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
小容量注射剂风险评估报告1

小容量注射剂风险评估报告1小容量注射剂风险评估报告1风险评估报告:小容量注射剂1.简介2.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小容量注射剂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安全。
3.风险评估方法本次风险评估采用了以下方法:-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容量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专家访谈:与相关专家进行沟通,获取他们对小容量注射剂风险的看法和意见。
-数据分析:对已有的安全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小容量注射剂的风险程度。
4.风险识别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我们确定了以下潜在风险:-使用错误:由于小容量注射剂的容量较小,操作人员可能错误地注射剂量或药物。
-污染风险:小容量注射剂接触环境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的风险较大。
-用药不当:由于剂型特定性,小容量注射剂可能被错误地用于不适宜的患者或病情。
-设备故障:小容量注射剂所使用的注射器和针头可能存在故障或不当使用的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小容量注射剂的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潜在的不良反应。
5.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识别,我们对每个风险进行了评估。
通过权重分析,我们确定了每个风险的风险程度,并进行了排序。
结果如下:-使用错误风险:高风险-污染风险:中等风险-用药不当风险:低风险-设备故障风险:低风险-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中等风险6.风险管理措施为了降低小容量注射剂的风险,我们提出了以下管理措施:-培训和教育:提供针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的相关培训,以确保正确使用小容量注射剂。
-环境控制:确保注射场所的清洁和无菌,并加强消毒措施,以减少污染风险。
-药物管理:建立准确的药物管理系统,包括药物选择、患者筛选等,以确保小容量注射剂的正确使用。
-设备检查与维护:定期检查注射器和针头的使用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并避免设备故障的风险。
-监测和报告:建立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小容量注射剂的不良事件和潜在风险。
7.结论小容量注射剂在医疗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使用错误和污染的风险较高。
注射剂类药品安全生产质量技术指导原则概要

注射剂类药品安全生产质量技术指导原则为提高注射剂类药品生产企业安全风险排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严格执行GMP的基础上,指导企业排查生产质量风险和开展生产质量研究,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1.人员管理1.1主管生产、质量的企业和部门负责人应具备药学及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1.2配制、灌封、灯检、无菌检验等关键岗位新进人员经GMP知识、岗位操作等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和质量管理部门确认后才能上岗。
1.3企业应定期对上述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组织岗位操作SOP及相关管理制度再培训、考核。
2.设备管理2.1洁净空调系统2.1.1生产厂房应符合设计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系统性维护、检测。
灭菌F0值< 8产品的百级生产区域,高效过滤器的检漏每半年至少一次。
正式生产时,应定期对沉降菌、尘埃粒子进行监控。
对压差有要求的关键生产区域,应每班监测。
2.1.2车间连续生产时,灌封等关键生产区域的空调系统停用时应启动值班机组保持正压。
如停用时未启动值班机组,应进行相关验证,并应尽量模拟恶劣环境条件进行,确保空调系统重启后的消毒、运行,能符合设计要求。
2.1.3应定期对高效过滤器维护保养,特别是高湿区域、百级区域的高效过滤器。
新安装或更换高效过滤器,应对生产区域洁净度重新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更换百级高效过滤器还应进行检漏测试。
2.2注射用水系统2.2.1应模拟实际生产时的运行状态,开展注射用水系统验证,确定运行、监控等管理制度。
2.2.2车间连续生产时,注射用水系统按规定保温循环使用,循环水泵不得停止工作。
注射用水系统日常运行使用时,应在线监控回水总管及储罐等温度,并定期监测总有机碳等指标。
2.2.3注射用水系统停用(循环水泵停止工作或并联管路单路关闭,恢复使用前应对全系统进行清洁、消毒,并监控检测一定周期,符合要求后才投入使用。
浅谈大容量注射剂的风险管理

质量风 险管理是 一种用于产 品质量风 险评估 、 控 初始危害因素分析(R  ̄、 p a 失败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A 、 ) f )
质量风险管理 的 目的是为 了使风 险降低至可接受
持续 地 改进 生 产 流程 , 以此 达 到 减 少甚 至 最 终 消除 产 品 质 量 隐 患 的 目的 。 欧盟 定义 的药 品风 险 管理 体 系是 指 一
般 步骤 。
水平 , 它是通过不断的“ 认识一实践一总结” 的循环过程 1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a ad n l ia dC i a H z r A a s n rc l ys t i
g n r c u s frs a a e e tr fri o t o m eh d frs a a e e tH aad An ls n i c Co to e e  ̄ o re o k m n g m n eerng t w t o so k m n g m n zr ayi a d Cf d n r l i i s i f
关键词: 大容量注射剂; 风险管理; 危害分析
An lss o h s n g me t f h a g lme l f so l t n a y i nt e Rik Ma a e n e L r e Vo u n u i n So u i o t o
ZHU u g n ( a g o gPD. h r ae t a Co, t. Gu n d n iig 5 9 3 , ia) F—e Gu n d n . P a cui l .L d, a g o gKapn 2 3 1 Chn m c
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

