期在外写生的结果,是成就。
乱枝上一群群的鹦鹉,各种姿态,身形漂亮且不呆板。
不仅画鹦鹉,也画天鹅。
吴冠中先生的笔触非常独特,说它像吧,它似乎又不像。
说它画得不像呢,它又奇怪地非常像。
这大概就是中国水墨画的魅力吧,写意这种画法,正如写散文一般,形散而神不散。
群鹤图就是几笔墨水竟然能画出如此动感十足的水墨画来,并且在布局和色彩浓淡上把控得相当精准,中国画中带着西画的手法,要多美有多美。
鱼鹰图就是纯粹的中国画法了,背景依然是柳丝,间或几点彩色,代表着花,叶。
而吴冠中先生的这种画法,引领了中国画坛一大群艺术家画家对创作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和改革,开拓了绘画新思路。
小鸟只是寥寥几笔,但我们能看出它是春天的燕子,翩翩飞翔。
这画虽然简单,但意境却深远。
树枝横斜,春花点点,由此可见江南水乡是有多么迷人。
当代名家王雪涛作品欣赏
![当代名家王雪涛作品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fc0ee61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40.png)
当代名家王雪涛作品欣赏王雪涛,中国现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
1903年12⽉31⽇出⽣,1982年11⽉24⽇逝世,河北成安⼈。
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
⾃幼喜绘画,1918年⼊直⾪⾼等师范附设⼿⼯图画科,毕业后到⼩学执教。
1912年考⼊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王梦⽩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影响最⼤。
1922年⼊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初⼊西画系,后转国画系,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
抗战期间,北平沦陷,辞去教职,专事绘画创作。
抗战爆发后,王雪涛以卖画为⽣。
同时,集中精⼒向传统学习,在上追徐渭、陈淳的同时,⼜拜当代名家齐⽩⽯、陈半丁为师,画艺⼤进。
1954年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5年参加筹备北京中国画院⼯作,1957年任该院画师、院务委员会委员,1980年任北京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届⼈⼤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农⼯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王雪涛是以⼩写意花卉草⾍⽽著称于世,他既能承宋元以来民族优秀传统,兼能取长补短,所作取材⼴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
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抒⼰之情,物我⼀体,学先⼈为我所⽤,不断创新”。
画法上突破了过于⼯细的⽅法,⼯写结合;⾊彩上创造⾊墨结合,以⾊助墨、以墨显⾊等多种⽅法,巧⽤⾊彩,以求整体⾊彩对⽐协调,为画⾯增添韵律。
他笔下的作品,注重写⽣,尤善于描绘⼤⾃然的⼩⽣命,如蝴蝶、螳螂、蝈蝈、牵⽜、青蛙、蜻蜓等,栩栩如⽣,引⼈喜爱。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新闻纪录⽚⼚拍摄的纪录⽚《中国花鸟画》,王雪涛别具⼀格的花鸟技法被重点收录其中。
⽣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
⼭东济南还兴建了“王雪涛纪念馆”。
王雪涛先⽣曾经师从齐⽩⽯、王梦⽩、陈半丁等艺术⼤师学习绘画。
他的作品取材⼴泛,构思精巧,清新秀丽,是近现代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
13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
![13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897dc1a300a6c30d229fba.png)