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1无菌保证风险与质量风险控制点无菌保证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即:●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灭菌工艺的可靠性●容器密封完整性●无菌保证管理体系(1)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产品灭菌前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中的微生物——风险在于其可能进入产品。
质量风险控制方法:●制定原辅料采购标准,规定微生物限度。
通常应不超过100CFU/g,并不得检出致病菌。
●进行供应商的确认时应重点关注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对微生物污染、细菌内毒素污染、产品混淆和交叉污染风险的控制措施。
●对供应商及其供应的原料进行年度质量回顾分析,以评估其质量状况。
对有质量不良趋势的供应商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增加现场检查的频率,更严格的抽样方案。
●严格管理仓储条件,确保原料储存过程中质量受控。
如干燥、防虫、防鼠等。
包装材料如玻璃瓶应定点采购,其包装应能防止昆虫进入,储存过程防止受潮长霉。
②生产环境注射剂的生产从原料称量开始直至完成密封,都分别在相应的洁净区进行。
生产过程各步骤都可能存在药物直接暴露于环境的环节,存在来自于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为控制上述风险,采用A、B、C、D四个等级的洁净区标准,分别对应注射剂的各生产工序。
如能证明在动态下生产区的洁净度能符合上述标准,则来自环境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是较低的。
质量风险控制方法:●洁净区应配置设计良好并经过验证、定期再验证且良好维护的空调净化系统。
洁净区新风和人员数量的关系,应至少达到GB50457-2008《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规定的标准。
●空调净化系统应保证持续稳定地运行。
●空调净化系统停机超出规定时间后,应重新进行洁净区的验证。
●精心设计、实施动态环境监控方案,保证监控数据能反映洁净区的实际情况。
●对环境监控结果进行环境质量统计分析。
●根据环境质量统计结果制定、修订环境监控警戒标准和纠偏标准,确保能及时发现、纠正环境恶化的趋势。
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知识

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知识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是指对注射剂生产、运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注射剂的质量安全。
首先,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要求,确保每个环节的操作符合标准。
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设备的维护和清洁、生产操作的规范等。
同时,应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对每个生产步骤进行记录和检验,并留存样品供后期检测和追溯。
其次,注射剂的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控制。
药物的质量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无法保持合适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导致药物的质量受损。
因此,运输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保护措施,确保药物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注射剂在存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药物的存储环境应符合标准,避免受到高温、潮湿、阳光直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同时,应制定合理的库存管理制度,保证存储的注射剂按期使用,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在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任意更换药物、过量使用、不当保存等情况发生。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估,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质量问题。
最后,对于已经上市的注射剂,应建立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发现质量问题后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总之,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生产、运输、存储和使用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密切合作,共同确保注射剂的质量安全。
通过严格遵守标准和规程,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质量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续)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旨在确保注射剂的质量安全,防范可能的质量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中,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首先,注射剂的原材料采购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优质的原材料是保证注射剂质量的基础,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注射剂生产质量的关键控制点探讨

注射剂生产质量的关键控制点探讨摘要:注射剂是一种高端的药物剂型,因其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然而,注射剂的生产质量是保障其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以注射剂生产质量的关键控制点为主题,探讨注射剂生产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注射剂;生产质量;控制分析引言:注射剂是一种高端的药物剂型,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但是,由于注射剂的复杂性和生产过程的高要求,其生产质量的控制难度较大。
因此,注射剂生产质量的关键控制点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原材料、生产工艺以及人员管理等多个层面,对注射剂生产质量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探讨,为注射剂生产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选择优质原材料是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前提。
注射剂生产需要使用一系列原材料,如药品原料、辅料和包材等。
对于药品原料,应选择质量好、来源明确、符合药典标准的原材料。
辅料和包材也应选择质量可靠、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确保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体系合规、质量稳定可靠。
采购过程应做到严格把关,采购人员需要了解原材料的特性和规格,对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进行认真审核,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对原材料的存储、运输等进行监控和记录,防止因存储和运输等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
制药企业应建立健全取样和放行流程,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并建立合格、不合格的评估标准。
二、生产工艺控制生产计划需要根据注射剂的特点和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制定,包括生产流程、生产周期、生产量等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生产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于生产工艺的控制至关重要,应根据药典标准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生产设备与工艺选择,并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落实和强化管理流程,执行管理策略,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质量可靠[1]。
注射剂安全性指导原则

注射剂安全性指导原则导言:注射剂是医疗领域中常用的药物给予途径之一,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注射剂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从注射剂的储存、选择、使用和处置等方面探讨注射剂的安全性指导原则。
1. 注射剂的储存1.1 温度要求:不同类型的注射剂在储存时要求不同的温度,一般分为常温、冷藏和冷冻三种条件。
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储存区域,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要求进行储存。
1.2 分类存放:不同种类的注射剂应分别存放,防止交叉感染和混淆使用。
1.3 定期检查: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储存的注射剂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条件。
2. 注射剂的选择2.1 药物类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注射剂。
如抗生素类药物可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局部或全身给药。
2.2 药物规格: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书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规格和剂量的注射剂,避免出现用量错误或过量的情况。
3. 注射剂的使用3.1 药物准备:在使用注射剂之前,医务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洗手、戴手套、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并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外观。
3.2 注射部位选择: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注射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3 注射技巧: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包括皮肤消毒、针头插入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以确保注射剂能够准确地进入患者的体内。
4. 注射剂的处置4.1 注射器和针头:使用后的注射器和针头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进行处置,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2 药物残余物:使用后的药物残余物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严禁随意倾倒或外泄。
结语:注射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给药途径,其安全性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注射剂安全性指导原则,从储存、选择、使用和处置等方面保障注射剂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整理编写。
论中药注射剂的风险成因及风险管理措施

问题 的报道 有增加 的趋 势。因此 , 临床使 用 中药注射 运 用现代制药技术进 行提取 、 纯化而 成。 目前使 用的 剂必 须高度警惕 其 AD /DE的发 生 , RA 进行 中药注 射 中药注射剂 约半数 为复方制 剂。 中药材 因品种 、 地 、 产
剂 的风险管理势在必 行。 1 中药 注射 剂 的风 险成 因
药 物 警 戒 C i s o r l fP am c v i n e 0 8年 9月 第 5卷 第 5期 ( h e e J un h r a o i l c 2 0 n ao ga 总第 2 3期 )
论中药注射剂的风险成 因及风险管理措施
陈 楠
( 州人 民 医院 , 郑 河南 郑 州 4 0 0 ) 50 3
2 9 7
me in jcina drd c s i s dc ei et n u ei s . i n o e t rk
K ywod :h aio a Chn s mei n jc o ;i a s ;i n gme t a rs e rs tet dt n ie dc ei e t n r kcue rkma ae n s e r i l e i n i s s s me u
中图分 类号 : 2 8 R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7 — 6 9 2 0 0 — 2 9 0 1 2 8 2 ( 0 8)4 0 7 — 4 6
中药注射剂、冻干粉针剂质量风险与控制讲义

定义
中药注射剂、冻干粉针剂
质量风险与控制
结合新版GMP无菌药品附录讨论
工 程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 方 案 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有效成 分或物质,制成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 临床使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中药注射剂按产品剂型划分为:
20
钱应璞
钱应璞
质量风险概念的引入
无菌产品的质量保证
产品无菌保证 工 程
无菌保证工艺与产 品设计-质量源于设 计(QbD)
与欧盟GMP基本要求很接近,新版GMP无菌药品附录 工 程 与其基本等同; 方 案 以质量风险管理为基础 无菌产品的主要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总纲在附录一在第 二章原则中的第三条: 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 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 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 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 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 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 菌检查)。 把具体问题视作质量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提 出解决方案-控制风险,解决问题。
验证的V形模式
设计阶段
DQ(设计确认)
工 程
性能确认试验计划
确认阶段
性能确认 性能试验
药品的研究与设计可被验证; 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处方工艺(安全可靠真 实)、工艺流程系统(例如过滤、灭菌、清洗等关键 工艺满足无菌生产要求,并且具有重现性)、工艺设 备系统(性能满足工艺和无菌保证要求)、公用工程 系统(围绕无菌保证要求,减少质量风险设置)等满 足验证确认的前提条件(均一性与可重现性)和结果 (工艺可实现并能有效控制质量风险)要求;
新版GMP注射剂物料安全等级质量风险

新版GMP注射剂物料安全等级质量风险管理文件1. 概述按其对药品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可将物料分为A、B、C级三类。
A类是对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物料,如药品组成成分(原料药、部分辅料)、对药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工艺辅助剂、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B类是对药品质量及安全用药有影响但程度非常有限的物料;C类是对药品质量基本没有影响的物料。
质量管理部应对所有生产用物料的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A级物料和风险较高的B级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较低的B级物料供应商和C级物料供应商只须审计其资质。
2. 目的通过对注射剂物料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注射剂物料的安全等级,然后根据物料安全等级管理供应商,重点是强化对高风险物料的供应商管理。
3. 职责公司成立QRM管理小组,质量副总经理担任组长,组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QRM 管理小组负责各部门间的质量风险管理协调,确保相应的资源保障;负责确定每个QRM 项目小组成员,必要时还应聘请其他适合领域的专家及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
QRM管理小组指定本次QRM项目小组组长为***,组员为***、***、***。
4. 风险分析4.1 生化原料5.1评估标准按5.1对各物料进行安全等级确定。
6. 风险降低本次风险评估结论:注射剂作为高风险剂型,其供应商的管理也尤为重要。
A级物料和风险较高的B级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如审计周期内发生重大的质量投诉,需临时增加现场审计。
对风险较低的B级物料供应商和C级物料供应商只须审计其资质,如年度质量回顾不符合可接受标准或审计周期内发生重大的质量投诉,需进行现场审计。
除菌过滤膜、消毒剂、硅胶管、无菌服、无粉手套等虽不是原辅料,但都属于对药品质量及安全性影响较高的重要耗材,也应按物料供应商审计要求进行资质审计。
8. 风险回顾质量风险的过程一旦启动,应持续应用在任何可能影响初始质量风险管理决策的条件,风险管理应是动态的质量管理过程。
质量风险管理在中药注射剂共线生产评估中的应用