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我们一起分享蒋廷锡精品绘画作品。
蒋廷锡(1669—1732),字酉君、杨孙,号南沙、西谷,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官员、画家。
清初恽寿平在花鸟画坛起衰之后,蒋廷锡学其没骨画技,变其纤丽之风,开创了根植江南、倾动京城的“蒋派”花鸟画。
传世画作有《海棠牵牛图》、《塞外花卉图》、《梅竹图》、《芙蓉鹭鸶图》、《兰石图》、《萱花图》、《梅雀图康熙帝书雪梅诗折扇》、《梅竹图康熙帝临米芾书折扇》、《柳蝉图》、《长春富贵图》、《富贵寿考图》、《大吉图》、《赐莲图》、《兰竹图》、《御园瑞蔬图》、《行书五言》、《长寿富贵图卷》、《蜀葵萱花图》、《花鸟》、《四瑞庆登图》等。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608ea0f121dd36a32d8266.png)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春江水暖陈之佛1953年纸本设色85cmx 40cm中国美术馆藏“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
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深意。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
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春意图王师子1959年纸本设色147cmx 77cm朵云轩藏王师子(1885—1950),原名伟,字师梅,40岁后改名师子,江苏省句容人,历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新华艺专教授。
王师子的《春意图》着力于对春意盎然的表现。
画中所作皆为贞祥之物,显然是老株的白玉兰枝干遒劲,花开繁茂;红艳似火的茶花枝叶舒展,迎风怒放;几株修篁虽被遮挡,但其劲健的精神却透过夹缝透露出来;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开花,在淡绿的草丛中与玉兰、茶花争奇,就连无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风卷云状。
再加上立于玉兰树上的一只禽鸟,使画中花树,湖石的风姿呈现出灵动奇秀之态,画中题有“禽语贞吉,竹报平安”之句,把画家良好祝愿的心意与图中景物融为一体。
《浴雁》陈之佛1940年至1947年间陈之佛创作过大量以雁为题材的作品,如《寒汀孤雁》、《月雁》、《浴雁》、《秋江双雁》等。
这幅《浴雁》描绘了一双大雁在塘边栖憩的情景,一只浴后伫立岸边,静穆养神,一只正在水中涤羽嬉沐,一静一动相互映照,盛开的芙蓉和在微风中摇曳的芦苇与修竹处理得繁而不乱。
这种幽美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白鹇秋色卢振寰1953年纸本设色130cmx 66cm广州美术馆藏画卢振衰(1889—1979),笔名浮山老人。
广东省障罗人。
原任职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https://img.taocdn.com/s3/m/8c9b5a5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8.png)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1、《疏松幽岫亭》曹知白元代立轴纸本水墨纵48厘米横36.4厘米(法)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前景是挂满藤蔓的参天松柏,中景、远景的山峰层叠而巍峨。
山间有飞流的瀑布,瀑布下有平常的人家。
虽然仍能找到宋代山水画的遗风,但曹知白也将自己的个性色彩加了进去。
由于家中雄厚的财力,曹知白的日子过得舒心如意,与倪瓒等人同为太湖一带的著名文人。
传世之作有《疏松幽岫亭》《群山雪霁图》《溪山泛艇图》等。
2、《花卉图》陈遵明代立轴绢本设色纵136.8厘米横57.8厘米(日)泉屋博古馆藏。
溪流自左至右贯穿着画面,岸边繁花似锦,色彩缤纷。
花草以没骨法画成,色彩浓淡层次丰富。
轻柔的笔法,完美地表现出小溪边的清新景致。
陈遵,生平不详,明代画家。
字汝循,浙江嘉兴人。
擅长描绘花鸟,栩栩如生。
传世作品有《三友图》《枇杷图》《蓼花蛱蝶图》。
3、《陶渊明故事图》陈洪绶明末清初长卷绢本设色纵30.3厘米横308厘米(美)火奴鲁鲁艺术学院藏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名士,不阿权贵,嗜酒安贫,喜好在宁静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这幅画抓取解印、种秫、归去、无酒等几个特写镜头来描绘陶渊明辞官归田后的清馨生活(此选两幅)。
作者陈洪绶(1598—1652)是明末清初的人物画家,少年时得到北宋李公麟所作《孔门七十二贤》的拓本,关门在家终日鉴习。
到晚年已突破前人陈规,自成一派。
4、《仙山图》陈汝言元代长卷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102.9厘米(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山峦层叠起伏,错落有致。
山顶和山脚都配以墨色厚重的松树,它们压住了山峰鲜亮的绿色,使画面趋于沉稳。
山峦中安排了小桥、村落、浮云、人物,左下角两人正在看山羊戏耍,右边有高士与童子,一片世外仙境的境象。
陈汝言,元末画家,和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是好友。
传世之作有《仙山图》《百丈泉图》《荆溪图》等。
5、《猿图》法常宋代立轴绢本水墨纵173.9厘米横98.8厘米(日)京都大德寺藏一棵枯松斜插天际,猿猴的重色稳定了画面的重心。
李苦禅国画《盛夏图》
![李苦禅国画《盛夏图》](https://img.taocdn.com/s3/m/7f1f686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6d.png)
Encyclopedia collection 收藏百科99生于山东普通农家的李苦禅是中国文人大写意画笔墨的集大成者,他的花鸟画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笔墨形式,而且保留了传统的意境格调。
在驾驭笔墨的能力上,他强化了“写”的意味,丰富了笔墨、线条的表现力,张扬了大写意的艺术精神。
他不拘泥于形的细枝末节,以形写神,积极探索中国画笔墨材料特性的可能性。
李苦禅的花鸟画艺术以成功的实践拓展了大写意的形式和意蕴,也让传统的写意精神在当代获得延伸。
现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此幅国画作品《盛夏图》,为大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史上首件大幅巨作。
“大”是李苦禅绘画作品显著的特点。
这幅作品是用4幅丈二匹宣纸接成而画,面积达到22.04平方米。
他的画风在随意中蕴含着朴拙,在自然含蓄中蕴含着阳刚。
他尤其擅长画巨幅作品,画幅越大越能自由挥洒。
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题材入画。
时年84岁的老画家在画面上方的款识中题写其心声:“盛夏图。
国家日趋兴盛,乃余之愿。
祖国古称华夏,想炎夏之际,荷花盛开,乃作荷塘即景,何不题之‘盛夏图’耶?岁在辛酉冬月之初,八四叟苦禅。
”款识中的“励公”即李苦禅,1981年作此画时,李苦禅已至耄耋。
此画虽作于深冬,画面中呈现的却是一派生意盎然的盛夏荷塘之景,花如盆,叶如盖,梗如臂,盛开的荷花、山石、水鸟组成了壮观的画面,这在写意花鸟画史上也极为罕见。
他的国画作品整体面貌与其坚毅奇崛的个性相接近,笔下的雄鹰、苍鹭、寒鸦都极有气势和力量。
此画第一层为近岸,用浅赭石着色;第二层用线和浓墨画茨菰、水草;第三层用淡墨画荷叶,用红色画荷花;第四层是巨石和水鸟;第五层则为荷花。
李苦禅利用了墨色的浓淡干湿、色彩的冷暖、黑白的相间来增加画面层次感,把观者的视线和感觉层层推向远方。
豪放雄健、气势磅礴是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
李苦禅国画《盛夏图》雪 村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最美花鸟100幅,雅俗共赏(高清)!
![最美花鸟100幅,雅俗共赏(高清)!](https://img.taocdn.com/s3/m/9269243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9.png)