配 制 阶段 开 始 , 分配 制 罐 、 动 罐 、 菌过 滤 器均 部 移 除
多产 品共用 , 存在着 残 留超标 的风险 ; 洗瓶 阶 段 由于
且均 在 使用 前隧 道灭 菌 , 暂 组 建共线生产 评估小 组 , 小组成 员包括技 术研 究 西 林瓶 均采用 同种 型 号 ,
基金项目: 科技 重 大 专 项“ 大 新 药创 制 ” 2 1 Z 0 5 2 重 (0 0 X 9 0 —
S nQiyn Y h n l na LagYi u u ig eZ egi g' i a n
( . hn h r cuiaUnv r t, nig2 0 0 ,hn ; 1 C ia amaet l iesyNaj 1 0 9C ia P c i n
2 Taj al P d h r cui l o,T ,i j 04 0C i . ini T s r eP amae t a C . D. a i 3 0 1 ,h a) n y i c L T nn n
无 共 线 生产 导致 的风 险 ; 装 阶段 灌装 泵 、 灌 针头 、 药 液 分 配 管等器 具共 用 , 在着 残 留超标 的风 险 ; 干 存 冻
机电信息 2 1 年第 8 02 期总第 36 2 期 2 9
人 生产 部4 、 量部2 、 人 质 人 设备部2 、 人 物流部 1 人 多品种 共线 生 产在 为企 业减 少投 资 、优化 管 理 部1 、 0 评 的 同时 , 也大 大 提 高 了产 品混 淆 、 叉 污 染 的风 险 。 共 1 名与 该评估工 作相关 的人员 。 估通过 小组 会议 交 我 国 《 品 生产质量 管理 规范》(0 0 修 订) 四十 讨论分析 、 药 2 1年 第 生产偏差 调查 、 场考察等 形式进行 。 现
xx注射液工艺风险评估方案

xx 股分有限公司评估小组人员:报告批准人:评估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质量风险管理委员会生产工艺风险管理评估报告质量风险管理编号质量风险管理时机类别质量风险评估单位风险评估启动人FX-SCGY-2022-001xx 生产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报告年月日质量风险管理小组姓学历/职所属部门职务名组长称质量部总工办生产部质量审核办工程部生产部验证办QA 部工程部质量授权人总工生产部经理质量副经理经理车间主任验证委员会主任QA 主任设备维修员启动日期组员1.概述 (4)2.风险管理的目的 (4)3 ......... 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44.风险评估 (5)4 .1 风险识别 (5)4 .2 风险分析与评价 (5)4 .3 风险评估结论 (6)5.风险控制 (8)5 .1 风险降低 (8)5 .2 可接受风险 (9)6. 风险管理结果和回顾 (9)1.1. 产品名称:通用名:1.2. 剂型:小容量注射剂 1.3. 产品规格:10ml :0.1mg 5ml :0.05mg 1.4. 批准文号: 1.5. 功能主治: 1.6.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一日 1 次。
每次 10~50ml ,以 0.9%氯化钠或者 5%~10%葡萄糖注射液适量稀释后滴 注。
1.7. 贮 藏:遮光,密闭保存。
为确认新建某某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系统能够达《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22 版的要求,并 同时满足本企业 xx 注射液的生产要求,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对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系统的影响因素 进行评估,对可能的危害进行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伤害的严重性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 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 建议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措施, 并在验证或者日常管理中进行控制。
合用于 XXX 注射液生产工艺的风险评估。
4.1 风险因素标准评定4.1.1 风险评估方法:遵循 FMEA 技术(失效模式效果分析)4.1.2 失效模式效果分析(FMEA)由三个因素组成:风险的严重性(S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 )、 风险的可检测性(D )。
【2019年整理】美国注射剂协会(pda)第44号技术报告——无菌质量风险管理介绍