最美花鸟100幅,雅俗共赏(⾼清)!
⽥世光(1916年10⽉—1999年7⽉)号公炜,祖籍⼭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
师承张⼤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闇、齐⽩⽯诸先⽣。
早年拜张⼤千门下,为⼤风堂弟⼦之⼀。
⽥世光早年求学于京华美术学院,专攻国画花鸟,解放前在北平国⽴艺专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
他长期从事花鸟、⼭⽔画创作,继承了宋元派双勾重彩⼯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并赋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现代⼯笔花鸟画名家。
1933年,17岁的⽥世光考⼊了北平私⽴京华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到了⼯笔花鸟画教师赵梦朱和⼭⽔画教师吴镜汀、书法篆刻教师于⾮闇暗诸先⽣的启蒙教导。
⽥世光在刻苦学习⼯笔没⾻花鸟的同时尚感不⾜,遂萌⽣了光⼤宋元画派双勾重彩花鸟画技法的宏愿,潜⼼钻研起来。
⽥世光整⽇揣摹双勾花鸟画法及运笔⽅法。
临摹宋⼈崔⽩的《⽵鸥图》、元⼈商琦的《杏⾬浴禽》、明⼈吕纪的《草花野禽》、沈周的《鸠声晚⾬》。
功夫不负有⼼⼈,经过不断研究琢磨,他终领悟宋元勾勒画家精微观察、细致描绘的创作思想和⼿法,掌握了双勾这⼀传统程式技法,并运⽤于绘画创作之中。
抗战前⼣,⽥世光有幸认识了张⼤千先⽣,⼤千先⽣对他的花鸟画很是欣赏,准备拜门收徒,适值“七七”事变,⼤千先⽣去敦煌主持莫⾼窟的临摹和研究。
当抗战胜利,张⼤千先⽣再返北平时(1946年春),⽥世光正式拜在⼤风堂门下(指拜在张⼤千⼤师门下)。
拜师礼在颐和园长廊东头的养云轩举⾏,⽥世光向⼤千先⽣⾏了传统式样的三跪九叩的拜师礼。
同时拜门的学⽣还有梁树年、王学敏、俞致贞等。
历届全国美展获奖花鸟画作品
![历届全国美展获奖花鸟画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ee0314d3cf84b9d528ea7ab6.png)
历届全国美展获奖花鸟画作品六届荣誉奖《藏原放牧》183×96cm 吴作人六届特别奖《晚翠》135×66cm 赵少昂六届特别奖《岭南春色》165×69cm 杨善琛六届特别奖《墨竹》97×43cm 崔德祺六届铜奖《红满枝头》131×66cm 陈佩秋六届铜奖《夜色》103×103cm 胡勃六届铜奖《舞龙蛇》178×143cm 王晋元六届铜奖《听涛》80×67cm 萧金钟八届《春满雨林》178×144cm 王晋元八届《大器》177×133cm 尚涛八届《大树》153×134cm 鲁风八届《寒荷晴晚》200×178cm 贾广健八届《浩然天地秋》127×96cm 霍春阳八届《荷花》153×68cm 张立辰八届《梨花双鸭》132×68cm 喻继高八届《绿乡白羽》270×112cm 陈文喜八届《秋塘的印象》136×136cm 马胜龙八届《南回归线》270×110cm 姚舜熙八届《秋的奉献》178×150cm 张玉华八届《秋露》130×130cm 王慧生八届《漱玉》135×120cm 郑力八届《幽谷春声》340×135cm 卢勇八届《天之涯海之角》117×115cm 彭培泉八届《乡土》189×175cm 陈新华八届《圆寂》180×138cm 苏百钧八届《幽竹清趣》130×108cm 孙智谱聂义斌十届《碧空无际》178×116cm 刘万鸣十届《横溪》180×180cm 鲍莺十届《春林日暮倦鸟啼》222×116cm 姚大伍十届《大熊猫》200×140cm 王申勇十届《寒林》250×192cm 徐先堂十届《红灼芳芳》180×150cm 何水法.十届《荷韵》90×126cm 董小明(评委)十届《清韵》200×180cm 连俊洲十届《老荷含露》290×193cm 张立辰(评委)十届《濡笔风骨》195×195cm 马锋辉十届《人类的朋友》183×172cm 方土十届《清秋蝶影》200×136cm 卢勇十届《掠影》187×139cm 喻慧十届《萧瑟秋风》180×170cm 姚晓东十届《西南风系列之一》181×97cm 姜宝林(评委)十届《走过四季》187×167cm 唐秀珍十届《仙子》133×66cm 王玉珏(评委)十届《浴雨》195×104cm 王鹏程十届《幽篁集禽图》181×145cm 王法十届《羽琳琅》158×158cm 周京新十届《鸢妮》53×45cm 宋雨桂(评委)十届《竹露藤风图》145×137cm 郭怡棕(评委)。
国画花鸟50幅,精美绝伦!