徐禾丰
CPAPE’2011
第-‹#›-页
PDA《无菌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意义
• ICH《质量风险管理》指南(Q9)发布后第一个质量 风险管理在无菌过程应用的指南
• 阐述了在ICH《质量风险管理》指南(Q9)基础上实 施质量风险详细过程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质量风险管理
美国注射药物协会(PDA)
《无菌过程质量风险管理》介绍
徐禾丰
CPAPE’2011
重要性
• 无菌药品与其它药品不同 • 直接进入循环系统 • 直接接触伤口 • 直接通过黏膜吸收
• 应用广泛 • 无菌过程风险高
徐禾丰
CPAPE’2011
第-‹#›-页
第-‹#›-页
第四章:无菌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模式
4.1-失效模式影响分析模式综述 • 对失效模式影响分析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解释 • 可以作为制药企业应用失效模式影响分析模板
这几个例子都非常有指导意义,但是 (1)例子本身就是假设的 (2)这些例子本事是有其前提条件的 (3)很明显,对这些例子进行了简化
冻干瓶制剂轧盖风险评估
徐禾丰
CPAPE’2011
第-‹#›-页
第四章:无菌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模式
内毒素限度超标风险评估
徐禾丰
CPAPE’2011
徐禾丰
CPAPE’2011
第-‹#›-页 第-9-页
第一章:绪论
• 目的
• 提供一种质量风险管理程序的总体看法
• 展示一个模式来促进无菌药品的无菌过程风 险评估
• 用途
• 无菌环境以及内毒素控制的建立与维护产生 影响的各项活动,环境与控制提供了一种评估 与评价的工具
新版GMP注射剂物料安全等级质量风险管理文件

1. 概述按其对药品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可将物料分为A、B、C级三类。
A类是对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物料,如药品组成成分(原料药、部分辅料)、对药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工艺辅助剂、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B类是对药品质量及安全用药有影响但程度非常有限的物料;C类是对药品质量基本没有影响的物料。
质量管理部应对所有生产用物料的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A级物料和风险较高的B级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较低的B级物料供应商和C级物料供应商只须审计其资质。
2. 目的通过对注射剂物料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注射剂物料的安全等级,然后根据物料安全等级管理供应商,重点是强化对高风险物料的供应商管理。
3. 职责公司成立QRM管理小组,质量副总经理担任组长,组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QRM管理小组负责各部门间的质量风险管理协调,确保相应的资源保障;负责确定每个QRM项目小组成员,必要时还应聘请其他适合领域的专家及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
QRM管理小组指定本次QRM项目小组组长为***,组员为***、***、***。
4. 风险分析4.1 生化原料5.1评估标准按5.1对各物料进行安全等级确定。
池州君悦广场一期工程安徽省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申报资料6. 风险降低对上一步判断的不可接受风险和合理可降低风险,采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工具进行初步风险控制措施:本次风险评估结论:注射剂作为高风险剂型,其供应商的管理也尤为重要。
A级物料和风险较高的B级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如审计周期内发生重大的质量投诉,需临时增加现场审计。
对风险较低的B级物料供应商和C级物料供应商只须审计其资质,如年度质量回顾不符合可接受标准或审计周期内发生重大的质量投诉,需进行现场审计。
除菌过滤膜、消毒剂、硅胶管、无菌服、无粉手套等虽不是原辅料,但都属于对药品质量及安全性影响较高的重要耗材,也应按物料供应商审计要求进行资质审计。
质量风险管理在中药注射剂共线生产评估中的应用_孙秋莹

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 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2]。
2 风险 评估[3]
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是粉针生产专业 厂家,主要产品有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注射用丹 参多酚酸、注射用盐酸地尔硫卓,基于多品种共线生 产,而且是中药西药混合共线,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 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为此,针对品种共线生产做了评 估研究,并将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应用其中。
是
能有效消减残留的风险
限度
的残留限度
混批
每次只可以开1台冻干机,
两个批次混放同1台冻干 操作时2台冻干机同时
冻干机
5 3 2 30
否 每台冻干机的使用状态应 已完成 5 1 1 5
是
机
打开
有明确记录
轧盖间
铝盖混批等
清场无制度
2.1 风险识别 (1)对产品特征进行描述,基于3个品种均为冻干
粉针,剂型相同,既定的工艺流程也是相同的;均为心 脑血管疾病治疗药,功能主治相近,因此确定了共线 生产的可行性。
产品特征描述及工艺流程如表1所示。
1 成立评估小组
(2)顺着工艺路线进行分析,产品的共线生产从 配制阶段开始,部分配制罐、移动罐、除菌过滤器均
每季<1次
2
较小
警戒或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
2 较高 检测概率60%~90% 2
不太可能发生 每年<1次
1
无
几乎无影响
1 几乎全部 检测概率90%~100% 1
3.1 文件制度
制的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1)建立设备清洗的标准操作规程,建立容器具
本次的风险评估虽完成了,但风险管理远没有
清洗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清洗人员规范操作。(2)建 结束。质量保证部作为项目的牵头部门,将持续性考
小容量注射剂共线生产的质量风险控制研究