![国画花鸟50幅,精美绝伦!](https://img.taocdn.com/s3/m/3d8ebac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d.png)
国画花鸟50幅,精美绝伦!2016-12-20 16:23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
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
▽佚名《花石草虫图》▽任颐《绣球图》(花卉十二开)▽任颐《芙蓉、丁香图》(花卉十二开)▽任颐《天子万年图》(花卉十二开)▽李鱓《水仙图》(花卉十一开)▽邹一桂恽兰溪《芙蓉竹子图》(花卉八开)▽余穉《花鸟册(12页)》1▽余穉《花鸟册(12页)》10▽余穉《花鸟册(12页)》12▽余穉《花鸟册(12页)》11▽余穉《花鸟册(12页)》2▽余穉《花鸟册(12页)》3▽余穉《花鸟册(12页)》4▽余穉《花鸟册(12页)》5▽余穉《花鸟册(12页)》6▽余穉《花鸟册(12页)》7▽余穉《花鸟册(12页)》8▽余穉《花鸟册(12页)》9▽宋人《太液荷风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山茶荠雪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宋人《杨柳乳雀》(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桃花山鸟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桑果山鸟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毂丰安乐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离枝伯赵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秋葵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宋人《紫薇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宋人《芙蓉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宋人《苹婆山鸟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螽斯棉瓞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宋人《野疏草虫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恽寿平《山水花卉图册选(全10页)》6▽恽寿平《山水花卉图册选(全10页)》7▽恽寿平《牡丹图》(恽寿平王翚《花卉山水合册》)▽恽寿平《秋海棠图》(恽寿平王翚《花卉山水合册》)▽恽寿平《萱草图》(恽寿平王翚《花卉山水合册》)▽恽寿平《辛夷图》(恽寿平王翚《花卉山水合册》)▽林椿《海棠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赵昌《杏花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郎世宁《海棠玉兰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牡丹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百合花缠枝牡丹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芍药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
唯有牡丹真国色—中国画院签约画家黄续农牡丹作品赏析
![唯有牡丹真国色—中国画院签约画家黄续农牡丹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b0faa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5.png)
黄续农老师黄续农,先后毕业于山东泰山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
师从崔如琢、霍春阳、梅墨生等先生,主攻写意花鸟画,尤擅牡丹、荷花、梅花等,其作品潇洒飘逸,气韵典雅,笔墨酣畅,雅俗共赏。
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画院签约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江苏书画院特聘画家。
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大展,众多的作品获奖、出版或被收藏。
富贵芳香200x100cm(2011年)国色天香(367x144)cm黄先生擅画牡丹,但自古画牡丹易俗,可他笔下的牡丹却高贵典雅,用笔潇洒飘逸遒劲,色墨交融厚重酣畅,热烈中不乏清逸之致,浓妍娇媚而不俗俚,既文气雅致又合大众审美情趣,形成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将西洋水彩画的迷朦水韵味层次丰富之特点揉合到中国传统写意牡丹画中。
格外受人喜爱,博人珍藏。
为了画好牡丹,他还多次到洛阳、菏泽牡丹园观察写生,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碰撞,将心中的牡丹,眼中的牡丹化为画卷上的牡丹。
(摘自董玉龙《黄续农先生画作解读》)同春共荣(280x100cm(2014年)唯有牡丹真国色春酣图富贵仙子花中王2011年作品、传略入选、入编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的中国花鸟画100家,2012年,作品《富贵长舂》等入选《当代名家书画作品收藏指南》,2014年作品入选由中国美协担任学术主持的山东(国际)美术双年展并获优秀作品奖,许多作品在拍卖会拍出或被收藏。
注:以下作品较大可下载欣赏无限春光温馨推荐您可前往百度文库小程序享受更优阅读体验不去了立即体验醉春晖富贵大吉国色天香花开富贵。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欣赏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7f26ee736edb6f1aff001f70.png)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欣赏《桃枝松鼠图》元钱选纸本设色纵26.3厘米44.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结着两只鲜桃的桃枝的松鼠正欲前去偷食的情景。
一只松鼠蹑手蹑脚,小目圆睁,直视鲜桃,长尾翘起,正欲前行。
画面构景极简,布局平正中寓奇俏。
其笔法精致细密,造型具体严谨。
桃树枝叶的翻转变化一一描画而出,尤其那只松鼠,动态传神可爱,其身上的细毛根根精描细勾,显出毛茸茸的感觉,憨态可掬。
画中着色浓丽,但却精致典雅,有宋画遗韵,而且富于清淡雅逸的士大夫气息。
此画无款,中有清乾隆皇帝的御题诗:“绥山果熟踔枝尝,五技何妨用所长。
自是托身远穹窒,不须老吏畏张汤。
”《八花图》元钱选纸本设色纵29.4厘米横333.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钱选早期的花鸟画工丽细致,受宋院体画风影响。
晚年在院体画基础上吸收扬无咎一派水墨花卉的技法,转向清淡,形成工中富拙,秀中见雅的艺术格调,与北宋以来文人画风格颇为接近,创造了新的体格。
《八花图》是钱选的早年作品,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等8种花卉,工整秀雅,受宋院体画风影响。
元刘秉谦绢本设色纵147.7厘米横78.7厘米旅顺博物馆藏刘秉谦的作品元气淋漓,天真烂漫。
《竹石图》画竹石的风雨变化,追求天趣。
竹干以中锋运送,略呈飞白笔法,由根至梢,粗细得体,笔意相属,竹叶顺枝而出,浓淡相叠,以现向背,用笔挺劲洒脱,而俱在法度之中。
元赵孟頫纸本设色纵25.4厘米横36.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 号松雪, 又号水晶道人,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宋太祖十一世孙, 秦王赵德芳之后。
早年以父荫补官, 任真州司参军。
延佑(1314—1320)年间, 迁集贤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卒赠魏国公, 谥文敏。
此画设色典雅清淡,用笔工整,多用勾勒,画风严谨细腻,是赵孟頫花鸟画的精妙之作。
《浴马图》元赵孟頫绢本重设色纵28.5厘米横15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在绘画理论上, 赵孟頫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入画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写意《墨梅》画法、国画“花枝”口诀、10位顶级名家画的梅花,不看太亏啦!