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为了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以及优化管理,会考虑将另一产品引入到合适的生产线生产,也就出现了共线生产的情况。
但共线生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质量风险。
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2010年修订) 第46 条第( 一) 款指出,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 1]。
因此从法规规定来看,不同品种的产品阶段性共线生产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前提是做好全面的评估和有效的控制。
注射剂由于其给药途径的高风险性,质量要求相对于其他剂型更高,尤其是对无菌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容量注射剂共线生产的情况,并对注射剂共线生产提出了更高的控制要求。
Part 1、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共线生产概述1.1小容量注射剂介绍小容量注射剂俗称水针剂,容量一般不大于20 ml,常见规格有1、2、5、10 和20 ml。
小容量注射剂按照包装形式可分为安瓿瓶小容量注射剂、西林瓶小容量注射剂、卡式小容量注射剂和塑料瓶小容量注射剂等;按照无菌工艺特点可分为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和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
1.2共线生产方式介绍注射剂的共线生产不如固体制剂应用普遍和灵活,根据注射剂的产品特性和质量要求,注射剂产品共线生产多采用阶段性生产方式,即在共用生产区内,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生产某一产品,再对相应的共用生产区、设施、设备、工器具等进行彻底清洁,然后更换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方式。
阶段性生产方式按照共用程度可分为3 种:一是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二是共用设施,专用设备;三是共用设施,专用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和器具。
具体应用哪种生产方式要根据共线产品的特性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
1.3共线生产的一般要求一般进行共线生产的不同注射剂产品要符合以下3 个条件:一是剂型和包装形式相同,如安瓿瓶注射剂和西林瓶注射剂由于包装容器的处理和密封方式的差异而不能共线生产;二是生产工艺相同或相似,如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和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因产品无菌保证的工艺不同而不宜共线生产;三是产品的品种特性相似或相近,且共线生产的产品之间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配伍禁忌,如中药注射剂与化药注射剂在共线生产前应考虑中药注射剂的相关成分( 包括微量成分) 与化药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
注射剂类药品生产风险防控检查的分析与改进对策