![写意《墨梅》画法、国画“花枝”口诀、10位顶级名家画的梅花,不看太亏啦!](https://img.taocdn.com/s3/m/7c90634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a.png)
写意《墨梅》画法、国画“花枝”⼝诀、10位顶级名家画的梅花,不看太亏啦!【国画教程】写意《墨梅》画法梅,蔷薇科落叶⼩乔⽊。
梅原产中国南⽅,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梅花由花萼、花瓣、花蕊组成。
花⾊有⽩、红、粉红、绿等。
梅花是中国⼗⼤名花之⾸,与兰花、⽵⼦、菊花⼀起列为“四君⼦”,与松、⽵并称为“岁寒三友”。
在中国传统⽂化中,梅以它的⾼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以⽴志奋发的激励。
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春。
写意《墨梅》绘画教程第⼀步:⽑笔直接蘸墨,中锋勾写第⼀枝杆,下笔要果断,要有提顿。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清⼤图第⼆步:浓墨侧锋画⼀枝主杆,要见飞⽩。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清⼤图第三步:悬腕画⼀长枝,中间不能停顿。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清⼤图第四步:继续穿插枝⼲,要注意粗细对⽐。
如果临近的两枝,要么⼀粗⼀细,要么⼀浓⼀淡,要么⼀枯⼀湿,总之要寻求变化。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清⼤图第五步:焦墨点苔刺,继续悬腕画长枝。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清⼤图第六步:枝⼲穿插不要⼗字交叉,“S”形“Z”形并⽤。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清⼤图第七步:点苔刺也是个很重要的步骤,点的合理显得苍⽼古朴,点的散乱则呆滞⽆神,聚散⼤⼩点,点的造型要圆中带⽅。
换⼩号笔淡墨勾勒花头,花头要有左右向背变化。
全开的花头周围要搭配花蕾。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清⼤图第⼋步:浓墨中锋勾勒花⼼,花托。
最后整理,完成。
国画“花枝”⼝诀,总结到位,⼗分经典!打开看点快报,查看⾼清⼤图董寿平梅花写花⼝诀桃杏李梅均五出,偏侧俯仰如何著,⼤⼩相间呈透视,也可五瓣不奏⾜。
画花蘸⾊分三分,根部清⽔笔尖粉,需要颜⾊在中间,下笔瓣瓣都象真。
浑圆花瓣如何写,下笔移动可防尖,⼩瓣⼀笔可完成,⼤瓣数笔来凑全。
有些花瓣根呈绿,填进颜⾊趁湿漉,太深太淡皆不宜,恰当颜⾊是嫩绿。
⼤形花瓣从⼼起,从内到外不要齐,有⼤有⼩有参差,由深渐淡才贯⽓。
淡花花脉更要淡,⽩粉丝出才⾃然,深花花脉应更深,颜⾊调和才好看。
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徐渭《墨葡萄图》评析
![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徐渭《墨葡萄图》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65cb8b8bd63186bcebbcea.png)
水墨自是有深笔信手拈来自有神——徐渭《墨葡萄图》赏析一根独枝,孤寂寥寥,细枝纷繁,却遒劲挺拔,硕果累累。
如此丰富的墨色,如此自在的用笔,如此大胆的构思,只有在徐渭的大写意水墨画《墨葡萄图》中才看得到这一片生机盎然。
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写出葡萄珠的晶莹剔透之感,显得淋漓酣畅。
画中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
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
是文人画中趋于放泼的一种典型,表现出文人画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的特点。
就总体审美来讲,本图以水墨画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鲜嫩欲滴,晶莹透彻,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葡萄枝则用干墨勾勒,对比鲜明,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但无处不神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
就技法来讲,构图奇特,信笔挥洒,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是典型的大写意花鸟画。
整体构图较为工整,是写实风格,但笔墨极为桀骜不羁,有一气呵成之感,仔细观察局部更是能强烈的感受到画家的癫狂之气,完全没有条理,又是典型的热抽象之极,体现了情绪与动作美。
作者通过整体的构图形成了整体的意境,将热抽象与写实风格较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完成了这幅佳作。
画家天才卓异,但一生坎坷,出生百日就丧父,此后灾难接踵而至,长兄经商失败,不久弃世,妻子早亡,八次应乡试未中。
后又因恐受胡宗宪的连累,于嘉靖四十四年(时年四十四岁),自书墓志铭,并雇工匠做好棺木,蓄意自杀。
曾用利斧击破自己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皆折,不死;后又用锤子击碎自己的肾囊,仍不死。
如此“九死辄九生,丝断复丝续”。
那时,他的精神状态已接近疯狂,最后终因疑心继室张氏不贞,失手将她打死,被捕下狱,监禁了六年。
出狱后佯狂益甚,贫病交加,数千卷书籍变卖殆尽,七十三岁时,结束了“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悲惨一生。
《墨葡萄图》上的题诗,正是徐渭才情满腹而不得施展,历经劫难,心中愤懑悲歌的不平之鸣!画面构图大胆突破,整体采用三角形布局。
巅峰的对决:沈铨吕纪边文进工笔花鸟画大PK!(附百鸟图与三友百禽图)
![巅峰的对决:沈铨吕纪边文进工笔花鸟画大PK!(附百鸟图与三友百禽图)](https://img.taocdn.com/s3/m/f5154c1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9.png)
巅峰的对决:沈铨吕纪边文进工笔花鸟画大PK!(附百鸟图与三友百禽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工笔花鸟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
它兴起于魏晋,成熟于五代北宋,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与人物画、山水画并存而发展,并以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反映着大自然的花虫草木及人的精神情感。
工笔花鸟画发展到五代和两宋,可以说从成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五代以“徐黄异体”为标志,花鸟画进入了成熟期。
元代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工笔画退居次位。
到了明清,工笔花鸟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明初画院一度复兴,花鸟画的创作活动主要经画院为中心,院体花鸟在当时的花鸟画坛上占统治地位。
当时最有名的院体画家有边文进和吕纪,他们继承了南宋院体画的传统,双勾填彩,画法工整妍丽。
边文进和吕纪的代表作有《三友百禽图》与《雪景翎毛图》等,他们都是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独树一帜,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本期月雅小编汇集整理了沈铨(清)、吕纪、边文进(明)三位名家代表作及其赏析,以飨读者,领略且浑然天成的精工之美。
边文进《三友百禽图》《三友百禽》的特色在于作者使用生态趣味的呈现来安排画面。
首先全幅景致具自然野趣,如山林一隅,百鸟群集。
在真实的大自然中,这许多种鸟类并不可能同时出现,却不论栖息于地面或枝头上,都在适当的位置展示其习性,显得生意盎然。
站立画前,似可听见其鸣声此起彼落。
足见边文进对生态观察非常仔细,钤印曰:“多识於草木鸟兽”,正可印证此画寄意所在。
边文进是明初宫廷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宗法北宋院画风格,却也在同中显异。
基本上来说,布局方面北宋重视前后的层次,表现空间感,边文进的安排采用由下往上层叠的方式。
笔墨方面,北宋用色细腻,温润柔和,边文进较为明丽;北宋的用笔在工细中不失生动,笔法应物而生,边文进则已出现重复使用的用笔,并在工细外加入南宋马远、夏珪较放逸的笔趣。
这幅《三友百禽》最能体现他的绘画特色。
近百只禽鸟,有飞有翔、有立有起、有跃有跳,或露或藏,或高瞻远瞩,或转首探望,或啄或叫,或自理羽毛,或追逐嬉斗,皆各具姿态,无一重复,非具有高度的观察能力和精绝技巧者不能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写意花鸟画画图片5
看了“名家写意花鸟画画图片”后,小编分享“关于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文章!