注射剂类药品生产风险防控检查的分析与改进对策摘要:注射剂类药品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是西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
正是因为注射剂类药品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其安全风险和质量控制水平,全面防范注射剂类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和不安全因素,才能保障注射剂类药品拥有良好的生产质量。
本研究主要探索在注射剂类药品生产过程中其相应的风险防控检查现状,并结合风险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希望能够为注射剂类药品的风险防控水平提升、保障注射剂类药品拥有更良好的药品质量提供指导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注射剂类药品;风险防控;质量控制引言:注射剂类药品在临床中使用的量非常大,而该药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其工艺较为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不到位都会导致注射剂类药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质量风险,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注射剂类药品成为了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高风险品种。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注射剂类药品的生产质量,结合注射剂类药品的生产特点和工艺实施情况,分析风险防控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性地制定出风险防控的优化对策,为注射剂类药品的质量风险防控,提供指导和借鉴,对于促进注射剂类药品的生产质量提升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注射剂类药品生产风险防控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药品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存在的不足在注射剂类药品生产的过程中,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是评价生产过程无菌水平的重要方法,该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就是借助于培养基或者是其他介质模拟用于注射剂类药品生产等相关制剂和原料分析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情况,并结合其结果分析无菌保障水平。
然而在部分企业进行注射剂类药品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着所用的培养基方案设计不合理,或者是在进行工艺模拟的过程中相关的操作方法和污染防范调查不到位的现象。
较为常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采用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灌装数量进行分析,导致灌装数量达不到实验模拟要求不能有效完成各项干预活动,最终使得在干预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干预活动未进行灌装,所完成的灌装试验在取样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1无菌保证风险与质量风险控制点无菌保证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即:●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灭菌工艺的可靠性●容器密封完整性●无菌保证管理体系(1)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产品灭菌前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中的微生物——风险在于其可能进入产品。
质量风险控制方法:●制定原辅料采购标准,规定微生物限度。
通常应不超过100CFU/g,并不得检出致病菌。
●进行供应商的确认时应重点关注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对微生物污染、细菌内毒素污染、产品混淆和交叉污染风险的控制措施。
●对供应商及其供应的原料进行年度质量回顾分析,以评估其质量状况。
对有质量不良趋势的供应商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增加现场检查的频率,更严格的抽样方案。
●严格管理仓储条件,确保原料储存过程中质量受控。
如干燥、防虫、防鼠等。
包装材料如玻璃瓶应定点采购,其包装应能防止昆虫进入,储存过程防止受潮长霉。
②生产环境注射剂的生产从原料称量开始直至完成密封,都分别在相应的洁净区进行。
生产过程各步骤都可能存在药物直接暴露于环境的环节,存在来自于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为控制上述风险,采用A、B、C、D四个等级的洁净区标准,分别对应注射剂的各生产工序。
如能证明在动态下生产区的洁净度能符合上述标准,则来自环境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是较低的。
质量风险控制方法:●洁净区应配置设计良好并经过验证、定期再验证且良好维护的空调净化系统。
洁净区新风和人员数量的关系,应至少达到GB50457-2008《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规定的标准。
●空调净化系统应保证持续稳定地运行。
●空调净化系统停机超出规定时间后,应重新进行洁净区的验证。
●精心设计、实施动态环境监控方案,保证监控数据能反映洁净区的实际情况。
●对环境监控结果进行环境质量统计分析。
●根据环境质量统计结果制定、修订环境监控警戒标准和纠偏标准,确保能及时发现、纠正环境恶化的趋势。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意识,即环境监控取样时段与非取样时段的行为一致。
●制定SOP明确规定发生诸如停电、空调净化系统故障、环境超标等偏差应对措施。
③生产设备注射剂通常采用固定的设备,安装了生产及在线清洗、消毒等多种工艺管道。
因此设备存在残留物或微生物的可能,对产品有潜在风险。
质量风险控制方法:●设备在线清洁和在线灭菌的方法应足够详细,应包含所有影响清洁效果的参数,如水温、清洁剂浓度、流速、时间、阀门的开闭次序和时间、蒸汽温度、压力等的书面规定,以确保清洁效果的重现性。
●清洁与灭菌方法,包括清洁、灭菌后最长存放时间应经过验证。
●认真执行、记录清洁和灭菌过程,发生偏差应及时调查、纠正。
●应制定、执行可靠的设备状态管理措施,保证设备的状态受控。
●最好采用经验证的计算机化系统,自动执行、记录清洁和灭菌程序,设备状态管理由计算机完成。
●与药品接触的公用介质(如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将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对公用介质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其质量等级应满足ISO8573.1(GB/T13277-91)的要求,即露点≤-40℃,尘粒数≤0.1mg/m3(药品生产企业可按A级空气标准评定),含油量≤0.01mg/m3。
④人员与生产操作人员及其活动被视为最大的污染源。
一方面通过人员对环境的污染间接影响产品带菌量,另一方面,某些生产操作中,人员与物料或药液有可能相互接触,从而直接污染产品。