关于写意花鸟画的创作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感染人,不仅仅是画面的形式美,更是通过形式美来表现的内在美,这个美即是“意”浓缩成的作者的审美趣味。“意”是抽象的,所以其表达总是要借助于具体的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物抒情”。
写意花鸟画的构图反应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温和、敦厚、宽容、大度,它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缺一不可。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构图,一幅赏心悦目的写意花鸟画作品。
名家写意花鸟画画图片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表现语言建立在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框架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关于名家写意花鸟画画图片,如果你喜欢的话,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哦!
名家写意花鸟画画图片欣赏
名家写意花鸟画画图片1
名家写意花鸟画画图片2
名家写意花鸟画画图片3
名家写意花鸟画画图片4
写意花鸟在形象的刻画上保留了一定的形似成分,但又不是把形似放在唯一位置,追求“神似”和“不似之似”,所以我们在创作写意花鸟画时,首先是把有事先准备好的“引窝蛋”来做引导,蛋是很难下出来的。没有形象,“意”难以寄托。
翻开青藤、八大、缶翁、白石诸前辈的画册,那高度简洁的笔墨,塑造的形象似真似幻,以一种醉梦天机之趣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人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失意孤寂和对社会、对民众的情感,画家的作品再现了他们的品性、节操和人格价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写意花鸟画营造的是一种精神世界,按照画家的意愿随心所动的创作。然而它又不是凭空的臆造,它顺应自然而不逾规矩,既融合了画家的个性,又贯通于无限广阔的自然的精神世界。它的本质应和自然精神一致,这就是写意花鸟画的精神所在,也是她能够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魅力所在。
构图处理是创作成功的关键,只注重造型和笔墨技巧,而忽略整体构思、布局的作品,即便是花了很多时间,费尽心机仍是下品。散点透视是写意花鸟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和西洋画的焦点透视相较,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写意花鸟画的点景构图,与山水画不同,往往要求从近景取材,不能要求有极目千里之势。但也必须在画面上分出层次先后,强弱远近距离感觉,不然满纸物象乱作一团。
花鸟画的空白也是构图的重要部分,空白可以表现空间距离,白云,天空或者水面。画面上虚灵生动的感觉往往要靠空白来表现,空白是画中之画,也是画外之画,是构图中的一部分,虚实变化靠它为之。
对写意花鸟画来说,取势极为重要,“势”在中国画里的构图中包含两种意思,动势和气势。“动势”是画面形象运动的具体化,是指起承转合中的动态变化;“气势”则是指在作画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精神和感受。取势也是构图,笔墨相生之道在于势,势的由来去向,气的贯通起承转合,能增加画面的韵味和节奏感。势密则疏,势分则破,势险则扶。
我在洞庭湖观察体验生活时,看到苇花丛中那天真,快乐的小麻雀,他的千姿百态、自由交谈、聚散有致。它们聚在一起,跟我们人类有什么区别呢?它们要面对洞庭风雨,要飞越洞庭,要实现心中的理想。我的《相聚论飞越》构思就是从此而来。每当我们观察那些婀娜多姿的翠竹时,特别是在雨洗之后显得玉叶一般,一层又一层,看不到竹杆和竹枝,自然使人想到“复涧藏高节,重林隐劲杆”等佳句,自然就把世间美好的人和事与竹融合在一起了,逐影生情,予以表达。这就是一种寄托,一种情怀,一种独具魅力的写意花鸟画艺术。
具体到构图之中则主要考虑六个方面的内容:宾主关系,虚实关系,疏密关系,交错关系,留白以及印章。
既要注意全局的严整、清新、灵活,又要极力避免充塞、繁琐、板实、重叠、对称、均匀、松散、空薄等,整体要有主和宾,局部亦是如此,一丛花有主有宾,一花一鸟也需分出主从详略。在写意花鸟画中,一只鸟通常头眼精细,尾翅从简,突出点睛之笔,若全身都画工细精就会呆板,成了一幅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