生产设备的状况、尤其是对降低药液带菌量有显著作用的过滤器、清洗输液瓶和胶塞的设备、灭菌设备等状态和性能,都对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产生影响。
质量风险控制方法:●生产操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应配备质地良好的个人防护服装。
所有进入洁净室的人员需经过更衣程序培训,制定合理的工作服管理制度。
●工艺及生产操作设计应能尽量降低人员和生产操作导致污染的风险。
●选用质量可靠的药液终端过滤器,配合使用适当的预过滤器,以截留药液中的微生物。
终端过滤器使用后须经完整性测试,使用周期经过验证。
●灭菌前各工序的最长时限应经过验证。
●生产设备或生产过程发生偏差后应分批,并增补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样品,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包装材料的清洗设备,如洗瓶机应经清洗效果和微生物残留验证。
设置设备关键参数监控和报警装置。
⑤微生物在产品中的增殖活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迅速繁殖而使产品带菌量急剧增加。
充足的水分是必要条件,不同的微生物适宜的繁殖温度跨度很大。
药液的性质,如有无抑菌性、pH等也能显著影响微生物繁殖速度。
通常可将原料和水混合作为生产的起始时间。
一般分为配制时间,从配制结束到灌装结束的时间,从灌装开始到最后一瓶产品灭菌的时间等。
在配制罐或灌装前的储罐中的药液的微生物和内毒素污染可视为均匀的,但经过灌装后,就有可能存在污染不均匀的情况。
质量风险控制方法:●根据经验和验证制定各步骤的时限。
对每一种产品都应进行微生物繁殖验证。
通过在产品中接入有代表性的菌株并在生产工艺温度下培养,可直观地获得微生物数量和时间的关系曲线。
●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各步骤时限。
发生偏差后应分批、取样。
●对以上各风险因素和风险控制方法效果的评价,可通过对一定周期内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而进行,如果超过95%的样品为低污染水平(如药液不超过10CFU/100ml),则说明生产过程整体上微生物污染风险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⑥微生物耐热性检查从灭菌原理可知,产品无菌保证水平不仅与灭菌前产品中的污染数量有关,也与污染菌的耐热参数相关。
耐热参数(D值)的测定是非常繁琐且费时的工作,仅在灭菌工艺验证的微生物挑战试验中进行,很难用在日常质量控制。
由于日常生产中产品污染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是不耐热的,因此可以通过简便可行的耐热性检查作为日常监控手段。
耐热性检查的步骤如下(应遵循无菌操作的要求)。
●将100ml灭菌前的产品经0.45µm滤膜过滤。
●滤膜浸没于装有产品的试管中,将试管置于沸水浴中,保持15分钟,迅速冷却。
●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于30℃~35℃培养7天。
●如无生长,则通过。
如有生长,则说明可能存在耐热菌,需做进一步确认,如:测定D值或验证用生物指示剂做耐热性比较,以确定产品是否达到无菌保证水平。
(2)灭菌工艺的可靠性灭菌工艺的目的是使具有一定微生物污染水平的产品,经灭菌后达到残存微生物概率不超过百万分之一的水平。
灭菌工艺的可靠性通过以下四个环节保证。
①灭菌设备的适用性灭菌设备的适用性是指灭菌设备执行灭菌工艺的能力,即灭菌设备对灭菌工艺各参数的控制准确度和精确度能否使任意位置的产品的实际F0值符合灭菌工值范围。
例如:某500ml规格的氯化钠注射液的灭菌工艺为121℃艺规定的F0±1℃,F0值为12~20分钟,通过执行特定的灭菌程序,灭菌设备如能保证一定的装载方式下腔室内任意位置的产品实际达到的F0值在12~20分钟内,就说明该设备的适用性良好。
显然,灭菌工艺允许的F0值范围越窄,对灭菌设备的控制精确度、热分布均匀的要求越高。
现代化的灭菌设备为加热、冷却介质的流量,以实现预定的灭菌工艺,计算机同时自动记录整个灭菌过程数据。
影响灭菌设备适用性的因素主要为灭菌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计算机程序、设备的维护保养等。
质量风险控制方法:●通过灭菌设备的设计确认,使灭菌设备以预定的灭菌工艺为设计目标。
●通过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灭菌工艺验证,证明设备性能达到设计要求适用于灭菌工艺。
●至少每半年校验一次关键参数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灭菌设备再确认。
②灭菌工艺的验证灭菌工艺的验证都要经以下四个步骤,因此质量风险控制方法需确保各步骤的有效性。
●选择能抵抗灭菌工艺的生物指示剂。
●考察各种变量对生物指示剂耐受性的影响(例如,生物指示剂的繁殖,生物指示剂与被灭菌物质之间的相互影响)。
●建立生物指示剂在灭菌过程中破坏的定量指标。
●测定被灭菌物质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实现无菌的可能性。
③灭菌工艺的执行应确保灭菌设备执行了灭菌程序,完成了灭菌工艺。
主要风险在于:●灭菌设备中的温度传感器准确度发生漂移,使记录的灭菌数据与真实值不符合导致的偏差。
●意外事件如停电等导致的灭菌中断和数据丢失。
质量风险控制方法:●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温度传感器的校验,每年对灭菌设备进行一次再验证,再验证或校验应至少重复运行两次灭菌程序,以证明其重现性。
●启动灭菌程序之前,操作人员必须确认设备、灭菌工艺、测温探头等均在验证或校验的有效期内。
④防止二次微生物污染产品经灭菌后再次污染微生物称为二次微生物污染。
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高温灭菌完成后用于冷却产品的介质中存在的微生物穿过密封屏障进入产品。
高温状态时产品的密封可能和平时存在差异。
质量风险控制方法:●灭菌设备设计应充分考虑二次微生物污染风险。
尽量采用过热喷淋或过热水浴的灭菌方式。
●定期监控冷却水的微生物质量。
定期维护灭菌设备,确保冷却水不发生微生物污染。
(3)药品容器密封完整性注射剂容器应能在整个药品有效期内有完好的密封性,防止微生物的侵入。
在有密封系统的部件发生变更时,必须评估其对密封系统完好性的影响,必要时重新进行密封完好性验证。
(4)无菌保证管理体系无菌保证管理体系涉及GMP关注的各个方面管理,对注射剂而言需要特别强调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生产管理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发生未灭菌产品和已灭菌产品的混淆。
主要的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合采用某些措施。
●灭菌工作所在区域应与其他工序隔离并上锁,防止无关人员随着进入。
●采用能防止未灭菌产品不受控离开灭菌车的装置。
●待灭菌区与已灭菌区之间最好有物理隔离。
●在每辆灭菌车上放置灭菌指示胶带。
●灭菌结束后的产品在已灭菌区卸载,并记数。
不立即包装的产品应上锁并有封签,封签的解封由双人负责并记录。
●严格的物料平衡,待灭菌产品和已灭菌产品、灭菌破损产品的数量应完全吻合。
②质量管理对生产过程及其产品应实施严格的微生物学监控。
而可能导致监控失败的主要风险因素是样品缺乏代表性和检验方法有缺陷。
以采用残存概率灭菌工艺的产品为例,需要特别强调的措施主要如下●在每批产品灌封的开始、中间、结束阶段取样进行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检查和污染菌的耐热试验。
●所有原辅料的含菌量检验方法、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检测方法及污染菌的耐热试验方法均经过科学的验证。
质量评价应能发现生产和质量控制试验中出现的偏差并正确地判断和处理。
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严格的质量评价程序:批生产记录、中间控制记录、质量检验记录必须经相应的负责人审核。
在此基础上,QA质量评价员、QA经理对批生产、中控和检验记录进行双重审核。